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犍连尊者对魔王的谴责 2012-01-29 马来西亚禅修营 善戒尼师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 sambuddhassa!(3X) 本经典取自中部第五十经《目犍连尊者对魔王的谴责》。 释迦摩尼佛陀有两位上首弟子,右首弟子是舍利弗尊者,左首弟子是目犍连尊者。有一天目犍连尊者在经行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肚子很不舒服,好像很胀风,于是就回到他的寮房用神通观一下是什么原因,结果他就看到是因为魔王在他的肚子里面,使到他的肚子胀风很不舒服。于是他就跟恶魔说:“恶魔,我看到你了,你在我肚子里面捣鬼。”恶魔就就生起了这样一个念头:“不可能的,就算是他的老师也没有这么快看到我的存在,更何况是他的学生?”目犍连尊者以他心通读到恶魔的心在想什么,所以目犍连尊者就说:“恶魔你现在在想:‘就算是他的老师也不可能这么快知道我的存在,何况是他的学生?’”恶魔一听到目犍连尊者也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就用神通从他肚子里(经)嘴巴里飞了出来,飞出来过后他就隐形站在门边。目犍连尊者就跟恶魔说:“你现在站在门边”。然后目犍连尊者就开始谴责这个恶魔(这就是这个故事的名称由来):“恶魔啊,在Kakusandhabuddha(拘留孙佛,新译咖古三塔佛)佛陀的时代,我也是一个魔王,是一个恶魔,你是我姐姐的儿子,是我的外甥,我们还是亲戚呢。那时候我叫做度西玛拉。” 接着目犍连尊者讲述了下述故事: 拘留孙佛有两个上首弟子,一个叫维杜拉,一个叫桑吉瓦。有一天桑吉瓦坐在树下禅修进入灭尽定。来来往往的樵夫、农夫、村民等等,看到这个尊者坐在那边这么多天了,以为他已经死了,所以他们说:“这个修行人太棒了,他竟然可以坐着死亡。不然我们就把他火化掉吧,他已经坐着死这么多天了”。所以他们就捡了一些木柴、草,堆在他身体(上),起火要火葬他。 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后,桑吉瓦从灭尽定里出定了。出来后就出去托钵,那些火化他的人看到他后吓了一跳,以为这个尊者死而复生,所以对这些修行者感到非常恭敬、敬佩,所以桑吉瓦尊者得到很多供养。恶魔对此很不高兴了,就想:“我要想办法使这些村民(樵夫、农夫、居民)对这些修行很好的比丘产生反感。产生反感过后就会毁谤了,就会讲他们的坏话。”于是恶魔就开始怂恿这些居民,说:你看他们比丘行为不正当,虽然他们坐着禅修,可是他们修行都是修错了,他们修行是为了享受更大的福报,是为了享受而修行的,所以他们的修行是错误的修行。用这种语言去煽动居民,那些居民被煽动过后又因为恶魔以神通制造一些局面让那些居民看到比丘一些不正当行为,所以他们就信以为真而开始毁谤、诬告、谩骂这些修行的比丘。 这个恶魔的目的就是希望当这些村民谩骂、诬告、毁谤这些比丘的时候,比丘会生起瞋恨心。瞋恨心是我们修行的障碍,一旦生起瞋恨心,坐禅就不能专注、没有办法进步,于是就不可能证到阿拉汉的境界,所以恶魔就可以阻止比丘们证到阿拉汉的境界。 当这些比丘收到诬告、谩骂、毁谤的时候,佛陀就跟他们说:比丘啊,现在就是你们要修四梵住的时候了。 四梵住就是指慈、悲、喜、舍。当我们在生活中,受到这些无理的控告、谩骂、欺凌等等,我们就要顺从佛陀的劝告,那时候就是我们要修四梵住的时候了。 我们的生活中也是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我们莫名其妙地被人家诬告、谩骂等等,就感到心中很委屈,这个是世间一定会发生的世间八风,得失、苦乐、毁谤、称赞、责备等等,只要你活在世间,你是没有办法逃避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要怎么应付这世间八风。 在槟城,我已经举行过好多次的一日禅,很多时候我都教不同的(禅法),有时候教慈心禅,有时候教安般念或三十二身分,因为我们学一个禅修方法不够应付生活中的的挑战,所以我们学了不同的禅修法门,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应用不同禅修方法克服心中所面对的困扰。 那怎么修四梵住呢? 第一个梵住是慈心禅。 当我们慈心禅的时候,有两种好处: 1,克制当下生起的瞋恨。 比如说这些比丘莫名其妙的被人家毁谤、诬告、谩骂,他们心中可能会生起不满、委屈,这时候首先要去掉的是这个瞋恨。现在不是研究谁对谁错,而是现在瞋恨已经在心中生起了,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怎么把我的瞋恨去除掉,而不是把矛头指向别人说:“我是冤枉的,是你误会我,是你诬告我”。这解决不了事情,我们是修行者,修行是为了克制当下生起的烦恼。即使禅修很好,可以入定很久,一旦出定过后,被人家骂一句就马上反攻的话,说明这样的定是很脆弱的,经不起考验。所以一定要记得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对治当下生起的烦恼。不要把矛头指向别人,解决不了事情,不管你是冤枉也好,反正人家现在是冤枉你啦,你在那边气得半死,你就是中计了。骂你就是为了让你生气,你果然中计了,所以我们不要把矛头指向别人,不管谁对谁错,当下生起的烦恼就当下克服它,这就是修行。 2,可以去掉对对方的瞋恨(可以软化、感化对方对你的瞋恨。)。当我们把慈爱的心播送出去的时候,播送给这些诽谤我们的众生的时候,每一个善心都会散发出善的磁场(用在阿毗达摩的概念讲是心生色(心生出来的色法),用现在的语言讲是磁场),磁场是眼睛看不到的,不管那个对象在美国或者在你的前面,它都可以到达你要播送的那个对象。你不要说:这么远,我这个(磁场)力道有没有这么强啊,会不会送到美国去啊。只要你播送出你那个慈爱,磁场就会到达你要播送的对象,但是你要取他为你的对象,如果你没有取他为对象的话,你的慈爱就是散播给一切众生的,没有一个主体的。如果有一个主体,比如说是Mr. A 现在诽谤你,你要播送慈爱给他,你要把他的影像显现出来,然后把你的慈爱散播给他,他就可以收到了。(这个我自己也试验过很多次了,包括对动物我都实行过,都很有效)。 播送的时候一定要有信心,如果没有信心,就没有效了。因为你的妄念生起,定力都没了。你一直播送,定力就一直增加,再加上你的信心,那个磁场的力道就越来越强。如果你一边播送一边怀疑的话,就的确会没有效了,它没有效是因为你的怀疑而引起的,疑是一个障碍,五盖之一,所以一定要有信心。 这就是播送慈爱的两个作用:1、克制我们的瞋恨;2、软化、感化对方对你的瞋恨。 播送慈爱的时候,先向附近的众生散播慈爱,然后慢慢扩大,慈爱磁场一直扩大、扩大,这是慈爱禅的做法。慈做完之后,你的心中会很快乐,那个人再看到你的时候也会很快乐的。 如果对还不善于慈爱禅的修行法门的一般人来说,很可能无法播送出去。比如说你由于被人诽谤而气得要死,这时你想起师父说要送慈爱给诽谤你的人,你就坐下来取他为目标"愿他远离痛苦,愿他没有瞋恨",你很可能会越播送慈爱越生气,甚至恨不得站起来打他一巴掌。所以,慈心禅要平时多修习,不能临时抱佛脚。 第二个梵住是悲 悲心是取苦难的众生为所缘,慈爱禅是取快乐的众生为对象。当我们被人家诽谤、谩骂、诬告的时候,因为你没有做错,对方骂你,其实是对方错,那你应该对他生起悲心。他这样诬告、谩骂你是要还债的,有业的,我们讲说因果报应嘛。你现在没有做错,他骂你是无理取闹,是他做错,对做错的众生、迷失了方向的众生,我们要生起悲心。所以你不要把矛头指向自己:“哎呀,我无辜啊,无辜啊,我是受委屈的。”这样的话,你就越来越难过了,然后你就对对方恨之入骨,这个不是解决事情的办法。但是,你想想说我的确是没有做错,对方由于受某种无明的阻碍,他造作了诽谤我的恶业,所以其实他很很可怜,他要还果报的。 每一个业造下来都要留下业力,当你想到他要还无尽的果报的时候,你就对他感到怜悯了。你对他感到怜悯的时候,你的悲就生起了。你就不会再想自己被委屈、被诬告、被人谩骂的苦难了,反而会想到对方以后当要承受果报的时候是多么的痛苦,如果你能这样想,你的悲就胜利了。就是成功的利用悲心来克服当下的烦恼。 有一次佛陀(释迦牟尼佛)在讲经的时候,突然跑出一个大肚子的女子,叫金嘉曼娜,指责佛陀说:都是你把我的肚子弄这么大的,现在你要负责任。观众里面有的是成道的比丘,有的是圣者,有的是凡夫,凡夫一听这样,对佛陀的信心就动摇了,但是成道的圣者就绝对不会怀疑佛陀的品德。佛陀看着这位金嘉曼娜(我能够了解,当佛陀看着她的时候,佛陀的眼睛是充满着怜悯的,对这个来诽谤他的女人,他心中充满着无限的同情,他哪里想到说:‘哎呀你是谁啊,你骂我?!拿出根据来!拿出根据来!’他绝对不会做这些事情的,我们可能会,但是他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无限的同情和怜悯,所以他说:“姐妹,只有你跟我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当面谴责她,也没有当面让她下不了台,结果那时候帝释天(天公)看不顺眼,就化身一个老鼠,跑到她腹部把绳子咬断,结果肚子里面的布掉下来,掉下来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人是来诬告佛陀的。当金嘉曼娜一走出去的时候,业马上成熟,她就跌下地狱去了。所以你不用采取什么行动,业自然会采取行动的。你不用靠法律采取什么行动,得饶人处且饶人,即使你饶了他,业不会饶他的。你就让业来处罚他吧,不是让法官来处罚他。这个就是慈悲了。 第三个梵住是喜 我们何时要修这个喜呢?就要对有成就的众生,愿他成就没有消失,欢喜他的成就,但现在这种情况,对喜就难修了。因为是这些居民来诽谤比丘们,没有可喜的众生。 第四个梵住是舍 舍在这个时候也是很容易修的,怎么修呢?我们受人家无理取闹、诬告,被人委屈,被人谩骂是果报。佛陀讲:一切有因必有果,如果你上一世没有谩骂过别人、诬告过别人,这个果不可能会产生的,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也能够心安理得去接受别人对你的诬告和谩骂了。同时也觉得:这是我的业,那我就安然的接受吧,现在不接受,改世也还是要接受的。现在不还,改世也还是要还。 其实对方也是很无辜的,因为你所承受的果报即使今天不成熟,将来也一定会成熟的,现在这个业报借助这些人而成熟,他们因此造下了业,将来也必定要还果报。也就是说他因为你的业拖累而受苦,所以他真是冤枉。如果这样想,你就不会对他起瞋恨了,而且还要感谢他让你早点还清你的债呢。可见,思路转一转就不会起瞋恨了,并对那些骂你的人生起慈悲,这叫如理作意。这就是如何以如理作意克制当下生起的烦恼,如何用所学到的禅修方法、所学到的佛法来克制当下生起的烦恼。如果不能用四梵住来克制的话,不仅心中生起的烦恼会阻碍你的修行,而且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的瞋恨,反而会造恶业。恶业还会拖到后世继续去受报,多么的不划算啊。我们不是平凡的人,是修行者,来这边修行就是要学好的东西,学到过后拿回去运用(修行)。 佛陀就叫比丘们用慈悲喜舍来克制他们当下生起地委屈、愤恨,同时感化、软化居民们对他们的不满。因为整群的比丘的慈悲喜舍很有力量,这样通过他们播送的慈悲喜舍终于平息了居民对他们的误解和诽谤。 魔王看到他的计策失败了,又想了一个更毒办法:叫这些村民尽量的去供养、称赞、礼敬这些比丘,因为出家众一直受居士、信徒的供养、称赞、尊敬的话很快就会失掉自己。如果居士供养比丘很多吃的,而使比丘吃得太饱的时候,比丘就容易打瞌睡,这样就阻碍了他们的修行;对比丘们恭敬有礼的话,容易让比丘生起我慢,误以为自己真的这么厉害、高人一等。有的人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很谦卑,出家过后,我慢变得很强,就是因为受居士的供养、尊敬、恭敬而自我膨胀。所以这个魔王这招很厉害。 佛陀就说,当众生顶礼、恭敬你的时候,你要这样如理思维:五蕴在顶礼五蕴,这样就不会生起我慢了,而且你要思维:为什么人家会顶礼你呢?因为你穿的这个袈裟。如果你配不上身上所穿的袈裟,却被人家这样顶礼,你的功德都会损失。佛陀曾说有的修行者以前什么坏事都不做的,但是一旦受到别人的恭敬、供养、尊敬、顶礼的时候,他以前不做的坏事现在都会去做了。所以这一招比第一招更加恶毒。 佛陀要教比丘四种方法对治人家对比丘的供养、恭敬、顶礼: 第一,观三十二身分。 人家尊敬、恭敬、顶礼的你这个身体,而这个皮囊是由三十二个部分组成的,比如头发、牙齿、体毛、粪、尿、鼻涕、口水等等,由这些污秽的东西组成的,有什么值得自满的? 第二,食物的不净观。 我们一看到一盘排列的很好、色味齐全食物,就会引起我们的食欲,所以我们就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而排出来的却是肮脏的。这证明我们的身体也是肮脏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食物本来是香的,触到我们的身体,出来竟然变得这么臭,分明是我们的身体污染了食物。所以你这样想:吃下去的食物看上去很清洁、很纯净、很香,吃下去后排出来是多么的臭。所以你就一起思维食物的不净和身体的不净。如果你这样思维,就算是人家供养你什么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十八罗汉斋等等,你不会被你的贪欲所控制。 第三个是厌离,对一切法,包括诽谤、尊敬、恭敬都要厌离,如果不产生厌离感,就会执着。当执着的时候,一旦恭敬、称赞突然间变成诽谤时候,就会造成心中的痛苦。当初要结婚的时候,哪里想到要离婚?否则,就不要结婚了。因为人心是会变的,同样的信徒对出家师父的供养、尊敬也是会变的。所以我们要对这些东西产生厌离感。产生厌离感的方法就是观无常。 第四个,无常观。要观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荣誉、称赞、赞美、供养、诽谤都要观无常。通常,观诽谤的无常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你恨不得它快点消失,但是观恭敬、供养、赞美的无常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那是很舒服的感觉。 观无常有几种特别好的益处: 第一,色、受、想、行、识五蕴中,想蕴的作用就是标志,从漫长无始的轮回,我们一直标志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嗅到的、 舌头尝到的、身体触到的、心中想到的为永恒的、快乐的、有我的,有一个我,这是颠倒想,因为它跟实相相反。佛陀讲一切法都是无常、苦、无我的,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文化、传统,包括我们没有智慧领略到无常、苦、无我,所以我们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中想到的都标志为常、乐、我、净。如果你标志错误,就离修行越来越远了,就会修得没有结果。不管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心中想到什么,还是烦恼、悲伤、悲愁、忧伤、快乐,如果你都能标志为无常,就开始矫正你的颠倒想了,把以前标识错误的慢慢的矫正过来。 第二个观无常的原因,佛陀讲:‘一切(法)现象都是无常的’,但是用常乐我净来观现象无常、苦、无我的话,是不能如实知见真实法的,也不能体验到无常、苦、无我。从小孩到现在,在你的生命中,无数次的体验快乐、悲伤的变化,但是因为你们没有观它无常,所以还是认为它们是常的。因为没有观照无常的正念,所以虽然无常的事实都已摆在眼前,但是到现在无常观还是不强。譬如你刚才吃东西的时候,吃到不喜欢的,苦啊,吃到喜欢的,贪。这些一直都在变化,但是你的心从来都不认为它无常。。。。。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就算你体验了千遍、万遍无常,你的心还是认为常的。所以我们要作意它无常、无常,直到它深深的印在心中。这样我可以保证你以后不管去到哪里,你的心都不受环境、不受别人的影响,如如不动。 第三个观无常好处就是终止贪的延续,贪爱生起时,如果你完全不观的话,贪就会增长,如果观自己的乐受无常,贪就会停止(被抑制)。 根据十二因缘,由于受,爱生起;由于爱,取生起;由于取,有生起(有就是造业);由于有,新的生命就生起了。有了新的生命,就有老病死,又再一次轮回了。所以不管是吃到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听到称赞,生起乐受),如果你对当下的乐受不观无常的话,就会生起贪,就会执着(称赞等等),执着一生起就会造业了,业一造下来就会有生命的轮回。但是只要你一观乐受无常,就当下斩断了贪的延续(贪是四圣谛里面一切苦的来源),贪断,则取断;取断,则有断;有断,则生断;生断,则老病死愁悲苦忧恼断,如此整个轮回之因当下就被切断了。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就是烦恼是当下生起当下斩断,再生起,再斩,渐渐烦恼的力量就薄弱了,直至证道,这才是真正的修行。学习禅修技巧后,回到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应用(修行)才会有效果。这是第三个观无常的优点。 第四个,观无常可令厌离感升起。刚开始你只是作意无常的时候,没有真正看到究竟意义上的无常,但是还是有效的,会阻止不善法的生起。当定力和智慧增长到一定程度,你会如实看到一切法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如此就会感到厌离了。 厌离在修行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验,但是为什么很难产生对生命的厌离呢?因为还没有真正看到无常,还没有真正看到迅速的生灭。当你真看到一切法都是生灭的话,就会放下执着了。执着是一切苦的来源,是(四圣谛中的)集圣谛,第一个是苦圣谛,为什么有苦呢?都是因为执着。当你看到一切法都是生灭的时候就由不得你去执着了。乐受也是生灭,苦受也是在生灭,快乐也是生灭,悲伤也是生灭,身体也是生灭,心中想的东西也是生灭,根本没有时间让你去执着,所以那时候你就知道要放下了,而放下就是解脱。这是观无常带来的益处。 无常观随时都可以用的,只要你要观无常的正念一提起,当下就可以使用了。 佛陀就教比丘用这四个方法来对治信徒对他们的供养、称赞和礼敬,因此,魔王的招式又失败了。 第二天佛陀带着他的弟子去托钵的时候,度西玛拉化身为一个小孩子拿一块石头丢向佛陀的上首弟子,令这位上首弟子头破血流,但是因为他已经证到阿拉汉了,心中再也不起瞋恨,所以当石头击中头的时候,他心中就观无常、无常,也不理谁丢他的,头也不回就一直走了。佛陀就转眼看一下度西玛拉,只讲一句话:“度西玛拉,你没有适可而止,你已经用了两个招数来攻击比丘,失败过后,还要直接的攻击,你太过份了”。然后度西玛拉只是因为这个恶行的关系,恶业就成熟了,马上掉入地狱里面,投生为鱼头人身的众生,受尽了千百年的地狱煎熬、痛苦。 从这个故事,我要再点醒你们一个很重要的要点:轮回的过患。目犍连尊者发愿要成为佛陀的上首弟子,总共修了一阿僧祇劫与十万大劫。他在漫长轮回的过程中,也就是还没有成为目犍连尊者的之前,他竟然成为专门要对付比丘的度西玛拉(魔王),他自己要成为上首弟子,却拿石头丢另外一个佛陀的上首弟子而下了地狱。这个就是轮回的过患了。轮回是无情的,它不管你发过什么愿,一旦你恶业成熟的时候就要还果报。 在轮回的过程中,有时候你投生为好人,有时候成为恶魔,就算是你今生很虔诚,做很多布施供养持戒修行,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你下一世不是度西玛拉。 即使你现在做很多布施,将来未必肯定上天堂,因为我们这一生中累积的有善业有恶业,我们不知道临死的时候,哪个业先成熟。除非你证到须陀洹道(初果),不然没有人敢保证你下一世肯定上天堂,我们要时常思维轮回的过患,才能激起你上进的心,勤劳用功,与法共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