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324|回复: 1

弥勒菩萨的笑(转帖)

[复制链接]
法界度母 发表于 2010-2-24 15: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从日本回来问我:“日本最受欢迎的菩萨是谁你知道?”

  我想说应该是观世音吧!

  朋友笑笑说:“不对,很多人家里供的是弥勒菩萨。”

  我问:“为什么要供弥勒菩萨?”

  他说:“弥勒菩萨发自内心的笑,看了让人心生欢喜。”

  朋友的话让我深思,的确,弥勒菩萨终其一生只做了这样一件事──笑,并以这笑,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所有的人都可以被他的笑滋养、净化,也可以从他的笑容里感受到至善至真的美。

  禅宗有个故事:老禅师新收一位弟子,这个弟子有个习惯,凡事爱抱怨。不是嫌床太硬睡不好,就是嫌天气不好,让他无法外出游玩。有一天老禅师叫这位弟子去拿三袋盐,分别倒入盛满水的玻璃杯、塑胶盆和水缸里。

  弟子照老禅师的话做好后,老禅师让他先端起玻璃杯喝一口。

  弟子喝了一口后皱着眉头说:“咸得发苦。”

  老禅师又让他尝盛在塑胶盆里的水,弟子喝了一口后,皱着眉头说:“还是很咸!”

  老禅师又让他尝尝水缸里的水,弟子喝了一口后,对老禅师说:“这里的水已经不那么咸了。”

  最后老禅师带着一袋盐,和弟子到寺院外的一个大湖边,老禅师让弟子把盐撒进湖里,然后说:“你再尝一口湖水的味道。”弟子弯腰捧起清澈的湖水尝了一口说:“尝不到咸的味道。”

  老禅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你的生命就是一个容器,痛苦是盐,而你人生的咸淡就取决于你用什么种的容器来盛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做玻璃杯、塑胶盆、水缸还是这片湖?”

  弟子瞬间彻悟:自己总是抱怨这抱怨那,如同把一袋盐放进了玻璃杯中,那有限的水分稀释不了盐的浓度,所以就觉得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并为此而心烦意乱。如果打开心胸,以湖的胸怀来容纳一切,生活中就不会有这么多“咸”的感觉!那浩瀚湖水肯定会把痛苦都稀释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活在尘世中,拥有宽大的肚量是何等的重要!而弥勒菩萨从形体上看,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乐天的大肚汉,这大肚显示了一种宽阔的胸怀,也顺应了民间这句:“宰相肚里能撑船。”

  一个大肚的人,首先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恶劣环境下,都能找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美好一面。乐观,绝不仅仅是遇事想得开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面对同样一件事,乐观者自然会比别人多一份自信和勇气,就能够坚持下去,直到成功。所以,乐观的人比一般人多了一种坚忍不拔、不服输的精神。乐观的人明白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

  虽然不能扭转既成的事实,但可以事事尽力;
  虽然不能控制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虽然不能改变容貌,但是可以展现笑容;
  虽然不能左右他人,但是可以掌握自己。

  如果命运掌控生命的长度,我们可以丰富生命的宽度。他也始终坚信:好日子会过去,坏日子也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而太阳还是每天照常升起!

  一个大肚的人,常怀有一颗愉悦的心,他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与他人的差别,既不会自大也不会自轻;他能够及时调整自己与周围的人际关系,也能及时适应周围环境;他不因别人的权力、财富、地位而愤愤不平,也不会因竞争对手失败而落井下石、幸灾乐祸;他不会计较每件事情的公平与否,只愿自己的内心过得安稳踏实。

  一个大肚的人,还会以“恕道”行于世,所谓“恕道”是将心比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谅解。如果人人都懂得这个“恕道”的价值并实践它,就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化解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矛盾,人际关系就可以变得更和谐。所以,孔子说:“恕道是可终身行之的一种道德规范”。

  如果自己心中没有“恕道”,却要求别人实行“恕道”,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恕道”也有个原则,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原谅。曾经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说明孔子不是一味地、无原则地用爱心去宽恕一切人。而是要人们公正地对待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不快,如果事情本身是错误,是违法的,我们就要纠正它,或给予应当的惩罚,也就是用最直接了当的方式结束它。而对于美好的,则要报以美好,使之锦上添花。

  一个大肚的人,能够坦然面对生命中经历的一切,不论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不管发生了什么。一件事情或结果,既然发生或形成了,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智者都会勇敢地承担起这种责任,直接面对这种人生。无论是好事或坏事,总归会有个结果,好的自然人人喜欢,但是不好的呢?也要接受,要学会吸取教训,把事态尽量向好的一面引导,使伤害降到最低,损失减到最少。这中间少不了一个自省的精神,反省究竟是什么导致今天发生错误,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还有那些地方需要学习。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叔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任鲍叔为宰相。鲍叔是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订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恒公也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齐恒公的成功取决于他的宽大胸怀和善用人才,鲍叔的明智取决于他的自知之明和反省的精神,如果鲍叔不反省,就不会知道管仲优于自己的种种长处;如果不反省,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正是他的让贤举荐和齐恒公的不计私仇,才给了管仲施展才华的一个大舞台。

  我的女儿曾经问我:“为什么我看到的弥勒菩萨都在笑呢?他在笑什么?”这个问题竟然让我一时无法作答,弥勒菩萨为什么有一张永恒的笑脸?是什么让他这般开怀大笑?

  佛教说弥勒菩萨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这是不是说,要对一切众生平等、欢喜,唯有这样,才有资格进入大乘之门?而这平等心和喜悦相,又契合了佛教的慈悲之说,因为佛对众生的爱是永恒不变的,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这种爱是一种自然流露,是清净真诚的。
chzy 发表于 2011-10-31 10: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0-31 18:19 , Processed in 0.0393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