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395|回复: 0

卍续藏第38册No.0697梵网经直解-九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0-24 18: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38 册 No. 0697 梵网经直解》

  ○二总结十重。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

  此段总结十戒得失之相。奉劝坚持此戒法也。善学下。举人赞德也。是菩萨下。举法以明戒法当持。不应毁也。若有犯下。明毁戒之过失。汝等下。劝生生学持。不可忘也。八万下。引广以明略。言善学诸仁者。是佛赞美词也。谓于此戒善能受持。其人具足慈悲孝顺之德。故称善学仁者。既称仁者。于此十波罗提木叉。清净戒品。应当勤学。而于其中。自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以微尘许尚不得犯。何况具足犯十戒乎。此决言不可犯也。若有犯下。假设断定犯戒得失之相。谓于十重戒中。微尘不犯。是能发菩提心。可保固国王位。转轮圣王宝位。比丘。比丘尼位。亦可保许进入三十心。十地因位。可许希冀佛性常住妙觉果位。如或不然。设若少有违犯。是即不得现身发菩提心。所以者何。菩提心者。即是清净光明金刚宝戒妙觉心也。今既背觉合尘。染污梵行。即失此心。故云。不得现身发菩提心。此心乃是福慧二种根本。今根本已失。即佛花果。从何而生。故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以国王位。金轮王位。是为世间最胜福位。比丘僧位。比丘尼位。为出世间贤圣慧位。今既世出世间福慧之位已失。则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因位亦失也。因位既失。而于妙觉果位。岂可得乎。是以佛性常住妙觉果位亦皆失也。戒如大地。万善从生。今无其地。则佛圣种。无可安处。佛种未植。佛芽何生。故云。一切皆失。问。既福慧因果。一切宝位皆失。未审此人。复居何地。答堕三恶道中极苦处也。言二劫三劫者。示极苦处长远时分也。不闻父母三宝名字者。此示地狱三途罪障深重。不似人间受生福报。与得受佛法处。是故父母三宝名字。皆不闻也。以是当知。不应一一犯此戒也。向下结劝当持不当毁义。若毁戒者。失大利益。得大苦趣。以知十重戒中。不应犯如微尘许法。是故汝等一切三世菩萨。于是十戒。应当敬心奉持。乃至终身不可忘也。此处略说。若广明者。具大部八万威仪品中。已上十重戒中。随犯一戒。即依本罪治之。若犯七逆极重罪者。报属无间。若犯余轻罪者。摄后四十八戒。如是罪品。但在人人念头起处。入重入轻故耳。噫毫??系念。三涂业因。可不慎欤。

  ○二说轻戒相(二) 初结前起后 二别释文义。

  ○初结前起后。

  佛告诸菩萨言。已说十波罗提木义竟。四十八轻今当说。

  此乃吾佛世尊。召告现前在会三贤十圣等诸菩萨言也。已说下。结前十重。已说竟也。四十八轻。起后轻戒。今当说也。

  ○二别释文义(四十八)。

  ○第一不敬师友戒。

  若佛子。欲受国王位时。受转轮王位时。百官受位时。应先受菩萨戒。一切鬼神。救护王身。百官之身。诸佛欢喜。既得戒已。生孝顺心。恭敬心。见上座。和尚。阿阇黎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憍心。慢心。痴心。瞋心。不起承迎礼拜。一一不如法供养。以自卖身。国城。男女。七宝。百物。而供给之。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此释第一不敬师友戒也。师以开导。友以切磋。世出世间法器。全赖师友。所当敬重。倘存憍慢。一生福慧消灭。故戒之也。若佛子下。举人以明其位。应先受下。乃明福慧二位基本。既得戒下。明受戒者。染法获益。当酬恩也。而菩萨下。明背恩忘本者。以结罪也。国王。乃各邦之仁君。轮王有四。金银铜铁。四转轮王。统摄四三二一天下主也。百官。是文武大臣也。如是圣君贤臣。欲受王位官位之时。必应先受菩萨戒何也。谓受菩萨戒人。必以慈悲利济。孝顺为怀。如为君者受菩萨戒。即为仁德圣君。为臣者受菩萨戒。即为忠良贤臣。感一切鬼神。救护王身。永保其位。救护百官之身。高进其爵。不但鬼神救护而已。亦感十方诸佛欢喜护念。何者。护法金汤全赖之也。金光明云。若国王受菩萨戒。广行十善法。教化众生者。身心快乐。永无三灾。远离八难。国界安宁。人民乐唱。云云。所以先受菩萨慧戒。后受王臣福位。获鬼神救护。诸佛欢喜。如此利益。若非师友教诫。何繇能得。是故应当知恩报德。生孝顺心。敬重戒师。如敬父母。不敢少违。生恭敬心。而敬善友。如敬兄长。不敢有慢。若具如是心者。方名念戒入道人也。见上座下。正明孝顺恭敬之义。上座以对中下而言。谓已上无人故。毗婆沙论云。上座有三。一者。生年上座。即尊长耆旧是。二者。世俗上座。乃即知法大财。大位。大族。大力。大眷属是。三者。法性上座。即阿罗汉果位是也。和尚。唐言力生。即受戒本师也。阿阇黎者。唐言轨范师也。即羯摩。教授。依止。尊证诸师是也。言大德者。谓此诸师。居腊长德胜故。亦贯下义。同学。同一师所学出世道故。同见。同一见。又解中道理故。同行。同一清白梵行门故。如是师友若来。毋论远近。应起承迎。致敬礼拜。复应问讯起居。此谓孝顺恭敬心也。为菩萨者。应当起孝顺心。而反起瞋嫉心。应当起恭敬心。而反起亵越心。憍心。亢己名位。憍倨自尊。故名憍心。慢心。藐视前人。慢彼有德。故名慢心。痴心。见贤不亲。见圣不敬。而无智慧。故名痴心。瞋心。恨彼师友严训。故名瞋心。有此四种之心。故见师友来而不迎。至而不礼。亦不问讯起居也。憍心等四。属意业也。不起承迎礼拜。属身业也。亦不问讯起居。属口业也。以是三业不善。乃至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物。一一皆不如法供养也。以自卖下。紧承如法说来。言既为佛子。应当重法。轻身命财。求出世道。内而己身。外而国城。亲切男女。贵重七宝。以及众多百物。一切可卖。应如此供养也。言卖身者。如常啼。卖心肝而学般若。如世尊因地中。为半偈舍全身。乃至身然千灯。此亡身。为法样子。略引一二。乃为有名位者。报恩之盛节也。不如是承迎礼拜。供养诸师友者。是菩萨犯轻垢罪。此罪比前十重。仅减一等。非轻细之谓也。

  ○第二饮酒戒。

  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一切酒不得饮。若故自饮。教人饮者。犯轻垢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6 03:24 , Processed in 0.0332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