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211|回复: 2

[益西彭措堪布]龙舒净土文讲记(一)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5-29 21: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益西彭措堪布]龙舒净土文讲记(一)
龙舒净土文讲记(一)
龙舒净土文选讲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 撰
益西彭措法师 编述
引言
作者王日休,安徽龙舒人,后世以地名尊称为龙舒居士。南宋高宗朝时,考取国学进士,弃官不做。博通群书,曾注解六经诸子数十万言。一日,放弃说:“此皆业习,非究竟法,我的归宿在西方。”从此精进念佛,专修净土。六十岁时,还不顾风雨寒暑,跋涉千里去教人净土法门。每天固定礼佛千拜作为日课,直到深夜才休息。
乾道年间,庐陵人李彦弼得重病快要死去,他梦见一人自称龙舒居士,告诉他说:“你起来喝白粥,病就会好。你还记得阙仲雅教给你的修行捷径吗?”李彦弼说:“记得,每天念佛不断。”李醒来后,要来一碗粥喝下,就立即病愈了。李开始不认识龙舒,后来见到他的画像,与梦中所见一样,就叫孩子去他那里求教。
龙舒居士往生的前三天,向所有的道友告别,劝勉精修净业。话语中流露不复相见之意。
往生的这一天,他照常为众学子讲解经书的义理。然后如往常一样,持诵礼拜到三更,忽然高声念佛数声,说:“佛来接我。”说完,屹然站立往生。
当时,有同乡人梦见两个青衣童子引着龙舒往西方走。李彦弼听到此事后深受感动,发心刻龙舒像,叙述其事迹,使之远近传播。从此,当地很多人都供奉龙舒居士。
这本净土文,上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夫、乞丐、僮仆、奴婢、衙门差役,及艺人、妓女,都以净土法门劝勉引导,文字浅显,又善用种种譬喻,读来如父兄教导子弟,循循善诱,曲尽婆心。
到了元朝,吕元益发心重刻《龙舒净土文》,刻到第四卷第九、第十板时,板中出现三颗舍利,光彩璀璨。
印光大师最初了解净土也来自此书。印祖出生六月即出现眼病,几乎失明。后来虽然治愈,但视力已受损,眼睛稍发红就不能视物。
后来他出家去受具足戒,因为擅长写字,凡是戒期中书写的事,都让他代作。由于书写过多,两眼发红,像灌了血一样。幸亏他在湖北莲花寺充做照客时,曾于晒经过程中读过《龙舒净土文》,知道念佛往生净土是即生了生脱死的要道。由此次眼病发作,领悟到身是苦本,就于闲暇时专心持念佛号。夜晚,大众入睡后,他又坐起念佛,即使写字时,也心不离佛。因此虽然力疾书写,也能勉强支持。等书写之事完毕时,眼病也痊愈了。由此他深信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日后自行化他、一心以净土为归,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莲池大师赞叹龙舒居士说:“龙舒劝发西方,最为激切恳到,非徒言之,亦允蹈之。至于临终之际,殊胜奇特,照耀千古。呜呼!岂非净土圣贤,入廛垂手者耶。(龙舒劝导人发起求生西方之心,最情真意切、诚恳周到了。不只是说说而已,还切实履行。至于临终之际,殊胜奇特,照耀千古!呜呼!岂非回入人间度众生的净土圣贤!)”
龙舒净土文卷第一
【予遍览藏经及诸传记,取其意而为净土文。无一字无所本,幸勿以人微而忽其说。欲人人共晓,故其言直而不文。】
龙舒居士说:我遍览了大藏经及多种往生传,摘取其中要义,写成这篇净土文,无一字无根据。所以,不要以我人微而轻忽我的言说。我是想让人人都了解净土,因此行文直白,不加文彩。
【予龙舒人也。世传净土文者不一,故以郡号别之。】
我是龙舒人。世间流传有多种净土文,我以家乡地名命名此文,以示区别。
净土起信一
【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乃见于身后。不知者,止以为身后之事而已。殊不知其大有益于生前也。】
净土法门,在现前的生活中多有功效。而它后期的功效会在来世不断看到。不了解的人误以为净土法门只利益人的后世,殊不知大有益于生前。
【何则?佛之所以训人者,无非善。与儒教之所以训人,何以异哉?唯其名有不同耳。】
为什么?佛之所以教导人,无非是导人行善。这与儒教教人之处有何不同?只是彼此使用的名词不同罢了。
佛教的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所以,佛是要人达到至善。
【故其以净土为心,则见于日用之间者: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为,无适而非善。】
所以,人要志在净土,就在他的日用中,无论心之所想、口之所言、身之所为,都无往而不善。
“以净土为心”,就是以净土为目标。心即是土,土即是心。以净土为目标,就是以净心为目标。所以志在净土的人,必定会断恶行善,无往而不善。
【善则为君子、为大贤。现世则人敬之,神佑之,福禄可增,寿命可永。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生前乎?】
身口意奉行善法,就是君子,就是大贤。在现世,人敬他,神佑他,福禄可增、寿命可延。由此看来,遵佛教导,以净土为心,谁说对生前无益?
《感应篇直讲》上讲:作善的人,顺了人心,故人把恭敬报他,有多少称扬祝颂的情。作善的人,合了天心,故天把保佑报他,有多少巧凑妙合的事。作善的人,有富寿康宁的福,不求自至的;有居官受职的禄,不谋自来的,这是善人享荣华的报。作善的人,邪神都要退避他,故疫魔疠鬼,不敢侵犯;正神常要拥护他,故消灾解厄,托赖安全,这是善人享康健的报。
善是一切安乐之本,世间的一切圆满都依善而生。以净土为心,净治身语意,奉行善法,当然有益于生前。
【其次为业缘所夺,而不能专志于此。苟有志焉者,亦恶缘可以自此而省,善缘可以自此而增。恶缘省而不已,终必至于绝其恶。善缘增而不已,终必至于纯乎善。恶既绝矣,善既纯矣。非为君子而何?非为大贤而何?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生前乎?】
次一等人为业缘所夺,而不能一心专志行善(即善习弱,恶习强,一时还做不到清净无染。),但只要立志不移,就能使恶缘从此减少,使善缘从此增多。恶缘减之又减,终究达到绝恶的境地;善缘增之又增,终究达到纯善的境地。到此,无丝毫之恶,全心是善,不是君子,又是什么?不是大贤,又是什么?由此看来,遵佛教导,以净土为心,谁说对生前无益?
【又其次,不知礼义之所在,不知刑罚之可畏,惟气力之为尚,惟势力之为趋。】
再次一等人,浑浑噩噩,不知礼义的所在,不知刑罚的可畏,唯一崇尚气力,趋向势力。
能知尊卑大小,不违准则,即是礼;能判别是非,所行合乎善道,即是义(义是合宜之义)。“不知礼义之所在”,即不知世上有礼义的存在,所为与礼义背道而驰。表现为:不孝父母,轻慢师长,交友无信,忘恩负义,反叛暴戾,横行威势,侵犯他人等等。
“不知刑罚之可畏”,即不知造非礼非义的罪业,现世受法律制裁,遭受厄难,来世还要堕在恶道中长劫受苦。
“惟气力之为尚,惟势力之为趋”:既不知有礼义需遵行,有刑罚需畏惧,便使人唯一崇尚权势、能力,以为拥有权势、能力,就可以在世上肆意妄为,谁也奈何不了他。岂不知因果律不随个人意志为转移,即使你不承认它,它都会丝毫不爽地起作用。为所欲为的结局,只是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苟知以净土为心,则亦必知省己而自咎。所为虽不能皆合于礼义,亦必近于礼义矣。虽不能尽超乎刑罚,亦必远于刑罚矣。渐可以脱小人之域,而终为君子之归。庸人稍知佛理者,世必目为善人,此其效也。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生前乎。】
如果这类人能立志修净土,也一定知道反省自责。行为即使不能全合乎礼义,也必定接近礼义。即使不能尽超出刑罚,也必定远离刑罚,渐可脱离小人范畴,终归为君子。常人稍知佛理,世间人就视他为善人,这就是佛法教化的效果。由此看来,遵佛教导,以净土为心,谁说对生前无益?
【或曰:从孔子之言,而以儒教为心,岂不益于生前乎?何必净土哉。】
有人说:遵从孔子言教,奉行儒教,不就能利益生前吗?何必再修净土?岂不多此一举。
【曰:此世间法[1]耳,非出世间法。世间法,则不出于轮回。出世间法,则直脱轮回之外。净土既益于生前,又益于身后者,以其兼世间出世间法故也。】
答:孔子设立的儒教是世间法,并非出世间法。世间法虽能给解脱道做基础,但不能超出轮回,出世间法则直超轮回之外。净土法门不但有益于今生,还有益于后世,因为它兼具世间法与出世间法。
轮回的根源为我执,由我执起惑造业而造成轮回。世间法没有开示无我空性,也没有开示戒定慧三无漏学,更没有开示仗佛力带业往生、直出轮回的特异方便,所以其功能只成就人天善趣,不能超出轮回。而修持净土,心善、口善、行善,现前能得到世间安乐,把这一切善根回向西方,又成为净土资粮,命终往生净土,从此只进不退,终至福慧圆满而成佛。所以说净土的教法贯通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从现前至究竟间,相续不断地作利益。
净土起信二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是也。论其迹,则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而不必终日泥,十念法门是也。】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于这一念心。迹是外在所现的修行。
说到净土妙理,就在日常起用中,从没有离开,也就是前篇所说的“心净、语净、身净就是净自土”。从早到晚,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中的一切善根都回向往生,就都成为净土资粮。误犯过失,诚心忏悔,回向西方,也成为净土资粮。
说到它的表现,早晨喝一杯茶的功夫,就能做净土修持,不必整天固定在一种方式上,就是所谓的十念法门。
此法是宋朝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忙、无暇修持的人设立的。今天事务繁忙的在家人,也可依之修持。方法是每天早晨盥漱完毕,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最后念发愿偈回向。念完之后,礼佛三拜而退。没有佛像,就向西问讯。
为什么尽一口气念?因为众生心思散乱,又无时间专门念佛,尽一口气念就是借气摄心,心自然不散乱。但须随气长短,不能勉强多念,勉强了会伤气。念佛声音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适中,如此念十口气,连续不断。而且,只可念十口气,不可念二十、三十口气,多了也伤气。这样做的原因:以散乱心念佛,难得往生,而此法能使心归于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很大。(出于《印光大师文钞》)
【盖修持法门有九品,人人皆可以修。虽罪恶之人,佛亦不弃。回心向善,则为善矣。故此十念法门,人皆可以通行。譬如久为暗室,一灯照之,则为明矣。故虽杀牛屠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
修持法门有从低至高的九种品类,人人可以修持。即使罪恶之人,佛也不舍弃,只要回心向善,就成为善人。所以,十念法门,人人都可以修。就像一间黑暗室,千年没有光照,一灯照耀,顿时明亮。所以,即使杀牛宰马的人,放下屠刀,也能修持,也能往生。
比如唐朝张善和,一生以杀牛为业。临终看见群牛说着人话来讨命。他惊恐万丈,叫妻子说:“快请僧人为我忏悔。”不久,僧人到了,对他说:“《观经》里讲,临终恶相现前时,至心念佛,就能往生。”张善和说:“地狱相现了,太紧急,来不及取香炉!”他就右手举火,左手拈香,面西恳切念佛,还没念到十声,就说:“佛来接我。”由此往生。
【所以修者不难,亦不妨一切俗事。故在官不妨职业,在士不妨修读,在商贾不妨贩卖,在农人不妨耕种,在公门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参禅。凡一切所为,皆不相妨。故曰:其修持工夫,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耳,遂可以为万万劫不坏之资。人何为而不修乎?】
所以修持并不难,也不妨碍做一切世间事。做官不妨公职,读书不妨求学,经商不妨贩卖,务农不妨耕种,在公门不妨承事上级,出家不妨参禅。凡一切作为,都不妨碍。因此说:其修持工夫只在早晨喝一杯茶的时间上,就可以成为万万劫不失坏的资粮。人为什么不修呢?
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就在“不离世法,能行出世法”。谁都能念六字名号,念得纯熟,可以工作而不离修持。比如,扫地,可以边扫边念;走路,可以边走边念;洗碗,可以边洗边念……,以至于做一切不用心的事,都可以念。
比如,宋朝湖南人黄打铁,原先是个军人,后来以打铁为生。每次打铁时,边打边念阿弥陀佛,从不间断。有一天,他托邻居代他写一首偈,广劝人念佛。偈语为:“日夜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说完即安详往生。
清朝有个木匠叫沈承先,七十多岁时,持斋念佛,专修净土。手中斧头不停,口里念佛不断。康熙十年三月,他预知时至,三天前即告别所有的亲友说:“我要生西方了,以后不再见面。”又告诉儿媳:“明天是十五,我要往生。”第二天一早,他沐浴更衣,向西端坐,烧好香,趺坐而化。
以上两位居士都把净土的修持贯彻到了工作、生活中,用几年功夫就修成了。
阿弥陀佛发下的宏愿,是要普度法界一切有情。依仗愿力,具缚凡夫即生就能往生净土,这是体现了阿弥陀佛的方便力已达极点。没有这样方便至极的法门,具缚凡夫怎么能一生就超出轮回呢?尤其当今时代,染缘炽盛,世间人每天从早到晚地工作,种种业缘牵缠一身,单凭自力,有几人能得解脱?而净土法,人人能修,人人有望成功。
以下举例子教诫常人既对小得小失有喜忧,对大得大失更应有喜忧才对。
【今有贩物者,一钱而得两钱之息,则必自喜。以为得息之多矣。行路者,一日而及两日之程,亦必自喜,以为及程之多矣。是于外小有所得,而知其喜也。或两钱而得一钱之价,必忧之,以为丧本。两日而及一日之程,亦必忧之,以为费日。是于外物小有所失,而知其忧也。】
比如贩东西的人,花一钱成本,赚得两钱,就定会自生欢喜,认为赚了很多。在外行路的人,一天能走到两天的路程,心里也一定高兴,认为今天走了很多路。这是看见外在稍有所得,心里就知道高兴。
反之,价值两钱的商品只卖到一钱,立刻就紧皱眉头,一脸忧愁,认为亏了本钱;走路的人用两天只走到一天的路程,也一定忧愁,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了。所以,人在外物上稍受损失,就知道忧愁。
【何于吾身之光阴有限,则汩没以过,其失大矣,而不以为忧?于净土之因缘难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为喜?是徒见小得小失,而知忧喜,及得失之大者,则不能知。何不思之甚也?】
为什么把自身宝贵有限的光阴白白虚度,对这样大的损失,反而不觉得痛心?对净土殊胜难遇的因缘,今天有幸得知,所得是非常巨大的,反而不知道庆幸欢喜?可见,人只是见外在小有得失就知道忧喜,而对极大之得失却不知忧喜,这是太缺乏考虑了!
集聚无量福德才能出现的这个人身,比十万如意宝还珍贵,是极大的资本。在获得人身时,不用它摄取现前及究竟的利益,反而造下众多罪业,这是极大的亏本,损失远远超过原先成本两块钱的东西却只卖了一块钱。人见外在小有损失,就会忧愁,而把人身这个极大的资本损失掉,却为什么丝毫不觉得可惜,不知道忧愁呢?
释迦佛在《阿弥陀经》上说:“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说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5-29 21: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益西彭措堪布]龙舒净土文讲记(一)》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由此可见,净土法门极为难得。世上有多少人从未听过净土法门,又有多少人虽听过,而不生信心;又有多少人听了相信,却发不起往生愿心。我们不但听到净土法门,还能生信;不但生信,还能发愿求生,这有多么难得!怎么不深感庆幸呢?
在长劫的生死轮回中,遇到了净土因缘,这是极大的获得,能给自己的现前和究竟带来无穷无尽之利益。一往生胜妙极乐净土,就能见怙主阿弥陀佛,听佛说法,开明自心,得无生忍,成就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在无尽的未来,在恒河沙数的世界中,利益无边无际的众生,这是多大的利益啊!人对一钱的商品卖到两钱价格,就知道高兴。对这样极大的获得,反而不知道高兴。这有多糊涂!
【况不费时刻,用力甚少,而收功有不可尽言者,人何为而不修乎?此时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何况,这不费时间、用力很少,而能收到言语述说不尽的功效,人为什么不修呢?在此得人身、顺缘集聚之际还不修持,实在可惜!实在可惜!
在现在一切顺缘圆满具备时,不把握机会修净土,一旦错过,就不知要在生死中沉沦多久,不知要等待多少生才能再得机会。所以,要珍惜这一累世勤积善根才出现的难得因缘,把握住机会,在此生务必往生净土。
--------------------------------------------------------------------------------
[1] 此处说的世间法,并非世间八法,而是指能成办世间暂时安乐的正法,即人天乘正法。出世间法指能了生死、超出世间的正法,即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正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6-1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6 17:07 , Processed in 0.0413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