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 发表于 2014-4-8 15:58:08

从炒菜谈中医

从炒菜谈中医


会炒菜就能懂中医?

    炒菜和中医看病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举出一个方剂来说明问题:桂枝汤

桂枝汤是由桂枝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芍药三两组成。

比如我们配下如下材料:油菜500克、生姜两片、葱一段、盐5克、酱油2勺、白糖、高汤少许,经过翻炒,就成了炒油菜这道菜,油菜是主菜。

    这和桂枝汤的配伍(俗称配料)和煎后服用是一个道理。

变通一:海米油菜

    油菜300克、海米200克、生姜两片、葱一段、盐3克、高汤少许,经过翻炒,就成了海米油菜这道菜,油菜海米均是主菜(注意,油菜的剂量变了,而且加了海米)

变通二:水煮肉片

    油菜200克、猪肉500克、生姜五片、葱两段、盐5克、酱油3勺、豆瓣酱若干、白糖、高汤适量,经过翻炒,就成了水煮肉片这道菜,油菜变成了辅菜,猪肉是主菜。

在中医里,很难说一个方剂治疗什么“病”(这个病是指现代医学所说的病,和古人所说的病不同)中医也没有这样的方剂。

    同是一个方剂,剂量不同则主治完全不同,如桂枝加桂汤(就是桂枝汤加重桂枝的剂量)的证和桂枝汤则截然不同。

    同是一个方剂,加味后则主治完全不同,如桂枝加附子汤(就是桂枝汤加附子)的证和桂枝汤则截然不同。

    同是一个方剂,减味后则主治完全不同,如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就是桂枝汤去桂枝加白术茯苓汤)的证和桂枝汤则截然不同。

    同是一个方剂,如冬末春初得风寒表虚证的感冒,用桂枝汤治疗得效,夏季又得感冒,用桂枝汤治疗反而越治越坏,这是因为气候不同。

    同是一个方剂,如老人冬末春初得风寒表虚证的感冒,用桂枝汤治疗得效,小孩夏季也得风寒感冒,用桂枝汤治疗反而越治越坏,这是因为年龄不同。

    同是一个方剂,如冬末春初东北人得风寒表虚证的感冒,用桂枝汤治疗得效,江南人用桂枝汤治疗反而越治越坏,这是因为地域的不同。

..........

    就中药来说,一味药很难有特定的作用,如金银花又能治疗风热感冒,又能治疗疮疡,又能治疗腹泻,又能通肺络治疗咳嗽.......随着配伍的不同,而发挥不同的作用,更何况一个方剂能主治什么病呢?

    这点又和西医则完全不同,西医的抗生素肯定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而抗病毒药是肯定治疗病毒感染的。所以,我们也很难说油菜、猪肉、生姜、葱、盐、酱油、豆瓣酱、白糖、高汤这些都能具体干什么

    在古医书里,大多都用桂枝证,柴胡证来代替病的概念。所谓“大道至简”所谓“得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也都是此意。

    因为中医总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切都在不确定之中。而西医总是一个确定的概念,一切都在确定之中。

所以又可以说,中医可以让你糊里糊涂的活着,而西医可以让你明明白白的死(任何一个死亡的患者,西医都能有明确的说法,问题是在西医很多明确的观点下,却对疾病的治疗往往束手无效,比如胃病,西医检查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是幽门螺旋菌感染,但是西医却没法治疗幽门螺旋菌感染,西医可以告诉你是颈椎病、是前列腺增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西医都没法治疗这类疾病。中医可以不知道幽门螺旋菌感染,可以不知道颈椎病,前腺增生......但是中医却能治疗这类疾病)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思维模式,和西方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不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模式特点,永远也进不了中医的门,即便是天天伺诊抄方,也照样不得其道,借用佛家一句话:面壁而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炒菜谈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