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212|回复: 0

卍续藏第46册No.0790法华经论述记-一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11 11: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46 册 No. 0790 法华经论述记》

卍续藏第 46 册 No. 0790 法华经论述记

  No. 790

  法华经论述记

  妙法莲华经优婆提舍者。妙法莲华经。是所释经本名。优婆舍释论名也。所释经本义要有二。一开方便门。二示真实相。真实相者。谓证道也。方便门者。谓教道也。此二种道。并□甚深□轨时义。故名妙法。言莲华者。喻显妙法。出离十慢之浊。开敷一乘之实。故譬莲华。又莲华者。寄譬别显法功德。此经所显方便真实。各有二种。谓法与人。法谓妙法功德。当体立名。名为妙法。人谓法师功德。寄喻显示。名为莲华。义如上释。优婆提舍。名为论议。即十二分中。论议理也。亦名摩怛理伽。言勒伽者。音之略也。律释经文。研究深义。是故名为优婆提舍。依所释经。立论名故。是依主释。或此论中。摄法华经所有要义名藏。

  真谛翻云天亲。其人本是天帝之弟。故名天亲。沙门玄奘。翻为世亲。菩萨托生于世。因祈世亲之天。故为名焉。此论二本。一是勒那摩提所翻。无归敬颂。二是菩提流支所翻。有归敬颂。文句小异。义意无别。今所释者流支翻也。

  致敬序中。大分为三。初一颂通敬三宝。愿释经意。次一颂别敬教主。及对扬众。显造论意。后一颂半。一总归胜缘。请承加护。顶礼者。起净心转爱果。举体顶礼也。正觉海者。谓佛菩提广大深一味具德。名正觉海。净法者。谓证教法。并皆离垢上。名为净法。无为僧者。贤圣众。皆以无为与同名。故名无为僧。就胜唯取登地菩萨。下二句者。显释经意。又可显示敬之所为礼三宝者。为何所为。为深利智者。开示毗伽典故。深智者。谓回向菩提。声闻得无漏慧。达注性故。利智者。谓新发意菩萨。直趣菩提。非迂回故。为斯二人。说一乘法。开者。直说而开。示者。委曲而示。又开者开权。示者示□。教满理圆。名毗伽典。如涅槃云。长者教子。先以半字。后毗伽。谓其义相似。彼经半字。喻于小乘。毗伽罗论。喻大乘故。何者名为毗伽论。劫初成时。摩醯首罗。与毗[米*〡*(白/ㄆ)]剑。和合生子。名婆蓝摩。彼有四面。说四皮陀。顶上一头。说一皮陀。四面所说。并是世法。顶上所说。语深难解。世所行者。唯四皮陀。后人更作六种论。解四皮陀。毗伽罗论。即是六论之一也。解阿闼皮陀。辨声明法也。阿闼皮陀者。是后面所说也。西方重此声论。故经十二年。乃有通解。非初尊者之所能解。故以毗伽。喻大乘也。祇?牟尼尊者。谓适敬于牟尼尊也。前敬佛中。虽通敬礼。而教主故。须别敬也。及菩萨声闻者。谓文殊弥勒。舍利子等。对扬众也。前礼僧中。虽六通礼。而对扬故。须别敬也。下二句者。显造论竟。又二显示列教所为。欲令以法自他利故。略出比经勒伽论也。摩德勒名为本母。以能显了源隐之义。如字之本母。名摩德勒伽。若正应云摩怛理伽。今存略故。名勒伽论。后请加护。如文应知。上来敬序已讫。

  自下正释经文。即是论之正体。若依此论科经文者。大分为三。一者七种功德成就。名教起因缘分。即初序品是。二者五分破二明一开方便分。须方便品是。三者对治十无上显实相分。譬喻已下。至于经竟。流通之分。第十无上中通摄。故不别立。释初品中。先牒初二分。缠第分经不尽牒者。文隐难解。牒而释之。相显易知。皆在略故。如是我闻等。虽不别释。文少故并牒经。曰归命等者。结集经者。将欲出经。故先归命。一切经者。理应皆有。无者存略。

  论曰。此法门初第一品。示现明七种功德成就。何等为七。一者序分成就。二者众成就。三者如来欲说法时至成就。四者依所说法随顺威仪住成就。五者依止说因成就。六者大众欲闻现前成就。七者文殊师利菩萨答成就。

  解云。论释经中有二。一开列章门。二随释章门。初中先总开。后别列。初总开中。此法门者。总举一部之法门也。初第一品者。别约廿八品中。初第一品也。初言便足。何故复言第一品者。为显廿八品。勒为三分。今此序品。约分在初。约品第一。兼二义故。言初第一。七种功德成就者。谓序等七事。总别随应。皆有发生信解之功。助显实相功德。如所安立。不可破坏。是故名为功德成就。别列章中。先徴后列。序分成就者。如是我闻等五句。文句玩少。又是通序。是故此中。总名序分。众成就者。依十地论。亦序分摄证信六句皆通序。故令就别义。名众成就。教所被机。起教胜故。要因机胜劣。显教深浅故。伽耶山顶论。名所应闻弟子成就分者。义意亦同。为显亦有通序义故。前牒经文。与序并牒。如来欲说法时至成就者。成道来四十余年。所以未曾说此妙法。众生根未熟。说时未至故。今根机已熟。说法时至。是故先说无量义经。将为此经之前北也。依所说法随顺威仪住成就者。说时既至。将欲起说。必依如法顺威仪住。以佛尊重所说法故。待处待众。方起说故。此是三世诸佛。说法仪则。故名依如法随顺威仪。依止说因成就者。既住顺仪。雨华动地。将表内证。复放豪光。众睹希有之瑞。皆起渴仰之念。依此欲心。而起说故。是故名为依止说因。大众欲闻说法成就者。前虽欲问。其相未现。发言推问。欲相方现。是故名为欲闻现前。文殊师利答成就者。现见过去因果相故。腾众疑情。能决所滞。是故名彼答成就也。虽七种事。皆有序义。以从通名。为序品故。然初一分。从通受名。余六皆从别义立目。如五境名义无所违。

  论曰。又序分成就者。此法门中。示现二种胜义成就。此义应知。何等为二。一者示现诸法门中最胜义成就。二者示现自在功德义成就。如王舍城。胜于一切诸余城舍。耆阇崛山。胜诸余山。显此法门最胜义故。如经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故。

  解云。此下随释。释序分中。唯释住处。余皆存略。文义同余经。无别所表故。于中有四。一牒章总标。二徴数别列。三指事显义。四牒经重成。言又序分成就者。谓此牒章也。序分所摄住处。非但依处起教。亦有所表别义。显别义故说。又言此法门下。总标胜义。所表义深。故劝应知。何等为二者。微数也。一者已下。别列胜义。示现诸法门中最胜义成就者。谓妙法功德。证甚深。于诸法中最胜义故。阿含甚深。于诸门中。最胜义故。何故最胜。诸佛所乘。究竟乘故。过此更无余胜法故。自在功德义成就者。谓法师功德。前是所乘法。此是能乘人。如自所证。说授与人。不待思惟。成所作事。故云自在功德成就。如王舍下。指事显义。胜于一切诸余城舍者。智度论云。有人言。阎浮提四方中。东方为始。曰初出故。东方之中。摩伽陀国最胜。摩伽陀国中。王舍城最好。其城中有十二亿家。是中人多聪明。广学多识。其国丰乐。乞食易得。城在山中。闲静精舍多故。坐禅人喜住。广如论说。今以义求。有七种胜。一名胜王舍故。二方胜在东故。三处胜家多故。四住人胜聪明人多故。五丰乐胜乞食易得故。六闲静胜在山中故。七住止胜多精舍故。此法门亦尔。诸经中王。法门中最。广摄诸乘。明智所住。法乐丰饶。在炎山。贤圣喜住者。阇崛山胜诸余山者。智度又云。问余更有四山。鞞婆罗婆罗恕等等。何以多住耆阇崛山。答耆阇崛山。于五中最胜故。云何最胜。精舍近城。而山难上。难上故。杂人不来。近城故。乞食不疲。证此法门者。品尔不舍世间而入炎。入涅槃故。般若不染于世。不舍世故。大悲恒接于物。显此法以最胜义故者。显成胜义。余如文。

  论曰。众成就者。有四种义故。成就示现。应知何等为四。一者数成就。二者行成就。三者摄功德成就。四者威仪如法住成就。

  解云。自下第二释。众成就。经文中有二。初列十五众名数等。后总显四众威仪如法住。前牒经中。且列二众。谓比丘众。及菩萨众。此二众中。其文有五。一标类。二唱数。三叹德。四列名。五总结。论牒经中。后二存毗以论释中。通约为四。于中有三。一标。二列。三释。有四等。标其数。何等下。列其名。数成就者。总显十五众之愿数。行成就者。总显此众所有业行。此行成就。有义无文。亦可比丘菩萨等名。即愿其行。各随其行业。立通别名故。摄功德成就者。总显此众所有功德。文显比丘及菩萨众。义通余众。但文略也。威仪如法住成就者。总显此众所有威仪。此四种义。随义总科。非一一众文皆具四。初及第五。众文义皆具四。其余十三文。唯有二数及威仪。义通有四。各随其所应。亦有行德故。

  论曰。数成就者。谓大众无数故。行成就者。有四种。一者谓诸声闻修小乘行。二者谓诸菩萨。修大乘行。三者谓诸菩萨神通自在。随时示现。能修行大乘。如颰陀婆罗等。十六贤士。具足菩萨不可思议事。而常示现种种形相。谓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等。四者谓出家声闻。威仪一定。不同菩萨故。

  解云。自下别释。大众无数者。总显十五众生。数无量故。释行成就中。有四者。前二显示大小乘中。内所修行。后二显示大小乘中。外所现行。理实四种。皆通在家及出家行。而第四中。遍举出家者。以相显故。厌离生死。舍化他事。速求自度。修觉分等。名小乘行。虽厌生死。而不舍众生。为兼济故。修六度等。名大乘行。此二名为内所修行。内行既成。外相亦现。菩萨随缘。通现四众。声闻一定。多现出家。此二名为外所现行现行。

  论曰。皆是阿罗汉等。有十六句。示现声闻功德成就。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等有十三句示现菩萨功德成就故。

  解云。自下释第三摄功德成就。于中先标二众功德。后释二众功德。标中不牒章者。文存略耳。

  论曰。声闻功德成就者。彼十六句。三门摄义。示现应知。

  解云。释中先释声闻功德。后释菩萨功德。声闻功德中。有三。一开三门。二列三门。三依三门。释十六句。此则开门。谓彼皆是阿罗汉等。十六句。上上起等三门。总功德义。示现应知。

  论曰。何等三门。一者上上起门。二者总别相门。三者摄取事门。

  解云。上上起门者。依所成能成句。谓能成句上。所成句上。而能成立。或所成句上。能成句上。而所成立故。名上上起。起者成也。总别相门者。依标释句谓先总标一句。后以别句解释。故云总别相门。摄取事门者。依满不满句。若是满句一句。摄取一切德事。若不满句。二三句合。摄取一切德事故。云摄取事门。

  论曰。上上起门者。谓诸满已尽。故名为阿罗汉。(乃至)到第一彼岸者。善得正智心解脱。善得神通无诤三昧等。诸功德故。

  解云。自下依门释。此则依初上上起释。此初门中。其例有十。一以后起。二以二前起。三前后起。四以文起。五以义起。六文义起。七邻次起。八隔越起。九单独起。十重复起。诸漏已尽故。名为阿罗汉者。此有四例。一以后起。二文起。三邻次起。四单独起。其可义知。阿罗汉者。名之应应。受世间妙供养故。又名煞贼。皆已永害烦恼贼故。又名不生。永不复受分段生故。此三种义。皆由诸漏已尽故。以诸漏已尽。成阿罗汉。以心得自在故。名为诸漏已尽者。此有四例。一以后起。二以文起。三隔越起。四单独起。永不系属诸烦恼故。名心自在。心若不自在。诸漏难尽故。故以心得自在。成诸漏已尽。言诸漏者。谓欲漏等。三种漏也。八十九云。诸欲界系。一切烦恼。唯除无明。说名欲漏。诸色无色二界所系。一切烦恼。唯除无明。说名有漏。若诸有情。或未离欲。或已离欲。除诸外道所有耶僻分别。愚痴所生恶见。弊覆其心。依此恶见。于彼诸欲。一分寻求。一分离欲。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于彼三界所有无知。总摄为一。名无明漏。以无复烦恼故。名为心得自在。以善得心解邪。善得慧解邪故名为心得自在者。此亦四例。一前后起。二以文起。三邻次起。四重复起。何故重复起者。以心自在。有通别故。通则不属诸烦恼故。别则解脱二种缚故。善得心解脱者。离三界贪故。善得慧解脱者。已离一切染无明故。如说离贪。心得解脱。离于无明。慧得解脱。智度问曰。答一切三界烦恼离故。心得解脱。何故。佛言染爱离心得解脱。答曰。爱能系闭。心有大力故。以是故说不余烦恼。爱断余则断。又诸结使。皆属爱见。属爱烦恼覆心。属见烦恼覆慧。爱离故。属爱结使。亦离得心解脱。无明离故。属见结使。亦离慧得解脱。是不退法。得无生智。故名善得。以远离能见故。名为无复烦恼者。此是以义独起因。具有三种。一不正思惟。二顺贪等境。三随眼未害。今且说二能见者。谓不正思惟所见者。谓顺贪等境。于此二因。并远离故。所断烦恼。无复起世。以善得心解脱。善慧解脱故。名为心善调伏者。此亦四例。谓以前文复邻次起。爱等不离。心不调伏。以能离故。心善调伏。故以三解脱。成心善调伏。佛地三释。有义。有学离见所断一百十二种分别。粗重烦恼。不??悷故。犹如良马。名为调顺。有义。无学离见修断一百二十八种烦恼。不刚强故。犹如真金。名为调顺。如实义者。皆是回向菩提种性。一切堪能发起大果。随佛意转。如聪慧象。故名调顺。今言调伏。其义亦同。若唯言调伏随应通三义。若言善调伏。唯在后二义。有学虽调伏。非善调伏故。人中大龙者。行诸恶道。如平坦路。无所拘碍。应行者已行。应到处已到故者。此是以义复起诸恶道者。谓苦集谛。以是杂染。可厌怖故。平坦路者。谓灭道谛。以是清净。可欣乐故。以空等行。观彼无性。虽行杂染。而无所著。故云如平坦路。无所拘碍。又知苦断集。故行诸恶道。如平坦路。无所拘碍。证灭修道。故应行者已行。应到处已到。应作者作者。人中大龙。已得对治。降伏烦恼之怨敌故者。此是以前文起。复以义成。谓尽智中。苦已知。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如是知者。应作者作故。以前大龙。成应作者作。又知集因尽故。云已得对治。降伏烦恼之怨敌。故所作已辨者。更不后生。如相应事已成就故者。此是义释。谓无生智中。苦果不生。于知苦等。不复更作。故云更不后生。如相应事已成就故。离诸重担者。已应作者作。所作已辨。后生重担。已舍离者。此是文义重复起也。智度论云。五阴粗重常恼。故名为担。如佛说。何谓为担。五阴是担。因尽果不生。故能离五阴重担。故以应作者作等成。离诸重担。应作者作等中。证灭修道。非离重担义故。重释云。后生重担。已舍离故。有经说言。弃担能担。谓弃苦集之担。能担灭道之担。逮得己利者。已舍重担。证涅槃故者。此是文义单独起也。阴担非己利。而能舍故。涅槃是己利。而能证故。故云逮得己利。尽诸有结者。以逮得己利。断诸烦恼因故者。此亦文义单独起也。以逮得涅槃之利故。能尽诸有。以断诸烦恼之因故。能尽诸结烦恼因者。谓能见所见。不正思等。以如前所说。善得正智心解脱者。诸漏已尽故者。此是单文隔越起也。谓诸漏已尽故。善得正智心解脱。非唯见色得解脱也。如摩健提梵志弟子。举其尸着床上。舆行城市中。多人处唱言。若有瞋见摩揵提屠。是人皆得清净道。何况礼拜供养者。多有人信其言。诸比丘闻是语。白佛言。是事云何。佛说偈言。小人眼见求清净。如是无智无实道。诸结烦恼满心中。云何眼见得净道。若有眼见得清净。何用智慧功德宝。智慧功德乃为净。眼见求净无是事。一切心得自在者。善知见道修道智故者。此是以义单起。于见修道。能自证知。非由他教所引集。故名自在也。伽耶山论云。依不颠倒。受教修行者。其义亦同。善知见道故。依不颠倒。善知修道故。受教修行。由此二因故。得一切心得自在。前言心得自在者。谓不属烦恼义。此言一切心得自在者。谓于诸圣道证知义。到第一彼岸者。善得正智心解脱。善得神通无净三昧等诸功德故者。此是文义单独起也。以二义故。名到第一彼岸。一异外道及有学圣。以善得正心解脱故。二异慧解脱。无别修功德。以善得神通无净三昧等诸功德故。上来所释。十六句中。相从有三句。一唯所成非能成。此有五句。谓阿罗汉心善调伏。尽诸有结。一切心得自在。到第一彼岸。二唯能成非所成。此有二句。谓善得心解脱。善得慧解脱。三通能成所成。谓余九句。非能成所成者。无作。总颂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9-30 15:32 , Processed in 0.0350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