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275|回复: 4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第四章生活的展现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0-7 18: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四章 生活的展现
悟·看出希望来

郑石岩
第四章 生活的展现   
  在凡尘的梦里,
  达摩亲手点亮,
  少林寺大殿的传灯。
  一灯,
  除万年暗。
  梦醒,
  乍见日下孤灯,
  虽失照,
  但已晴空万里,
  锦绣大地尽在眼底。
  生活的希望和创意是分不开的。创意令我们不断解决新问题,发现希望,强化自己的信心和毅力。希望使我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成长、创造,并孕育新的憧憬。所以,希望和创意是实现生活的两种互动力量。常希望之灯变得微弱时,创造力跟著衰退;希望之灯熄灭,生活也面临著危机。
  生活本来是一件单纯的事。但是,现代人生活在一个价值分歧、物欲心重的社会里,则变得沉重和纷烦。人们在忙碌的气氛下工作,在奢靡的环境下生活,欲望已使人蒙住了双眼,大部分的人似乎看不出人生的完整轮廓,这是迷失的原因。
  在这样一个扰攘的大环境里,竭力追求物欲导致身心疲惫,享受和自我麻醉,则成为慰藉的手段。人由于过度的依赖享乐,反而造成身心的脆弱。大部分的人脆弱得经不起诱惑,经不起挫败,失去耐性,失去责任感。社会弥漫于精神困顿的状态。
  一般人以为谋生的技能和资讯是生活的全部条件,以致忽略精神生活的信仰或理念。这使许多人除了营生、赚钱、争夺权利之外,看不出生活的高层次希望和意义。结果,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而彼此间的竞争与豪夺更为强烈无情。所知道的资讯越多,挑剔和不满出随之强烈,造成了希望的失落。这不但使自己的活力锐减,也使得种种判断发生差错。依我观察发现,欲望过高,到达不能与自己的本质相配合时,就是眼高手低,希望就会落空,而自己潜能的发挥,随即被抑制下来。
  有人以为企图心是成就和提高效率的条件,但企图心一旦超过个人当时能力所能负担时,会导致怠倦,对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失望。
  现代人老是同一个工作场所,做类似的工作;虽然公司或机关也使用各种激励处方;包括升迁、加薪、旅游等等,但是许多人还是提不起劲来。最近,有不少研究指出,抱著“我只做分内事”;而缺乏积极意愿工作的人,相当普遍。有些有甚至每天一早起床,就为他的工作感到胆怯或乏味。他们对工作提不起劲,连升迁也激励不了他。更严重的是,他们的精神开始颓丧,工作失去吸引力,有时还要生几天病,潜意识里似乎就在引发一场心理机能的罢工。这是看不出希望的结果。一个看不出生活、工作和整个人生意义的人,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禅家的告诫是,人若不停的贪多务得,日子久了会觉得疲惫不堪。越是跟别人对立竞争,自己就越觉得迷失。当自己把眼光向外看,向外追寻时,得到的虽多,缺乏的就更多,空虚感也越严重。唐朝益州北院通禅师答覆学生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他说:
 “得即失。”
  力图满足私欲,把自己限在一个狭隘不安的视野,往往带来诸多消极性思想。反之,单纯专注的工作,多关心别人,多从服务人群中去想,却能使你看到人性的温暖和希望。
  积极的思想使我们振作,凡事不要从批评挑剔去看,要从建议和创造去看;不要从逃避和推诱去想,要从负责和担当去想;不要从避免失败的态度去做事,要从争取成功的态度去努力。这就使你的生活充满希望。寂室禅师说:
  “不退大心,洞然菩提。”
  积极思想也就是一个人的毅力或愿力。愿力强,就会成功;愿力差,就注定失败。愿力是力争上游,实现人生,行菩萨道的推力。但是愿力必然与目标相结合,所以你必须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目标是依据自己的根性因缘来决定,而不是从东施效颦中模仿。它是发展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强制自己去追求。要以自己的能力去服务人群,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心而作努力,这才会成功。无相禅师说:
  “好比一棵树,社会(众生)就是树根,德行(菩萨)就是花,圆满的觉醒(佛)就是果。要让树木开花结果,就必须努力灌溉树根,爱护它,照顾它。否则,根部一受到损害,树就要枯萎了,又怎能开花结果呢?所以华严经上说‘欲作诸佛龙众,先做众生马牛’!”
  无相的弟子听到他的开示,深知愿力的重要,所以又问道,“老师,你的愿力在那里?”他说他的愿力不能告诉弟子,无相禅师的理由是:
  “我的愿力是我的,你为何不发现你的愿力呢?”
  每个人的根性因缘不同,成就也不相同,必须要本著自己的工作、兴趣、环境等等,积极实现人生。
  人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希望,要在生活中成就丰富的意义,展现自己生活的朝气,体验生活的喜悦,就能展开生活的希望。以下,讨论展开生活希望的途径。
一、在清净中发现希望
  人只有在清醒的时候,才能正确的判断;在宁静的心境下,才可能展现创意;在善良的心智下,才能把事情做好。相反的,经常心神不宁,得失心重,欲望太高,心理上自然反应出黯淡愚迷。每一个人不免遇上难题,如果不能保持宁静和清醒,就看不出转机的所在。因此,要在人生或事业上前瞻未来,或者力图从工作、感情等困境中看出新的希望,你非得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行。
  禅家所谓“尘尽光生”,指著就是净化自己,发现新希望,展于亮丽的人生。在《法句譬谕经》中,记载佛陀教诫亲儿子罗云(罗睺罗)的故事:
  罗云在未得道前,性情粗犷,佛陀要他到提贤精舍去净化自己。有一天,佛陀去看他,见面后,要罗云找一个水盆,盛些水来替他洗脚。洗罢,佛陀指著那盆水问罗云说,“这盆水还可以饮用、洗脸或漱口吗?”罗云说洗过脚的水已经脏了,不能拿来漱洗或饮用。佛陀说:
  “你也像一盆水,如果肚子充满了贪嗔痴等毒素,就像那盆水一样,失去它的功用。”
  接著,佛陀要罗云把水倒掉,然后问道,“眼前这空盆子能否装盛饮食?”罗云说,洗过脚的盆子,不乾净,不能拿来装盛饮食。于是佛陀又说:
  “你以前的思想言行不检,有如弄脏的盆子,怎么能盛饭装菜呢?”
  这是深具启发性的教诫,人如果不懂得净化自己,就失去智慧的妙用。多欲多垢的心,就好像弄脏的盆子一样,失去高贵的品质和创造性,那就没有什么价值和希望了。
  处于清净的心智状态下,作任何的决定,都比较正确。正确的抉择必然带给你一片新希望,新天地。瑞士有一位轮椅教授艾伦·罗西尔。当他在一九五二年医学院就要毕业时,脊椎受到严重创伤而瘫痪了。后来,他来到法国枫丹白露医院治疗,医生告诉他说,恐怕你以后再也不会走路,只能以轮椅代步了。当时他非常的失望,也非常难过。有一天,他和穆希医师闲谈自己回瑞士以后的打算。穆希说,“何不自己办一家截瘫痪康复中心。”艾伦就在这清净的思想中,发现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他为此兴奋不已,因为他看出了希望,看到自己的前景和蓝图。他努力以赴,到法国、英国和美国进修。一九六三年,艾伦的医学成就已获普遍的肯定,日内瓦大学邀请他主持瑞士境内第一家截瘫康复中心。后来声誉更为卓著,到世界各地讲学,并应邀到美国主持更现代化的康复中心。同时哈佛大学还特别为他设立一个脊椎康复教授职位。据说是全世界第一个这样的教席。
  中国人常说,“穷则变,变则通”,但是变与通必须在清净的心智下才会发生。净化自己的心情,放下悲观和失望。必要时找人谈谈,无论困难多大多复杂,一定可以看出它的眉目,再度找到希望。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蕴藏著无限慧性,只要你心清净,都能流泻出光芒,这就是佛心,就是道,香严禅师说:
  “枯木里龙吟,
   髑髅里眼睛。”
  希望就在那绝望的枯木里;活力就在那你认为没生机的髑髅里。只要你能以冷静的态度面对困局,便可从中看出希望,化腐朽为神奇。
  日常生活中,要以清净的慧眼,才能看出待人处事的希望。通常人们总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作了错误的决定。你一定要在火冒三丈的境况中,冷静下来,才能发现值得我们珍惜的希望。禅家说:
  “火里的莲花。”
  我们都知道莲花长在污泥,脱俗不染。但很少注意到我们的希望就像莲花一样,是从激荡、失败和苦难煎熬中,透过清净心智孕育出来的。
  欲望绝对不是希望。欲望越多,心胸渐渐被物欲和贪婪占满。这时,即使能得到最多的享受,也会觉得缺乏情趣。偶尔享用一餐美食,或许觉得新鲜。但如果把色、声、味、触、法统统受尽,反而觉得生活空虚、枯燥和乏味。所以天天活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人,烦恼总是很重,精神生活很苦。因为他的清净心智,已被物欲障蔽,无法看到清新的意义和价值。唐朝无业禅师说:
  “莫妄想!”
  要把自己从复杂的欲求中解救出来,以单纯的态度,面对多元蜩螗的社会,才能以简驭繁,而活得自在喜悦。
  我小的时候,家里在深山开了一片山地种蕃薯,每逢星期假日一定要除草。有一年的暑假,我发现邻居绿油油的蕃薯,只两三天不留意,就被一群猴子拔个精光,太阳曝晒,枯成一片。经观察发现,那些猴子拔了一株蕃署起来,看到蕃薯只有一个鸡蛋大,不满意,所以继续往前拔。看到稍大一点的,只咬了一口便丢到一边。一群猴子通常有十几只,一起动作,难怪一片蕃薯全被毁损。这群猴子是无知,也是贪婪,牠们的欲望太大,毁损了偌大的薯园。
  人类也是一样,我们并没有珍惜大自然的资源。复杂贪婪的欲望,正像催魂鬼一样,逼著我们死命地消耗和浪费。不爱惜吃的食物,随便遗弃;稍旧的家具,即刻淘汰;不流行的衣服,即刻弃置;满山满谷的垃圾,有多少是浪费导致的呢?此外,能源的消耗,森林的滥垦,环境的破坏,凡此种种,都是多欲的结果。这种朱门酒肉臭的浪费,将加强不惜福的现代人在生态上和心理上感到绝望。
  现代人该是学习清净的时候。透过清净的思想,才能发现生的意义、价值和目标;透过清净的情感,才可能感受到人际的和谐;透过清净的生活,才清楚地看出生之活泼和喜悦。
  佛经上说:
  “自净其意!”
  这是多么宝贵的指陈,多么直截了当的教导。
二、在信念中孕育希望
  人需要有个正确的信仰,有了正信(不是迷信)生活才有根,对人生终究才有希望。《华严经》的精义,在于把人类精神生活的历程分为四个步骤:
  ·具备正确的信仰和信念;确立人生终极的希望即是生活的实现和精神生活的圆满,以证入佛道(信)。
  ·努力学习生活与做人的道理、知识、态度和技能,使自己能转识成智,过实现的生活(解)。
  ·好好过实现的生活,无论在工作、事业和生活各方面,都能表现出大乘菩萨行(行)。
  ·契会精神生活的圆满和喜悦(证)。
  这四个实现圆满人生的步骤,以信为最重要。因为信确立了生活的希望。也孕育了生命终极的希望与生活的朝气。唐朝僧璨大师《信心铭》中把信解释为念的来源,内在的信念,决定一生的方向,影响一辈子的幸福成败。所以他说:
  “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
  你若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指望,心里头便觉得空虚;你若觉得生活没有什么目标,就会彷徨堕落。你若只知享乐而不知奋发,就会失去光明的人生。多年前,我与一位学生在下课的时间聊了起来,他说“人生除了尽情的工作、赚钱和享受之外,实在看不出有别的意义。”任凭我怎么说,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以一副果断的表情况,“老师!生命终极希望是虚无的!你的信仰也只不过是对虚无的一种慰藉而已。”这时,我告诉他说:
  “生命的终究如果是虚无的,就心理生活而言,人类便面临著绝望。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找出希望,才可能活得有朝气、有活力、有承担、有喜悦,这就是生活的道理。否则,即使享受很多,还是觉得空虚。何况,欲望无尽,享乐有时而穷,那怎么会活得充实自在呢?”
  人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信念,那就是醒觉,看出生命的丰富意义,这才能使自己振作起来,活得有劲。信念的高级层次是精神生活的增长与提升,它具有光明的希望。低级层次则执著于享受和占有,它使自己堕入苦海和烦恼。僧璨禅师说:
  “执之失度,
  必入邪路。”
  信念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但一定要起正信,否则就会迷失。
  信念如果表现于对自己的评估,就产生自信和自卑的问题。一个经常遭受挫败而心灰意冷的人,凡事振作不起来,所以有了自卑的自我评价。反之,如果不断累积成功经验,便会信心十足,表现出积极的思想和态度。自卑就是他在他的意识里有一个被压抑的结,所以才有了滞碍,产生烦恼。法融禅师在《心铭》中说:
  “一心有滞,
  诸法不通。”
  生活和事业的成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当然有关系,但是信心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为信心使我们心中没有滞碍,容易激发创意,并增强努力的意愿。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家塞拉格曼等人调查发现,在资深的业务员在,有信心、思想乐观的人,其推销保险的成绩比思想悲观的人高百分之三十七。在新雇用的业务员中,乐观者的推销成绩比悲观者高百分之二十。
  信心好的人,在面临失败时,反应显然比较乐观。他们知道错在那里,也知道应该尝试另外一种新方法。信心好的人,其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也强,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表现得出色。
  信心来自自我评估,如果你经常自贬身价,暗示自己能力差、人缘不好、长得不挺俊、社会地位低微、命运不佳等等,那么信心就会溃散,锐气也跟著消失,而一副无奈的愁容也就表露出来。这时,你能做的唯一决定是逃避或躲起来,什么希望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人总是越没有信心,就越害怕失败,心里头胡思妄想的也就多了,那就更没有勇气与毅力面对挑战。《息心铭》上说:
  “心乱生恼,
  志散妨道。”
  心里头畏首畏尾的人,烦恼必多,足以妨碍他过正常成功的生活。也许,你要问我,“怎样才能培养信心?怎样从信心中看出希望?”这里,我给你一个简便的接枝法,这是从我祖父那里学来的。
  我小的时候,祖父种了几分地的柑橘。他很注意观察新种的果树。在第一次开花结果时,如果品种不好,第二年春天就把它的枝桠锯掉,重新接上好的品种。他说,“人也是一样,一定要把缺陷革除,换上新的观念”。过两三年,果然长出又大又好的果子。他会说:“你看!不错吧!不要怕错,只怕不改;不怕无才,只怕不学。”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0-7 18: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第四章生活的展现

续-《●[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四章 生活的展现》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我所谓的“信心接枝法”,就是克服消极的意念,不让它有机会动摇自己的信心,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你的胆怯和顾虑,就像锯断旧枝,接上新芽一样。你想应邀参加一个聚会,又担心自己拙于交谈,就在这时候,你要即刻把消极的枝桠锯掉。告诉自己,“好歹!我非把你革除不行,这次看我的。”然后,以一种胜利的心情决定参加。这时,也许你会断断续续有些犹豫不决,但你要坚持,要从积极面去想:“我一定要承担这个抉择的担优,因为它就是我学习新生活的代价。”然后,请注意新接的芽是什么,它正是你要参加聚会时,所要采取的态度。你一定要接纳自己,要用真正的自己,去跟别人交往,无需造作,无需模仿。你不爱喧哗,这是你的优点,你喜欢平常的话家常,那也是优点。你有著静默的性格,那也是真正的你。放自在些,不争宠、不爱现,见见老朋友,认识新朋友,这就有了新的改变,有了新的希望。
  你不能逃避自己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更不能惧怕它。无论什么时候,人总会碰到无从逃避的事。你必须承担它,而承担本身就是生活的必然现象。正因为如此,我们油然唤醒了希望和信心。
  信念也是待人做事的原则,有了它,我们就有依赖。行为就有恒常有效的准则。宋朝的法演禅师,对于待人处世,提出四个信条,后人称它叫“法演四诫”,这四诫是:
  ·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
  ·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
  ·好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
  ·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
  什么叫势不可使尽呢?待人处世最忌竭泽而鱼,做事要避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须知凡事不可过犹不及:比如说被激怒而痛责别人,若毫无自制就会过度伤人,别人记恨在心,也会反扑还击的。读书做事,过于用功投入,伤害身心,反而没有把书读好,把工作做好。有道是,凡事细水长流,“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处理公共事物的政治家或机关首长,企业家或部门主管,乃至一个人居家理财,要切记“势不可以使尽”,使尽必然外强中乾,不堪一击,很容易倾塌下来。希望就化为灰烬,变成失望了。
  福气不是一个人能独享的。正常人的心理反应是“与人同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如果你自己享乐而别人在旁乾瞪眼,那么别人一定不平,起而反击。所以儒家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事实上,财货只有在分享时才有福气;工厂制造的产品就是要供大众分享,福气才应运而生。企业家总不会把生产的东西放在仓库里,自己欣赏自己使用吧!所以,中国人把通有无这件事叫生意,生意就是为建立大家有好福气、好生活和好运道的创意活动,这就是人类不断成长的希望。
  因此,一个企业若能懂得分享的道理,产品售出后知道售后服务,认真研究发展,提高品质,那么福份就多,事业蒸蒸日上。另一方面,得到的财富,要和员工分享,除了再投资,再研究,再扩大市场之外,更要注意与员工一同享福。如果只知在自己的野心上一味扩大,满足自己私欲,那么缘就要孤立了。当员工的工作意愿低落,生产力下降,企业就蒙受严重理损失。特别是在劳资对立当中,损失的不只是福气,也折损了彼此之间的缘。请注意,缘一旦折损,一旦孤立,要挽回它绝非短时间能完全恢复的。所以说,福不可以受尽,一定要跟家里的人分享,要跟员工分享,要与社会分享。这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企业界千万不可只求自己发展,而忘了国家社会;自己有了福气,要让你的国家、社会、邻居都有福气。请注意!邻人、社会和国家给你的福荫是很清凉的,你今天的福气绝对不是你自己或几个人就能争得的!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交换意见和宣慰感情的一种手段。但是使用语言明白即可,不宣激烈、偏颇、虚假、谄媚,这都是不好的语言,禅门是禁止弟子有这种行为的,因为它破坏了语言传递真实讯息,造成彼此的误会、对立和紧张。另一方面,好话也不可以说得太过,灌迷汤的话,引起别人的反感;说得过分武断,别人会反弹;处处尽说好听的话,显得逢迎而没有建设性;还没有去做,自己就说著炫耀,别人一定看出你的虚实。这时危机必然四伏,劣势就是这样造成的。
  爱管闲事的人话特别多,总是惹了许多麻烦。这是自己的错,却又指责别人说“狗咬吕洞宾”。语言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社会治安、文化发展殊大,所以佛家禁绝的十恶行为中,有关口的部分有四个,即:恶口、两舌、绮语、妄语,这表现了话不可说尽的重要。
  现代言论自由,记者们把报导与猜测混淆,所以社会的舆论紊乱。当然,大众传播媒体都为著报导而努力,但是,当他们未能猜测、意见和事实加以明辨时,再好的报导也都会造成舆论的扭曲和读者的错乱。如果传播工作者,不能尽自己的良知,在报导上留个分寸,那么话说尽了,社会也紊乱了,变易了。则舆论的希望又在那里呢?
  最后是规矩,就国家社会而言,它是法治和规范;一个民主国家不可无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法律制度若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加以修正,否则就会僵化。政、经、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过时僵化的制度和理念,不但束缚了进步,而且也障碍了创造的智慧,所以改革与进步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必然条件。
  规矩是拿来规范行为的,执行时不能太苛。父母管教子女太松、太溺爱,当然会造成不中规不中矩的现象。但是管得过严,稍有犯错即予处罚,孩子压抑太多,就会产生叛逆和怯弱的性格。公司或政府机构的人事管理亦同,严苛不尽人情的管理,必然造成许多冲突和事故。请注意!人的相处就是缘,除了需要制度的规范外,更需要人性的温暖与关怀。
  待人处世,一定要有个好信念;法演四诫就是一个圆融的信念。它对于现代人而言,确有以简驭的效果。你不妨试试,在新的发展空间里,你将发现新希望。
三、在单纯中实现希望
  要想实现成功的人生,发展一番事业,单纯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单纯不是头脑简单,愚昧无知,而是一种不杂乱,有条理,有原则,有重点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单纯几乎是一个人发挥才能的唯一原则。它使人能专心工作,无干扰的判断,没有缠缚的思考。单纯使一个人有效发挥身心及情绪方面的潜能。
  学东西最忌多而不精,乍看之下很通博,但不精专就不中用。我不反对通博的涉猎知识,但一定要有所专精,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我看过许多才华很好的人,书读得不错,但不知道深入扎根,专精一门,所以“华而无实”没有成就。其次,一个人不可见利思迁,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到头来,什么也没做好,那就是不懂得单纯将事的原则。俗语说,“水底觅不到一处暖”,经常变动的水流,当然感受不了暖意。
  人若没有一个单纯的目标,东走走西看看,心猿意马,“夜晚千条路”,白天还是无路走,原因是不肯安下心来,好好努力。六祖慧能说:
  “无念为宗。”
  只要你单纯的依照自己的环境因缘,不虚妄不造作的拟订计画,从近及远努力下去,一定会成功。宋朝佛果禅师说:
  “看脚下。”
  你一定要脚踏实地,不畏艰难,不怕别人的闲言闲语,这样就能有坚强的气势,完成自己的目标。
  要拟订目标,必须自问“我喜欢什么?真正擅长的是什么?”你要发展自己的特长,来达到目标。当然,你的目标,也必然激励你去实现你的才华。你知道吗?IBM公司的创办人华特生,在四十岁的时候,便已看出一个新目标——制造一架处理和储存资料的机器。那时电脑距离被用于商业上还有十年,为了这个目标,他将所主持的机器制造公司,改名为“万国商业机器公司”(即IBM)。这项目标也激励著他去实现理想。他说,“我从一开始就料到它会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企业。”这是单纯理念所带来的成果。
  单纯也代表著专注的工作。努力去完成所要做的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论你做什么,没有精进的努力,是不会看出成功的希望的。不断的努力,心无旁骛的不停尝试,是激发创造力,使自己在那领域里头洞悉个中真象的最好办法。唐朝道吾禅师说:
  “通身是手眼。“
  没有经过一番努力的人,是不可能感受到心应手的喜悦。每一个人都有其潜能,你一定要以单纯的心志去开发它,就像凿井一样,不可半途而废。
  人最忌三心两意,狐疑不决,这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方式。有一位大学毕业生,离开学校已经五年,他告诉我“还在找工作”。另外有一位年轻人,却对我说,“虽然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我知道没什么出息!”这两个人,我都劝他们要收心,不要三心两意,要在“一点”上下功夫。你一定听过禅门弟子说:
  “德山棒!
   临济喝!”
  谈到禅宗门下的盛事,没有不肃然起敬的。德山之棒无是要一棒打醒你的纷乱心思和虚妄的想法。而临济的一喝,则有如迅雷,像金刚王宝剑一样,斩断心中葛藤,而使自己从迷失中觉醒过来,做自己的主人,独立自主地去实现潜能。禅门的一喝一棒,无非要人找回那单纯的自己,在单纯的理念中看出希望的活力。
  单纯就是道,它是心理健康的法则,是事业发展的施力点,是道德表现的最高层次,以单纯的一念去工作,去思想,去处世待人,无处不相宜。所以说,单纯就是生活之道,它简单得像一滴泉水,一滴雨露,但可以化作荒漠甘泉,化作江河百川。唐朝法眼文益禅师说:
  “曹源一滴水!”
  这句话是说,曹溪的六祖慧能,所传下的人生智慧,就是那单纯的一滴清澄的水,但却可以化育万物,展延成为生命的希望。
四、在精进中保持希望
  克服挫折,越过失败的荆棘,继续朝著目标努力,这就叫做精进。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在困难中磨练心志,振作起来,这就是禅门的精进。人不怕差错,只怕不修正;不畏困难多,只怕不肯用心寻求解答。
  精进的人,精力源源不绝,创意也汩汩不断。希望永远属于孜孜不倦的人。六祖慧能说:
  “若能赞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精进表示一个人能够负责。负责,首先要对著自己,而不是对别人。一个不能自我负责的人,他会把自己的过错诱诸别人,苛责别人;他等著别人来帮助他,呵护他,拯救他,甚至等著别人来替他安排生活,像这样的人,是精进不起来的。
  自我负责是一种内在经验,他能认清自己的缺点在那里,失败的地方是什么,而愿意努力去改进和克服。他有著积极的态度,肯改善自己的现况,相反的,一个不肯自我负责的人,不但其肢体语言显得散漫,思想没有什么头绪,而且在语言上,经常用的语言是“我没有办法”,性格上有著“非不能也,不为也”的特质。这种消极性语言,不是语意学上的问题,而是反应个人缺乏活力和锐气。心理学家路易士(H·Lewis)说:
  “肯负责是一个人能实现潜能的重要因素。”
  不肯正视问题,肯定性差,不能为自己意见辩护的人,是不能自我负责的行为特徵。人一旦经常被否定的思想所萦绕,希望之光也就黯淡下来。
  在经济发展良好的社会里,由于人民普遍富裕,对子女的教育,除了要求学校成绩之外,很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负责。因此,下一代是否能保持上一代精进勤奋的性格,是值得现代人注意的。
  负责的精神不但保障了一个人的活力和锐气,同时也是幸福生活的根源。美国开国制宪之后,有人看那短短的几条宪法不起眼,就对当时参与制宪的富兰克林说,这样的宪法并没有保障我们的幸福啊?富兰克林的回答是:
  “它不是保障你幸福,而是保障你去追寻幸福。”
  谁都不可能保障你幸福,宪法也不例外,基督、天神乃至佛菩萨都不可能保障你幸福。幸福必须由负责的态度,精进的努力才能得到。
  精进的人,心中永远维持著希望,流露著令人敬仰的责任感,禅门称负责为肯承担。唐朝石头希迁禅师,解释不能见性成佛的原因说:
  “为汝不肯承担。”
  精进是最珍贵的一种德行,它在责任的行动中,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它是一种拒绝屈服的能力,拒绝将希望遗弃的能力。换言之,精进是一种生命的原质,有了它,我们才有成长,才有进步和智慧。
  大自然所表现的生命现象就是精进与毅力。汤马士(L·P·Tomas)在一篇报导植物的生命力中写著:一批探险家,进入南极没有被冰封的山脉不毛之地。他们发现,在光秃的岩石缝里,生长著茂盛的青苔。这些植物,往往是先用酸侵蚀岩石表面,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制造出坑洞,然后钻进去。青苔是一种强韧的植物,即使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被冰封冻,仍能生存,我相信青苔的特质,正显示了最原始的生命毅力,人所要找回的正是这个生命的力量,它是人性希望之所在。
  生命的本质就是处于那“无常”的改变与更动之中,只有抱著一分坚韧的意志,才可能从现状中解脱出来,超越过来,而使自己更坚强,更具有智慧,而精进不懈的毅力,正是那生命的希望。
  希望孕育了生命的活力。它必须透过澄静的心智才能流泻出来,透过我们内心的信念才能孕育出来。我想在单纯的生活中发现希望,在精进中保持并茁壮希望。这希望之光即是佛性,是精神生活的源头,也是智慧的本身。我们所皈依的阿弥陀佛(无量的光明与永恒之义),就在自己的心中,映现著澄澈光明的希望之光,照耀我们的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0-20 13: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0-21 17: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0-21 21: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27 14:17 , Processed in 0.0345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