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7578|回复: 19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琺輪宝忏》

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琺輪宝忏


  No. 1499-A 琺輪宝忏缘起

  将欲建明幢以持世。提快剑以祛邪。必先知正法浅。深。方能破群生执着。南北两藏。行世已久。古今书夹。彼此号殊。今所存明之梵夹藏。其目尚严。而不能无谬。明季书本藏。称名不备。续者滥登。滔滔不绝。直至本朝
宪皇帝董而理之。乃收奇黜妄。整顿一新。窃以二百年来 国家英灵之气。感十方应化。映现其间。扶正医尪。抉翳破陋。亦有可附之书若干矣。目录之学。在释藏者以知津为近。所陈要义。本自可观。但记号纠纷。是其所短。诸家入杂。门户见存。新附子目。书少而例多。亦不必也。今依其前次。融其殿军。以作水陆道场检藏之功能。姑寄忏仪。备诸名相。与下堂列位。十方随喜。种此善根。金刚不坏。

  同治癸亥金水年月日时。鸡园执事咫观记。

  例言标目在宋。未有发明。义门五时。言未尽善。今用南北藏之旧规。而稍带知津之条例。一华严。次方等显。次方等密。次般若。次法华。次涅槃。二阿含。三大乘律。四小乘律。五西土释论。六西土宗论。七东土大乘论。八小乘论。九密意。十新书。不用杂藏咒藏等名。镕归三藏。而显密大小。东西前后。纲举目张。唯重译无奇。外道论。疑伪经。皆当标注。以示简要。今忏师等。阅藏不迷也。(方等即方广。十二分教。唯此一分不通小乘。则华严以下一切经。皆方等摄也。但宝积大集。为类无多。可以融。华严法华涅槃般若。类多区别。故别标之。古德所谓独被大机名华严。融通空有名般若。开权显实名法华。扶律谈常名涅槃。其不在四例者。标方等之总名。难越华严。故居第二矣)。凡低二字。皆须跪讽。起立问讯(此次第。暂依智旭。而稍改之。如宝雨棱严是也。陪正之间。更当明审揭出)。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琺輪宝忏

  忏仪

  行人从禅定起。从容入堂。三称南无花严海会佛菩萨。问讯。

  一切恭谨。一心顶礼花严法界圆融三宝(拜。观云)。

 显现自在力  为说圆满经  无量诸众生
 悉受菩提记

 愿此法音云  充满十方界  众生心镜启
 一一宝庄严  具足光明力  成就如来身

  我此香华遍十方。芬馥开敷咸第一。引申周满于法界。化为微妙之法云。重重宝韵无有穷。即心即身即世界。身界涉入种种念。一一映现光明幢。世界种及世界海。吉祥回复咸辉华。灵心普照于十虚。不见娑婆见海印。森罗万象具一体。星宿炳现衣裳中。文理宛转萃成章。方便成就众慧命。

  供养已。一切恭谨(拜观同上)。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新华严经(拜观同上)

  法界圆明。情量破尽。一乘不共无碍境界 世主妙严品第一。佛在道场成佛。三世间主。悉集。各得解脱。上首各说十颂。师子座。庄严具。各出菩萨。兴供养云。说颂 如来现相品第二。菩萨于供具中出问法颂。佛放齿光。照亿刹海。出颂集众。眉光显示。还入足下。大莲花现前。佛毫相中。有一切法胜音菩萨。与微尘眷属。坐此莲华。与十方菩萨说颂 普贤三昧品第三。普贤入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诸佛现前。摩顶与智。从三昧起。大众获益。如来毛孔放光赞颂。一切菩萨亦皆赞请 世界成就品第四。普贤说世界海十种事 花藏世界品第五。普贤说一切世界海中。诸世界种。刹名。佛名 毗卢遮那品第六。普贤说往古大威光本行 以上第一会。

  如来名号品第七。佛坐普光殿。以通力集十色世界十智佛之十菩萨。文殊唱名号差别法门 四圣谛品第八。文殊说刹刹称四谛各异名 光明觉品第九。佛足放光。照十方刹。一切处文殊说颂 菩萨问明品第十。文殊与同来九人问答。发明法要 净行品第十一。智首问。文殊答以一切事中发愿法门 贤首品第十二。文殊问贤首菩萨。广颂信心功德法门 以上第二会。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如来不离道树升帝释殿 须弥山顶上偈赞品第十四。法慧等从百尘刹外十华世界十月如来所来。佛放足指光。法慧等各说颂 十住品第十五。法慧入无量方便三昧。同名诸佛现前摩顶。出定说十住法 梵行品第十六。正念天子问。法慧说观察无相法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法慧答帝释问。十方刹动。同名佛现身赞叹 明法品第十八。精进慧问发心云何修习。法慧言住十种不放逸 以上第三会。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佛不离道树释宫升夜摩 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功德林等。从万尘刹外十慧世界十眼佛所来。佛放两足光。说颂 十行品第二十一。功德林入菩萨善思惟三昧。同名佛现前摩顶。起定说十行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亦功德林所说 以上第四会。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佛不离道树须弥夜摩而升兜率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金刚幢等。从万尘刹外十妙世界十幢佛所来佛放膝光。令十方互相见。十幢菩萨说颂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金刚幢入菩萨智光三昧。同名佛现前摩顶。起定说十回向 以上第五会。

  十地品第二十六。佛在他化。金刚藏入大智光明三昧。同名佛现前摩顶。出定唱十地名。解脱月请。一再止之。大众同请。佛放眉间光照十方。诸佛亦放眉间光来照。虚空中成光明网台。出颂劝说。乃宣地义 以上第六会。

  十定品第二十七。佛在普光明。入诸佛刹那际三昧。普眼问普贤三昧。佛令自问普贤。大会入种种三昧。不见普贤。佛教礼普贤。观十方。发大愿。普贤乃现身。雨十千云。世界震动。佛自唱十大三昧名。令普贤说 十通品第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九。皆普贤说 阿僧祇品第三十。心王问。如来答 寿量品第三十一。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皆心王说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佛加持青莲华藏菩萨说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普贤说九十七种大人相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佛告宝手。菩萨将下生。光照地狱。化生诸天。证十地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瞋心能障。普贤劝修十法。刹海雨种种云。同名菩萨作证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佛白毫光。普照十方。右绕。入如来性起妙德菩萨顶。菩萨即问大法。佛口放光。普照十方。右绕。入普贤口。普贤身座增胜。唱法门名。大地震动。再问再答。同名佛现前赞叹。同名菩萨作证 以上第七会。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佛坐普光明。普贤入佛华庄严三昧。诸刹十八动。出定。与普慧百千问答。诸佛现前赞喜 以上第八会。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佛在园中。菩萨声闻世主俱。入师子颦申三昧。楼阁庄严。十方云集。普贤入佛神变海方便门。出生大神变庄严云。文殊观察说颂。菩萨得无量大悲门。不离佛所。普救十方。文殊南行。舍利弗等六千人。见此胜事。随逐南行。至福城东。住娑罗林大塔庙处。文殊见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及诸龙众。最于善财。?发甚深。令亲近善知识。主伴重重。还归本际。再见文殊。乃至普贤。说偈冷泠。尽未来际 以上第九会 皆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拜观同上)

  就八十卷新华严经之入法界品而畅言之。开示详明。净除流弊。唐罽宾国沙门三藏般若译。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经(虽前译而未备) 佛说兜沙经(即如来名号品光明觉品之少分) 佛说菩萨本业经(即净行品及十住品)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同上) 菩萨十住行道品经(即十住品) 佛说菩萨十住经(亦即十住品) 渐备一切智德经(即十地品) 十住经(亦即十地品)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一名普宝菩萨定意经 即十定品也)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即寿量品 是如来自说) 佛说校量一切佛刹功德经(亦即寿量品 是不思议光王菩萨说) 佛说如来兴显经(即如来出现品) 度世品经(即离世间品。而末有如来答问) 佛说罗摩伽罗(入法界品中无上胜长者至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十二位善知识事。内兼数咒) 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从天主光至德生有德) 普贤菩萨行愿赞(即行愿品中偈。中有速疾满普贤行愿陀罗尼) 文殊师利发愿经(略如行愿偈而是五言)○(拜观同上)

  第一种。东晋天竺三藏佛陀?陀罗译。二后汉支娄迦谶。三吴优婆塞支谦。四西晋清信士聂道真。五西晋沙门竺法护。六东晋沙门祇多密。七竺法护。八鸠摩罗什佛陀耶舍。九竺法护。十唐三藏法师玄奘。十一宋中印土沙门法贤。十二十三竺法护。十四乞伏秦沙门释圣坚。十五唐中印土沙门地婆诃罗。十六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十七东晋迦维罗卫国沙门佛陀?陀罗。

  一心奉请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及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拜观同上)

  前实叉难陀译。后乃唐于阗三藏法师提云般若译。前通后涩。

  佛成道。诸佛现菩萨形。现声闻形。现比丘尼八部神等。佛入三昧。名不思议解脱境界。相中现众刹。好中现本事。德藏问。普贤说三昧名义。佛放眉间光。有功用菩萨。皆见毛尘中佛刹依正。亦见各在诸佛前。供养闻法入三昧。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拜观同上)

  提云般若等译。

  佛在鹫峰。十方梵天集。佛为弥勒。说慈心妙观法门。

  一心奉请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及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拜观同上)

  一实叉难陀译。二附三秦录。三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住法林菩提光明宫殿。诸比丘刹尘菩萨不可说八部俱。文殊问。伏一切诸盖菩萨。演说如来不思议法。信者当得种种三昧及陀罗尼。第一唐译。二三隋时先译。文不如。

  一心奉请大方广普贤所说经(拜观同上)

  实叉难陀译。

  佛在神力所持处。普贤大众围绕。有十大菩萨。与眷属忽集。众问何来。普贤教入定观察。竟不知。三番请。普贤示以法。皆见在如来身中广大国土佛道场内来集。

  一心奉请信力入印法门经(拜观同上)

  元魏南天竺沙门昙摩流支译。

  佛在普光殿。文殊问清净初地法。佛以六十余种五法答。次问普贤。云何如来无障碍智。无障碍身。再问乃答。答已。较量疑信功德罪过之无量。

  一心奉请大方广总持宝光明(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鹫峰。无量大菩萨俱。普贤与佛。问答法界深义。妙吉祥问宝光明总持法。佛令转问普贤。因问觉与觉者之义。舍利弗广叹菩萨智慧不可敌。次有法慧入定受加。出说十住。与十住品长行偈颂同。普贤印证。舍利弗叹昔未闻。佛命广集诸天。请妙吉祥说法。十方地动。问答获益。普贤复问如来大悲之义。复请如来说宝光明总持陀罗尼。舍利弗问妙吉祥。妙法住世几何。妙吉祥问佛持经谤经福罪。普贤问持经者当生何土。又问云何得此宝光明总持法。佛答一法。不起杀意。又二法离瞋善诱。阿难问佛闻经处。佛又为普贤说偈二卷有余。与华严贤首品偈略同。

  一心奉请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拜观同上)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佛在净土说。十二菩萨问圆觉境界。如来一总三别重重开示。性相圆明。顿中带渐。在华严棱严之间。

  一心奉请大宝积经(拜观同上)

  三律仪会第一

  初二会菩提流志译。

  佛在耆阇崛。坐大莲华。与大众俱。因迦叶问。佛答。求佛智慧力无畏。无少法可得。无依倚。种善根。乃至备明执着过患。明法灭人天悲叹等事。又明在家菩萨种种三法。

  无边庄严会第二

  无上陀罗尼品。佛住迦兰陀。无边庄严菩萨。问微妙法。佛说如来智善巧。宣说清净随根成熟。平等了知。法皆假法。亦无施设。皆真胜义。以清净誓摄众生。无著。说法门陀罗尼句。及其理趣差别。智慧善巧 出离陀罗尼品。说佛十力。及陀罗尼二章 清净陀罗尼品。佛以通力。令众会见十方佛。闻其说法。次说四无畏。及十四咒。说颂竟 劝持结益。无量辩才菩萨。请问结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

  竺法护译。

  佛游灵山。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俱。密迹称叹方便智度。寂意请演如来秘要。如来亦敕之。密迹诫众勿恐。寂意入定散华。密迹引古帝释。化仁良虫。以身救民。明身秘密。次述寂然梵志答楼夷仙树叶多少之数。次说心密。地动雨华。雷音运通。以天乐赞法门。礼佛。传雷音佛命。众会问密迹夙因。佛言。千佛探筹。楼由最后。法意法念二弟。一愿作金刚侍卫千佛。一愿作梵天。劝千佛转轮。密迹即法意也。次说行佛道业三十二事。寂意复问三密。密迹先说身密。引应持菩萨不见佛顶事等。次说口密。引目连穷佛音声不得边际事。及说咒二十二首等。次说心秘要。现瑞获益。及地裂出水。高洒世界。复说如来苦行。严道树。降魔。受供。转琺輪。佛印赞之。寂意复问。寂然淡泊义。佛答之。欲知密迹何时成佛。佛为授记。密迹请佛于旷野受供。佛于毗沙门宫应病演法。又为四王说十法八法六事四事。二事。为密迹说菩萨十事无瞋。八法无恐。四事自在。四事入法门。八法致开士行。密迹宣咒。诸天偈叹。佛返灵山。阇王来见。密迹以金刚着地。王及帝释目连不能举。为王说十大法得大力。并仁和八法。往来周旋四法。又答世王信坐之问。答贤王天子寂然之义。赞其从阿閦国来。入法室总持。密迹请佛建立法典。佛周观四方。说偈建立。并述往事以结成之。

  净居天子会第四

  竺法护译。

  佛住灵山菩萨比丘俱。佛食后。入三昧。震动大千。诸天来集。金刚摧天子问法。佛说菩萨百八梦相。偈明菩提心无退转。众生行不思议。诸天人得不退。发菩提心。或舍除罪过。径登补处。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

  流志译。

  佛住灵山。与大比丘俱。普贤文殊弥勒贤护来集。阿难问佛光希有之故。佛为说四十八往昔愿。今成无量寿。赞极乐依正之妙。劝发愿往生。

  不动如来会第六

  流志译。

  授记庄严品。佛在灵山。舍利弗问菩萨修行。被精进甲。佛举不动菩萨宏誓答之 佛刹功德庄严品。明妙喜世界诸庄严事 声闻众品。明不动国声闻多 菩萨众品。明菩萨多。在家者少。魔不为扰 涅槃功德庄严品。明不动佛法住久远 往生因缘品。明善根回向生彼国。

  被甲庄严会第七

  流志译。

  佛住迦兰陀。无边慧问法。次问大甲胄。佛具答之。初一番长行偈颂。列诸甲胄名。二。明甲胄无相无名不可坏。三。乘于大乘。四。住八正道。五。发趣摄取正道法。六。一一慧为先导。七。随入一切法。饶益众生。八。引古旃檀香光明佛时。一切义成转轮王。能求此法。已成超无边境界王佛。九。得法光明不堕诸见。十。答胜慧问。明无所行而行。十一。胜慧誓愿持法。十二。佛赞成之。并言遍照佛时。勇猛军转轮王。闻法受持。成无边精进光明功德超胜王佛。次答无边胜问。明无住而住为如理住。次答无边慧问。明无所安立发趣之义。又说月灯王佛时。云音无边音。闻此法门。皆已成佛。精勤修习。当得一切法海印三昧。能摄阿字等诸三昧印。又说超过须弥光王佛时。勇猛军勇猛力。受持此法。皆已成佛。一名无边辩才。一名最胜光明。次有慧义。叹法希有。

  法界体性无分别会第八

  曼陀罗仙译。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佛在园中。与比丘菩萨天子俱。宝上天子念请文殊说法。佛命说法界体性因缘。文殊舍利弗。互相问答。五百比丘得无漏心。复明无缚无脱。二百比丘不忍而去。文殊化作一比丘。与之问答。令得无漏。又与阿难明有增上慢无增上慢之义。次答宝上明菩萨六度四念清净。如实受记。次明菩萨自在。诸天发心。世尊赞印。天子与文殊。发明不生自在等义。五百菩萨得记。次授宝上记。波旬与眷属来。佛以神力。令问文殊。修毕竟行善知方便行般若义。文殊答之。又以神力。令魔变作佛形。说于佛法。五百菩萨。得无生忍。又变舍利弗为佛身。与魔问答。比丘断漏。诸天发心。四方千菩萨乘空来。发愿受持守护。佛亦放光守护。

  大乘十法会第九

  佛陀扇多译。

  佛住灵山。五百罗汉无边菩萨俱。净无垢宝月王光。问大乘义。佛答十法。一信成就。二行成就。三性成就。四乐菩提心。五乐法。六观正法行。七行法慎法。八舍慢大慢。九善解如来秘密之教。十心不悕求二乘。

  文殊师利普门会第十

  流志译。

  佛在灵山。大众俱。无垢藏等九万二千。从普华佛国来。此界他方。菩萨云集。文殊请说普入不思议法门。佛说二十八三昧。一一颂之。又说十四种三昧名及功用。

  出现光明会第十一

  流志译。

  佛在灵山。与大比丘补处菩萨无量大士俱。月光问。修何业。能得决定光明等一切光明。佛五言偈答光。七言偈答用。四言说月光本事。次偈说此经爱乐不爱乐功罪差别。及受持功德。次偈明昔求经及未来事。次明八十种善根成就光明。八十种法成无碍解脱。月光赞愿。佛笑放光。弥勒问。佛摩月光顶。请佛城中食。佛现神变。空中说法。说咒。受供。说施有八十种胜功德。欲成陀罗尼者。当远离八十种人。

  菩萨藏会第十二

  流志译。

  开化长者品。佛室罗筏安居竟。游摩竭陀鹫峰。贤守长者赞问舍家因。佛答。观十苦十恼十稠林十毒箭十爱十邪十不善十染污十缚。长者请法。佛说根尘蕴界因缘。无我不实。长者法眼净。次说一切炽然。长者证罗汉 金毗罗天授记品。护城药叉金毗罗。供佛。众神奉僧。佛授药叉记。药叉严道随至鹫山。阿难敷大座。目连集迦叶等来会 试验菩萨品。舍利子问菩萨法。佛答以菩提心。及备信欲 如来不思议性品。详述佛十不思议法。一信不思议身。二音声。三智。四光。五尸罗及等观。六神通。七力。八无畏。九大悲。十不共 四无量品。说大愿佛。昔为精进行童子。说大慈等四波罗蜜 陀那波罗蜜多品。明五十种清净施。三十种妙功德 尸波罗蜜多品。明身口意妙行。十极重深心。十发心。获人间天上四广胜处法。及种种四法。次明五十清净戒。最胜众佛时。得念菩萨常修梵行。成娑罗王佛。次言于众生起父母想。诃欲 羼底波罗蜜多品。明毕竟非毕竟忍 毗利耶波罗蜜多品。明十障碍不应随转。开菩萨藏。三业精进。又在家出家菩萨。各有五减损法。次说律仪童子法行比丘精进行 静虑波罗蜜多品。明菩萨依四禅发五通。远胜二乘及得种种定 般若波罗蜜多品。明四十一法趣入闻相。起正行。方便如理作意。证入如理句。如理正观。十种善巧。次明妙慧及到彼岸义。五番十种功德 大自在天受记品。结前大蕴如来。为精进行童子。说四无量六度四摄法。不授记。次值宝性如来。转名善慧长者。不得记。值放光如来。转名迷伽儒童。散华布发。受记得忍。即释迦前身也。那罗达多长者。发大心。与妻子眷属乐工。十千城中人。兴大供。立大誓。佛现通授记及劝受持。

  佛为阿难说人处胎会第十三

  流志译。

  佛在园。目连阿难起定。与五百比丘来见。佛说入胎因缘。胎中三十余生长相貌。出胎七日后所生八万户虫名。明五蕴无常苦无我我所。阿难法眼净。比丘漏尽意解。

  佛说入胎藏会第十四

  义净译。

  度难陀出家。令见天宫地狱。为说入胎住胎出胎之苦。三涂剧苦。教修四念处。申重说偈。难陀证果。大众问往因。佛为具说。

  文殊师利授记会第十五

  实叉难陀译。

  佛在灵山。与菩萨比丘诸天八部俱。向阿阇世王宫。现神变。为摧过咎菩萨。说大悲法及授道记。供毕还山。入禅出定。众云集。舍利弗问严净佛刹之行。佛现通集十方刹大菩萨。命弥勒敷大法座。为说一法至十法。及种种净行因果。结三法。愿胜。不放逸。如法修行。授四万菩萨记。师子勇猛雷音。问文殊何时成佛。住何佛刹。佛令自问文殊。深显第一义谛法界实相之理。问发心久近。佛说雷音佛时普覆王事。化二十亿众生成佛竟。次刹庄严。佛敕文殊说昔愿十节。佛说佛名普见。刹名随顺积集清净圆满。庄严胜极乐。东光明幢。南智上。西诸根寂静。北愿。亦当得此净刹。如东方普光常多功德海王佛刹。佛以神力。令大慧见东方刹依正庄严。授八万四千人记。十六人如文殊。余如极乐。四菩萨入会。文殊令各说一相法门。叙十四人。问久如成佛。佛言甚远。文殊无有疲倦。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

  那连提耶舍译。

  序品。佛在尼居陀林。遣迦卢陀夷。教化父净饭王 净饭王诣佛品。天龙同集。王亦来礼问 阿修罗王授记品。毗摩质多等十一修罗王。与多眷属。设大供养。得记 本事品。迦叶入如实三昧。忆久远劫佛所修诸功德。佛说因陀幢佛。以恒沙世界为一佛刹。清净庄严。众皆正定。文殊从东方高威德王佛所来。言因陀幢即释迦 迦楼罗王授记品 龙女授记品 龙王授记品 鸠槃茶授记品 乾闼婆授记品 夜叉授记品 紧那罗授记品。先疑问。次答。后设供授记 虚空行天授记品 四天王授记品 三十三天授记品 夜摩天授记品。叹佛知二谛。设供授记 兜率陀天得授记品。推授记不可得。但是世谛言说。如梦不实。设供授记 化乐天授记品。解一切法实际无二际而得记 他化自在天授记品。自言尚不见实。何况见际。法非可知可识可舍可修可证而得记 诸梵天等授记品。离分别。心净赞佛而得记 光音天等得授记品。说照耀一切法三昧。赞佛得记 遍净天授记品。说超过一切法三昧。赞佛得记 广果天授记品。说无量问陀罗尼。赞佛得记 净居天子偈赞品。四百五十三人偈赞 遮罗迦波利婆罗阇迦外道品。八千外道求决疑。佛说六道受生习气。及对治。外道感悟得记 六界差别品。佛告净饭王。内外六界假名。无来去。根如幻。境如梦。违顺中三种六尘。皆具三解脱 四转轮王品。无量称王。地天王。顶生王。皆以无厌足而取大苦。尼弥王以不放逸而成大益。劝净饭王。观一切法无生陀罗尼门。及不灭等六十七法门。七万释种。得无生忍。佛授记。皆生安乐世界。后成佛。

  富楼那会第十七

  鸠摩罗什译。

  菩萨行品。佛住王舍竹园。富楼那问多闻不退转。佛答四希有。一精进。二忍辱。三正道。四深心。四法生喜心。四法得离难 多闻品。四法集多闻 不退品。四法能不退。说那罗延法师。摩诃耐摩陀比丘宏法事。次说四法退失菩提。成声闻乘。四法不退。一戒清净。二念成就。三勤精进。四多闻慧。四法利益菩提。戒忍进多闻。四法具足色身财物眷属。行慈。供佛供法供僧 具善根品。四法摄一切善。忍辱。出家。头陀。近善知识 神通力品。放光付嘱。赞竹园 大悲品。对目连说因中大悲行 合难品。对象手比丘。明众生性空。佛亦不灭 富楼那品。赞述流通。

  护国菩萨会第十八

  阇那崛多译。

  佛在灵山。菩萨比丘八部俱。喜王赞佛。观法界。护国安居竟。与初学见佛。问法要。佛言四法能成清净事。一无谄。二平等。三心念行空。四如言而行。四无畏法。得陀罗尼。值善知识。得深法忍。戒行清净。四功德欢喜。见佛。闻法。舍一切。顺法忍。四法应舍。居家利养檀越身命。四无悔。戒完。住兰若。四圣种。多闻。四调伏行。一愿值佛。二供师长。三乐空闲。四头陀忍。四法净菩萨行。无瞋。能舍。不求报。不见师过。四堕落。不敬他。背恩。求名利。诈善。四障道。一懈。二疑。三慢。四瞋。四种不可亲近。恶知识。执见人。谤法人。贪利人。四受未来苦。慢智人。怀嫉妒。于法无信。无忍求利。四缚。慢他。世俗定。行放逸。求利养。次偈说佛本生妙行。叹末世不如法。明八种障。说成利慧佛时。福焰王子不放逸事。

  郁伽长者会第十九

  康僧铠译。

  佛在给孤精舍。与比丘菩萨俱。郁伽等十长者。各与五百长者见佛。问二种菩萨行法。佛说在家归戒布施厌离悔过随喜劝请募出家供僧众。出家四圣种行。头陀。净戒。净定。净慧。问在家地学出家戒。佛以五法答。施不望报。不习欲想。学慧行慈。修禅不证。护法劝他。

  无尽伏藏会第二十

  流志译。

  佛在灵山。菩萨比丘八部俱。电德问速成菩提法。佛答以五大伏藏。贪行瞋行痴行等分诸法。宝聚功德声佛时。广授王欲害无垢比丘事。胜生佛时。旃陀罗闻法得无生。牛闻法得生兜率。深明根行难测。答月幢无功用智。地动雨华。

  授幻师?陀罗记会第二十一

  流志译。

  幻师诈言请佛。秽处化作道场。四王帝释亦化庄严道场。幻师惊悔。欲摄所化而不能得。佛现神变。幻师悔过。见一切处佛身。便获念佛三昧。以偈问答。得顺法忍。阿难请佛加持。幻庄严七日不灭。幻师随佛至灵山。问菩萨速至道场之行。佛说四十三种四法。幻师证无生法忍。

  大神变会第二十二

  流志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商主天子问几种神变调伏众生。佛答。说法教诫神通三种。又问颇有神变能过此耶。佛令问文殊。文殊答。无言说法而作言说。一切言变。实无所说。名大神变。舍利弗问商主宿因。佛言等须弥佛时。净庄严王本事。舍利赞文殊。文殊示以三种决定义。佛又赞商主。更为说大神变。商主问菩萨智。文殊答之。又答四十二问。更答种种密意之问。菩萨行之问。佛答无生忍之问。

  摩诃迦叶会第二十三

  月婆首那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迦叶问。出家。云何学。云何行。云何修观。佛答。持戒念佛。出家为现得果。见未来佛。二事。明沙门四贼。及种种过。迦叶劝久住。佛嘱护法。迦叶让弥勒。佛摩弥勒顶。大千震动天劝弥勒。更请佛说当来恶以为诫。佛说智上佛时。乐精进菩萨本所修行。显施功德。次明菩萨二十法业。四毕定。四离萨婆若。四应舍。四明瞋罪。弥勒作师子吼。五百比丘愧施难消。还俗。次与如来问答。令得漏尽。请说末世谄曲过。佛说妙华佛时达摩善法二童子事。劝修沙门二业。修禅习诵。不应单修供。尤不应以破戒身着袈裟。又说光明佛时。大精进菩萨观佛画像法门。

  优婆离会第二十四

  流志译。

  佛住园。问比丘菩萨。谁于末世护法。成就众生。五十五菩萨承当。佛说三十五除罪法。优婆离起定。请说决定毗尼。佛分别菩萨声闻持犯不同。敕文殊说究竟毗尼。佛又说声闻菩萨增上慢相。

  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

  流志译。

  佛在鹿苑。比丘菩萨俱。有障重欲退者。弥勒慰之。六十人诣佛悲泪。佛说住昔谤法师。诸人发宏誓。佛印可。弥勒问末世成就几法。安稳得脱。佛答。不求他过。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当解脱。舍懈怠。离愦闹。寂静。知足。是人当解脱。次明无希望。行法施。二十利。又二十利。次明末世过。次明慧行菩萨与初业菩萨不同之相。初业观利养过。愦闹过二十。世语过二十。睡眠二十。众务二十。明不修行。不断烦恼。不习禅诵。不求多闻。非出家者。又戏论过二十。及登十种心。能生极乐。

  善臂菩萨会第二十六

  鸠摩罗什译。

  佛在王城竹园。为善臂说六度。

  善顺菩萨会第二十七

  流志译。

  佛在园中。城中菩萨善顺。恒以五戒八斋化人。令修六度四等。帝释试验。不能令其破戒。偶得劫初金铃。价过南洲。谓波斯匿王贫。见而与之。王问谁证我贫。佛与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从地涌出。为作证。说三种功德资粮。复说三十二法。能勤修。则见如来。王以二衣施之。善顺不受。王求以足踏之。转施贫苦。令得益。劝之见佛。兼为王说菩萨法门眷属。

  勤受长者会第二十八

  流志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城中勇猛授长者。与五百人见佛。问求菩提者。云何学。云何住。云何修行。佛答。大悲六度。云何观身命财。无贪吝。教以观身过患。佛说四十四种观身。长者得忍。佛为授记。

  优陀延王会第二十九

  流志译。

  佛在瞿师罗园。比丘俱。舍摩夫人供养佛僧。帝女夫人。赞于优陀延王。王怒。以箭三射。舍摩入慈心三昧。箭还住王顶上空中。王惊悔。舍摩劝见佛忏罪。因问女人过患。佛为说丈夫种种愆过。王受三归。作优婆塞。

  妙慧童女会第三十

  流志译。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俱。王舍城长者女妙慧。年八岁。诣佛问法。佛说四十行。女发大愿。动地雨华。众变金色。次答文殊问。文殊赞之。佛说其发菩提。经三十劫。然后佛始发心。女发大心。似三十岁。知法比丘。众获益。

  恒河上优婆夷会第三十一

  流志译。

  佛在园。优婆夷礼足。与佛问答。佛说第一深义。

  无畏德菩萨会第三十二

  佛陀扇多译。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大菩萨俱。舍利弗等入城乞食。至阇王宫。王女无畏德。年十二。安坐不起。王令起。女即种种诃弹声闻。舍利目连皆被屈。又以誓愿。令诸声闻得见香象世界放香光明佛。次答迦叶须菩提罗睺罗父王问。然后下床礼敬施供。同至佛。现丈夫身。与母月光夫人同受记。

  无垢施菩萨应辩会第三十三

  聂道真译。

  序品。佛游园中。比丘菩萨俱。文殊等八人。舍利弗等八人。各发胜愿。入城乞食。波斯匿王女八岁。与诸婆罗门出城。浴天像。自说初生七日。知三宝功德。即趋声闻处礼足。王亦随至 声闻品。女问。八声闻皆不能答 菩萨品。女又问八菩萨。须菩提等既受法食。不须乞食。遂还。女以偈问佛。菩萨诸行 菩萨行品。佛答十八种四法。女即誓行。刹动雨华。天乐鸣。变成十六童子。此人修行六十劫。文殊乃发菩萨心 授记品。佛为授五百婆罗门记。

  功德宝华敷菩萨会第三十四

  流志译。

  佛在灵山。开敷功德宝华。问持佛名证菩提之义。佛说持名功德。东无量功德宝庄严威德王。南功德宝胜庄严威德王。西一切法殊胜辩才庄严。北积集无量辩才智慧。东南千云雷吼声王。西南最上妙色殊胜光明。西北种种胜光明威德王。东北无数劫积集菩提。上方虚空吼声净妙庄严光明照。下方一切法门神变威德光明照耀。

  善德天子会第三十五

  流志译。

  佛在园。与比丘菩萨欲色诸天子俱。佛敕文殊为诸天说佛境界。平等无数无依无所得。次受善德请。现大神变。往兜率说四种法。不放逸。摄一切佛法。住戒多闻。住定行慧。住通起智。住寂常观。又八种八法。又不放逸。保三乐。离三苦。超三畏三有。离三垢。满三学。近三宝。离诸度三障。而获三伴。又三十七品。又光照上方普贤刹。持法炬菩萨来见。

  善住意天子会第三十六

  达磨笈多译三。菩提流志译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缘起品。佛住灵山。比丘菩萨八部俱。文殊入无诤三昧。震动十方刹。入普光无垢庄严三昧。大集十方诸佛。来到佛所。皆入隐身三昧。迦叶舍利弗须菩提入二万三万四万三昧求之。不见微相。文殊遣化佛菩萨。遍召诸天 开实义品。文殊善住问答 文殊神变品。善住意先发后至。文殊后发先至。华台佛菩萨偈赞。众益地动 破魔品。文殊入破散诸魔三昧。魔见衰相。恐怖归佛。次说具二十法。得是三昧。复有六种四法 菩萨身行品。十方菩萨从隐身三昧起。各现其身。文殊问菩萨名义。佛答之 破菩萨相品。明初发心义。无生忍义。超入诸地义 破二乘相品。明真出家戒行禅等义。慧辩是婴儿凡夫。得陀罗尼是愚痴凡夫。余智人皆顽钝。五百比丘诽谤堕地狱。佛说其出时。速能证入 破凡夫相品。说三毒及谤性恶法门 神通证说品。文殊入如幻三昧。为五百五通菩萨。执剑害佛。以除分别心。入无生忍 称赞付法品。

  阿阇世王子会第三十七

  流志译。

  佛在灵山。王子师子与五百人见佛。问答说颂。佛授其记。

  大乘方便会第三十八

  竺难提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智胜问方便。佛答之。明众尊王菩萨与女人同坐事。树提梵志十二年摄受女人。无垢比丘容女借宿。爱作菩萨度德增女。阿难赞叹。迦叶有空泽大城之喻。次因德菩萨问。说示现八相十恼。方便化众生。非有实事。

  贤护长者会第三十九

  阇那崛多译。

  佛在迦兰陀。比丘俱。跋陀罗波梨长者。与眷属。向世尊问疑。佛对阿难说长者受乐。帝释不能及。唯真月童子。则又胜之。于乐光佛时作大法师。开示未闻。以是法施因缘。九十一劫福报。长者问众生神识相貌名义。佛具答之。真月问。色及欲取。见取戒取。云何观。佛亦答之。大药王子菩萨问神识从此身移。当有何色。佛答。如幻师火。水内人影。如风轮。如眼见虚空。及问答福罪事。又答贤护问聚集阴移名义。

  净信童女会第四十

  流志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及劫贤诸菩萨文殊等六十贤护等十六人兜率天子二万俱。波斯匿王女名净信。问法。佛答十二种八法。又转女身二种八法。净信与五百童女得记。

  弥勒菩萨问八法会第四十一

  菩提留支译。

  佛住灵山。比丘菩萨俱。弥勒问速成菩提法。佛答八法。深心。行心。舍心。善知回向方便心。大慈心。大悲心。善知方便波若波罗蜜。

  弥勒菩萨所问会第四十二

  流志译。

  佛在鹿林。比丘菩萨俱。弥勒问。几法离恶道恶知识。速证菩提。佛答以增一至十法。弥勒偈赞。阿难叹其辩才。佛明十无数劫。??光游戏妙音自在王佛时。为婆罗门子贤寿。悟无生。获神通。本先四十劫。发心行道。由我猛勇精进。行二种十法。故超之。次明弥勒在昔所行。善巧方便安乐之道。次明见一切义太子施血。妙华太子施髓。月光王施眼。本生苦行。次明释迦弥勒本愿不同。

  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

  附秦录勘同偏入。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俱。为迦叶说菩萨二十种四法。又三十二法。又如地如水喻。又中道真实观。又菩萨为真佛子。又毕竟智药。又当来比丘犬逐块。又二不净心。读外道书。畜好衣钵。二坚缚。一见。二利养。二障法。一亲近白衣。二憎恶善人。二垢。一受烦恼。二贪檀越。二雨电坏善根。一败正法。二破戒受施。二痈疮。一求见他过。二自覆罪。二烧。一垢心受法衣。二受他持戒供病。二病。一怀增上慢。二坏他大心。又四种沙门。一形服。二威仪欺诳。三贪名。四真实。四种破戒似持。一说有我论。二身见不灭。三取相行慈。四见有所得。于是二万比丘得解脱。二万二千人得法眼净。五百比丘去。佛化比丘。随与问答。令其解脱。还诣佛所。答须菩提诸问。又众益如前。普明问住问学。佛答不取不着。发大精进。习大法船。

  宝梁聚会第四十四

  道龚译。

  沙门品。佛在灵山。比丘菩萨俱。迦叶问沙门义。佛答之。并说三十二垢。八覆。十二表式。八法。敬重袈裟。及破戒不能消信施 比丘品。说比丘法。及恶比丘坏正法。有十六种门恶法 旃陀罗沙门品。恶沙门如旃陀罗。多诸恶名。五百还俗。佛记信解惭悔。得生兜率。在弥勒初会数中 营事比丘品。详明营事法 兰若比丘品。详明兰若法。五百比丘漏尽解脱 乞食比丘品 粪埽衣比丘品。

  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

  流志译。

  佛在灵山。与比丘菩萨。十六在家菩萨。六十无比喻心菩萨。贤劫诸菩萨。及无尽慧等六万菩萨俱。无尽慧问菩提心义。依何义得修行。佛答菩提无言说。依言说。以十波罗蜜为十发心。诸度皆以十法为首。十地有先相。圆满有十三昧。十陀罗尼。无碍光师子幢天子叹佛及法。佛说受此法者不退。

  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

  曼陀罗仙译。

  佛在园。千比丘千菩萨俱。文殊舍利弗晨至。佛问欲见如来耶。文殊即说正观如来法门。佛印许。舍利弗与文殊问答深义。文殊与佛。深明修般若义。观身实相。观佛亦然。福田无差别。地震获益。次明入不思议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欲具一切佛法。当学般若。次授一行三昧。乃至微笑放光。为无相印。

  宝髻菩萨会第四十七

  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与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俱。东方净住佛国宝髻菩萨。八千人俱。以一宝盖。覆此忍土。雨华说颂。礼足。问清净行。佛答。一度无极。二遵佛道品。三具足神通。四开化众生。次详六度。三十七品五通。明化众生有二十事不厌生死。普坏世佛时。珍宝菩萨。问益众生严道场事。佛以无放逸答之。彼时珍宝。即今宝髻。又开化有四法。又离垢光佛时。极妙精进菩萨。以大忍力仰承佛命。往化业首太子。彼菩萨即今世尊。太子即今弥勒。又菩萨一种四法自在道业。宝髻以髻中明月珠。贡佛发愿。佛为授记。

  胜鬘夫人会第四十八

  流志译。

  佛在园。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致书与女胜鬘。称扬佛德。胜鬘发书寻绎。遥空礼佛。佛即现身。彼即说偈。佛为授记。胜鬘发十愿。感天华大音。又发三愿。佛印赞之。又发一大愿。摄恒沙愿。所谓摄受正法。复说广大义。威力。佛印许。又说了义。明二乘为不了。以不出变易生死。不断住地无明故。唯一佛乘一归依一实谛为了义耳。佛印许。又三种人入大乘。一甚深法智。二随顺法智。三仰推唯佛所知。余错谬者。一切天人共摧伏之。佛亦印之。乃放光升空步还。告语阿难及天帝。结名付嘱。

  广博仙人会第四十九

  流志译。

  佛在恒河岸。无量比丘俱。广博仙人与五百同行来见。问施及施义。施主施者。佛详答之。并三十二种不净施。次明五大施。又五大施。又五无上施。又九大施。次答中有识及明智识差别。次说六道来生差别。略说持鬘四王忉利。余未说。

  一心奉请大方广三藏经

  北凉中天竺昙无谶译。

  第一会同本异译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共惟净等译。

  即第三会同本异译。分二十五品。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天竺沙门康僧铠译。

  佛说阿弥陀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以上四经。并同第五会而异译。唯法贤译本有慈氏问答最妙。但不足四十八愿之数。

  佛说大阿弥陀经

  赵宋国学进士王日休。会前四译。未见宝积五会本。又于发菩提心句。或载或亡。或云不发。

  佛说阿閦佛国经

  支娄迦谶译。

  即第六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十法经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即第九会同本异译。

  佛说普门品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即第十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宋中印度沙门法护等译。

  即第十二会同本异译。

  佛说胎胞经

  竺法护译。

  即第十三会同本异译。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竺法护译。

  即第十五会同本异译。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即第十六会同本异译。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竺法护译。分八品。

  佛说法镜经

  后汉安息国优婆塞安玄共严佛调译。

  二皆第十九会同本异译。

  幻士仁贤经

  竺法译。

  即第二十一会同本异译。

  佛说决定毗尼经

  或云东晋录失译人名。或云炖煌三藏译。

  即第二十四会同本异译。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即前经中译出别行。

  发觉净心经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即第二十五会同本异译。

  佛说须赖经

  曹魏西域沙门释白延译。

  即第二十七会。而多王见佛得记。诸佛摩顶。现出家相诸事。

  佛说须赖经

  前凉月支国优婆塞支施仑译。亦同前本。

  菩萨修行经

  一名威施长者问观身行经。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即第二十八会同本异译。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亦同前本。

  佛说优填王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即二十九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亦通前本。

  佛说须摩提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会同本异译。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鸠摩罗什译。

  亦同前本。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述答菩萨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二会同本异译。

  佛说离垢施女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三会同本异译。

  得无垢女经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亦同前本。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唐南印土沙门菩提流志初译。

  即第三十五会同本异译。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共流志等译。

  即第三十六会同本异译。

  佛说如幻三昧经

  竺法护译。亦同前本。

  太子刷护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七会同本异译。

  太子和休经

  西晋录失译人名。亦同前本。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八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亦同上本。

  大乘显识经

  唐中印土沙门地婆诃罗译。

  即第三十九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即第四十一会。同本异译。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竺法护译。

  即第四十二会同本异译。

  佛遗日摩尼宝经

  支娄迦谶译。

  即第四十三会同本异译。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晋代失译师名。亦同上本。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施护译。亦同上本。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陀罗译。即第四十八会同本异译。

  毗耶娑问经(拜观同上)

  瞿昙般若流支译。即第四十九会之同本异译。有结。

  一心奉请入法界体性经。及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拜观同上)

  前是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后乃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二本同。

  佛在灵山。文殊门外立。佛命入。问住何三昧。佛言宝积。遂种种问答法界义。舍利文殊。复互谈深义。

  一心奉请佛说阿弥陀经。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拜观同上)

  什师译。

  佛在祗园。比丘菩萨天众俱。佛告舍利弗。称西方极乐阿弥陀。度生之捷。依正之佳。极劝人发愿求生。一心持名。消落根尘。悉返微妙。不分三辈九品。飞空行地人天之相。都卢一句。便得彻头。超五浊之娑婆。并一生之补处。十方广长舌。同发音声。助成信愿行。超凡入圣。点石生金。无过此也 后乃玄奘译。广六方佛为十方。

  一心奉请后出阿弥陀偈经(拜观同上)

  后汉失译师名。

  赞往生净土胜妙。

  一心奉请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开元附梁录。

  佛在瞻波城。为比丘说弥陀父母子侍者。魔名咒语等。言十日修行。必生彼国。

  一心奉请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拜观同上)

  刘宋西域沙门疆良耶舍译。

  佛在耆阇山。世王幽父欲害母。母忆念佛。心请目连等。因感佛来。诉苦求乐。现诸佛土以令拣。显出弥陀净土。说往生依正次第修成。融入心宗。即成法界。其言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非徒三净业十六观名相而已。

  一心奉请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受记经。及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拜观同上)

  前是刘宋幽州沙门昙无竭译。后是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

  佛在鹿苑。比丘菩萨天子俱。华德藏问云何得如幻三昧。佛答一法。谓无依止。弥勒文殊六十正士得之。他方则观音势至。华德藏请召。佛放白毫光。照安乐刹。彼此互见。两大士来。述过去因。记补处记。后经多一女人发心转男身受佛记。

  一心奉请大方等大集经(拜观同上)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序品。佛在灵山古塔。比丘菩萨俱。成正觉始十六年。知众大集。堪持法藏。入佛境神通实见众生三昧。于欲色二界中间出大坊庭。如大千界。出定。放光。升宝坊。欲天随侍。升座入无碍解脱三昧。一一毛光。普照众刹。光中说偈。警诸放逸。还从顶入。十方各一大菩萨。与恒沙菩萨来。绕佛供养赞叹。次第而坐。佛起定。謦欬声彻十方。人及非人。四禅天众。一切毕集。复放眉间光入菩萨顶。诸佛自在功德华子菩萨。入璎珞庄严三昧。出师子座。起定赞佛。请升座。宝杖等十菩萨各入三昧。令众得益。召魔来。令其请佛转**。佛言。百年暗室。一灯能破。法自在王菩萨。赞如来境界不思议。惜众生舍大喜小。会中多天人。发无上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佛白毫光。入陀罗尼自在王菩萨顶。菩萨化大宝以覆如来。偈问。佛答。菩萨有四璎珞庄严。一戒。二三昧。三智慧。四陀罗尼。各有增一至十等事。次明有八光明能坏诸闇。净菩萨行。念光意光行光法光智光宝光神通光无碍光。光各八种。次明修习大悲有十六事。坏妄见。坏四倒。破憍慢。坏五盖。?沉没。断七慢。断恶道。断系缚。断恶友。施智慧。施因缘智。断所见。断三有。坏魔网。示乐因。开涅槃门。次明修三十二善。破众生三十二恶。一智慧。二解欲。三法自在。四正命。五正见。六不放逸。七坏粗犷。八一切施。九净戒。十忍。十一进。十二定。十三智。十四正义。十五坏世行。十六断烦恼。十七除我见。十八断诸根。十九坏邪说。二十知恩。二十一坏增上慢。二十二善口语。二十三知足。二十四敬父母师长。二十五修七财。二十六身念处。二十七然慧灯。二十八出离道。二十九舍左道。三十舍爱着。三十一信三宝。三十二修六念。次述如来十六大悲。非声闻菩萨所及。栴檀佛度非非想天一人。入定八万四千大劫。待其下生授记方涅槃。次明如来三十二业。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问大众谁能守护供具宝坊不坏。待弥勒成道十六年后供养。及贤劫五百如来。诸法神通自在王菩萨即自当之。神通魔王。问安置何器。菩萨令观身。脐中有水王光世界。佛号宝优钵罗。坐大宝山。宣说正法。魔发大心。誓不退。陀罗尼自在王菩萨。答师子幢。说净声光明陀罗尼。无尽器陀罗尼。无量际陀罗尼。大海陀罗尼。莲华陀罗尼。入无碍门陀罗尼。四无碍智陀罗尼。佛庄严璎珞陀罗尼。佛言。此菩萨净光明佛时。名光顶菩萨。问佛宝聚陀罗尼义。闻已即得。故今能说。慧聚问得已不失之故。佛答。住慧根。作慧业。大地震动。具足四无碍智菩萨。问何以名慧聚。佛说功德佛藏时。为念意菩萨不起于座。答佛所问百亿事。众获益。故得此名。

  宝女品。佛在宝坊。有宝女手持白真珠贯。随诚言力。遍着佛及诸菩萨顶。为众叹希有。佛述成之。女问实语法语义语毗尼语。佛具答之。十千人得无生。舍利弗说三十二菩萨宝心。悉无声闻辟支佛心。又说四无碍智。舍利弗问其夙因。佛说分别见佛时。曾为轮王供养发心。久离男女身。方便现女耳。女问十力世尊。是即是离。何故说十。非一非百。佛说非即非离。一具无量。为流布故。说言十力。十力无畏不共。皆菩萨修行得。三十二相。及答行法。行问。女为舍利弗说不退印。皆地动获益。佛答宝女大乘问。次说三十二障碍。三十二速得大乘事。

  不眴菩萨品。东方普贤佛所。不眴菩萨来供养佛。佛为说一切法自在三昧。次明从一至十法。能得三昧。次不眴为舍利弗说无住义。无生义。因说得心自在。即得法自在三昧。次为舍利弗说不眴夙因。自在王佛时。名法语比丘。久修久证此三昧。又说梵行法。

  海慧菩萨品。大水盈满。出生芬陀利。众自见在华上。出大光。弥勒问因缘。佛言下方宝庄严土海智神通佛所。有海慧菩萨。欲来听法故。海慧来。入定。令众见彼土。次赞佛。问净印三昧。佛为具说心宝。具足六度。次说菩提心。次说三昧根本。所谓三业随智。复有十净。具三十法。得八不共。次明远浊破魔。次为舍利弗说师子初产小火烧薪喻。为海慧说勤精进佛示坚固庄严四法。发心作心观心如法住。奉行。今成佛。修悲梵天问海慧。何名佛法。答一切法是。无二相。菩萨八种力。闻深法。不生怖畏。兼明护正法。有四四摄。功德宝光菩萨。问护法义。佛举大智声力如来。答护法菩萨所问义。兼以付山王等十九菩萨。各言能护。文殊言其谬。以世尊不得一法故。佛印许。文殊说持经十益。大众发心。地动出光。海慧问。何法摄取大乘。答。以百种一法。百三十种二法。五十六种三法。及障碍大乘三十七种四法。地震动天赞。佛偈叹大乘功德。为海慧广说门句法句金刚句。十方菩萨。兴供偈赞。慧聚菩萨。申明佛出世义。佛举然灯授记时。七印三净。海慧问菩萨发何等愿。佛答如本发愿。及说种种方便智慧。次说过去无边光佛。为净声轮王说八种四法。王悟无生。出家修道。佛又说出家二十四益。常净自界。净声如法。即得神通辩才。净声即海慧。次说如法说如说住之义。引师子舍身救二猴事为证。次二十一菩萨各说如法住义。海慧复广明魔业。佛广说坏魔业道。波旬兵趋宝坊。海慧以神通力。持置东方破疑净光佛国。令发大菩提心。又令两国互相见。佛说四咒。

  虚空藏菩萨所问品。佛游妙宝庄严堂。比丘六百万。不可说菩萨俱。佛分别大法方便。时大千不见。见微妙台。高师子座。舍利弗问因缘。佛言东方一宝庄严佛所。有虚空藏菩萨欲来。寻与二十亿俱。供养赞叹。宝台震动。问云何行六度与虚空等。三十问一一答之。六度各有四成就法。八法能净。于六念中。详明念佛三身。念天差别。于陀罗尼中。具明三十二修。于二十四辩。具明二十四种修因。速辩菩萨问何因缘名虚空藏。佛言普光明王佛时。曾为师子进菩萨。入定雨宝。即获此名。众会欲见神力。遂承佛命。入称一切众生意三昧。雨法及财。大众获益。又以神力。释生疑菩萨之疑。佛说净一切愿威德胜王佛时。为众天灌顶轮王。得不退菩提心三昧。生疑问三昧行业。虚空藏答八万四千诸三昧门。略举八十三名。舍利弗问生疑名。生疑自答。虚空藏问菩萨大誓庄严。及道庄严。宝德问虚空藏修出世圣道之义。入涅槃行菩萨行之义。虚空藏推功佛力。宝德问。又答之。又答阿难问。五百声闻。脱郁多罗僧供虚空藏。虚空藏遣此衣至东方袈裟幢世界。山王佛所。施作佛事。有光明庄严梵天。雨华作乐供养。问菩萨善根资粮。即要智方便。佛答之。天叹能以四句。总说一切菩萨行。虚空藏语梵天言。一句亦能摄诸佛法。离欲句空句等。十四一句。句皆非句故。佛法非句。假名为句。宝手菩萨请安一切法根本。虚空藏答以住菩提心。次以二法摄菩提心。次以四法摄二。八摄四。十六摄八。三十二摄十六。六十四摄三十二。百二十八摄六十四。宝手赞叹兴供。波旬化长者。与佛问答。佛敕十六菩萨。各说过魔戒行。波旬兴供。虚空藏说咒。魔子亦勉强发心。佛悬授记。申越长者疑疑尽除。六十八亿菩萨发愿持经。佛较量功德。说咒。四王帝释亦说咒。梵王弥勒阿难及功德庄严菩萨皆悉受持。佛与十方诸佛。同放大光。嘱累。

  无言菩萨品。王舍城师子将军生一子。空中有天诫之。八岁不言。今以佛力同其父母眷属共到宝坊。现大神通。赞佛。大众兴供。将欲问佛。先与舍利弗问答。次问闻声及善思惟。生于正见。佛答之。无言复答舍利弗问得正见义。次乃问信进念慧四力。佛答之。次答莲华菩萨倒见如见义。及菩萨义佛赞其得慧灯三昧。明能摄六万诸三昧门。如日出能为四事。又如宝珠。亦如虚空为一切法顶。动地兴供。世尊脐中出一金刚脐菩萨。传东方慧桥如来命。问安听法。六万亿菩萨皆在佛身内。坐听法。从一毛孔出。礼佛却坐。金刚脐复与无言问答。发无性无声法界无二深义。无言复入金刚三昧。令此世界悉为金刚。金刚脐尽其神力。不能破一微尘。次明有四四法。能得金刚三昧。无言为同来眷属。说四十事庄严菩提之心。十法得亲近佛菩萨。父及眷属得柔顺忍。

  不可说菩萨品。佛在宝坊。不可说菩萨赞佛入定。问说大事。地动兴供。演说不诳如来之义。无畏问云何诳。不可说菩萨分别答之。明无出之出。名佛出。无畏问谁当信。宝女相问答。为舍利弗说譬。明声闻如来。于无差别法界中而有差别。又答无畏调伏问报恩问。三十二业为菩提行。此能报恩。二人必圮不治。谓声闻缘觉。无畏以衣供。宝女不受。复答问。胜义天子。问说与不说之义。不可说化作比丘证信。复与胜义种种问答。与舍利弗问答。舍利弗深赞。佛亦赞舍利弗。不可说复与佛问难得受记义。八千人得无生。升空说偈。魔化比丘。不可说以神通力。令其忏悔。为说十六种法。发菩提心。又说三十二法。向菩提心。又请佛说不可说六波罗蜜。魔王欢喜。大众发心。

  宝幢分 魔苦品。佛在宝坊。说初成道时。优波提舍。拘律那。遇马宿比丘。闻法见谛。魔不能扰 往古品。述魔众发心问法。答以四法。远恶友。速得菩提。地意菩萨请问不可说义。佛言不可说智即一切智。反问以佛智。十五菩萨。各各答已。乐欲菩萨。复与文殊问答。魔得无生。佛说香功德佛。说宝幢陀罗尼门。华目比丘。化无量众。善行大臣发恶誓。华目成佛。善行作波旬。还得记 魔调伏品。魔尽力欲害佛。舍利弗目连富楼那须菩提入城四门。各调五百魔子。佛现莲华。说偈远闻。魔五缚。诈归依。七走不脱。至心听法 三昧神足品。佛欲入城。诸天竞阻。佛以大声慰之。心游首棱严定。令诸众生各见所事之像。光味仙人与五百弟子。闻佛说偈。皆得宝幢三昧。赞佛得记 相品。佛入定。王舍城十二门十二如来。诸魔天神。各兴供养。于香华中说偈。佛入佛庄严璎珞三昧。令界清净。十方云集。登光味所造宝梯。坐莲华上。劝波旬发喜心。波旬吐恶歔佛。佛变其气成须曼华。遍供十方。集十方佛及诸菩萨 陀罗尼品。十方诸佛。同心说大集金刚法。心因缘自在陀罗尼。月光亦说咒。菩提自在梵王。正语梵王。皆现女身说咒。佛又说咒加之 护品。善系意菩萨变现八万四千色身。调伏众生。佛与记 授记品。庄严华魔王。誓以女身广度众生。说咒护法。吉意菩萨说其本事。佛皆与记 悲品。十方诸佛。为庄严华菩萨吉意菩萨说咒。佛劝波旬。波旬不发心 护法品。佛以正法付国王诸天。各发宏愿 四天王护法品。梵释四王各说咒。疑心菩萨问。魔悉来集否。佛言都集。有信心否。佛言皆有信心。除波旬眷属千。将来坏三宝。法灭乃得信心。亦当成佛。次有太白魔天。说咒动地。护持佛法 旷野鬼品。五百菩萨。以大愿力现鬼畜身。调伏鬼畜。说二神咒 还本品。十方诸佛。欲还本界。动地雨华。月香如来。答梵天问十法能护正法 虚空目分 声闻品。佛在宝坊。声闻大慢。不得四果。佛举瞻婆华鬘。发大愿。生四宝。宝发大光。掷之虚空。鬘中说偈。众集。佛杂四真谛华鬘。遍往十方佛上。南方金刚光明功德如来。遣金刚山童子。说法目陀罗尼来赠。北方发光明功德如来。遣胜意童子。说光目陀罗尼来赠。西方智幢如来。遣胜幢童子。说净目陀罗尼来赠。东方宝盖光明功德如来。遣虚空声童子。说圣目陀罗尼来赠。四童子变此世界令净。与众供养偈赞。各传佛命。地动龙集。正语天女说咒护法。佛为憍陈如广说法行。具明阿那般那。乃至八忍八智。亦说灭后六度差别。亦说奢摩他。毗婆舍那四念处。三解脱四禅四定及出世定。是名法目陀罗尼。与金刚山所持来者无异。舍利弗目连。皆得四果 世间目品。佛放白毫相光。照十方土。人天毕集。频婆娑罗问十二月相。佛说雪山仙人。共虎行欲。生十二子。父母亡后。归依梵天。至十二年。感天与愿 弥勒品。弥勒心念说偈问佛。佛为广说十二因缘。是名净目陀罗尼也 四无量心品。频婆王问供养修四无量。得几所福。佛言。具八事。无八怖。具足八大丈夫。净光菩萨无胜菩萨。互相问答。众获益 净目品。无胜意童子。请问慈无量心相体因缘果报。佛入调伏众生无所畏惧三昧。放肉髻光。照无边界。说偈。众生悉集宝坊。佛说三种慈。并说修相。明星天子问慈心果。佛答之。天子于诸禅定出入自在。说咒利生。佛因为说十二菩萨。现为畜生调伏众生。居阎浮外四方海中。每方各三。东蛇马羊。西猪鼠牛。南猴鸡犬。北师子兔龙。并说求见咒法 圣目品。明星问修悲法。佛言观八苦。明星得无生。众获多益。次说修喜修舍 辟支佛乘品。无胜意问缘觉乘人。所修慈悲喜舍。佛答以修法缘慈等 圣目无碍智品。虚空声童子问无缘梵行。佛入虚空幢三昧。面门放光。照十方界大声集众。乃演说之 护法品。文殊等九万二千亿童子请佛愿力加持法门。佛言四方四佛。先已有愿。今以此法付嘱天龙鬼神。十方菩萨。请佛制戒。佛言止止。佛自知时。次问频婆国法。随制四重。嘱护佛法者。悉摈治不如法恶比丘 大众还品。佛安慰诸天。一切众生皆发愿 宝髻菩萨品。东方净住佛国。宝髻菩萨等八千人赍妙宝盖覆千世界。来供。赞声满大千。问净行法印。佛答。以十分之一。一波罗蜜行。二助菩提行。三神通。四调众生。古有一切众生乐念如来。亦说此法。宝聚问庄严自身庄严菩提树法。彼佛答以不放逸。其时宝聚。即今宝聚。又四种四法调众生。广光明佛时。净精进菩萨。调伏财功德婆罗门事。宝髻解珠。供佛。得记。

  日密分 护法品。佛在宝坊。莲华光功德大梵菩萨。请说清净法聚。佛令菩萨各入定放光。十方云集。佛示生身法身二种供养。次明破戒受施。现在未来四恶果。又未来恶王侵夺法师物者。现得二十种恶。舍身堕大地狱。备历鬼畜。能护法者。功德甚大 陀罗尼品。东方五功德佛。遣日密菩萨。持真陀罗尼及莲华陀罗尼来。南方山王佛。遣香象王菩萨。持随空三昧陀罗尼。及大行陀罗尼来。西方高贵德王佛。遣光密功德菩萨。持断业陀罗尼。亦名随无愿。及大神良咒来。北方德华密佛。遣虚空密菩萨。持净陀罗尼来 分别说欲品。日密偈赞。佛语舍利弗受持是陀罗尼 分别品。四大菩萨入定放光。憍陈如问爱与士夫。行于生死。佛为分别广说如实陀罗尼。众得大益。重问莲华陀罗尼。佛不许说。次问如空空行陀罗尼。佛为说之。次问随无愿陀罗尼。佛为说之。问世间不可乐想。食不净想。佛为说之。亦即是随无愿陀罗尼。舍利弗问净陀罗尼。佛说破四倒法 不思议大通品。频婆王请问佛光。佛敕四众各入三昧。亦自入佛境界三昧。一切世间悉入佛身。众生大益。波旬大苦。命空树大臣往敕龙。龙集大山。皆失势力。复有戒梯大臣。先往佛所。佛令忆本誓愿。得如法忍。龙受大苦。归光味大仙。光味劝令归佛 救龙品。佛趋须弥顶。放光救龙王苦。大声说诸法印。所谓无常苦空无我等。

  一心奉请大哀经

  竺法护译。

  前经初二品。分作二十八品。

  宝女所问经

  竺法护译。

  前经宝女一品。今分十三品。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宋译经院沙门惟净共法护等译。

  前经海慧菩萨品。即此。

  无言童子经

  竺法护译。

  即前经无言菩萨品。

  宝星陀罗尼经

  唐中天竺沙门智光译。波罗颇蜜多罗译。

  即前宝幢品。同本异译。

  大乘大方等日藏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离耶舍译。

  即日密分而详明。护持正法品。陀罗尼品。菩萨使品。佛敕耶舍持日眼莲华陀罗尼。憍陈如持无尽根陀罗尼。舍利弗持智慧依止陀罗尼。目连持恶心者生欢喜诸人不信者悉成惛睡陀罗尼。即分别说欲品。而此详悉。定品。恶业集品。两品即前日密分别品。护持品。先所无。佛现神通品。即不思议大通品。魔王波旬星宿品。前略此详。送使品。光味仙为龙见品。念佛三昧品。升须弥山顶品。即救龙品。三归济龙品。佛从须弥顶下。至佉罗低山。说十业生龙中。佛以二十八大支提。付嘱龙及夜叉竟。又说大授记咒。波旬闻已生喜。与眷属忏悔归依。伽罗支魔子问眼色因缘等义。佛为解释诸法性空。众皆得益。

  一心奉请大方等大集月藏经(拜观同上)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犁耶舍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月幢神咒品。佛在伽罗帝山。比丘菩萨俱。说日藏经已。西方现大华云。中有半月。广十由旬。月中现真金重阁讲堂。堂中复现半月。中有千叶青莲。世尊端坐说法。光照大众。头上皆现半月。目连问佛。佛说月藏菩萨欲来。月藏即来说咒 魔王波旬诣佛所品。魔宫诸物。变半月形。放光演偈。击鼓集众。乃诈归依。兴供。佛为憍陈如说利养过失。魔愧听 诸阿修罗诣佛品。波旬雨诸恶物于修罗宫。修罗归佛。佛以悲风光明三昧救之。见佛兴供 本事品。说佛于毗舍浮时。为化八弟。千年苦行。八弟者。即今四修罗王。波旬调达弥勒维摩 第一义谛品。月藏问住兰若修第一义法起大悲。弃爱取。依四圣种。不念四大五阴根尘识等。以四无碍成熟众生。满六度。如初日月十五日月。问三昧何身何攀缘何想何相何性。佛答之。次明随有第一义禅菩萨住。有十二种益 令魔得信乐品。人天慈心视魔。劝谏令发道心。佛说忍功德。授波旬记。波旬说咒护法 一切鬼神集会品。四王请佛付嘱天龙鬼神。正辨大梵。命四王以??赫铁轮。四方遥掷。摄诸鬼神。同来佛所 诸恶鬼神得敬信品。佛为大会。说十平等。众生。法。清净。布施。戒。忍。精进。禅。智。一切法清净。是为十。罗刹王自述宿业。悔过获益 诸天王护持品。佛问大梵王。以四天下付嘱天龙鬼神。如拘留孙等诸佛无异 诸魔得敬信品。魔愿护持国界。佛与授记。重嘱一切天王 提头赖吒天王护持品。日月天子寄愿护法。佛许之。并敕天王护阎浮提东方第四分 毗楼勒叉天王品。佛敕王护阎浮南方第四分 毗楼博叉天王品。佛敕王护阎浮西方第四分 毗沙门天王品。佛敕王护阎浮北方第四分 咒轮护持品。佛为四王共说五咒。初总次北次东次南次西 忍辱品。罗睺阿修罗王等。承佛付嘱。说咒护法。龙王瞋怒。佛为说忍辱十种近果。及五远果。及不忍过患。月藏说大慈陀罗尼。天龙修罗。互相忏谢。佛再以三宝事付嘱护持。兼明打骂出家人。得罪无量。大会兴供。佛以神力加诸音声。令演妙法。入众会耳。得大益 分布阎浮提品。佛以国土。分布付嘱天龙鬼神。各令护持。说息诸诤讼陀罗尼 星宿摄受品。复付嘱二十八宿七曜十二辰 建立塔寺品。梵释四王。举过去二十五塔为例。请问如来现在未来几所塔寺。令其护持。佛笑放光。照曜诸圆。各现多福。嘱令护持 法灭尽品。月灯问佛。佛答以末法时事。令菩萨护持。众默然。弥勒承当。佛说法灭事。又说金刚坚固深密解脱味体陀罗尼句。众得大益。兴妙供。复说持经十种清净功德。八种。十三种。

  一心奉请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及佛说大方广十轮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玄奘译前经。北凉录失译人名译后经。后经缺略。

  序品。佛于伽罗帝耶山。说月藏已。南方云来。雨诸供养。雨诸法声。众会手中各现如意珠。雨宝放光。见十方土。又见身各地界增强。坚重难举。无垢生天。帝释问佛。佛叹地藏功德。菩萨与眷属现声闻像。来礼赞供佛。佛告好疑问菩萨广说地藏无量功德。众兴供。地藏转供佛。兼说神咒。利一切 十轮品。地藏问。云何于五浊世转佛轮。佛答。本愿成十轮。能居此土。即十力也。以轮王为喻 无依行品。天藏大梵请问禅诵营福三业。为出为坠。刹帝轮王。为沈为升。佛答二种十无依行。随有一行。不成三乘。次明出家破戒。犹生他人十种胜思惟。不宜非理辱害。次明五无间罪。四根本罪。谤三宝罪。皆非佛之弟子。宜护根本。次因优波离问。明举罪有十非法。十非人。五法举。七法罪。次为地藏说末世十恶轮。国主宰官护恶比丘恼害净众。即名旃陀罗。破戒无戒。不应辱害。引古罗刹醉象敬重袈裟为证。远十恶轮。十法增长。离三十过。天藏乃说护国不退轮心神咒 有依行品。金刚藏问破戒非弟子。云何不许辱害。他经皆独赞大乘。今云何说三乘皆不许隐没。佛答。十种有情难得人身。十种无依行法。差别有四种僧及四沙门。是故破戒虽不应受供。犹有圣幢。不得辱害。三乘并是度生方便。虽修大乘。不得废二。次示十有依行。二乘所共。复有十有依行。独觉大乘所共。复示大乘无尘垢行轮。无取行轮。随根说法。乃名大乘 忏罪品。会众各忏罪。佛说十法能使菩萨获得无罪正路法忍。谓不着五阴此世他世三界。次明已得法忍。许处王位。或行十善。或信三宝 善业道品。金刚藏问。云何于三乘人法得无过失。菩提行愿。心无厌足。佛言。十善即菩萨十轮。详述因果 福田相品。明菩萨十财施大甲胄轮。如是法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方便大慈大悲坚固忍。一一皆成甲胄轮。作二乘福田 获益嘱累品。众获益已。佛以此法付嘱虚空藏。

  一心奉请大集须弥藏经(拜观同上)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共法智译。

  声闻品。功德天女问禅波罗蜜。佛为说出入息念。次第得入四禅。入三三昧。满菩提分。国中有此福田。十殊胜利益。得可爱乐法 菩萨禅品。说菩萨不堕二乘定聚。如实观察。得一切法无语言空三昧。犹如地藏自在出入利众生 灭非时风雨品。功德天为地藏述往誓愿。因陀罗幢相王佛所。授作世水宅心陀罗尼。请地藏起悲心。地藏令其请佛说水风摩尼宫陀罗尼。大地震动。地藏亦说磨力大陀罗尼 陀罗尼品。佛告须弥藏龙仙菩萨。令调恶龙。龙仙说咒。善住龙王广叹袈裟功德。若国王恼服袈裟人。则致荒乱。此非龙过。然亦立誓说咒。次诸龙王。亦各立誓。复说四咒。乾闼婆仙。亦说一咒。地藏复说幢杖大陀罗尼。无尽意复说幢盖摩尼愿眼大陀罗尼。文殊亦说能惧尸利子利奴大陀罗尼。观世音亦为弥勒说般华功德大陀罗尼。帝释问何因缘。龙损坏世间资财。佛言贪力瞋力。功德天以一斛器成诸种子。奉观音。观音说咒加护。令其教化众生。

  一心奉请虚空藏菩萨经。及虚空孕菩萨经。虚空藏菩萨神咒经(拜观同上)

  姚秦罽宾国沙门佛陀耶舍译。文义完备。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同经异出而小不同。第三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未免缺略。

  佛住佉罗底翅山。说破恶业障陀罗尼。西方胜莲敷藏佛所。虚空藏菩萨。欲来供养。先现如意宝珠。照空大会。惟存佛光。除大菩萨。余皆迷惑。梵顶菩萨问佛。佛说无断常法。大众复见如故。佛指西方。叹虚空藏功德。众渴仰。虚空藏复以神力。净此世界。令众手中各有宝珠。雨诸供具。现大宝盖供养如来。如来现宝莲华而坐其上。弥勒致疑。药王答释。弥勒问顶上妙珠之因。佛答。能除国王大臣五根本罪。除声闻五。除菩萨八。满众生一切所求。虚空藏问何能于五浊恶世。施作佛事。佛以虚空自性清净义答之。虚空藏即说无尽降伏师子奋迅陀罗尼。佛赞其能灭重罪。令生佛国。

  一心奉请观虚空藏菩萨经(拜观同上)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

  佛在伽陀罗。优波离问欲治罪者如何作观。佛言。先依决定毗尼礼敬三十五佛。次想菩萨有如意珠。冠中现三十五佛。珠中现十方佛。或得除罪字印臂。或闻空中唱罪灭。便得入僧。或使知毗尼者得梦。须更忏悔。乃至八百日治厕。再三七忏重与授戒。

  一心奉请无尽意菩萨经。及阿差末菩萨经(拜观同上)

  前是刘宋枳园寺沙门释智严共宝云译。后乃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同本异译耳。梵语阿差末。华言无尽意也。

  佛游宝庄严堂。说大集经。东方大金色光。照此世界。出大莲华。无尽意菩萨。与六十亿眷属俱。舍利问所从来。菩萨答以无去来。复问。佛告。从不眴国普贤佛所来。彼诸净土菩萨。唯修念佛三昧。悟无生忍。无尽意运佛力。令此会人得见彼土。遥申礼供。亦令彼众。得见此土。遥申礼供。舍利弗问。谁字仁者为无尽意。答言。一切诸不可尽故。即说八十无尽法门。发心。净心。六种四行。心毕竟。六波罗蜜。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五通。四摄。四无碍智。四种依法。修习助道。若忏悔随喜修习等。三十七品。定慧。总持辩才。撰集四法。若无常苦无我寂灭等。一道。方便。皆无尽也。

  一心奉请佛说菩萨念佛三昧经。及佛说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拜观同上)

  前是刘宋天竺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

  序品佛住灵山。净居天子。于夜后分。供佛。请说念佛三昧。佛默许之。天子去后。微笑謦欬。声遍十方。天人毕集。佛出僧坊。遥见宝地。复更微笑。不空见菩萨问知其故。即入三昧。于彼宝地。化作法座。请佛往坐。佛更动地。出广长舌。说净居请 不空见本事品。说宝肩佛时。无量力王。与二王子。一名师子。二名师子意。同供养佛。佛入涅槃。师子投火说誓。佛于火中复起。作大利益。乃灭度。师子生梵天。历侍普密王等诸佛。无量力即释迦。师子意即弥勒。师子即不空见。佛还静室。右胁而卧 神通品。不空见以神通力。庄严此界。阿难遍问目连舍利迦叶满慈空生罗睺。各述神通 弥勒神通品。弥勒入城乞食。以一食供恒沙诸佛。令彼长者。发菩提心。大地震动。弥勒自述往因 赞佛音声辩才品。不空见出定。赞佛音辩 赞如来功德品。不空见说佛德。心念佛来。佛放光动地。来会 如来神力证正说品。佛摩不空见顶。证其所说。不空见述所见三世佛事 不空见劝请品。问法兴供。述意请答 赞三昧相品。显示念佛三昧功能 正观品。五阴不实。深生怖畏。具足惭愧。修行止观。三空四念。及以四等。十二头陀。三十七品。十善十力等法。次复相续念佛十号。相好六通五分等法。又续观即蕴异蕴。是如来耶。六根四大亦然。观无上菩提。不以身得。不以心得。不离身心得。又明离我见法。放光授记 微密王品。不空见问。舍无惭愧。得三昧法。佛说明胜佛时。胜微密王闻法出家。秉二二法。修此念佛三昧。成莲华上佛 三法品。不贪瞋痴。观一切法无常苦无我。自供劝人。发愿赞德及相好。随喜三世佛所求念佛三昧 劝持品。说宝胜光佛灭后。树王比丘。传此三昧。帝幢天转轮王梦中闻之。出家修学。成高行佛。是故得闻此三昧者。决定成佛 诸菩萨本行品。九万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发心持说修行。佛印之 正念品。佛说正念诸法宝相。是名念佛。菩萨闻已。得无生忍。安住三昧。见十方佛 大众奉持品。圣凡兴供。佛现瑞赞持 后是随南天竺沙门达磨笈多译。与上同。文较周 正观一品分三。十号相好下。标名思惟三昧品。放光授记一段。标名示现微笑品 神通品即微密王品 修习三昧品。即三法劝持两品 缺正念奉持两品。

  一心奉请大方等大集贤护经。及般舟三昧经。拔陂菩萨经(拜观同上)

  第三后汉录。失译人名。文来未全。梵语拔陂。此翻贤护也。第二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即前经先出而文古歰。一名十方现在佛悉现在前立经。第一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共笈多等译。一名拔陀经。

  思惟品。佛在王城竹园。放光集众。贤护问法。佛为贤护说是思惟诸佛现前三昧。即般舟三昧也。先说具诸方便功德。次言。如闻阿弥陀佛在西方。便依所闻。系念思惟。观察不已。了了分明。终获见之。如梦所见。无物能障。未得天眼。能见彼佛。亦无天耳。闻彼法音。如有三人。各念淫女。梦与从事。寤已来诣贤护。贤护为彼方便说法。住不退转。得菩提记。三昧亦然。昔须波日佛时。有饥人梦得饱食。寤已还饥。思诸法皆空如梦。悟无生忍。随佛方所。向佛至心顶礼。渴仰欲见。精思色相。作虚空想。住正思惟。得见彼佛。光明清彻。如净琉璃。其身端正。如真金柱 三昧行品。具四四法。得成三昧 见佛品。敬仰如佛。精勤修学。则见十方。各多多佛。不假作意。自然现前 正信品。当应勇猛。发勤精进。莫如海船。未到先破。莫如愚人。嫌赤栴檀。莫如痴人。毁摩尼宝 受持品。述受持善根一切功德莫比 观察品。一心思惟。佛坐说法。相好殊特。乐观无厌。见如来已当先咨问。不见顶相。次第遍观诸相。皆令明了。愿我未来。得具妙相。得清净戒。具足威仪。定慧解脱。思菩提为身得耶。心得耶。身如草石。心不可见。菩提无色不可见。无漏无为。无有以色证色。以心证心。无有证知。亦无无证。观一切法。皆得寂定。无分别。非无分别 戒行具足品。出家应护十支戒行。一清净。二不缺。三不染。四不污。五不浊。六不着。七不动。八不被诃。九智所圣。十赞爱敬。在家应修布施三归五戒八斋。乃堪行此三昧。次记此经行世。多人发愿。末世宏持。佛为授记 称赞功德品。具四法。得三昧现前。获五功德 饶益品。无畏王佛时。须达多长者子。持此三昧。成然灯佛。欲成此三昧王。当勤观四念处 具足五法品。贤护请佛设供。随佛入园。问几法能证三昧。佛答六种五法 授记品。然灯佛时。闻三昧即证。得菩提记 甚深品。观五蕴。不取着。观念处。不分别。一切法无障。成就三昧。即见阿僧祇佛。闻法受持 十法八法品。具十法。为他解斯三昧。当得八事 不共功德品。当成十八不共法。如来十力 随喜功德品。五种四随喜。四者过现未等三世也。功德不可量。师子意佛时。梵德轮王随喜。已成坚固精进佛。是故十由旬内。应往听受。尽形寿不离法师 觉寤品。说萨遮摩罗佛后。和轮比丘。说此三昧。佛为国王。梦中闻告。遂出家。承事法师。三万六千岁。竟不得闻。汝等急当听受 嘱累品。

  一心奉请自在王菩萨经。及奋迅王问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前本。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等译后本。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自在王问自在法。佛答。戒自在。五神通自在。阴智性智入智因缘智谛智自在。无碍慧自在又说菩萨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

  一心奉请大集譬喻王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

  以诸譬喻答问。说菩萨二乘智慧功德差别。劝人发心。向菩提。亲善友。

  一心奉请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及僧伽吒经(拜观同上)

  前本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后本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佛在灵山。普勇菩萨问法。佛言。闻大集会正法者。功德甚大。次有折服尼犍事。普勇隐身往十方刹事。为药王军菩萨分别久生初生二义。

  一心奉请月灯三昧经。及半卷月灯三昧经(拜观同上)

  前本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一名大方等大集月灯经。后本刘宋沙门释先公译。即前本中说六度各有十功德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佛在灵山。月光问法。佛言一法速得菩提。谓于众生。起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证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从定。得二十一种十法。种种美名。次说三昧四十义。得种种美名。次说三昧四十义。次说声德佛事。次明于此三昧最初所行以大悲心为首。次明应知入三忍法。次说古无所有起佛事。月光请佛僧诣家受供。月光默仲偈问。佛言。一法相应。速成菩提。谓如实了知。一切法体性无相。离相。次明应修习显示三昧智。月光赞佛德。佛授记。还灵山。童子随来。问法要。佛言成就四法。能速得此三昧。若如说行。得四功德。应善巧知不思议法。应咨请。应深信。应求。应闻而不怖。次加持乾闼乐音。令宣不思议法。次明色身法身。次明七十四种四不可思议。次明善巧方便。所谓随喜他善。次明应住不放逸行。次明六度多闻法施住空宴坐空间乞食各十利。得见佛藏。闻法藏。智藏。三世智慧藏。谓得五通。次明应修神通本业。谓摄一切善法而不取着。又明声德佛时事。次明欲求三昧。应修法施财施四种回向。奉事持戒持三昧人。乃至以身分血肉除其病患。阿难问苦行。佛说善华月法师因缘。以上属初品。未标初品名目耳 忏悔品。勇健得王。瞋心杀善华月法师。后极悔罪。犹堕三涂。今成世尊 校量功德品 赞叹品。弥勒说偈 本因品。说众自在佛事。次勤修身戒。清净身业。清净身行。口戒意戒。各具一切功德法。次释初品中美名。凡三百句。

  一心奉请占察善恶业报经(拜观同上)

  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

  佛在灵山。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说甚深根聚法门。坚净信菩萨。为末世众生求方便。佛令转问。地藏为示三种轮相。占察三世善恶业报。兼示忏悔。克取清净。为禅定之基。次示一实境界。及唯识唯心二观。由事入理。真实行也。

  一心奉请佛说佛名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佛在园。无问自说。所举佛菩萨辟支佛名。一万一千九十三。

  一心奉请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共四千七百零四佛。不足五五。

  一心奉请三劫三千诸佛名经(拜观同上)

  一名集诸佛大功德山。开元拾遗。附梁录。

  先五十三佛。次庄严劫贤劫星宿劫各千佛。

  一心奉请千佛因缘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俱。菩萨各说过去因缘。声遍大千。天龙八部皆集。佛出石室到大众中。?陀波罗敷座诸菩萨等璎珞供佛。问千佛过去因缘。佛说种种往因。经来未全。

  一心奉请贤劫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一名颰陀劫三昧经。晋曰贤劫定意。

  问三昧品。喜王问。佛答以了诸法本三昧。成就二千一百诸度无极事。致八万四千诸三昧门诸总持门 行品 四事品。明行四种四事。得此三昧 法师品 法供养品 诸度无极品。喜王与佛从定起。喜王问。佛唱二千一百度无极名 习行品 无际品 闻持品 神通品 三十二相品 顺时品 三十七品 寂度品 十种力品 四无所畏品 十八不共法品 方便品 八等品。以上十三品。释诸度无极。各有六事 千佛名号品 千佛兴立品。明国土光明父母子侍弟子寿命法住各不同 千佛发意品。明最初发心因缘 古品 嘱累品。

  一心奉请称扬诸佛功德经(拜观同上)

  元魏西域沙门吉迦夜共昙曜译。

  佛在灵山。为金利弥勒迦叶说诸佛名号功德。东五十三。南二十八。西三。北六。上二十七。与百七十佛名略同。

  一心奉请百佛名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佛唱百名。敕令舍利弗。昼三夜三。各诵一遍。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

  佛在灵山告迦叶。东方定手最上吉祥如来离尘步菩萨。莲华最上吉祥如来莲华手菩萨。日轮光明最胜吉祥如来。日光明菩萨。一宝盖最上如来。定最上吉祥如来。宝轮光明最胜吉祥王如来。南方无边步迹如来。无边香最上王如来。宝上如来。西方大光明照如来。北方宝开华普耀吉祥如来。东方宝藏如来。宝胜如来。

  一心奉请佛说十吉祥经(拜观同上)

  开元附秦录。

  佛为离垢盖大士。说东方十佛名号功德。

  一心奉请佛说八佛名号经。及佛说八吉祥佛咒经。佛说八阳神咒经。佛说八吉祥经(拜观同上)

  后三经皆与前同本。第四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缺舍利弗一问耳。第三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第二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一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因舍利弗问。佛说东方八佛名号。闻者得不退菩提。善说称功德如来。因陀罗相幢星王如来。普光明功德庄严如来。善斗战难降伏超越如来。普功德明庄严如来。无碍药树功德称如来。步宝莲华如来。宝华善住娑罗王如来。

  一心奉请佛说八部佛名经(拜观同上)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佛为善作长者。说东方八佛名功德。

  一心奉请佛说灭十方冥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教面善悦童子。念十方佛名。以除恐惧。

  一心奉请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为舍利弗说东方五佛南方二佛名号。

  一心奉请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鹫峰。频婆娑罗王子请问佛号功德。佛以十方各一佛名答之。并出夙愿功德。

  一心奉请佛说宝网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游猕猴江边。与众比丘众菩萨诸天诸龙阿须伦俱。维耶离城宝网童子年始八岁。梦兜率天人。颂叹佛德。启白父母。见佛设供。请问法要。佛为称说六佛功德。东方宝光月殿妙尊音王佛。南方树根华王佛。西方造王神通??华佛。北方月殿清净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上方无数精进愿首佛。

  一心奉请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拜观同上)

  南云阇那崛多译。此云曹魏录失译人名。

  共有千一百二十佛名。

  一心奉请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善名称吉祥王佛八愿。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佛八愿。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佛四愿。无忧最胜吉祥佛四愿。法海雷音佛四愿。法海胜慧游戏神通佛四愿。药师琉璃光佛十二愿。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佛有大力神咒。药师佛有大陀罗尼咒。又因少智诸天心生疑念。七佛同来此土说大神咒。复有执金刚菩萨说二神咒。

  第二前有序文。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与灌顶第十二经同。而无神咒及八菩萨名。

  第三玄奘译。

  有神咒及八菩萨名。或云原本无咒。及菩萨名。

  一心奉请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拜观同上)

  东晋迦维卫国沙门佛陀?陀罗译。

  六譬品。佛住尼拘楼陀精舍。僧自恣竟。父王悦头檀姨母憍昙弥。欲来见佛。佛令遍集比丘菩萨天龙八部。父王为后世众生请问。云何观佛色身相好光明。佛入遍净色身三昧。微笑放光。说师子在胎喻。栴檀生伊兰林中喻。金翅鸟王心喻。多勒果喻。波利质多罗树喻。阿修罗幻力喻。皆喻念佛三昧 序观地品。众生乐观佛相。各有不同。或顺或逆 观相品。一观佛顶。二发。三发际。四白毫。五额。六眉。七眼。八耳。九方颊车。十师子文。十一鼻。十二髭。十三唇。十四舌。十五颈相缺盆骨满相胸臆卍字印相。十六悉现具足身相。大众所见各各不同。如炭如墨者各各殷勤忏悔。乃见好相。十七观常光。十八观眉间光。十九额广平正面上三轮发际等。二十鼻出光明。二十一面门光明。二十二耳出五光。二十三颈出二光。二十四缺骨圆满光明。二十五胸卍字腋下摩尼珠皆放光。二十六宝臂指缦掌轮放光。二十七脐相光照十方。二十八因父王请现胸内境 观佛心品。明大慈悲心。专缘地狱等罪苦众生。并广叙狱中苦 观四无量品。使大众见佛心中有无数佛。乘大宝船。往来五道。救苦众生 观四威仪品。行佛住佛坐佛卧佛。于中又明度老婢事。上忉利为母说法事。伏旷野鬼将事。降毒龙事。降力士事 观马王藏品。宫中为诸女所现相。舍卫国度淫女所现相。波罗柰国度淫女所现相。伽耶城为尼犍所现相 本行品。光明念佛三昧。能灭大罪。次文殊。十方十佛。四方四佛。财首。释迦。阿难。答言本修念佛三昧 观像品。弥勒为末世众生问。佛说观像除罪方法 念七佛品 念十方佛品 密行品。得三昧当密身口意。莫邪命贡高。说喻结名。阿难复问无见顶相。佛入顶三昧海。现大胜相。

  一心奉请佛说弥勒成佛经。及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佛说弥勒来时经。佛说弥勒下生经。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拜观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经行波沙山顶集众。舍利弗问弥勒成佛时事。佛为说国土时节种族出家成道转**度人见迦叶。乃至法住。

  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祇园。因阿难问。为说弥勒下生成佛之事。与前大同小异。

  第三附东晋第四译。

  第四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第三译。

  亦名弥勒当来成佛。

  第五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第六译。

  舍利子偈问。佛以偈答。第三四五。皆与前文大同小异。

  一心奉请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拜观同上)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佛在园。放金色身光。并现化佛唱千众始末名。大众云集。佛出舌相。放千光明。现无量化佛。说诸陀罗尼法。弥勒得百万亿陀罗尼门。起住佛前。优波离问此人命终生何处。佛说兜率中庄严之事。作此观者。皆得往生彼天。随侍下生得菩提记。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拜观同上)

  大乘单本。

  佛住寂灭道场。弥勒来见。梵志问其往因。佛言过去有弥勒佛说慈心三昧大悲海云经。一切智光明婆罗门。闻经发心。入山修行。绝粮七日。白兔母子。舍身供之。仙人不食。即弥勒也。白兔母子。即释迦罗睺。

  一心奉请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拜观同上)

  新附三秦录。

  佛住竹园。婆须蜜多比丘。缘树上下。与八万四千金色猕猴跳戏。大众讥嫌。频婆王诣佛问。佛言。比丘即是师子月佛。补弥勒处。因说猕猴往因。受菩提记。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拜观同上)

  西晋清信士摄道真译。

  佛在园。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阿难集众。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为略说观文殊法。及说示灭起塔种种佛事。

  一心奉请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拜观同上)

  刘宋西域沙门疆良耶舍译。

  佛在青莲华池精舍。与比丘菩萨十方菩萨五百离车子俱。佛入普光三昧。身毛放光。化七宝盖。现十方事。又放眼光。照药王药上二菩萨顶。其顶上如金刚山。十方诸佛皆悉映现。长者子宝积。请问观法。佛言。具五因缘方得闻此二菩萨名。二菩萨各说咒以璎珞供佛住佛肩上。如须弥山。山有梵宫。十方十佛坐宫中花。赞二菩萨所说神咒。佛授二菩萨记。次说观法五十三佛名。为阿难说菩萨昔因缘。

  一心奉请地藏菩萨本愿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于天宫。说破地狱法。母氏生忉利。故佛于忉利说之也 忉利天宫神通品放光集众。初赞地狱度尽众生之缘 分身集会品。地藏及属赴会。世尊一时全摩分身地藏之顶 观众生业缘品。摩耶问法。隐妙现粗。如来初述五无间事 阎浮众生业感品。定自在王问往因。佛又说二事。表菩萨愿。四王问众生不尽之故。佛答愿力方便亦无尽。当知此事。非尽无尽所能测。非诸天鬼神所能知。王故问。佛故答也 地狱名号品。中有人焉。呼之欲出 如来赞叹品。放身光。出大音。告无量圣凡。称地藏恩力 利益存亡品。地藏劝生断恶修善为菩提妙机。大辩长者引出如法道场境界 阎罗王众赞叹品。实者鬼神。无所私。权者菩萨。多所护。心灵神妙。呼吸全通。成佛之鬼王。即地藏化身眷属也 称佛名号品。地藏说过去佛名。表佛虽去世。名尚可依。安慰婴儿失乳悲也 较量布施功德缘品。地藏舍罪而论福。佛详述以鼓舞凡心 地神护法品。地与地名相相依。圣凡一贯。无情有性。妙用皆圆 见闻利益品。佛种种光。感观音问法。长行偈诵极力称扬。为无佛时。永作众生依赖也 嘱累人天品。说经本旨。为付嘱含灵慧命而已。神力则粗。道力则妙。拈来即是。草生皆春。能现无边利益。

  一心奉请佛说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土沙门那提译。

  佛在灵山。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大会庄严之因。佛言。昔作方曼荼罗。供八菩萨所致。谓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执金刚主文殊止诸障地藏。

  一心奉请佛说八大菩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园。比丘八菩萨俱。谓妙吉祥圣观自在慈氏虚空藏普贤金刚手除盖障地藏也。有无能胜等来会。佛为舍利弗说东方五佛名。善精进吉祥如来。普照如来。吉祥如来。印捺啰计都特嚩惹王如来。喜功德光自在王如来。

  一心奉请六菩萨名亦当诵持经(拜观同上)

  后汉失译人名。见费长房录。

  师子戏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幢。师子作。坚勇精进。击金刚慧。又四菩萨。弃阴盖。寂根。慧威。不离。

  一心奉请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土沙门那提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人天八部咸在。离垢慧问礼佛法。佛言。五轮着地。应发五愿。又示十方佛名。又示归依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之法。

  一心奉请佛说老女人经。及佛说老母经。佛说老母女六英经(拜观同上)

  第一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二附刘宋录。第三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陀罗译。三本同经。第三尤略。

  佛在乐音处。比丘菩萨俱。贫老女问生老病死五阴六根四大从何来至何去。佛言无来去。说众喻譬。老女开解。佛述往因。记其往生极乐。后成佛道。

  一心奉请棱伽阿?多罗宝经。及入棱伽经大乘入棱伽经(拜观同上)

  第一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分十八品。第三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分十品。文笔在繁简之间。

  此经标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而总以心境超出为宗。故于海中断往来处。飞身集会而说之也。大慧菩萨从他方来。明不滞一方而得法要也。中百八句。佛乃推至尘毛之量。盖一毛之障。全体皆非。所以深警菩萨也。自觉圣智。全超数量。不属有无。从此立言。皆殊外道。故精心以析出之也。夜叉王从此发心。何难入佛。斤斤食肉之戒。故是为善之初门。有缘皆悟入也。

  一心奉请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棱严经(拜观同上)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菩萨戒弟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此于大乘方等一切中。性相圆明。独推第一。以此有规矩之棱严。透入不立规矩自成规矩之华严。修行乃无憾。世人粗妄。浪说能修。魔外根株。任生任伏。无此金刚手眼。百年妖怪。竟落空亡。罪毕重修。不知何日。故须于此典。精意求之。一句入神。万劫为种。虽兼顿渐。不隔圆圆也。因缘主客。文义畅明。其中唯琢成四字八字为句。不无勉强。然其超出他经之译手。则十百矣。唯华严过之。维摩并辔耳。

  一心奉请佛说首棱严三昧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天龙等来集。坚意问三昧。佛唱首棱严名。众各敷座。各见如来坐其座上。等行梵王问何佛是实。佛言一切皆真。次摄神力。以百句义释此三昧。次说射喻。次有持须弥山释现三昧力。现意天现三昧力。佛放眉光。照魔宫。众见魔被五缚。次有魔界行不污菩萨化度魔女。魔寻见佛得记。因说四种记不同。次为二百魔女授现前记。次问住三昧神力。坚意问文殊福田多闻等义次授净月藏天子道记。次文殊说往昔三百六十亿世作辟支佛于是二百菩萨还发大心。誓得十力。次令弥勒现三昧力。迦叶知文殊久成佛。佛说为龙种上佛。佛升空。光照十方。诸佛放光相见。互说此法。次明佛寿甚长。次明受持者有二十不思议功德。

  一心奉请维摩所说经。及维摩诘经。说无垢称经(拜观同上)

  第一一名不可思议解脱。秦姚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一名不可思议法门之称。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三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国品。佛在若罗树园。五百长者子献盖。佛令合为一盖。普现世界中事。并十方佛说法。宝积问净土。佛种种答。皆一性超出之谈。故法法皆是。舍利小见。佛即破之 方便品。弟子品。菩萨品。文殊师利问疾品。居士方便现疾。念世尊。世尊敕弟子问疾敕菩萨问疾。皆不敢受命。表维摩超过之德。文殊应命往问。大众往从。亲见主宾问答 不思议品。斗室一间。空无坐处。顺声闻见而现座。座出东方须弥灯王佛刹。高广之座。小果不堪。教以礼敬。现身等座而坐之 观众生品。维摩答文殊。说众生如幻。乃至水月镜像。从无住而立一切也。以身说法。天女故散华。舍己同他。声闻乃破执。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实非女也。弹指未终。已超法界矣。 佛道品。维摩言。菩萨行于非道。通达佛道。文殊言一切烦恼为如来种。维摩说法门眷属智母方便父等 入不二法门品。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最后问维摩。默然而已。文殊乃赞叹真不二门 香积佛品。遣化乞食以破声闻浅见。唯座及食。破情量则不可思议之境现焉。后之学人。勿效声闻苦系也 菩萨行品。大众往见佛。佛为阿难说一切施为无非佛事。又为香积诸菩萨。说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见阿閦佛品。维摩断取妙喜世界。示此大众 法供养品。天帝赞叹。誓愿拥护佛引宝盖王事。以明法供养最。

  一心奉请善思童子经。及大方等顶王经。大乘顶王经(拜观同上)

  第一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第三萧梁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第二亦名维摩诘子问经。

  佛住庵婆罗波梨园。比丘菩萨俱。化作天身。毗耶离城乞食。至毗摩罗诘家。善思童子从高楼上投身礼佛。献彼所执莲华。誓成菩提。与舍利富楼阿难问答。佛言大菩提路。无有一法而可得者。说不惊不怖不畏之法。童子证无生忍。佛为授记。

  一心奉请月上女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在毗耶草茅精舍。比丘菩萨俱。有一离车。名毗摩罗诘。生美女名为月上。一切童子争欲娶之。约七日后自行选择。至第六日。手出莲华。华出化佛。执华而出。说偈诃欲。引众见佛。路答舍利弗问。既到佛所。复答诸菩萨问。次以莲华供佛。化成华帐。共出十华。发十愿。即得记云。先生天。次末世护法。次生兜率。随弥勒受持正法。次生阿弥陀佛国。次供养十方诸佛。乃成月上如来。月上女闻此偈已。转男身出家。

  一心奉请大乘密严经。及重译大乘密严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前本。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后本。不空所译同前经而稍改品名。多偈语耳。

  密严会品。佛住出过三界密严之国。与微尘菩萨俱。放光照现庄严胜相。答如实见菩萨之所问。金刚藏问第一义法性。佛答。如来藏不生不灭。如月普现 妙身生品。如实见请金刚藏说内证境界。及归依处。皆偈答之。复示缋像梦境喻。又明三性五法义。复现大小无量身形。众多菩萨同问世间一切谁之所作。答以阿赖耶识能现众法。螺髻梵王乘佛威力来密严国。问法。金刚藏说如来善示现义 胎生品。金刚藏对梵王。诃斥胎生不净。应当舍离。亦不应为三昧所缚。若离二取。生密严国 显示自作品。金刚藏复告螺髻。深明五蕴不实。宝髻更请随宜说法。金刚藏深明一切唯心 分别观行品。金刚藏说舍拳军车等喻。明诸法无实。宜速发大心。修净行。生净土 阿赖耶建立品。复明阿赖耶识。与染净法恒作所依 自识境界品。金刚藏放髻珠光。照一切。告如实见。以雪山恶兽。喻外道于阿赖耶所生我见 阿赖耶秘密品。宝手菩萨白众色最胜王。令问名想义。金刚藏答。依想立名。名无实事。乃至赖耶与七识。如铁与磁石。俱无有思。得首棱严定则于一切法自在变现。明阿赖耶识。随迷悟缘。为凡为圣。月幢世尊。分身眷属亦咸集会。金刚藏偈明唯识妙义。菩萨天人咸皆赞叹。金刚藏与大树紧那罗王。持进菩萨。观自在等诸大菩萨。演说诸法性空。从心而起。阿赖耶。如来藏。不一不异。

  一心奉请解深密经。及深密解脱经。佛说解节经。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拜观同上)

  第一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与上经同。而第二品分作四品。第三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即前经胜义谛。相品分作四品。第四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陀罗译。即前经地波罗蜜品。第五译人同第四。即前经如来成所作事品。

  序品。佛在超三界所行处。大声闻俱。无量菩萨从种种佛土来会 胜义谛相品。如理请问佛。解甚深义密意答。明有为非有为非无为。无为亦尔。假施设句。如幻事等。法涌向佛。说外道菩萨之所思议。佛为说胜义超过一切寻思境相。善清净慧。向佛述修解行地菩萨之所疑惑。佛为说胜义超过诸行一异性相。佛告善现。有情界中几怀增上慢。几离之。善现答。离者甚少。佛为说遍一切一味相 心意识相品。佛答广慧。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及识。不见阿赖耶及识。不见积集及心。不见根尘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 一切法相品。德本问。何名于诸法相善巧。佛言遍计依他圆成如实了知 无自性品。为胜义生说三种无自性。性密义。问。初鹿苑转四谛轮。虽希有。犹未了时。二时依一切法皆无自性。以隐密相转正**。虽更希有。犹未了义。第三时。以显了相转正**。最为希有。是真了义 分别瑜伽品。佛答弥勒。奢摩他。毗钵舍那。四种所缘境事。缘别法。缘总法。三三摩地。知法知义。闻思修三慧及总空性相等 地波罗蜜品。佛答观自在所问十一地义及十波罗蜜义 如来成所作事品佛答文殊所问法身解脱身义言音差别相。一切智者相。如来心无加相生起相。成正觉转**入涅槃皆无二相。乃至秽土净土。何事易得。何事难得。

  一心奉请佛说佛地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住最胜大宫殿中。为妙生说五种法相大觉地。谓清净法界及与四智。又言。证无生法忍。由遣自他二种想故。得平等心。自他异想。不复现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如天入杂林。众流入海。

  一心奉请金光明最胜王经。及金光明经。合部金光明经(拜观同上)

  第一唐大荐福寺沙门义净译。文后出而意最备第二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有十八品。文来未尽。第三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对志德等合入。共二十四品。彦悰序云。此经有三本。初梁世昙无谶译。四卷。十八品。次周世耶舍崛名。译为五卷。成二十品。后逮梁世真谛三藏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共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重寻梵本。得嘱累品。银主陀罗尼品。今按彦悰所称三种。今亡其二矣。可见古书存亡之次第 一切佛境界中人。本无品位。任空任有。悲智交光。全无碍也 序品佛入定。众集佛观察说颂 如来寿量品。妙幢疑佛寿短促。四方四佛。于室中现。为说佛寿无量。妙幢与诸大众。往鹫峰见佛。四佛亦现。劝说此经。婆罗门求舍利。梨车童子以胜义破之。妙幢问若无舍利。经何以说有涅槃。佛答以三种十法。说有涅槃。及十种希有如来之行 分别三身品。佛答虚空藏。言应化法三身同异。此之应身即报身也 梦见忏悔品。妙幢梦金鼓出大音声。说忏悔偈。次日白佛 灭业障品。佛放光息苦。为帝释说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四法。灭四障。谓犯菩萨极重律仪。诽谤大乘。善根不增。贪着三界 净地陀罗尼品。佛答师子相无碍光??菩萨。胜义谛即菩提心。十度为因。五法成就。次明波罗蜜义。次明十地先相。次释十地名义。次明十一地皆有无明二种。次明十地行十度。次明十咒护十地。所说十地。与华严同十度之因。不同棱严 莲华喻赞品。佛告树神。金龙主以莲华赞佛。故此世梦感金鼓 金胜陀罗尼品。佛告善住。咒及持法。威光效验。乃至长与大菩萨共住 重显空性品。说二空境观 依空满愿品。佛告宝光耀天女。依法界修平等行。梵天疑之。天女运通现境。梵天信已。天女现梵天身。得记五十亿比丘。重发大心。皆得受记 四天王观察人天品。发宏护愿 四天王护国品。有多闻天王如意宝珠咒法 无染着陀罗尼品 如意宝珠品。佛观音金刚秘密主梵释四天王龙王皆说咒 大辩才天女品。能圣能凡。能人能天。能男能女。能善能恶。皆作用也。化为辩才。善恶皆护。 大吉祥天女品。一切菩萨之化身。以天女为最妙。一切化身之天女。以大功德天为最仁。其德甚圆。悲心密诣。有求必赴。点石成金。神化无比也 大吉祥天女增长财物品。此亦平常。小根难信 坚牢地神品。运通能使地力上升。成诸福应 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悲心神用。灵护非常。能以精气从人毛孔入而助其力 王法正论品。言天之所护。必在有道。盖轮粟诸王。多与四王帝释诸天。往来为眷属。故天望王贤。可增天眷也 善生王品。佛往劫请宝积说此经 诸天药叉护持品 授记品。授妙幢并二子记。遂及十千天子 除病品。流水长者子作医本事 长者子流水品。说十千鱼生天事。此三品可合为一品 舍身品。说萨捶王子舍身救虎事。嫌文卑琐 十方菩萨赞叹品 妙幢菩萨赞叹品 菩提树神赞叹品 大辩才天女赞叹品此无偈文。但直说耳 付嘱品。

  一心奉请庄严菩提心经。大方广菩萨十地经。毗沙门天王经。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拜观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元魏西域沙门吉迦夜共昙曜译。二经皆与净地陀罗尼品同。第三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第十二品多闻天王如意宝珠咒法同。第四北凉高昌沙门释法盛译。

  佛游乾陀越国。说法垂毕。微笑放光。阿难请问。乃说古栴檀摩提太子。广行布施。卖身为奴。得栴檀医他国王病。出家山中。以身饲虎。余骨起塔 前三是光明之支流。后一乃饲虎之类别。同作一条。次光明之后。

  一心奉请无所有菩萨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在毗富罗山。百千比丘菩萨四众八部俱。无所有为断众疑。隐身不现。种种问答。令难调怨仇害人者。信佛神通。乃至得记。次为女人现身。令得成男。佛为波斯匿王。说此菩萨大方便力。

  一心奉请诸佛要集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游奈丛树间。比丘菩萨俱。因四部众不能专心听法。乃嘱阿难传宣。于石室宴坐。变身往东方普光世界天王佛所。与诸佛说要集法。文殊劝往。众不往。文殊独往。天王如来移置铁围山顶。文殊即于山顶修四意止。四万二千天子来见听法。证无生忍。佛说法竟。各还本土。天王如来放右掌光入文殊顶。文殊与诸天子。同到佛所。见离意女在佛前坐。入于普月离垢光明三昧。因问何故移我而不移女。文殊尽神力。不能令此女出定。佛言。唯有弃诸阴盖菩萨能之。世界六种震动。此菩萨从下方来。敕令出女子定。让佛。佛乃出之。女与文殊唱酬法要。佛言。文殊本从此女发心。此女又从弃诸阴盖菩萨发心。天王如来。亦此菩萨之所开化。十方无量佛。从其开化。不可胜计。

  一心奉请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在祇陀林。淫女弃一小儿于路。佛至其所。种种问答。令现通。诸天来集。因名不思议光。佛为波斯匿王说其往因。并授记。

  一心奉请央掘摩罗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陀罗译。

  佛在陀园。说执剑大方广经。婆罗门孤子。名一切世间现。取千指作鬘。欲害母。佛往。欲脱佛指。佛偈降伏之。梵释四王献与衣钵。各受诃斥。魔及树神亦被诃。大弟子皆被问难。与文殊论不空义。佛为授三归五戒。答以一归无三。及杀烦恼盗菩提等义。佛问一学之义。答偈增一至十。具明大乘与声闻异。佛唱善来。示同罗汉。同入祇洹。菩萨云集。央掘问。云何住无生际而复住此。佛敕文殊同往北方问他佛十佛。各问十佛。皆言释迦即是我身。反叩如来。为说百句生因。又明持经。须成就四十功德。次有波斯匿王兴兵诣佛。佛乃言央掘是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化身。文殊是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化身。

  一心奉请思益梵天所问经。及持心梵天所问经。胜思惟梵天所问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其第二品数稍减。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其三不列品。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如来光明品。佛在迦兰陀竹林。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俱。网明赞佛光。佛说种种光明之名能利众生。并放光明。照东方思益梵天。万二千菩萨来会。日月光佛。嘱以十法游于娑婆国土。毁誉无增减。善恶勿分别。悲心等愚智。平等对三根。一视毁者供者。不见他人阙失。见诸乘如一乘。闻恶道不惊畏。对菩萨作佛想。遇佛生希有心 四法品。思益问二十事。佛一一答以四法 菩萨正问品。网明问正问。思益答邪正二问不同。比丘不解。网明重启。思益说涅槃者。但有名字。犹如虚空。不可得取。五百比丘漏尽解脱。思益问种种名义。佛具答之 四谛品。佛为思益。说真圣谛。不得一法。是实是虚 叹功德品。思益叹信解此经功德 如来五力说品。一言说。二随宜。三方便。四法门。五大悲 如来大悲品。说如来以三十二种大悲救护众生 幻化品。网明问。思益答。佛印可。普华网明皆与舍利问答。令舍利弗默然 菩萨光明品。佛因迦叶问。敕网明放指爪光。普照十方。令诸大众与佛无异。下方四菩萨来。不知何者是真佛。发诚实语。佛乃升空。令得作礼 菩萨受记品。因迦叶问。授网明记。因思益问授记。具明过去不得记。及得记因缘。依止所行。故不得记。出过一切行。具六度故得记。菩萨舍诸相名施。灭诸受持名戒。不为六尘伤性名忍。离所行名进。不忆念一切为禅。忍诸法无生性名般若 萨婆若品。为思益说萨婆若义。答网明家清净义 菩萨无二品。思益与文殊问答。又有等行天子。与文殊问答 名字义品。一切菩萨各各说菩萨名义 论寂品。思益问等行。及问文殊正行正位义 如来二事品。谓圣说法。圣默然。如来有此二法 得圣道品。文殊问。等行答。文殊问。思益答 志大乘品。等行问发行大乘。佛偈答 发菩提心品。文殊白佛。若菩萨起二相。发菩提心。是不行菩提道。思益问行菩提行。文殊答。行一切法而于法无所行。梵释四王散华赞护。佛言。如说修行。为报师恩 师子吼品。帝释叹菩萨能师子吼。不退转天子。复问师子吼义 梵行牢强精进品。授不退转记。又说牢强精进法。谓于诸法不起精进相 海喻品。以大海喻诸菩萨。有十二事 建立法品。明一切法无说无示。无有护念。是法终不可灭。不可护念。又不求菩提。不愿不贪不乐不念不分别菩提。乃得授记 如来神咒品 嘱累品。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同性经。及佛说契证大乘经(拜观同上)

  宇文周中天竺沙门阇那耶舍译。后乃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佛住大摩罗耶精妙山顶。与比丘菩萨天龙俱。棱伽大城罗刹王供佛闻法。得菩提记。海龙王问其夙因。佛为说之。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萨。从东方来。以大宝殿供佛闻法。佛为说如来十地名。声闻十地名。辟支佛十地名。菩萨十地名。为现如来初地二地相。

  水陆道场**宝忏卷第一之上

  水陆道场**宝忏卷第一之中

  一心奉请诸法无行经。及诸法本无经。佛说大乘随转宣诸法经(拜观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二经同。第三宋译经院沙门绍德等译。笔墨不强。

  佛住灵山。比丘菩萨俱。师子游步菩萨。偈问一相。佛先止次答。次说高须弥山王佛。净威仪比丘。护其正法。有威仪比丘。生不善心。入地狱。文殊问灭障法。及观四谛。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七觉支等。佛答之。又为说一切法皆不动相种性法门陀罗尼。文殊亦说种种不动相。告诸天子。我见贪欲尸利瞋恚尸利等。次有华戏慧菩萨。问入音声慧法门。佛先止次答。次敕文殊自说往因。过去师子吼鼓音声王佛灭后。喜根比丘。善说诸法实相。胜意比丘。持戒得定。行头陀行。堕大地狱。不信深法故。喜根今于宝庄严国。成胜光明威德王佛。胜意今为文殊。

  一心奉请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唐罽宾国沙门般若译。

  归依三宝品。佛在竹林。菩萨苾刍。及发心诸有情俱。慈氐问三宝及归依义。佛言。佛宝二。佛身佛德。法宝三。涅槃三德等。定慧等。八万四千妙法分五分。素呾缆。毗柰耶。阿毗达磨。般若波罗蜜。陀罗尼门。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僧宝三。第一义僧谓诸佛也。圣僧谓四果四向辟支三贤十圣也。福田僧谓苾刍苾刍尼也。为救苦故。忏悔随喜。发大愿行大乘。是名归依 陀罗尼护持国界品。东方不眴世界。无尽藏菩萨。放光现通。偈赞来会。以第一义答阿难问。佛为阿难说彼土之胜。答文殊持经之福。菩萨说六真言。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曼荼罗诸天菩萨。六波罗蜜多菩萨。四王。执金刚菩萨。铃铎耳微那夜迦阎摩罗王。诃利底爱子母。摩利支天。迦噜拏王。迦噜啰王。大自在天王。各说一咒 发菩提心品。佛答弥勒发五种胜心。入海取珠喻 不退转品。佛答弥勒一大悲心。缘五道苦而起。二大精进心。如入大海求如意珠。更发三种胜心。誓不退转 布施波罗蜜多品 精进波罗蜜多品 静虑波罗蜜多品 般若波罗蜜多品。佛说般若度毕。微末底外道。说自在天常。说神我能生诸法。佛以正量委细破之。次说八识熏习及转显义。外道发菩提心。佛又为慈氏说八善巧及智慧方便。解络腋衣授之。四天释魔发愿护持。

  一心奉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拜观同上)

  唐罽宾国三沙门般若等译。

  佛住灵山。比丘菩萨天龙八部轮王十六国王夫人眷属四众四姓外道饿鬼畜生琰王众俱。坐宝莲华师子座上。入心璎珞宝庄严王三昧。天雨香华。复入师子奋迅三昧。大千震动。恶趣离苦。来供佛。佛胸臆及毛孔。放金色光。现十方五趣苦乐之相。及现三大阿僧祇因果本末之相。师子吼为众说法。叹佛功德。请佛出定 报恩品。从三昧起。告弥勒菩萨。称叹心地妙法。五百长者不爱苦行赞二乘道。佛说世间四恩。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佛有三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有自他二种。三变化身。法有四种。教理行果。僧有三种。一菩萨。二声闻。三凡夫。凡夫有具戒正见二种。具足十义。得名为宝。为求菩提。有三种十波罗蜜。若修十种真实度。乃报四恩。智光长者与不顺子远来听法。佛为重宣。令发大心 厌舍品。长者问。佛答出家胜 无垢性品。粗衣乞食陈药兰若。各十胜利 阿兰若品。为常精进说 离世间品。乐远离行菩萨。承佛力说兰若行。佛赞之 厌身品。为弥勒问三十七观。诃身不净 波罗蜜多品。为弥勒说。兰若能满十波罗蜜 功德庄严品。为弥勒菩萨说。有一德。应住阿兰若处。谓观一切烦恼根源。即是自心。有二种法。两番二种人。不堪住兰若。次明十一种四法。五种八法 观心品。为文殊说观心法。及观心陀罗尼 发菩提心品。为文殊说自觉悟心有四种义。及说初观菩提心相及真言 成佛品。为文殊说三种大秘密法。心语身也。欲修习者。当着菩萨三十二种大金刚甲 嘱累品。明受持者。得三业及十种清净。

  一心奉请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及无字宝箧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拜观同上)

  第一唐中竺度沙门地婆诃罗再译。第二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初译。第三地婆诃罗初译。唯第三文字稍异。

  佛住灵山。菩萨比丘十方天龙俱。胜思惟问二字之义。佛言九种一法应除。贪恚痴我执懈眠爱惑无明。一法应守护。己不欲。勿劝人。无有一法是如来所觉所证。一切法无实。从因缘生。因缘如电光。念念不住。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及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拜观同上)

  第一宋中印度沙门法护等译。第二元魏南天竺沙门昙摩流支译。第三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佛在灵山法界殿中。放光集十方众。有师子座。出偈赞佛。佛坐之。妙吉祥问不生灭是何增语。答。是如来增语。因说琉璃地映帝释宫影。忉利天大法鼓。空中风云水。大梵王。日光照。摩尼宝。响地虚空等喻。说种种法句。种种菩萨胜行。于是妙吉祥赞礼。

  一心奉请大方等如来藏经(拜观同上)

  东晋迦维罗卫国沙门佛陀?陀罗译。

  佛在灵山。成道十年。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俱。定力现众莲华。皆未开。皆有化佛。须臾升空舒荣。须臾萎变。化佛各放无数光明。金刚慧问何因缘。佛答。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萎华中佛。如岩树蜂蜜。如??中杭粱。如不净处金。如贫家宝藏。如庵罗果种。如弊物中金像。如贫女贵胎。如模中金像。

  一心奉请十住断结经(拜观同上)

  姚秦凉州沙门竺法念译。

  导引品。佛于捺园。放舌相光。照十方界。东方执志通慧菩萨。与五万菩萨来。最胜问法要。先答十住法 留化品。明二住法 空观品。明三住法 色入品四住 了空品五住 根门品六住 广受品。明七住法。座上大声闻皆号泣 童真品。明八住法。授最胜记。敕令现相 定意品九住 菩萨成道品十住 灭心品 神足品 恭敬品 勇猛品 碎身品。大意与华严十定同 身入品 辩才品 权智品 化众生品 三道灭度品 乘无相品 等慈品 法界品 道智品。授九万众生十一那术天人 于中阴成佛 身口意品。菩萨各说菩萨慧 梦中成道品 菩萨证品 解慧品 三毒品 问泥洹品 四梵堂品 梵天请品 梵天嘱累品。

  一心奉请菩萨璎珞经(拜观同上)

  一名现在报经。姚秦凉州沙门竺法念译。

  普称品。普照问菩萨法。二十二句。佛言。当以十德璎珞其体 识定品。宝王问璎珞戒品。佛答具戒施忍。由达唯识 庄严道树品 龙王浴太子品 法门品。略说璎珞八万法门中数十名。持名者当得十无碍功德。次广明六根璎珞法门 识界品。豪贤问意识境界。敕菩萨各说空慧无著行。感十方佛说空慧偈。忽然不现。以决众疑 诸佛劝助品。说十无尽藏。十方诸佛同赞印 如来品。说十地各各四神足法 音响品 因缘品 心品 四圣谛品。一无量。二行尽。三速疾。四等 成道品。料简三世三种成道 生佛品 本末品。分别五阴本末空 非有识非无识品 无量品。说佛之量。所知无量。次说月照光菩萨四果乃至九地中所修三世禅行。次佛说有情于无情无情于有情法 随行品。尊复尊梵天问。佛答诸度无极 光明品 无想品 无识品 受迦叶劝行品。佛放舌光。十方佛遣菩萨来会。佛拣声闻不在圣例。迦叶等脱衣号泣。佛慰喻之 有行无行品。诸菩萨各说有行无行。迦叶亦说。佛不许可。阿若拘邻亦说。佛许可之。舍利弗问答科简。目连等各说有行无行 有受品 无著品。说无著行。授明观菩萨记。并说八种记。授帝释记。次令目连除魔心垢。悬记在弥勒时得决 净智除垢品。为净一切地菩萨。说种种知他心三昧。乃至知亿佛三昧 无断品。明种种五法。及六度互具六度 贤圣品。一切菩萨各说六度。慧眼文殊酬唱。演众法门 三道三乘品。佛为舍利弗说三道各有三乘 供养舍利品。佛为须菩提说供舍利。供色身法身不同 譬喻品。因退席人说喻 三世法相品。佛为劫宾那说三世。受化差别。大众有疑。十方佛同来说偈解悟之 清净品。为邠耨文陀尼子。分别清净不清净法 释提桓因问品 本末行品。为众首璎珞菩萨。说退不退超不超法 闻法品。文殊问有转无转法。佛分别答之 净天品。佛为净居天说三世常无常义。及菩萨总持贤圣辩才并授其记 十方法界品。佛述初成道时一切菩萨劝转** 十智品。为弥勒说十无量智门 应时品。为法妙菩萨。说十种应时之行 十不思议品。为道胜子说十法 无我品。为心智菩萨说十无我行 等乘品。偈答净眼 三界品。净施王与佛酬唱。菩萨受记。及六十二见。皆空平等。次有究竟菩萨问净施王。王答而不悟。更令向文殊决疑。

  一心奉请佛说华手经(拜观同上)

  一名摄诸善根经。

  序品。众集。迦叶来。分半座令坐。大千震动 神力品。佛又命迦叶坐。神力集众。目连敷座极大。佛言。如来不于变化座上说法。无量缘复敷座。一切菩萨各以上衣积成高座。佛现神力。令于衣中各现将来成佛之事。华德藏菩萨问法。佛口放光。謦欬声遍十方界 网明品。东方菩萨见光闻声承佛命来。以华作佛事 如相品。东方不虚行力菩萨。持华来会。佛与?陀婆罗论如来义 不信品。论末世不信法事 念处品。佛说末世宜修四念处观 发心即转**品。此东方菩萨名也。因光声。佛说其往因 变现品。此菩萨摘十方世界。俱置本国。佛以神力。令诸世界。互相击碎。以警诸天。计有常者 如来力品 功德品。为坚意说持经功德 发心品。东方光明威德聚。持须弥肩佛之命。亦来集会献华供养。佛以华付弥勒。弥勒转付七万七千菩萨。俱发大愿。仍以奉佛。佛赞发心功德 无忧品。佛说真菩萨心当如往昔无忧太子 申说品。叙东方菩萨。见光闻声而来集者 总相品。详序东方佛菩萨名 上清净品。同上 散华品。东方观佛定善根善根庄严菩萨闻此世界佛名。遥散华来 众相品。亦详序东方佛菩萨 诸方品。详序余九方佛菩萨。见光闻声而来集会 三昧品。佛次第入五十七种三昧。诸天偈赞 求法品。佛从三昧起。为舍利弗说菩萨求法之要 叹德品。佛说菩萨难事 验行品。说二种三事。验菩萨心 得念品。得念王子。不被失念魔所惑 正见品。佛诸菩萨正见 叹教品。亦说如来本生 毁坏品。说毁坏菩萨心之罪报 众离品。选择居士。及其爱妻。闻法证果 众妙品 逆顺品 不退行品 为法品 叹会品 上坚德品。坚意比丘。衣供佛。发大愿。衣中见诸佛神变。坚意问法门。佛言其昔为上坚德王。曾问是法 法门品。王答坚意之问 嘱累品。付菩萨。皆发愿宏通付迦叶阿难。皆辞不堪。

  一心奉请佛说宝云经。及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佛说宝雨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达磨流支。译宝雨。有月光天子受记。为支那女主事。迹邻附会。则天颇以之得意。而古二译皆无有也。依宝云箫梁扶南国沙门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东方世界菩萨来问法。佛答。地震。一切兴供。诸佛放眉光入如来顶。除盖所问。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亦同。

  一心奉请法集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佛在虚空界。法界差别住处最胜楼阁妙宝台上。与罗汉菩萨天龙等。说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门经。时无所发菩萨奋迅慧菩萨。与诸眷属。于别楼阁宝堂上坐。奋迅慧发十八愿。无所发答以各有十种法行。七万诸人得无生。又问诸波罗蜜相应法集。又答之。种种问答。六万余人得无生。八千天子法眼净。无所发言。应修行实谛法集。不舍菩提心。不舍众生。六万人得不退地。无量天女法眼净。奋迅慧又问菩萨心念处智。答以无生智业及十种念处。所谓身受心法。佛法僧戒舍天。俱诣佛所。舍利弗问以何义故名无所发。无所发答之。八万人得无生。六万诸天法眼净。五千比丘发大心。佛与记。无所发问佛。善知可取能取法。佛答。见一切法如梦幻。成就柔和恭敬。质直等心。则能得如来妙法。申述如说修行不放逸义。名为微妙法集。次有舍利目连富楼迦旃延迦叶空生阿那律罗睺优波离阿难。各说胜妙法集。佛各印之。次有弥勒。见者爱乐。善目。善生。大导师。光明幢。解脱月。大海慧。观世音。坚意。善护。虚空。文殊。各说胜妙法集。佛总印赞。若闻此法。不生于谤。我授是人无上道记。无所发脱颈上宝璎珞奉如来。于空中成宝帐。佛授记。须菩提复与无所发问答。说甚深法。七万众生发菩提心。二百比丘。心得解脱。复有善思惟天子问佛。佛答。成就深直心。发无上意。名为根本住处。六度止观三十七品。名为菩萨境界。及菩萨行。菩萨安稳。菩萨寂静。菩萨常在三昧。菩萨到一切处。菩萨调伏。菩萨得灭。一一答竟。善思惟复述最上妙法。佛印之。诸菩萨各任护持。佛记是经所到之处。

  一心奉请观察诸法行经(拜观同上)

  随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无边善方便行品。佛重游灵山。喜王断眠食七日。求三摩地。佛为说决定观察诸法行。五百三十五句 先世勤相应品。佛又说十六句法。及说十六字法门。辩才璎珞庄严云鸣出吼显音佛时。有说法菩萨。名无边功德辩幢游戏鸣音。复有王子。名福报清净多人所爱鸣声自在。从彼菩萨闻此三摩地宝。今成无量寿佛。又净面无垢月妙威藏佛时。有显妙广身长者子。供佛闻法。舍家修道。十千岁中不坐卧。今于南方。成善意喜乐如来。又偈说末世过患。三千菩萨誓愿护持。又广净厚金普无疑光威王佛灭后。有说法者。名无边宝振声净行聚。被摈。出住大林中。劝化多人。无忧普欲喜音转轮圣王。得信乐已。宏此三摩地。今皆成佛。说法者即无量寿。转轮王即不动佛 受记品。佛为喜王说增一至十法具足。得此三摩地。七千众生法眼清净。七千众生。发无上心。皆得不退转记。三万菩萨。得无上忍。佛放身光。遍十方界。皆有莲华。见佛坐上。喜王问法。既摄神力。遂言一切法皆无来去。如??幻。佛又告喜王。宝光威轮王佛时。宝月转轮王。生一童子。名曰法上。同王觐佛问法。佛以伽陀说此三摩地。得不退转。法上童子。即今喜王。轮王宝月。即今慈氏。喜王问。菩萨何法有何法无。佛答以无一百五十恶法等。又总略说一切不善法诸菩萨无。一切善法。诸菩萨有。

  一心奉请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及佛说阿阇世王经。普超三昧经。佛说放钵经(拜观同上)

  第一宋中印土沙门法王译。第二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与上经同。第三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亦同上经。分十三品。第十二品月首。即世王太子也。第四西晋录。失译人名。即普超经秦钵品别译。

  佛在鹫峰。八万四千菩萨从十方世界来。二十五菩萨及兜率天子。各说趣证佛智之法。妙吉祥最后说。辨积欲问佛。妙吉祥变身为佛以答之。舍利子遥闻法音。称叹希有。光严求见妙吉祥。佛警悟令来法会。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以放钵因缘。劝舍利子等发菩提心。摩竭国王求佛决疑。请妙吉祥入宫供养。妙吉祥于东方常声世界。请得八万大士。初中后夜。为说法。次日共迦叶等同受王请食竟。以?奉施菩萨声闻。各皆不现。乃至后宫。及王自身。亦皆不见。如是令王悟无生忍。同来佛会。中路又化一杀人者。令其见佛。得证涅槃。次为王及四子授佛记。

  一心奉请大树紧那罗王所问法经。及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拜观同上)

  前是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后是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佛在灵山。天冠菩萨问法。佛以三十二种四法答之。大树紧那罗王。与其眷属。弹琴诣佛。令大众及山川等。乃至大阿罗汉。皆悉起舞。唯除不退菩萨。天冠问大树。不不成佛。大树答。菩萨有十二无满足法。大树问宝住三昧。佛答以修习生起八万种宝。于世间宝出世间宝。皆得自在。天冠问佛。大树云何以伎乐音教化众生。佛具答之。大众以佛神力。各有天华以散大树。大树以右手接。无一堕地。即令供佛。佛令成一宝盖。覆千世界。现诸华台。释迦佛像。赞大树德。大树复入庄严宝盖三昧。以妙宝盖。各覆诸如来像。覆诸佛及大众。至彼香山。受七日供。演说净六度及方便法。各三十二。又为大树之子。于乐音中。演诸问答。又为大树之妻。并诸女辈。说增一至十舍女身成道之法。又许大树子无垢眼。于乐音中。出六十四护菩提音。令不放逸。次乘大树所作宝车还灵峰。为阇王说三十二种菩萨法器。及菩萨有无忧悒。各四四种。复偈答阇王菩提行问。乃遣大树还其所居。又为瞿夷天子。说四四法能证无生。又为阿难。说菩萨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称。次四天王说咒护持。

  一心奉请三昧宏道广显定意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一名入金刚问定意。

  得普智心品。佛游鹫峰顶。阿耨达龙王问法 清净道品 道无习品 请如来品。入龙宫半月 无欲行品 信值法品 转**品 决诸疑难品。文殊诸大士从下方来。与迦叶论。次与龙王说观如来义 不起法忍品。龙王问文殊答 众要法品 受封拜品。龙王得菩提记 烛累法藏品。灵山重说。

  一心奉请佛说海龙王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行品。佛游灵山。龙王问法。四十九句。佛具答 分别品。众获益。龙王献珠 六度品 无尽藏品 总持品 总持身品。以法门为身也 总持门咒品。咒作华言翻译。讽诵者得三十二无畏 分别名品 授决品。说污戒比丘。多生龙中。威首龙子得佛记 请佛品 十德六度品 燕居阿须伦受决品 无焚龙王受决品 宝锦受决品。龙王女也。与迦叶论义 天帝释品。为劝阿须伦。使不相战 金翅鸟品。佛以皂衣。护诸龙等。有四金翅鸟惶怖趋佛。佛令持戒。令识宿命。不复为恶 舍利品。龙欲供佛全身舍利。须菩提言不可。诸龙子叹佛境界非声闻所知 法供养品。佛出龙宫。为海神说十德庄严大海。龙子名受现。化作宫殿。送佛还灵山 空净品。阿阇世与龙王辨受决实义 嘱累受持品。大士各说受持法。佛皆印之。并说神咒。翻作华言。

  一心奉请佛说转女身经。及佛说无垢贤女经。佛说腹中女听经(拜观同上)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第三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佛住灵山。婆罗门须达多。妻名净日。怀一女胎。其胎合掌听法。欲有所问。佛放光明。普照大千。令此世界。皆见此女在胎问法。问已。从右胁出。立莲华台。释提桓因奉以天衣璎珞。女报之曰。菩萨有十种菩提璎珞而自庄严。所谓不失菩提心。不忘深心。大慈大悲等。不受此愿求小智之衣。东南方净住世界无垢称王如来遣衣与之。女着衣已。即具五通。放光动地。礼佛问法。佛为说三十种四法。三万二千天人发菩提心。次与舍利弗问答名字之义。佛命名无垢光。又与舍利弗问答女身之义。次问离女身法。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兼明女身种种苦恼。五百比丘尼发菩提心。愿离女身。七十五居士妇璎珞供佛。化为宝台。各有佛坐。大众围绕。妇见神变。发菩提心。坚修梵行。即礼佛足。不转女身。誓不起地。佛为说十六法。大地震动。七十五居士亦来。诸女遂成男子。升空说偈。复劝居士发菩提心。从弥勒出家。次无垢光转母发菩提心。亦发诚实语。转成男子。

  一心奉请大方广如来秘藏经(拜观同上)

  出秦录。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大千天众具。东方宝杖佛所。有无量志庄严王菩萨。问如来秘密藏。佛言。发一切智心为首。次明十六种四法。六种二法。又明九种四法。六种二法。是名初入如来密藏根本句也。于是菩萨投身作供。迦叶更请佛说秘密藏法。佛言。逼恼菩萨者。皆不堕落。菩萨愿力清净故。如良药宝珠油灯。又如坠地。还依地起。如打栴檀。亦得香气。烦恼从虚妄生。不应坚着。如芥子火。吹长则渐烧。如大火聚。无依则渐灭。妄想不真。对治如不实药。解知烦恼从因缘生。无性无生。名得菩提。次明极重十恶。如解佛说因缘法。如久闇室然灯则闇去。

  一心奉请持世经。及持人菩萨所问经(拜观同上)

  第一一名佛说法印品经。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四利品。佛在竹园。持世问法。佛答以八种四利。勤修诸法实相。亦善分别诸法之相。三种四利。能求念力。四种四法。名得念力。七种四利。能修习一切法。分别章句慧。四种四法。转身常得不断念。乃至得菩提。又七种五净智力。又三法。欲进不放逸 五阴品。观菩萨正观五阴方便 十八性品。正观十八界方便 十二入品 因缘品 四念处品 五根品 八圣道分品 世间出世间品 有为无为法品 本事品。阎浮檀金须弥山王佛时。宝光精进持经。成一切义决定庄严佛。无量光德高王佛法欲尽时。无量意精进持法。成无量光庄严王佛。于是?陀婆罗伽罗诃达多菩萨。发愿持经。佛印之 嘱累品。佛以神力护念。令大千界香气遍满。授持经记。

  一心奉请大方广宝箧经。及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第二是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祇园。先演法。文殊后到。与须菩提酬唱。令须菩提默然。舍利目连阿难迦叶富楼。各述文殊智慧辨才神力之事。

  一心奉请佛说乐璎珞庄严方便经。及顺权方便经(拜观同上)

  姚秦罽宾国沙门昙摩耶舍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分四品。沙门法。见谛。分卫。假号。余同第一。

  一名转女身菩萨问答经。佛在灵山。须菩提梦佛为说当来未曾有法。次日白佛竟。乞食。遇一女人酬唱佛法。此女称扬佛以二十事。而行乞。菩萨欲调众生。因为须菩提现男子身。又现诸余佛土食时差别。又说应供之义。令常随天发大心。次施须菩提食。须菩提转施不污一切法菩萨。其日须菩提不食。晡时至佛所。佛为说女人名。及为授记。

  一心奉请大庄严法门经。及佛说大净法门品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文殊化现殊胜身色衣服。度淫女胜金色光明德。令得顺忍。此女化现死坏恶相。使上威德长者恐怖。诣佛闻法。亦得顺忍。佛为二人说记。

  一心奉请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及佛说第一义法胜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佛成道未久。大众云集。佛入宝舍三昧。出无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犹如一会。胜分菩萨说偈问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问所疑。佛为决疑。遂发大愿。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发愿。佛悉授记。复出舌相。说此经功德。嘱累文殊。

  一心奉请有德女所问大乘经。及梵女首意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鹿林。与弥勒入城乞食。有德女问佛所转**。佛以十二缘生答之。仍致问难。佛为说第一义谛无有诸业。亦无诸有而从业生。及以种种众苦恼事。譬如如来所作化人。化人复更化作种种诸物。女称赞供养。佛为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及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佛说转有经(拜观同上)

  第一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第三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

  佛在竹林。影胜王问。云何有情先所造罪。久已灭坏。临命终时皆悉现前。又复诸法体悉空无。所造业报而不散失。佛以梦见美女觉后忆现影像答之。智者当观察。眼不见于色。意亦不知法。是名胜义谛。

  一心奉请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拜观同上)

  附梁录。

  佛应供于婆师腻迦长者家。其女不出。佛遣化女以残食与之。女念其夫。其夫即至。乃同见佛。与舍利文殊问答。明生以不生生为生义等。

  一心奉请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因外道问。为说一切法如梦幻。菩提心相。自性清净。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智印经。及佛说慧印三昧经。佛说如来智印经(拜观同上)

  宋西夏沙门智吉祥等译。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三附刘宋录。一名诸佛法身经。

  佛在迦兰陀林。入城乞食而还。眉间放光。劝大众安住如来所知境界。愍一切有情。受差别相。乃入如来智印三昧。放光遍照。妙香庄严。释迦十方分身佛。示同一身。各各入城乞食。至林中同入三昧。所有菩萨及他方佛。各遣菩萨众与大众普集。声闻入定观察。不知如来所在。佛出三昧。震动世界。舍利弗请开导悟入。佛以离一切分别答之。舍利弗重问色身三昧。佛宣偈重答。因广劝修。嘱文殊护此经。次嘱弥勒以七种发心。两番五种不退转法。答弥勒修习之问。五种覆障法。答弥勒不爱乐之问。又记王夫人及修此法者。同生安乐国。又料简善根多少。判信心差别。此经最详明。胜刘宋译。更胜吴译矣。刘宋译缺乞食及分身来集二事。

  一心奉请佛说不增不减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佛在灵山。舍利弗问众生界为有增减。为无增减。佛诃增减邪见。示如来藏不思议三无差别义。

  一心奉请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自说大乘无分别法。而为发起。加无分别光菩萨。问入无分别法门。佛答之。亦说一喻。

  一心奉请力庄严三昧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佛在祇园。于后夜入是三昧。文殊等二十童子。分往十方。同十方大士来。佛出定。文殊问十种智难信。佛以六喻明之。智轮问十智义。佛为释十智因缘。得成十力。次明三世诸佛。皆观菩提树七日七夜。如斯方便。即是不可思议如来深境界。次种种问答。明诸佛不思议境界。即一切众生境界。一境无二无别。依六根六尘而示平等无差别义。

  一心奉请佛说无极宝三昧经。及宝如来三昧经(拜观同上)

  西晋北天竺沙门竺法护译。第二东晋西域沙门祇多蜜译。

  竹园周匝生文陀般华。华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萨问法。如文殊。百日之中。六道受乐。佛入宝如来三昧。感十方诸佛。遣菩萨来会。天龙八部皆集。舍利弗与宝来菩萨。及文殊弥勒等。种种问答法要。罗阅菩萨。请众菩萨受供说法。与佛遥相酬唱。

  一心奉请佛说金刚三昧宝性清净不坏不减经(拜观同上)

  一名金刚清净经。附三秦录。

  佛在毗耶离大林精舍。自诣法座。敷尼师坛。次第入十三三昧而起。放遍身光。入面出顶。弥勒问法。佛言入首棱严三昧。修百三昧。乃入金刚三昧成佛。

  一心奉请寂照神变三摩地经(拜观同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在灵山。众集。贤护问法。佛答以寂照三摩地。能令菩萨一切诸法皆得圆满。文来未全。

  一心奉请大方广师子吼经。及佛说如来师子吼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

  佛在日月宫中。比丘菩萨俱。遣胜积菩萨往北方欢乐世界法起佛所听法。胜积至彼。礼已却坐。法起故问。汝从何来。胜积默无言说。大众生疑。法起如来微笑放光。十方云集。电鬘菩萨问笑因缘。法起如来略说诸法实相。本无言说。净身菩萨问。若无言说。是真说者。喑亦说也。佛言。哑默不哑默。皆说法而不知。如生盲人。处日光而不见。众生一切音声语言皆入四无碍智。欲求法者于自身求。欲求菩萨。以五蕴求。于是大千震动。佛更出广长舌相。普告大众。释迦牟尼即我法起。

  一心奉请出生菩提心经。及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竹林精舍。迦叶婆罗门。梦大莲华中有月轮。又见丈夫放光普照。次日问佛。佛为说一切智利。及说偈劝发菩提心。次分别三种菩提。次示四摄法。次示天行梵行圣行。次说破魔众会陀罗尼。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问菩提经。及伽耶山顶经。佛说象头精舍经。大乘伽耶山顶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第三隋北天竺沙门毗尼多流支译。第四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佛初得道。在伽耶山。入诸法甚深三昧。谛观诸佛性相。文殊知之。即问云何发心。佛以无发是发义答之。月净光德天子问。缘何行菩萨道。文殊答。大悲为本。大悲以直心为本。直心以等心为本。等心以无别异行为本。乃至正观以坚念不忘为本。共十六句。又四心能摄因果。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作众譬喻。次定光明主天子问菩萨略。文殊答方便智慧。又助道断道。随智勇行菩萨。问菩萨义。菩萨智。文殊答。义名无用。智名有用。复语天子。有十智十发十行十思惟。十治法。十善地。十随法行。

  一心奉请佛说文殊尸利行经。及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文殊巡行比丘房。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互相问难。显示阿罗汉义。五百比丘不忍。起坐而去。更说法要。五百还来。四百证果。一百堕狱。佛言。此百比丘。若不闻此法。应堕狱一劫。今闻法故。暂堕即出生兜率天。至弥勒成佛时。初会便得证果。不闻此法。虽闻四禅四定。不能解脱烦恼生死。闻已疑惑。犹胜不闻。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为文殊。说大乘四谛及三十七品法。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比丘菩萨天子俱。佛入普遍光明三摩地。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各有殑伽沙数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在东方宝幢佛刹。劝慈氏菩萨同来。慈氏不来。辩吉幢亦不来。妙吉祥乃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佛所。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得如妙吉祥神通事业。佛以四种四法答之。又问妙吉祥发心久近。佛亦答之。次有遍照藏菩萨入会。与迦叶问答。次普华幢再问妙吉祥最初发心。佛具答最初发心转女成男因缘。普华幢又问菩萨行法。佛令妙吉祥为说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觉支等。

  一心奉请商主天子所问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在灵山。商主请文殊说法。文殊为说一百十九智。又作种种问答。又说种种菩萨行。又问佛无生忍义。佛授菩提记。

  一心奉请佛说魔逆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祇园。大光天子问文殊。何为菩萨魔事。文殊具答之。又问善哉无善哉法。亦答之。魔来乱法。文殊令其身被五缚。又令变像如佛。说诸妙法开示五百弟子。次有须深天子。与文殊问答。

  一心奉请超日明三昧经(拜观同上)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佛游柰国。与比丘菩萨俱。讲大乘业无极之慧。善宝长者与千人俱。以七宝华供佛。佛令成盖。光照十方。集众。普明赞佛已。问三昧。佛言。行八十事。得超日明定。离垢目菩萨问三乘学。佛分别答。净教长者子。问菩萨行。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唱十三昧名字。正见居士请法要。佛答以四事。常不离佛。离垢目广问十三昧义。佛一一答。每一三昧。各一嘉瑞与波罗蜜相应。即是十地之义。慧施长者女共五百人。发无上心。转男身。得佛记。慧英与佛及文殊答问深义。阿难问菩萨道本。及问迟疾。佛言亦有亦无。因述本生。精进不懈。先得佛。日天子请佛。次日供。佛还柰国。解法长者调意菩萨莲华净菩萨解缚菩萨宝事菩萨恩施菩萨帝天菩萨水天菩萨大导师菩萨龙施菩萨大光菩萨。各问法。佛答之。

  一心奉请须真天子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问四事品。佛游祇园。须真发三十二问。一一答以四事 答法义品。复以三十二事问文殊。亦一一答之 法纯淑品。须真文殊问答 声闻品。须真劝诸大弟子。与文殊问答 无畏品。须真文殊问答 住道品。同上 菩萨行品。同上 分别品。同上。明菩萨得持法要。得入四果三乘。亦得入凡夫三毒等法。亦得入生死入灭度法 颂偈品。须真与文殊。论智慧相。善权相 道类品。答问毕。弥勒阿难流通。

  一心奉请成具光明定意经(拜观同上)

  后汉西域沙门支曜译。

  佛在迦维罗卫国。敕阿难集众。贵姓子善明。与同人五百见佛。佛受请。问佛妙德从何致。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当净行百三十五事。因为说往因。授道记。

  一心奉请大悲莲华经。及大乘大悲芬陀利经(拜观同上)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第二出三秦录。分三十品。

  转**品。佛在灵山。比丘菩萨梵天欲天俱。时弥勒等上首菩萨。向东南方。称莲华尊佛功德。宝日光明菩萨。问佛因缘。佛答其故。谓莲华尊佛。昨夜初成正觉。作大佛事 陀罗尼品。说彼世界相貌。及说过去日月尊佛授现佛记。授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说此事已。十方菩萨同来听受。皆得见彼莲华佛刹。次有解脱怨憎菩萨。问修集陀罗尼法。佛答以四法五法六法。七岁中修。弥勒自言。十恒沙劫前。已从娑罗王如来处。得闻得修。以本愿故。久在生死。待时成佛。求佛授职。佛为说诸章句。令众获益。又入遍一切功德三昧。度三恶道众生。令生天人。为诸天人示宿世因缘 大施品。寂意问佛。出此浊世因缘。佛备述前事。谓删提岚世界。善持劫中。无诤念轮王。大臣名宝海。生宝藏佛。王及千子小王。供佛发心。宝海求梦。知彼志劣。以梦白佛。劝彼诸人发无上心。各取净土 诸菩萨本受记品。宝藏如来。授轮王记。即无量寿。第一太子。即观音。二势至。三文殊。四普贤。五莲华尊。六法自在丰王。七光明无垢坚香丰王。八普贤。次授十千懈怠人记。次记九王子阿閦。十王子香手。十一宝相。又授五百王子记。又四百王子。又八十九王子。又八万四千小王。又宝海八十子。又宝海三亿弟子。千童子。五侍者。最后宝海发大悲愿。诸菩萨等皆悉赞叹。六方佛送华供。宝藏如来。说四懈怠。四精进。一者愿取清净世界。二愿于善众生中作佛事。三愿不说二乘法。四愿寿命长。是懈怠。反是名精进 檀波罗蜜品。宝藏为大悲。说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大悲历劫苦行 入定三昧门品。十方佛为释迦所化度者。皆遣菩萨来会供养。佛入三昧。令诸大众皆入毛孔中。复说十专心发于菩提。能入一切行门。乃至结名。结益劝持。无怨沸宿大仙夜叉发愿流通。

  一心奉请方广大庄严经。及普曜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二译同。但品有开合。

  序品。佛在祇洹。于中夜分。入佛庄严三昧。放顶髻光。照净居天。天来问法。佛晨朝为众说 兜率天宫品 胜族品 法门品将下生。为诸天说众法门。有一百八 降生品 处胎品 诞生品 入天祠品 宝庄严具品 示书品 观农务品 现艺品 乐音发悟品 感梦品 出家品 频婆娑罗王劝受俗利品 苦行品 往尼连河品 诣菩提扬品 严菩提扬品 降魔品 成正觉品 赞叹品 商人蒙记品。成道十七日受商人供 大梵天王劝请品 转**品 嘱累品。

  一心奉请大方便佛报恩经(拜观同上)

  出后汉录。

  序品。佛住灵山。阿难闻外道非笑。以是白佛。佛放光集众 孝养品。佛坐宝华。见身中五道。明一切互为眷属。如来念报其恩。因述须阇提太子。身肉济父母 对治品。说轮身剜千灯。以求半偈 发菩提心品。佛为喜王菩萨。说发心乃名知恩。劝人发心乃名报恩。自述地狱初发心事 论议品。佛升兜率。为母说法。外道谤。佛从天下。现昔忍辱太子宝塔。并述摩耶夫人得为佛母本缘。并沙弥均提本缘 恶友品。佛以光照地狱。因说调达诸事。并发其巧便 慈品。说舍利弗先入涅槃本缘。及佛慈善化力 优波离品。佛敕尊者问戒中义 亲近品。述前劫杀一贼救五百人。现在救恶疮比丘。并说知恩报恩法要。三十二相及其因。烛累一切菩萨发愿。

  一心奉请菩萨本行经。及佛说金色王经(拜观同上)

  第一附东晋录。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即本行经第二段。

  王饥年仅一食。转供辟支佛。感天雨宝粟 一说往昔精进行以?懈怠。又为波斯匿王说檀度。一授婆罗门辟支佛记。一授牧羊人辟支佛记。一舍利弗度师质大臣出家。被弟遣贼断臂。证果夙世因缘。一婆多竭梨尊者自述夙因。一佛说往昔剜身求法事。一为贫士须达说施田差别。一说如来降毒龙除国疫事。并说三千宝盖夙因。一说赞佛有大功德。一度辅相婆罗门夫妇证果。并述昔因。

  一心奉请六度集经。及太子须大拏经。菩萨睒子经。佛说睒子经。太子慕魄经。佛说太子沐魄经。佛说九色鹿经(拜观同上)

  吴天竺沙门康僧会译。皆如来往昔行菩萨道时六波罗蜜也。第二即出第二卷。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第三附西晋录。佛昔孝奉瞽亲事。被箭重苏。第四圣坚译。与上经同。第五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第六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二经同说太子十三岁不语事。第七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亦如来往昔忍辱事。六经皆出于一。

  一心奉请佛说长寿王经(拜观同上)

  附西晋录第二出。

  说佛昔为长寿王。广行布施。贪王伐之。誓不与战。同子长生逃出。后愍贫人来乞。随而见贪王。王即杀之。子奉遗命。欲报仍止。

  一心奉请佛说鹿母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说佛因地为鹿母。误堕弶中。求出见子。全信赴死。

  一心奉请佛说大意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陀罗译。

  佛在祇园。说因地抒海求珠事。

  一心奉请佛说前世三转经。及佛说银色女经(拜观同上)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与上经同而事迹小异。

  佛在祇园。笑而放光。阿难问其因缘。佛说本生事。为上色女。割二乳救食子者。次转男子作国王。正法治国。复以身普施禽兽。后转身为婆罗门子。绝食以求出家。舍身以救乳虎。

  一心奉请佛说过去佛分卫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说因地。其母见佛乞食。发愿生子出家。得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妙色王因缘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佛在祇园。大众诸根不动。听闻法要。苾刍请问其故。佛说往昔求法。舍子舍妻。并舍此身奉夜叉食。今获此报。

  一心奉请佛说月明菩萨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在灵山。为月明说法施饭食施。常当发四愿。及说过去智止太子以身肉疗比丘病。即是世尊往昔施行。

  一心奉请佛说顶生王因缘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等译。

  佛在祇园。因胜军王请问。说往昔布施。感生王顶。统四洲。诣忉利。见一百十四位帝释生灭。

  一心奉请佛说赖叱和罗所问德光太子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为和罗比丘。说菩萨七种四法。五种四非法。并吉义佛时。德光精进供佛护法藏事。

  一心奉请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及佛说自誓三昧经(拜观同上)

  竺法护译。第二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佛游句潭弥国。十方大士见灵瑞华。承彼佛力。来此供佛。佛笑放光。为贤儒菩萨说笑三缘。为明见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6-26 23:46 , Processed in 0.0513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