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4050|回复: 3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0)

[复制链接]
人/佛/魔 发表于 2011-6-20 15: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就是要修观
念了几十年佛,从不修禅定,仅仅停留在门口,不肯入门,为什么不进门呢?这种观念就不是佛的主张,佛叫发愿往生极乐净土的人应当修观,就是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十方如来说法一个样,何必等待留学东西方再学法
今天我们能修止修观,发愿了生死到彼岸,也就用不着绕圈子。比如,如果国内的大学水平跟国外一样,那又何必去外国绕圈子?释迦佛在娑婆世界讲的佛法,跟十方如来讲的法一模一样,无有高下,又何必等待留学东方、西方再学法?
有定就有决定性
发愿往生净土,释迦佛赞叹。你发愿了生死,证阿罗汉果到彼岸,释迦佛说更好,这是根本法。如果你发愿圆满菩提大悲,生生世世留在娑婆世界,当然更好。无论你怎么发愿,都需要定,没有定,你把握不住。有定就是有决定性,没有决定性,你发了愿还会退心。班禅大师生前说:“汉地出了很多假和尚,藏地出了很多假活佛,要整顿。”可惜这个工作还没有做,他就圆寂了。有的活佛今世把握不住,受环境污染影响,还会堕落的。
有定力就不会迷
佛弟子要培福,我们不能说有福气不好,有人说福气大就会迷,这不过是片面的道理。有人迷,有人不迷,譬如你们从远方来听法,有福气,可没有迷嘛。那些打牌搓麻将的是迷掉了,炒股票想发财是迷掉了,就看你善根深不深。善根深就不会动摇,不会受环境迷惑,不动摇的力量就是定的力量。所以能够学好,修好,戒定慧能够生根的话,下一辈子也不会动摇,不会迷。这一辈子摇摇摆摆,看见境界就动心,下一辈子可能也会动心。
不要利用佛教搞世俗文化
提要:
  ■ 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
  ■ “虑”是滤掉贪瞋痴的念头
  ■ 法义不懂去念咒,怎么成佛
  ■ 不要利用佛教搞世俗文化
  ■ 在弘法事业上有染污就有罪过
  ■ 伪经不能印不能诵
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
要修好定,必须配合念诵。“当其澄神静虑,讽持经咒,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念诵久了出现静虑境界时,就逐渐没有妄想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没有妄念,人总要有个念,念分正念、妄念,去除妄念就对了,去除正念成无想定了。脑子里空空洞洞,是外道修法。如果不要正念,佛为什么说法49年?在没有证阿罗汉果前,你还是有学位,不是无学位。有学学什么?学正法起正念。怎么可以把正念否定掉呢?现在有很多把外道知见、世俗知见掺杂到佛教里来,既迷惑人,又害人。
“虑”是滤掉贪瞋痴的念头
“虑”是虑什么?就是叫你起正念,滤掉妄念,滤掉贪嗔痴的念头。念诵出功夫了,你自然会产生这种作用。
法义不懂去念咒,怎么成佛
“讽持经咒”,诵经持咒都是好的。我个人看法,经咒最好不要分开,你可以一心持咒,但也要懂得经文的意义,才叫圆满。有人不唸经光持咒,后来也出一种境界,得一种力量,不过如此而已。有修成就的为人唸咒消病障,我说现在医院多得很,又何必劳你大驾?你赶快自己好好修行成佛。光靠咒怎么成佛?法义不懂,烦恼断不尽,连阿罗汉果都证不到。
佛教传到中国形成了宗派,也就逐渐出现了不圆满,同时也出现了经跟咒分开。尤其是现在喜欢唸咒,不大喜欢唸经,听说咒的力量大,唸咒只要学一句,方便,那佛何必说法?有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咒齐全,开始是经文,最后“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是咒,要知道这个咒啥个意思?就是前面经文的意思,唸咒的人在另外时间也要唸经,唸经不能求好听,要平和一点,不能使修行走样变质。
不要利用佛教搞世俗文化
佛教文化,佛教为主,首先是佛教,然后是文化,也可以讲佛教本身就是文化。离开了佛教的文化,是世俗文化。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文化来发扬佛教,可不能利用佛教去搞世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很多,所谓道教文化,儒教文化,尤其是世俗文化,这些跟我们佛教文化有何相干呢?
在弘法事业上有染污就有罪过
我们每次搞文艺演出都很辛苦,要排演,同学们看见我来了,高兴啊!老师来关心我们了。其实我是去观察,就怕偏到世俗文化里去,要绝对清净。我跟他们说,戏要演得认真,可不能爱好演戏,那仅仅是一个度众生的方便,表现一下原始佛教当年释迦佛跟他的弟子怎么样生活。演戏化妆可以,可不能爱好化妆,一演完戏马上洗掉。修行路上尚且要清净,免受污染,何况在弘法事业上?对众生污染了,就有罪过。佛法的道路,只能给众生清净。
伪经不能印不能诵
佛教本身就是文化。能海上师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可是我们要把握住,经就是经,不能修改一个字。昨天有人给我看了一本名称有点奇怪的经,尤其是现在,有些不像经的经到处寄。这个人巧妙地按照佛经的格式,佛经的语言,可是整个经里没有法义,只是讲你唸了这本经有什么好处,看不出这本经到底在讲些什么,所以我提醒你们不要乱七八糟的伪经都诵。有本伪经,叫《三世因果经》,唸了有罪过,佛法搞乱了,有乱法罪!所以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话,帮助他去传播。诵一本伪经有功德吗?
是非两面都要说
提要:
  ■ 心在生灭,世法也如此
  ■ 离开生灭,即到彼岸
  ■ 人世间一切都在生灭
  ■ 生死如瀑流,要切断也不容易
  ■ 妄念杂乱,染是不清净
  ■ 般若净智自然出生
  ■ 佛是非都说,说法也要两面说
  ■ 无分别要从有分别进入
心在生灭,世法也如此
诵经会使心安定下去,能够趋向定。念到成熟了,“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人世间的一切都在生灭,我们的念头也在生灭,这个念头起来了,就是生,当第二个念头生起时,前一个念头就灭了。如果你前念已灭,后念不起来,也就离开了生灭。可是从小长到大,无论什么时候心全在生灭。心法如此,色法也如此。人的身体天天在生灭,科学家说人身上有的细胞七天换一次。
离开生灭,即到彼岸
人所以能够活着,是因为他生灭连得紧。如果脱离了生灭,只有两种结果:一种凡夫——死亡,一种修行成就——超脱了,超脱以后再也没有生灭了,就是到彼岸了。
人世间一切都在生灭
世间上的一切全在生灭,时间没有生灭,可是我们为了知道时间去搞了个钟表,这个钟表也是生灭,滴答滴答。新房子可以变老房子,老房子可以变破房子,拆掉就没有了,原来的土地上又盖起来了,有生必有死,死了以后不等于完了,还会继续投胎,也是生灭,这种生灭就是世间相,世间上就是这个相,一切都在生灭法里。
生死如瀑流,要切断也不容易
佛法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出世间,要切断这个生灭。可是这个生灭的力量很大,习惯势力很强,要切断也不容易。无始以来,说不出从哪儿开始,即使从释迦佛降生开始说起,咱们两千多年来仍然在做众生。如果不修行的话,生死如瀑流,就像高山上冲下来的瀑布,谁有力量把它切断?修行人就要有力量切断生死瀑流。所以这儿讲截断生灭杂染之念。
妄念杂乱,染是不清净
杂,什么乱七八糟的杂念我们都会想出来。我老了,还会想起童年在乡下时见到农家孩子不穿衣服,在河边磨刀,问他干什么?他说要杀死猴子。几十年的今天,还会冒出来,这跟我生活、修行,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叫杂。所有的妄想全是杂乱无章。
染呢,染就是不清净,心里充满贪瞋痴的念头,你即使没有什么行动,但也造了心业。
般若净智自然出生
能海上师说:“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般若净智自然出生。”清净的智慧称净智。由于佛法是辩证的,说法教育人是非两面都讲就全面。按照佛说的话,既要告诉大家这样叫清净,也要告诉大家那样叫不清净。为什么现在佛法如此衰落,如此错见、紊乱?就因为很多人自己头脑里的世俗观念、迷信观念,再加上错误的话听得太多了,尤其是说错的是他的师父,他就以为百分之百的正确,所以形成了今天知见上的紊乱。
佛是非都说,说法也要两面说
当有人指出错误时,别人就会说:“不要讲,讲了背罪过。”那么不讲两面,只能讲一面,就成了片面。有人关心我,说:“老师,你多讲讲正确的一面,错误的一面少讲,讲了他们要生气。”这是为我好,可没有为佛法好,没有为众生好。有时候我说:“我这个脾气改不了,一说话就会那么说。”其实我也不想改,因为代佛宣化,佛两面都说,我能不两面说吗?我不能把佛的话改变,也不能跳过去不讲,我居士没有资格去说这个说那个。我今天说的是法,以法治教,佛弟子必须接受法的教育。我讲的这种观念,解说的种种言论,全是按照法上的要求讲的。所以我说:“宁愿得罪人,不要得罪佛。”
无分别要从有分别进入
法讲得不全面不圆满,不能叫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无分别,无分别必须要从有分别进入。你是非好坏都分不清楚,想进入无分别,结果整个都成了颠倒,颠倒了你也分别不出来。
加入了非佛教思想就有乱法罪
提要:
  ■ 为了能悟,所以要阐明
  ■ 加入了非佛教思想,就有乱法罪
  ■ 为正法扫除障碍,净智才会出生
  ■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空不了,怎么出般若净智
  ■ 到了真空,就不可说了
  ■ 修行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能海上师是大般若宗
为了能悟,所以要阐明
讲般若智慧,讲就是语言,照经文讲,经文是文字,语言文字仅仅是阐明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虽不可说,只有你心里去悟,可是你没有一个材料给他悟,他怎么悟啊?所以要阐明。
加入了非佛教思想,就有乱法罪
阐明的时候可以举例子打比方,乃至可以用世俗的一种道理来阐明佛法的道理,那仅仅是利用,可不能加入。如果你加入进去了,就不能叫净智了,因为不清净了。所以讲佛法的时候,举例打比方可以,说几句世俗的话乃至提一提儒教的某两句话也可以。我也常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任何方面都讲得通的。可是你不能把非佛教的思想灌输参加到佛教里去,例如把《了凡四训》、《太上老君感应篇》当佛法讲,这样就有乱法罪。
为正法扫除障碍,净智才会出生
有的法师讲经,也常批判错误的知见。只要善知识都起来说话,邪的就不敢说话,为什么邪的东西这么猖獗?就因为人们不敢说话。为了正法的弘扬而得罪人,我看没有罪过只有功德。佛法要清净,要纯粹。为正法扫除障碍,净智才会出生。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了,心应该稳得住了,不要像乡下人初到县城,东去看,西去摸,很容易使自己染着了不清净的东西。一颗追求神秘的心,一颗想追求某种境界的心,或者想得到些什么的心,抓到不清净的东西,也不明白这是不清净,抓了还不肯放。《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是清净,等到证果成就了,还要放下。一执着,连执着正法都叫不清净,何况执着邪法?
空不了,怎么出般若净智
什么最清净?虚空最清净,始终是蔚蓝色。到上海看天空,天空也两样,呼进去的空气也觉得挺不舒服。其实天空没有不清净,不清净是飘上去的烟灰,跟天空没有关系。贪功德,抓高层,心里得意、傲慢、陶醉,什么都空不掉,你怎么出生般若智慧?
到了真空,就不可说了
什么都能讲得出来,唯有“空”讲不出来。比如吃馒头,这个馒头是甜的是咸的?里边的馅是什么?可以讲得出来。“空”怎么讲?“空”里没有“有”,你怎么讲出一个“有”来呢?所以语言文字是解说“空”,可不是真“空”。到了真“空”了,就不可说了。
修行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修行人有讲不出,有讲得出。讲不出的人回答你一句话,“我说不出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感受可讲不出来。你要知道,自己去修呗。有人讲得出来:“我是从小吃素”,他讲得出来,因为他抓一个“有”;“我进佛门40年了”,讲得出来,“有”40年了;“我唸经的时候有什么境界了”,讲得出来,“有”境界;“我现在是什么水平,我讲给你听”,讲得出来,“有”水平。抓住讲得出来的东西,就出生不了般若智慧。
能海上师是大般若宗
能海上师说:“我们不是密宗。如果要问什么宗,只能说大般若宗。”因为大般若显密圆满,圆满了还有什么宗?能海上师说是大般若宗,当然我也是大般若宗。有时我也喜欢讲笑话,如果一定要问我是什么宗,告诉你:“我是释迦宗。”有法师讲经时说:“不好好修行,整天什么宗、什么派,你懂什么宗,懂什么派?”能海上师圆寂前,说了一句话:“什么也没有”,这就是大般若成就。
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证得的
提要:
  ■ 念诵、修定是出生般若智慧的桥梁
  ■ 佛性圆满,去烦恼等于擦灰尘
  ■ 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证得的
  ■ 要圆满禅定波罗蜜,必须修精进
  ■ 修精进必要修忍辱
  ■ 修禅定能通气
  ■ 对人对己没好处,忍它干什么
  ■ 你们将来要法布施
  ■ 这么好的地方,还想回家吗
  ■ 念诵、修定是出生般若智慧的
念诵、修定是出生般若智慧的桥梁
念诵也好,修定也好,都是一个桥梁,一个工具,把我们从这儿度到那儿。当切断了生灭念头的时候,你还有什么?那只能说是常乐我净。其实常乐我净也是为了使人好理解,就这么说了。截断了杂染生灭的念头的时候,般若净智就自然出生了。
佛性圆满,去烦恼等于擦灰尘
般若智慧是自然出生,你怎么修也修不出来,因为不需要修。好比我们众生的佛性,个个圆满,圆满了你还要修什么呀?我们今天修,只是在圆满的佛性上擦掉灰尘,去掉烦恼就等于在擦灰尘。
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证得的
六波罗蜜中,第六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自然出生的基础,就是第五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出生,禅定中证得的。
要圆满禅定波罗蜜,必须修精进
你要圆满禅定波罗蜜,你必须修精进波罗蜜。你不精进,出不了般若智慧呀,为什么?修定打瞌睡、打妄想,岂不成了瞌睡精进,妄想精进。
修精进必要修忍辱
精进是第四波罗蜜,精进以前的第三波罗蜜是忍辱。我前两天还说,有些学生为了一点小事都要气恼,我就朝他笑笑:“如果我老师像你,早就气死了。”你们气来气去只气一个人,我这个老师要气多少人?包括不听话,使我失望,偏要走的人留不住,只留给我一个长期的怀念,心里难过不难过?还包括受人诽谤、诬蔑,四十多年来,岂不早就气死了?
修禅定能通气
说生气女众第一。常在我面前告状、说气话,差不多都是女学生。说句笑话,你气得难受,你去修禅定,修禅定能通气(众笑),真的,放几个屁就舒服了(众笑)。所以我也给自己说句好话,我修忍辱是修得不错的,不是我要标榜自己,是为了供你们学习。
对人对己没好处,忍它干什么
第二波罗蜜——持戒,忍辱必须以戒律为准则,否则盲目忍等于阿Q。忍辱是修慈悲,慈悲必须要有智慧,对人对己有好处你就忍,没好处忍它干什么?例如儿女跟妈说:“妈,你打牌已经四个小时了,可以停了,休息休息吧。”“我是很累,忍一忍吧。”这个忍有什么好处?
你们将来要法布施
第一波罗蜜,布施波罗蜜。你们今天来听法,谁在修布施波罗蜜啊?“老师。”(众答)说老师,没错,不过不全面,你们也在修布施波罗蜜嘛。好比商店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总要进货啊,进货是为了出货。你们将来出家人要当法师,在家人要当老师。所以你们也在修布施,仅仅是布施的前阶段。好比吃饭和大便(众笑),不过是前后两个过程。
这么好的地方,还想回家吗
今天你们的学习生活我看六波罗蜜全了。天天听法,准备将来法布施;遵守规章制度,也是持戒清净;同学之间不要议人长短,背后不说人闲话,修忍波罗蜜;两三点钟就起床,精进波罗蜜;天天修禅定,禅定波罗蜜;听傅老师讲法离不开一个空,般若波罗蜜。这么好的地方还想回家吗?(“不回家了。”——众答)下课。
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
提要:
  ■ 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
  ■ 度众生的种种法,还得从闻思修中得来
  ■ 念诵能排除世间的妄想杂念
  ■ 修行人念诵种子一起,会自动转下去
  ■ 经唸熟,心轮转动,即能摄持法义
  ■ 平静的水面能反映出本来面目
能海上师说:“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当其澄神静虑,讽持经咒,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般若净智自然出生。”
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
“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修定跟念诵两个都要,念诵久了,心细了,修起定来就容易入定,这是一个很善巧的方便。如果不通过念诵,光修定,开发了根本智,可是不懂得世间上的种种相貌,没有世俗谛的智慧,也很难度众生。念诵、听法、修定,能使我们智慧圆满。戒定慧,你只抓一种,都是不圆满。有人光抓念诵,开发不了根本智,有人光抓修定,其实他佛法的智慧并不广大。
度众生的种种法,还得从闻思修中得来
在禅定中用功,拿禅宗来说,能够开悟,可是开悟了以后,你度起众生来,也只能说些开悟的话。一般凡夫众生谁懂啊?禅师某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只有修行有水平的才能理解,六祖是开悟的人,可是六祖对世俗上的学问也不大清楚,尤其不懂英语。所以开悟只是开悟一条了生死的通道,开悟并不能缘起种种度众生的法。度众生的法,你还得通过闻思修去得来,如果我们有广大的佛法的基础,再从修禅定上开发根本智,那才叫圆满。
念诵能排除世间的妄想杂念
我们念的经虽然全是文字语言,可是世俗谛不能否定啊。从用功来说,念诵能排除你世间的妄想杂念,因为一打妄想,这经就唸不下去了,或者唸错了,你为了不唸错,心也就在念诵上了,妄想杂念也就自然少了,所以念诵是很重要的。
修行人念诵种子一起,会自动转下去
“当其澄神静虑,讽持经咒,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这是用功的方法,心在念诵上,慢慢成为习惯了,世间杂乱的念头就不大容易起来。修行人应该跟世俗人两样,世俗人走在路上,眼睛东看西看,耳朵东听西听,心里在打买东西的主意,或者把听到的、看到的,作为话题,讲个不完。而一个修行人念诵念熟了,只要心里的种子一起来,这些经书上的话,自己会一直转下去。
经唸熟,心轮转动,即能摄持法义
唸经唸佛同样能止住妄念,同样能够切断生死的念头,当然唸经比唸佛更殊胜。世俗人空下来尽打妄想,唸经唸熟的人,拿《心经》来说,只要引个头,种子一发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心轮转动一直会转下去,转一遍就把《心经》的法义重新摄受一遍。唸佛呢?只有佛的名号,可没法义啊。我鼓励你们要有伟大的理想,将来个个当法师。假如只唸佛不学法怎么当法师上座说法呢?用你们的事实来证明,你们今天不是来听法吗?因为听法殊胜,所以你来听法,听法的人懂得唸佛,唸佛的人不懂得佛法,哪个殊胜啊?
平静的水面能反映出本来面目
念诵能够“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般若净智自然出生”,熟能生巧嘛。经书上的法义,首先要求懂,再念熟它,种子下去,越来越深,成熟以后,杂念、妄念、不清净的念就自然会下去,般若智慧就体现出来。怎么体现啊?很简单,一盆水或一缸水里边混杂的泥沙和水的波动慢慢静下去了,平静水面的反映中就有你一个本来面目,它是自然体现的,制造不出来的。水里的肮脏下去了,你自然就看见。要见本来面目,要靠生灭杂染之念切断了,才能见得到,功到自然成。
恰到好处就是般若智慧
提要:
  ■ 体现不出般若智慧来,就因为昏沉和妄想
  ■ 信佛人中有人才,却不肯办佛的事业
  ■ 要培养成人才,你就要主动
  ■ 修行被动就出不了智慧
  ■ 当法师可不能照笔记读
  ■ 恰到好处就是般若智慧
  ■ 越简单越唸熟,越易打妄想
体现不出般若智慧来,就因为昏沉和妄想
般若智慧没有形相,抓也抓不着,它既不是方,又不是圆,没有一个相,可是能在事上表现出来。看你水平,你能够有始有终,从第一步能看到最后一步,并会出现种种善巧方便,而且恰到好处,这就体现了般若智慧。体现不出般若智慧来,是两个原因:一个迟钝,脑子昏昏沉沉,懒得不想动脑筋,想到哪里算哪里;还有一个脑子打妄想,刚想到这一步,打妄想了,想不下去了。
信佛人中有人才,却不肯办佛的事业
说句实在话,信佛的人不是没有人才,现在有许多大老板,事业办得很大,他们也信佛的。这些人才都在当老板、董事长。那么在佛教里办事业的是谁啦?老板也当不成,董事长也当不成,跑到佛门来了,所以佛教的人才就空掉了。
要培养成人才,你就要主动
要培养出人才,被动跟主动就两样,被动的人培养起来很困难,主动的人他自己会动脑筋的。说句世俗话,你要娶老婆还要主动一点。吃饭被动,怎么吃得饱?吃一口,不动了,要旁人说:“你吃了一口还得再吃第二口。”再吃一口,又不动了,可是你们每个人都会主动吃饭,懂得第一口完了,再吃第二口,第三口。有的人做工作就不这样,做了第一步,不知道做第二步,不知道做第三步,成了吃饭主动,工作被动。尤其下围棋,围棋分几段几段,凭谁算得远,你算到对方下一步怎么下,我该怎么下,你算到九步算不下去了,他算到十步,结果他胜利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句话是不错的。
修行被动就出不了智慧
有人奇怪,傅老师修《文殊法》,我也修《文殊法》,傅老师怎么想得出来这么多?我怎么想来想去想不出来?告诉你: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修行被动就出不了智慧。
当法师可不能照笔记读
说件好笑的事,以前应邀去外地讲法,有个学生临时照顾我生活,有人告诉他,老师每天早晨要坐在床上修定、唸经,你给他床上的位置铺好,冲杯牛奶。可是他铺位子不管距离,坐垫放在这头,经书就放在那头叠起来的被子上,可是我手没有这么长啊!在我修定时,牛奶就给我冲好了,等我修定完了,牛奶冷了。杯子里的袋装中药,很早就给我冲了开水烫热,等要吃的时候,已经冷了。本来只要把杯子里冷水换开水就可以再烫一次,他却把塑料袋里冷的药倒在碗里,再往药里冲开水,这药就不浓了。不动脑子怎么开得出智慧呢?还有一种,做了第一步就打妄想,一想别的事情,脑子拐弯了,反正你一拨我一动。再过10年,你们仍然这个样子,培养人才就落空了。你们笔记记得很多,将来当法师,“傅老师说……”(众笑)照笔记唸一遍,这叫读笔记了。所以前面一种叫迟钝,懒得动脑筋;后面一种,半途打妄想了,话就连贯不下去了。
恰到好处就是般若智慧
你们都想帮傅老师做点事情,你培福再带修行不更好吗?要在法义上运转呀,昏沉妄想去掉,灵敏度高一点,做起事情来,自然而然就会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就是般若智慧。
唯诚与明 发表于 2011-6-21 13: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所有人都能听闻善法,早日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n123 发表于 2014-6-16 10: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凡 发表于 2015-7-7 08: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9 22:30 , Processed in 0.0592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