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楼主: 法界金刚

文殊菩萨的故事(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9-28 22: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遇圣—高节     
    
隋朝有一位名叫高节的人,是并州人氏。小时候当他牙牙学语的年龄时,只知道称念「南无佛」三个字,其它什幺话都不说。

「奇怪,这个孩子怎幺别的话一句都不说呢?」

「是啊!我们这孩子的确也太奇怪了。」

他的父母常常这样呢喃着。

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间他已经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了。

「人生实在很苦,没有什幺值得快乐的事,真是烦恼重重;要想解脱,恐怕只有离开这个家去修行这一条路了。」他心中想着。

另一方面,他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这样那样的事情都不想做,好象世间上的事业没有一椿合他胃口似的,当然很替他耽心。

「爹,娘!我想去五台山修行,为了可以得到解脱」

「孩子!你年事太轻,人也还小,娘实在不放心!」

「娘!我已经十七岁了,都那幺高了,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

父母看他小小年纪,有出尘之心,反正不喜世间事业,留在家中无益,况且又苦苦恳求,不如就成全他算了。

「好吧!一个人出门在外,可要多加小心哪!」

就这样,他背起了简单的行囊,告别了双亲,就往目的地——五台山出发了。「无论怎幺艰难险厄,我都要想法子克服它,以达成我求法的志愿」他心里想着。途中跋涉历经不少险厄,最后来到了北台山后面的一座山谷,见到一位苦行头陀,住的是简陋的茅屋,吃的是草根树叶,日子过得实在清苦,他一见却高兴万分,认为这是很难遇到的一位善知识,「这一位大概是我所要拜的师父了!」

高兴就长跪在那里,对头陀说:

「请收我做徒弟吧!弟子希望能在您的座下做个侍者,跟着您学佛。」

「你吃得了苦吗?」

「可以的。」

「真的不怕吃苦?」

「是的。」

「好,如果你能习惯吃像我一样简陋的食物,就可以得到解脱。」

就这样他做了苦行头陀非正式的弟子,他采取树根叶子充饥,以山涧清泉解渴,生活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连好多天都不以为苦。

接着他的师父又告诉他:「你能够诵读法华经,才可以得到解脱。」

于是他非常用功地诵读法华经,过了七天,法华经已可以朗朗上口,倒背如流,就再度请求师父教导解脱生死的方法。

「如果你能收摄一切心念,放下万缘,一坐七天,必然能够解脱生死了。」

于是他遵照着师父的指导去做,果然如法七日禅坐,起座以后,但觉身心轻快得很,心中充满了法喜,不过那时候,他仍然是在家人的身份,所以长跪向师父禀告:

「师父啊!感谢师父的大法摄受,使我获益不少。但愿师父慈悲,度我出家吧!」

他的意思是要求苦行头陀为他披剃,头陀对他说:

「我年纪老了,现在长安正在开戒会传授三坛大戒,那里有一位卧轮禅师,你快点去,可归投在他的座下,让他度你出家好了。」

但是到目前为止,他还不知道师父的法号,他就拜问:

「您能不能告诉我您的上下德号呢?」

「我的称号是海云,你记住好了。」

高节于是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泣别了这位山中的师父。来到了长安,并打听到卧轮禅师的住处。

卧轮禅师见了他,问道:

「你从什幺地方来的?」

「弟子是从五台山来的。」

「为什幺又来这呢?」

「因为受了一位和尚的嘱咐,要我特地前来投靠您求您剃度的。」

「你所说的那位和尚是谁?」

「家师的法号上海下云。」

「你,你说什幺?」卧轮禅师一脸诧异的神色。

「上海下云。」他重复一遍。

「海云,就是华严经中所载,当初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参访的第三位大善知识,不是万劫累积的福德因缘,是不能够见到的。可是你却放弃亲近大圣人的良机,反而来求我,那是何等错误的事情啊!」

这时高节才恍然大悟,回想苦行头陀种种别人所做不到的高风亮节,生活清苦,清心无欲,言行特异,本来就是一位不出世的奇人,是千载难逢的大善知识,这时他恨不得粉身碎骨,再亲近随他学佛。

于是遥望五台山跪拜,希望能够再度见到海云大善知识,就在他赶回从前头陀住过的地方。那有什幺海云善知识?只是一片荒凉的山地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9-28 22: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开见佛—解脱和尚 
        
隋朝时候,有一位解脱和尚,是代州邢姓人家的子弟,孩提时代就出了家,在五台山昭果寺披剃,受了具足戒,又在抱腹山志昭禅师那儿学禅。

志昭禅师非常的器重他,对他另眼看待。有一天志昭禅师向大众宣布说:「你们听着:解脱对禅学领悟不是你们能及得上的,所以往后劳动性的工作就由你们去做,不必劳动他了。」

意思是让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参禅打坐,以免寺里的琐务使他分心。

过了一段时间,解脱回到原先剃度的昭果寺,白天诵读大乘经典,到了晚上就禅定观想,他曾经在五台山的东台山脚下,见到一位草衣比丘在大石头上跏趺而坐,法相十分庄严。他就向前顶礼说:

「我想求见文殊菩萨,乞请您指示,文殊菩萨在那儿呢?」

这比丘就指着金色莲华,解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才一会儿,比丘却失去了踪影。解脱心里明白这位比丘必非常人,就在这大石头边哀慕恳切地顶礼,日夜不息,精勤自励。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位比丘再度在东台山脚下现了身,于圆光中现出了半边的身影,对他说道:

「要知道解脱之道,全在自己,求自己就好了,何必求他人呢?」

说完这些话就不见了。

于是解脱顿时平息了狂妄的杂念,深深契入了无生法忍的境界,得到甚深法喜,实时发愿说道:「我得此法,不应独善自身,愿与世上一切有情众生,共享此微妙大法。」

发愿毕身入三昧定中,诸佛为他现形说偈:「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修行今乃得,汝能开晓此法眼,我等诸佛皆随喜。」

解脱就问:

「寂灭之法,本来是微妙不可说的,假如可说的话,我能不能将此法教给有缘之人?」

诸佛回答他:

「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究真法性,一切无所见。」

代州的州牧(官职)请解脱和尚前往代州传戒,传戒完毕在归途中已是傍晚时分,心中忖度着在这荒郊野外实在没有办法烧香供养诸佛菩萨,觉得很惭愧。

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了声音说:「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诸佛闻此香,时复来相度;汝今勤精进,终不相疑悟。」

从此德云弥布,法泽普沾,凡是参禅悟玄的人,没有不向解脱和尚请益就教的。

解脱和尚度化众生,达五十余年之久,盛名无远弗届。可是后来却失去了他的行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9-28 22: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空及第—令休大师
         
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圣迹,遍历了各大名山。

他素来听说清凉山上,文殊菩萨的事迹灵感异常,心里面十分的向往。由于这个念头存在心中很久了,有一天终于机缘成熟,就动身前往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令休志向坚定、心意又切,就在古木幽径之间来回地寻访着。有一天,无意间遇到了一位奇特的僧人,令休就朝着他顶礼并开口问道:
「圣者您是住在这里的吧?那幺对这里的一切一定都知道得很详细的了。我在河南当地,很早就听说大圣文殊菩萨的种种灵感,现在我到了此地,走遍了许多地方,可是却连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见着,如果您知道文殊大士驻锡何处,希望能告诉我。」

那位奇僧对他说:

「你一片诚心来到了这里,怎幺能一无所见呢?只因为你心里面存着『有见』,所以才会『不见』。如果你『无见』,也就是『见』了;倘若你真能『无见』(不存有妄心执着),那就能见到文殊大士了。而且你一抬脚,踏破了文殊的门面,一举手,触着了文殊的鼻孔,连回避的地方都没有了,还会有见不到的吗?」

令休听了以后,说道:

「那幺说,山河草木,就是文殊了吗?」

奇僧说:

「若照你所说山河草木是文殊的话,文殊诚然有了二义,假如说不是,那却又成了妄语,要明白,这里面实无是非二相。而且你从无始劫来到了今天,在文殊的眼中,不过是在虚生浪死,玩水游山罢了,老实告诉你说,文殊在什幺地方吧——」

「在什幺地方?」

「——就在你的眉睫毛间,转着大**,你却一点不曾领会到,可惜、可叹呀!」

令休一听,猛然省悟,于是诚恳地顶礼后又说:

「怎奈我有痼疾在身,所以道业无成,不知大德您能不能疗治好我的痼疾呢?」

奇僧便对他说:

「有一种空心之草,叫做瞢薨,你应当取它来服用,只要服用久了,瞢薨就是你,你就是瞢薨,那幺你的疾病自然可以痊愈了。」
令休听了奇僧所开的药方之后,走遍了深林山谷,还是寻找不到,后来他终于顿悟到——

那位奇僧所说的草,实际上并不是什幺可以服用的草药,而是要我空了自己的妄心,妄心没有了,烦恼当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才开出「空心之草」的药方。我的身体就是一瞢懵,万物也无一不是瞢懵。一切幻相看起来虽是确确实实存在着,实质上它的本体却是「空」而非真的。

由此他了悟了「心法」之要,顿悟解脱,了无牵挂。到了开皇二十年,端坐而逝。舍报的那一年,世寿是七十三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10-2 09: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真屡现—罗汉显应 
        
传说在著名的清凉山上,曾有五百位阿罗汉住持著名山,自古至今,发生过三次显应的事迹——

其一,隋朝开皇初年,有五百位清净的僧众,栖居在中台山麓修习禅定,常有天龙八部诸天人前来供养,过了夏天,这五百位僧众却又隐去了踪影。

其二,唐朝贞观年间,慈恩法师在名剎华严寺传授菩萨戒法,当时突然来了五百位比丘发心来求戒,闻受戒法以后欢喜而去。

其三,明朝永乐辛巳年间,永乐皇帝颁下了御制佛名曲经,无意间约有千余位僧众不知从何方而来,接受了皇帝设斋供养以后,散入林泉山谷之中,从此不再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10-2 09: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圣解怨—环先二人  
       
隋朝代州赵良相,家庭富裕资财巨万,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盈,次子叫孟。

盈的身体比较强健,孟的身体比较孱弱。他们的父亲去世前,就把家财分成了两份。等到父亲死了,没想到盈就把财产全部霸占强取了,仅仅留下一间房屋给孟居住,孟祇好自力更生,并替人工作赚取生活费。没有多久,赵盈死了,投生到赵孟家作小儿,名字叫环。之后赵孟也死了,他也投生到赵盈家作孙儿,名字叫先。

光阴似箭,两个人长大成人了。这时赵孟家更为贫穷,赵盈家更加富有,但是赵环却在赵先家当佣人过活。有一天赵环听他的寡母谈起,赵盈霸占了我们的家业,致使你今世贫穷,至今作他家的奴才,岂不是可耻的事情吗?

赵环因而心中怀恨,要杀赵先。开皇初年,赵环跟随赵先游五台山,进人峨谷东边数十里,深旷无人的地方。就手中拿刀对赵先说:
﹁你的祖父和我的父亲原是兄弟,然而你祖父霸占了我家的产业,致使我家世世贫穷,现在我祇好作你的仆人,你忍心吗?我现在要杀了你!」

赵先连忙逃走,赵环从后追赶。进入苍翠的林中,见到有一草庵就跑进到了里面,有一老和尚问:

「你想做什幺?这样一副怒气冲天的样子!」

赵环回答说:

「我要报仇以了我心中的怨忿!」

老和尚大笑说:

「你不可以那幺做,我让你自己明白你的宿世因果吧!」

于是用药物传给他要他充作茶汤服下,不久如梦初醒,回忆到往事种种,这时心中满怀惭愧。

老和尚说:

「赵盈乃是赵环的前身,霸占他人之产业,是自己放弃自己的祖业。赵先乃是赵孟的再来,受其应得之产业,是父命犹在罢了。」

于是赵环、赵先大为觉悟。两个弃家为僧,修行佛法,后来在弥陀庵告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10-2 09: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经胜火—摩滕法兰
         
汉朝时代,印度国有摩滕、法兰两位大乘比丘,运用天眼观察中国的地方,不少有情众生具备大乘根器者已经到了成熟的机缘,并且观知五台山文殊大士所住锡的地方,但是圣人的教化时机尚未到来,明白要归依佛教真理的人究竟不多。

于是就带了释迦文佛画佛,以及四十二章经,准备到东方来。

当是在位的汉孝明帝,在永平七年正月某个夜晚,梦见金人,身高约有丈余,全身光辉灿烂如同日光照耀一般,飞跃到了宫殿的庭堂里。

汉明帝就命人占卜一下这个梦是什幺意思呢?精通占卜的大臣傅毅就禀奏说:

「臣阅览周书异记这本书预言说,西方将会出现大圣人,这大圣人恐怕就是陛下您所梦见的金人了吧?」

因为傅毅说在西方将有圣人出现,于是明帝特地派遣了王遵为首的十八位大臣到西方去寻访。到了月氏国,遇到了摩滕和法兰两人,就延请他们来中土。

永平十年丁卯十二月到了洛阳,两人将所携带的佛经佛像献给汉明帝,明帝仔细一看,佛像果然酷似梦中的金人,就将往昔所梦见的事告诉两人。

摩滕、法兰恭敬回答说:「这正是如来准备将祂的大法咐嘱给陛下,陛下当自我勉励,别辜负了如来!」明帝接下去问:「法王既然出世,为什幺不直接到中土这里来呢?」

两人回答:「佛陀的示现是找适当的时机,住世也必然要有感应的机缘才行,佛降生地乃是根器先熟的众生——群贤并集之所。假使其它地方众生机缘未到感应地步时,佛就不会应现的,举例来说,好比池水澄清的话就显出月影的皎洁,否则月影就显得晦暗不明了,这是因为池水垢秽使池中的月光晦暗,这哪里是月亮的过失呢?如来的教义光辉所及之处,总有快慢的不同,也全都随其机缘应世的啊!」

明帝遂问:「那幺以东土来说,难道就没有圣人住世来教化众生了?」

两人回答:「有的,在闻名的大山——五台山乃是文殊大士所居之地,他在那里摄化很多的天龙八部,鬼神众生。不过除非是持戒且有定力智能、心澄如水、神威自然显赫的人见得到,一般人是看不到的。」

摩滕、法兰继而翻译出「四十二章经」,第二年的春天,前往清凉山朝拜,返回后启奏圣上在五台山建寺院,摩滕以山形仿佛印度灵鹫山,将所建的寺就名为灵鹫寺。汉明帝认为信仰佛教能启迪化度有情,就在寺名之上再加上「大孚」这两个字,孚就是信的意思,本来清凉山有不少道教人士居住,但在佛法教化的熏陶之下,开始度了几十位出家人在寺中修行,佛法既至,外道顿失光芒。

永平十四年正月,五台山道士白鹿等人,联合五岳道士褚善信等很不服气,有意与佛教比一高下。便启奏明帝说是要由两教各以经典入火而焚以辨别真或伪,如果真的就提倡推广,伪的就摈除驱逐,明帝答应了。

到了十五日那天,明帝驾临白马寺,道士们立坛设祭,搜集道教的「七十二子书」放在坛台当中。另一方面摩滕将佛舍利和佛经论典以及佛像等,放在信道的西边方向。设斋供养之后,道士手执香烛等绕坛悲泣着说:

「这里谨至诚上启太极大道元始天尊,众仙百灵,由于目前胡方的邪神来中土扰乱,我朝人主竟然听信邪法,正道失利,我教玄奥的妙道有日益趋于下风之势,所以胆敢将我教的宝贵经书安置在坛上,用火来证验,这是为了要启蒙被惑者的心思,更为使正法的真伪得以辨明,乞上方明察。」

祷告后就燃火来焚经,不料道教的经书随着火焰的燃烧化为灰烬,道士们大惊失色,要想从火堆中夺回经书已不可能,祇好眼看着这可悲的场面发生,真是一点法子都没有。

另一方面,佛教的经典与佛像也在熊熊烈火之中,却不曾烧着,燃之不去。尤其佛舍利大放光明,在空中旋转成宝盖的样子,摩滕、法兰两位法师就在这时忽然将身体跳跃升腾到空中,现出十八种变化,并为眼观奇景的明帝说偈语:

「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池无巨海纳,丘无嵩岳荣。法云垂法界,法雨润群萌;显通希有事,处处化群生。」

这件事经过之后,两位奇僧就回印度本土去了。后来唐太宗文皇帝,亲登焚经台题诗道:「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度来;确定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春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

这件神异的事迹,后人多乐于称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10-2 09: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化现—五髻仙人 
        
汉明以前,佛教的法音尚未广泛的流布,五台山的圣境,听说过的人本来就不多,何况有人能够深入其境,亲睹灵异?那个时候,五台山方圆五百里内,都是茂密的森林,到处有虎豹恶兽出没其间,五●之间,无路可通,因此人迹极为罕见。

可是在川流平原之处,却是一些黄冠道人居留的地点,每到月中(农历十五),五●之间,常会焕发出祥瑞的光彩,到了夜晚并有神灯四处流泻,一般人都以为是神人聚会的仙府。

从古以来相传者,有所谓仙人的,头发上结着五个发髻,衣服上挂了三个小铢饰,有的时候单独无侣,有的时候是童子成群相逐嬉戏,游行于台山五顶之间。游访五台的人,远远望到童子相偕游戏,长相庄重端严,一旦走近了,却又都失去了踪影,总之,或者走出或者进入,都是人所追寻不到的。

有人说,在周朝的时朝,那些仙人就在这山上了;有的人说,仙人游踪台山五顶的年代,已经无法查考了。后来人迹渐渐稠繁,就较少看到仙人出游了,当时黄冠道人,一般人都称之为素衣仙。等到腾兰开山以后,就不再出现了,后来宝藏经传译到中国,从经中的记载所述,纔知道那五髻童子,原来是文殊大士的化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10-2 09: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破生死关—必救都纲 
       
唐朝有一位出家人法号必救,他俗世家族身世都不详,住在王子烧身寺里面,掌理寺僧的职务,职位是都纲,所以大家都叫他「必救都纲」。

他道行相当的高超,所以神鬼无不对他钦敬,畏惧有加。

古代的清凉府,就是现在的五台县的地方,有一位官居邑宰的人名叫王有相。一个夏天的晚上,有相自己坐在公堂的案桌旁,蒙眬间觉得有两个不似人类的使者来到身边说:

「阎王爷派我们要追捕你,要送你到地府交差,近日就要启程!」

有相心中不免吃惊,但装作镇定的对两个面貌狰狞的使者说:

「人生有生必有死,从古至今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我并不是怕死,可是年纪老迈的双亲在堂,全靠我微薄的薪俸来奉养,假如我随你们去了,没有可以托付的人代我奉养堂上慈亲,这叫我如何放心得下?如果能待双亲百年以后,我死而无憾,不如我送你们千金,可否代奏阎罗大帝,暂时放过我的性命?我就感激不尽了!」

使者们回答:

「我们奉了阎罗王森严的命令而来,不敢随便擅自禀奏因由。但知有一人是我们大王也畏敬他三分,那就是在五台山修行的必救长老,如果您诚恳去求他相助,相信他有力量为你解危的。」

说完后两使者隐去,当晚王有相急忙赶到必救法师的居所,不顾三七二十一,自己不客气地开门登堂入室,正好必救法师在禅坐入定。有相顶礼说:

「我是邑宰,由于阎罗王派使者要索命,因家有年迈父母无人代为奉养,因此赶到这里,但求大师为我解危!」

必救法师当时问:

「你能发心皈依三宝吗?」

「能!」

「愿意奉行十善吗?」

「愿意。」

于是必救法师要他去躲避一下。然后默念:

「阎老!请察鉴有相一片孝心!」

阎罗王派使者来,跪地顶礼对必救法师说:

「我们大王奉师慈力,特地增延王有相一纪十二年的寿命,又因他能够念及双亲孝心可嘉,加上皈依三宝,今后奉行十善,自然而然会更增福报的。」

果然,王有相因此得到延寿,过了十二年方才舍世寿逝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10-2 0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流五窍—僧福运   
      
唐朝释福运,乃是代州总因寺里面的一位和尚,不幸他身体染有重病,长时间都没办法医好。

于是他到清凉山(五台山亦名清凉山)去修行。

有一天,他在金刚窟前向佛礼忏,由于疲惫不堪就睡着了,迷茫中感到有人用水浇灌他的头部,醒来以后就获知自己的宿命,见到往昔自己原来是一名大法师,只是贪求世间的名闻利养。

身心不清净,却口若悬河的说法,为众人开示。

「这位大法师真是舌灿莲花,讲解得太好了!」

「可不是吗?很难听得到这幺圆满的经义,分析详尽,获益非浅!」

不少人三言两语,都是褒奖的话。

可是当他世寿尽了以后,却堕落到三恶道中的畜生道,先是为牛,复堕为狗,一直到偿还宿世恶业才再转投人身。

过去世种种,历历如在眼前。

「原来我的过去世中宿业与恶报竟那幺重,都为了一个不应有的贪念—— 
        喜名闻利养之心,违背了出家人的基本原则,才落得如此的下场啊!」

他这幺想,心里非常悲痛,感慨不已,为了忏悔前愆,于是服香百日,愿以自身供养大圣文殊菩萨。

接着他找来了一大堆柴薪,跏趺而坐,自己燃起了火,勇敢地燃身供养。

火燃烧的剧烈痛苦似无感觉,一下子他就安然逝去,可是在他往生之时,身上的五窍耳、鼻、口等处竟然射出了流动的光芒,一直射入云霄。

如此的异征奇象,观者上千上万,大家都发出悲声,震撼了整个山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10-2 09: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鼓偿罪—僧法爱 
        
唐朝北台山后,有一座黑山寺。

里面住着一位僧人,法名法爱,任当家师的职位。因为职务上的便利,他竟然将四方供养僧众的施物,占为己有。

由于囊括不少财物,就在南原广置了田地,最后他将这一大片的田产,在临终前交咐给爱徒明诲接管。

「好好从事耕营,不要荒芜了田园啊!」这是他临终时所交待的遗言。

「弟子省得!」

法爱法师死后,由于他的罪障深重堕入畜生道,转生为牛,并且生到其徒明诲法师附近一村庄处的牛栏里。

这头牛有相当大的蛮力,能够独自担负起耕地犁田的任务,就这样耕种了三十年之久的田地,后来牛老了,力气也衰了,又生着病,看样子已不堪耕种。

主人这时准备将这头病牛和明诲法师换取其它的东西。

那天晚上,明诲法师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亡师法爱。

法爱法师现出悒郁的愁容,并带着哭泣的声音说:

「我由于动用四方供养僧众之物,购置田产交付给你,现在已受到了牛身之报,既老且病,可惜你不知情,我现在告诉你庄主要用来和你交换物品的那头病牛,就是我所受报的牛身!希望你能照我的吩咐去做。」

「请上人指示,弟子一定听您的吩咐。」

「希望你剥去我身上的皮作成鼓,然后在上面写上我的名字,凡是礼诵经文的时候务必要击撞这个皮鼓,这样我才有机会脱离畜生道之苦!」

明诲法师梦醒以后,就鸣钟集合僧众宣布这件事情,果然第二天庄主通报说老牛触树死了。

明诲法师就依照亡师的吩咐剥去了死牛的皮作成鼓,并写上僧法爱的名字。另一方面,又卖掉了南原的田产,将所得之款,全数拿来供养五台山的出家众。

他更将自己所有的一些资财,为亡师作佛事礼忏,以后又将这面鼓送到五台山文殊殿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4 02:26 , Processed in 0.06415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