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282|回复: 0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八)-四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0-23 18: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空法师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所以我告诉大家,佛教是多元文化社会的教学,释迦牟尼佛我们尊称他一点,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这我们老师,我们跟在老师后面,我们是什么地位?我们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工,我们不接受报酬,这义务的,义工。所以你们有很多同修供养我的钱,我这些钱拿来干什么?办外交,我赠送给其他的宗教,落实「大方广佛华严」。那些宗教团体都做了些慈善事业,他们做养老院、幼儿院、医院,还有印度教里头还办了一个戒毒所,帮助那些吸毒的人戒毒,都是社会很好的慈善事业,这些事业都需要金钱,我们拿钱帮助他。

  有少数佛教徒来问我:法师,我们佛教徒供养你的钱,你为什么拿去给外教、给外道?我说:我没有。「怎么没有,明明看到报纸上登到,你送这么多钱给基督教、给回教。」我说:你说的这桩事情;我说:我没有给外教。他们所办的慈善事业,我问他:我们要不要办?「要办。」要办,你拿钱来!他又没有那么多钱。我说:人家办的这个事业,我们要办的,那不就是等於我们办的一样吗?他办这个事业,我们去投资,我们就是股东,他的事业有我的股份,那不就是我办的吗?我这个比喻说的话,他渐渐才明了,没错,他们办的事业就是我们自己办的。我们参加股东,他们去执行,你说多省事,一点儿心都不要操。不可以分彼此,分彼此就有隔阂、就有冲突,社会就不会安定,世界就不会和平,我们要把这些隔阂、误会,统统消除得干干净净。

  《华严经》上这些不同的族群,谁对谁有误会,谁跟谁过不去,没有看到过。凡是还有这些分别、执著,经上说没有智慧,他要有般若智慧,他看到我这个作法,他会很欢喜,他会合掌赞叹,他不会来质问我。来质问我的,没有般若智慧,没有读过大乘经,天天念大乘经,不懂,没开窍!所以读经,你能够懂得多少、体会多少,看你的行持,看你的思想。你做到多少,是你真正懂得多少;做不到,没懂。清凉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意思很深、很广、很圆满。我们再看第三节:

  【无住方能化生,自利方能利他。前依佛果法界所流,此依自证因门大用。】

  前面这两句话,同学们都不生疏,自利利他,老生常谈,可是这里面的深义,这里面的精义,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我们学佛,实在讲,最大的障碍还是放逸,不认真。听一遍、看一遍,以为自己就明白,哪有那么容易,哪有那么简单?这样学佛,无量劫到今天,再过无量劫,你也没有成就。我曾经遇见过,学佛的同修跟他讲,哪个地方在讲经,法师讲经,他一听说:这个经我听过,不要再听了。到成佛,才不要再听,菩萨还要再听。我们在历史上看,历代高僧大德听经,遍遍听不厌,这才是学习的精神,正确学习的态度。史书上记载,唐朝道宣律师,这是中国律宗的初祖,他听《四分律》听过二十遍,哪个地方有法师讲《四分律》,他一定去听。古时候讲讨经单,到这个道场,住在这个道场,把这部经听完才离开,专门来听经的。像道宣这种例子太多太多了,哪有说听经听一遍就满足了。这种人说得不好听,也是佛经上讲,一阐提根性。一阐提是印度话,意思就是没有善根,他怎么能学得成?

  法师大德们讲经,一部经也不只讲一遍,古德有讲《弥陀经》,一生讲过两百多遍,专讲《弥陀经》。诸位要知道,讲经遍遍不一样,遍遍有新的悟处,遍遍入新的境界,遍遍都是新的,所以他有无上的喜乐,一般人讲法喜充满,方东美先生讲「人生最高的享受」。读经、听经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无上的喜乐在其中,尝到法味他欢喜。谁能尝到?菩萨尝到了;尝到法味的人,就叫做菩萨。菩萨是觉悟人的名称,他有法喜,他尝到法味,那是觉悟的人。不觉悟的人,尝不到法味,他来听听不懂,他来看看不懂,每天过日子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那是凡夫,不觉。觉悟的人,逐渐逐渐放下自己烦恼习气,放下自己分别执著,听经听得有兴趣,听明白了,不知不觉自自然然落实到生活上,这是真学佛。

  我们看看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无住方能化生』。换句话说,你必须要放下无始以来的妄想、分别、执著,这叫「无住」。为什么?放下这些烦恼习气,你的心清净了,你的真心现前。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生智慧,真实智慧透出来了,你会过日子,你会享受,如同诸佛菩萨一样的享受,你当然能教化众生,你有能力「为人演说」。所以你只要心有住,你就做不到。为什么?心不清净。有住,禅宗里面说,你心里头有一物。这话什么意思?你心里头有一样东西放不下,就这么意思。不管是什么,只要有一样放不下,你的心就不真实,你的心就是妄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只要有一样放不下,你就要知道是凡夫,不是菩萨。这个放不下,就害得你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害得你起心动念都要造业。为什么造业?就为那一桩放不下的造业,佛菩萨对我们真实教诲。贪名,名放不下,决定为争名造业;贪利,利放不下,一定为夺利造业,太明显了;贪色,为色放不下,造无量无边罪业。在中国历史上,殷纣王为他一个心爱的女人妲己造业;周幽王为了爱一个褒姒造业,到最后连国家都亡掉,身败名裂。你心里头只要有一物,没有不造业的。

  六祖惠能跟我们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真心,有一物就坏了,真心没有了,妄心。《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就在这两句话开悟。怎么悟的?听到这两句话彻底放下,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中确实一念不生,一个妄念都没有,干干净净,智慧现前了,没有学过的经教,你拿去问他,他都能给你很详细、很明白的讲解。我们知道惠能不认识字,会讲经,他讲经怎么讲法?别人念给他听,他给你讲。他不认识字,你把经念给他听,他就会讲,他有智慧,他一听就懂。我们认识字,念到背得滚瓜烂熟,还不会讲。什么原因?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心里头不只一物,拉拉杂杂不知道有多少。有一物,智慧就没有了,有那么多拉拉杂杂,那还得了吗?所以佛在此地劝告我们,你要想有智慧,如同诸佛如来、如同文殊师利一样的智慧,没有别的,无住就行了。他们智慧从哪里来的?无住而生的。我要无住,我的智慧跟文殊就没有两样;你无住,你的智慧跟文殊也没有两样。你要智慧,一定把拉拉杂杂,心里头牵肠挂肚的统统放下。这个里头没有侥幸,我又要智慧,拉杂东西也要,两样不可兼得,只能得一样,没有兼得的道理。

  『自利方能利他』。前面一句意思深,从理上说;这一句比较浅,从事上说。断烦恼,开智慧,证菩提,这是自利。此地自利,决不是名闻利养,决不是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自害,不是自利,自害一定害他。说老实话,难怪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常感叹的说,现在不但是没有智慧,「利害」两个字都不认识,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有害,都搞不清楚,都搞混淆,都搞颠倒了,把自害看成自利,把自利看成自害。从最浅的地方来讲,修学十善是自利,造作十恶是自害。今天每个人都把贪瞋痴认为是自利,贪财,多多益善,以为这是得大利,他不知道那是大害,自害一定害他。世间财用是有限的,你多占一分,别人就少受用一分,岂不是害他吗?所以说利害两个字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能够趋吉避凶。今天的凶灾,你没有办法逃过,说实在话,就是你连利害两个字都不认识,都分不清楚。五戒十善决定是利。这两句给我们说了一个总原则、总纲领,特别是我们生活在现前这个时代,这个环境当中,多灾多难,我们掌握这个原则,不违背这个原则,就能够化解灾难,就能够消除灾难,对我们眼前有最殊胜、最大的利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0-1 07:34 , Processed in 0.0309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