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827|回复: 0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一六九集)-一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6 12: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空法师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9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六二页:
  钞【据七类次第,闻法先当念持,次即勤修,勤故摄心调柔,柔故成根,根增成力,乃七觉分别,八道正行。今重信者,此经以信为主,而根力二俱首信,信持余四,是道之元,德之母也。如五位之中,信亦居初;十信之中,信亦居初;十一善法,信亦居初故。】
  这一段经文解释说明本经三十七道品次序的由来。佛说这部经,三十七品前面三科省略,从五根、五力讲起。大师在此地给我们发明因由,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前面虽然没有说,但是它后后是深於前前,后面是以前面做基础,说了后面,前面必定包括在其中,这是一定的道理。
  『闻法先当念持』,念就是「四念处」。无论大乘、小乘,佛法我们都知道它所求的是智慧,是无上正等正觉。要求圆满的智慧,一定要用慧心去求;迷惑颠倒决定不能成就智慧,何况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佛法从哪里学起?这个地方跟我们讲原则、讲原理,无论哪一个宗派,无论哪一个法门,在中国大小乘有十个宗派,有许许多多的法门,像经上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些宗派、法门下手方便都是四念处。佛在灭度之前,阿难尊者向佛提出四个问题,其中有一个就是「佛在世,我们依佛住,佛不在世了,我们依什么人住?」佛就说「依四念处住」,可见得四念处非常重要。
  阿难当年在会上示现的是小乘身分,在大乘经里面,尤其是《般若经》,譬如《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提出两个问题,「应云何住?」这是两个问题当中的一个问题,如果依这个原则来答覆,就是「依四念处住」,这很简单就答覆了。当然金刚般若的境界是初住以上的境界,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他不是小乘;如果小乘,那就是依四念处住;他是大乘,所以在大乘经里面,佛讲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实在讲,无所住就是四念处圆满的住。因为四念处是智慧、四念处是慧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诸位想想,到应无所住,这四种观圆满了。所以四念处是我们学佛下手的最初方便,也就是入门的最初方便。
  在净土宗,实在讲,这一句佛号就圆圆满满的把四念处都包含在其中了。不但四念处,而且是整个的三十七道品,乃至菩萨六度万行,都出不了这一句名号,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但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们共同承认,即使十方诸佛菩萨也不例外,都认为这个法门是最简单、最容易、最圆满、最快速、最稳当的一个法门,是法法具足。《华严经》里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多」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一个法门就是一切法门,一切法门统统归到这一个法门,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所以凡是老实念佛的人,这一生决定成就。
  尤其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在全世界来讲,在整个历史过程当中来讲,乱世!为什么叫乱世?因为一切众生都不遵守典章制度,拿现在话讲,不守法,不讲道德仁义礼,这就是乱世。乱世,人苦!乱世格外要能体会「人命无常,国土危脆」,《八大人觉经》上讲的。我前天收到旧金山一位同修的来信,他在信上第一句就引用这两句话。他说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洛杉矶的大地震不过是几秒钟的时间,就改变许许多多人的命运。佛常常提示我们「生死事大」,不要以为我们还年轻,来日方长,这个想法错误了。一定要认清这个时代,我们自己有多大的福报?有多少善根福德因缘?自己认真去反省一下,实在没有,那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什么都不要搞了。美国华府周广大居士念佛三天,阿弥陀佛就接引去了,这才是我们真实的榜样。通宗通教不能了生死,这是我们真正要觉悟!唯独念佛,老老实实念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念佛堂常讲「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身心世界就是四念处观。
  『次即勤修』,就是「四正勤」。四正勤里面分为善、恶两类,「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什么是善?念阿弥陀佛是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了。念阿弥陀佛的念头没生起,赶快要生起;已经生起,希望这句佛号不要中断。什么是恶?说老实话,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所有一切念头都是恶。为什么?那些念头统统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起那些念头,不能离开六道轮回,你起一个善念,三善道;起一个恶念,三恶道。所以善念、恶念统统都不是真善,都是搞六道轮回的。所以要晓得,念阿弥陀佛才是真正的善。不再搞六道轮回了,所以我们断恶要断一切妄想执著,把这些念头断掉。一念单提,《无量寿经》讲的「一向专念」,这个重要。
  一个人要是死心塌地这样去修学,给诸位说,十方诸佛赞叹,一切菩萨由衷的佩服,为什么?多少菩萨做不到,你能够做到。这个善根来讲,第一善根,比研教通宗高明太多了。因为研教通宗的人这一生究竟能不能出轮回,的确是没把握。我想许多同修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古时候圆彻禅师,他能够知道过去、未来,晓得那个夫人怀孕怀了三年,就是等他去投生,他有这种能力,结果无可奈何,他还是去投生了。投生之后,知道前生的事情、知道后生的事情,出不了轮回。有这样的能力,不简单!那样的人,说老实话比不上周广大。
  谛闲老法师是近代天台宗一代祖师,倓虚、宝静都是他的弟子,他的成就不如他那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的徒弟,这是老和尚自己承认的。他那个徒弟往生站著走的,走了以后还站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这个徒弟一生一次经都没听过,一部经也没念过,不认识字,不懂佛法。老和尚就是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你就老老实实念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他就这么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走的。这些人叫老实人。我们这些人不老实!不老实没有那老实人的成就!所以四念处是智慧,教我们看破、放下,放下之后就要认真的修行,要精进,四正勤就是精进。
  精进这才能得定,四如意足就是定。『勤故摄心调柔』,摄心调柔就是「四如意足」。这是讲修行次第。近代这些修行真正往生的人,不生病,预知时至,走得那么自在的,确实是这个次第。你再仔细问问,这个次第他懂不懂?他根本就不懂。虽然不懂,他做的完全跟这个一样,他的确一切都知足,世法、佛法都知足了。知足之后,这时候才真正叫有善根。我们前面这个都没有,哪来的善根?我们现在学佛,没根!换句话说,都是在打问号,不晓得在学什么,也不晓得怎样学法,摇摇晃晃,就是念佛也半信半疑,这怎么会有成就?必得死心塌地,这才能成就。
  从这次第上来看,我们就晓得,真正有了根,有了念佛的善根,可以说你往生决定有把握,为什么?到这个境界,到五根、五力的境界,你念佛的功夫决定成片,功夫成片得到了。得到功夫成片就决定往生凡圣同居土,三辈九品。根力到相当一个程度,也就是说凡圣同居土上三品往生的人,决定是生死自在。不必要到一心,一心那更不必说了。凡圣同居土,就是带业往生,功夫成片好的,就生死自在。到生死自在,那就像《心经》上所讲的「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都没有了。为什么?因为你随时可以往生。这世间什么样的灾难你都不会受,灾难来了,你往生了,你到极乐世界去了。
  如何真正念到功夫成片?前面这三个阶段那是无法避免的,归纳起来,简单的说,就是要看破、放下,这是四念处;四正勤,要认真精进;要一向专念,一向专念就是四如意足,足是知足。世间生活知足了,对於所有一切佛法,我取舍也知足了。我只取持名念佛,我非常的知足,其他的法门统统舍掉,统统放下。
  『乃七觉分别,八道正行』,从这里功夫再要往上提升,这就是七觉支、八正道了。以我们念佛法门来讲,那就是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给我们说明七类次第。
  『今重信者』,世尊在本经里面,三十七品他是从五根、五力说的。为什么?因为五根、五力第一个是「信」,说明这个法门是以「信」为主。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修净土三个条件(三资粮)就是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你统统具足,你这一生决定往生见佛。三个条件,信摆在第一个。佛在此地从五根、五力讲起,含意非常之深。『根力』,就是五根、五力,『二俱首信』,信排在第一位。『信持余四』,其他的四个是进、念、定、慧,这四条都是以信为根、为主。这是佛为什么从五根、五力说起,他的深意在此地。『是道之元、德之母也』,这是佛在一般大乘经上所说的「信为道元功德母」,《华严经》上这样说,《大智度论》也是这样说。「道」就是佛道。《演义》:「道之元德之母者,道是佛道,佛道无上,而信为道之元,德谓功德,佛德无量,而信为德之母。」换句话说,信能生无上佛道,信能生无量功德。所以,信心太重要了。
  『如五位之中,信亦居初』,「五位」是讲菩萨的位次,菩萨五个位次: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这是五个位次,也是把信摆在第一。『十信之中,信亦居初』,十信里面第一个是信心。《演义》:「信亦居初者,谓十信位,始自初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乃至十愿心。」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萨就叫做信心位。『十一善法,信亦居初』,十一善法是在《百法明门论》里面,十一个善法第一个是信。大师举出这么多的例子来说明信心的重要,也说明佛讲这个经,讲五根、五力含义之深。
  钞【上三科者,从念处、正勤、如意,修为至此,方得根力坚固,能使前所得法无有退失故,又后当得法,毕竟能得,亦繇乎信,故首举也。】
  这一段把修学次第、次第的重要性,清清楚楚为我们指出,一定要从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修学。『修为至此』,「此」就是指五根、五力。这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深反省的,我们今天常说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就是没有五力,不得力;不但不得力,它连根都没有,它力从哪来!为什么没有根?前面三条没有。经论里头常常说,尤其是《无量寿经》常给我们讲,「一念相应一念佛」,什么叫相应?要与前面三科相应。可是我们很少提到这三科,大经上常讲,与阿弥陀佛的行愿相应。像经题上讲的,与平等心相应、与清净心相应、与觉心相应,诸位想想,「平等清净觉」是不是前面的三科?如果四念处都没有修,你那个心怎么会清净?你怎么会平等?不可能做到的。所以给你讲清净平等,不但身见破了,我执也破了,不但我执破了,法执也破了。因为你有法执,你的心还是不平等,为什么?一切法里面,我这个法第一,你那个不如我,这是法执!你在一切法里头依然不平等。法执破了,万法平等,不但佛所说的一切法是平等的,佛法跟一切世间法也是平等的,为什么?从一个自性里头流出来的,体是平等的。所以佛说一切法,是从平等法里面说不平等;平等里面说不平等,依旧是真实的平等。
  为什么一切诸佛赞叹这个法门第一?这个法门容易学。法是平等的,众生根性不平等。什么叫根性?就是你迷惑、执著的程度不平等,不是法不平等,是一切众生分别执著妄想程度上的不平等。所有一切分别执著妄想极不平等,这一个法门统统适用,统统能成就。所以,一切诸佛菩萨赞叹这个法门。譬如《华严》、《法华》,什么资格才能学?圆初住的菩萨,他们可以学,它接引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要是法身大士,你就是那个法门的当机,学那个法门程度恰好。我不是那个程度,去学这个法门,那不是叫自找苦吃?也就是说,佛讲的所有法门,那个法门都有特殊的条件。我们的条件合不合?我们的根性、程度、生活环境都要考虑到,适不适合修那个法门?如果不适合,我们选择一个适合的法门修,晓得法门统统是一样。因为法门的成就完全相同,只是方法手段不一样。这个方便!要了解这一层的深义。
  所以我们的心清净平等,念处、正勤、如意足统统具足了;不但具足,圆满具足。若不能达到清净心、平等心,不妨留意念处、正勤、四如意足这三科,以这三科帮助自己,使这句佛号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这三科真的帮得上忙。有这样的基础才会得到五根、五力,所以功夫就得力了。功夫得力,必然有法喜,七菩提分里有「喜」,决定有法喜。『能使前所得法无有退失故』,前面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不会退掉,不会退失。也就是说,你的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只会增长不会退转的,为什么?因为你有根有力了。
  『后当得法』,在此地是指七菩提分与八圣道,你决定会证得,如果就本宗来说,后面有事一心、理一心,你一定能够达到,『毕竟能得』,『亦繇乎信』,这些统统要你信得过,你要不信,那就没法子。所以这个信非常重要。你真的能信,你才肯放下,你才肯舍。为什么放不下?不信!不相信。所以真正相信,一切都放下。
  所以看到周广大,看到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还有《念佛论》讲的修无师,倓虚老法师、定西老法师、谛闲老法师亲眼看著他走的,这个人没出家之前做泥水匠,不认识字,也不会念经,出家之后,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容易,所以一天到晚就念这句佛号。你看他往生多自在,谛老见到,佩服!预知时至,没有生病。在戒坛里面帮忙,那个时候极乐寺的住持是倓虚法师,监院当家法师是定西法师,向两位老和尚告假,他要往生西方。到第二天,去跟老和尚辞行,我今天就要走了。这些样子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放不下,那就可怜!用基督教的话来讲,这是活生生的见证摆在你面前。佛法讲三转**,这是作证转。这是真实的证据,作证转,你要再不相信,你的信心没有了,谈不上了。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人的例子,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还要搞这些经论干什么。老老实实遵守莲池大师一句话,「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我们自己要承认,我不如那些人,他们有能力专研三藏十二部,我没有能力;我就学眼前这几个人的样子,他们念佛能往生,我念佛也能往生,我就满足了。这就是我们的信心真正建立,我们这信有根有力了,再也不会动摇,再也不会改变,这信就产生力量。七菩提分第一个择法,我们选择持名念佛,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我们选择的是这个法门,我们心定在这个法门,我们的思想、见解统统在这个法门,八正道成就了。所以学佛说个老实话,什么人叫老实?我不如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9-30 19:35 , Processed in 0.0607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