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695|回复: 1

大正藏第13册No.0401佛说无言童子经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2-9 15: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01 佛说无言童子经》

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01 佛说无言童子经


  No. 401 [No. 397(6)]

  佛说无言童子经卷上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摩诃菩萨无央数。尔时城中,师子将军第一夫人孕有德男,天虚空唱大音声而告之曰:“童子!汝当怀抱道教思惟经典,慎莫宣说世之言谈,晓了方便度世之法,少言鲜辞舍方俗事,当归正义不取美辞严饰之说。”童子遥闻如是音教,未曾啼泣亦不出声,初不自现婴儿之相,至于七日颜貌悦豫无有憔悴,众人来观视之无厌。或有人言:“此儿无声,用为育养?”父母答曰:“是非随宿,吾当育之。所以者何?今观此儿,威容颜貌端正姝妙巍巍难量,非是凡庶之所能及,实不虚妄。”于时父母亲属知识见儿无声,因共字之号曰无言。

  于是无言童子,渐遂长大至于八岁,四方众人来观察者无有懈厌。其有方面或有法会分别义者,辄诣其所咨受法言,寂然静思亦无所说。时彼童子而于异日,与其父母五种亲属朋友知识,至耆阇崛山而诣佛所,稽首足下右绕三匝,于世尊前叉手而立,睹无央数十方世界诸菩萨会亿百千垓,各各处于严净之座,心大欢然善意生焉。时舍利弗前白佛言:“唯天中天!是无言者师子将军之子,端正姝好威光难量巍巍如此,离于言谈而无所说,其人前世有何余殃,生无有声又不能言?”

  佛告舍利弗:“止止!勿得辄慢无言童子。所以者何?此人则是菩萨大士,于过去佛殖众德本,供养无数诸佛正觉,稽首足下得不退转,当成无上正真之道。初生之时,天于虚空宣扬大音:‘童子,汝当抱道意,思惟经典勿有世谈。’以是之故,今此菩萨寂然不言,受柔顺教于兹八岁,一心结舌而无所说,以斯憺怕奉行四禅。”

  世尊复告舍利弗言:“其有众生,若能睹无言菩萨悉顺道教由此无言,以是之故今有大会,当说经法,开化导利于无央数不可称人民之众。”

  于是无言菩萨即如其象,三昧正受而现瑞应,令诸声闻及众菩萨、天、龙、鬼神、揵沓和阿须伦、伽留罗、真陀罗、摩睺勒、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众会,各于右掌化生莲华大如车轮,其色若干微妙鲜好,其香难量,见者心欢。彼莲华上则有自然诸化菩萨,结加趺坐,三十二相庄严其身。无言菩萨见大神足,稽首世尊重自归命,其莲华上诸坐菩萨,叉手卑身亦三自归。无言菩萨口适宣此稽首归命,应时自然恒边沙等诸佛世界六反震动,大音普闻,天于空中叹若雷震,则雨众华,箜篌乐器不鼓自鸣。

  无言菩萨承佛威神,大愿所致,踊在空中去地四丈九尺,大菩萨众亦复如是。无言大士而于中与菩萨异口同音,以偈赞佛:

“无形而现形,  亦不住于色,
 欲以开化众,  现身而有教。
 佛者无色会,  亦不著有为,
 皆度一切数,  导师故现身。
 显相三十二,  奇好八十种,
 以严其身体,  为众讲说法。
 法者则无相,  亦无有音响,
 无声不可得,  无念寂微妙。
 佛法觉了法,  处在佛树下,
 彼道无言教,  言辞无所说。
 其法无形法,  求相不可得,
 以无相之法,  安可有所说?
 愍伤于群生,  此佛之大恩,
 分别无所获,  所说不失时。
 晓了无所得,  解空无所获,
 能如此养者,  佛义无名字。
 有为之言教,  诸佛因所说,
 彼数无所有,  无为无自然。
 如无常形色,  导师缘见象,
 此法无所有,  为众说此经。
 又始至八岁,  口未曾有言,
 我初生之时,  诸天唱大音。
 以入惟经典,  其耳不闻声,
 如是怀道业,  口亦无所说。
 无言假有教,  辞语无所畅,
 以言谓有说,  清净妙光曜。
 念誓愿佛道,  志在于大乘,
 当宣于尊教,  得佛人中上。
 道心不可获,  无言无相念,
 是故曰道空,  解结成晖曜。”

  于是童子谓诸众会:“道与言教等无有异,不可见!不可持!所可说无能睹,口说志道,人计于道而有所求,其所处愿斯无所有,不可得处则无所住,如是住者道之所立也!诸度无极亦复如是。及余无数众德之本,说于言教亦无所说,但是音声无有言辞。又说布施者,以施当施者,惠与有所向,道住一切等,口说愍哀施,道教亦行慈,其道为自然,平均如虚空,心所晓了有所说,计彼一切悉为清净,其道为普虚端如是。身行、口言、心有所思,舍施施斯一切尘劳,是乃名曰施度无极。所可劝助亦复如是。布施非是道之恩惠,有计道者不依布施,是二事者但假声耳!永无所著亦无形像。假使如是受道教者,为菩萨行,彼乃名曰施度无极。于布施主则为清净,有所惠与不想报故。耳闻禁戒不住于色,则无所生亦无所灭,是为戒者亦复如是。身口心事若无所造,悉无所有而反分别,所讲说因缘合成。口有所说因名曰戒。如口所说戒亦如是。此二事者俱无形像,诸禁戒业,一切假言语无章句,计于道者无所言说。其口所畅及心意,以业是禁戒劝助道德,言戒为道欲曜于戒,一切无像犹如虚空,能晓了此,是谓独步报行禁戒。所可游志超绝无侣,入平等觉,亹亹深妙难及之道。”于是赞曰:

“如言道亦然,  无持不可见,
 所说无所睹,  我宣者佛道。
 誓愿求于道,  所愿无所住,
 无住无处所,  道所立亦然。
 诸度无极然,  及所作众德,
 言辞托音声,  所说无所说。
 所可谓布施,  所施当所施,
 方当所宪者,  悉住平等道。
 口所畅布施,  敷演于道事,
 彼道亦自然,  等犹如虚空。
 若能晓了心,  口之所说者,
 彼一切清净,  闻净皆至道。
 身口及心念,  舍一切尘劳,
 所劝亦如斯,  是施度无极。
 布施不归道,  道不倚于施,
 此二者假名,  无著亦无象。
 若无所依倚,  其受道若斯,
 若不望想报,  是名曰布施。
 而假闻禁戒,  不住于形色,
 不起无所灭,  是为戒之相。
 不行戒亦尔,  身口心无异,
 无作无所有,  假有言说耳!
 因缘合有辞,  说号禁戒耳!
 如吾戒正等,  此二事无漏。
 诸可禁戒事,  一切假于言,
 道义所获者,  无言亦无业。
 口说心所作,  禁戒劝助道,
 计戒及道教,  一切如虚空。
 若晓了此者,  独步普入戒,
 则游居于道,  深妙难解句。”

  童子又谓诸来会者:“所可谓言忍辱教者亦是言辞,解空空义乃为忍辱。忍如平等三界亦如,说忍形类无像无见,等心于此乃名曰忍。若能虚静为忍辱根,音声香味因缘合成,彼无所有但文字耳,是故宣畅言忍辱矣!如来正觉说有三忍,身、口、心念。若能晓了此忍辱者,是曰为忍。解断其身节节离散,心无瞋恚,恩爱及身譬如墙壁,察身如是为忍辱。远闻恶口所畅说,若能堪任,于诸言辞不味所说,乃为忍辱。若复游志一切瑕秽,其心静然而无忧结,意能分别诸文字者,心乃入于忍辱,计如忍道亦如此,身口意俱同尔,乃名曰道。宣传于圣教,多所劝助者,一切精进上妙细微,及诸中间,亿劫合集而不可得,至于成就。假使精进不可逮得,计于道德亦无所获,不得诸法,是曰精进。所修精进设能如是,不怀怯弱亦无恐懅,是谓极上通大精进猛勇菩萨仁义备悉。”于是童子重颂曰:

“可所谓忍辱,  口之所宣畅,
 空空义故忍,  如忍等三世。
 说于忍色像,  不貌不可见,
 若心等于斯,  尔乃名曰忍。
 忍类为空静,  缘合声香味,
 彼无有文字,  此乃名曰忍。
 讲宣此三忍,  身口及心念,
 若人晓了此,  畅乃名曰忍。
 节节解其身,  而心不怀恚,
 身受如墙壁,  是为身忍辱。
 远闻有恶言,  不报于骂辞,
 入此音乃忍,  悉能住所说。
 若于诸瑕疵,  心不怀爱结,
 设能了字空,  是心入忍辱。
 如忍道亦然,  身口意如是,
 此乃名曰道,  名所而劝助。
 若诸所精进,  最上中微下,
 合集亿垓劫,  不得便成就。
 精进不可得,  道亦无所获,
 不逮一切法,  是曰为精进。
 若勤力行此,  无怯不怀难,
 彼则大精进,  为猛勇菩萨。”

  童子复谓诸来会者:“所谓禅思亦不有念,计于禅者亦无所住,弃一切想,是乃名曰寂度无极。则能寂然澹泊无言,无放逸,离诸漏而烧灭一切尘,是名曰寂度无极。心于诸法不遣往反,于心离心,是则名曰寂度无极。心及禅定常至道意,恒以平等观此众事,若能平等,于诸所观无有邪正,斯谓佛道不为难得;无有文字亦无所说,不可究竟亦无所有,无有放逸亦不自恣,此乃曰智度无极。无有此际不度彼岸,又于此彼而无所住,正立法界以无所住,亦无所著,亦无文字,无所颁宣,无文字已!不复举假一切思想,若能启受于此法者,尔乃名曰智度无极。六度无极亦复如是,假使有人等观此义,则能均平一切诸法,亦能等于一切众生,若能同象一切诸法,则能均平一切众生,若能平均一切众生,则能平等一切诸佛。等诸佛已,则能奉修于一切智,是故菩萨勇猛无畏,犹斯名曰无极智慧。若能顺从此教命者,则顺法眼不可思议。”于是童子以偈颂曰:

“禅行无所思,  专心不有住,
 断一切诸想,  名寂度无极。
 寂然而澹泊,  不逸无诸漏,
 弃捐众尘劳,  是寂度无极。
 其心一切法,  未曾遣往反,
 无心脱于心,  寂然度彼岸。
 计心及与道,  观之悉平等,
 若能察平等,  佛道不难得。
 舍文字无言,  无本无所有,
 不乐不自恣,  乃名为智慧。
 无此不度岸,  不住彼此际,
 正立于法界,  不住无所著。
 文字无班宣,  不与一切想,
 以是受诸法,  乃名曰智慧。
 诸度无极然,  所见一同类,
 则能等诸法,  平均于众生。
 以能等诸法,  则能等众生,
 亦等于诸法,  便等一切智。
 是故大智慧,  菩萨其勇猛,
 能随此教令,  法眼不可议。”

  彼诸正士,说此章句分别所趣,以千二百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六万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时莲华上诸坐菩萨,寻即退下稽首佛足,及复礼于无言菩萨,俱共启白无言菩萨:“吾等以报圣师之恩,钦乐正法奉事经典,修行孝顺而有反复。”

  贤者舍利弗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此诸菩萨,何故口宣如来言辞:‘吾等孝顺而有反复。’”

  佛告舍利弗:“此诸菩萨,悉是无言菩萨大士之所劝发,令宣道教演于恩慈仁义礼节,无上正真大乘之教,开化未闻令发道意,是为孝顺而有反复。报师之恩,今者故来行供养德,亦欲睹见于此大会奉觐佛圣,听省经典咨受所闻。”

  于是无言菩萨白世尊曰:“我欲启问如来.至真.等正觉所怀疑结,设见听者,乃敢自陈。”

  世尊即告无言菩萨:“恣意所问诸不了者,如来一一当为发遣,可悦其心令无余疑。”

  时舍利弗语无言菩萨:“汝族姓子,不能语言,云何欲问如来义乎?”

  无言答曰:“一切语法,悉无文字亦无言辞。所以者何?一切众生皆悉自然,无诸言教及众想念。唯舍利弗!因心所念口说言辞,若无所思则无所言。心所念者悉虚无实,言不可说,不可示人,亦不可得咨问行念。其想著者,悉无所有,而无文字。其虚无者亦无想念,亦不宣畅文字之说。其诸行念不自想言:‘吾当宣布文字之说。’文字不念当行想念畅文字说。唯舍利弗!十二缘起深奥难逮,巍巍如是,因缘所生,彼则自然,了无所有;假使自然无所有者,彼则无有逮成道者。唯舍利弗!一切诸法无所成因缘之事,依无所住有所造作,因于缘合,是故因缘无所兴立。唯舍利弗!一切诸法悉无有主,而君长亦无常主,无有志念,因己思想多所驰骋,从对有念处于众想,颠倒之党从其起生。彼若有问、见难问者所想知,一切此法,有想无想悉为一相,谓无有想。彼所以问,是为菩萨行于大哀。唯舍利弗!吾以是故,兴发大哀咨问如来,不以言辞声音问事倚口言教,住于大哀菩萨所问。”

  舍利弗问:“若族姓子,设无众生无有人物,何因菩萨而于众生兴大哀乎?”

  无言答曰:“唯舍利弗!设使众生不求成就至于道者,尔乃菩萨不于众生兴发大哀;然而众生,无有众生起众生想,是故菩萨处于众生兴发大哀。设说有人则反逆矣,一切五趣犹如幻化。呜呼痛哉!诸人颠倒,无有众生想,是故为彼讲说经道,使无我本末皆空。由是菩萨为诸众生兴发大哀,无所破坏不毁所有,不坏吾我及人寿命,故曰菩萨入于大哀导利众生。见畅审如分别空事,为诸客尘之所沾污,所可游入等一切色,而自观见本悉清净,是故菩萨而于众生兴发大哀。”

  时舍利弗赞无言菩萨曰:“善哉,善哉!族姓子!实如所云一无有异。又从仁贤向者听者,所讲辩才,故欲发问,当从正士启受如是不可思议。所班宣法,设问所说,当令弊魔不得其便,使如来法得久存立,此诸众会,天、龙、鬼、干沓和、阿须伦、加留罗、真陀罗、摩睺勒等人非人,逮得无量道法光明。”

  于是无言菩萨前白佛言:“世尊常说修正见者,有二因缘:从他闻音、思惟其行。善哉!大圣!唯愿如来.至真.正觉,分别宣扬。何谓菩萨承于他音?何谓思惟?何贤圣之正见也?”

  佛告无言菩萨:“族姓子!谛听,善思念之,今当分别。犹如菩萨承他音声,因而思惟,奉顺贤圣之正见。”

  “善哉!世尊!愿乐欲闻。”无言菩萨与大众会,受教而听。

  佛言:“族姓子!若有菩萨,劝化众生入于佛道,是为菩萨承于他音;设令其人心不怀乱,是为思惟;假使等观于道意者,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又若听省柔顺道法,此承他音;若能奉持佛之道义,是为思惟;若能奉行菩萨之道逮得法忍,是为贤圣之正见也。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2-9 15: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正藏第13册No.0401佛说无言童子经

续-《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01 佛说无言童子经》

摘自《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01 佛说无言童子经》
  “复次,无言!若能宣于所闻微妙之慧无上正真,承此他音,假使能通达不计吾我,是为思惟;志性清净无有谀谄发起洪业,是为贤圣之正见也。所闻顺义而不违法,是承他音;修众德本是为思惟;所行微妙劝助于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专精听受是承他音;求殊特义是为思惟;劝助道意未曾忘舍,是为贤圣之正见也。顺念如应劝助道意,初不废退等观贤圣,放舍一切所可闻念,是承他音;一切所有敢可尊敬,悉能施与无所爱惜,是为思惟;不望其报,不贪着道,至于大乘,是为贤圣之正见也。闻于禁戒弘雅之教,此承他音;所执戒心无所习舍,是为思惟;戒无所行,笃信至真劝助于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听省忍辱仁义大慈,此承他音;而怀愍伤无有害心,是为思惟;究竟闲静,信诸法尽劝助佛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听省精进则而顺之,是承他音;其心不住懈怠垢秽,是为思惟;无合无散无所违失,殷勤精进以劝助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令闻禅定三脱之门三昧正受,此承他音;心所为事而不可得,观察心本,是为思惟;所修禅定不堕颠倒劝助佛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听闻智慧身根华实,此承他音;所闻法观察本末之所归趣,是为思惟;弃捐诸流众崖底源开化之意,是为贤圣之正见。示以四恩,听摄所闻了无所著,此承他音;未曾放废四恩之教,是为思惟;所可救济恩及众生,斯平等义,开度立之于一切智,是为贤圣之正见也。修四梵行慈悲喜护,此承他音;而不坏除愍爱众类亦无所毁,所可奉行不求名称,是为思惟;遵乐空无,为众生故而修愍哀,以法之故而行欢悦,为二报故劝助道德,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设令听省四分别辩,此承他音;观察诸法威仪礼节,是为思惟;从法义等于平均,所行具足劝发道意,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若闻所当奉行微妙导利之事,此承他音;念御顺行而不远离,是为思惟;章句道迹,所由处所宣布佛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若能令闻三十七品正觉之法,此承他音;修于意止悉不愦乱,行于断意,未曾惑随不善之心,而常顺从德义之志,其神足者,精进禅定不怀怯弱,笃信如是,明解章句而不退还,慧能寻对一一观察,心由力不行尘劳,入觉意法等于道心,是为思惟;假使无意无所思念,于四意止不起不灭,于四意断柔和身心,于四神足审如真谛,晓了如是,所趣若斯,执智慧刀截断众垢,情欲不散入于正法,而于觉意下入等观无有二事,所归径路劝助道心,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若使听闻四圣谛者,此承他音;五阴苦患,恩爱之难,灭尽所习因缘之报,入于径路,是为思惟;虽处诸苦慧无所起,于诸所习慧无所习,于诸所尽慧究竟尽,由于径路慧无所著,劝发大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若以听受于三脱门,此承他音;笃信于空不畏无相,而于无愿无所志求,是为思惟;不生空行开化诸见,兴于无相教导一切,诸所相行发于无愿,所生至诚,是为贤圣之正见也。令初发意顺从大业,此承他音;修菩萨行不舍一切,是为思惟;不退转地当成正觉,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得善知识而从其教,此承他音;目见世尊咨受圣路,是为思惟;如口所言不违所言,身口相应,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听所讲法等于惑乱,此承他音;观察诸法义之所归,是为思惟;奉行法义不失道教,是为贤圣之正见也。亲近如来咨受所宣,此承他音;识分别道心不舍大猷,是为思惟;受奉行有所开化能使成就,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设能听受八万四千诸道品法,此承他音;晓了分别八万四千诸佛之行也,是为思惟;八万四千众生之类各异根者,如应说法,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在在所由悉无所乐,发功德心,此承他音;假使其心不舍功德,是为思惟;以是德心专精劝助于一切智,是为贤圣之正见也。

  “此族姓子,设随顺念则为长命寿不可极无始无终贤圣正见。所以者何?五趣周旋,如幻、化、梦、影、响、野马、水月、芭蕉,晓了若斯,是承他音;一切诸法悉为平等而无偏邪,是为思惟;若致平等,乃为贤圣之正见也。名曰思惟,不举不下,于一切法无应不应、无进不进、无处不处、无行不行、无念不念、无想不想、无意不意、无惟不惟、无心意教,是为名曰不二入法门。晓了一品,无合、无散、无违、无顺。晓了深念本性清净,极为显曜而当讲说,无冥、无明,无浊、无清,无有品第,则为法界,无所破坏而于本际不为动摇。入于无本,处于三世而无所处,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无音、无声,等诸文字,义无所获,无有财业,无所毕置,得诸所尽,一切所行无有众念。离一切想,皆悉断于放逸之事,灭除一切诸所惟行,而无所著舍诸所著,巍巍乃至如来所叹!无为之事,刈去众想是为平等,无有形貌一如应思惟。假使行者从三昧起,则以此法而为众生及他人说,便于其所推求斯本,如应思惟而疗治之,无所动摇,是为名曰立于大哀贤圣正见。”

  佛说贤圣正见之时,一万菩萨寻即逮得贤圣正见。于是舍利弗谓无言菩萨:“仁族姓子!从何闻法,乃能兴此贤圣正见?”

  无言答曰:“唯舍利弗!吾所从闻法无所造,不从过去心得至于道,亦不当来、亦不现在。平等三世等一切法,有所有趣者而无所归,亦无有法、亦无所等;吾从于彼而听闻法。不有为、不无为,无识无住无心意识,于一切法莫有所奉,制止一切众生之心,可悦诸人,义无所获亦不动摇,于无力毒而无著;吾正从彼而听闻法。见生于世者不生不起,一切法若不所兴,分别无本而无所说;吾正从彼而听闻法。其住法界等御人界,法界、人界及虚空界不以差别,平等诸界而无所生,不造若干;吾正从彼而听闻法。不处道场,不坐树下,亦不经行,亦不得佛,不倚于道,不舍于俗,不令诸着人民之等作是念心。如来得道亦不得道,得于相好若不得相,作证不作证,悉从本净自然之性。唯舍利弗!法者无持,而不可捉则无有身,以无有身无所成就,以无所成就则无所生,以无所生则无所起,以无所起则无终没,以无终没则无所著,以无所著则不动摇,以不动摇则无所作,以无所作则游驶水。已游驶水则无所得,已无所得身度彼岸,已度彼岸无下,不下则无有器,已无有器则无所应,已无所应则离爱欲,已离爱欲则无有想,已无有想则断众乱,已断众乱本性清净,以至清净则无有垢,已无有垢则无尘劳,已无尘劳则无同像,以无同像则住平等,以住本平等则立无动,以立无动则无所求,以无所求则如真谛,已如真谛则如审实,以如审实则无所有,以无所有则于诸缘而无有缘,以于诸缘无有缘者则度境界,以度诸界所起无起则无所举,以无所举则无所下,以无所下则无有门,以无有门便离言教,以离言教则度识句,以度识句则不复还,以不复还则无有处,以无有处则无非处,以无非处则无种稷,以无种稷则无根芽,以无根芽则无为,超度诸识之迹,寂之然,以至寂然究竟澹泊,已至澹泊则至无惟然,以无惟然究竟无恨,已至无恨则至了意,以至了意不复更兴,以不复兴则归平等无为之道,是为法。唯舍利弗!法如是比,说经如兹,其正见者为何像类?其正见者,等于己身,以等己身则离合会,以离合会,于诸平等不见平等,睹诸所见若无所想。是舍利弗,宣畅法律贤圣正见。”

  无言菩萨谓舍利弗:“如等无明恩爱之着,亦等慧明解脱之事,等于灭度无作不作,是为等致贤圣正见;若有所睹不取异见,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复次念。舍利弗!若能等于淫怒愚痴,亦等于空,无相无愿解脱之相则为一相,谓归无相。已能归此平等事者,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复次处正见者,于诸平等不造二事,已无二事不住相应,已无相应不有所住逮得诸法一切平等而无差特,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复次,等无二者则等众生,则等诸佛,则等诸法。已等诸法则等国土,已等国土则等虚空,其于此等若不转移,能于此等平等住者,修无所处,是为贤圣之正见也。是故,舍利弗!如法像类,听者亦然,正见若兹。又,舍利弗!耆年为兴正见乎?从何闻法?所见何类?”

  舍利弗答曰:“如我于今,族姓子!闻所说法,察其义归,有所讲说皆堕短乏。”

  无言答曰:“如是,如是!舍利弗!敢有言辞皆顾短乏。”

  舍利弗又问:“族姓子!如来至真无量福会有所宣畅,其所说者岂堕短乏?”

  无言答曰:“如是说者而无所说,不堕短乏。所以者何?如来至真不兴名德,不当慕于如来上福。所以者何?其如来者无德无称。若如来义,无本、如来亦复如是,在于无本而不动转。若有不欲如来上德,彼所慕者则无平等,亦无偏邪于欲无欲,有所慕者则堕短乏。”

  舍利弗问:“唯族姓子!何谓于法而无短乏?”

  无言答曰:“无大.五阴.六入,不以顶受,无所招致,悉无所行,不有言辞,无诲不诲,而于道法令心意识无所起生,是法无短;假使有起心意识者,则堕短乏。若于诸法有作无作,则堕短乏;设于诸法无作不作,乃无短乏。复次,若于诸法有所分别、有所蠲除,而有所行、有所造证,则堕短乏;若无晓了、无除所去,亦无所行、不有造证,乃无短乏。假有所见无所闻说,教化获致识知所趣,则堕短乏;于一切界而无所行,乃无短乏。其有睹见功德瑕秽,则堕短乏;设使所行无有瑕秽,无有德称亦无所见,乃无短乏。”

  时佛嗟叹无言菩萨:“善哉,善哉!族姓子!若欲讲法,当作是说。”是时万二千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无言菩萨复白佛言:“我识如来为诸菩萨讲说四力,一曰信力、二曰精进力、三曰意力、四曰智力。唯如来.至真.正等正觉,广分别说此四品力。何谓菩萨笃信、精进、意、智慧力?”

  佛告无言菩萨:“谛听,善念!”

  “善哉!世尊!愿乐欲闻。”无言菩萨受教而听。

  佛言:“族姓子!假使菩萨信诸佛法,爱乐顺从不怀狐疑,亦无犹豫,是为信力;诸佛精进本求道时,志慕此典不以懈废,不怀怯弱亦不退转,是为精进力;若摄其志合集德本无所忘失,其意不乱不舍道心,所可兴废真正之心劝助于道,是为意力;所修智明于一切法,不须他慧而得自在,慧无所碍,是为智慧力。”

  佛复告无言菩萨:“信于贤圣,独步三界无所疑难,是为信力;所施精勤恭敬奉顺,是为精进力;心之所念,常思贤圣之所班宣,未曾忘舍,是为意力;若从至圣所闻智慧经典之本则能奉行,是为智力。复次,假使笃信罪福之报而不疑乱,是为信力;若能勤行不当作而不为之,是为精进力;念所兴业终无腐朽,是为意力;若能晓了无有罪福报应,有能分别一切诸法,是为智力。”

  佛复告无言菩萨:“假使其心清澄无秽,能摄其意顺道教者,是为信力;意所启受而将养之,是精进力;若令其心常顺志一,是为意力;心观诸法一切如幻,是为智力。复次,信一切法皆悉为空,是为信力;所修精进解诸见缚,是为精进力;于内外空不怀恐怖,是为意力;观究竟空本末悉空,为智慧力。无相无愿于一切法,无所造行,是为信力;以此道法而为他人分别说者,是精进力;设使于此念于诸法所行安详,是为意力;昔所讲说方当宣畅令班宣者,一切推求永不可得,是为慧力。一切所有心自当思,欲以放舍信布施处,是为信力;有所放舍不怀懈倦,未曾怯劣大道,未曾违,舍施与发布施,又劝助道意,是为意力;不得施者亦无受者,不蒙想报,是智慧力。奉顺禁戒成就真正信戒果实,是为信力;以所精进灭除诸毁戒之心,是为精进力;若以道心念之不忘,所尊禁戒,皆以劝助于一切智,是为意力;观身如影、言如呼响、心如幻化,察于禁戒而无所行,是为智力。成就忍辱信于威势,是为信力;所行精进,不听众想,不演粗辞欲加于人从邪径,假使令支解割截身肉,集忍辱力,未曾怀瞋,慈心忍辱,是为精进力;所行忍辱则以劝助于一切智,是为意力;无身意识不得身心,是智慧力。道为精进不为懈怠,信于此者而心欢乐兴盛笃信,是为信力;常行精进不舍须臾,亦无所著用化众生,将护正典殖众德本,奉事于佛供养随顺,皆为一切众生之故,修治佛土庄严清净名德之称,是精进力;蠲除一切众生瞋恚懈怠垢秽,以被德铠所修精进,则以劝助于一切智,是为意力;若不殷勤妄想于道,不失威仪礼节之正,选择精进,不得一切诸法处所,是智慧力。乐于闲居宴静独处,不慕众会发兴悦力,是为信力;所行精进修于禅定,兴发脱门三昧正受,是精进力;因由所从致禅思者而不动摇,是为意力;于彼一心观于无常.苦.空.非身,而不乱禅,不轻慢禅,不退转禅,晓了善权方谋宜适,是为善权方便诱进牵致至于智力。闻于一切诸度无极道品之法,若能信此,是为信力;一切所闻执持不忘,能为他人嗟叹方便,设于彼法,若能奉遵若不奉遵,自察本末,是精进力;处于众生其心不乱,游于爱欲譬如莲华,教化一切,是为意力;察三界空犹如泡沫、芭蕉、野马、影、响、幻、化,开示未闻,是为智力。以清澄心慈向众生仁靡不周,是为信力;信于大哀,心所兴造不以懈怠,是精进力;心好正典不舍法乐常执奉行,是为意力;心无所著而不怀害,不造有二,无进不进,逮得静观修行正法,是智慧力。思惟人身,以无央数众恶瑕秽荒乱众力,不得久存,供养于此??悷蛇蚖,因由邪行,晓了如此,是为信力;若速众没苦痛之患众恼并至,此则为是死生之义,观察佛法,是精进力;假使心变在于不善终、不听从,心亦不随声闻缘觉,又心不随尘欲贪嫉,心亦不从毁戒恶智,是为意力;若入法慧分别慧句,入于宣畅体解之慧,过去当来今现在慧,是为智力。欢乐为信相,不退精进相,观为意相,晓了为智相,行于信力,不舍进力,不失意力,修智慧力。为人说法应病与药,晓了挂碍则为笃信;度诸挂碍而为精进;无所复着,是名曰意;而审晓碍则为智慧。好喜佛法兴于笃信,以兴笃信即发道意,是为信力;奉修众行合集积累道品之法,是精进力;柔顺法忍则为意力;设使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是则智力。信根为忍,则为意力;设使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是则智力。信根为信力;进根为精进力;意根为意力;禅思伏根,大圣达根,靡不周至,是智慧力。”佛说是时,八千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四万二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无言童子经卷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2-28 08:04 , Processed in 0.0327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