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3497|回复: 2

[贡噶旺秋堪布]入菩萨行论第一品菩提心生的利益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9-13 08: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贡噶旺秋堪布]入菩萨行论 第一品 菩提心生的利益
第一品 菩提心生的利益


二、论着内容本身

  菩提心妙宝未生令生三品;已生令坚固三品;已固令增长三品和最后回向品共有十品。

  未生令生起的三品:菩提心生的利益、忏悔罪业、受持菩提心

  已生令坚固的三品:不放逸、护正知、忍辱

  已固令增长的三品:精进、禅定、智慧

  如是增长的果为利他:回向

第一品 菩提心生的利益

一、内容

(一)、菩提心生的所依

1、身依难获之理

  4、暇满此身极难得 既得成办人生利
    倘若此生利未办 往后怎得此圆满

  此中所谓『暇满』就是:不生于违缘八无暇处叫做暇;具足顺缘十圆满叫做『满』。若稍加详细解释,地狱、饿鬼、畜生、长寿天、边地、邪见、无佛、喑哑愚痴,此等是八无暇。地狱道被寒热折磨;饿鬼道在饥渴之苦中过日子;畜生道散逸于愚痴、被役使中;无想长寿天散逸于妙欲中,或散逸于禅定中。这种不获人身的四道众生无暇(没有时间)修法。
  在人道中生于边地,不知信仰佛法;认为没有三宝、业因果,没有过去、未来世的具邪见者,心中杂染邪见;过去佛的教法已灭、未来佛尚未降临之间,完全没有佛法,无修持佛法的环境,就是无佛期;所谓喑哑愚痴是指哑巴,和心什么都不知道的愚痴者,这是生为人却没有时间修法的四种情形。如是,不处在修法的违缘八无暇处,就称为暇,就是有时间修持佛法的意思。满是具足修持佛法的顺缘,此有五个自圆满和五个他圆满。

  顺缘由己具足的五自圆满:
◎生为人,获得人身得到殊胜身的圆满。
◎五官具足,眼等五官具足,是五官功能具足的圆满。
◎业际不颠倒,不造杀父杀母等的邪恶业,是自己的褔份圆满。
◎生在有佛法的地方,生在佛法兴盛的地方,是地处的圆满。
◎对佛法有信心,对应生信心的佛法生起信心,是自心信心的圆满。

  顺缘由他具足的五他圆满:
◎佛降临,现在释迦牟尼佛降临世间,所以是佛降临圆满。
◎佛说法,佛不但降临,还依徒众根器不同,在瓦拉那西等地宣讲三藏等各种教法,是佛说法圆满。
◎佛法住世,佛法到现在仍住世间犹未灭,是佛法住世的圆满。
◎追随佛法,佛法住世自己也进入追随佛法,是追随佛法的圆满。
◎值遇具慈爱心的善知识,具有慈悲心引导他人的善知识,赐予佛法修持,是值遇对他人有慈爱心的善知识的圆满。

  顺缘需在自、他具足的五自、他圆满上都具足,如是,不在违缘的八无暇处,修法的顺缘十圆满也具足,就是所谓的殊胜十八暇满人身,或称有法的人身。这种人身从因、喻、数上来说都是十分难得的,是能成办人生利益的自性,所谓人(士夫)是具有能力的,从这人身能获得暂时人天善道果位,也能获得究竟解脱遍知佛陀果位。
  现在得到能成办人所需要的殊胜人身时,就要如实修行肯定能利益自己和他人的佛法;如果不修,等到寿命穷尽后,来世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道,那时要想再得到像这样八暇十圆满的有法人身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后世要遇到像这样清净圆满的人身,是不容易的,所以在得到这个殊胜的人身时,要如实修行能利益自他的佛法,这是讲身依难获的道理。

2、心依难生

  5、犹如乌云暗夜中 剎那闪电明亮显
    如是因佛威神力 世间偶生福与慧

  犹如没有太阳、月亮、星星的阴暗夜晚,乌云密布着,若是剎那间闪电,就能清楚、明亮地显露出当地的山岩、屋子、牲口等。有如此例般,我们凡夫现在的心续中没有像佛陀如日般的遍知智慧,就像没有太阳的夜晚般;没有像圣菩萨如月般的证无我智慧,就像没有月亮般阴暗;没有像资粮道、加行道菩萨们如星星般的知无我义共相的心(注:只是心中思惟,知无我义,而非真实证得),就像乌云笼罩一般。没有佛陀如太阳的智慧就有如在夜晚般,没有菩萨如月的智慧就有如阴暗般,没有声闻、缘觉如星星的心就有如乌云笼罩般。
  在这个时候因佛陀的加持力,身为世间凡夫的我们,心中为了利他而想要获得佛陀果位的愿行菩提心,才会难得的生起,生起这种褔德智慧,好比千百次中的一、二次,这是心依难生之理。要经常思惟它,如果已生起些许的菩提心,要一再不断地思惟此理。

(二)、菩提心生的利益

1、菩提心生起的总利益

(1)较他善殊胜的利益

  6、以是善行恒薄弱 罪恶力大极难当
    此非圆满菩提心 何有他善能制伏

  为获得暂时的善道和究竟的解脱遍知果位,其真正的因是善行,但此力量十分的薄弱,而时常堕入恶道的罪恶,如杀生、不予取和邪淫等的力量却很大,大到无法忍受,这些正是轮回恶道的因。如欲去除、制伏这些罪恶过失,除了为利他而思惟自己要如何才能获得圆满菩提果位的愿、行菩提心外,任何其它的善是无法去除摧伏的。

  7、多劫仔细深思惟 诸佛见此最饶益
    依此无量有情众 顺利获得最胜乐

  经由三大阿僧只等多劫不断思惟、观察,何种对治法是断除罪恶最好的方法后,能仁中最胜的释迦牟尼等诸佛们见到愿、行菩提心是对治罪恶力量最大、最好的方法。无数生起菩提心的众生们,能够又快速又容易地获得最胜乐的佛陀果位。

  8、欲灭轮回百种苦 欲除众生诸不乐
    欲享百种多乐者 恒时不舍菩提心

  如声闻、缘觉想去除三界轮回中的生老病死和寒热饥渴愚痴被役使等百千种苦;如菩萨的心意想除去父母众生身心中所有的不乐痛苦,想令自己和他人能享受百千种暂时的善道悦乐,如人天的长寿无病、具大受用、具有权势等,以及遍知、究竟解脱无漏大乐者,心中恒常不舍弃愿、行二菩提心的生起。也就是说,已生菩提心受菩提心戒的有褔者,一开始就要执持它、不舍弃它、不令其退失。

(2)、名实改变的利益

  9、轮回狱系苦有情 若生发菩提心已
    即刻称名善逝子 世间人天应礼敬

  具有为利他而仅是意乐获得圆满佛陀果位的愿菩提心,或是已生起的愿菩提心,或具有为获得佛陀果位仅是意乐自己如法修持六度和四摄法(四摄法:布施,爱语--说法,利行--助他,同事--自己修持当榜样,不是光说而不做。)的行菩提心,或真正实行的行菩提心,如果在自己心中生起,则即使过去是处在有如监狱的三界轮回中,被业、烦恼的索炼一再紧系着的困苦平凡众生,于剎那间也成为善逝佛陀的心子,称为菩萨,名字改变了,这是名字改变的利益,不但名字改变,实质上也变了,世间神中如梵天、帝释,转轮王以及小国的国王等,总之,天、人和非人都要以头顶的顶髻宝,向任何心中已生起菩提心的众生卑下的脚顶礼,有如〝顶礼心之至宝生起的身〞般。
  过去,如是的菩提心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并没有生起,当自己追求并获得生起时,不但名字改变成为菩萨 ─ 善逝佛子,实质上也改变,成为世间上地位崇高、权势严竣的天、人所顶礼的对象,具有如此大的利益。

(3)、比喻显示利益

A、冶金料喻,示成佛利益

  10、犹如最胜冶金料 垢身得此将转成
    无价至宝佛陀身 稳固执持菩提心

  首先是用冶金料来比喻,显示成佛的利益。菩提心的生起就如最上等的冶金料般,所谓冶金料是一种将铁变成金的水银,样子像金子。一两下等的冶金料可将三两的铁变成金子;一两中等的冶金料可将一百两的铁变成金子;一两最上等的冶金料可将一千两的铁变成金子。菩提心生起就如最上等的冶金料,一两能将一千两的铁变成金子一般,菩提心生起,能将鼻涕、口水、涎液、脓血、黄水、脂肪等不净的如铁凡夫身,于未来变成降伏四魔相好庄严如无价金宝的佛身。因此,如是的愿、行菩提心,应像在受菩提心戒时,在心中稳固严加护持,这是寂天教诲后学徒众的。

B、珍宝喻,示大利益

  11、众生导师无量慧 善观此心最珍贵
    诸欲脱离轮回者 坚持至宝菩提心

  再来,以珍宝的比喻,显示具有大利益。所谓的舵手是乘船到大海对岸取宝的引导人,或称商主,在这里所说的众生引导者就是指佛陀,船主就是佛陀,他是带领众生到三界轮回大海对岸的解脱遍知果位者。众生唯一的导师以无量的智慧,全部善加观察时,菩提心生起就像满一切愿的摩尼宝,价值无比,想要离开三界轮回大海,或想要到生老病死大河彼岸的人,要善加坚持如满愿摩尼宝的菩提心,要如受菩提心戒时,自己所承诺般地不摇不动、非常稳固地持守。

C、果树喻,示善根不尽、不断增长

  12、余善犹如芭蕉树 果实生已将枯槁
    菩提心树恒生果 无有穷尽反增盛

  以果树的比喻来显示无尽果实的利益。不具菩提心的善,如身体的顶礼、言语的课诵、绕塔寺、布施、持戒等其它一切善,就像芭蕉树一样,结一次果实后就没有了。有如此例般,身语意所做的善若不具菩提心,在暂时得到人天中或多或少的长寿无病、受用大等果报后,就没有后善了。
  菩提心生起就如殊胜异常的树,例如北俱卢洲的如意树、天道的养杜沙朵树、南瞻部洲的瞻部智恰树一样,任何时刻果实都无穷尽。就像这个例子一样,恒常生菩提心的善根,能暂时在人天中长寿无病、受用丰盛、具财富、权势、威严等,且不管得到多广的果报,产生果报的生菩提心的善,本身不但不尽,并且在未证佛果间还会不断增长,纵使证得佛果,在轮回未尽,虚空未坏间,事业会不断增长,具有如此大的利益。

D、勇敢守护者喻,示摧伏确定的恶业

  13、纵使造作极大恶 如依勇士除畏般
    依彼顷刻速解脱 谨慎之人何不依

  用勇敢守护者的比喻来显示摧伏定罪。有些人虽然造了如杀生、抢夺财物、邪淫等必堕恶道受报的难忍大罪业,但若是生起殊胜菩提心,就有如前往盗匪猛兽猖獗的险处时,若有勇士拿着武器陪伴、保謢我们,就可免去遭盗匪抢劫、猛兽攻击的畏惧。就像这样,要是依着菩提心的生起,所有往生恶道受恶报的定业就将减轻、减少,处在恶道的时间将较短暂,受报后业障清净,即从罪恶中解脱出来。因此,不喜欢轮回、恶道痛苦、不放逸、想求解脱者,为何不依止菩提心呢?

E、劫末火喻,示根除不确定的罪恶

  14、菩提心如劫末火 剎那必毁诸重罪

  用劫末火的比喻来显示根除不定的罪恶。像这样的愿、行菩提心生起后,就有如劫末将尽时的大火,连烧六天,将风基十字金刚杵坛城以上至第一禅天以下,全都烧成灰烬,就像火烧草堆一样,不确定堕恶道受报的杀生、偷盗等不定大罪业,在剎那间连根被完全烧毁,不需遭受果报,因此殊胜菩提心的生起,不管任何人都要一再地固守。

F、其余比喻,另见他经

  智者慈尊谕善财 彼心利益无限量

其余的比喻在这儿没说,另见其它经典。《华严经》中睿智的弥勒菩萨对具财商主的儿子善财童子说:「发菩提心的利益是无量无边」。过去,善财童子在文殊佛前发胜菩提心后,参访了许多善知识请教菩提心的学处,见到弥勒菩萨时问说:『我发了菩提心,应如何学习菩提心的学处?』,弥勒菩萨回答说:『善男子,菩提心就像一切佛法的种子、众生善法增长的田地、世间一切所依的大地,像父亲守护一切菩萨、、等』,说了很多比喻,就是在说发菩提心的利益。

2、愿行菩提心各别的利益

  15、略摄菩提心 当知有两种 愿求菩提心 趣行菩提心

  具有如是利益的菩提心,详细分类有二十二种或四种等,在这里简括为二,就是: 想获圆满菩提的愿菩提心和想行其因(菩萨行)的行菩提心,总之就是意乐获得圆满菩提果位的想法和意乐如法行其因,也就是行其道的想法。
  在未真正执持承诺之钩,即尚未真正受戒时,叫做 仅是愿菩提心、仅是行菩提心;当心已如法执持承诺之钩,亦即于佛像或堪布上师善知识前,依具有前行、正行和结行的仪轨如法受戒承诺,这叫做 发愿菩提心、发行菩提心。之后,行菩萨六度、四摄法和如法修学三学处,叫做 不退增长愿菩提心、不退增长行菩提心。如是每种菩提心再分为三:仅是愿菩提心、发愿菩提心、不退增长愿菩提心,以及仅是行菩提心、发行菩提心、不退增长行菩提心。如此,愿菩提心是缘果的圆满菩提果位,行菩提心是缘因的道。
  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菩萨心中所拥有的,以及登地圣菩萨在后得位(后得位即出定以后的时间。)时心中所拥有的愿、行菩提心,因为不是真正于无分别智中,故称为世俗菩提心。登地圣菩萨在禅定时的愿、行菩提心是于无分别智中,称为胜义菩提心。从愿、行二菩提心的性相来说,殊胜修持圆满菩提是菩提心的总性相。凡是于圆满菩提的殊胜修持中,承诺要获得圆满菩提的果,叫做愿菩提心;凡是于圆满菩提的殊胜修持中,承诺要修圆满菩提果的因 ─ 道,叫做行菩提心。

  16、犹如分晓知 欲行趣行别 如是智者知 二者依次别

  用比喻来说明这两种菩提心,如同知道想去印度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地方和思惟真正要去的道路,这两种想法的不同般,有智慧的人也应该知道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差别。以想获得果圆满菩提果位的心愿称为愿菩提心;以为了获得果圆满菩提,思惟如何进入菩提道、如何行菩提道的想法为主的心,称为行菩提心,应该知道愿、行菩提心有这种差别。

  17、愿心于生死 虽生广大果 犹不如行心 相续增福德

  这一颂文显示利益的差异。一般而言,只是具有意乐获得圆满菩提果的仅是愿菩提心,在三界中轮回时也会得到广大的福德善果。《华严经》中说:「钻石虽破碎,犹胜金等宝,亦不失其名。」就像这个比喻一样,刚发菩提心的初学菩萨,虽没有真正在道上精进行持,仍然胜过声闻、缘觉,也不会失去菩萨的名号。然而,愿菩提心虽然能够获得如上所说的广大的果,但是,仍然不如为了获圆满菩提而真正进入六度道上的行菩提心般,善根福德不断增长。

  18、何时为度尽 无边众有情 立志不退转 清净受此心

  19、即自彼时起 纵眠或放逸 福德相续生 量多等虚空

  为求圆满菩提果,因此发誓承诺如法进入其道,自己心中受持菩提心戒。为了度尽无边众生之一切轮回痛苦的缘故,内心切实地如法精进、不退转地行于道上。像这样的菩提心,自心若是要纯净受持,就要依着具有前行、正行、结行的仪轨,在佛像前或自己的堪布上师前受持。从发胜菩提心,得了戒之后,这位菩萨纵使晚上睡觉或白天稍有放逸,发菩提心的福德善力仍然不断且还是无数量,此福德善力若有形相,将遍满虚空、等同虚空。如佛经上所说:「菩提心的福德若有形相,将遍满虚空且犹有余。」

  20、妙臂问经中 为利小乘者 如来自宣说 此是极合理

像这样,宣说菩提心有无量福德,是可以从经典上和理论上证明成立的。首先,引用经典来证明「菩提心有无量福德」是有理由的,在《妙臂请问经》里,为引导信仰小乘的行者回小向大,佛陀亲口说过。这是引经证明成立,再来以理证明成立。

  21、虽仅思消除 有情之头疾 亦具饶益心 具福无穷尽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9-13 08: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贡噶旺秋堪布]入菩萨行论 第一品 菩提心生的利益》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举咱威补莫的例子来说,过去有位名叫咱威补莫的商主,他的父亲是带领商人们出海寻宝的商主,有次出海,结果翻船死掉后再也没回来,这儿子从小就取个女孩子的名字叫咱威补莫。
  母亲心里想:儿子若是继承父业,将会像他父亲一样,无法寿终正寝。所以,当儿子问起父亲是做何行业时,她回答说:你父亲是卖香的。因此就让儿子去卖香,赚得四〝葛卡巴那〞 (货币单位),儿子将全数金额孝敬母亲。之后,其它卖香的商人说他父亲不是卖香的,是在城中做生意的。因此,他就到城市里去做生意,赚得八〝葛卡巴那〞,又陆续在北方等各地做生意,各赚了十六、三十二〝葛卡巴那〞,也都全数交给母亲、奉养母亲。
  最后,又有人告诉他,他的父亲是航海到对岸取宝的,他不宜从事其它的事业。经询问确定父亲的事业后,他准备出海去取宝。母亲不让他去,一再地阻止,但是他不听,最后,用脚踹他母亲的头,离家乘船出海。海上航行时发生了船难,船解体后,他因业力的关系抓到一块木板并且随着木板漂浮到一个岸上。上岸后,因过去孝敬母亲的现世果报,相继到了纽续、大纽、迭夕和冲堵拉玛城,依序住了二百年、四百年、六百年和八百年并各有四、八、十六、三十二位的天女陪伴他,一再享受妙欲之乐。这是侍奉孝敬母亲,报母亲恩所受到的现世报。
  最后,他到了孤独地狱中,当他见到某些众生头上有炽热的铁轮转动时,他知道现在要受过去踢母亲的头的恶业报应了。这时候他想:既然我要受报,那么,愿地狱道其它众生因转动的炽热铁轮而头痛的痛苦全部去除,都由我一人承担代受。当他这一念善生起的同时,炽热的铁轮落到他头上转动一下,马上命终并升到三十三天。
  就如《本生经》中所说,佛陀前世传记所显示的咱威补莫,想去除其它众生的头疾、愿清除众生头痛的善心生起时,因福德无量,踢母亲的头的恶业果报,立刻就清净,脱离地狱道升到三十三天,像这样就具有无量的福德。

  22、况欲除有情 无量不安乐 而且欲成就 有情无量德

  何况菩萨发胜善菩提心,要去除等虚空每位众生身心所有的无量痛苦,并且要令每一位众生都有无量功德,具足暂时善道和究竟佛果的快乐。这种菩提心能获无量福德,那就更不用说了。

  23、是父抑或母 谁具此益心 是仙或欲天 梵天有此耶

  不管是非常爱自己且十分亲近的父亲或母亲,有谁能有像这种要带引获得无上圆满菩提的菩提心呢?没有的!有谁会这么想呢?根本想不到。降生后就一直跟随在自己头顶上的神或说真实语的仙人也好,或是修无量心的大梵天也好,有追求圆满菩提果的善心吗?没有的,这不是他们的心境所能想到的。

  24、众生为自利 往昔如是心 梦中亦未梦 况为他而生

  如果说自己的父母亲或神、仙人和梵天,过去为了利益他们自己,不但白天不曾有过要追求无上圆满菩提果的善心,即使连晚上也不曾这样梦过。又怎么会为了利益其它众生而生起这样的善心呢?一定没有能力生起的。

  25、他人为自利 亦无利众心 殊胜此心宝 昔无稀有生

  自己的父母亲或神、仙、梵天等他人,为自利都不曾有过要获得圆满菩提果位的想法。自己现在因为幸运,心中突然生起过去未曾有过的、有如满愿摩尼宝般非常殊胜珍贵的、为利益众生愿成佛的菩提心,要想:「这都是上师三宝慈悲加持产生的,心生欢喜,过去没有今生起,真是稀有难得!」好比能满一切愿的天道养杜沙朵树或北俱卢洲的如意树,突然生长在世间的垃圾堆中,大家都会认为稀有难得。就像这个譬喻一样,想想那珍贵异常有如满愿摩尼宝、如意树的菩提心,竟然生在自己这无始以来就不清净、充满贪瞋痴慢嫉等烦恼堆的心中,心中应感到高兴。

  26、众生安乐因 除苦妙甘露 珍贵至心宝 其福何能量

  发菩提心是优、劣、中等一切众生获得身心安乐的因,是去除任何众生生老病死苦、气胆涎(气胆涎三种疾病是贪瞋痴三毒所生的,是一切疾病的根源。)等病痛、饥渴、愚痴、被役使等身心一切痛苦的药中最殊胜的,有如起死回生的甘露,这么珍贵的菩提心,其福德究竟有多少呢?那是无法计算测量的。

  27、仅思利众生 福胜供诸佛 何况勤精进 利乐诸有情

  仅是生起想要利益其它众生,要让其它众生得到快乐的善心,其功德比供养十方诸佛还殊胜。《月灯经》说:「每天以遍满千万万剎土的所有一切多种无数供养物,供养众中尊的佛陀们的功德,不如慈心的功德。」那么,以菩提心努力地利乐遍虚空一切众生,使众生身心获得暂时和究竟快乐,其福德必是无量广大就更不用说了。若是认为其它众生自己身心的痛苦自己除,自己身心所需的快乐自己求,这样不对吗?菩萨为什么要发菩提心行利益众生的事业呢?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28、虽有除苦心 却是急趋苦 因痴虽欲乐 毁乐如灭仇

  轮回中的众生所想的和所做的恰好相反,虽然想去除身心中的一切痛苦,却不知道要断除产生痛苦的因 ─ 此生和他生所造的杀生、不予取、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心、害心和邪见,不仅如此,反而还实际去做产生痛苦的因,所以所做和所想的正好相反。虽然想要得到身心暂时和永久的快乐,却非常愚痴,不知道获得快乐的方法。能够得到快乐的因是实际去做不杀生、不取不予的、不邪淫等十善和不造十恶,然而这些却不做,反将能得到快乐的善道,视为敌人般的除掉。这里是讲众生想要的和所做的完全相反,没有能力让自己得到快乐、去除痛苦的情形。

  29、于彼乏乐者 多苦诸众生 欲令满诸乐 断彼一切苦
    愚痴亦令除 岂有等此善 安得似此友 岂有如此福

  任何一位菩萨,对身心不获快乐者、快乐贫乏者、具有生老病死等千百种痛苦的三界众生都怀着大慈心,要让众生满足、获得他们身心所需求的种种快乐,怀着大悲心要断除众生身心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以大智慧去除众生不知苦乐因的愚痴及无明。有谁能有菩萨的这种妙善?哪儿有像这样行利乐行的善知识?谁拥有像菩萨去除众生的一切苦、增长一切善、清除愚痴无明的这种福德?根本没有。

3、心中已生菩提心者的大利益

  30、若人酬恩惠 尚且应称赞 未托自为善 菩萨何须言

  具有菩提心的菩萨是很值得赞叹的。世间有人穷困潦倒时,蒙他人施予衣食,帮助医治身上的疾病,救其性命,令心中没有恐惧,尔后当他有能力报恩时,想到过去某人曾救助过自己,因而回报时,世人都会称赞这人是一个知善恶、知恩图报的好人。如此,当菩萨们看到有人潦倒落魄穷困,未等对方祈求帮助就经常善心地帮助人,他们是值得赞叹就更不用说了。

  31、长予少众食 轻侮剎那施 令得半日饱 人敬云行善

  有些施主长期地每天或每月的初十、十五或每年过年时,对少数的五、十或二十或百、千个等有数可数的可怜众生,施给食物。时间仅是短暂的剎那间,东西只是一般的食物,给的态度是轻蔑的,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施主,有着慢心和傲气,因对方是乞丐、饥饿的人而轻侮他,所利益他人的只是令人得到半日温饱,若是早上施食,只能让人在早上不用再到其它地方觅食。即便是这样的施主,世人都会恭敬称赞他是一个有大福报的善人。

  32、况恒长施与 无边有情众 善逝无上乐 满彼一切愿

  更何况心中具有殊胜菩提心的发菩提心菩萨,是三界一切众生的施主,不只是对五、十、十五、一百、二百个等少数的众生,而是对无边无数的众生;时间也不是短暂的剎那间,而是无数劫的长时间;所给予的不是一般只能填饱肚子的食物,而是佛陀善逝的无上快乐,具有佛陀身语意功德事业的无上快乐;给予的态度不是轻蔑的,而是圆满一切众生心中所想要的;时间上不是短暂的剎那,是经常不断地为他人行法施、财施、无畏施和慈施,像这样的菩萨,不用说那是更值得称赞的了。

  33、于菩萨施主 若人生恶心 佛言将住狱 劫如心生数

  这一偈颂是说不可以对三界一切众生的施主 ─ 菩萨,生瞋恚、轻蔑之心。任何一位倒行逆施的人,如果对无时无处都在布施法、衣食、敷具、资具等给三界一切众生的施主菩萨,生起如瞋恚、轻蔑、毁谤、信心退失等恶心时,恶心生起长达多少剎那,就会堕到地狱道中受寒热之苦达多少劫。意思就是说若是恶心只是生起一剎那,将来死后就会堕到地狱受苦一劫,生起二剎那,将来就是受苦二劫,依此类推,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讲经时说的,在《决定寂静神变经》中,佛说:「文殊!一位菩萨对另一位菩萨生起剎那的瞋恚和轻蔑之心,要知道将来自己会在地狱道长达如心生恶心剎那数的劫数。」因此,不管何时都不可以对三界众生的大施主菩萨,生起瞋恚、轻蔑等恶心。

  34、若人生至信 其果较前增 佛子虽逢难 善增罪不生

  但若是一位品德好,有善心有信心的人,心非常清净地用两眼看着菩萨的身或脸庞,仅是如此,其福德善果比之前生恶心者的果还广大,福德是无量无边。三界众生的大施主 ─ 佛心子们,于多劫利益无边众生,行种种难行的布施,布施自己的头、肢体、妻子、江山、臣民等时,不管遇到任何难关,都不会改变而舍弃菩提道。不但不生怯懦、怠惰、厌烦的不善心念,为利益众生意欲尽速获圆满菩提的精进善根,反而更加增长,好比森林着火时,不管风力如何只会助长火势而已。

  35、凡生此心宝 我礼彼人身 伤其亦予乐 皈依彼乐源

  不论贤愚、男女、老少,任何人的心中生起为利他而意欲成佛的珍贵菩提心,寂天都将恭恭敬敬地用头顶礼其肢体中最卑下的脚。虽然伤害、殴打、杀害、责骂、轻蔑心中具有殊胜菩提心的菩萨,可是菩萨仍旧利益那行伤害者,让他能得到眼前和究竟的快乐,这是快乐的泉源。伤害菩萨的人,虽因其行伤害,眼前得长时在地狱道中,尝受寒热苦之业报,但是最后仍会因菩萨的发心和愿力,使他有解脱轮回的缘。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前世是忍辱仙人时,被醉琼王边问边支解肢体的杀害。在那时,由于忍辱仙人的慈悲摄受和他所发的愿,使得醉琼王等五位王臣的最后一世,成为释迦牟尼成佛后,在瓦拉那西初转*轮所教化的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就像这样,结恶缘也成为解脱轮回缘之快乐泉源的发菩提心菩萨,永远都皈依您!为了要使人知道具殊胜菩提心的菩萨是最胜皈依和顶礼的对象,因此寂天也皈依顶礼菩萨。以上是第一品,菩提心的利益。

二、品名

  接着讲第一品的名称,入菩萨行中,二障习气清净、应证诸德全证,称为菩提。多劫利益无边众生,行难行之行,永不退怯称为萨埵(勇识)。此菩提萨埵之行广如大海,要成熟自己须行六度,要成熟他人须行四摄法,或是如戒、定、慧三学之行。实际指示出能如实进入菩萨行的方法,共有十品,第一品即为菩提心的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9-20 13: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金刚萨埵菩萨 南无金刚萨埵菩萨 南无金刚萨埵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2-23 23:14 , Processed in 0.0457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