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楼主: 光明度母

地震奇景!寺庙垮了菩萨在!(转贴)

  [复制链接]
乐天 发表于 2011-6-19 2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正气长存 发表于 2011-6-26 10: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薄意一笑 发表于 2011-8-10 15: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bfdz1 发表于 2012-11-8 08: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何处惹尘埃! 发表于 2012-11-9 06: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上师教言 ※※

--------------------------------------------------------------------------------

无有惭愧服装的人,如同裸体,在大庭广众跑来跑去,这些人与畜生有何差别呢?——《入行论广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何处惹尘埃! 发表于 2012-11-9 06: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智悲讲堂UC一真法界法师辅导随堂笔记
« 回复 #30 于: 二月 24, 2012, 11:41:21 上午 » 引用  

--------------------------------------------------------------------------------
正确思维法义之六法:思此词句宣说何意义; 有何分类归纳为何意;有何异名归属于何法; 如何归纳概括而实修。细致思维能启法宝门。 ——《窍诀宝藏论》

我们贵为佛子,一门心思寻求解脱,不仅要广闻博学,而且还要结合正确思维之六种法:

一是通过闻法而思维所宣说的法句到底是什么意义,佛陀所宣之妙法通常有内、外、密、极密之分,亦有了义不了义之别,故应反复听闻,深深思维,坚信每闻思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二是思维所闻经续论典中所分的品类有多少,如是便于了知各品类的摄义要点,同时为调伏自己内在的各种烦恼,相应各自的根基而侧重受持。
三是思维每一分类的归纳又是什么意义,主要阐明了什么问题,如是明了其中心思想。

四是了知每一法相有什么相异的名称。  五是思维所闻之法应归属于显密三藏中何类所摄。 六是要思维经续论典的教义是如何归纳概括的。   如实了知后方能依之精勤实修,这样细致的思维后就能启开妙法宝藏之门。

--------来自闻A辅导法师《中观庄严论释》78课辅导解释

无论我们是从闻思中找见解,还是从修行中找见解,那么我们都要首先定好方向,然后还有一个就是一辈子不离的修法就是上师瑜珈。


现在想想以前的时光真是难得啊。暇满的人身真是难得,之所以难得就是利用这个人身我们才有解脱的机会。要珍惜啊。上师说听闻佛法的机会非常难得,一定要珍惜!其他乱七八糟的很多事情应该暂时放下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这上面,这样的话,心才能够专注。但我觉得很难,可能对于居士来说更难,难在哪呢?因为没有出离心。如果我们有出离心的时候,我能全力以付地在佛法。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其他的东西没有一点精华的,我越贪执我的痛苦越大的。所以我全力放在佛法上。但我出离心不够时,我耽着在感情财产家庭名闻利养,这些分散了我太多精力了。所以学习佛法确实需要出离心的。没有共同外前行做为辅垫的话,没有坚实的基础的,我们的信心是不够的,对佛法的希求心根本就不够的。想想自己学也可以吧,不学也可以吧,讲也行不讲也行的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表现就是不懂得佛法的珍贵性。必须求解脱。否则就是象狗面前摆了青草一样。


为什么我们学习佛法感到很苦呢?因为我们没品到佛法妙味。为什么我们吃喝玩乐就很高兴呢?因为这些相合了我们轮回的强大分别念习性。佛法苦不苦呢?我们可以象病时药苦不苦。这药确实苦啊。糖是甜的,那些甜言蜜语。那么在给我们灌迷魂汤,你舒服了吧?!但是这是轮回。那么在修法开始确实是苦的,这个心苦不堪言啊,熬过这苦阶段那是什么呢?那就就是我们战胜自己烦恼的胜利。在这里抖胆说一句话,如果我们修行过程中连对冶烦恼苦的感受都没有的话,就是我很开心,我很开心,我不要苦恼,那我觉得那就是你没有碰到你内心的执著的缘故。当你在遇到心执著痛苦的时候,你还能用佛法来面对时,你一旦走过,那你就可以真实品到佛法的快乐。


如果连这个开始的阶段都没有,只有习气无法放下。所以共同外前行的修法目前是最重要的修法,如果修行不痛不痒的话,那就是没有发自内心,触及内心最执著的地方。你必须去放下。


《开启修心门扉》有一段话:猛厉不断地念叨‘一切都不需要!’经常很猛厉地意念:“财产也不需要,名声也不需要,地位也不需要,我什么都不需要。短暂的几十年中用这些干什么,最重要的是我来世的解脱,来世愿我生生世世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应该这样想,猛厉念叨一切都不需要。


有太阳无太阳我都不需要,我需要的是无为法的真正的解脱。


需要的是与众生的解脱,有为法快乐与不快乐我发誓都不要的。


有些没结婚的人可能希求结婚,没钱的人希求财富,等等,一旦发现自己生起这种念头,就猛烈地念叨我都不需要,告诉自己与解脱无关的我都不需要,只要你不需要你才会获得快乐,只要你需要一丝毫你就会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何处惹尘埃! 发表于 2012-11-9 06: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3月14日前行100课辅导


讲课前我们要发菩提心,举个例子,如果你想依靠大中观获得成就,修行中观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发菩提心来摄持,才能给你带来大乘的佛果,如果以小乘自私自利的心态来摄持的话,以中观也很难证达圆融无二的法空境界,除非一些特殊的上根利智者,大部份的根性来说,如果相续当中如果以希求解脱离的心态来修行,那也只能得到小乘的佛位,而如果只是希求人天福报,那你最后也只能得到人天果位。发菩提心,不是只是完成个数量,而是要在心相续里真实生起,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法本身很殊胜,以什么发心来摄持更重要。


依心力差别可分为三种,如国王之发心、如舟子之发心、如牧童之发心。
对于这一段的内容之所以做这三个分类,主要是从人的心力的角度,心量大小的问题。一个人实际心量大小也是在于自相续是否能堪忍轮回当中的痛苦。这里用比喻来分析,比如我们想去拉萨,那我们就出门了,那有些人的心态呢?遇到一些违缘那就退回来了,那有一些人是遇到一些违缘了,那他是非常的坚定,坚持下去,然后到了目的地。我举得这个例子,是一个相似的比喻,这样说明一下国王发心和舟子的发心的状态。牧童发心是最殊胜最相合的菩提心,是心力非常地堪忍最强大的发心,在菩提道路上能够领受度众用到轮回中的各种痛苦,他的心对痛有一种堪忍力的。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逃脱一般是人受到痛苦违缘的情况,不管是身体遭受痛苦还是心里受到痛苦,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让这种痛苦能让自己无法堪忍。那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远离这种痛苦。我们这些道友最初步入佛门也有部份可能是因为受到生活的挫折身心的痛苦,菩萨能解决自己无法堪忍的痛苦。那说明人有一种本性。你的心力堪忍力越来越强,那么你的发心也越来越驱向于牧童发心的心态,如果你自己对于痛苦的这个逼扰心是非常不堪能的话,就象你平时受到痛苦那么用什么办法都可以,那么人的心态就比较相合于国王式的发心。希望自己解脱然后把众生安置于佛地。这个时候心相续能堪忍痛苦时,才能让其他众生获得佛的果位。三种发心只是在于心堪忍力大小来区分。一会我也出一些思考题,让你们学会思考,会往自己心里用这些法义,我顺便说一下,我出的思考题,大家在讨论时出现不同的意见时,要点到为止,大家懂得教义,在辩论过程在保持分寸,保持大原则是要和蔼相处,如果出现分歧,你觉自己见解很正确,那放一放,不必要非得肯定自己的观点否定他的观点,过一段时间,自己的观点也会变,他的观点也会变,大家各发已见,开拓思路,不是在分辩论是非,我们保持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何处惹尘埃! 发表于 2012-11-9 06: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依地道界限而分,则有四种:资粮道、加行道即胜解行发心,一地至七地即清净意乐发心,三清净地(八地至十地)即异熟发心;佛地即断障发心。
   
前行备忘录也这四种发心也有详细的解说。胜解行地的发心是产生一种信解,是宁可舍弃生命也不退的心态,别观待相对于上地的发心还是勤作的,但已达到稳固不变了。所以我们通过这个描述,我们观察自己的发心,是否达到了稳固不退呢?发现自己是处于哪一种发心。这个不是我们分别心或口头讲讲我们就是不退我宁死不退。我前面也借用上师善知识的状态来描述菩提心的状态。当我们心里生起真正无伪的菩提心,那么四无量心也真实具足的,他很难生强大的贪嗔痴的烦恼。自己去观察自己的四无量心,是否是修出了,相应的验相前行也用了四个比喻,这与口头上表达完全是两码事。心里面生起菩提心,也分稳固和不稳固,如果没有稳固那么就不是胜解行心。

清净意乐发心是从经教的角度描述的,凡夫人只能从文字总相上了解,如同盲人用描述外境一样,大乘一地以上菩萨已从心相续上完全根除了遍计烦恼障,俱生的烦恼障是以压服的方式来对冶,我执的自利心是没有了,心心念念完全是纯净的利众之心。而在凡夫人分别心利益众生的意乐是有的,在心态当中因为我执没断除的缘故,所以在发心修行过程中,我执的作用不可能一点都没有的。一点都不起,那起码是加行道忍位的菩萨了或见地以上的。这个很难的。但是观待于一地菩萨来说这还是很难的,见地以上菩萨他们发心非常纯净,所以叫做清净意乐之发心。

异熟发心是俱生烦恼障种子已彻底根除,是任运自成地发心。异熟是指这个果子已经成熟了,不会随分别而变化。

第四个断障发心,到了佛地,是佛陀彻底断除了所知障烦恼障粗细的烦恼及一切习气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何处惹尘埃! 发表于 2012-11-9 07: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依发心本体而分,则有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二种。世俗菩提心又可分为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如《入行论》云:“如人皆了知,欲行正行别,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譬如,一人去拉萨。最初他想:我要去拉萨。同样,首先发愿:我要令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犹如欲行,为愿菩提心。已经准备好了真正去拉萨途中所需的口粮、驴马等后,正式启程上路。同样,为使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真实修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智慧等六度,犹如正行,为行菩提心。如此愿、行菩提心二者为世俗菩提心。在资粮道、加行道中依靠世俗菩提心经过长期修心之力,最后于见道中现见诸法实相真如、证悟远离一切戏论空性智慧之实义,此为胜义菩提心。真实的胜义菩提心唯依修行力获得,而不依赖于仪轨。初学者发世俗菩提心则必须依靠仪轨,应于上师面前听受(或自己于皈依境前受持)。为使所得的菩提心不退失并且日益增上,应随时随地反复如此受持(菩萨戒)。



世俗菩提心其实也是需要修力来得到。仪轨是诵读三遍可以获得菩萨戒体,在上师或皈依境面前受。但心相续当中要实在得到菩提心需要通过修力。大乘的初果是需要见道位。愿心的比喻大家都会很好理解,愿心行心的必然关系,愿心是我发愿想去哪里,行心是具体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只愿心没行心,能不能说真正相续当中产生菩提心了呢?不敢说这么讲,你有这个发心但是没有在具体的行动中体现。比较粗大想法,大家会认为自己薄地凡夫如何能利益众生呢?从心里发心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饶益他众,成就众生成佛,那么从菩提心的法相上讲,这个见解非常高,这个么发心是非常广大的。那么你心里有猛烈的烈火,那么火星肯定有的。相续中产生真实菩提心意乐,只是愿心的角度,那必定会影响您的行为。当然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这个跟人的能力和智慧有关系。有些人表达很大能力,有些人小。每个人都有自证分,如果你心里产生丝菩提心哪怕一点善行,而不是只想搞好自己就好。我们不要找一些理由,没有对他人付出的意乐,不管我们修五加行哪一个或想往生净土也行,都是需要发菩提心,修行是实打实的,我们没从心里产生真实菩提心时,不能耽搁自己的修行,有就就有,没有就没有。这有必要的。从外在的行为,我们并不能了知内心,无愿之心并不能称为菩提心,愿行之间有观待的力量,如果你现在很喝,就会想渴水,去拿杯子,最后喝到水,如果只是口头上说说,最后并不会喝到水。发心不为主,而是生心为主。就是象你很口喝非常想喝水一样。如果没有很大的能力,但有一个强烈的菩提心意乐,虽然他做不了很事,但是他在不伤害别人基础上,尽已所能利益他人。是一种自然而然为他人考虑。哪怕给别人一个微笑和安蔚。这还只是从愿心。没有行心的愿心是不是真正愿心呢?没有愿心的行心,也同样需要了知。我们在平时的放生等善法行为当中观察一下自己的行为,是无记还是愿心行心当中呢?要经常反观自己心,你在发什么样的心,是处于什么样的分别念当中呢?调整成善心当中。胜义菩提心是我们法性的侧面,用胜义菩提心来表达,是超凡入胜的,心相续当中才能真实获得的,不是通过仪轨来获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fcl 发表于 2014-4-18 1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25 12:07 , Processed in 0.0336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