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3137|回复: 0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5)

[复制链接]
人/佛/魔 发表于 2011-6-25 11: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能海上师说:“念诵为修般若之条件。”
修般若必须根据佛法法义去悟。念诵是唸经文里的话,经文虽是名句文身,每句话都有法义,你听了法以后,在念诵中,一边唸,一边去思维法义,这也叫随文入观,思维法义也叫观。我们现在的修定是观种种境相,但是观法义也叫观,例如我们观四谛法,也是观。观苦谛,不一定真的观一个苦的境相,是叫你去思维生老病死的苦,并非一定要观起一个弯腰白发的老人来,也并非一定要观起一个气喘叫疼的病人来。
所谓思维就包含着观,同样的道理,唸诵的时候,你去思维法义,就等于去观这个法义。至于具体境界的观法,现在因为事情很忙,学修很忙,你能做多少就是多少,你们修《文殊法》修八供,作阿刚手印时,要懂法义,阿刚是冼澡水。要观手里捧着一盆冼澡水供养如来,布白是供花,作布白手印时,就要观想成一朵花,还可以由一朵花观成无数朵花,修到文殊观的时候,“从空之中阿字转成月轮”,空中要出生阿字,阿字要放光转成月轮,月轮要观成平面的,一步步观,乃至观到宝剑里的“的”字放无量光去召请十方如来,每个光头上都有个光丝,光丝的头有位光钩,这么细的观,哪有不成就的,你们现在不必修,以后会教,什么时候教?等想走的人都走光了,可能教。(众笑)俗话说宝剑赠英雄,留下来都是英雄,这是说风趣话,鼓励大家要有雄心壮志,要有坚固的道心,一定要在今生成就的决定心,有法就有成就,没有法哪来成就,有了法成就不成就看你自己了。现在下课。(2001.6.5 第十五讲完)
念诵是入定的导引
提要:
  ■ 文殊仪轨的组织是个圆满的法
  ■ 智慧表现在我们身口意动作上
  ■ 读经要求法义,能否解如来真实义,还得看你悟到什么程度
  ■ 利人不利已,始终是凡夫,利已不利人,也达不到究竟的自利
  ■ 修行走中道,才是恰到好处
  ■ 念诵是入定的必备工作
文殊仪轨的组织是个圆满的法
“般若无体,显之于事。亦犹电流无形,发之于灯,所作恰好,即是慧相。”文殊法即是修般若的法。要修般若、成就般若,其它的法也要具备,文殊法就是由其它法的基础来进入文殊般若,所以文殊仪轨的组织是个圆满的法。
智慧表现在我们身口意动作上
“所作恰好,即是慧相”。慧相就是智慧相,我们经常举生活上一些事情,看你做得是不是恰到好处来观察你的智慧相。这不过是举举例子罢了,更重要的智慧就是我们身语意的动作,在这方面做得好就能度得了自己,也能度得了众生,这才是真正起大作用的智慧相。真正在自利利他上起作用的智慧相就是自己能断烦恼,同时能够以善巧方便度得了众生。善巧方便大家都需要,可是真正的善巧方便是要做到恰到好处,不太重,不太轻,不太多,不太少,这就比较难。在《阿含经》里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形容词,描述这个人,很庄严或者很美貌,常有这样的话,不高也不矮,不白也不黑,其实从智慧上来看,就是形容这个人的身材相貌恰到好处。
读经要求法义,能否解如来真实义,还得看你悟到什么程度
附带提醒一句,无论是看经书,或佛教的文学作品,都要追求其法义,否则,个人看法不同,结论也不同,很难悟到如来真实义。《阿含经》有的人看成是一部释迦佛当年在人间生活的记实,有的人看成是一部文学作品,其实每篇都具足佛法的意义。能海上师说《阿含经》还具足密教的密意,显教的人看《阿含经》讲的都是显教法,能海上师能看到密教法义,就看你悟到什么程度了。
利人不利已,始终是凡夫,利已不利人,也达不到究竟的自利
做到既能利己,也能利他,就是恰到好处。光是利他,而不利己,精神可嘉,可是自力不足,说到底咱们还是一个凡夫,还不圆满,要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广大地利他。如果只利己而不利他,也不圆满,也达不到究竟的自利。如果是损人利己呢,那就变成造恶业了。损人不利己呢?那是颠倒的大愚痴。
修行走中道,才是恰到好处
在利己利他的工作上,要处处做到恰到好处,必须要修精进,不修精进,不修禅定水平就提不高,也不圆满。可是也不能过分地精进,猛力精进的人,如果你到水平了,咱们就不说了,不到水平,整天像茅山道士那样打坐,就不恰当了。外道,我们为什么要反对?第一,外道虽然有讲断七情六欲,其实真正修到后来,他们仍然断不了欲。第二,为了要达到目的,就拼着命干,这些都没有做到恰到好处。修行要针对自己的烦恼,在断烦恼过程中不偏左也不偏右,走中道,那才是恰到好处。
念诵是入定的必备工作
释迦佛教导弟子要念诵,佛弟子当年经常诵佛所说的偈,不通过念诵,修禅定难以入定。念诵就是在做入定的准备工作,怎么入定?自己对这条路线首先要搞熟,就好比要赛跑了,运动员先在原地活动活动手脚。所以不要以为念诵对修定有防碍。
没有心的觉照,就成了枯定
提要:
  ■ 没有心的觉照就成了枯定
  ■ 心能按规定的路线动,就能自己做主人
  ■ 观一切如幻,由幻入空
  ■ 人不能脱离现实,佛法不过是改变一条路线
  ■ 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
  ■ 一切法都从因缘生
没有心的觉照就成了枯定
凡夫还得从动进入定。动与定是相对的,是辩证的,如果想从不动求得定,那就等于一个没有学过佛法的人,你看他坐着一动也不动,其实他是个傻傻乎乎的人。即使在修定作观时,我们的思维还是保持着动,否则没有心的觉照就成了枯定。佛讲的法是辩证的,我们修行,就要按照佛的法去修。我们修定的时候,身子不能动,连舌头也不能动,其实呼吸器官还是在动,心脏还是在跳动。如果呼吸,心脏都停止了,那你也不可能入定呀。所以,不要执着某一点,往片面去发展,这样就会搞偏了。
心能按规定的路线动,就能自己做主人
心也是如此,修定止住了妄念,如果你不让另一方面动起来,你这个定就是修止不修观的外道定。所以我们要修观,观就是心里在动,不过不是乱动、妄动,而是按照规定的路线动。最后修行人的心能自己做主人。自己做不了主的就是凡夫众生。
观一切如幻,由幻入空
我年轻时,有次到一个居士家去。夫妻俩在讨论怎样入空,一个说“由空入空”,一个说:“从有入空”,我一进门,他们就问我,我说:“由幻入空”。如果说“由空入空”,虚空只有一个,哪有从这个虚空来进入另一个虚空的?放下就是空,难道放下后再来一个放下?如果说“从有入空”,“有”对空有碍,它会破坏空,所以佛经里经常要我们观一切如幻。我们现在的动虽属有,但要观它如幻,我们修观想的境也是如幻。
人不能脱离现实,佛法不过是改变一条路线
念诵也是如此。念诵时要读文字,要作观,有时还要举腔,就是在动,这个动是你入定的前导,而不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妄动。脑子里乱想,嘴巴一动就讲世俗烦恼话,这也是动,可是动不出好结果来。佛法不过改变一条路线呀。比如说,世间上的人吃饭为了去赚钞票,我们修行人吃饭为了修行,人总要吃饭,人不能脱离现实。吃饱了一个忙名利,一个忙修行断烦恼,路线改变一下而已。
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
能海上师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你修定的观照般若也没有。因为没有语言文字你怎么懂得修定啊?你怎么知道如何去修观啊?我们念诵的都是佛法,都是佛的智慧,当然是出生实相般若的条件,我们当然要把唸诵修起来。
 
 能海上师说:“法从因缘生,因缘即组织也。念诵仪轨时须摇铃,并结手印者,盖籍之摄持三业,由此即能作观入定。”

一切法都从因缘生
“法从因缘生”,没有因缘,法就出生不了,一切法都从因缘生,所以叫缘生法。举个例子,今天早晨给你们开示以后,听到一句话,说“我懂了”。这个懂就是缘生法,因为我讲了,你才懂。懂些什么呢?“老师的讲法就是修行”。因为你听到了,再通过自己思维,你才出生了这个念头,还是缘生法呀。所以“诸法从缘起”,就是这个道理。“因缘即组织也”。盖一个房子,也要把砖头、木头、泥土等这些材料组织起来,那才能建成一个房子,你讲一段话也靠组织,这种组织叫构思。写一篇文章也要靠组织,要把词句、含义都组织起来,才成一篇文章。一本佛经也是这样,后来的祖师发现每部佛经都组织得很好,就把它分成什么“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一个军队,也靠组织,有兵没有将,有将没有兵,这个军队怎么打仗呢?所以一切都是组织起来的,也就是一切都是因缘所生的。
念诵仪轨,能身口意同修可摄三业
提要:
  ■ 念诵仪轨时,身口意同在修,故能摄之三业
  ■ 佛教不要用神秘来吸引人
  ■ 法高人不高,不会作观,唸经又打磕睡
  ■ 有人竟说:可以把业障封起来
  ■ 显密修法都要搞清楚,各人各法就会离了谱
  ■ 了生死得靠断烦恼,断了烦恼就得漏尽通
念诵仪轨时,身口意同在修,故能摄之三业
“念诵仪轨时须摇铃,并结手印者,盖藉之摄之三业,”仪轨本身就有组织,由加行、正行、结行三部分组织起来,念诵的时候,要达到摄持三业,也得要组织。三业就是身口意,口念诵,是口,身呢,两只手要摇铃结手印,意,要随文入观,就是那样组织起来的。所以身口意如果能同时修,一修就全抓起来了。摇铃啥个意思?可以从各个角度说,第一起个音调的作用,配合一些佛教的音乐,佛教本身就有音乐,何必弹钢琴?第二是表法,铃表说法,杵表降伏。法上常说,铃声振动三界,当然天魔波旬的魔宫也会振动。从摄持三业上说,你在口诵的时候,你身子也在修行。
佛教不要用神秘来吸引人
很多人把铃杵看得很神秘。由于众生本来就有个喜欢神秘的根子,就很容易去追求神秘。比如听到一个魔字,头脑里总是这种魔,那种魔,其实哪有这么多魔?从法义上讲,内心的烦恼是内魔,外境的干扰是外魔。外魔最厉害的就是五欲,魔射的箭,就是射五欲的五花箭,而不懂法义的人,听到这些名词马上就倒向神秘去了。末法时期有挂着密教牌子的人,却用神秘来吸引人,我很担忧后世的人把佛教搞偏了。以前我在一个女众佛学苑教禅定,课后有个比丘尼要我等一下,她要去拿样活佛加持过的东西给我看,说 “临终挂在头颈里,一挂就能往生了”。我说,“你别拿给我看了”,因为我不信。我很想问她一句,“那你现在还唸佛干什么”?真有点像《封神榜》里的“法宝”了。深圳还出现了一个“快速成佛”班。还出现一个叫“阿弥陀佛功”,都是利用人们不懂法追求神秘去吸引人。有几个年轻人学密回来,对唸佛求往生的人说,那边一次送往生送走200个,有人半信半疑,总觉得奇怪,就问,“这200个人是一次全命终了,还是陆续陆续去的?”像这样,把释迦佛49年的法抛在一边,以送往生来吸引人,真叫末法时期。
法高人不高,不会作观,唸经又打磕睡
从前有个人唸经时举杵摇铃,结果打瞌睡了,瞌睡一醒,油灯的油也烧光了。这个瞌睡的时间可长了,这样唸经有啥用?还说有修大手印的人,往往连个光明观也不会修。
有人竟说:可以把业障封起来
我在能海上师身边受的影响很深,对这些搞神秘的,搞稀奇的都不感兴趣。我只知道把我学到的法去修行断烦恼。有一次我到成都昭觉寺,清定上师不在,我在客厅休息时,进来一个人,手里拿的念珠特别大,人家给他介绍,这位是傅老师,他一听就来兴趣了,坐在旁边跟我讲,“在某某地方,开顶,特别殊胜,(开顶是把草插进顶门去。)这地方开顶用的草特别粗,这样,准能往生”。他一面说话,一面还在拨念珠。我问“那么本人的业障呢”?他回答我,“这个开顶能把本人的业障封起来”,等等。对他神奇的宣传,我只好朝他笑笑。
显密修法都要搞清楚,各人各法就会离了谱
所以要把密教是怎么回事,弄弄清楚,就好比唸佛怎么往生的也要弄弄清楚,否则的话,你会走错路。我们修行最好还是根据最早的传承,比如修净土法门,最好根据初祖的传承,假如一祖一个样,到后来就离了谱。我们这个法流是显密圆满的,从宗大师从师于阿底峡尊者开始,所以我们要根据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的传承。我们修文殊法,菩提道次第就是要知道显密圆满的法是怎么修的?
了生死得靠断烦恼,断了烦恼就得漏尽通
神通变化确实有的,但佛弟子不应该去追求神通,偏了方向,就很难了生死。神通不能了生死,神通也不能使佛教兴起来。了生死还得靠断烦恼,我常说我不去修天眼通,也不去修天耳通,也不修他心通,我只求智慧、断烦恼修一个漏尽通。其实漏尽通修成就了,其它五通也就自然出生了。佛是无上圆满彻底究竟,佛叫我们要断烦恼,断了烦恼就得漏尽通。
除赞三宝之辞,不得歌音念诵
提要:
  ■ 巫婆鬼附身,见钱就眼开
  ■ 破迷信,破到他身上,他就恼火了
  ■ “神”是大力,智慧上要通得过去,才能称“通”
  ■ 摇铃举杵能摄持三业,不易妄想昏沉
  ■ 手印是表法,却被外道称为功法
  ■ 除赞三宝之辞,不得歌音念诵
  ■ 出家人不得歌舞观听,怎能听“四季小调”
  ■ 念诵不能讲究好听,只要声调和雅即能感人至深
巫婆鬼附身,见钱就眼开
可是众生心里有迷信、神秘主义的种子,一直到现在,人们还会去信巫婆,以为她真是观世音菩萨。其实她是鬼附身,有的连鬼附身都没有,是假装的。从前我们演出过的一出戏叫《戳穿迷信》,一个巫婆装腔作势,开始打哈欠了,好像神上身的样子,慢慢就唱起来了。旁边一个人不信这一套,说了一句话,“哎哟,谁的100块钱掉在地上了”。这个巫婆马上睁开眼睛说,“哎,是我的”。那人就说“你怎么睁眼讲话了,神跑掉啦?”
破迷信,破到他身上,他就恼火了
很可惜,到了末法时期,法都没有错,由于有些人不要法,把修行搞错了,却走上一条愚的道路,无知得很。我公开讲,我不信宗教,因为我是释迦佛的弟子。所有的宗教都带迷信,我就是破迷信、反神秘。所以有些人听我讲法听不进去,因为破到他身上,他就恼火了。
“神”是大力,智慧上要通得过去,才能称“通”
要知道,漏尽通,才是真正能了生死的神通。举例说,你没开智慧,这个法的法义你就通不过去,通不过去就没有力量,不能称“神”,“神”是大力,你通不过去,又怎能叫“通”?等你开了智慧,这个法义,你能通过去了,能够对法义有透彻的理解,也就是悟了,那才是真正的神通。智慧上要通得过去。
摇铃举杵能摄持三业,不易妄想昏沉
对摇铃举杵不要有神秘感,这只是一个摄持三业的方法罢了。摇铃举杵能使人不容易打妄想,因为什么地方要摇铃,什么地方要举杵,你一打妄想就搞错了。同时还不容易昏沉,铃子叮当叮当一响,你会惊醒。举杵摇铃主要摄持身业。
手印是表法,却被外道称为功法
“由此即能作观入定”,那就是摄持意业。念诵仪轨,还要结手印。哪一段要结什么手印,也有规定的。手印也是表法,佛菩萨一看就明白,所以容易相通。我们今天结的手印全是表法,没有什么神秘的。外道气功,连释迦佛一手指地,一手指天也说成是功法,全是胡说。他们只能哄不懂佛法的人。廿年前有一次我在一个信佛的人家里念诵文殊法,旁边有人看我做手印,他边看边笑。等我修完了,他说,“你做手印的时候,我看见佛菩萨都来了。”真是胡说,原来他是一个不懂佛法的人,我可看不见。
 
 能海上师说:“除赞三宝之辞,不得歌音念诵。诵熟则声调和雅,感人至深。”

除赞三宝之辞,不得歌音念诵
唸仪轨要声音和雅,但不得用唱歌的音调来唸,除在庆祝佛菩萨生日时,可以开许,把赞三宝的一段可以唸得好听一点,但一般经文仍不许用歌调唱。只要唸得声音和雅就可以了。
出家人不得歌舞观听,怎能听“四季小调”
修行人怎么能唱歌啊?很多年前,我们到个小庙去,还没到门口,就听里边在放歌曲磁带,我说“这个庙里怎么放起《四季小调》来了?”《四季小调》是解放前的一首情歌,什么棒打鸳鸯两分离啊,我听了真不舒服,出家人不能歌舞观听的。后来别人告诉我,“调是《四季小调》的调,但是里边内容都换掉了”,可是内容谁听得清楚?我听起来只能听到《四季小调》,你既然要唱佛教的内容,就可以用佛教唱赞的调,何必用社会上的狼(郞)呀狗(哥)呀这种小调?《济公歌》我也反对唱,唸佛不好好唸,偏要像唱歌那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又“嗨!嗨!”两下,真听不进去。
念诵不能讲究好听,只要声调和雅即能感人至深
念诵《文殊法》,长行要用长行的调子唸,不能唸成颂的调子。有的地方,都把长行唸成颂了,说这样唸好听,佛教不能学世间上一套讲究好听啊。以前我在能海上师身边,有的人颂唸得太好听了,能海上师就指出:“不对,不对”,他常给大家改正。只要声调和雅就可以了,尤其现在你们老同学唸经时声音太响,把我的声音压下去了,结果自成一套,经常会变调。这里有我从前唸诵的磁带,你们可以听听,声音很和雅。我那时候条件比你们差,没有人手把手地教,可我怎么学会了?今天我辛苦地教,你们还是学得不像我,因为你们我执太重了,总是要拐到自己的那一面去。仪轨唸熟了,声音非常和雅,声音一和雅,心就能逐渐静下去,连旁边的人听到了也会深深感动。 今天讲到这里。(2001.6.13第十六讲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21 18:41 , Processed in 0.0340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