金珂玄雷金刚上师实现中国梦 世界永和平【中华英才】中
大乘佛法治心安邦记者:谈到学佛,现在名山大寺都是挤满了烧香磕头的人,甚至有一些官员也很虔诚拜佛,希望佛菩萨能保佑他们,这些人是真正的学佛吗?上师:现在虽然有许多人烧香拜佛,但不是正信佛法,他们不问苍生问鬼神,把升官发财保平安寄托在求神拜佛上,想不劳而获、逃避因果。这是愚昧无知,在搞迷信,不仅是徒劳的,而且还会造业。如果说佛菩萨会保佑贪赃枉法、误党误国的人升官发财、逃避法律制裁,这是在诽谤佛法!佛教反对迷信,提倡智信,不被动地把自己的命运寄托给哪一尊佛哪一个神。一个诚信佛法的人,一定会正信因果,弃恶从善,放下贪嗔痴,用五戒十善来约束自己,自觉学习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大公无私、一心为众的精神。富贵是人之因缘法,世人贪恋富贵;二乘之人厌恶富贵,嫉妒富贵;菩萨不废富贵,但方便取得为利他故;佛则无可无不可,富贵贫贱,如一而已,都是前世业力所致,故能享大富贵慈悲度人者,唯佛能为!从虚荣奢靡的生活退让,也是人生的前进。往往追求实的东西,得来是虚的;往往追求虚的东西,得来是实的。不得而得,得而不得……记者:为什么一些人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会轻易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呢?中国并不缺法律条文,为什么还不断滋生腐败呢?上师:有的人不相信前生来世,也不相信天堂地狱、因果报应,还在苦海轮回当中,认为不及时享乐,死了以后就无法享受了,所以在诱惑面前,就容易丧失道德底线,沉溺在吃喝玩乐、自私贪婪的漩涡里,把国家社稷、民生大事变成了儿戏。法由人而定,法依人而行,人心不正,行事则邪,再好的制度、法律条文都会被邪心所利用。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维护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能惩罚外在的犯罪行为,而无法阻止、化解人们内心的邪恶。不从源头上找出腐败的根本原因,不从内心深处觉悟众生,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记者:历朝历代、东方西方,每个国家多少都有腐败,请问上师,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上师: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依法治国的有效性必须找到源头,那就是国民必须有道德基础,没有道德的教化和约束,很难做到有效落实。只有让贪腐者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心念和行为感到羞耻,他们才会悬崖勒马、忏悔自心,对惩罚不怀怨恨,将功补过。《资治通鉴》记载,唐贞观六年,唐太宗纵遣天下死囚390名回家交代后事,约定第二年秋天再来京受刑,次年九月,囚犯全部返回,无一人亡匿。这些死囚明知已被判刑,为什么还会如期自诣朝堂呢?现在还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样的自信和教化呢? 记者:唐朝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封建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当代社会借鉴?上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上马指挥千军,下马安邦定国,有眼光高瞻远瞩,纳谏如流。太宗护持佛教,崇敬三宝,历代罕见。为君者诚信佛法,明鉴是非,对大臣、辅相、百僚心无颠倒,为臣者据理直言、诚信佛法,正信因果,所以开创了大唐新气象。贞观时期的君臣,是历史上著名的有德之君和有德之臣,这得益于释、道、儒的共同教化作用。时轮运转,法缘具足,开元年间,唐密初祖善无畏、金刚智与其弟子不空自印度来东土大唐,将最顶圣的无相瑜伽密授传宫中,建立大曼荼罗灌顶道场,万方投化。唐玄宗尊金刚智、善无畏为教主,不空则为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灌顶国师,密教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宗派,摄受一切乘,融合儒、道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唐盛世以博大的胸怀和高度的自信,尊重、包容、汲取各种文明,用佛法教化世人,以德治国,以理服人,恩施于外,威在其中,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大唐成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域等海外国家精神中心,朝圣中心、移民中心。国有正法,治心安邦;帝有厚德,社稷自稳;恩威并重,四夷自服;海纳百川,天下归心;雄强阔达,万邦来朝,这是大唐盛世之根本。记者:佛法在唐代能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佛教宣扬慈悲、忍辱、包容,这会不会造成人们是非不分、消极退让?上师:大乘佛教的慈悲是最精进勇猛的,慈悲不是愚善,不是纵容,带着大悲心止恶行善更是善!周恩来总理有名言“上马杀贼,下马学佛”,说的正是见善不欺、逢恶不怕,无私无畏、除奸扶正、护国利民、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的大乘菩萨精神。如果连做一个正直的人的勇气都没有,明哲保身,谈何菩提慈爱呢?时代大潮,泥沙俱下,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要破除五种怖畏,一恶名畏:怕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名誉;二恶道畏:担心自己死后堕入三恶道;三坏活畏:怕自己活得不如他人,担心生活成问题,因此布施不敢尽其所有;四死畏:对死的畏惧;五大众威德畏:于大众中感到畏怯。佛的慈悲不用于无耻之徒,有些行为人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错,有时看似凶恶的行为,细细推究确是救人的善心,有时看似济世的利行,却反而害了对方,使得对方产生了贪念与嫉妒。古今圣贤都重忍辱,但也有奋身卫护或舍生取义,关乎大局群众利益,当诤不争者,转入消极和苦恼,也是一种过恶……往往讲道德的人却并非做出有道德的事,而做出的事以为是道德,所以要慧眼分真假,以免像东郭先生一样出于善心却被柔狼吃掉……记者:佛法在教化人心、除邪扶正方面有哪些方式方法呢?上师:密典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佛法是因人制宜,因时度世的,大乘菩萨悲智双运,以种种方便手段度脱众生。菩萨能随顺众生,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来教化众生,令一切有情欢喜。菩萨的形相中有的是示现慈悲相,有的示现威严相,甚至可以示现愤怒金刚相,其目的是迎合众生的根机,以正道、非正道的方式配合教化。菩萨大发善心,用布施慈爱等方式教化众生,使他们皆能向善,就是“顺境界”,这时众生修五戒十善,乃至六度万行;菩萨用种种非常手段,甚至用威猛、忿怒、钩召等方式征服邪魔使之产生舍恶向善之心,就是“逆境界”。记者:如何施行顺、逆境界呢?上师:这要看众生的根性而定,对于三善道投胎的本性宽厚、善良、通情达理的众生,就以顺境界摄受之;对于从三恶道投胎的刚强难化、不自量、暴力的众生,就以逆境界折服之,这是惩恶扬善更是善,使他们正信因果,回头是岸。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为救五百商人的生命和财产,杀死强盗,使他们未造恶业,免堕地狱大恶报。善财童子见无厌足国土中,有许多众生杀人、偷盗乃至于邪见,为能使他们舍离恶业,无厌足王示现忿怒形象,使那些作恶的众生,心生惶恐畏怖,乃至心生厌离、怯懦,因而断绝恶行,使众生从极威猛的降服当中得到解脱。因而菩萨善知方便度众生! 是智善不是愚善!如此方能真正利益众(未完待续)此文发表在《中华英才》总第42期 2015年04月15日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帖子,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