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005|回复: 1

切莫遗忘有三种

[复制链接]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09-1-28 0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切莫遗忘有三种
华智仁波切[著]  益西彭措堪布[讲解]



   什么是“自我教言”?就是自己对自己教诫的语言。什么是“自我教诫”?就是自己作自己的老师,回光反照,检点自己的身心行为,对的地方就要行持,不对的地方就要改正。为什么要“自我教诫”呢?用本教言的两句话来说,就是“自观自己极为要,世出世法亦归此。”(自己反观自己极为重要,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成就都归结在自觉这一点上。)如果不能常常反观自己,在行为、语言、心念上就会出生无量过失,勿论出世法,世间法也无法成就。《地藏经》上说,浮提众生,举步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假如不能时时回光反照,调伏自心,不知不觉当中,就会积罪如山。相反,能够反观自律,不但世间法容易成就,出世法也一定能成就。
    比如,宋朝大居士赵清献,时称铁面御史,平日所作之事,每晚必整衣戴帽,恭恭敬敬地焚香告天,他曾经自言:“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不敢告者则不为也。”四十余岁,开始究心于宗教,政事之余,常常宴坐,一天宴坐当中,忽闻霹雳声而大悟,即作偈曰:“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赵清献以如此精诚之心参扣自心,能够发悟,绝非偶然。 “自我”二字极为重要。宋代大禅师英邵武对隐士潘延之说:“古之学者治心,今之学者治迹,然心与迹,相去霄壤矣。”(古代学道之士,一切时中屏息诸缘,一心究道,始终治自己的心,这就是根本。今天的学者,只是向外奔逐,在形相、文字上做,所以是枝末。心和影相,相差有天壤之别。)所以,如果只是一味向外观察、向外分别、向外攀缘,就是忘记自己,失掉根本。只有时时回光反照,才能修治身心,趣入圣贤之道。六祖说:“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改过必生智慧。”这都是教人要反观自己,在自己心上修,不是在外相上分别、计较,不是光看别人不观自己,不是光教训别人不改正自己。    上古时代,人都居于巢穴,人人自律,无外在规矩,都自成规矩。现代人,住在高楼大厦中,有规矩也不遵循,都是放纵身心,任性而为,所以都是自废。人的成败安危,不是在外面安立,唯一是在自己的心上安立。不能反观自心、自我教诫,一定会随烦恼而堕落。只有往内反观自心、修好自己的心,才是修行。    这个自我教言,华智仁波切列举了五十七条,包括日常取舍的方方面面。学了之后,关键是要实行。说得一百句,不说行得一句。平常不提醒自己,人都很容易糊涂。在昏昧时,一定要回光反照,反问自己:对于上师、佛陀,有没有念恩,有没有报答之心?行住坐卧中,有没有提起正知正念?有没有念师念法念戒?有没有把誓言放在心上?这样对照五十七条,要一条条反问,逐一检点,就会发现自己的很多缺点,这样改过自新,才能有所进步。
    下面正式讲教言。
切莫遗忘有三种: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
    切不可忘记的有三种,就是不能忘掉恩德深重的善知识,不能忘记大慈大悲的佛陀,不能忘记正念与正知。莫忘恩重善知识:
    善知识是我们的法身父母,恩德最为深重。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善知识的恩德。我们和善知识结上了法缘,这个因缘是永远不能断的,生生世世都不能分离。每天都应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胜法乐。”所以,师徒关系,不是世间一般关系,确实是最特殊、最重大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建立,双方都不可以舍离,生生世世都要融合在一起,直至成佛都不能分离。以弟子方面来说,就是要常常念恩报恩,这是第一个最重要的根本,离开这个,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说:“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护法诸天耻笑彼,失却助伴如僵尸。”在父母、上师、长老等曾经饶益过自己的恩人面前,如果不报恩,护法诸天都会耻笑他,这个忘恩负义者会失去助伴,如僵尸一般。相反,如果能常常忆念师恩,一定可以得到意传加持。《赞戒论》说:“恩德胜佛具相上师尊,了知三宝总集之本体,当以坚信诚心作祈祷,获得意传证悟乃特法。”上师是三宝总集的本体,常念上师,以坚信诚心而祈祷,就能得到意传证悟,这就是特法。公案:
    唐代石霜庆诸禅师,在道吾大师前得法,后来隐居浏阳洞山,有“浏阳古佛”之称,学者多依他学道。道吾快圆寂时,离开徒众,和庆诸一起住。庆诸迎师住正堂,传记上讲他当时“行必掖,坐必侍,备极敬养之礼。”意思就是行走一定搀扶,坐时一定在旁侍候,敬养之礼做得极为周到。
    宋仁宗国师大觉怀琏,曾问道于舜老夫。后来舜老夫被官吏诬陷,被迫还俗穿俗衣。舜老夫上京城走访怀琏。怀琏让师父住在正堂,自己住偏房。一次皇帝在净因禅院斋僧,使臣见怀琏侍奉舜老夫,执弟子礼,极为恭敬,感到很惊讶。当时怀琏禅师说:“我年青时曾问道于师,岂可以师改换俗衣而变心?”怀琏禅师身为国师仍不忘法乳之恩,堪为后世楷模。
    以学院弟子来说,上师如意宝的传法恩德,大家都有不能忘记。人世间的因缘转变很快,人的一生会有很多变化,可是不论周遭人事如何迁变,对于上师的念恩不能改变,要常常饮水思源。不论是在静处闭关修行,还是在世间弘法利生,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不论是遭遇顺境,还是逆境,都不能忘记师恩。这个念恩心一直不能失去。如果没有了念恩心,那就很危险,生生世世不会得到救度。上师们以菩提心生生世世摄受、饶益我们,尽心尽力利益我们,如果忘恩负义,情理难容。只有常念师恩,才能心心相印,得到上师意传加持。莫忘大慈大悲佛:
    这里“佛”,就是指十方如来,“莫忘”就是要念佛之意。念佛的范围很广,《三千威仪》上说:“当念有五事,一当念佛功德,二当念佛经戒,三当念佛智慧,四当念佛恩大难极,五当念佛精进乃至泥洹。”这里着重是从念恩上说,因为教言是说“莫忘大慈大悲佛”,诸佛以大慈大悲护念我们,这是主要从大慈大悲具有恩德的方面讲。为什么要时时忆念佛陀呢?以经说明,《楞严经》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十方的如来怜念众生,就象慈母忆念孩子一样。孩子如果逃离,母亲虽然忆念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孩子忆念母亲,能象母亲忆念孩子一样,那母子生生世世都不会疏远。同样,如果众生的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决定会见佛,去佛不远,不需要其他的方便,自然能够心地开明。)所以,佛既以大慈悲护念我们,我们怎么能忘掉佛陀呢?
    忆佛念佛具有大功德,经云:“何者作意佛,佛安住彼前,恒时赐加持,解脱一切罪。”《三摩地王经》云:“散步安坐站立卧,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住彼前,彼者将获广大果。”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没有远近之别,我们诚心忆佛念佛,一定能得到加持。 以本师而言,我们都是释迦佛教下弟子,出家人都名释子,释迦佛对娑婆世界的所有众生都具有大恩德。佛不出世,万古如长夜,我们根本不可能值遇佛法,连三宝之名都听不到,相续中不可能生起一点智慧,决定是在无依无靠的状态中沉溺生死。在这个世界,任何一本经书,任何一座寺院,任何一个僧团,下至经中一字、一片袈裟,都是释迦佛事业的体现,都是以本师无尽悲愿所成就的。    在因地时,其他菩萨发愿摄受净土,本师以大悲摄受具诤浊世秽土,发了如白莲花一般的五百大愿,普遍摄受浊世众生。今天虽然生在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佛已圆寂,不能亲见佛颜,但是本师的遗教还在对我们作摄受、作饶益。所以,我们不能忘记本师的恩德,时时应念佛恩。《观佛相海经》云:“有恩不报,是阿鼻因。”《楞严经》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只有尽未来际以深心奉献于尘刹,才是真正报答佛的深恩。
    大堪布索达吉仁波切翻译了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释迦佛修法仪轨》,这个仪轨极为殊胜,极具加持,很多道友都奉为日课,这样就是恒时不忘大慈大悲释迦佛。释迦佛是这一期佛法的教主,是皈依处的总集大主尊,和我们有极深、极密切的因缘,是一切传承教法的源头,所以叫作“本师”。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仪轨小字上教诫我们除了平时精进念《释迦佛修法仪轨》、念诵释迦佛的名号和心咒之外,在座间可以供曼茶罗,念佛赞,读《大悲白莲华经》、各种释迦佛的传记等等。全知麦彭仁波切说:总而言之,在行住坐卧的一切时分当中,都应当忆念本师,夜间也观想释迦佛的真身放光照耀诸方,象极为睛朗的白天一样,在这种境界当中入睡。平常,也是随念释迦佛往昔如何发心,随学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的事迹,坚持菩提心的誓愿,行持菩萨行,尤其尽力勤修止观瑜珈,这样将会使得暇满人身具有大义。莫忘正念与正知:
    什么是正念正知呢?正念就是对于善法之义由闻思修在自己相续中形成的正念;正知就是由于依止正念,能够了知觉察自己三门的状态。
    这个“正念”和“正知”是护持自心最重要的方便,须臾不可暂离。古人有偈说:“学道犹如守禁城,昼心六贼夜惺惺。”学道以正知正念护持自心,如同卫士守护禁城,白天要防护六根,夜间也要惺惺不昧,时时警觉。
    《入行论》中说:“合掌诚劝请,欲护自心者,致力恒守护,正念与正知。”寂天菩萨合掌劝请,凡是想守护自心的人,一定要恒时不忘正念与正知。为什么要守护正念和正知呢?《入行论》说:“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心无正知的人,闻思修得的功德会如漏器中的水一样,不可能留存,不会住在正念当中。虽然有信心,也闻过不少法,也数数精进,但如果在日用中不能安住正知,最终还是会犯很多过失,染上堕罪垢障。
    阿底峡尊者在《菩萨宝鬘论》当中说:“正知正念不放逸,恒时守护自根门,日日夜夜三时中,再三观察自相续。”所以,做一个修行人,昼夜都要观照自相续,恒时守护根门,这样才能不被过失染污。

   如何才能不远离正知正念呢?就是常常要依止善知识和善友,不离开闻思修,因为善知识和善友常常会赐予教诲,会时时提醒你,而且在善知识和善友面前,心里敬畏,不敢随便放逸,这样就容易生起正念。或者,经常阅读祖师的传记、祖师的教言,人都有向上的心,但也须要有助缘激发,见古人行持,自己生起随学之心,这样也容易提起正念。或者,想到诸佛菩萨的神通眼通彻无碍,自己的言行都会现在他们心前,这样思惟后,内心敬畏,就容易随念诸佛菩萨。有了正念,依止正念,正知就会现前,这样就能护持好自己的相续。
精进修持 发表于 2014-9-27 10: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5 05:52 , Processed in 0.0347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