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3856|回复: 2

当代道德重建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厚朴居士 发表于 2010-3-11 08: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厚朴居士 于 2010-3-11 09:03 编辑

当代道德重建的几点思考
                                           释大安
  
      自上世纪初叶以来,疏离古圣贤的教示乃根本原因之一。在科技,与经济大潮中,鼓扬贪欲嗔恚的波涛,而忽略心性精神价值,令道德风气日趋低迷。一片狼藉将何以收拾,吾人宜谦恭地聆听儒佛圣人之智慧隽占,或可寻择出挽救道德颓势的良方,兹略标有五:(一)道德依据:因果与轮回。(二)自由意识与道德责任。(三)神道设教与敬畏感。(四)
道德修养:三纲八目。(五)超然存在的升华效应。兹分述如下:
   
一、道德依据:因果与轮回
   
      首先须明了道德的内涵,道:即宇宙人生的心性本体;德:是道在社会人伦秩序与个体生活方式中的显现,道与德乃体与用的关系。有大道方有大德,无道便缺德;离开道而谈德,恰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了解道德的内涵与效用后,就得明了道德的依据是什么?即:惩恶扬善的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一切道德的劝诫,都会流于空言,都不能深入到人的内心,不能成为道德自律(即慎独)。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道德是一种普遍的立法原则,以绝对命令的定言判断来表达,道德不是假言判断。假言判断就是如果我做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种功利性便有可能把道德变成工具手段。而定言判断表明道德具有目的价值,乃是超越经验功利之上的先天道德判断。
      为使概念的可行性归结到实践的可行性,魂不朽来支撑。康德便是通过这两个理论悬设求解决道德依据问题。
      在我国的儒佛文化中,早己完善地解决了道德依据问题,即:劝善惩恶的依据是善恶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
      圣人告示我们,人的任一为都会产生业力,在阿赖耶识中储存,善的业力结善果,恶的业力结恶果。吾人寿命的长短、长相的美丑、财富的多少,都与当人宿世今尘的善恶业直接相关。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生命流转中,形尽神不灭,形神关系譬如火与薪,火之传于薪(柴),犹神识传于形体:火之传于另束薪柴,犹如神识传于下生的身形。身形有朽坏而神识轮转无休。今生生命的终结,由业力牵引,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得到相应的果报。受持杀、盗、淫、妄、酒五戒,行仁、义、礼、智、信五常,便能保持人身:修十善业,就能生天;造作五逆十恶,随其轻重即会堕到畜生、饿鬼、地狱中,这是法尔自然的报应。善恶因果报应有现报(现生作善恶业,现身得报应),生报<现生作善恶业,来生得报应),后报(现生作善恶业,或二生、三生乃至百千万生得报应),如是在广阔生命轮转背景中呈现的错综复杂的报应现象,唯五眼圆明的佛陀才能究竟明了。明了善恶因果报应法则与六道轮回的事实,吾人自然会生起敬畏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由是形成道德调控系统,升华吾人精神品格。反之,不信因果与轮回,势必放纵贪欲,以强凌弱,全无约束,人格瓦解,诚为可怖。是故古德云: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确哉斯言!
  
二、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
   
      个体生命生来具有自由意志,他所信奉的价值法则是其行为选择的依据,既然行为是自己选择的,所以责任就不可推诿。然个体因懦弱与自私等原由常为自己不道德的行为作辩护与推诿,挺不起作为道德主体的脊梁。西方有识之士亦认为:责任是严峻的,是任何理由所不能推脱的。比如:你作为一个士兵,走上战场,你就得承担战争的责任,也许有人以有种种外在理由为自己作辩护,然毕竟你如果不想参加这场战争是有种种选择余地的,甚或选择自杀。然而,你都没有进行选择,随流卷入战场.就得承担战争的责任。这是不容推诿的。因为,你是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人,不是一个木偶。
      对此道德责任不可推诿,在儒家学院中,亦有直白的表达。《孟子·公孙丑》记载:盂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办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意谓:身为国卿的孟子到齐国的平陆,对那里的大夫说:“如果您的士兵一日三次擅离职守,那您是否开除他呢?”平陆大夫孔距心回答:“不要等到他三次失职,我就会把他开除。”孟子说:“可是您自己失职的地方也很多啊!在灾荒的岁月,您的人民老弱抛尸于山沟之中,壮年逃散到四方的有几千人。”平陆大夫回答:“这不是我孔距心所能解决得了的问题。”(意为这和齐王的大政相关,他不能自作主张)盂子说:“现在,有一个接受别人的牛羊而为他放牧的人,那一定要为他寻找牧地和草料。如果,找不到牧地和草料,是把牛羊还给原主呢?还是站在那里看着牛羊死去呢?”(意喻,你既然不能自作主张,便应该辞职)平陆人夫说:“这是我孔距心的罪过了。”(孔距心还算有自知之明,自己没有选择辞职,那对本地民众饿死—事便得承担责任)个人的身份角色,都具有相应不可推诿的责任。如果每个人面对良知天心,都担起分内的职责,那大至国事,小至家事,一己之私事,均可如理如法地办好。
  
三.神道设教与敬畏感
   
      儒佛古圣先贤示现在此世间,常以神:道设教的方式教化众生。神者,神妙莫测之谓,喻指天道心性。《易经》“观”卦云:“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三下服矣。”观察天的神妙之道,是以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万物生长毫无差误为特质。圣人体天之道,也以神妙之道设置政教,即以仁、义、礼、乐、忠、信来教化民众。
      礼、乐、忠、信是众生内具的性德,圣人因顺心性设教,便可收到不可思议的教化作用。如三世因果、冥阳相通的感应,悉能让我们产生敬畏感而达到止恶扬善的目的。
      曾几何时,吾人每将神道设教视为封建迷信。殊不知,此乃圣人教化众生之大权,对真实生命因果立体性、全方位的展示。知小不能知大,见近不能见远,是我等凡夫的一个通病啊!受制于本能欲望,本具的善端慧光透显不出来,行为上亦是骄慢怀疑,无所畏惧,肆无忌惮,这些悉是吾人远离神道设教之熏习所致。尤其,当今科技时代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世俗化,更加剧了这种恶习,甚可哀悼。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主言。”这个畏天命就是对超然存在的敬畏,亦即对不可思议心性的敬畏;畏大人就是对立身行道者的敬畏;畏圣人之言就是敬畏洞察宇宙人生圣贤者的法语隽言。这是君子的操守:  而小人却相反,小人不信不知天命,而无所畏惧,亵渎、嘲笑修道者,侮慢圣人之言。回想吾人长期以来,对儒佛圣人的侮慢之言,诚为业障甚深,宜速忏悔。
      神道设教的核心是感应,一部《周易》即是以感应为体性。《周易·系辞传》讲,“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之体性无为,超越思虑,无有造作,寂然不动,但又灵灵不昧,犹如一口钟,撞就会发出声音,有感必会有应。这便是我国传统社会注重阴骘阴德的依据所在。行善积德,不必求世人知,亦不求生前厚福,而求可质诸三界之鬼神,所谓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积阴德之极,人不知而天知,可以转凡身而为圣身,离人道而登天道,一身不足以尽积善之庆,故其德行之余庆:可萌及子孙后代。这些皆是感应自然之理,能如是行持,可谓笃实厚德之君子。神道设教能令民德归厚。
  
四、道德修养::三纲八目
   
      明了因果与轮回,个体道德修养便如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修者,乃修正身、口、意三业的邪僻:养者,乃滋养本具的善端,如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等。抑恶扬善的修养功大,可从《大学》三纲八目的心性修养入手,《大学》开宗明义彰显君子修养的三大目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谓:大人的学问之道在于明了本具的光明性德。当吾人将明德显发出来时,现量知道,一切众生都有明德。于是便以先觉觉后觉,帮助他人也显发明德他人明德—旦显发出来,便水乳交融亲切无间,即是亲民,这是利他之行。继而令自己和他人都安立于至善,这至善即是超越对待的明德,亦即本具之佛性。安住于斯,才是真正安心立命之所。继而衍尘出自利利他修养的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者是内圣的功夫,后四者是外王的德业,形成钩锁相连之次第。
      首先,从格物开始,格物:即是革除不合理的物欲。物欲障蔽心性本源,桎梏明德,是故儒佛悉皆教诲我们少欲知足。少欲之人,则无陷曲以求人意,  内心坦荡无所忧畏;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有少欲者,则有涅盘。孟子亦云:“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谓修养心性,没有比寡欲更重要的了。寡欲之人虽然他的良知良能也有失落,但失落的也不多;一个多欲的人,虽然也可能保存了一些良知,但保存的也不会太多。格除物欲,吾人本具的智慧便会现前,智慧显发才会意念真诚。真诚者,便能广大其心,正直其心。由此内在明朗的德性,方可以孝、惮、忠、信、礼、义、廉、耻八法来修身。身正则感化家人,为家人作榜样。由此,扩展感化国人,乃至将明明德推广于天下。其中,尤宜注重格物与诚意。格除物欲为下手功夫。正心诚意乃安立道德人格之地基。这些亟须切实行持,  方可成己成物。参赞天地化育,成就顶天立地之人格。孔子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以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菩萨的精神,周游列国去布道,为华夏民族安立如是道德之魂。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之崇高伟人者。我们要把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身体力行。“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只有人人都按圣人教示,力行道德,人心向上,中华民族才有振兴之望。
  
五、超然存在的升华效应

      生存在污秽现象界的众生,如能了知有一至极清净的超然存在,心神往之,便可爬到提升生命,净化心灵的作用。
      西方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之所流现的至极真善美慧之净土,具有极高的道德价值。安养净刹诸往生者具有甚深的般若空慧与菩提悲愿,远离我执与我所,虽享受微妙五欲之尘,然情无所系,随意自在,于诸众生有大慈悲饶益之心。安乐净土,一切资生用具,应念而至,无为自然。睹往生者皆厂修六度万行,无毛发之恶。不像此娑婆秽土,众生习恶者多,—切资生用具,须经历辛苦劳作才能获得,随着生存资源越来越匮乏,人际之间的欺诈斗争将有增无减。众生心劳形困,饮苦食毒,恶行不断,良知良能日渐麻木。昔国太大人韦提希与五百侍女,目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便发起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切道德的源头活水,是转凡成圣之枢纽。是故,吾辈末法众生,亟须系缘阿弥陀佛名号,以佛地果觉来开显自性,唤醒良知。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以大慈悲心为体性,乃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之实相。万德洪名既具无量寿之寂定,又有无量光之智慧,名号光明穿透到吾人黑暗的内心,开显灵明洞彻、湛寂常恒的佛性,声声唤醒本来人。信愿持名,能令吾人生起惭愧心,透过六字洪名,了知自己罪障深重;
      至减念佛,能令吾人尘起感恩心,真心感通阿弥陀佛悲愿,了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拔济我等众生出离苦海,真实不虚。由此感恩无已,以致感极而泣。这惭愧心、感恩心、至诚心、恭敬心,即是吾人佛性的表达,亦是良知良能的复苏。是故,信愿持名使我们离开邪恶黑暗,走上善道光明。南无阿弥陀佛,是我等众生得救的希望,是疗治现代人身心疾病之阿伽陀药。凡我华夏国人,能—心归命无量光寿,持戒念佛,文明古国或可与当代重现至尊道德之风采。此乃个人幸甚,国家幸甚。
    南无阿弥陀佛!
    (厚朴居士录入、收藏、推荐自《江西师大讲演录音》整理)
常忆师恩 发表于 2012-4-10 16: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zy 发表于 2015-9-3 08: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3 13:48 , Processed in 0.0747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