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268|回复: 0

大正藏第25册No.1509大智度论-四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0-16 23: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大正藏第 25 册 No. 1509 大智度论》

  答曰:

  取受不苦不乐人相,行者以是心渐渐增广,尽见一切受不苦不乐。

  问曰:

  是三种心中,应有福德,是舍心于众生不苦不乐,有何等饶益?

  答曰:

  行者作是念:“一切众生离乐时得苦,苦时即是苦,得不苦不乐则安隐”,以是饶益。行者行慈、喜心,或时贪着心生;行悲心,或时忧愁心生;以是贪忧故心乱,入是舍心,除此贪忧,贪忧除故名为舍心。

  问曰:

  悲心、舍心,可知有别;慈心令众生乐,喜心令众生喜,乐与喜有何等异?

  答曰:

  身乐名乐,心乐名喜;五识相应乐名乐,意识相应乐名喜;五尘中生乐名乐,法尘中生乐名喜;先求乐,愿令众生得,从乐因令众生得喜。如人怜愍贫人,先施宝物是名乐;后教令卖买得受五欲乐,是名喜。

  复次,欲界乐愿令众生得,是名乐;色界乐愿令众生得,是名喜。

  复次,欲界中五识相应乐,初禅中三识相应乐,三禅中一切乐,是名乐;欲界及初禅意识相应乐,二禅中一切乐,是名喜;粗乐名乐,细乐名喜;因时名乐,果时名喜;初得乐时是名乐,欢心内发,乐相外现,歌舞踊跃,是名喜。譬如初服药时,是名乐;药发遍身时,是名喜。

  问曰:

  若尔者,何以不和合二心作一无量,而分别为二法?

  答曰:

  行者初心未摄,未能深爱众生故,但与乐;摄心深爱众生,故与喜。以是故,先乐而后喜。

  问曰:

  若尔者,何以不慈、喜次第?

  答曰:

  行慈心时,爱众生如儿子,愿与乐。出慈三昧故,见众生受种种苦,发深爱心怜愍众生,令得深乐。譬如父母虽常爱子,若得病急,是时爱心转重;菩萨亦如是,入悲心观众生苦,怜愍心生,便与深乐,以是故悲心在中。

  问曰:

  若如是深爱众生,复何以行舍心?

  答曰:

  行者如是观,常不舍众生,但念舍是三种心。何以故?妨废余法故。亦以是慈心欲令众生乐,而不能令得乐;悲心欲令众生离苦,亦不能令得离苦;行喜心时,亦不能令众生得大喜。此但忆想,未有实事;欲令众生得实事,当发心作佛,行六波罗蜜,具足佛法,令众生得是实乐。以是故,舍是三心,入是舍心。

  复次,如慈、悲、喜心爱深故舍众生难,入是舍心故易得出离。

  问曰:

  菩萨行六波罗蜜,乃至成佛,亦不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何以故但言“是三心忆想心生,无有实事”?

  答曰:

  是菩萨作佛时,虽不能令一切众生得乐,但菩萨发大誓愿;从是大愿,得大福德果报;得大报故,能大饶益。

  凡夫、声闻行是四无量,为自调自利故,亦但空念众生。

  诸菩萨行是慈心,欲令众生离苦得乐,从此慈心因缘,亦自作福德,亦教他作福德,受果报时,或作转轮圣王,多所饶益;菩萨或时出家行禅,引导众生,教令行禅,得生清净界,受无量心乐。

  若作佛时,共无量阿僧祇众生,入无余涅槃;比于空心愿益,是为大利!乃至舍利余法,多所饶益。

  复次,若一佛尽度一切众生,余佛则无所复度,是则无未来佛,为断佛种,有如是等过。以是故,一佛不度一切众生。

  复次,是众生性,从痴而有,非实定法,三世十方诸佛,求众生实不可得,云何尽度一切?

  问曰:

  若空不可得尽度者,少亦俱空,何以度少?

  答曰:

  我言“三世十方佛,求一切众生不可得故无所度”,汝难言“何以不尽度”,是为堕负处!汝于负处不能自拔,而难言“无众生中,多少一种何以度少”,是为重堕负处!

  复次,诸法实相第一义中,则无众生,亦无度,但以世俗法故,说言有度。汝于世俗中求第一义,是事不可得;譬如瓦石中求珍宝不可得。

  复次,诸佛从初发心,乃至法尽,于其中间所有功德,皆是作法,有限有量,有初有后,故所度众生亦应有量,不应以随因缘果报有量法,尽度无量众生。

  如大力士,弓势虽大,箭远必堕。亦如劫尽大火烧三千世界,明照无量虽久必灭。

  菩萨成佛亦如是,从初发意,执精进弓,用智慧箭,深入佛法,大作佛事,亦必当灭。菩萨得一切种智时,身出光明,照无量世界,一一光明变化作无量身,度十方无量众生,涅槃后八万四千法聚舍利,化度众生;如劫尽火照,久亦复灭。

  问曰:

  汝自言“光明变化作无量身,度十方无量众生”;今何以言“有量因缘故,所度亦应有量”?

  答曰:

  “无量”有二种:

  一者、实无量,诸圣人所不能量;譬如虚空、涅槃、众生性,是不可量。

  二者、有法可量,但力劣者不能量;譬如须弥山、大海水,斤两、渧数多少,诸佛菩萨能知,诸天世人所不能知。佛度众生亦如是,诸佛能知,但非汝等所及,故言“无量”。

  复次,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无有自性,自性无故常空,常空中众生不可得。如佛说:

 “我坐道场时,  智慧不可得,
  空拳诳小儿,  以度于一切。
  诸法之实相,  则是众生相;
  若取众生相,  则远离实道。
  常念常空相,  是人非行道,
  不生灭法中,  而作分别相。
  若分别忆想,  则是魔罗网;
  不动不依止,  是则为法印。”

  问曰:

  若乐有二分:慈心、喜心;悲心观苦,何以不作二分?

  答曰:

  乐是一切众生所爱重故,作二分;是苦不爱不念故,不作二分。又受乐时心软,受苦时心坚。

  如阿育王弟违陀输,七日作阎浮提王,得上妙自恣五欲。过七日已,阿育王问言:阎浮提主,受乐欢畅不?答言:我不见、不闻、不觉,何以故?旃陀罗日日振铃高声唱:七日中已尔许日过,过七日已,汝当死!我闻是声,虽作阎浮提王,上妙五欲,忧苦深故,不闻、不见。

  以是故知苦力多,乐力弱。若人遍身受乐,得一处针刺,众乐皆失,但觉刺苦。乐力弱故,二分乃强;苦力多故,一处足明。

  问曰:

  行是四无量心,得何等果报?

  答曰:

  佛说入是慈三昧,现在得五功德:入火不烧,中毒不死,兵刃不伤,终不横死,善神拥护。以利益无量众生故,得是无量福德。以是有漏无量心缘众生故,生清净处,所谓色界。

  问曰:

  何以故佛说慈报生梵天上?

  答曰:

  以梵天众生所尊贵,皆闻皆识故。佛在天竺国,天竺国常多婆罗门,婆罗门法,所有福德尽愿生梵天。若众生闻行慈生梵天,皆多信向行慈法,以是故说行慈生梵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0-1 09:44 , Processed in 0.0529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