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156|回复: 0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四五集)-五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0-10 16: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空法师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我们自己实在讲,是个中等根性的人,不是上根利智。我们今天能有
一点成就,靠什么?靠老师的教诲。我跟老师,最初跟章嘉大师三年,章
嘉大师圆寂之后,我跟李老师十年;十三年!十三年,根扎下去,然后自
己可以自修。每天自己读诵经论,同时接受一班同修们的邀请,给他们做
讲解。我到今年五十二年,五十二年,我读诵经论没有间断;在讲台上讲
经,四十五年没有间断。所以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种种的诱惑,
我不动心,才能做到。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熏习,你要说是名闻利养,
五欲六尘不动心,那是圣人,那不是凡人,谈何容易。所以境界才能转得
过来。
——629——
我这个境界之转,如果从十年、十年看,你很容易能看得出来,确确
实实,所以我说孔老夫子是中等根性,不是上根利智。释迦牟尼佛是上根
利智,你看他三十岁示现成道,第一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个不可
思议,真正是上上根人。而我们看孔老夫子他老人家的成就,他说十五有
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
踰矩。我的进展跟孔老夫子差不多,是渐渐提升,不是顿悟,不是圆证,
是逐步逐步渐修渐证。这五十多年锲而不舍,愈学愈欢喜。尤其这个几年
稍稍契入境界,真的是法喜充满。《论语》开宗明义所说的,「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我对这一句有很深的体会。
人生最大的乐事,学!所以夫子在《论语》里面所说的几句话。「吾
尝」,他是讲自己常常想着,「吾尝终日不食」,我一天不吃饭。「终夜
不寝」,我在夜晚不睡觉。「以思」,我在想。「无益,不如学也」,这
个世间无论什么事情,那一桩事情最好?学,学圣人、学贤人、学做好人。
不如学也,什么样的事情都比不上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是什么?好学的人。我们大家志同道合,都
是喜欢学。希望到我们学院来的人都是好学之人,我们大家在这个小环境
里面,共同学习。真好学,那就能有条件请佛住世;不好学,只搞形式、
搞场面,佛不住世,菩萨也不住世,同样善知识也不住世,唯有真正好学。
普贤十愿,古大德跟我们讲解,我们在注解里面也看到的,这个十愿,
实际上的愿只有七,从「礼敬诸佛」到「请佛住世」,这是愿。后面这三
句,都是回向。我们细细看看这些祖师大德们讲的,有道理。大乘教里面
讲三种回向,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为什么要回向?回向是把
心量拓开,我做这个事情不是为自己,是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个
心量就大了,这才叫普贤行。普贤行跟一般菩萨行不同的地方在那里?就
在这个地方。一般菩萨也有礼敬,也有称赞、供养、忏悔业障,统统都有,
为什么不叫普贤行?他的心量没有那么大。
你像我们世间的凡夫,世间凡夫讲这个人心量很大,宰相肚子能撑船。
他所想的是什么?想的是我的国家民族,他真的没有为个人,没有为自己
家庭,他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民族,了不起!那心量还是小,你为你
的国家民族,别的国家民族怎么办?我这一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别的都是
最弱的,这怎么办?怎么相处?还是不够大!这样的心量可以做国家领导
——630——
人,他的心量包容一个国家。如果有更大心量的,能够包容世界,包容这
个地球,起心动念不仅是想到我国家的人民,我要想到全世界的人民,怎
么样能够叫全世界的人民都能过到好的生活,那这个人是世界领袖,他心
量大!
比不上菩萨。菩萨起心动念,想到什么?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这个世
间人没有能比得上。菩萨的心量普度众生,要度三千大千世界九法界众生!
还是比不上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心量是遍法界虚空界。遍法界虚空界,
确确实实有不少法身菩萨也是这个心量,普贤菩萨还比他殊胜。殊胜在哪
里?我们在《华严经》上才看到,普贤菩萨包含微尘里面的世界,这是佛
在《华严》上告诉我们的,其他经上没讲到。每个微尘里面都有世界,微
尘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微尘里面的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样的,没有两
样,谁能进去?普贤菩萨能进去。
普贤菩萨的心量,他是能入、能度重重无尽的世界。微尘世界里头还
有微尘,那微尘里头还有世界,所以世界重重无尽。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
佛跟我们说的,自性法尔如是。真心、本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里头
没有什么理由的,就是这样的。就好象性德,我们常常讲,性能、性德。
性的能永远不失,它就是这个样子的;性的德,也就是这个样子的。
性的能是什么?中峰禅师在此地讲的灵知心。性的能,灵知,就是见
闻觉知。为什么它会有见闻觉知?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它的本能。我
们在我们身体上,每个细胞都有见闻觉知。这个现在用科学的方法可以能
够探测到。性的德是什么?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智慧、能力,德能、相好,
这是性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能力(无所不能),无量的相好。大乘经
上常讲,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性的德。另外也有个说法,「常
乐我净」,这也是自性本具的德,这是性德。这是一切众生「个个不无,
人人本具」。
佛菩萨的教诲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恢复自己的本能、本德,本具的
德能,如此而已。到你自己完全恢复,佛给你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是你自己本有的。佛菩萨对你并没有什么贡献,你自修自己证得,佛菩萨
只跟你做个介绍人,增上缘而已,平等法!佛菩萨没有居功:我教你的,
我对你有恩德。没有。佛菩萨教我们感恩,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恩,
教我们感父母的恩,感师长的恩,感一切众生的恩,那个心量多大。所以
——631——
回向是把心量拓开,心量拓开你才能恢复自性;心量小,不行,不能见性。
所以第八:
【八者常随佛学。】
这是回向菩提。这是我们所希求的,我们的目标。我所学的、我所修
的、我所行的,为谁?为菩提。为菩提,实在讲,我们把它落实到事相上,
大家好懂,为正法久住。佛陀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菩提是觉悟,是大智
大觉的教育,我希望这个教学在这个世间常住,永远不断,就是前面讲的
请佛住世。请佛住世一定要『常随佛学』,佛就住世,这两个可以连起来
了。我们要不随顺佛,不向佛学,佛就不会住世了。我们要请转**,请
佛住世,最重要的条件要「常随佛学」。我喜欢这个教育,我爱好这个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6 09:47 , Processed in 0.0470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