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561|回复: 1

三、积善之方-十二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0-24 17: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空法师修福积德造命法(了凡四训讲记)》
   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
   舜看到这样的情形心里很难过。‘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他用的方法很巧妙,‘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他有智慧、有耐心、善巧方便,参加他们一起捕鱼;实际上的目的并不是去打渔,而是想感化这一批人。见到大家相争,他不说一句话;如果当中有一两个相让的,他就很赞叹。他用这个方法--“隐恶扬善”。‘期年',就是一年之后,‘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一年之后没有相争的,只有相让的,果然真的被他感化了。
   我们现代的社会,宣扬恶事、恶行,只要有一点违背风俗道德或者是法律的,报章杂志就大肆宣扬。说善的很少,说恶的很多,这种做法,社会上必然是善人少,恶人多。你行善,有谁知道?不但不能激励人修善,反而诱导他人去造恶。
   我们看古圣先贤--作恶,不要说他,让他自己慢慢去反省、去觉悟,这才是正确的。人都有天良,只是一时为利欲蒙蔽而已;只要有善巧方便去帮助他,没有不觉悟的。舜王用这种方法,把这一群捕渔的人感化了。看下文就知道圣贤的用心。
   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舜王不是说一篇大道理,劝劝这些人;他用的是身教,自己作榜样来劝别人。虽然时间长一点,但是效果会相当的深远,因为言教不如身教!此正是他明哲处。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
   ‘末世',就是佛法的末法时期。‘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这是要痛戒的。自己有长处,要用长处去欺压别人,就是世间人讲的“值得骄傲”这句话。能够‘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才是真正的修养。自己有才智要藏一点、收敛一点,不要太露锋芒。古德常说:“大智若愚。”凡是露锋芒的,纵有才智,也没有多大作为。一个真正有大作为的人,他绝对不像一般人显示的那样浅薄,必然是浑厚老成。我们用包涵的态度对人--隐人之恶,扬人之善,才是真实持戒修福之人。
   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
   ‘纵',是放纵。能够收到这样好的效果(人人不敢放纵),大舜的所作所为就是很好的证明。‘见人有微长可取',‘微长'就是小善。‘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人家有善行,我们随喜,而且加以赞扬。
   过去我初见李老师时,他曾教导我:“不要说人家的过失。”隐恶,这句话我懂。他又说:“不要赞叹别人。”我不明白,心里就很疑惑。说人家的短处,这是不好的事情;赞叹别人是好事,为什么不可以赞叹别人呢?后来李老师解释说:“赞叹别人比说人家的过失、害处还要大。”怎么会有害?他说:“赞叹别人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赞叹反而会害人的。人家有一点小小的能力,你就拼命去赞叹他,过分的赞叹,使那个人听到之后得意忘形,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就不会再有进步了。不进则退,岂不是你害了人?”我想想,的确有道理。
   哪一种人我们应该赞叹?佛门里常讲的“八风吹不动”,这样的人你应该特别去赞叹他,因为他不受你的害。你赞叹他,他如如不动;愈赞叹,他愈谦虚,愈觉得自己努力不够,这种人应该加以赞叹。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不能够以善心做了坏事。从这一段来看,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舜王用心之苦;他用一年的时间,把这地方坏的习俗转移过来。
   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则',就是榜样,就是原则。都是为社会、为地方、为大众作一个榜样。
   ‘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什么人才叫‘大人'?天下为公才叫‘大人';念念都是为自己的叫做“小人”。所以小人为私,大人为公。佛菩萨称之为‘大人',你看看《八大人觉经》--菩萨八种大觉;‘大人'就是佛菩萨。这一节说的就是菩萨道、菩萨行。
   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
   ‘形迹',就是外表。君子和小人,如果只从外表上来看--常常会搞错、常常会相混,实在不容易分辨。
   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
   若从心地上来看,小人和君子就截然不同了。
   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儒家讲“君子贤圣”,佛门里讲“诸佛菩萨”,他们与一切凡夫所不同的,就是‘存心';形迹很难区别,所以往往我们把圣人看错了!在佛门里,像过去浙江天台山出现寒山、拾得、丰干。《天台山志》上记载,在当时一般人看这三个人疯疯癫癫的,认为他们有神经病,不正常,没人理会他们!所以形迹上怎么看得出来呢?丰干是在碓房里舂米的,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的那一份工作。丰干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阿弥陀佛在厨房舂米来供养大家;寒山、拾得是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化身的,在厨房里烧火;都是在厨房里打杂的,做这种苦事。打赤脚,穿得破破烂烂,疯疯癫癫的,所以没人瞧得起他们。在形迹上,肉眼凡夫确实很难判别,实际上他们三个人是圣人应化--这是丰干说出来的。
   当时有一位地方官吏闾太守,于上任的路上,母亲生了病,他很着急,请了很多医生都没能治好。丰干经过那里去找他说:“你家里有个病人,我有方法把他治好。”治好之后,太守对他非常感谢。看他是出家人,请问他在那一个宝刹?
   他说:“我在天台山。”
   闾太守就向丰干请教:“你们的宝刹,有没有圣贤人住在那里?”
   丰干说:“有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在。”
   太守说:“我要怎么样去亲近?”
   丰干说:“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
   太守上任没几天就去朝山,参拜这两位大菩萨。结果他们是在厨房打杂的,疯疯癫癫的;可是太守一见到就顶礼膜拜。两个人根本不理,转头就跑。太守派人去追,看看他们到那去了?结果看到他们跑到山边,两座山就打开了,两个人一直退到里面,山就合起来,两个人都不见了。最后他们还说:“弥陀饶舌。”于是太守等人才晓得丰干原来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多事,把他们两个身分说出来了--三位是圣人。在寺院里每半月诵戒,是很重要的法事,寒山、拾得时常在门口讥笑,所以寺院里的人都不喜欢他们。到最后才晓得是佛菩萨化身应现在此地,这个时候大众才生惭愧心,原来阿弥陀佛、文殊、普贤每天都来侍候他们的饮食。这是佛菩萨跟常人‘存心'不相同处。
hbfdz1 发表于 2013-10-25 1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6 03:34 , Processed in 0.0368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