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458|回复: 0

佛光教科书第十一册-四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7 15: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光教科书第十一册 佛光学》

    7.所有佛光会会议之决议案,应不违世界总会之宪章、协会之组织章程,及分会之组织简则为依据。

    8.佛光会员应踊跃出席参加各项会议、活动,如未能参加,应向所属之协、分会请假,并应于会中参于讨论,提供意见,每年不可少于三次发言。

    二、行事简约

    1.凡佛光会员彼此不可共金钱往来,不可借贷,如有经营事业,相互合作,应有正式合约为准则,盈亏均与佛光会无关。

    2.佛光会员不宜以少数特定对象互相结拜,亦不可在会中有会。

    3.佛光会员未经总会同意,不可私自化缘。

    4.佛光会男女会员结伴进出,应以三人以上为宜。

    5.佛光会员如须应邀参加其它社团、道场活动,应由分会长或指派代表率领前往,并应穿著佛光会服。

    6.如逢佛诞节、过年、会员生日或其它节庆,彼此可寄发佛光会发行之贺卡,以表敬意。

    7.佛光会员遇有婚丧喜庆,会员可发动会员主动前往助念,并协助各项事宜,但不得收取任何红包供养。

    8.佛光会员可以彼此参加婚丧喜庆及助念,但不得自做经忏佛事法会。

    9.佛光会员应遵守七事非法:(1)财务借贷;(2)男女不净;(3)邪思邪见;(4)搬是弄非;(5)造谣生事;(6)干涉僧事;(7)擅做法会。

    10.佛光会员之间若发生纠纷,应以七灭诤法为解决之准则。

    三、往来礼仪

    1.佛光会员彼此见面招呼时,应以结莲花手印合掌为礼,彼此之间应以居士、师兄、师姊称呼。

    2.佛光会员彼此每月至少三通电话,与佛光会员谈论佛法,或彼此拜访,以示互相关怀。

    3.佛光会员遇有婚丧喜庆事宜,会长应主动代为与当地道场或总会连络,礼请法师祈福祝愿。

    4.总会与各地分会遇当地会员有婚丧喜庆事宜,可以分会名义致赠花篮、匾额、挽联或奠仪,以示关怀之意。

    四、修持事项

    1.佛光会员应时时奉行佛光会员四句偈的称念,例如:每日早晚课诵后及用餐前(尤其举行宴会时)。

    2.佛光会员每日或早或晚,至少持诵《般若心经》一卷,更应以佛光三昧修持法作为修行日课。

    3.佛光会员除了在修持上精进,更应该在佛学上用功,以《佛教丛书》为基本的佛教教科书,阅读进修,自我充实。并应于道场或佛光会选择一种读书会参加,深入经藏。

    4.佛光会员应于每日早晚读诵佛光祈愿文,感恩发愿,增强信仰的力量。

    5.发扬人间佛教的精神是佛光会的目标,会员应阅读佛光出版社等出版之书籍,以增强对人间佛教的理念与精神之认识。

    6.各协、分会每年应庆祝佛光日,可举办各项活动,如园游会、佛学座谈会、才艺表演、佛歌梵呗演唱会、写生或球类比赛等。

    7.佛光会员进出寺院,应至佛前礼佛销假、告假,以示尊敬。

    8.佛光会员行事不匆忙、不急躁,时时念记著四威仪: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9.佛光会员应培养七种性格:(1)尊重;(2)包容;(3)平等;(4)喜悦;(5)道义;(6)宽恕;(7)人间。

    10.佛光会员应赚取佛法中的七圣财:(1)信仰;(2)热忱;(3)发心;(4)欢喜;(5)结缘;(6)慈悲;(7)惜福。

    11.佛光会员应于生活中实践、体验「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圆满与自在」、「自然与生命」。

    12.佛光会员应修得七种清净:(1)名称清净;(2)宗旨清净;(3)会员清净;(4)用心清净;(5)来往清净;(6)语言清净;(7)聚会清净。

    国际佛光会礼仪要点,旨在提供佛光会员作为平日参加活动、自我修持、会员往来等行事的准则,若能人人确实奉行实践,不但能使会务健全运作,对于佛光会员个人的修养、人缘、见闻等,必能有所增长。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一课 从佛光山认识人间佛教

    第十一课 从佛光山认识人间佛教

    佛光山于一九六七年开山建寺以来,一直以实践人间佛教的立场,本诸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四大菩萨的慈心悲愿,希望把佛光法水普及到全世界。历经三十多年的努力,佛光山所推展的人间佛教,已经获得国际的肯定与重视。佛光山所弘扬的人间佛教,其精神意涵略述如下:

    一、提倡尊重包容、促进普世和谐

    佛教十分重视尊重与包容,所谓「四姓出家,同为释氏」。佛光山不但尊重异己,包容不同,而且提倡融和。例如:为了融和各教派的佛教而成立中华汉藏文化协会,举办显密佛学会议,召开国际佛教僧伽研习会,促成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美国与澳洲举行,乃至到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令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欧美国家等学法女众,有机缘圆满求受具足大戒,回复男女二众教团完整性的传承,使佛教更趋于健全圆满。

    此外,佛光山与泰国法身寺、韩国通度寺缔结为兄弟寺;佛光山丛林学院与韩国松广寺传统讲院谛盟为兄弟院;在南非成立佛学院,提升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发动对南美洲的巴拉圭、秘鲁、哥斯达黎加,及大洋洲的巴布新几内亚等地的救灾活动;为加入国际佛光会的台湾地区原住民提供出国参加会员大会的各项补助;乃至捐款赞助耶稣教的教会、医院等;星云曾与**喇嘛四度会晤,与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对话,应邀为美国议会新春开议举行洒净,率团到大陆弘法探亲等等,希望透过宗教乃至国家、种族之间的尊重包容,进而促进世界的和平。

    二、重视道德伦理、鼓励生活修行

    提倡心灵的净化、注重生活的修行,这是佛光山落实人间佛教的具体方向。多年来除了举办各种夏令营、讲习会、短期出家、八关斋戒、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等法会活动外,每周六在世界各地道场同时举行念佛共修。一九九七年佛光山封山后,为顺应信徒的要求,于每周六、日固定举办假日修道会,提供信徒闻法修行的机会。其它不定期的活动有禅坐、朝山、抄经、礼忏、读书会、才艺班、社区联谊等;又不定期的举办大型活动,如回归佛陀时代、慈悲爱心列车、把心找回来、七诫运动、禅净密三修法会等,透过活动,将佛法自然地带进家庭,成为净化社会的力量。

    佛光山的人间佛教重视佛化家庭,重视信仰传灯,尤其重视佛化教育,因此佛光山创办了多所佛教幼稚园,并且设立托儿所、安亲班、中华学校等。此外,创办普门中学、西来大学、佛光大学、南华大学,希望从教育来净化人心,重整道德伦理。

    人间佛教尤其重视人生礼仪,因此佛光山各别分院均为信徒举行成年礼、佛化婚礼、皈依典礼、丧葬仪礼等,希望透过佛教的生活礼仪,达到「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的目标。

    三、建设丛林道场、成立菩萨教团

    佛光山是一个以大众福祉为依归的道场,上承佛陀示教利喜的悲心,下循禅门祖师活泼善巧的道风,在硬件方面的殿堂布置、法会仪式,皆延续传统精神;在仪制方面的钟板号令、清规制度,无不遵奉丛林古制;在行事方面,以「集体创作、制度领导、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六和教团精神为依皈;在时间上承先启后,在空间上遍布全球,三十多年来,建立了现代教团的体制,不但两序平等发展,僧信四众和谐相处,在教团事业的发展上,着重文化、教育的推展。例如,「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以新式标点、分段、注解,重新编印大藏经;《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用白话将藏经翻新,普遍流通;佛光文化事业公司出版的各种新书则透过法务部、教育部送到各监狱及各级学校结缘;《普门》、《觉世》等杂志社发行佛教刊物,以雅俗共赏的文字般若净化社会;另外在各地设立二十多座图书馆、九所美术馆,以丰富的佛教文物艺术美化人生。

    在教育方面,十六所佛学院、四所大学为佛教培养人才;世界佛学会考、国际佛教会议,带动全球各地的学佛风气;佛学夏令营、佛学讲习会、都市佛学院、星期学校,将菩提种子遍洒世界各个角落。

    此外,教士、师姑制度的设立,为在家信众首开安居丛林、学佛修行的先例;国际佛光会的成立,更扩大了信徒活动空间,尤其成立檀讲师制度,让信众与僧众共同担负弘传佛法的责任。佛光山是个有制度、有理想、有弘愿的教团,佛光人以佛法共聚一堂,人人发菩提心,本著「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精神,在海内外百余个道场从事净化人心的弘法工作。中国时报记者吴铃娇在采访佛光山之后说:「佛光山是个弘扬人间佛教的菩萨道场,自了汉不要上佛光山。」诚哉斯言也!

    四、弘扬人间佛教、开创佛光净土

    佛法离不开人间,佛光山以人间佛教的人间性、生活性、利他性、喜乐性、时代性、普济性,在不同的时空因缘里,秉持佛陀重视现生、示教利喜的本怀,弘扬人间佛教,开创佛光净土。例如:为了让佛教徒重视现世的生活,佛光山创办佛光精舍,提供老者安单;设立大慈育幼院,抚孤育幼;创设佛光诊所、云水医院、万寿园等,让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可以在佛光山完成;尤其,成立功德主会,让有功于佛教的人士,现世就可以得到功德的彰显,不必等到往生才能获益于来世。

    佛光山重视生活上的化育,不但借助出版佛书、举办讲座、座谈、家庭普照等方式,把佛法带进家庭,融入生活,多年来更透过电台频道弘法,成立电视弘法委员会,制作各项节目,从早期的甘露、信心门、六祖坛经讲座,再到近几年的禅话、法语、说喻等;一九九七年更因应时代的需要,成立佛光卫星电视台,以多元化的方式弘化全球。

    佛光山倡导人间的和谐,鼓励夫妻要相敬相爱,不但注重亲子教育,更重视家庭生活的美满;尤其发挥同体共生的精神,把佛法普遍化、国际化。

    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极乐世界、琉璃净土的指标,只要内心净化,当下就是佛国净土。因此,佛光山弘扬人间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为娑婆世界点燃明灯;佛光净土是诸佛净土的总归,人间佛教所成就的,就是佛光净土。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二课 人间佛教的经证

    第十二课 人间佛教的经证

    「人间佛教」是生活化的佛教,是当代化的佛教。佛陀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说法也不离人间。因此,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中,有关佛陀教化众生,六度四摄的思想,乃至人伦、世用之经典根据,比比皆是。

    本课收录佛典经论及祖师大德法语之佳句精华近百条,为人间佛教的经典依据聊作指标,并为「人间佛教」的传承提供确切之证明。

    一、护生环保

    1.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犯杀生戒,则无所益。何以故?虽在富贵处生,势力豪强而无寿命,谁受此乐?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大智度论》

    2.佛言:人于世间,慈心不杀生,从不杀得五福。何等为五?一者、寿命增长;二者、身安隐;三者、不为兵刃虎狼毒虫所伤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寿无极;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则长寿。《分别善恶所起经》

    3.大悲心为父,菩提心为母,善法为知识,能救护众生。《大集会正法经》

    4.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现世不逢害,后世常安隐。《法句经》

    5.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何等为十?一者、其杀业故,故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二者、以偷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其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以其妄语业故,感诸外物皆悉臭秽;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险谷,株杌槎菜;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麤涩恶物,不可触近;七者、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八者、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九者、以瞋业故,感生外报,令诸树木果实苦涩;十者、以邪见业故,感生外报,苗稼不实,收获尟少。

    以是十业,得外恶报。《业报差别经》

    6.种植园果故,林树荫清凉,桥船以济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给行旅,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长。如法戒具足,缘斯得升天。《杂阿含经》

    7.佛告天帝:复有七法广施,名曰福田,行者福即生梵天。何者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坚牢船,济渡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佛说诸德福田经》

    8.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梵网经》

    9.善求自护者,自护如护命;以平等自护,而等护于命。《杂阿含经》

    10.己自护时即是护他,他自护时亦是护己;心自亲近,修习随作证,是名自护护他。云何护他自护?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自护者修四念处,护他者亦修四念处。《杂阿含经》

    11.常具惭愧,悲愍有情,下至蝼蚁,起护念想。《长阿含经》

    二、管理教化

    1.夫为国王,当行五事。何谓为五?一者、领理万民,无有枉滥;二者、养育将士,随时禀与;三者、念修本业,福德无绝;四者、当信忠臣正直之谏,无受谗言,以伤正直;五者、节欲贪乐,心不放逸。行此五事,名闻四海,福禄自来;舍此五事,众纲不举,民困则思乱,士劳则势不举。《法句譬喻经》

    2.若欲治彼恶行众生,先起慈心,智慧观察,思惟五法,然后当治。何等为五?一者、依实,非不实;二者、依时,非不时;三者、依义,非无义;四者、依柔软语,非麤犷语;五者、依慈心,非瞋心。《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3.大夫视奴客婢使亦有五事:一者、当以时饭食,与衣被;二者、病瘦当为呼医治之;三者、不得妄挝捶之;四者、有私财物不得夺之;五者、分付之物当使平等。《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4.奴客婢使事大夫亦有五事:一者、当早起,勿令大夫呼;二者、应所当作,自用心为之;三者、当爱惜大夫物,不得弃捐乞丐人;四者、大夫出入,当送迎之;五者、当称誉大夫善,不得说其恶。《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5.师教弟子有五事:一、当令疾知;二、当令胜他人弟子;三、当令知之不忘;四、诸疑难悉为解说之;五、欲令弟子智慧胜师。《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6.能令学、能教、学使敏、导善道、令属贤友,是师对弟子五事也。《善生子经》

    7.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歎之;二者、当念其恩;三者、所教随之;四者、思念不厌;五者、当从后称誉之。《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8.道成乃知师恩,见师即承事;不见者,思惟其教诫,如孝子念父母。《忠心经》

    9.器虽粗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佛说孛经抄》

    10.凡物须时,时未及到,强设功力,反得苦恼。以是之故,世人当知时与非时。《百喻经》

    11.先自除恶,后教人除;若自不除,能教他除,无有是理。是故菩萨先应自施,自持戒知足,勤行精进,然后化人。《优婆塞戒经》

    12.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大般涅槃经》

    13.谋在多,断在独。谋之在多,可以观利害之极致;断之在我,可以定丛林之是非也。《禅林宝训》

    14.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朴者未必悖,承顺者未必忠,故善知识不以辞尽人情,不以意选学者。《禅林宝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5 17:45 , Processed in 0.0350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