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468|回复: 2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九九卷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0-21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九九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九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九九九卷)

  诸位同学,请看经文第二段引例请问,别中第六句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念:

  【净除一切杂染故。永断一切疑网故。拔除一切希望故。灭坏一切爱着处故。】

  这一共有四句,四句都是讲成就的利益。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的「成何益,(第)一除集谛染,(第)二决道谛疑,(第)三拔苦希望,(第)四证灭爱处故」,这是大师给我们的提示。我们看经文,成益第一个。

  『净除一切杂染故』,杂染就是烦恼习气。怎么个除法?在这一大段经文里面,总共有十句,第一句是总说,其他九句是别说。别说里面又分成两段,前面五句是说出菩萨行愿怎么成就的。所以第一句讲「上继佛种」,一定要发心续佛慧命,经文上「令如来种性不断故」。怎样才能够续佛慧命?一定要生起慈悲心,救护一切众生。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一样,他是看到众生的生老病死苦,还有许许多多的折磨灾难,引发了大慈悲心。救护众生怎么个救护法?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所有一切苦难的业因,这个业因是烦恼恶业感召的果报。要怎样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一定要让众生觉悟,特别是明了业因果报的理论与事实真相,这就是经文里头讲的「了知一切行故」。怎样帮助众生明了觉悟?这一定要说法,所以「演说一切诸法」,这一句是这一段里头的核心,最重要的这一句。底下这四句另外成为一段,这是讲的利益。

  闻法之后,觉悟之后,他得的什么利益?头一个断烦恼,「净除一切杂染」。我们想一想,我们学佛、闻法了,我们的烦恼有没有轻?断很难,烦恼轻智慧长,我们闻法得利益了。如果天天在学教、在听经,烦恼没有断,没有减少,甚至于不但没有减少,还在增长,那就错了,我们的学习方向目标那就偏差了。说得不好听的话,这不是在学佛。佛跟魔实在说一念之差,什么念头?觉迷。一念觉,我们走的是佛道;一念迷,我们走的是魔道。

  经典没有错,决定是正法,我们用什么心来学习?我们学习希望得到什么?这个重要!如果是用名利心来学习,我学佛希望将来成名,希望将来得供养、得大众尊敬,这个心不是佛心。大经里头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换句话说,经教里佛讲的这些话我们没听进去。果然听进去了,观念转变了,你对于整个宇宙人生想法看法跟从前不同了。从前想法看法总离不开自己的利益,利益总不外名闻利养,真正了解之后,名闻利养放下了。放下名闻利养,我们天天在这里学习,学什么?求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绝对不求名利。

  我们在讲席里常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真的放下了,与这十六个字肯定不相应,这是正法;与这十六个字相应的话,我们不是在学佛,说得好听一点,把佛法当作世间追求名利一种学术来学习。这是世出世间法差别之处,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这一句我们要常常记住,做为自己的座右铭,每一天念念想想,我的烦恼习气有没有降低,检验自己修学的成果。这下面三句亦复如是。如果烦恼习气没有降低,甚至于还增长,那我们要提高警觉,要真正的忏悔,忏悔的方法还是要依教奉行。

  实在对于这个教理没有办法透彻的契入,这是事实,中下根性的人难处在此地。但是还有一个办法,读《高僧传》,读《居士传》、《比丘尼传》、《善女人传》,见贤思齐,这个有好处,能够激发自己的道心。修净土的同学,念《往生传》、念《净土圣贤录》,宋朝莹珂法师就是读《往生传》激发道心的。看到别人一个一个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菩萨作佛去了,他能,我为什么不能?仔细看看这些人,在这个世间我们跟他比比,并不比他差很多,为什么他能成就,我不能成就?从这些地方回头,放下万缘,一心专念专修而成就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当代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决定不是假的。我们在学佛四、五十年当中,接触到的不少,出家在家总有几十个人,这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些人真的去了。

  我们多看看,常常多想想,再仔细观察现前这个世间,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常常以佛陀教诲提醒自己,「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不止沧海桑田,所以只要稍稍留意,你就了解了。现在这个社会,整个世界动荡不安,人心没有依靠,没有安全感。所以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净宗欣厌二门,对现前这个世界一定要有厌离心,对西方极乐世界要生欢喜心、希求心。我们不求别的,我们只希求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的缘可以说是无比的殊胜,依大《华严》归《无量寿》,这个缘太殊胜了。我们主修的《无量寿经》,净土法门,《无量寿经》是我们主修,《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我们助修,我们用它来帮助。这个缘非常非常希有,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告诉我们,《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细说,我们用它做缘,做助缘。《无量寿经》是《华严》的精华,中本《华严》,《华严》的精华,容易受持;分量不多容易受持,拿它做为主修,一心一意的投入,现在人讲投入,我们佛学的术语叫契入,这样不难得念佛三昧。

  得少分的念佛三昧,你就会法喜充满,你的心神定了。这个世界怎么样动乱,环境怎么样不安,你的心神是安稳的,你可以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了,这个利益就不可思议。然后我们真正能够相信,佛在经上讲的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四句偈的利益,我们才会懂这句话。否则的话,看到经上这句话的时候,很不容易接受。

  今天大千世界七宝来供养你,你愿意要大千世界七宝?你还是愿意要这么一本《弥陀经》?我相信肯定你不要这个东西。不要说大千世界七宝了,现在有人要供养你一百万美金,告诉你,你把《无量寿经》、《弥陀经》放下,这两个在面前,你选择哪一个?肯定是选择那个一百万。由此可知,你学佛那个心不是真的。一百万就把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门拋弃掉了,还搞六道轮回,还去搞三途地狱,这不叫迷惑颠倒到所以然处!学佛学了十几年了,学了几十年了,学到哪里去了?所以要常常想到什么?生死轮回苦。

  生死轮回苦从哪里去体验?从自己这一生受报行业上去体验。再仔细观察这个世间苦人,世间人哪个不苦?没有福报的人受苦,有福报的人他在造苦因,后面苦果等着他,统统是苦。所以我们要细心观察一切众生他受的是什么报,他现在造的是什么业。经论上常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自己常常想到,我这一生所受的,我这一生所造的是什么,就很清楚很明白,我来生还要受吗?还要造吗?这个造作很可怕!可怕在哪里?想想我自己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我想些什么?我说的是什么?我造的是什么?自己要反省,然后仔细观察别人,你就会觉得太可怕了。

  学佛之后才晓得这些道理,才知道这个因果轮回的事实真相。但是自己烦恼习气非常重,虽然听得不少,读得也不少,境界现前,自己还是做不了主,还是被境界牵着走,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自私自利,你说怎么办?这个世间什么人来劝你?什么人天天来告诉你?没有人。你的父母不告诉你,一般老师也不告诉你,你的朋友们只恭惟你、随顺你。我们真正不容易,遇到大乘、遇到一乘法,生真正的欢喜心。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一起共修,几个人就够了,不要求人多。老师同学也是过去生中的缘分,可遇不可求,有缘大家在一起,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我们都有成就。

  道场,要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什么样子的道场?经上讲的「普光明殿」,我们在前面读了,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个殿?没有。《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在定中说的。他在什么地方入定?菩提树下,这个经上讲菩提场。经上也有清凉大师给我们详细介绍,天人天王供养的讲堂,供养的宝殿,我们人间肉眼看不见,那是另一个维次的空间。我们一般凡夫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坐在一个草铺的坐垫上,但是经上讲释迦牟尼佛坐的是金刚宝座。天人看到是金刚宝座,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坐在草垫上。这个道理,现在我们也略略能够体会到了。

  佛菩萨没有身,随类现身,你是什么样的一个境界,你所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身。正如同一九八二年,圣一法师他们几个人到普陀山去拜观音菩萨,潮音洞。圣一法师回到香港告诉我,他们三个出家人在梵音洞洞口拜了半个多小时,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非常欢喜。离开之后,大家就问:你见到观音菩萨什么样子?三个人都不一样。圣一法师见到的观音菩萨是戴毗卢帽,全身都是金色的,另外一位法师见的是白衣观音,第三位法师见到的是个比丘,出家人。你看看同样在一个时间见到的,不一样!所以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我们凡夫看到的释迦牟尼佛是凡人,天人看到释迦牟尼佛那不一样,跟我们看到的相貌不相同,确确实实他是坐在金刚宝座上;阿罗汉、菩萨来看佛的时候,又不相同。

  所以佛没有形相,形相从哪里来的?形相是见的人自己心里头变现出来的相分,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生?是你自己的心想生,不关别人。每一个人心想,他感受的那个相不一样,就是他所见到的、他所感触到的不相同。正如同日本科学家实验这个水结晶,每一个人去看结晶都不一样,为什么?它随着你的心在变。我看随着我的心变,他看随着他的心变,怎么会一样?我们两个心是一样,那它变的结晶就是一样,这个不可能。在佛经里面只有说「佛佛道同」,两个人都是佛,他看的结晶是一样的;两个人都是菩萨,他看的很接近相似,绝对不会完全一样,只有佛佛道同。所以从这个科学的实验,我们对于经典里面讲的很多东西比较有深一层的体会,增长了我们的信心。

  所以记住,烦恼习气不能不断。我们每天学习、修行,成效就在这一句,我的心比昨天是不是清净一些?天天要想,这叫真修行。天天去检验,天天发现自己烦恼习气,天天改正自己烦恼习气,真修行。

  『永断一切疑网故』。疑,这个地方特别是对于圣教的疑惑,疑惑的事情太多用网来做比喻。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跟我们说的,少分又少分。前面我们读过,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宫殿里面,看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完整的本子,他告诉我们,有多大的分量?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我们现在懂得了,一偈是四句,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换句话说,要用句子来讲,就是四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句,每一句字数多少不一样,你就晓得这个分量多大,我们这个世界容纳不下。

  实在讲,他所说的表法的意思,完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什么?实实在在讲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依正庄严,这是完整的《华严经》。中本、小本是如来对各种根性不相同的人解说而已;中本对菩萨解说的,下本对人天解说的,人天程度低。龙树菩萨把下本十万偈就是四十万句,四十八品传到世间。这个经在印度用梵文写出来的,传到中国一半都不到,所以传到中国来是残缺不完整的本子,四十八品现在我们中文翻译的只有三十九品,十万偈现在中文本子大概也只有五万偈的样子,少了一半。

  这个经里面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听了有没有疑惑?疑惑很多,因为有疑惑所以就不能相信,信心生不起来。在这一品经里头,你看看世尊是教我们怎么样生起信心,依什么生起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华严》不容易!从这个经的标准来看,我们哪里有信心?这也是我们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现在多少能明白一些了。我们的信跟真正修行证果的人,那个信心不一样,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你看看他们的信心是依根本智起来的,我们的信心依什么?这个里头讲的「法界乘中以根本智为信心」,法界乘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我们哪有根本智?

  我跟诸位同学说过,我的信心是对老师尊敬,是对老师不怀疑,我的信心从这儿生的。这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教导初学尊师重道,我的信心从这儿生的,不是从根本智。从根本智生的信心,这个才叫做圆顿根性,《华严》的当机。学习《华严》它有条件,它条件是信心,这个经你看四分,信、解、行、证,那他很顺利,他能成就。你从这上仔细去观察,现代人的信心,难,为什么?他不信老师。我还是古大德教导的老方法,有这么一点成就。如果对老师信心成了问题了,我曾经跟诸位说,那我就一事无成。

  不听老师教诲,听许许多多的人的意见就不得了。听老师的教诲,实在说最难得的是李老师。我前面那两位老师,实在讲都是用这个方法,但是没有明说,因为什么?我刚刚初学,我是一张白纸。所以方东美先生教我,叫我到他家里去上课,不到学校。为什么?这是一张白纸,肯学,要防止一切杂染,这老师这点高明。我到学校接触很多老师,接触很多同学,肯定受影响,影响就是杂染。所以他用这个方法,他不让我去,叫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他给我上两个钟点课,我感恩!后来我知道他用心。认识章嘉大师之后,章嘉大师也是这样的,每一个星期也是两个小时,防止杂染。

  李老师那边因为学生多,他自己有道场,他的人众很多,所以就说得很明白:除了他讲经说法之外,任何人讲经说法不可以去听;所有一切文字书籍包括佛经,没有得到他同意不可以看;第三个条件是你过去所学的统统不承认,一律作废,从今天起一切从头学起,听他一个人指教。诸位想想看,你们能遇到这个老师吗?你们遇到这个老师,肯接受吗?不肯接受就没有法子了,信心从这里建立的,疑惑从这里断除的。相信一个老师,有疑问只向他请教,绝对不会向别人请教。你要向别人请教,这个老师就不要你了,为什么?你夹杂了,杂染了。老师对你负完全责任,这个难得,这个恩德多大!你要不听话,老师没有办法教你,这个师生关系不能建立。这个意思还没讲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还看上面这一句:

  【永断一切疑网故。】

  这一句实在讲关系我们学习功夫的成败。菩萨最大的障碍就是疑,所以怎样断疑生信,这是一桩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细心从历史上观察,古今中外凡是真正有成就的人,对于他的所学所习的,肯定没有怀疑,他有坚定的信心,所以他能有成就。所以「疑」你看看世尊把它列在六个根本烦恼之中,排列的贪、瞋、痴、慢、疑,这个疑就是对于圣教的怀疑,大烦恼。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0-21 17: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九九卷

续-《●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九九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因为对圣教怀疑,你就不肯学,信心生不起来,学习的意念也生不出来,那就是与佛没有缘。这是与佛没有缘,这一生不但得度的机会落空了,连在这一生把你的功夫境界提升一级的机会都没有了,你说这多可惜!所以只要是与佛有缘,信心纵然不坚固,这一生不能成就,阿赖耶识里头确确实实种下菩提种子。过去生中已经有菩提种子的,这一生当中你的菩提种子肯定它增长,它还继续,为什么不能开花结果?是因为你信心不足,你还是有疑,疑障碍住你的成就。在这一生当中,这个境界的提升,功夫的提升与你的疑性有密切的关系,确实它是成正比例的,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古人在真正学业、道业上成就的人比现在人多,特别是在中国,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儒家的基础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个教训好。他的断疑生信是从这个地方生的,从小教养成的。非常不幸,特别是最近的半个世纪,对于孝亲尊师没有人谈了,不说了。前半个世纪还有人说,后半个世纪没人说了。因此我们要是就因果上来看,往后圣教承传难了。

  但是在今天我们又看到一线光明,那就是台湾跟中国大陆现在不少人在提倡儿童读经,这个的确是一线光明,一线生机。推动这桩事情的人,从事于这个工作的人,我心目当中都认为那是佛菩萨应化再来的,不是凡人。凡人怎么会想到这个事情?纵然这些人不是佛菩萨应化,肯定得佛菩萨加持,这个我一丝毫不怀疑。与佛有缘得佛菩萨加持,这个里头佛菩萨应化在其中是肯定有的,多少我们不晓得,肯定有佛菩萨应化在其中,加持的一定是更多。为什么?这个事情与性德相应。凡是与性德相应的就跟佛菩萨有缘,就跟佛菩萨的慈悲弘愿相应。与佛菩萨慈悲大愿相应,你想想看,哪有不得加持的道理?肯定得佛力加持。

  所以断疑生信,这个在教学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因此有疑一定要问,如果不问,你这个疑不断,决定障碍你的信心。信心受到障碍了,后面的解分、行分、证分统统都障碍住了。利害得失,一定要知道。下面第三句:

  【拔除一切希望故。】

  一般人讲:希望都没有了,这人活在世间还有什么意思?确实,六道众生活在哪里?活在『希望』里面。他今天很勤奋的工作,什么力量在推动他?跟诸位说,「希望」在推动他。他希望得名闻利养,他希望得五欲六尘的享受,所以他才肯认真努力学习,认真努力工作,以达到他的希望,满足他的希望。希望怎么能拔除?

  不拔除希望,跟诸位说,世间法。现在你要学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不但对于世间一切不能有希望,对出世间也不能有希望。绝不可以说,我把世间放下了,我希望出世间,那你的希望没有改变,只是换了希望的对象而已,这个不行,这个不是换对象的。谚语有所谓「有希望,你就一定有失望」,这一句话是真理。为什么要拔除?因为这个念头是攀缘心,你们天天念三时系念,中峰禅师所讲的缘虑心,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佛在楞严会上讲,因地心跟果地觉一定要相应;希望的心与果地觉不相应,道理在这个地方。

  所以世间许许多多人修行不能得成正果,原因在哪里?错用了心。你要想求真正的大道,真正的证果,你要用真心,大乘经上常说「真心离念」。「希望」是一个妄念,世法里头讲可以,佛法里头不可以有;你求世间功名富贵行,求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行,求佛法不行。换句话说,希望只有在六道,你要出六道的话,有这个心出不了六道。换句话说,不但是阿罗汉果你没有办法证得,须陀洹果你也没法子证得。须陀洹就是圣人,我们一般讲小圣。为什么?《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须陀洹已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离了,你想想看,希望是不是离了,拔除了?你只要有希望在,肯定四相具足。四相具足,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范围。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才真正了解大乘经上所说的真理。为什么?真心里头没有希望,希望是妄心里头才有。

  我们常常讲,要希望怎样怎样。现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有没有希望?不能没有希望。我们今天很多很多的工作,在外面应酬,我到外面应酬就是为了一个希望,什么希望?希望世界和平,希望大家能够化解冲突,希望种族与种族,宗教与宗教,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尊重,和睦相处,还是一个希望。但是要晓得这希望在事,心理上能不能有?不能有。心理上要有这个,那就成了很大的障碍了,这个道理要懂。这个就是大乘法里头常常说的「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

  世间人所有的希望,不可以破坏,他这个希望是好的、是善的,我们要帮助他,要成全他。但是自己?自己不能掉在里头去,自己要掉在里面去,那你就错误了。所以我们有许多工作是要满足苦难众生的希望,不是自己。自己已经不受顺逆善恶境缘的影响了,为什么不受影响?因为你那个希望放下去了,拔除一切希望了,你入了另外一个境界。入另外一个境界的时候,你还是有慈悲心,你不舍慈悲,就跟诸佛菩萨一样乘愿再来。这个意思很深,希望大家细心去参究,把它搞清楚,我们才能够学佛菩萨,才能够过佛菩萨的生活,随缘自在!

  有希望就不能随缘,就得不到自在;有希望,你随缘你会考虑,我们一般讲:你有顾虑。如果没有希望,随缘的时候没有顾虑,心是清净的,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所以这一条我们不能不知道。《六祖坛经》里面你看讲得多好,讲到真心「本来无一物」,哪里还会有希望?一切希望可就麻烦大了。他这四句都有「一切」,六道众生的常情,从这四句你就看到这六道众生。你看净除、永断、拔除、灭坏,这就超越了,跟一切众生在一起和光同尘,心地决定没有杂染,决定没有疑惑。到这个第三句的时候,决定不杂希望,为什么?对于一切性相、理事、因果都透彻明了了,就像佛在经上常说的「法尔如是」、「法如是尔」。

  世间法里面说穿了就是因果报应,欲界里头,你要是把它看穿了、看明白了,冤冤相报。这些事情大小乘经论里头,佛讲得太多太多,讲得非常详细非常明白,一定要觉悟。觉悟了的人,这是我们要学,对待一切人、事、物,绝对不会有一个恶念;如果还有恶意还有恶念,自己立刻要警觉到我还是迷而不觉。真正觉悟的时候,怎么可以会有念头生起?

  念从哪里生起来的?从无明生起来的。经论里面跟我们讲得很好,「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念,无念之念那才叫正念,所以那个正不是邪正的正,邪正的正是相对的,不是正念,无念才是真正的正念。但是这个无念又要晓得,一般人说无想了,我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思,把思想断掉了,那是无念吗?不是,那叫无想定。无想定也不容易,修成之后,果报在四禅无想天。无想天,佛说那是外道,为什么?他不能破无明。

  所以无念是什么?无所不知,无所不觉,这个里头不起一个念头,这才叫真正无念,它不是无明。经典里头有个比喻,实在讲比喻得很好,佛常常用镜子做比喻,古大德常常引用,这个我们好懂。镜子照外面景象照得很清楚,那是自性的德用,它有没有念?没有。你看镜子照外面境界相,你要问它有没有妄想?它有没有分别?它有没有执着?真的都没有。

  所以我们眼见色,就跟镜子照外面境界相一样,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意接触外面境界,乃至于意对的是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像镜子照东西一样,没有一样不清楚。所以我们前面讲的性相、理事、因果,这三条把所有一切万事万物统统都包括尽了,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这是般若智慧。这个里头决定没有一丝毫的染着,就是说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念头起来、意思起来,没有。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叫正念。修无想定的人,他虽然是什么他也不想了,他也不念了,但是外面境界他什么都不知道,不同!

  诸佛菩萨他什么都知道,清清楚楚明明了瞭。他给我们示相,应化在世间,你看他所表演的,觉悟;他所教导我们的,显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他的处事待人接物,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看他能够将性相、理事、因果统统表演出来给我们看,觉悟的人看出来了,明白了,欢喜向他学习。我们一般讲这种人上根利智,根性很利的人他看出来了。中下根性的人不行,看不出来,天天接触也看不出来,中下根性的人还要言教。

  但是诸位一定要知道,言教是以身教为基础,演说,以演为主,以说为辅助。你说为什么?帮助众生断疑生信,你教他这样做,你自己没有做到,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你教他这样做法,你自己本身做到,他就相信,他不怀疑。所以自己要先做到,然后你才能够教人。佛菩萨祖师大德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我们对他生恭敬心。

  观察要细心,态度要诚恳,要知道菩提道上障碍多,障碍从哪儿来的?我们过去生中业障习气深厚。障碍不是障碍善知识,像我们亲近老师,有人在我面前毁谤老师,有没有障碍老师?没有。老师纵然听到毁谤,一笑了之,没在意。障碍了哪里?障碍谁?障碍我们做学生的,我们对老师起了疑惑,这个信心、恭敬心衰退了。所以魔是来找我们的麻烦,没有找老师,与老师不相干。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亲近三个老师,在我面前毁谤的人都很多,但是我听了之后绝不放在心上,也用不着跟他辩驳。因为那时候我们初学,我们讲不过他,他很会讲,我们只有听,听完之后,我还是一样跟老师学东西,我决不受你的影响。因为我心里很清楚很明白,我要离开这个老师,再找一个好老师,我到哪里去找?我找不到。你说这个老师怎么怎么不好,还有很多人赞叹他的,还有很多人尊敬他的,还有很多人跟他学的,一半一半!我又何必受你影响?

  所以这一生一点点成就,正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一分成就,十分诚敬十分成就」。老师教的学生很多,我们同学都很多,这么多同学当中,我能有一点成就没有别的,我对老师诚敬的心比别的同学多几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诚敬是自己的性德,凡是与性德相应的,好!所以这成就不是外来的,总与性德有关系。孝亲尊师是性德。

  这是希望我们要了解这句话里头真正的含义,在世法、在出世法,知道如何去用它,要用得活泼,用得灵活。出世不坏世间法,世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总在迷悟之不同,迷了一切法都是世间法,悟了一切法都是佛法。所以古德常讲:哪一法不是佛法?悟了,三途地狱都是佛法,迷了,佛菩萨也是世间法,总在迷悟之不同。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末后这一句:

  【灭坏一切爱着处故。】

  这一句也是我常常讲,我们要觉悟世间无常,一口气不来就是另外一世了。所以你要常常想到,这个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哪一样你能带走?要常常作如是观。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人说死了以后带不去。你每天晚上睡觉就是死一次,每天死一次,你知道吗?死了是什么?不过就是睡着了,他不再起来了,不再醒来就叫死。每天你都死一次,当你睡着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人事物,哪一样是你的?熟睡的时候,你身体被人抬走了,你都不晓得,包括这个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你看你晚上作梦,你已经入到另外一个境界里去了,入到另外一个维次空间去了。这样才能真正提起自己高度的警觉性,对这个世间一切法没有一丝毫的留恋。记住佛门有一句话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千万不要被这个花花世界欺骗了,那你是愚痴人,你是凡夫,你造业,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只有真正觉悟的人,这是觉悟的一个依据,我要怎么样真正觉悟?我要怎么样才能真正放下?我举的这个例子是个好方法。我利用这个方法自己提升自己境界,得力很多。我很清楚很明白,真的《金刚经》上讲那个话,你从这个实验当中你能够体会,证明佛这两句话真实不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包括自己身体,何况身外之物。「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决定不是真实的。你要把它当作真实看,你看错了,你已经被这些法相欺骗了,你已经迷了,你已经堕在三途六道了。警觉要高,高度的警觉,对于一切法的贪爱、执着要放下,这就是「灭坏」。先从坏,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个坏是什么?原理,了解事实真相。

  诸位要知道,这个爱是一种情执,「爱着」都是情执,迷情执着,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在佛法叫慈悲,慈悲是性德,慈悲的那个爱不是感情的,这个爱里面没有贪、没有着。这个慈悲跟爱的意思一定要能分清楚,实在讲很不容易分。我们性德里头有爱,那个爱是平等的爱,平等是没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爱这个不爱那一个,这个爱就是说的这个。清净的爱的里面,不附带任何条件;换句话说,我们常讲绝对没有控制的念头,绝对没有占有的念头。你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个爱是属于贪瞋痴的,贪痴里面的一分,这个不是性德。

  我们今天,特别在这个世界,因为现在这个世界人没有爱心,我们讲慈悲,许多其他宗教不懂,不能接受。我们讲爱,他马上就懂得,为什么?他也讲。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他们依据的都是《新旧约》,这《圣经》里面讲「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我们说爱,他马上就能接受,他欢喜。伊斯兰教讲仁慈,「真主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仁慈也是爱。佛法讲慈悲,《无量寿经》上讲「仁慈博爱」。我们今天要把这个做为教化劝导大众的中心理念,这个就是契机。

  现前这个社会大众的根机迫切需要,迫切需要的是仁慈博爱。仁慈博爱就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仁」就是推己及人,你看中国这个仁字是会意的意思,两个人,有我马上就想到别人,我喜欢的他也喜欢,我讨厌的他也讨厌,所以推己及人。平等对待是依这个为基础,这是我们讲世间法。出世间法那是依的真心本性,那个高了,你跟一般人讲他不容易接受,他不懂。你要跟他说这个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本来是一体的,他非常不容易接受;你要讲到我们推己及人,他懂。我希望和平,他也希望和平;我希望别人尊重我,他也希望别人尊重他;我希望别人关怀我,他也希望;我有困难的时候,希望别人帮助我,他同样的。这个容易懂,这个意思浅,容易懂。

  所以今天我们对一切大众,真的这是帮助苦难众生度过这个灾难,爱心比什么都重要。灾难怎么来的?彼此没有爱心。没有爱心的时候,彼此只有憎恨,这个不得了!谁也不服谁,这个社会怎么能安定?如果说社会大众彼此都互相敬爱,这个社会和睦。我们要拋弃一切怨恨,我们要互相敬爱。但是在出世间法,这个也是严重的情执,障碍你出离轮回。你在这个世间,无论是家亲眷属,无论是田地财产,或者是珍宝玩物,有一样东西执着,一样东西贪爱,你的麻烦就大了。

  过去我在香港讲经,香港有个龙华寺,这个大殿它的佛像很高大,外面是贴金的,里面好象是翻砂用什么东西做的,很轻,里面是空的。佛像里头好多老鼠在里头,我们在讲经,后面佛像里头老鼠在吵架。我就意识到了,老鼠在佛像里头去蓄窝,它爱佛像。所以我们如果要是特别喜欢这个佛像的时候,麻烦了,这个爱着一定要把它灭坏,怕的是什么?将来你就变成这些小虫,附住在佛像上,你舍不得离开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0-21 17: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九九卷

续-《●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九九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所以书、经本好不好?好。能不能爱它?是要好好的保护它,但是你要迷执在里头,那好了,来生我知道你到哪一道去投胎了,你会变成书里面的蛀虫,为什么?你喜欢它,你离不开它。你才晓得爱着处之可怕,喜欢什么将来就变什么。佛教你永脱轮回,你对于六道里面没有一样贪爱,没有一样爱着,六道的缘就断了,你下一次来,不到六道。所以你要懂这个道理,你才晓得佛教导我们这个意思多么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27 14:43 , Processed in 0.0330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