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180|回复: 0

圣严法师:皈依的意义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7-3 12: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圣严法师:皈依的意义》

圣严法师:皈依的意义

圣严法师
一、为何要归依三宝
    我们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份是没有
皈依过的;因为,皈依了三宝的人,固然会烧香拜
佛,凡是燃香拜佛的人,则未必己会受过三百的仪
式。虽然未曾皈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是佛教的
信徒,我们,自也不否认它们的信仰。
    所以,有人主张: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
归依?这种观念,粗听似有道理,实则不合要求.比
如学生求学,首先要办注册的手续;否则的话,校中
不会有其学籍,即使勉强旁听也不会得到学历的文
凭。一个正常情况下的学生必定是按照学年学程,
而逐级晋升的,从小学经中学而至大学,最初进小学
  ,要先注册,进中学与大学,除了注册,还得举行考
试,看其是否有此求学的能力,但是不进小学,便想
取得大学文凭,乃至取得博士的学位.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要信佛,应从归依三宝着手,归依三宝
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
出第二第三不来?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从第一
步开始.佛弟子的等第,是以所受戒别的层次而定
,归依三宝,是最先的基层;往上还有五成、八戒
、十戒、比丘比立尼成、菩萨戒,一切戒皆以归依
三室为根本。归依三宝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
教不舍一切众生,故对请求归依者的尺度、放得特
别宽大:六道众生,除了地狱之中的受苦太大太多
,无暇归依三宝之外,其余的不论人、天、神、鬼
、畜,只要发心归依,佛教无不接受,这也正像凡
是学龄已届的儿童,不论贫富贵贱,智愚俊丑,不
假入学的甄别,一律可以进入国民小学。如要再进
一步,就要讲求资质的检择了。
    还有人以为自己已有着经的能力,自己可以直
接向佛经之中,探求他们的成佛之道,所以不必归
依,同样可以得到学佛的受用。这在理上说,似乎
可以通融,但从事相的规制上说,那就错误了.佛
经是由佛陀所说(也有是出于佛的弟子们所说),再
由佛的出家弟子们结集成编,传之后世;如说只知
佛经而忽略了说法的佛宝,以及流传法宝的僧宝,
充其量,只是归依了法宝,这是忘恩的行为!佛教
虽以法宝为主,解脱之道,皆由法宝之中流出,但
是法宝之产生,必须佛宝与僧宝为之完成,所以三
室是不能分开的。
    如果讲到制度或规式,信佛而不归依三宝,等
同一个爱好中国风土文物的外国人,跑到中国居住
下来,并不申请变更其原有国籍的登记,便自称为
他是中国的国民,他或可能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但
他终究不是中国人.他可以尽其中国国民的义务,
但终不能享受中国国民的权益,同样的,一个不受
归依而又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他虽或可得到一些佛
法的好处,但终不能获得身份上的印证.这不是多
余的执著,乃是必须的手续.故在佛轻中说,世人
虽然行善,终不能破坏先世的恶业,若能受了三归
依戒,便能破坏先世的恶业.
    受归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
题.受归依时,不仅口中念着,身体拜着,心里还
得想着.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纳受三归戒体
,戒体须由先已受了归戒的人,师师相传,这是法
统的一脉相承,在凡夫而言,不能无师自证.所以
三归依,不得在佛菩萨像前自誓自受.由此可知,
求受三皈依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了,
    如说,不受三归依,便想成为一个正信的佛教
徒.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只信佛法,而不礼僧宝
,他根本先就违背了伟法,佛法之中,三宝不能分
家,强予三宝分家,他便破坏了佛法,一个违背佛
法而又破坏佛法的人,仍能得到学佛的喜果,那是
永远不会有的事.否则,既然信奉三室,何不归依
三宝呢?
  另有些人,尚未信佛,但对佛教颇有好感,他
们却不愿意马上归依三宝,他们唯恐归依之后,会
受到约束,或者归依之后会无法摆脱,所以他们存
着观望得态度,他们把归依的意义,看同男女之间
的婚姻一样,未到有了相当的认识之时、不敢贸然
婚嫁,否则,如果彼此的性格不合,兴趣不投,难
免造成终身的痛苦!其实,归依三宝,与男女间的
婚姻问题,完全是两种性质的两回事.比如,我们
要学任何一种技艺,无不需要投师请益,如其不然
,便难成为第一流的专家。投师的好处,是在承受
老师的所学兴所长,老师也是承受于老师的老师,
甚至累积数百千年的经验于老师之身,我们投师学
习,也就继承了数百千年的宝贵经验。但是学了一
种技艺之后,我们未尝不可学而不用,即使在学习
期间,感到与自己的兴趣相左,也未尝不可立即辍
学;学成之后固可不妨追随老师以至终身,但也何
尝不能离开老师而独立门户?至于归依三宝,也与
投师学艺相似,要想多懂一些伟法,应从归依三宝
着手,如果仅仅观望,终究是站在门外,想在门外
多懂一些你理,那是打的妄想.佛门不是牢笼,而
是解脱大道,归依之后,如会受到约束,佛门也就
不能称为解脱之道了。佛教固然希望人人皈依三宝
,并自归依开始.一直走向成佛之境,但由于根
机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胜义,不能如法遵行者
,归依之后,许可自动去信其他宗教,或者不信任
何宗教;尤其难得的,走出佛教之后,佛教的慈悲
之门,永远开着,随时欢迎浪子的回头。
    因此,我要奉劝一切的世人,都来归依三宝,
无论你已信了佛教,或者准备来信佛教,或者站在
佛教的门外观望,乃至你已是一个其他宗教的信徒
。不妨请你暂时放下你的成见或原有的信仰,试着
来归依三宝,你将必能得到实益,并也不会失去你
的自由。但如真的归依了三宝之后,除非有了魔障
遮心,你便不会退出三宝之门。
二、什么是归依三宝
    归依两字,从字面上解释,归是回转,或是归
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凡是回转依靠,或归投
信赖的行为,都可称为归依,所以归依两字,也不
是佛教之所专用。
    小孩子,归投向她母亲的怀抱,依靠母亲信赖
母亲,所以能有安全之感,这一安全感的产生,便
是出于归依的力量。因此,凡是由于归投信赖而能
产生安全感的行为,均可称之为归依。
就此而言,儿女信赖父母,学生信赖老师,企
业家信赖预算,下属信赖上级,宿命论者信赖命运
,乃至独夫信赖武力,政客信赖谋略,贪失信赖财
产等等,皆有着或多或少的归依的成份。换句话说
:凡是由信仰而能产生刀量的事理,均可列入归依
之群。是以信仰佛教,因可称为归依,信仰其他的
宗教,乃至是妖神鬼怪的信仰、崇拜、奉记,都可
称为归依了。
    不过,讲到归依的真义,凡是不究竟不扎实不
可靠的信赖与信仰,均不得称为真归依。如此有了
大水灾,人可攀上树顶,爬上屋顶,走上小生,但
是水势大了,风浪急了,水位涨了,树会倒,屋会
塌,小丘会淹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与环境下
,如果附近有一座高山,大家是否应该登上高山呢
?相信除非他是白痴,否则绝不会放弃此一求生的
机会。因为高山所能产生的安全效果,远非树木、
屋顶与小丘所能相比呀!
    那么,凡是能够认清世事无常的人,能够明白
一切世相皆由对待相因而成的人,他就能够了解:
父母、老师、预算、上级、命运,乃至武力、谋略
、财产等等,虽可产生暂时的安金效果,但终不能
绝对可靠与永久可靠.;父母会死,老师的知识会落
伍,预算会超额,上级会调动命运靠不住,至于,
武力、谋略与财产,更是如幻如烟了。今日的南面
之王,可能就是明日的阶下之囚;今日的百万官翁
,可能也是明日的陋巷之丐。
    在佛教的层次上看,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即使
最高级的宗教,他们的最高理想,总不能超出生天
的范围。但是,天在佛教之中,即使生到最上最高
的天界,仍在生死轮回之中.天上的寿命虽较人间
为长,但亦有其限度,天福享尽,死后还堕,故其
终非可靠的归依之处。唯有归依佛教,才能使人渐
渐地走上离苦得乐的究责解脱之道。佛教的总体,
便是佛法僧的三宝。
    实际上,归依的倾向,因应先由归依身外的三
宝开始归投三宝,依赖三宝的启发与指引,走向
大涅槃城的大解脱道。但当走进了涅槃(解脱)之城
,自身的当下,也就是理体的三宝了。一切众生皆
有佛性,由于业障的迷惑,所以不见佛性,我们归
依三宝的目的,正是左于寻求佛性的显现。我们本
来与佛一样,本来就与三宝同在,只缘迷失本性,
流浪生无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为众生!我
们若能即日开始,回归投向三宝的怀抱,实即浪子
回头,步返原来的老家而已.
    因此.唯有走向回家的道路.才能算是真正的
归依。只可供人暂时歇脚的处所,绝对不是我人去
死心塌地的归依,否则便像骑着泥牛过河,刚下水
时,或可有些安全的错觉,一经下水,泥牛自身难
保,岂能供人作为渡河的工具呢?
    什么叫做三宝?佛法僧,何得称之为宝?这是
很要紧的。一个人要想信佛,必须先来归依三宝,
甚至累积数百千年的经验于老师之身,我们投师学
习,也就继承了数百千年的宝贵经验。但是学了一
种技艺之后,我们未尝不可学而不用,即使在学习
期间,感到与自己的兴趣相左,也未尝不可立即辍
学;学成之后固可不妨追随老师以至终身,但也何
尝不能离开老师而独立门户?至于归依三宝,也与
投师学艺相似,要想多懂一些伟法,应从归依三宝
着手,如果仅仅观望,终究是站在门外,想在门外
多懂一些你理,那是打的妄想.佛门不是牢笼,而
是解脱大道,归依之后,如会受到约束,佛门也就
不能称为解脱之道了。佛教固然希望人人皈依三宝
,并自归依开始.一直走向成佛之境,但由于根
机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胜义,不能如法遵行者
,归依之后,许可自动去信其他宗教,或者不信任
何宗教;尤其难得的,走出佛教之后,佛教的慈悲
之门,永远开着,随时欢迎浪子的回头。
    因此,我要奉劝一切的世人,都来归依三宝,
无论你已信了佛教,或者准备来信佛教,或者站在
佛教的门外观望,乃至你已是一个其他宗教的信徒
。不妨请你暂时放下你的成见或原有的信仰,试着
来归依三宝,你将必能得到实益,并也不会失去你
的自由。但如真的归依了三宝之后,除非有了魔障
遮心,你便不会退出三宝之门。
二、什么是归依三宝
    归依两字,从字面上解释,归是回转,或是归
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凡是回转依靠,或归投
信赖的行为,都可称为归依,所以归依两字,也不
是佛教之所专用。
    小孩子,归投向她母亲的怀抱,依靠母亲信赖
母亲,所以能有安全之感,这一安全感的产生,便
是出于归依的力量。因此,凡是由于归投信赖而能
产生安全感的行为,均可称之为归依。
就此而言,儿女信赖父母,学生信赖老师,企
业家信赖预算,下属信赖上级,宿命论者信赖命运
,乃至独夫信赖武力,政客信赖谋略,贪失信赖财
产等等,皆有着或多或少的归依的成份。换句话说
:凡是由信仰而能产生刀量的事理,均可列入归依
之群。是以信仰佛教,因可称为归依,信仰其他的
宗教,乃至是妖神鬼怪的信仰、崇拜、奉记,都可
称为归依了。
    不过,讲到归依的真义,凡是不究竟不扎实不
可靠的信赖与信仰,均不得称为真归依。如此有了
大水灾,人可攀上树顶,爬上屋顶,走上小生,但
是水势大了,风浪急了,水位涨了,树会倒,屋会
塌,小丘会淹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与环境下
,如果附近有一座高山,大家是否应该登上高山呢
?相信除非他是白痴,否则绝不会放弃此一求生的
机会。因为高山所能产生的安全效果,远非树木、
屋顶与小丘所能相比呀!
    那么,凡是能够认清世事无常的人,能够明白
一切世相皆由对待相因而成的人,他就能够了解:
父母、老师、预算、上级、命运,乃至武力、谋略
、财产等等,虽可产生暂时的安金效果,但终不能
绝对可靠与永久可靠.;父母会死,老师的知识会落
伍,预算会超额,上级会调动命运靠不住,至于,
武力、谋略与财产,更是如幻如烟了。今日的南面
之王,可能就是明日的阶下之囚;今日的百万官翁
,可能也是明日的陋巷之丐。
    在佛教的层次上看,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即使
最高级的宗教,他们的最高理想,总不能超出生天
的范围。但是,天在佛教之中,即使生到最上最高
的天界,仍在生死轮回之中.天上的寿命虽较人间
为长,但亦有其限度,天福享尽,死后还堕,故其
终非可靠的归依之处。唯有归依佛教,才能使人渐
渐地走上离苦得乐的究责解脱之道。佛教的总体,
便是佛法僧的三宝。
    实际上,归依的倾向,因应先由归依身外的三
宝开始归投三宝,依赖三宝的启发与指引,走向
大涅槃城的大解脱道。但当走进了涅槃(解脱)之城
,自身的当下,也就是理体的三宝了。一切众生皆
有佛性,由于业障的迷惑,所以不见佛性,我们归
依三宝的目的,正是左于寻求佛性的显现。我们本
来与佛一样,本来就与三宝同在,只缘迷失本性,
流浪生无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为众生!我
们若能即日开始,回归投向三宝的怀抱,实即浪子
回头,步返原来的老家而已.
    因此.唯有走向回家的道路.才能算是真正的
归依。只可供人暂时歇脚的处所,绝对不是我人去
死心塌地的归依,否则便像骑着泥牛过河,刚下水
时,或可有些安全的错觉,一经下水,泥牛自身难
保,岂能供人作为渡河的工具呢?
    什么叫做三宝?佛法僧,何得称之为宝?这是
很要紧的。一个人要想信佛,必须先来归依三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2-24 20:35 , Processed in 0.0381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