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048|回复: 3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一三集)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6-16 09: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一三集)  2004/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13
  诸位同学,请看最后这一首偈:
  【不惜於身命。常护诸佛法。无我心调柔。能得如来道。】
  这后面四首偈「令物思齐」,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这四桩事情是菩萨修行成佛的真因。第一就是要学放下,世出世法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没有一样放不下,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看破放下,第一首的大意。
  第二首教我们念佛,用清净心念佛。净宗祖师大德常常教人,「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大势至圆通章」里面的话。我们念佛,修净土法门天天念佛,念的不得力,经上这个偈子,要用这个偈子里面的方法念佛,你肯定得一心不乱,不是普通的一心,净宗所讲的得理一心不乱。为什么?这种念佛与法性相应,也就是说像这个经里所讲的与不动智佛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理一心不乱。我们念佛,说实在话只学了念佛的形式,实质的内容是一无所知。念佛,佛是什么不知道,著相念佛。偈子里头教给我们,「诸佛如虚空,究竟常清净」。前面说得很清楚,这是法性佛,法身佛,诸佛如来三身一体,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以要用清净心。清净到什么程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一句佛号清清楚楚,字字分明,从心里面生出来,口里头念出来,耳朵听进去。这是古来祖师大德传授给我们的方法。「究竟常清净」,这样忆念与佛就相应,声声佛号与不动智佛全都相应了,他怎么不生欢喜!这个欢喜就是法喜充满,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第三个是教我们要发大慈悲心,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不怕苦难,帮助苦难众生是佛菩萨唯一的一桩大事。极乐世界乐,六道苦。佛菩萨为什么到六道来?不到六道,六道里面这些苦众生没法子得度,你要度他,你一定要到他那里去。就如同我们这个世间落后的地区,贫困多灾多难的地区,那个地方的人很苦需要人帮助。在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他们做得最多,没有人愿意去的地方,他们去。
  上一次我们去访问新几内亚,有人给我讲,看到他们那些人真正就想到所谓「人间地狱」。没得吃,没得穿,你看小孩都是全身赤裸,大人围一块布,你看那个样子,原始人,完全没有开化。居住的那些房舍多么简陋,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了,几块木头,几张铁皮钉一钉那就是他的房屋;没有工作,你看一群一群在树下、在水边,没有事情做,没有受过教育,苦不堪言。我们看到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的教徒,在那边办些学校、医院帮助他们。我们去看了很感动,我们捐一点钱帮助他们算什么,钱财是身外之物,外财布施,人家是用内财布施,到那里去为他们服务。我去看他们学校教什么课程?教烹饪,教做家事,学习这些。学这些至少他会做东西吃了,在这个社会上他也能找到工作了。富有的人家需要请几个人在家里帮忙,他会做饭,他会缝衣服,他会做家事,他能找到雇主,他能够生活得下去,还可以改善他的生活。我去看学校是看这一种学校,教他们做手工艺,很原始。像这样落后苦难的地方,佛教徒没有,佛教徒养尊处优吃不了这个苦,看到那些人的时候掩著鼻子走过去,慈悲心何在?天天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在这个时候慈悲心何在?远远比不上天主教徒、基督教徒。
  我在新加坡,有一年天主教组织一个医疗队到非洲去义诊。那个地方都是很原始、很落后的地区,人民没得吃,没得穿,没有医疗设备,生病的人很多。他们慈悲,组织一个医疗队到非洲去义诊,修女来告诉我。我说这个好事情,我就送她五万块钱医药费,我说你们去,难得,我没有办法去,我说我捐一点钱帮助你买医药。她很欢喜,钱她收了。过了几天修女又给我打个电话,她说那一边确实非常落后,交通不方便,没有交通工具,她问我:法师,你能不能捐一个救护车?钱不多,大概是三万多块钱的样子。我说可以,行。捐再多的钱不能够亲临其境,总是遗憾。我现在工作是在讲经教学,年岁也大了,如果我四、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参加,我会跟他们这个医疗队一起去,真正叫做福慧双修。在这里面修福,肯定福至心灵,你会开智慧。所以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音菩萨教我们眼到手到。手到是内财布施。
  末后一首,末后一首是护法,『不惜於身命,常护诸佛法』。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不多,意思都说出来了,「护法轻身,文并可知」。文并可知是总说前面四首偈,偈子经文不难懂。所以他把每一首偈重点说些什么给我们标明。末后这一首,护法。护法要不能轻身你就没有办法护持。而且这个经文里面有一个字是最关键的字眼,「常护诸佛法」,「诸」字重要,意思非常非常之广。护一切诸佛如来之法,护一切菩萨之法,护自己不动智佛之法,护一切众生不动智佛之法,意思多广,面面都护到。
  那你要护法,头一句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不惜於身命」。你要爱惜自己的身命,你就没有法子做到了。为什么?你怕苦,你怕难。尤其现在这个时代,那些苦难众生没有受过教育,不懂得什么叫伦理道德,也不懂得什么叫人情世故,你对他好,他不见得会领情。什么原因?自己要晓得,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一家饱暖千家怨」。他看你穿得也好,吃得也好,你的相貌、精神体力他没有一样能跟你相比,他是什么样心情你知不知道?他羡慕、他嫉妒,肯定的,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所以跟他们往来要谦虚、要恭敬,穿的衣著决定不能讲究。你们想想新加坡许哲居士她穿的衣服,垃圾桶里捡来的。人家丢弃不要的旧衣服,她捡来看看有的还很完整,洗洗干净自己穿,有些确实破了、烂了,她补补还可以穿。其实她一生是没有买过衣服,这我知道,有人送衣服给她,买新衣服供养她,送给她,她去送给那些穷人,她自己不穿。什么原因?跟那些穷人在一起,你要跟他一样穷,他就很欢喜跟你接触,你要显得比他富有,他不敢接近你。一生帮助穷苦人,对穷苦人的心态她了解,她走到哪里跟人家一样穷。穷人没有鞋子穿,她也不穿鞋子,穷人没有一切手饰,你看许哲一生没有看她戴过手饰。不跟穷人一样穷、一样苦,他不能接受,自自然然跟你拒绝往来。这个我们理解,人之常情。
  今天这是什么世界,是个什么社会?如果不能放下自己身段,你怎么能帮助这些苦难的人?说实在的话,人是很不容易做到,佛菩萨都能做到。所谓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身,这一点我们要学!跟什么样身分人往来,我们也装得像。现在人讲你才能融入他的社会,你才有这个机缘跟他接触。接触,第一个现在人常说的先建立交情、友谊,然后才能够劝导他,教导他,帮助他回头。所以护法头一个是护自己,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自己不能得度而能度人,佛说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护自己护什么?什么是法,什么是诸佛法?你要真正找到。我们自己这样做,自己这样子教人。
  净宗同学,我们学习诸佛法简单扼要,学会建立我们只提了五个科目。「净业三福」,佛说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是不是诸佛法?三世,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十一句你要不要护持?怎么护持?做到就是护持。你没有做到,你没有护法,不是说你会念,你会讲,那个没有用处。你只是在宣传,你没有真正护持,真正护持是要从自己做起,要真正把它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当然这是不容易,你能做到一分你就护持了一分,你能做到两分就护持两分。从一分、两分开始,分分努力去做到,你果然能够做到十分、八分了,你就有法喜充满,你就尝到法味。尔后再去护持,不难,为什么?这里头得乐了。你晓得帮助那些苦难众生,开头是很难,真正投入之后那里头有乐,没有真正的乐受这些人不能持久。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六岁,她告诉我,她做这个工作大概从五十五岁开始,做了五十多年,乐此不疲。她五十多岁开始学瑜伽的,瑜伽健身,帮助许许多多穷人健身,照顾他们。那些穷苦的老人,实在讲年岁都比她小得多,七十、八十都老了,她一百零六,她所照顾的老人没有一百岁的,都比她小。
  所以晓得我们要护持净业三福,我们要护持六和敬,这是佛陀根本教诲。净业三福第一条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落实十善业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真正有慈悲心,不杀就是决定不伤害一切众生。我们能做到吗?是没有杀他,但是说的话不好听,态度不好,这样对人,这都不可以。菩萨入众和颜悦色,板起面孔对待人的那在什么时候?教学生,父母教儿女,老师教学生,可以。老师教学生,我们过去亲近李老师十年,李老师教学生,看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样的态度,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真正肯接受教训的,老师真的是板著面孔一点都不客气有打有骂。不能接受的,我们现在讲的自尊心很强的,李老师知道,绝不得罪你,和颜悦色,你做错了也不说,为什么?你不能接受。说了,你听了很不舒服,你也不会依教奉行,老师何必做恶人,何必跟你结冤仇?所以虽然开班,一个教室我们那个时候二十多个学生,老师那个面孔不好对人的只限於几个学生,少数。多数里面有的时候有过失说一说,轻描淡写带一下、提一下,有的根本就不提。那不是学生,不是儿女,一定要尊重,一定要客气。学生,哪有那么容易!
  真正拜老师才算学生。现在这个皈依不算学生,这是大庭广众之下做那么个仪式,那不算学生。学生是要真正拜老师,老师收了你,这个师生之道关系才建立。在我们中国习俗里头,有拜干爹、干妈,那是要从前行古礼三跪九叩首,还要供养礼物。你这个干爹、干妈承认了,他也会送一份礼物给你,关系这样建立,不是口头说说就行了,那不算数的。彼此双方一承认就有义务,晚一辈的有义务孝敬,长一辈的有义务教导。所以处众修六和,这是佛陀对我们重要的教诲,根本的教诲。这两桩是根本教诲,这两桩要做不到,其他统统都没有了。我们过团体生活,你说六和多重要!
  现在这个世界冲突,我常常讲冲突的根在哪里?根在家庭。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冲突的根在这里。你怎么能化解?我这样说法大家能听懂。可是更深的根,你夫妻为什么不和?父子为什么不和?还有根。根在什么地方?你自己内心不和,内心有冲突,什么冲突?本性跟习性的冲突。这个说法西方人很不容易体会,听不懂,那时我就换句话说。换句话,实在讲跟原来这句话意思差很多很多,但是佛法里面的术语确确实实他不懂。我换句什么呢?自利跟利他的冲突。我起一个念想到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同时考虑到别人的利益。这个他好懂。所以真正给你讲是本性跟习性冲突!再说得清楚,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起心动念跟不起心、不动念冲突,分别跟不分别冲突,执著跟不执著冲突,你们想想这个才真正叫根。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本来是佛,你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一起心、一动念,一分别、一执著,你是凡夫,凡夫就有冲突,诸佛如来跟法身菩萨是绝对没有冲突。所以我讲的简单,讲的大家容易懂得,可是实际上真正能体会到的恐怕还是不多。我是讲的修行,化解冲突要从化解内心对立,内心矛盾上下功夫,那你叫真正护法了,你真正能做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
  「常护诸佛法」。这什么人?法身菩萨。不是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的众生做不到。四圣法界可以做到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他做不到,他要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超越十法界了,他入了华藏,他入了诸佛的净土,实报庄严土,那叫真护法。现在在我们的程度我们要知道,我们认真努力护持「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十愿」,把它落实在四摄法里面,你就是真正的常护诸佛法。要做,尤其是在现代这个时代,我跟同学们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灾难肯定有,众业所感,不要回避,「哪个地方没有灾难到哪里去躲避」,这个念头就错了。外国宗教里头所说的,世界末日,既然是末日谁能逃得过?所以我说,我们生长在这一个时代,多灾多难的时代,对修行人来讲这也是希有难逢之一日。为什么?你真正看清楚、看明白了,你不能不真干。在佛法讲逆增上缘,你不真干你就救不了自己。
  佛在经上常讲,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连星球都有成住坏空,这是自然现象,正常的。人既然有生,哪里会没有死?生死是自然现象,是很平常的,不可以恐惧,不可以贪生怕死,不可以,那是错误观念。明白人,真正觉悟的人,那就是生生世世要学习,学习提升自己的灵性。身有生死,灵性没有生死。现在连外国人他也承认,他们也讲灵魂,灵魂不灭,身有生灭,我们佛法讲灵性不生不灭。灵性好比我们这个肉身,我们这个人,我们这个身体是什么?身体像身上穿的衣服,衣服脏了,脱下来换一件,破了不要了,再换一件新的。所以生死就跟穿衣服、脱衣服一样,你说这多平常?旧衣服舍掉了,还有什么好贪恋的,换上新衣服。灵性提升,我这个衣服愈换愈漂亮,愈换愈好,这才叫智慧。如果你造作恶业,你不懂这个道理,你换的衣服愈换愈差,现在是人身再换个畜生身,换个饿鬼身,那就错了。至少还要换个人身,来生这个人身比这一生更幸福、更快乐。如果是高明的他换天身,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当然第一等聪明人他换成菩萨身,换成佛身。那要怎么样?常护诸佛法,你就换成佛身、菩萨身。我们只抓到这么几条认真努力做,一生受用无穷。
  修学必须要遵守的原理原则,印光大师教我们十六个字,我把他十六个字称作印祖传心法要。他这十六个字,我给它题了这个名字「印祖传心法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十六个字有解释,这个资料在我们网路上。我自己大概在十几年之前也总结了修学的纲领二十个字,比印光大师多了四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菩萨行。这两三年我讲得愈讲愈简单,我讲四个字,「纯净纯善」,我们的心要纯净,我们的行要纯善。纯净纯善就是总结我们五个科目,总结印祖的传心法要。末后这两句讲。
  『无我心调柔』。无我才不惜於身命,你才能真正把护法的工作做好,护法就是修行,就是修持,你才真正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你执著身是我,不肯让身受一点点苦恼。你帮助人是非常有限,为什么?自己不能吃苦,不能耐劳。「无我」太重要了,众生累劫修行不能成就就是因为有我。有我不但障道,而且还障碍你的悟性。你为什么听经闻法不觉悟?有我。你为什么修行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有我,我执,执著。你放下执著,你就会开悟,放下我相、我见你就能超越六道轮回。「心调柔」,调是调和、调适,柔是柔和,跟刚强难化这是一百八十度的对比。有执著、有分别的人刚强难化,放下执著,放下分别,这个人很容易得度。
  『能得如来道』,这叫真正护法。所以护一切诸佛之法,从哪里护起?从自身护起,从心地护起。古人讲「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这个话讲得非常有道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就是无上道。观世音菩萨用的功夫,「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都知道回头,回头是岸,不肯回头那就难了,佛菩萨也没有方法度你。好,这一首就讲到此地。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6-16 09: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一三集)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一三集)  2004/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13》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诸位同学,刚才我看到我们画面上出现贺年卡,我才知道今天过年,今天是二00四年的初一,一月一号。学佛的人往往把时间都忘掉了。在前几天圣诞节的时候,华藏卫视陈彩琼居士来访问,要我写一个贺卡的祝词,我写了两句,其实这两句过去在台湾曾经用过,感到现前的社会还是有迫切需要,那就是「诸恶莫作,岁岁平安」。岁岁平安是果,诸恶莫作是因,有因有果,种善因得善果,「众善奉行」这是因,「年年如意」这是果,以这两句供养同学们。也有同学说过年应当说个吉祥的话,不要讲诸恶。其实「诸恶莫作」这是吉祥话。也好,在中国、在印度,讲到因果总是把果放在前面,因放在后面,特别是佛法。我们就把文字调一调,「岁岁平安,诸恶莫作;年年如意,众善奉行」,以这个来庆祝新的一年,二00四年,祝福诸位,这一年当中落实平安,落实如意,事事如意。现在我们开始看下面的经文。下面第三段,「第三重光照百界」,前面照十界现在照百界。我们将经文念一遍,经文很容易懂:
  【尔时光明过十世界。】
  前面是『十世界』,光照十界。
  【遍照东方百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这就是十方,十方百世界。
  【彼诸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
  这是自性的光明。
  【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这里面要提醒同学们的,十方世界名称,诸佛的名号、菩萨名号都跟「名号品,四圣谛品」完全相同,只是数量扩大了。数量在此地扩大到百世界,光照百界,下面一段一段还要再扩大,不同的地方在此地。菩萨说偈赞佛,教化众生,都是文殊师利。我们在这里看到文殊师利菩萨,此地这一段看到是百亿化身。
  清凉大师为我们讲解《华严》,最重要的一重意思就是表法。文殊是表自性拣择的妙慧,自心就是不动智如来(前面讲不动智佛),这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学习一定要肯定我们的信心建立在「不动智佛,文殊菩萨」,建立在这两位表法义趣之中,这就对了。这样才能够永脱轮回,成为华严会上的信解菩萨。从此以后最重要的修行的课程,就是怎样提升我们的信解,达到信解圆满,我们就能够入初住了。初住是发心住,入初住就是脱离了十法界,不仅是六道,十法界也超越了,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叫真正学佛,真正修行。
  往年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就是提升自己的境界。一定要从凡夫位提升到信解,肯定自己自心是不动智如来,肯定一切众生各个自心皆是不动智佛,我们对人才会尊重,清净平等心才能现前,烦恼习气一扫而去。你要不能肯定自己、肯定众生,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贡高我慢,轻视别人,那是烦恼现前不是好事情。清净平等觉有名无实,召来的果报,长劫轮回,出不了三界。原因在哪里?知见错误了。我们的想法看法错了,你看看这一错,带给我们的苦难、灾害有多大!
  学佛,要紧是从这个地方回头,从这里觉悟,然后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佛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自心是不动智佛,一心,「一智慧」,这一智慧就是文殊师利代表的。这一段经文这么长,你所看到说偈的全是文殊师利,文殊师利,一智慧;一心,全是不动智佛,哪有差别!这样你就晓得,轻视别人就是轻视自己的性德,瞧不起别人就是瞧不起自己不动智佛。到这个地方给你说明真相,也许你能够体会得到,不是讲到这个地方说这些,你会排斥。我们的学习循序渐进,到这个地方总算给你能说几句真话了。多想想,敬别人是敬自己,尊重别人是尊重自己,自己一点都没吃亏。
  人要自尊,不知道从哪里自尊起,佛菩萨告诉我们,尊重别人才是真正自尊,果报很明显,「敬人者人恒敬之,尊人者人恒尊之」。这是古人所讲的,现在不见得。你尊敬别人,别人未必会尊敬你,你爱别人别人未必会爱你,什么原因?从前人受过古圣先贤教育,他懂得,现在人没有受过这个教育,他不懂。他不懂,我们是不是不要尊重他,不要敬爱他?不可以。你不敬他是不敬自己,你不爱他是不爱自己。所以不管他懂不懂,不管他尊不尊敬我,我一定尊敬他;不管他爱不爱我,我一定爱护他,这是什么?这是觉、迷不一样。诸佛菩萨尊重我们,诸佛菩萨爱护我们,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造作无量无边恶业佛菩萨都不舍弃我们,还是尊重我们,还是敬爱我们,这个事实不能不明了。所以诸佛菩萨值得人尊敬,值得人敬爱,道理在此地。再看下文: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十方『一切处』诸如来前,『文殊师利菩萨』,经文讲得很清楚,『同时发声』,说颂赞颂。赞颂的偈子有十首,十代表圆满,内容「显佛八相菩提」,就是我们一般常讲的这是赞颂佛的八相成道,内容非常非常丰富,经文非常简单内容非常丰富。清凉大师在注解这一段后头,还特别注明要求我们学习的人要引用第八会(就是第五十九卷经里面),详细介绍八相成道的义趣。当然是好,那每一首偈就会讲得很长,因为五十九卷是「离世间品」,离世间是讲修行的方法。八相成道是自行化他的神变,不可思议。所以他这个地方不是说八相成道,他讲八相菩提。实际分为两大段,第一大段就是第一首偈,第二大段是后面九首偈,第一大段「标德充满」,第二大段是后面的九偈,「别广调生」。广是广说,调生就是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现在我们先看这一首偈子经文:
  【佛了法如幻。通达无障碍。心净离众著。调伏诸群生。】
  第一句『佛了』,通达明了,这一句非常重要。明了什么?明了『法如幻』,这个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诸法之体就是法性,一切法的形象就是法相。法性无性,前面都念过了要记住,法性无性,法性是真空,但是不能说它是无。为什么?它能现相。它确实不是物质,我们六根都缘不到,你看不到它,听不到它,你也摸不到它,你也想不到它。意就是思想,思惟想像达不到,想不到它,它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时间跟空间也是它现的相,唯心所现,心就是法性,它什么都不是,所以佛叫它「真空」,真空不空。为什么不空?它现相,它所现的相,你一定要知道相是幻相。所以《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一定要知道,你可不能把幻相当真。这六道九法界众生迷了,什么原因迷了?把这些幻相当真,以为真的有,以为真的存在,这下上当了。一迷永迷,愈迷愈深,出不来了。这一迷之后,把唯心所现的相立刻就扭曲了。
  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是讲九法界依正庄严,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现相没有被扭曲,那个相是什么?《华严经》讲华藏世界就是的,「往生经」里面讲极乐世界就是的,那个相是没有被扭曲,依正都是心现的,没有识变的。十法界,十法界是识变的,识变就扭曲了。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菩萨法界扭曲还少,缘觉、声闻扭曲就多一点,再到六道愈来愈严重,到三途那扭曲就不像话。虽然被扭曲,扭曲不是真的,只要一觉悟,一回头,那个扭曲立刻恢复正常。「佛了法如幻」,所以对於一切法通达无障碍。明了、通达障碍就没有了,不明了、不通达障碍就起来了。这一句话的意味深长,不但是修道人明心见性通达诸法实相,就是应用在世间上也是真理。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什么会有误会?彼此不明了,彼此少往来,现在讲沟通,少往来,不通、不达,所以产生障碍,这个障碍是误会,猜疑。我们知道有史以来这个世间上的人,因为误会、猜疑而造成的不幸后果,太多太多了。所以明了跟通达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明了跟通达,这个世间上就少灾少难,对於自己个人来讲少病少恼。你看这个意味多深长!人与人之间要是发生问题,发生矛盾了,怎么解决?沟通。多交往,多往来,彼此能够在一起生活几天,那是最理想的。最怕的彼此互相不往来,这是最可怕的。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没问题,他心清净。实在讲心清净自自然然就通达。为什么?猜疑,猜忌、疑虑都是心不清净里面产生的。所以心清净没有问题,诸佛跟诸佛不往来,菩萨跟菩萨也不往来,彼此没有猜疑,彼此没有矛盾,彼此没有对立。所以我们称他作圣人。凡夫不行,凡夫内有烦恼,外有诱惑,缺少往来什么麻烦都生起来了,真的叫无中生有。
  起心动念那就造业了,身没造,口没有造,意在造业,意所造的业比身、口力量还要强。你们读《了凡四训》,你会想到卫仲达这个人,阎王把他抓去,他还很年轻,判官把他的案卷调出来一看,所造的罪业那个案卷摆满一屋子,他就问判官,他说我年岁这么轻我哪里造这么多业?阎王就告诉他,起心动念你已经就造了,不等身、口。那恶业盈庭,案卷,看看有没有善卷,善业?善业只有一张纸。阎王很不高兴,拿秤来秤一秤,结果这一秤,天平上一秤,这一卷反而重,他那个满房子恶业的案卷反而轻。阎王当时气就消了,还挺高兴的,卫仲达就向阎王请教了,那一卷是什么善事?阎王告诉他,当时皇帝想兴一个工程,工程浩大,劳民伤财,他上书谏议希望这个工程不要做。这个意见是好意见,这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他说皇帝没听,没接受。阎王讲:你的善心,一念善心效果这么大,如果皇帝要是接受你的意见,你今天不会到这来。所以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道理就在此地。不要以为自己,我自己没有做什么过失,念念为自私自利,念念都是罪过。我们凡夫确实粗心大意,哪里会想到这个事情?
  世出世间大圣都教导我们「慎独」,这是真正做功夫。慎独是你一个人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心要端正,行要端正。孔夫子教导我们,一个人虽居暗室没有人看到你,依然要像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要想如同十个眼睛在看你,十个手指在指著你,不能不谨慎,不能放逸,现在讲不可以随便。古人慎独的功夫,那真正叫积德。我们有没有在这做?所以古人修养道德表里一如,不是两个人,两个人是里外不一样,外面是装模作样,心口不相应,心行不相应,外面给人看,假的,里面看不得。这样的人就是古人所讲的自欺欺人,凡是欺骗人的一定先自己欺骗自己,自欺,不自欺的人绝对不会欺骗别人,自欺而后才欺人。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第一首偈。
  「谓了俗即真故,如幻本虚,真不碍俗故,达诸法相,性相无碍,是真通达」,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是讲前面两句,俗是俗谛,就是法相。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就是法性。所以说了俗即真。相是虚妄的,性是真实的,性是法性,所以相是如幻本虚,虚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但是真不碍俗,也就是说这个空性不碍诸相发挥,诸相发挥不碍自性真空,没有妨碍!为什么没有妨碍?因为相不是真的,相要是真的就有妨碍了,相是幻相,梦幻泡影。它怎么会碍?空与空绝对不会妨碍,空跟有就有妨碍,这个现象就在眼前你有没有能觉察到?我们怎么样?粗心大意,习而不察。譬如这是个相,你说它有还是空?这外面是虚空,如果真的是有,空也是有,相也是有,它在此地就不能动。为什么?你移动,那个虚空不就妨碍了?如果我这个地方这个虚空被它占了,这个杯子移过来,这个虚空应当空那一块,这个地方的虚空应当挤到它里面去了。岂不是这个现象就在眼前吗?我们粗心大意没有发现。所有物体自性空,空跟空不妨碍,所以有不碍空,空不碍有。有是相,幻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空是真空。
  所以达诸法相,这是你通达明了诸法这个法相的真相。性相无碍,真通达。为什么无碍?都不可得。性是无性,相是幻相。相,无论是什么现相,你六根所接触到的全是幻相,全是无所有,全是毕竟空,全是不可得。所以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占有,你要是占有就错了,包括我们自己身体。我们今天为什么这么苦,这个身体的幻相我们把它占有了,起了执著。你要不占有这个身体,你就解脱了,你就是菩萨了,你不再分别这个东西,不再执著这个东西了,你可以受用它。诸佛如来在九法界,在人间示现,我们讲示现,现身说法,他对於身体他没有执著,他无我相,无我见,不但不执著,他也不分别。他会利用这个工具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他把它当工具来用。我们迷了以为它是自己,以为它是真实,这叫根本的错误。满足这个身相,为了满足它,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自己茫然不知。把这个圆圆满满的一真法界变成了三途六道,在这个里头受苦受难,这才叫真正的大灾难。大灾难原来是自己造成的,自作自受,不是从外头来的,外头没有,外面性相都不可得!下面说。
  「无二碍著,则转依心净,大悲同体故,调伏众生,则三德备矣,故能摄化」。这一句不太好懂。这个无二,二碍著,《钞》里面清凉大师有解释,这就是「二障」,二障障碍了你。注解里面讲「了相故无智障,了性故无惑障」,智障是所知障,惑障是烦恼障。你通达诸法实相,所知障没有了;你知道法性无性,烦恼障没有了,这个时候「转依心净」。转依心净是什么意思?清凉说得很好,「谓转无常杂染之依,唯以功德依常法身」,心当然清净。你看看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心之所依,依什么?依烦恼,依习气。我们常讲六道凡夫烦恼习气当家作主,你的心怎么会清净,身心清净有名无实。什么时候才真正清净?你能转境界就行了。这个转依就是转境界。
  转境界两个基本条件:通达法相,通达法性。通达法相,所知障没有了,转变成智慧;通达法性,烦恼障没有了。转两种烦恼成二菩提,成两种菩提,这两种菩提就是根本智跟后得智。法性转变成根本智,法相转变成后得智。根本智,不动智佛,后得智,文殊师利。他会转,我们不会转,我们迷了自性变成烦恼障,迷了法相变成所知障。所以『心净离众著』。这个执著,执著是无量无边,把它归纳成两大类,一类是属於法性,一类属於法相,这全都包括了。离两种执著,我们通常讲法执、我执,我执是烦恼障,法执是所知障,心就清净了,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真诚慈悲就现前了。
  『调伏诸群生』。调自调他,清凉注解有,通达是智德,无碍是断德,调生是恩德,这叫三德。有智、有断,断是断烦恼,对烦恼障的;有智,智是破所知障。所以有智德、有断德,你又有慈悲心,肯教化一切众生,恩德。调伏诸群生,恩德。这第一首是总说,说佛的三德圆满,智德、断德、恩德,三德圆满。下面九首这就讲八相成道,八相成道就是这一句「调伏诸群生」。诸佛如来调伏诸群生示现的八相成道。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6-17 07: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6-17 13: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29 07:35 , Processed in 0.0410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