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3674|回复: 1

广钦老和尚·修行考题 4

[复制链接]
光明 发表于 2009-6-30 19: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力的考试

老和尚曾经考过很多弟子这个题目,他老人家并不是事先宣布这是考试,考问答题,然后等你思索答案。他是非常严厉,甚至有点威力强迫似地命令弟子,倒穿鞋子!以这种境界来考验,你会怎么办,这才是实力的考试。

何谓倒穿鞋子

所谓‘倒穿鞋子’并不单指倒穿鞋一件事,而是代表一切颠倒行不通之事,代表不如理,不如法之事。也许他是教你做一件不该做的事;也许是你要去做一件该做的事,他却不许你如法去做,这就如倒穿了鞋子(把鞋前后倒穿)。

以逆境考戒、定、慧

现在如果考笔试,问我们,什么是佛法‘三学’,大家可能都会写上‘戒、定、慧’然后沾沾自喜:考这题,我会!事实上,如果用一个境界来考验我们—遇逆境,是否持戒?是否有定?是否有慧?可能我们就会考不及格,甚至考零分。

未发芽,不能求根、茎......花果。

恩师也常考我们这一题—考古类似题,她不会事先宣布这是考试,而且考完之后,如果我们自己不去虚心求请教导,去了解自己成绩如何,是否有错,她也不会再三主动来向你宣布成绩,指出错处,教令改正。为什么呢?弟子既无心要了解自己的过错以便改正,那么可以说是尚未发心要学佛,修行(修改错误心、行)等于是还不想上学。(准备逃学浪荡,流浪生死!)弟子既不想学,不想修正,师父如果去教他,再三指正他,他必然会觉得师父处处在找他麻烦,嫌骂他,甚至大生反感,觉得师父很没修养,都在造口业。这样的弟子去教他,反而会使他更堕落。这样的弟子,就是根机不成熟,根机不成熟是无法强教的。只好默默耐心等待,因为连芽都还没发的,求其根,茎,叶,果都太早了。这样的弟子,也许要千生万劫之后才会发心想学,师父也只好先去西方等候时机了。

话说回来,师父教你倒穿鞋子,你怎么办?

(一)有一种混沌的弟子

老和尚说:‘有一种混沌的弟子,师父教他倒穿鞋,他就真的倒穿,也不管倒穿,能不能“行得通”。’老和尚摇头感叹!

何以混沌?

—(1)依人不依法,不知是考试

这类‘果真倒穿鞋’的弟子,也有不同的心态—有人是认为:反正是师父教的嘛,有错师父要负因果,我照做就是了!他不了解学佛当‘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师父若真教错,师父当然有不良因果,但是,自己会选择去随顺错误,就是没有智慧,这选择是自心去选的。选择的因果,是要自己负责的。而且,他不了解,这不是教导,这是考试—考你怎么办,考戒、定、慧的实践。因为都不了解,浑然不觉不知,所以老和尚说,这是混沌(糊涂)的弟子。种如此糊涂之‘因’,打算得什么‘果’呢?用如此糊涂之心,不会投错胎吗?

—(2)不学也不问(跌痛了怪师父)

另外,还有人同样是照做‘倒穿鞋’但他是另一种心态—他是‘乖乖牌’想法—乖乖照做,他以为师父若错,他跟著师父错,叫做‘依教奉行’,叫做‘尊重孝顺’。他不知道连儒家孔子尚且责问弟子—‘陷父母于不义,孝乎?’何况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讲求智慧,而非盲从。他不了解自己是盲从迷信,还以为自己很乖,会得孝顺奖和老实奖。他也不明白这是考试,所以就交上一张‘呆呆盲从’的考卷。有交卷就算了,他根本‘不求’明白道理,虽然完全不懂,也不知该谦卑求教。(即不学,也不问),不知佛法从恭敬中求,他会勉强倒穿鞋子去走路,走得很辛苦,如果走不动、行不通、跌倒跌痛了,那时不知会不会怪师父教错?唉,可怜,不知自己学错,竟拿‘是非考题’中‘非’的题目,去努力实行。师长本是以故意叫弟子闯红灯,来考弟子是不是老实遵守交通规则,弟子却傻傻去闯红灯,还以为自己老实听话!因为有此重重的不解、迷糊,所以老和尚说这叫混沌弟子。当倒穿鞋,跌痛的时候,要怪师父教错是很容易的,而很少弟子会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其实是自己完全没有求法想学的心,也没有虚心谦敬求教的态度,总是自以为是,自以为会了,总是在护著「自我’的面子,轻法慢教,让师长完全没有教导的下手处。

一个人不肯承认自己有过失,有可以改进的余地,就等于认为自己圆满成佛了,这种憍慢心是很严重的,真如老和尚所言,狂憨神抬,抬不退了!

佛法从恭敬中求—‘恭敬’、‘求’本身即是佛法

印光大师说:‘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大家对这句话很熟,但很少人真的体会‘恭敬’和‘求’法的意思,‘恭’是‘共心’,和佛共一心—体会佛教导的真义。‘求’就是降伏‘我慢’(自我憍傲、怠慢之障碍)开发出佛性美德,也是主动发心、低头、谦卑请教,不是高高在上,等佛来拜托你学。其实佛已经苦口婆心拜托我们觉悟,拜托很久了,佛总是慈悲拜托我们学佛—不要用迷妄心,但是我们高高在上,降伏不了自己的憍慢、愚痴,不肯低头求之于觉性,所以无法相应。


佛是开悟证果的人,他很慈悲,又很自在的,实在完全不须要我们去恭敬他,即使我们全然不恭敬,甚或侮辱他,对他也毫无影响,但是对我们本身有极大的影响。所谓佛法从恭敬中求,并不是佛架子很大,要人家低头、磕头,才肯给一些佛法。恭敬也不是单指对佛像,经本的恭敬,是指对一切众生,真理、事、物的恭敬;在面对种种境界人事时,能深体佛心,和佛共一心—共一觉悟,慈悲的菩提心,而且能和佛共一柔软谦卑的心,如佛往昔舍身求法的敬心谦卑,自能在‘事’中,求得其‘理’。心存恭敬。即使于日常待人处世之琐事中,也能悟得佛法。否则历‘事’千万,仍不能于中悟得佛法之‘理’。生生世世仍是迷惑之人。

有人以为恭敬中求,是一种方法,是间接的手段以之求得佛法,殊不知‘恭敬中求’的本身,就是最‘直接’降伏我执烦恼的妙法,本身即是高深之佛法,并不是透过‘恭敬求’,另外去获得什么佛法。因为障碍我们成佛的,根本不是别人、别事,而是自己内心的妄想、执著,这点佛在初成道时,已经揭露,而‘执著’中最根本的,就是我执—自我种种见解,思想上的迷惑,由自我的执著,产生自我保护、自私的贪、嗔、痴、慢、疑。所谓恭敬中求,就是直接走出这些执著。

凡是不能恭敬,不能谦卑求的,必然还有骄慢、自大、自我保护等我执的乌云障住,这些乌云不是障他人,是障自己的佛光开显。

印祖说的几分恭敬得几分利益,这并不是说,透过恭敬去求,很久以后才得利益,而是—能恭敬即是能当下舍‘我执’之乌云,必然同时透出佛光。能将十分的傲慢、我执乌云都舍掉,自然当下透出十分佛光,这是自性本有的佛光,不是向外去求。所谓恭敬中求,当然是先求之于自心那份能降伏我慢、愚痴的能力。能求自己发出这份心力,才有恭敬和求法的表现,所谓‘诚于中,形于外。’菩萨戒,教我们,对不懂的佛法,要正观,正向,承认自己盲无慧目,以正确态度,仰信如来,恭敬求法,学习。不精进习学,也是违反戒律精神的。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念佛好像很容易,但如果缺乏‘恭敬中求’这份心力,可能所发射的心念电波,会有很大偏差,不能进入佛频道。就如射箭不难于发射,难于中靶,只要操弓持箭略有偏差,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

入佛门,未曾恭敬求法
—冤枉耗一生

像这考古题所说,师父教倒穿鞋子时,明明自己不懂道理却强不知以为知,自以为是,就倒穿,乱行一遭,完全不知该谦恭求教其中的理法,这何尝有‘恭敬法?’何尝有一分‘求’法心,如果连一分‘恭敬求’的心都不曾有,当然是连一分利益也难得的,如果在佛门中耗了一生,不曾以一分恭敬求法,不曾得一分利益,这不是很冤枉吗?无怪乎,老和尚用‘混沌’二字来形容。末学自己检讨起来,实在有太多‘混沌’,虚耗了太多混沌的光阴,而且一直不知不觉自己的混沌,但愿以此考古题,唤起自己觉性,不要生生世世泡在混沌中—背觉合尘。

(二)有一种‘更加混沌’的弟子......

另外还有一类弟子,老和尚形容是‘更加混沌’的。

就是,当师父出这样考题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是考试,于是就很自以为是地,认为师父实在太无理,程度又太差!或许他外表不敢表示什么,但他心想:‘哼!这种师父,连鞋子不能倒穿都不知道,竟然还教我要倒穿鞋,做什么师父嘛,简直比我还差,这种师父不要也罢,本人这种高材生,才不屑听你的呢,我从小自己就会穿鞋,穿得比你好,不要你教!’

这样的弟子,不但不知这是考试,而且,总是不打自招地表现出自己一向的憍慢之心,总是交出一张‘本人一向善于轻慢,不知谦恭,不但刚强难化,难调难伏,也不知自己外表无违,好像很有礼貌,骨子里是又傲又怠慢’。

这样的答卷,在选佛场上,准备得几分呢?

这样的答卷,戒、定、慧,各得几分呢?

准备往主‘懈慢国’?

无量寿经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是‘先意承问’。待人处世都是先谦卑低头,承事请问,然而我们口念弥陀,心行却大反其道—脖子是钢筑水泥,何尝效法佛‘先意承问’?有时,师父先低头请问弟子,弟子还爱答不答,甚至还东张西望,爱理不理呢!这种答卷,在选佛场上又准备得几分呢?这种修‘因’和成佛的‘果’,根本对不上,这种憍慢的存心、因地,即使很努力念佛,修各种福,充其量,也只能到阿修罗国作国王或公主吧,或者往生‘懈慢国’吧!(经上曾示,很多本想往生西方者,都生到懈慢国,不能到西方,如是因,如是果啊!)要往生西方清净佛国,必须要因果相符啊。

何必考这种‘颠倒穿鞋’的题目呢?

有人听到这里,实在很疑惑—
乖乖依教奉行,倒穿鞋也不行;
怪师父错教,我行我素,也(说是憍慢)不行,
那该怎么办呢?
有人或者很埋怨—都怪师父太无聊,正法不教,却教人倒穿鞋!

何以考这种颠倒穿鞋的题目?

—(1)训练无量觉

—(2)训练以觉性面对逆境,活用戒、定、慧

我们要了解,世间境界那有一切顺心如意,顺理无违的呢?我们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无理之事,和不如意之境,也会遇到很多邪知邪见的‘恶知识’,老和尚出这种考题,目的就是要教我们—这种时候该怎么办;目的就是要训练我们用清楚明白的觉性去面对、如法处理,训练戒、定、慧实地起用,把绊脚石也作垫脚石,处处觉悟,用佛性的光明,才是阿弥陀佛‘无量觉’、‘无量光’之义。否则口念阿弥陀—无量光,而遇境总是无量‘暗’(暗昧不觉)这种念佛根本不相应,也就是口念心不念。

—(3)教示念佛与‘无量光’觉性相应

往生论上教我们—‘随顺名义,称如来名。’称念佛名,应该随顺名号中无量光明,无量觉悟智慧......种棱含义,真实修行。这本是老和尚用反面考验指引我们反省的深刻美意,慈悲。然而,很多弟子是不曾了解师父慈悲的,而且也‘不愿’去了解,师父考试与教学的旨意,更没有想学‘佛之知见’的动机,只是一味照自己老观念,老思想,一天过一天。十年前考这题,不会,十年后考相似题照样不会,可能还是错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下去,百年、千年还是不会!生生世世,‘临终大考’都是同样用‘无量暗’的心去应考投胎,必然会照路去轮回,不可能突破!老和尚慈悲在日常生活大小事中锻炼我们用‘无量光’的觉性,帮助我们突破老旧迷暗思想,和念佛真心相应。说实在,境界本身没有好坏。考题本身也没有好坏,但是应考的各人用心不同,植‘因’不同,‘果’就会大异其趣。

结果总是—觉者走明路,迷者走暗路。

—(4)教示能‘觉知’颠倒,才能‘消除’(知迷,才能悟)(不‘觉’颠倒,如何‘销’我亿劫颠倒想?)

佛在楞严经说,如来是‘正遍知’,众生是‘性颠倒’,不但一重又一重颠倒,而且从不觉,不承认自己颠倒,而且总是大海水弃之不要,只认一个小水泡自以为就是全部海潮(喻:‘广大佛性无量光明’弃之不要,只认这肉体迷妄身心,以为是‘我’,迷执不舍)生生世世,未曾发现自己严重颠倒—只迷于我执、法执,不要真性,而且连发现都还没发现,又何以‘销我亿劫颠倒想’?

老和尚在启发(指示)我们回头来检讨觉察自己的‘颠倒’,否则,连有贼都不知道,不用说捉贼了!连有错都不知,如何修正?连有迷都不知,如何能悟?平时常常‘颠倒’,临终如何‘心不颠倒’?

宁在无量暗中,自鸣得意?
不向‘无量光’低头学习?

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是用‘不觉’去投胎才轮回的。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十劫中佛一直要接我们,而我们总是一直执著在自己迷妄的知见中,困在自己的习气中,宁可在‘无量暗’中,趾高气扬自鸣得意,不肯向‘无量光’去低头学习。

(三)临床考验中的戒、定、慧—恭敬求法。
恩师开示我们,当老和尚出其不意,突击考,要她倒穿鞋或颠倒行事时,她怎么办—她合掌虔诚跪下顶礼,虚心向老和尚请教其旨,说:‘鞋子倒穿,该怎么穿,怎么行,弟子不会,求师父慈悲教导—鞋子倒穿该怎么穿?求师父开示为什么要倒穿?’老和尚点头了。


聆听恩师这段开示,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味,不由得深深敬礼这份恭敬求法学佛的心,这不是笔试答卷写的—‘戒定慧是佛法三学’,而是临床考验中的戒、定、慧三学—

一、师长颠倒说法、甚至(威吓)反教不如法事,弟子仍然遵佛教戒、保持敬师、敬法之心念、态度,不生丝毫轻师慢教之心,这就是‘戒’。

二、当其时,没有因为考题怪异离奇,境界违逆而心乱,以致于迷失掉自己学佛之本意与初发心,这就是‘定’。

三、遇境,能判断邪正,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又能当下以清楚明白的心,恭敬的态度,求明其理,这就是‘慧’。

如此,遇境考验,第一念,第一句话,第一个动作,就流露出戒定慧的学习和平时的用心。

同一师长,同一考题,答案何其不同!

佛学和学佛(纸上谈兵,和上战场)

佛学和学佛不一样:考‘佛学’问答,问三学是什么,就写上‘戒、定、慧’这并不难。但用境界考‘学佛’,可能就‘三学总休’甚至‘总丢’。在顺逆境界,真用上戒定慧三学,才是学佛,否则,都是纸上谈兵,不堪上战场。

有人抱怨,当他再三犯错时,师长指正他的口气不礼貌,不委婉,大言不惭地说:‘就算我常做错,错都错了!师父也要很和气好礼来教我怎么补救!’这令末学十分惊讶:闯红灯撞死人,竟然还要骂交通警察对他不够礼貌委婉,不知自己乱闯乱撞之心,多么不礼貌,不委婉。这样的‘勇士’,犯过堕地狱,也会怪阎罗王和牛头马面对他不够礼貌委婉吧!这样的心态,做人都有问题,欠缺了一份惭愧心,学佛如何得利益?

检讨上道场(上学、学佛)的态度

如果一个孩子去上学,都只是带便当水果去给老师吃,然而却不肯好好‘求学’,老师讲课也不谛听,东张西望,甚至只顾和同学聊天,老师考试也不好好作答交卷,老师交代功课也不作,既不管自己哪里不会,也不肯虚心请教,甚至不学又妄自批评老师,只爱管同学家闲事,爱和同学到校园玩玩一起吃便当,讨论饭菜寻开心,荒废光阴,这样的孩子,不但包管会受大人的责备,还可能会被退学!然而当今很多大人上道场目的也只是想带些食品、水果去供佛僧(带便当给老师吃)并和道友闲话家常,根本就没想学佛,没想修改自己,和上述的孩子上学状况差不多,而奇怪的是,大人们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上学是如此,必定知道孩子错了,可能会痛加责罚也不一定,但大人自己以此种态度上道场(上学),却很难发现自己有问题,很难回头修正;平时责骂孩子成绩不好时,也很少回头检查自己各科成绩单,这是很可惜的,若把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佛法,这样错过了,到底是谁能承担这份过失呢?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佛法没有末法,是‘人’末法。

老和尚说:佛法没有末法,是‘人’末法—是人不懂敬佛、重视法,老是把佛法摆在生活之最末—摆在财、色、名、食、睡之后,更摆在‘茶余饭后’之后,‘人情应酬’之末。把学佛重要性摆在最末后的人,就是末法时代的人。如果是敬佛重法的人,永远是在正法时代的!而从不在乎佛法,甚至和佛唱反调的,就是灭法时代的人了!

谨以弘一大师传中一语供养大家互勉

人身难得,是万古一瞬的因缘,
佛法难闻,是历劫不遇的际会,
错过了,没有人能承担这份过失!
gydz 发表于 2012-5-10 16: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26 17:49 , Processed in 0.0316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