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610|回复: 2

第一章 暇满难得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6-13 16: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巴珠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

第一章         暇满难得


暇满难得之引导分为两部分:闻法方式;所讲之法。?

闻法方式?
?  
闻法方式分为两部分:等起;行为。??

一、        等起??

等起分为两部分:心量广大菩提心之等起;方便广大密咒之等起。??

(一) 心量广大菩提心之等起?
  应当如此观思:轮回中的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无有一人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做父母时都是以大恩哺育我,把最好的饮食先给我吃,最好的衣服先给我穿,十分慈爱地抚育我成长,对我恩重如山。所有这些具有大恩的众生,虽然欲求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然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法。所想所作背道而驰,误入邪道,非常迷茫,就像盲人独自处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这些众生多么可怜啊!又观思:我如今听闻并修持甚深正法是为了使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现在正为六道痛苦所迫的一切众生远离各自业力所感的痛苦和所有的习气,获得遍知佛的果位。这样的等起(动机,起心)在闻法、修法时都极为重要。?
  修持善根无论大小,此善根若以方便摄持,称为加行发心殊胜;善根若未被他缘毁坏,称为正行无缘殊胜;能令此善根日日增长,称为结行回向殊胜。一切善法以这三种殊胜摄持是必不可少的,闻法也是同样。闻法的方式极为重要,尤其等起更为重要。如《功德藏》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如此说,倘若是为了贪图地位、追求名声等今生世间的利益而为等起,则无论听闻多少佛法也不可能趣入正法。所以,首先内观自心,调正自己的等起至关重要。如果知道如此调正等起,那么善法已被方便所摄持,即将成为大士正道无量福德之津梁。如果不知道调正等起,即使表面上闻法修法,也只能成为修法的影像而已。因此无论是在闻法时,还是观修本尊、诵咒、顶礼、绕转等修法时,甚至口诵一句观音菩萨心咒都应以菩提心摄持,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方便广大密咒之等起?
《三相灯论》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上根故,极胜秘密乘。”如此说,秘密金刚乘有许多入门之道,也有众多积累资粮的方便,不需很大的苦行,而具有证果的甚深方便,其根本主要依赖于转变欲念。如颂云:“诸法缘起故,住于欲念上。”因此,传法之处和上师等不能观为平庸不净的显现,应明观五种圆满而听闻。即:明观住处圆满为密严法界宫,本师圆满为法身普贤王如来,眷属圆满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或者明观说法之处为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传法上师为邬金莲花生大师,我们闻法的眷属观为八大持明和君臣二十五尊以及勇士空行之自性;或者明观住处圆满为东方现喜刹土,本师圆满为报身金刚萨埵,眷属圆满为金刚部的尊众——勇士勇母之自性;或者明观住处圆满为西方极乐世界,本师圆满为无量光如来,眷属圆满为莲花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之自性。无论如何,法圆满为大乘法,时圆满为本来常有相续轮。应当了知这样观想并不是将非清净之法观为清净,而是这些法本来就是清净的。怎样清净呢?上师是三世诸佛之本体,其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总集三宝;又身为上师、语为本尊、意为空行,总集三根本;又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总集三身;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未来诸佛之源泉,现在诸佛之补处。上师摄受了贤劫千佛也未能调伏的我们这些浊时众生,从慈悲与恩德方面来讲上师超过了诸佛。如颂云:“上师即佛亦即法,上师亦即为僧众,一切能作乃上师,师为具德金刚持。”我们闻法众眷属也同样具有如来藏,已获得了珍宝人身,并遇到了善知识以方便教言摄受,所以是未来佛。如《二观察续》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即现佛。”??

二、行为?
?
行为分为两部分:所断之行为;应取之行为。??

(一)所断之行为?
所断之行为分为三部分:法器之三过;六垢;五不持。??

1.法器之三过?
  闻法时,自己的耳识不应散于他处,应专注于说法的声音而谛听。若未如此听闻,就如同在覆口的容器上倾注汁液一样,虽然身在听法的行列之中,自己却不会得到一句正法。?
  如果对于所听闻的法仅仅是表面了解或仅听闻而没有记在心中,则无论听闻多少正法也不会懂得调伏自相续而修持,如同漏底的容器无论注入多少汁液也无法留存一样。?
  闻法时,如果自己以贪图名誉、地位等有过患之起心而听闻,或者掺杂贪嗔痴等五毒妄念而听闻,那么佛法不但对自心无益,反而使正法变成了非法,如同向有毒的容器中注入胜妙汁液一样。所以印度单巴仁波切说:“闻法时应如野兽闻声一般,思维时应如北方人剪羊毛一般,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修行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譬如,野兽酷爱听琵琶的声音,即使猎人从旁边射毒箭也不觉知,仍然怡然专注而听。同样,闻法时应当汗毛悉动、泪水溢流、双手合十、不起任何其他分别念而听闻。否则,虽然身在听法行列中,心却跟随分别妄念,心猿意马,东张西望,打开了绮语伏藏门,胡言乱语,这些都是不应理的。闻法时,诵经、念咒等一切善行都应放下而听闻。闻法后,应将所讲的法义铭记于心,并经常修持。如释迦牟尼佛曾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上师为弟子讲经说法就是教导弟子如何闻法和修法、如何断恶行善、如何行持,因此弟子不应忘记上师的教言,应铭记于心并修持,这样才能现前证悟。如果不记在心中,虽然也可能有一点闻法的功德,但是对佛法的词义如果丝毫也不理解,则与未闻法无有区别。虽然记在心中,但如果掺杂烦恼,也不能趣入真实正法。无等塔波仁波切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若对上师、正法生起邪见、嘲讽道友、心生我慢、轻蔑他人等不善分别念,都将成为恶趣之因,应当舍弃。?
  ?
2.六垢?
  《释明论》云:“傲慢无正信,求法不精进,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即认为自己已胜过说法上师的傲慢心;对上师、正法不起信心;不希求正法;心散于外境;五根内收;因讲法时间过长等而生起厌烦心。这六种垢染应当舍弃。?
  所有烦恼中“傲慢”和“嫉妒”很难被认清,所以应当详细观察自相续。如果因自己在世间或出世间某些方面有少许功德,便自认为已如何如何而产生执著,则既见不到自相续的过失,也不了知他人的功德。因此应当断除我慢,恒时谦虚谨慎。?
  如果无有信心,入法之门则不通,故应坚持四种信心中的不退转信心。?
  希求正法是一切功德的基础。求法有上中下三品,所以得法也有上中下之分。如果不希求正法,那么根本不可能得到正法。如世间俗语所说:“法本无主,谁勤谁得。”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曾仅仅为了四句正法,经历挖出身肉做成千盏灯后插入千个灯芯、纵身跳入火坑、身上钉入数千铁钉等百般苦难。真可谓“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我们也应当以强烈希求之心,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而听闻正法。?
  意识散乱于六种外境是一切轮回迷乱显现之根本,是一切痛苦之来源。譬如:眼识贪执于色故,飞蛾亡于灯火中;耳识贪执于声故,野兽死于猎枪下;鼻识贪执于味故,蜜蜂缠死花丛中;舌识贪于香味故,鱼儿钓于铁钩上;身识贪于所触故,大象陷于淤泥中。此外,无论闻法、修法、传法时,都应断除回忆往事、妄想现在及未来的分别念散于外境。加哲仁波切说:“昔日感受苦乐如波纹,已逝无迹莫要去忆念,若念应思盛衰与离合,法外何有可依玛尼瓦?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不能实现之希望,若念当思死期无定数,何有非法空闲玛尼瓦?暂时诸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一切所为无义玛尼瓦!后得调伏三毒分别念,一切念境未现法身间,非思不可之时当忆念,莫随妄念散乱玛尼瓦。”又说:“莫妄想未来,若妄想未来,则如月称父。”?
  从前,一个穷人得到了许多青稞,装在口袋里挂在上方,他自己躺在口袋下面,暗自思忖:我现在以这些青稞为本钱将会得到许多财富,到那时娶一个妻子,她必定会生一个儿子,那么给儿子取什么名字呢?刚好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就为儿子取名为“月称”吧。恰在这时,悬挂口袋的绳子被老鼠咬断了,袋子砸到他的身上,将他砸死了。过去未来的众多分别妄念无有可确定之时,仅是自相续散乱之因而已,所以应当断除,以正知正念不放逸而听闻正法。?
如果我们闻法时仅仅受持佛法的个别词义,就会像马熊挖雪猪一样,抓一个丢另一个,得此失彼,不可能有了知一切的时候;如果过于内收则会出现睡眠昏沉等过失,所以应当松紧适度。从前,阿难教导昼辛吉修法时,昼辛吉有时紧张,有时过于松懈,所以没能生起真正的修法境界,便前去请教世尊。世尊问他:“昼辛吉,你在家时擅长弹琵琶是吗?”他回答:“极为擅长。”“你弹琴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紧的时候发出的呢,还是在琴弦极松时发出的?”“两者都不是,只有琴弦松紧适度时才能发出妙音。”“那么修心也是同样。”依此教言修行,最后昼辛吉得已证果。又如玛吉拉准也说:“不紧亦不松,彼具正见要。”因此心不能过紧而内收,松紧应适度,诸根应自然放松。?
  如果讲法时间过长,遭受饥饿、干渴或风吹日晒等逼迫时,不应生起厌烦心而不愿意听法。应当观想:如今已获得暇满人身,值遇了具有法相的上师,有了听闻甚深教言的机会,应生起欢喜心。这是无数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如今能听闻到甚深妙法,犹如一百世中只能享用一次饮食一样,这多么令人高兴啊!所以,为了这样的妙法,应当安忍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以欢喜心而谛听。?
?
3.五不持?
  如果不观思甚深的意义,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则如同孩童采集鲜花一样。因此仅推敲词句对于自心无有利益。?
  如果认为一切文字词句都是泛泛空谈,没有任何实义,从而轻视词句偏重甚深的意义,那么词句与意义就会互相脱离,因为不依靠词句不可能了知意义。?
  如果没有理解了义、不了义以及具有密意的各种说法而受持,则会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
  如果上下错谬而受持,则违反了佛法的规律。因此无论闻法、讲法或修法都会与正法相违。?
  如果意义颠倒而受持,则自相续会因为邪见的滋生蔓延而被毁坏,并且此人将成为佛法的败类。所以,应当断除这些过患,做到一切词句与意义上下不错谬、以正确的方式受持。遇到疑难或甚多之处时,不应心生懈怠而不受持,应当精勤受持。遇到简单或极少之处时,不能认为法义浅显而轻视,应不遗忘而受持。要按照上下次第顺序无有错谬、正确地受持一切词义。?
  ?
(二)应取之行为?
应取之行为分为三部分:依止四想;具足六度;依止其他威仪。??

  1.依止四想?
  《华严经》云:“善男子,汝应将自己作病人想,法作妙药想,善知识作名医想,精进修持作医病想。”自己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犹如被“因三毒、果三苦”所逼的病人一样。例如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要想脱离病苦得到安乐,必须依止一位名医,并且遵照医嘱去做,如法服用所给的药。同样,要想消除业惑的疾病,必须依止一位如名医一样具足法相的上师,然后依照上师的言教行持,服用正法妙药。否则虽然依止了上师,但是如果没有依教奉行,则如病人不遵医嘱,医生无法利益病人一样。如果自己虽已服用正法妙药而未修持,则像一位病人的枕边虽有无数妙药和药方却未服药对病无益一样。当今时代有许多人认为:只要祈求上师以大悲观照我,就大有希望。好像自己虽然积累了许多不善业而不需要感受果报,仅以上师的悲心力就会像抛石块一样,将自己投到清净刹土。而实际上,所谓上师的悲心,是指以慈悲心摄受弟子,开示甚深教言及取舍之教理,依照如来言教开示解脱胜道,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更殊胜的大悲心。依靠这种大悲心是否能趋入解脱道则依赖于自己。尤其我们如今已获得暇满人身,并已知晓取舍的关要,而且能自在取舍此时是计划永远行善或永远作恶,所以依照上师的一切教言如理修持而彻底分清轮回和涅槃的界限非常重要。?
  此外,现在许多经忏师到亡人的枕边念诵“上去下去之关键,犹如马口被辔头所转”。那时,除了少数生前修道的大德外,大多数亡者都是背后为赤风所吹送,前面有恐怖的黑暗相迎而进入中阴的狭道中,不可思议的阎罗狱卒喊着“杀杀、打打”前来追逐。一切逃脱处、隐藏处、救护者、指望处都没有,正是无可奈何的时候,怎么会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呢?如邬金莲花生大师所说:“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灵魂漂泊中有如愚狗,忆念善趣彼者有困难。”所以就像马口被辔头所转一般的上去下去之关键即是现在活着的时候。依靠此生的人身行持向上的善业之力胜过其余五道,即此世可作为永舍天灵盖的关键;积累向下的恶业也比其余五道众生的能力大,这将成为不能从恶趣深渊中获得解脱之因。因此,如今已值遇了如名医般殊胜的上师,获得了如起死回生之甘露妙药般的正法,应当依靠四种真实想,修持自己所听闻的正法,趋入解脱道。应当断除四种真实想的违品——四种颠倒想。如《功德藏》云:“人性恶劣诳如绳,依止上师如捕獐,已得正法麝香物,实喜狩猎舍誓言。”即是说,(人性恶劣者)观上师为獐子想,正法为麝香想,自己为猎人想,精进修持为箭、陷井等杀獐子的方便想。求法不修持、不念上师恩德的这些人,依靠佛法积累恶业则终将成为恶趣的基石。??
  2.具足六度?
  一切法行之窍诀——《现观续》云:“奉献花座等,随处持威仪,不害诸含生,于师生正信,勿散闻师教,解疑问难题,闻者具六支。”闻法前,摆设法座,铺陈坐垫,供养曼扎罗以及鲜花等,即是布施度;随处做洒水清扫等善事,遮止自己不恭敬的举止,即是持戒度;不损害包括蝼蚁在内的含生,忍受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即是安忍度;断除对上师及正法的邪见,以真实信心、满怀喜悦之心而闻法,即是精进度;心不散于他处而专心谛听上师的教言,即是禅定度;提出疑问、遣除怀疑、断除一切增益即是智慧度。闻法者都应当具足六波罗蜜多。??

3.依止其他威仪?
  《毗奈耶经》云:“不敬勿说法,无病而覆头,持伞杖兵器,缠头者勿说”。又如《本生传》云:“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因此说,应断除一切不恭敬的举止。?
?
所讲之法??

  所讲之法的暇满难得之引导分四:思维本性闲暇;思维特法圆满;思维难得之喻;思维数目差别。?
  ?
一、 思维本性闲暇?
?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6-13 16: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第一章         暇满难得》

摘自《巴珠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
  总的来说,未生于八无暇之处,有空闲修持正法,称为闲暇。无暇是指八无暇处,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如果生在地狱中,则日日夜夜感受寒热之苦,无有空闲修法;如果生为饿鬼,则恒时感受饥渴之苦,无有空闲修法;如果生为旁生,则感受被役使及相互损害之苦,无有空闲修法;如果生于长寿天,则在无有意念、无想之中虚度光阴而无有空闲修法;如果生在边鄙地,则无有佛法,所以无有空闲修法;如果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的持邪见者,则自相续被邪见染污,所以无有空闲修法;如果生于暗劫,则连三宝之声也听不到,不了知善恶,所以无有空闲修法;如果生为喑哑,则心相续无法调顺,所以无有空闲修法。?
  八无暇中三恶趣的众生恒时不断感受由各自往昔所造恶业的果报所引发的寒热饥渴等痛苦,所以无有空闲修法。?
所谓的边鄙地:据说有罗卡查族等共三十二种边鄙地。他们的宗教以损害为正法,并将杀生视为善业。那些边鄙地的野蛮人,虽然形象似人,但是意识不调顺,所以不能转向于正法方面。又有随行娶母为妻等祖辈传下的恶习陋规,违背如法行为,并且对于杀生狩猎等造不善业的方法极为擅长。一生中惟有造恶业,多数人死后立即堕入恶趣,所以是无暇之处。
所谓的长寿天即是无想天,认为无有任何善恶之念的禅定是解脱。修持无想禅定后生于无想天,在禅定中安住数个阿僧祗劫,如果引业穷尽后,将以邪见之因转生于恶趣,所以无有空闲修法。?
  邪见:总的来说,除佛法以外的外道邪见者或常断见者,他们的自相续被邪见染污,对真实正法不能生起信解,因此也无有空闲修持正法。在藏地因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师)曾嘱咐护地母十二尊守护西藏,所以外道不能进入。如果是对真实正法和上师起邪见、类似外道种姓的那些人,也没有空闲如理修持正法。例如:善星比丘虽然承待世尊二十五年,但是对佛陀无有丝毫信心,惟生邪见,最后于花园中堕为饿鬼。?
佛不出世:即是转生于无佛出世的暗劫中。如果生于佛未出世的空刹中,则连三宝之声也听不到,远离正法的光明,所以也是无暇之处。?
  喑哑:如果生为喑哑,则自相续无法调顺,无法进行任何的闻法、讲法和修法。所谓喑哑,总的来说是指语言喑哑,也就是指不具足知言解义这一人之法相,所以是无暇之处。因为意根喑哑、十分愚痴,不能领悟正法的含义,所以也是无暇之处。?
  ?
二、思维特法圆满?

  思维特法圆满又分二: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

  (一)五种自圆满?
  龙树菩萨说:“得人生中根具足,业际无倒信佛法。”若未获得人身,则不能值遇佛法,而如今已得暇满人身,故所依圆满。如果生于无有正法的边鄙地,则不能值遇正法,而如今生于佛教兴盛的中土,故环境圆满。不具足诸根,则将成为修法的障碍,而如今无有这类过患,故根德圆满。如果业际颠倒,则经常行不善业,违背正法,而如今对善法生起信解,所以意乐圆满。如果对信心的对境——佛法不起信心,则意识不能趋入正法,而如今自心已趋入正法,所以信心圆满。这五种圆满是观待自己方面应该具足的,因此称为五种自圆满。?
  要想修持真实正法,必定需要获得人身。若未获得人身,虽然三恶趣中最好的是旁生,但现在世间那些形色美妙、价值昂贵的旁生,无论被认为有多么美好,假使你对它说:“现在如果你念诵一遍‘嗡 玛尼贝美吽’便可成佛。”它却既不懂心咒的词句,也不了知意义,更不会讲话,甚至即将冻死,也只能低头忍受,而不知道想任何其他办法。若是一个人,无论多么脆弱,起码他知道去岩洞或树下捡柴生火、烤火取暖。但是旁生却连这种本能也没有,更何况说思维修法呢?天人等虽然身体极为善妙,但是却不能成为具相别解脱戒的法器,所以其相续不具有获得圆满佛法的机缘。?
  所谓的中土可分为地界中土和佛法中土。地界中土:总的来说,南瞻部洲中央印度金刚座是贤劫千佛成佛的地方,据说空劫时也不会被毁灭,并且远离四大的损害,宛如空中悬桶一般,中央有菩提树严饰。以金刚座为中心的圣地诸城市,称为地界中土。所谓的佛法中土是指佛教正法存在之地。无有佛法存在的地方称为边地。因此,从以前佛出世以来到佛法存在之时,印度既是地界中土也是佛法中土。但是据说现在(作者所处年代)印度金刚座已被外道所占,无有佛教,所以已成无有正法的边地了。此雪域藏地,在佛陀出世的时候,无有很多人类众生,并且佛教也未得以弘扬,所以称为边鄙藏地。后来人类众生逐渐增多,出现了许多圣者化身的藏王。拉托托日年赞时期,《百拜忏悔经》和神塔小像印模降落到王宫上,此为正法的开端。根据当时授记,过五个朝代以后会有人了知经中含义。大悲圣尊(观世音菩萨)化现为藏王松赞干布,派遣译师吞弥桑布扎前往印度学习声明、文字等,创立了藏文字,结束了西藏没有文字的历史,并将二十一种观自在经续及玄秘神物等翻译成藏文。依靠藏王的众多神变以及大臣嘎尔东赞的种种智慧善巧,迎娶汉地及尼泊尔的两位公主为王妃。并将佛陀的代表两尊释迦牟尼佛等身像等许多三宝所依迎请到西藏,修建了以拉萨大昭寺为主的镇肢寺和镇节寺等许多寺庙,开创了正法。到了第五朝代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迎请了三地无与伦比、密咒大持明者邬金莲花生大师等一百零八位班智达,建造了桑耶不变自成大殿等身所依的寺庙;大译师毗卢遮那等一百零八位译师学习翻译,并翻译了印度圣地十分兴盛的所有以经续论为主的语所依;预试七人出家创立了僧团为意所依。当时佛教十分兴盛,犹如阳光普照大地,留传至今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兴衰,但实际上如来的教法与证法从未被毁灭,所以西藏是佛法兴盛的中土。?
  如果五根中任何一根不具足,都不能成为出家持戒的法器,并且因为无有亲见恭敬对境所依——如来的身像等,或者阅读、听闻、思维的对境——经典如意宝的缘分,所以不能堪为真实的法器。?
  所谓的业际颠倒是指生为猎人、妓女等种姓,从小就趋入业际颠倒之道。但实际上三门所做的违背正法的行为也属于业际颠倒。所以即使起初没有生于这样的种姓,但将来也很可能变为业际颠倒之人,因此必须精勤使自相续不违背正法。?
  如果对信心的对境——佛法不起信心,而对其他世间大力天龙等、或外道教派无论生起怎样的信心,都不能从轮回和恶趣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真实了知如来的教法和证法的道理,并因此生起坚定信心的正信者,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此为五种自圆满的根本。??
  
  (二)五种他圆满?
  如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驻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若未生于佛出世的光明劫,那么将无有正法的名称。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虽然佛出世,但如果没有宣讲正法,也无有利益,而今佛已三转**,所以为佛教正法圆满。虽然佛已宣讲正法,但若佛教隐没,也无有利益,而今佛法驻世尚未满期,所以为时间圆满。虽然佛法驻世,但自己若未入佛门将无有利益,而今已入佛门,所以为自之缘分圆满。虽然已入佛门,顺缘善知识若未摄受,也不能了知法性,而今善知识已摄受,所以为殊胜悲心圆满。这五种圆满需要观待他缘才能具足,因此称为五种他圆满。?
  三有的成、住、坏、空四期称为一劫,其中圆满如来正等觉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未出世之劫称为暗劫。过去的现喜大劫中有三万三千佛出世,随后出现一百暗劫;后于具圆劫中有八十俱祗佛出世,随后又有一百边鄙劫;后于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祗佛出世,随后有五百暗劫;后于见喜劫中有八十俱祗佛出世,随后出现七百暗劫;后于具喜劫中有六万佛出世,随后此贤劫出现。在此劫形成之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莲花。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通观察其原因,得知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因此说:“如今此劫是贤妙之劫。”所以将此劫取名为贤劫。从人寿八万岁时拘留逊佛出世至最后人寿无量岁时胜解佛出世之间,有一千尊佛到此世界南瞻部洲中央的金刚座现前成就圆满正等觉,转妙**,所以是光明劫。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后于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后有一万恶种劫。这样暗劫和明劫交替出现。若遇暗劫,则连三宝之声也没有。尤其是密咒金刚乘的佛法,只是偶尔出现,其他时无有。邬金莲花生大师说:“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泛宣扬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出现密法,将来千万劫过后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相同的文殊师利佛出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这三劫的众生堪为密法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无有密法,因为众生不能堪为密法法器。”而今于此贤劫人寿百岁之时,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所以是光明劫。?
  虽然佛已出世,但若值佛不说法而住于平等定中,则尽管佛在世,也不会有佛教正法的光明,与佛未出世无有差别。譬如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之后于七七四十九日中未说法,因此梵天、帝释天请求世尊转**。不仅如此,如果持教的高僧大德未传讲正法,也很难直接利益众生。例如:印度的美德嘉那尊者为了救度转生于孤独地狱的母亲,前往西藏,途中,因其译师去世而漂泊于康区。因语言不通,只好以牧羊为生,最终未能以正法广利众生而圆寂。后来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听说此事,感慨万分:“呜呼!你们西藏人福德实在太浅薄。在我们印度东西两方的班智达中无有一人能超过美德嘉那尊者的。”边说边合掌流泪。而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三转**,为适应所化众生根机而示现不可思议的身相,以九乘次第法成熟解脱所化众生。?
  虽然佛出世说法,但若圣教驻世期圆满、正法已隐没,则与暗劫无有区别。前佛的圣教已圆满,后佛的圣教尚未出现,期间称为圣教空世。除了有因缘福德的刹土中有独觉出世之外,无有讲法、闻法和修行。就如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说,普贤密意的圣教期或名果期为一千五百年,修行期为一千五百年,教期为一千五百年,惟持形相期为五百年,共有五千年。现在已经到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了,虽已是时世、众生、寿命、见解及烦恼五浊炽盛时期,但教法与证法还没有隐没、尚存于世,所以也具足圣教正法圆满。?
  圣教虽然驻世,但如果自己未入佛门,则自相续不能得到教法和证法。如同太阳出现在世间,对盲人无有少许利害,或者到了河边而不饮水,则不能解除干渴一样。如果入佛门是为了息灭今生的病魔或者害怕来世恶趣的痛苦,那么虽然已入佛门,法也只能称为救怖之法,人也不可能真正趣入正道。另外,为了追求今生的衣食等利益或者来世人天的乐果,虽然已入佛门,法只能称为善愿之法。如果是因知晓一切轮回无有实义,为求解脱而趣入佛门,这样才能称为入道者或入佛法者。?
  虽然入了佛门,但善知识若未摄受,也无有利益。如《般若摄颂》云:“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因为佛经浩瀚、圣教数多、所知无有穷尽,所以若未依靠上师的窍诀,就不可能了知摄集诸法的要点而修持。从前阿底峡尊者来西藏时,库、鄂、仲三人曾问尊者:“一个修行人要得到解脱和遍知果位,经论教典和上师的窍诀哪一个重要?”“上师的窍诀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能够读诵传讲三藏,也通达了诸法的法相,但如果修行时没有上师窍诀的修法,那么正法和修行人将脱离。”“若将上师窍诀的修法归纳,能否概括为净持三种律仪、勤修三门向善?”“仍有不足。”“这又是为什么呢?”“虽然清净守持三律仪戒,但若对轮回未生起厌离,仍然是轮回之因。即使是三门日日夜夜精勤修善,但如果不知回向圆满菩提,那么善法也会被颠倒分别念灭尽。虽然具有智德持戒修学等功德,但如果没有舍弃世间八法,则一切所为只能成为今生的生计,不可能获得来世之道。”因此上师善知识的摄受非常重要。?
  这样观察自相续,若圆满具足八闲暇、十圆满共十八种,则可称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此外还有全知法王在《如意宝藏论》中讲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及断缘心八无暇。我们不被这些逆缘所转是非常重要的。?
   暂生缘八无暇:《如意宝藏论》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
五毒粗重:嗔恨怨敌、贪爱亲友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种姓之人,虽然暂时生起修持正法的念头,但是由于自相续中五毒力量强大,大多数人被烦恼所控制,不能修持正法。?
  愚昧无知:极其愚痴种姓之人无有少许智慧的光明,他们虽然已入佛门,但丝毫不能了知正法的句义,无有闻思修习的缘分。?
  被魔所持:如果被见行颠倒的魔知识所摄受,则自心将转入邪道而违背正法。?
  懈怠懒惰:虽然想修学正法,但是丝毫也无有精进的懈怠者,常被懒惰、懈怠所控制,不能修持正法。?
  恶业涌现:恶业如海浪般涌现、罪障深重之人,虽然精进修法,但自相续不生功德,其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正法生起厌烦心。?
  为他所转:自己无有自在、被他人役使之人,虽然想修持正法,但被他人控制,得不到修法的机会。?
  求乐救怖:为了今生的衣食或者害怕被他人所害之人,虽然入了佛门,却对正法无有稳固的定解,并由于往昔的串习力而行非法。?
  伪装修法:为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等伪装修法形象之人,虽然在他人面前装作修法者,但是自心惟一追求今生的利益,远离解脱正道。?
  上述八种也是无空闲修持正法之处。?
  断缘心八无暇:如云:“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不善恶行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
  为今束缚:因被今生的财产受用、亲戚子女等紧紧束缚,仅为了这些利益辛勤劳作而散乱度日,无有空闲修法。?
  人格恶劣:因自相续恶劣,连芝麻许的善良人格也不具有,一切行为无有进步。如往昔的圣者们说:“弟子学识诚可改,人格下劣不可改。”这种人虽然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却很难转向正道。?
  无出离心:虽然已听闻了恶趣和轮回过患以及今生的一切痛苦,但如果内心丝毫不畏惧,则根本不会生起趋入佛法之因——出离心。?
  无有正信:如果对真实正法和上师无有少许信心,则阻塞了佛法之入门,不能趋入解脱正道。?
  喜爱恶行:因爱好不善恶行,所以三门极不调顺,远离殊胜的功德,违背正法。?
  心离正法:如果无有善法功德和正法的光明,对正法无有一丝兴趣,则如于狗前放置青草,自相续生不起功德。?
  毁坏律仪:如果进入了共同乘后毁坏发心及律仪,那么只能转生到恶趣而无其他去处,不能从无暇之处解脱。?
  失毁誓言:如果进入密乘之后以上师和金刚道友为对境而失坏三昧耶,则损害自他,从而断绝了成就的缘分。?
  上述八种无暇远离圣法,称为息灭解脱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6-13 16: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暇满难得

续-《第一章         暇满难得》

摘自《巴珠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
  如果没有善加观察这十六种无暇,在当今浊世之中,即使具足暇满和修法的形象,也只能是像法座上的法王、伞盖下的上师、深山中的苦行者、云游各地的舍事者一样,自以为贤善,实际上已被这些无暇之因控制了,虽然表面上修法,但终不能趣入正道。?
  因此,不应过早草率地进入修法的影像,而应该首先善加观察自相续,是否具足这三十四种暇满的自性。如果已具足,应生起欢喜心,并且再三观修,诚心思维:如今已获得如此难得的暇满人身,不应空耗,而应尽力修持正法。如果不具足这些暇满,应想方设法使自己具足。随时随地都应励力精进观察自相续是否具足此等暇满之功德。若未如是观察,假设这些功德中仅有一个不具足,则不会有真实修持正法的缘分。就是仅仅成办世间一件平常的小事也需要许多因缘、缘起聚合,更何况永久的计划——修持正法,怎么会不需要许多因缘、缘起聚合呢?例如:一个人在途中烧茶,就需要具备烧茶的茶器、水、火等许多因缘。哪怕单单生火也是一样,需具足火燧、火石、火绒等许多因缘,如果其中仅仅火绒不具备,即使其他一切都具足也无济于事,只好从根本上放弃生火。同理,假如这些暇满的功德中仅有一个不具足,那么根本不会有真正修持正法的缘分。?
  因此若善加观察自相续,则仅仅十八暇满也很难具足。即使获得了闲暇,也很少能具足十圆满。尽管已获得人身,诸根具足,生于中土,但是如果入于业际颠倒的邪道,并且不信仰佛教,那只具足三圆满了;如果上述二者中任何一者不具足,则具足四圆满。尤其是业际无倒非常困难,如果三门行持恶业,并且一切所作全是为了今世的生计,虽然被称为贤者或智者,实际上也是业际颠倒之人。五种他圆满中,虽然佛已出世并说法,佛法也驻世,但如果未入佛门,则只具足三种圆满。虽入了佛门,但仅仅从表面上求法或得法,也不可能真正趋入正法。?
  真正趋入解脱道者,必须了知一切轮回无有实义而生起无伪的出离心。若行大乘道,也必须在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至少要对三宝有坚定不移的诚信,纵遇命难也不退转。如果没有这种决心,仅仅在表面上口诵经文、身着僧衣等并不表示已趋入佛法。因此,如理无误了知、观察暇满之自性至关重要。??
  
三、 思维难得之喻?
?
  佛经中说: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之孔与海底盲龟之颈相遇很困难,而得到人身较此更难。意思是说,假设整个三千世界变成一片大海洋,在海面上有一连结耕牛角用的木材,通称为木轭,其上有一孔。木轭随着波浪四处飘荡,一刹那也不停息。在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这二者相遇十分困难。无心的木轭没有寻找盲龟之意,盲龟无有能见木轭之眼。如果木轭静止于一处,也可能相遇,而它却一刹那也不停息。如果盲龟经常漫游在海面上,也可能相遇,而它每百年只浮到海面一次,所以这二者相遇十分困难。但以偶尔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进入木轭的孔中,而获得暇满人身比这还要难。依据经中所说的法义,怙主龙树对乐行王教言:“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得胜果。”寂天菩萨也说:“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人身更难得。”此外,《涅槃经》等佛经中也讲述了“在光滑的墙壁上撒豆,豆难以附着”以及“在针尖上堆豆,连一个也难以留住”等比喻。因此我们应当了知人身极为难得。??


四、 思维数目差别?
?
  若观察众生的数量及次第,则可推知获得人身实属稀有。如经中所说:“若地狱众生数量如夜晚繁星,则饿鬼数量如白昼之星;若饿鬼众生数量如夜晚繁星,则旁生数量如白昼之星;若旁生众生数量如夜晚繁星,则善趣众生数量如白昼之星。”此外又说:“地狱众生犹如大地的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的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像指甲上的微尘一样。”总之,善趣众生的数量极其稀少。现在我们观察夏季仅仅一块草地上存在的含生或仅仅一个蚁穴中蚂蚁的数量,也超过了南瞻部洲的人数。如此人与旁生的比例显而易见。思维人间也是一样,如果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众生数量,就会了知生在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极为稀有。尤其是具足暇满的人身更是稀有难得。思维这些道理之后想到自己如今已获得了真实暇满,应当生起欢喜心。如果暇满的所有功德完全具足,则从今天起实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如果不具足,即使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也不能算是珍宝人身,只是普通人身而已,或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这种人就像手中已得到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了珍宝金洲却空手返回一样。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转轮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徒灌水?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这样的暇满也并非是偶然或侥幸获得,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二资粮(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的果报。大智者扎巴坚赞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虽然仅仅得到人身,但若无正法的光明,恒时造恶业,则比恶趣众生更恶劣。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多吉贡布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极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觉得人身并没有什么珍贵难得的。”没有比人更容易成为恶趣的坠石。如今无论行善或者造恶都是自己作主,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乃为善恶之奴仆。”因此由往昔积累的福德力,如今获得了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精华,而在寻求今生的衣食和世间八法中无义空耗暇满人身,到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可怜可惜!《入菩萨行论》云:“已得此闲暇,我若不修善,除此更无惑,除此更无痴。”因此,今生是决定永远行善或永远作恶的关键,所以我们应当思维: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而来世难以获得如是闲暇,如果转生到恶趣之中,则无有正法的光明,不知取舍,将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无际的恶趣中。如今应当精进,并且应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种殊胜摄持,反复观修、行持。?
  如是修持在自相续中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像京俄瓦格西一样,因为他从来不睡觉,惟一修持善法,所以善知识仲顿巴说:“弟子呀,应当去除身体的疲劳,否则四大不调,身体会生病的。” 京俄瓦格西说:“身体健康(固然好),但我一想到此暇满难得时,就觉得无有空闲休息。” 京俄瓦格西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一生中从未睡眠过。所以在相续中没有生起定解之前,应当精进修持。?
?
虽得闲暇然缺实义法,虽入佛门耽于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

暇满难得之引导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3 17:10 , Processed in 0.0536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