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572|回复: 2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九八七卷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5-18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八七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八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八七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偈颂第七段「西南方智慧菩萨」,十首偈,我们从第七首看起:

  【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胜。颠倒非实义。不能见正觉。】

  这首偈告诉我们,法是平等,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既然平等,佛也平等。如果你生了一个妄念,打了个妄想,「这个佛最殊胜,那些佛都比不上」,这个见解就错了。『颠倒非实义』,你这个知见颠倒,不是真实义。『不能见正觉』,正觉就是明心见性,换句话说,你见不了性,你也成不了佛。偈颂的意思很深很广,清凉大师在这里有注解,有《疏》、有《钞》。疏是注解,钞是注解的注解。大师非常慈悲,怕的是我们看他的注解看不懂,将注解再加以注解,这叫钞。《疏》里面告诉我们,「后一」,前面我们讲了三段,讲了六首,这是第七首,后一就是这首偈,第七首。「执佛中」,这是执着佛,执着佛有优胜。偈颂里面,上半是执着,下半是损失。你只要有执着,你就有损失,这个意思我们前面说过。

  我记得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讲《楞严经》。那次来的时间很长,住了四个月,每天讲经都没有休息,四个月,一百多天如一日。同学当中有学天台宗的,他们执着释迦牟尼佛第一,他们不念阿弥陀佛。每天他们的课诵念《法华经》,不是全念,选《法华经》里面的一段,多半都是念观世音菩萨这一品,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不念阿弥陀佛。我们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说释迦牟尼佛跟我们亲,是我们的亲教师,阿弥陀佛到底是隔了一层。我就告诉他说: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要不肯念,还念释迦牟尼佛,佛一定说这个人很执着,你看我教他,他都不相信,他都不听。所以诸位想想这里面的人情道理。

  为什么我们世间人有这种分别执着?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执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佛佛相望」,就是佛跟佛来做比较,你执着这尊佛胜过那尊佛。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认为「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其他的佛都比不上阿弥陀佛,确实有这个执着。第二个是「三身等相望」,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念法身殊胜,念应身那就差很多了,都有这个差别。第三是「心佛相望」,佛从哪里来的?佛是心现的,还是心现识变。到底是心殊胜还是佛殊胜?有这么多情形,这些情形都是六道有情众生常常有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个很重要。

  清凉大师在《钞》里面给我们举的例子,譬如,还是念佛人多,净宗里面讲佛佛相望都会讲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别的佛做不到。这个原文现在打出来了,「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能摄众生;余则不能。礼于此佛,灭罪则多;礼于彼佛,灭罪则少」,这是真的、是假的?给诸位说,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佛在经教里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阿弥陀佛灭罪多,他真的灭罪多,你心想到其他的佛灭罪少,他真的就灭罪少,实际上是没有分别的。佛那边没有分别,法那边没有分别,是你自己念头在分别。可是你的念头太重要,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清凉大师后头说,「不知诸佛行愿功德无不平等,随根随缘说有优劣,故为颠倒」。你看看世尊教化众生,是随着众生的根性,随着众生的缘分,给你说有高有下,其实没有高下,其实都是平等的,是因为你的根性,众生根性有高下,随顺你的根性帮助你提升。如果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你还执着,就错了,要放下执着。放下执着,我们还是要跟阿弥陀佛,不再执着。初学的时候,执着有高下是错了,现在跟阿弥陀佛,不执着,那就对了,那就觉悟了。

  第二种讲三身,三身相望,念化身,功德少,念法身,功德就大,就这个意思。其实法身、报身、应化身是一身,也是平等的。我们有分别执着,那确实利益就不相同,如果我们把分别执着放下,那就是平等的。由此可知,法是心现识变的,我们要想成就,中下等的成就,没有离开起心动念,向上一着,离妄想分别执着,这才真正见性,这才真正成正觉。这个正觉,经文上这两个字,它的真实义是无上正等正觉。因为偈颂一句三个字,受这个限制,所以只用「正觉」,这个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成佛了。

  说到三身等,大师跟我们讲,「等取四身、五身、十身、无量身故」,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四身是加个化身。应身跟化身差别在哪里?应身是要八相成道的。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也示现入胎,十个月出胎,他示现这些,跟我们一般人没有两样,这叫应身。化身是突然见到的,也是突然消失的。像我在前面跟诸位做报告,我以前抗战期间在贵州念书,周邦道是我们的校长,他的夫人曾经见过地藏菩萨,那是见到的化身。抗战胜利他们住在南京,九华山一位法师到她家里来化缘,要求不多,五斤香油。那时候我们周师母没有学佛,没给他,这个法师就走了。以后突然想起来,她们家里是庭院深深,三重门,大门当中是很多树木,是个院子,然后有二门、三门。她说我没有开门,他怎么来的?走了之后不见了,门还是关到,没有开。这个事情想了好多年都想不通,以后到台中跟着李老师学佛,向李老师报告这桩事情,老师说那个和尚是地藏菩萨化身。她非常后悔,没供养!那就是说,真的是来无形、去无踪。这是化身,化身跟应身不同,讲四身。讲五种身,就是一般所说的五佛五身,「常住三世净妙法身」,实在讲这就是大光明藏,我们净土四土里头讲大光明藏,在表法就是密宗的大日如来。第二是「金刚坚固自性身」,第三是「福德庄严圣身」,第四是「受用智慧身」,这都是属于报身,实报庄严土的,第五种「变化身」,这是凡圣同居土的,像释迦牟尼佛的应身,这是常讲的五种身。

  《华严》都是讲十身,所以我们也就用《华严经》上常讲的如来十身,第一是「菩提身」,第二是「愿身」,我们前面学过了。今天我们看第三「化身」,「如来随类化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名化身」。实在说,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身,没有身叫法身。由此可知,法身是从体上说的,其余九种身都是从作用上讲的,有体有用。用实在讲无有极限,无量无边,所以经教上给我们讲的,如来随类化现。我们在《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看到,观音菩萨三十二应,三十二是把它分为三十二类,每一类无量无边。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现佛身,你觉得哪一尊佛最殊胜,他就现那个身来接引你、来教导你;你喜欢菩萨,他就现菩萨身,你喜欢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就现文殊身,你喜欢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就现地藏身,这个意思你听懂了没有?菩萨没有身,能现一切菩萨身,能现一切诸佛如来身,能现罗汉身、声闻身、天身、人身、修罗身、罗剎身、畜生、饿鬼、地狱,他统统都能现。不但能现有情身,还能现无情身,他能现花草树木,能现山河大地,能现种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全叫做化身。

  绝对不是佛菩萨有意思这么做,那就错了。佛菩萨现一切身,说一切法,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不但没有起心动念,连分别执着都没有。这个事情我们想不通,不起心不动念怎么能现身?这个后头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可见得他现身说法真的没有起心动念,谁起心动念?众生起心动念,佛菩萨自自然然感应,现身说法。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是真不好懂,很难体会。所以我们很感激日本江本胜博士他做这个水实验,把佛法里面这一层深意用科学方法证明了。我们知道水是矿物,它不是生物,更不是动物,经过十几万次的实验,确实证明水它有见的能力,它能看,它有听的能力,它还懂得人的意思。我们众生心,我们以善心对待它,它给我们示现的结晶非常之美,我们以恶念对待它,它的反应很丑陋,这不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吗?

  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大师说出来,说得这么简单。释迦牟尼佛慈悲,见性之后,说得非常详细,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诸佛菩萨从哪里来的?一切万法从哪里来的?自己心性变现的。心性是能变,万法是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不同于世间哲学,世间哲学讲能、讲所,能不是所,所不是能,佛法里面讲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不同的地方在此地,我们学佛不可以不知道。所以知道诸佛跟法身菩萨现身是随心应量。普应群机是说他的大用无方,普是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群机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众生。为什么不说无情?无情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情是讲情识,感情。这些无情众生,就是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它是随着有情众生念头转的,就这么回事情。所以说有情就行了,不必再说无情。

  佛在经教里常常告诉我们「境随心转」,谁的心?有情众生的心。有情众生心里面最重要的,第一个有情众生心是谁?是自己,那个力量最强,其他的力量都不如这个力量强。这个自己是谁?每个人都是。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给诸位报告,提醒大家,修净土的同学都肯定西方有个极乐世界,这个西方不是地球的西方,那是哪里的西方?娑婆世界的西方。娑婆世界是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有十亿个单位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我们初学佛的时候以为是一个太阳系,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说不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大,那是什么?银河系。我们想想他老人家讲的话有道理,为什么?太阳确实是绕着银河系旋转,真的是在银河系的当中。这一个大千世界就是十亿个银河系,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是在这个大世界的西方,当中还要隔十万亿个佛国土。这太遥远了,我们无法想象,这所说的都是天文数字。

  现在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学到这个地方总算是明白了,有少分的觉悟,知道什么?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剎那生灭,是一种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不但这些现象不是真的,有形的现象不是真的,连抽象概念里面,时间、空间也不是真的。在自性里面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那极乐世界在哪里?没有距离就在现前,就是当下。时间不是真的,时间是讲先后,不是真的,没有前后、没有过去未来,也是在当下,当下不可得。所以《金刚经》上讲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从时间上讲。要紧的是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觉,那恭喜你,你就成佛了,当下一念迷,那你就是凡夫,就在当下!

  什么叫上上根人?这种人,或者是眼见,或者是耳闻,或者是身体接触,剎那之间他就回头了。什么叫回头?把妄想分别执着一起放下,放下就是!古人,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个例子,他在菩提树下打坐,放下了,一时顿悟,明心见性。六祖惠能大师在忍和尚的方丈室听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忍和尚一听,行了,不必再说了,衣钵就传给他。他说的这五句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浓缩就是这五句,这五句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增不减,这叫上上根人。

  我们现在堕落成凡夫,沦落在六道轮回,真的是无量劫来无有出期,为什么?不肯放下。所以学佛,开悟的秘诀,证果的秘诀,我们只能说证果,果位不断向上提升。你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比、跟六祖比,比不上,人家一下就能放下。没有这个能力,佛教给我们,慢慢放,一层一层的放,五十二层大楼,你放下一层你就升一层,不能不放,这个道理要懂。五十二层,我们有没有达到第一层?说老实话,没有,第一层没有就是没进门。学《华严》学到这个地方,尤其是我们把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学完了,你就应该入门。这五十二层第一层你就应该入门,这才能讲得过去。

  入这一门要什么条件?我们在讲席里常常勉励同学必须要做到的,那个没入门。我常常讲,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都放下了,你在哪里?你在门口,一步就跨进去了。这到门口,没入进去,这要晓得,必须要努力,再进一步就入进去了。入进去那就不是这个条件,五种见惑没有了。所以这四句是破见惑的前方便,就是预备功夫,没有这个功夫你就破不了。见惑破了是什么样子?不再执着身是我,《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真的,他入这个境界了,不执着身是我。身,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看待身体就像我们现在看待衣服,衣服脏了,没有关系,脱下来换一件;身体坏了,没有关系,一点恐惧都没有,换一个身体。身不是我,什么是我?灵性是我,跟诸位说明白了,不是灵魂。如果说灵魂是我,这入不了佛门,他在门外,为什么?他知见错误。灵性是我,要回归自性。所以第一个身见破了,第二个边见破了,边见是什么?对立,对立没有了,永远没有对立了,为什么?你已经晓得整个宇宙是一体,你跟谁对立?就像我们自己觉悟了,我们身上多少细胞,我们这个表皮上多少个毛孔,多少根汗毛,你要认识,所有细胞、所有这些毛孔都是自己,这就对了,所以没有对立。我们的面孔上,眼睛跟耳朵不对立,鼻子跟嘴巴不对立,没有对立就没有矛盾、没有猜疑,是一不是二。所有一切的冲突,它的根都是从对立产生的,所以有对立就不能见性,这是第二桩事情。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5-18 14: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九八七卷

续-《●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八七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第三桩,成见没有了。什么叫成见?我以为如是。我们中国人常讲,某人成见很深。成见很深的人不能随缘,他以为对的,以为别人是错的。实际上有没有对跟错?在性上讲没有对与错,什么都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哪来的什么对不对?这都是属于妄想分别执着。有这些念头就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它变现出来的。佛菩萨、修行人已经把真相找到了,契入境界了,我们问:佛菩萨跟这些人还有没有对立?给诸位说,真的没有。经上常讲,意思讲得深,相上有,理上无。佛菩萨示现这个形相,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身是帮助众生、教化众生。众生这么执着,你就随他的执着,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就恒顺他,自己有没有执着?自己真没有执着,你看他多自在、多活泼。绝对不跟众生唱反调,如果要跟众生唱反调的话,那佛也执着,他就堕落了。总是顺着众生,顺着众生,慢慢的引导他、诱导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你不随顺,他不能接受你,你必须随顺他。所以大经上佛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为什么欢喜你?你随顺,他就欢喜,你不随顺,他就拒绝你。所以佛的四摄法,那就是随顺,随顺,你才能教导他,你才能感化他,普应群机。

  后面这一句是比喻,「若月临众水」,天上的月亮,晚上我们看到江边、河下、湖畔,哪里有水,你都看那个水里有月亮。把月亮比作佛菩萨,把水比作众生,水里面的月亮比喻佛菩萨的化身。千江有水千江月,自自然然的,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所以,唯有诸佛菩萨才得大自在。能大师所说的,本自清净,是真的,不假,一丝毫染着都没有,这是化身。其实如来十身我们哪个人没有?个个都有,只是你自己不自觉。

  我们再看下面第四,「力持身,如来神力任持全身、碎身,永久不坏,作众生福田,名力持身」。力就是我们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能量,这个能量是什么?现在科学讲宇宙的能量,在佛法里面讲是自性的能量。宇宙从哪里来的?宇宙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没有宇宙,真的是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宇宙是万法之一。这个能量保持这个身,任持全身,全身是报身,碎身,碎身是应化身,真的永久不坏。任是自然的意思,没有原因,找原因找不到,什么时候有的你也找不到,无始无终。全身,讲法身、报身都可以,碎身是什么?应化身,无量无边,都没有生灭。这个没有生灭我们从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可以完全的理解到,确实没有生灭。佛如是,法身菩萨如是,我们现前所有众生,诸位细心去观察,哪一个不如是?我们跟佛菩萨有什么不相同?只有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找不到一样不相同的。形相不相同、六道不相同、苦乐不相同,那是你的心性不相同,你的心地染净、善恶不相同变现出来的。染净、善恶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所现的相也不是真的。六道不是真的,三恶道不是真的,十法界不是真的,迷的时候真有苦乐,觉悟的时候觅苦乐了不可得,谁受苦?你的身在受苦。谁忧虑?你的心在忧虑。什么心?妄心,什么身?假身,不是真的。

  所以你真正要是明白、了解了,那就是《心经》上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就离苦得乐了。你在六道,不受六道的苦,你在三途,不受三途的苦,为什么?照见五蕴皆空,了不可得。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佛说出了真相。麻烦从哪里来的?麻烦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你偏偏放不下,那怎么办?要知道,放下就是,就是什么?就是自性、就是如来、就是诸佛、就是法身。不放下呢?不放下也是,不能说放下是,不放下不是,不是,不放下也是,所以他不生不灭。这样我们愈往深处去观察就愈明了,不放下是芸芸众生,他是法身,他是诸佛,迷了!所以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一再给我们说明,只有迷悟不同,除迷悟不同之外找不到差异之处。

  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心就安了,理得,理明白了,心就安了。在中国禅宗里面,很多同学都晓得,二祖慧可去见达摩祖师,只求一桩事情,心不安,求达摩祖师替他安心。达摩祖师用的方法巧妙,那叫智慧。答应他替他安心,叫他把心拿来,你心拿来,我替你安。这就是给他一个提示,让他回光返照,心在哪里?找不到。他想来想去不知道心在哪里,他回答「觅心了不可得」,我去寻觅这个心,找不到。达摩祖师回他一句话,「与汝安心竟」,我替你安好了。他在这句话里悟过来了,明白了,所明白的境界就是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这一段对话,就是他们所悟的境界。这个对话讲得清清楚楚,佛也问得很妙,一切众生都会起心动念,这个念头好粗,太粗了,起心动念,佛问得好,几念?几形?几识?凡夫动个念头,这个念头里有几个细念,有几个形,形就是物质、色相,有几个识。弥勒菩萨回答,弹指之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说这个念是真的还是假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我们现在比喻,譬如这个弹指,现在我们计算时间都用秒做单位,一秒钟大概弹四次,也就是三十二亿百千念再乘四。有同学把它算出来,一千二百八十兆念,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念。就像我们看电影,电影银幕上的画面,一秒钟多少个画面?一千二百八十兆张的幻灯片,我们以为是真的,念念不可得!不但是一切色相不可得,连识也不可得。识是什么?受想行识、见闻觉知,都不可得,这才真的把这些现象搞清楚、搞明白了。

  觉悟的人就不一样,不觉悟的人造罪业。自性的神力,任持全身,觉悟的人明白了,为众生做福田。不觉悟的人迷惑颠倒,还是如来神力任持全身、碎身,永久不坏,但是他天天造罪业,去制造六道轮回,搞这个。你看这个觉迷差别多大,一觉悟之后,他作佛、作菩萨,广度众生;不觉悟的人,在这里妄想分别执着,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变现出三途六道,他干这个,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学佛没有别的,求觉悟,觉悟得大自在。觉悟的人只有乐,没有苦,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他没有对立,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烦恼,所以是离苦得乐。然后我们才知道,这个世间什么是好事?无比殊胜的好事是诸佛菩萨在做,帮助自己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好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找好的事找不到了。世间法的好事都是相对的,佛法里面讲的好事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再看第五,「相好庄严身,如来报身,具足微尘数相好庄严实报之身,名相好庄严身」。这是讲放下分别执着、起心动念,你得到的身。你还是有身相,你这个身是圆满的身相,也就是说,在你身相里找丝毫欠缺都找不到,真的是微尘相好。一根汗毛、一个毛细孔、一个细胞,你去观察,它都完美,没有欠缺。我们今天讲欠缺是什么?带着有病毒,这就是欠缺。病毒是什么?贪瞋痴慢、嫉妒、骄慢、一切不善的,他带着这个东西,他就有欠缺。所以放下妄想、分别、起心动念之后,这个身是自性里面变现的,跟自性的性德完全相应,佛在经上形容叫「具足微尘数相好身」,这个身在哪里出现?实报庄严土,有形相的佛,《华严经》的华藏世界,往生经上讲的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这个身相具足现前;再往上提升,形相就没有了。他为什么还有这个形相?在这个形相里面,跟诸位说,这个人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为什么还有形相?起心动念的余习没断,习气没断,起心动念确实没有了,只是习气没断。习气虽然没有断,习气每个人厚薄不一样,有人习气很浓、很重,有人习气很轻、很微细。

  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了四十一个等级,从习气上分的。起心动念刚刚断,习气是一分也没断,这什么人?初住菩萨,习气再断一品,就是二住菩萨,往上提升。总共佛讲了四十一品,分成四十一个等级,十住,这是最初十个等级,十行比十住轻了,十回向更轻了,到十地那就很轻了,还有,到等觉、妙觉。妙觉位完全没有了,等觉位还有一品,极其微细,叫生相无明,有这一品习气,一点点习气,还有相。这一点习气没有了,相就没有了,相没有了,回归到常寂光。六祖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就是讲常寂光净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丝毫染污,那是常寂光净土,「本不生灭」,这里头没有生灭的现象,五句,这两句都是讲的常寂光。

  佛在《华严》里面讲得详细,我们怎样来学习这一句相好庄严身,这个重要!我们要不要化妆,要不要去美容?都用不着,那些是有副作用,那是不健康的。所以健康,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好,没有一样不好,心善,没有一样不善。我们要想自己相好、身体好,你要有一颗清净的善心。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真诚心」,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所有一切众生要以真诚心对待,连蚊虫蚂蚁都能沟通,都能够感动,诚则灵。用清净心,什么叫清净心?我们常讲的,离分别执着,清净心就现前。还不算是真清净,真清净要怎么样?要不起心、不动念,那就真清净。不起心、不动念,那是初住以上的菩萨,这个很难,我们真是不容易做到。我们现在从哪里做?从分别执着上下手,尽量的不要去搞分别执着。我们对分别执着愈是轻、愈淡薄,我们修学的功夫就往上提升,从这个地方见功夫。不是说一天念多少佛,念多少经,拜多少佛,不是在这里,那是假象,那不是实质。实质是你放下了多少,你心里头真正得智慧,得自在!烦恼轻,智慧长,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所以佛法,当初章嘉大师告诉我的,「重实质不重形式」。为什么?因为那些形式都是事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重视这个东西干什么?虽不重视,他真有表演,表演就是什么?相好庄严身是表演,头一个是相貌,再就看你的体质,它跟你的心决定相应。知道这个肉身不是自己,我们不要在肉身上修,在灵性上修,这个身自然就转变了。为什么?身是境界,境随心转,只要修心,不要去想这些境,它自然就转变。

  实报是真实的果报,在一真法界。我们就联想到,十法界里面的果报不是真实的,决定不能执着,决定不能够去拥有,没有这回事情。所以经教里面常常教我们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占有。不但占有这个念头不能有,控制的念头都不能有,为什么?错误的。你能控制吗?一秒钟,你就想到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你能控制得了吗?控制不了、不能控制的还要有个控制的念头,那不叫冤枉吗?这个控制的念头是能量,这是负的能量,就是说让你心里头有压力、你精神上有压力,这是负面的能量。你把这个东西放弃掉之后,那你就正的能量,正面的。正面能量是什么?正面能量是智慧、是德能。这个能量的转变是在一念之间,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修什么?你不懂,你怎么修法?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才晓得怎么修法。

  十身,愈往后面愈殊胜,后后胜于前前,有前面的基础,后面这个殊胜的德相就现前。第六「威势身,如来处于众会道场,威德广大,一切天魔外道无不归伏」,下面就是比喻,「如月光明,掩映众星,名威势身」。这个威势是自然的。众会就是跟大众在一起聚会,聚会的场所就叫道场,为什么?如来跟大众在一起,什么意思?只有一桩事,《法华经》上所讲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佛教化一切众生,念念不忘的,这是我们凡夫讲的,凡夫讲念念不忘的第一桩大事,帮助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以都叫道场,只要这个场合,就是道场。佛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势,势是做样子给我们看,说到做到。叫我们六根接触到,自自然然他就感悟了,他受了感动,他也觉悟了,真正是现在人所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的言行举止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好样子。众生看出来了,他就觉悟了,看不出来呢?看不出来不要紧,他天天都在表演,天天都在做好样子,从来不停止的,总有一天你看破了,你觉悟了。

  像《金刚经》上的须菩提尊者,这个人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学生。从鹿野苑出来之后,佛遇到大迦叶三兄弟,他们师徒统统皈依,发愿跟随释迦牟尼佛,一生都不离开,迦叶、须菩提都在其中。你看看经过,阿含十二年,佛天天在示现,没有一天去休息,没有,放假了,没有,没听说佛放过假,哪一天休息了,没有过,天天在做示现、做榜样。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再入般若,般若二十二年,讲到第十六会我估计应该有十年,三十年,讲《金刚经》,须菩提开悟了。三十年天天看,看了三十年才豁然觉得释迦牟尼佛天天表演,我这下子看明白、看清楚了,看三十年才看清楚。还有三十年还没有看清楚,再看十年开悟的,看四十年开悟的,有!佛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那一天开悟的还有,你看看。这是佛的慈悲,天天做样子给你看,等待你,总有一天你会开悟,这叫佛度有缘人,四十九年开悟的。无缘的?无缘的,也是天天表演给你看,来生后世再来。佛度众生,生生世世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好老师,到哪里去找这么一个好老师。所以他所在的地方就叫道场,绝对不是从形式上说的。

  威德广大,威德从哪里来的?全是自性流露。在中国我们的老祖宗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所以有人讲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那是善恶的善,善恶的恶,贤人说的,贤人比圣人低了一级。圣人说法不是这样,圣人说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那是什么善?觅善恶了不可得,自性里头不但没有善恶,连染净都找不到。你看我们总是讲二边,善恶是二边,染净也是二边,二边就是相对的,就是对立的,什么时候你真到对立没有了,善恶就没有了。

  为什么世间人还会看到有善有恶?他内心深处跟一切人事物对立没有化解,他才会有这个现象;对立的现象化解,这个事就没有了。虽然有,很淡薄,习气,对立确实没有了,有对立的习气,这是什么?阿罗汉。最明显的转变,就是六道没有了。可是阿罗汉实在说也很慈悲,尤其是华严会上这些菩萨。我们知道,初信位到六信位都没有出离六道轮回,他们在六道轮回里面,一面是自己修行,提升自己境界,同时也帮助一切众生,自行化他,遵守世尊在经教里面讲的净业三福。你看,「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他不是不帮助人,帮助人,前面三个是他自己提升,后面一个是帮助别人,同时并行。而且自行跟化他他已经合成一个,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这叫入不二法门!所以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性德流露,这就是讲的威德广大。

  一切天魔外道,天是天人,二十八层天;魔是有大福德,知见不正的,这就属于魔。在天上的称天魔,在人间就是人魔,在鬼道里面就是鬼魔,是讲一些知见不正的,也就是自私自利、贡高我慢、嫉妒障碍,他有这些行为,他修很大的福报,就变成魔道。外道是修道人,他也是路子走错了,他以为心外有道,佛给我们讲心外没有道,道在心内,要从内心里面去求,他是从心外求,这称为外道。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记住,我们念佛人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求他,你想想,你是心外求还是心内求?如果是心外求,是外道。外道也行,也能够生极乐世界,生哪里?凡圣同居土。如果你哪一天觉悟了,阿弥陀佛是我自性所现,「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不是凡圣同居土,那在哪里?最低限度你在方便有余土,不一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5-18 14: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九八七卷

续-《●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八七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但是诸位要记住,这是讲念佛法门的内外,如果不是念佛法门里面的内外,你就决定不能成佛道,你就真的错了。所以极乐世界,净宗法门有这个方便,你就算是心外求法,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这是跟十方诸佛剎土真的不相同,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你执着有阿弥陀佛,行,这个不必要你开悟,只要你真心执着,都能往生。可是你得放下其他的执着,我只执着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我什么都不执着,我什么都放下,这个行,这决定得生。什么都执着的话,那就变成你的障碍,你就很难得生净土。我们在这个世间修学的,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也好,精进也好,禅定也好,真正能够放下执着,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你所修学的一切都变成你的增上缘,肯定能够提高你往生的品位。

  所以对于一切造作要放下,不要放在心上,成就自己真实的智慧,成就自己真实的威德。威德从哪里现前?这些天魔外道见着你,他也服了,他也佩服,为什么?你能做到的他做不到。天魔外道确确实实他有嫉妒心、他有傲慢心、他有轻慢众生的心,而且常常还做出障道的因缘,他不能够修随喜功德,尤其是戒经里面所讲的自赞毁他,这都是天魔外道的行为。我们看真正的世出世间圣人,他所表现的,谦卑,不会有傲慢。纵然是世间的恶人,我们没有看到圣贤对他们的毁谤,没有,对他们恶意的批评,没有,这些人偶尔做点好事,我们还听到佛菩萨赞叹他,真的是大公无私。所以这些人他虽有大福报,他德行不如你,见到佛菩萨这样的德行,折伏了他,特别是折伏他这种傲慢狂妄的习气。比喻也比得好,好象夜晚月亮出来了,月亮的光把众星的光都掩蔽,我们只看到月光。把月光比喻作威势,星的光比喻作这些天魔外道。

  下面第七,「意生身,如来随众生意,处处受生,度诸有情,众生有感,如来随应,名意生身」。这个意生身意思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不是佛菩萨自己的意思,佛菩萨自己没有意,六道众生有意,十法界众生有意。换句话说,有意跟无意这个界限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意就没有了,意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平等性智,法相唯识里面所讲的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华严经》里面的初住菩萨,转识成智。换句话说,《华严经》上所讲的十信位菩萨,这十位菩萨,从初信到十信,都有意,不过他们的意是纯正的,没有邪恶,为什么?他们是遵循佛陀教诲,依教修行。佛陀所教的,完全是自性的流露,他自己虽没有见性,但是遵从佛的教诲,也是顺着自性,这个顺着自性是佛菩萨指导的,不是他自己见到的、悟入的,差别在此地。这是凡夫修行证果必经的途径。

  我们今天是八识做主,八识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里面没有烦恼,妄心里头有烦恼。尤其是意,意是第七识末那,末那,四大烦恼常相随。这个四大烦恼从哪里起来的?从迷失自性变成阿赖耶,阿赖耶随着就产生变化,阿赖耶是八识。这个变化就是第七末那、第六意识,第七末那是执着,意识是分别,几乎是同时起来的,就在那个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起来的。这个四大烦恼是我爱、我见、我痴、我慢,这叫四大烦恼,根本烦恼。我见是什么?以为有个我,这个我见就是把灵性转变成灵魂,我们中国人讲灵魂,佛教讲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灵魂。他要觉悟了那就是灵性,迷了就叫灵魂,中国人叫做灵魂。他在六道搞轮回,他在十法界。

  所以,到四圣法界可以说他觉了,觉得不彻底,为什么?分别没放下,起心动念没放下。到起心动念放下之后,他真的觉悟了,就见性了,那就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清净平等觉现前了,我们一般称为法身菩萨,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如来跟法身菩萨自自然然的随众生意,这个众生是十法界,十法界有情众生,随他的意,处处受生,度诸有情,时时处处。这个受生就是现相,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这里面,感应的里面,善意跟恶意就有差别,善意所感的是佛菩萨,恶意所感的,有感,天魔外道。所以你心地不清净,心地不善,你求佛菩萨,不是佛菩萨来感应,是天魔外道变现佛菩萨那个样子,他来了,这种情形很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菩萨,你见到佛菩萨有光,见到天魔外道也有光,光不一样,佛菩萨的光是柔和的,不刺眼睛,天魔外道那个光就像你看到太阳光,刺眼睛,这是最容易辨别的方法。你看他的光刺眼,这不是佛光,佛光柔和。这个意生身就是诸佛菩萨的应身跟化身。为什么称意生身?是众生意、念所感的,称之为意生身。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4 08:06 , Processed in 0.1303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