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061|回复: 0

卍续藏第38册No.0697梵网经直解-十二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0-24 18: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38 册 No. 0697 梵网经直解》

  ○第十畜杀具戒。

  若佛子。不得畜一切刀杖。弓箭。鉾斧。斗战之具。及恶罗网杀生之器。一切不得畜。而菩萨。乃至杀父母。尚不加报。况杀一切众生。不得畜杀众生具。若故畜者。犯轻垢罪。

  此释第十畜杀具戒也。杀具有二种。一斗战具。二取杀诸物具。皆是害命伤慈。杀心易起。故戒之也。为佛弟子。应行佛行。应畜截魔斩爱大智慧刀。勇猛杖。大势弓。精进箭。忍辱甲。定力斧。及张大法罗网。以罗三界众生。拔出爱河。如是具者可也。又德山护生棒。石巩救死弓者。正当畜也。而不应畜一切刀杖。弓箭。鉾斧。斗战凶杀之具。不但此具不得畜也。及恶罗网杀生器者。以皆凶物。易动杀机。非佛子所宜有。是故一切不得畜也。而菩萨下。申明不得畜义。谓既为菩萨。虽或弑我父母尚不得加报。此乃极言杀具。决不可畜。如宁有盗臣意。又或不报此仇。众生承其摄受。回心向化。遂以得度。正为菩萨偶现之大权也。此见必当杀者。尚有不杀之时。况无故而杀一切同生同命。无仇无罪之众生乎。菩萨若故畜此斗害众生具者。犯轻垢罪。

  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

  如是一句。总结前十戒也。应当二句。总劝修学此戒。应当顶戴敬心奉持。勿忘失也。

  ○第十一国使戒。

  佛言。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菩萨尚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此释第十一国使戒也。上言不应畜杀生具。此言不得军中往来。总为初心菩萨防难故耳。言国使者。谓于两敌国中。作其命使人也。言为佛子。应作佛使。传佛心印。兴智慧师。帅勇猛将。杀烦恼贼。当与诸魔共战。如邓隐峰。飞锡解斗。又陈尊者。掷鞋解围。若果如此。能为众生却冤敌。止斗诤。息兵戈。弘圣道。正是菩萨应世。大慈悲心所行。若为利名。两国作使。贼害众生。故戒之也。佛言。佛子不得作者。正明图功受赏。非为传法化导故。言恶心者。拣非善心解斗。即是主于兴兵以杀人故。通国等者。释明为利养意。通者。传事致彼此也。言使命者。谓作报战日期。及约结与国也军阵等者。军。约万二千人为军。师旅成列为阵。合者。合其战也。会者。会其兵也。兴师相伐等者。申明恶心之意。兴者举也。师者众也。二千五百人为师。彼此征讨。名相伐也。杀无量众生者。谓此两国相争。杀戮多故。为菩萨。尚不得入军中往来。岂容作国使耶。所言不得者。正乃以迹况心。谓此凶杀事处。非佛弟子所宜身亲。何况故为利养。身作国贼。杀害众生。是故不得作也。若故作者。犯轻垢罪。问。作而不杀何犯。答。虽非自手杀人。人皆繇我兴举而杀。故获罪也。

  ○第十二贩卖戒。

  若佛子。故贩卖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板木盛死之具。尚不应自作。况教人作。若故自作。教人作者。犯轻垢罪。

  此释第十二贩卖戒也。贩卖。非佛子职业也。言既为佛子。当以慈悲而为生涯。孝顺乃为德业。应观一切众生。如己父母子女等亲。岂得无慈悲心。贩卖人畜。使他分离受苦。故戒之也。若佛子下。释贩卖之事也。以贱为贵。曰贩。出物得财。曰卖。良人。好人家子女也。六畜。即牛马猪羊鸡犬也。棺材板木盛死具也。如贩卖者。亦是不仁之心。其于慈悲心念。有大乖损。所以不得卖也。尚不应等者。防转计也。倘云自家不得。教人市卖者。或亦无妨。不知自作乖乎一己。教人作。损及他人。所以若故自作。教人作者。犯轻垢罪。

  ○第十三谤毁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无事谤他良人。善人。法师。师僧。国王。贵人。言犯七逆十重。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而返更加于逆害。堕不如意处者。犯轻垢罪。

  此释第十三谤毁戒也。无根讪说。曰谤。坏人名德。曰毁。其谤毁人罪过。获报不善。故戒之也。若佛子者。标定其人。以恶心故。明谤根也。谓谤虽出于口。乃意地使然。所以或忌。或贪。或嗔。皆名恶心也。无事谤下。正见恶心。既彼无事。即使耳有妄闻。以口妄言。悉名为谤。故名无事。良人等者。此明不当谤。宜当敬重之人也。良人。即温良人。善人。即善柔人。法师。即依教法自师。为人之师也。师。有三师七师。僧者。五德六和之僧。国王。贵人。即是有名有位之人。如是圣主贤臣。好师好友。不惟世人之所敬仰。亦乃三宝藉以金汤。而反无事作是谤言。说犯七逆。十重。且夫师僧。国王。有父母义。良人。善人。有兄弟义。贵人。有六亲义。如在上者。应生孝顺之心。如在下者。应生慈悲之心。孝顺慈悲。必当成彼名德。且亦自成现生名德。及致当来受用无尽。彼此一一如意。而反逆情害意。使彼坏名败德。堕不如意处者。是故结过。犯轻垢罪。

  ○第十四放火焚烧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僧房。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烧。若故烧者。犯轻垢罪。

  此释第十四放火焚烧戒也。放火因缘不一。罪同归于损人害物。故戒之也。以恶心故等者。正明放火念头。或属忌瞋。或逞情见。不兴仁慈愍物之心。故名恶心。放大火者。以烧山林旷野。故名大火。以大火故。多伤虫类。所以四月。乃至九月。不得故烧。唯言此时不得烧者。谓夏秋月间。多诸虫类。故不得烧。内开九月后或可烧者。佛制腊月放火。必率众持咒绕山告报。令虫远避。然后纵火。若不告报。恐损虫类故也。若烧他人等者。以近况远。谓因放火以防恶兽。不意延及城邑。虽不损命。尚不可为。何况损命。是以屋宅。城邑。僧房。田木。鬼神官物。凡一切有主物。无论物命有损无损。皆不得烧。若故烧者。犯轻垢罪。

  ○第十五僻教戒。

  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于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而菩萨以恶心瞋心。横教二乘声闻经律。外道邪见论等。犯轻垢罪。

  此释第十五僻教戒也。僻者。偏也。谓不以大乘圆顿正法教人。失彼大乘根性。其过非细。故戒之也。自佛弟子。是三宝内众也。及外道恶人者。乃是心游道外之邪见人。此辈能令众生入断常坑。故名恶人也。六亲。即父母兄弟子女也。一切善知识者。是相知相识中。有大乘根性之好友也。如是若内若外一切亲友。应当一一皆以大乘经律。教彼受持。不但教之受持而已。更令解其义趣甚深道理。不但令彼知解而已。又使从所教中发菩提心。从菩提心中。趣十发趣心。起行修行。入十长养心。回向十金刚心。于此三十心中。一一解其先后次第。观行法用。如先修十信心。以信决定。于理无违。次修十住真解。信解成就。于摩诃衍堪任不退故。又次修十种妙行。回向中道。以信解行三贤位满。万行周圆。即登十地。证佛道果。故名次第法用。如是教诫。是名菩萨正教。利己利人。同归至道。是为菩萨。若以恶心嫉妒。藐视他人。不以大乘道法期许。或以瞋心怀恨。或以教之未从而生弃舍。或以横教二乘声闻经律。一切外道邪见论等。宛转率意。不用条理。是以不当教小而教以小。不当教邪而教以邪。所谓良材匪匠。美器恶用。遗误学人。断佛慧命。如是横教。实非大乘心行。因斩结过。犯轻垢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0-1 05:41 , Processed in 0.0535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