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717|回复: 0

22.释共中士道之希求解脱-二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0-22 16: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日常法师益西彭措堪布智敏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汇编》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
  虽然获得人、天善趣的果位,但仍然不能脱离行苦。如果将人、天胜位的本质执着为安乐,实际上是一种颠倒。因此,善趣其实没有丝毫的安乐。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善趣引业穷尽之后,必将堕入恶趣,最后仍要得到恶果。譬如:有人马上就要从悬崖上堕入谷底,那么现在于悬崖上暂时休息,就不能说是真实的安乐。
  总之,因为究竟是恶的缘故,可以肯定善趣无有安乐。
论云:《入行论》云:「数数来善趣,数受诸安乐,死后堕恶趣,常受极大苦。」《弟子书》中亦云:「诸常转入生死轮,而于暂憩思为乐,彼定无主渐百返,漂流等非等诸趣。」故于善趣亦当厌患,犹如恶趣。
日常法师广论浅释
  《入行论》中说,我们不断地到善趣受各式各样的安乐,但是死了以后堕入恶趣,又受绝大的痛苦。以往再好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可是它的果报却使人痛苦地实在受不了,这样算起来,追求世间的快乐实在很划不来。
  同样的道理,我们恒常在生死轮回当中转,暂时没有受苦时候,就以为这个是快乐,然而自己做不了主,会不断漂流在人、非人等诸趣中。「渐百返」不是返一百趟,这个在藏文当中是「泛百」,就是很多的意思。我们现在有这个机会不能把握住的话,会永远漂流在五趣六道当中,「等、非等」就是或者仍旧是人,或者下堕或生天。所以到了中士以后,我们不是仅仅希求善趣,应该对善趣也要产生很严重地厌恶,因为它最后的结果跟恶趣是一模一样的。
日常法师广论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
  《入行论》中说:我们已经无数次来到善趣,频繁享受了种种安乐,但在善趣死后却要堕入恶趣,长时感受各种难忍之苦。
   由此可见,善趣也不是真实安乐的地方,要不然,为何最后还会堕入恶趣万劫受苦呢?
  《弟子书》中也说:那些在生死轮回中浮沉的众生,如果执着善趣暂时的圆满为安乐,那么必定将毫无自在渐次数以百次地漂流在善恶趣中。
  「诸常转入生死轮」:是指生死的苦相。「常」是说时间长远,从无始以来至今一直相续不断。「轮」有上下不定、旋转不断的意思。此处是以轮比喻众生在烦恼与业的推动下,时而升善趣、时而堕恶趣,相续不断地生死。
  「而于暂憩思为乐」:「暂憩」是指暂时获得善趣,就像暂时休息一样。
  「彼定无主渐百返,漂流等非等诸趣」:执着善趣为安乐的人,决定会毫无自在地渐次数以百次地漂流在善恶趣中。「无主」是指不自在。「等」是说与上文的「暂憩」相等,都是指善趣。「非等」是和「暂憩」不相等,是指恶趣,即受猛苦逼迫。
  颂中的「定」字很重要,它显示了一种因果关系:因是「于暂憩思为乐」,果是「决定会不自主地百返漂流」。「思为乐」是执着生死为安乐的颠倒心,它的作用是随顺生死,决定不能引生出世间的道。换言之,只要有人执着善趣为安乐,便可断定此人的解脱希望等于零。也就是说,只要执着善趣为安乐,就必定不能发起出离轮回的决心。因为心上的规律是决定的:思为乐的心和思为苦的心相违,贪着生死的心与厌离生死的心相违。两者的作用也正好相反,即前者引的是顺生死业,后者引的是顺解脱业。换句话说,当心贪着善趣的安乐时,完全沉迷其中,根本不会有出离轮回的远见,更不可能投入全部身心去成办出离轮回的因,所以必定会不断地漂流生死。
  因为善趣究竟是恶,所以对善趣也应厌离,如同对恶趣一样。
论云:《四百论》云:「诸智畏善趣,等同奈洛迦,不畏三有者,此中遍皆无。」《摄功德宝》中亦云:「诸具贪生死意恒流转。」
日常法师广论浅释
  《四百论》上说,真正有智慧的人,对善趣等好的境界,看起来都像地狱一样,所以真正学佛的人应该要怖畏三有,如果仍旧贪着三有放不下,根本谈不到学佛。不过这一点对初学的人并不强调,这是要一步一步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像幼儿园的学生一样,本来就是办办家家酒,让他感觉得高兴,然后才慢慢跟上来,渐次深入他自然会走到现在说的这一步,乃至于更深。生死轮回当中的种种胜事,总结起来主要有几样东西:男女、饮食,或者名利,对这些我们有很严重的贪着之心,不能转变的话,那永远就只有流转生死。
日常法师广论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
  提婆菩萨在《四百论》中说:诸智者怖畏善趣就像怖畏地狱,不畏惧三有 的人,在智者当中决定没有。换言之,凡是有智慧能观见三有苦谛的人,必定都会怖畏三有。
  「诸智」:真实通达轮回过患的人。这些智者很清楚生死是如何流转、紧随善趣而来的是什么。
  对此有人疑问:地狱极其痛苦,善趣舒适安乐,二者苦乐悬殊,为何智者却怖畏善趣等同地狱呢?其实,这就像将毒药放入甜食中,吃的时候暂时感觉安乐,但终究要感受大苦。同样,善趣暂时是安乐,可是其后必定会堕入地狱,因此智者怖畏善趣等同地狱。
  《摄功德宝》 中也说:凡夫若有贪执生死圆满之心,就会恒时流转于生死中。
  「贪生死意」:贪爱生死的心。以爱而取,以取而有,以有而转生,如此不断循环,所以恒时流转。从这一句可以知道,不断流转的根源就是贪生死意。
论云:《弟子书》中亦云:「如如于诸趣中起乐想,如是如是痴闇极重厚;如如于诸趣中起苦想,如是如是痴闇极微薄。如如修习净相极增长,如是如是贪焰极炽然;如如修习不净极增长,如是如是贪焰极殄息。」
日常法师广论浅释
  《弟子书》中也是这样说,我们觉得轮回六趣当中的这些好事情是快乐的,这个就是我们的「痴闇」。「闇」就是对事情的真相看不清楚,世间的聪明伶俐并不是真正的智慧,就算念书念得非常好,得了几个博士,对事实的真相却不一定能看清楚。要了解轮回诸趣无非是苦的,这个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能够认清这一点,就算脑筋不那么好,这个人的痴相倒反而来得少!下面说的修习就是不断的练习,我们在平常生活当中,总希望自己有钱有势,把种种五欲之乐都看成是美不可言的一种净相。乃至于学了佛以后,并不是在净化烦恼,反而觉得自己很有知识,把它看成是好的、净的,不断增长贪着之心;反过来,如果我们对这些东西不断思惟它的过患,内心中的「贪焰」才会慢慢地消失。所以修学佛法的三十七道品当中,首先要「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这是入佛的初门,就是教我们对身体以及眼前所有的好东西的本质要看清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1 17:08 , Processed in 0.0393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