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326|回复: 2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集)2000/6/2新加坡淨宗学会档名:19-14-011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6-28 18: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集)  2000/6/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0

  请掀开经本第三面,经题介绍过了,接着介绍人题。佛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佛灭度之后,佛的弟子把它集结写成文字,成为经典。当时写的文字是印度古老的文字叫梵文,现代印度人也不用了。流传到中国必须要通过翻译,所以佛经一定有翻译人的名字。翻译人是主持翻译经的人,实际上参与翻译的人很多。在中国最着名的译场,像早年鸠摩罗什大师的译场,我们知道就有四百多人,而玄奘大师的译场增加到六百多人,所以是个很大规模的译经院。翻译人是当时译经院的院长,负责的人。我们要知道译经的人员很多,所以非常慎重,不是一个人自己译,是有很多人参加的。

  人题: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唐』,在此地是代表年代,这部经是什麽时候译的,唐朝时候。『于阗』是法师的籍贯,法师是什麽地方人,这个地方给我们标示出来,他是于阗国人。于阗在现在的新疆南部,现在这个地方叫和阗,在当时是西域的一个小国,也是中国通往欧洲的一个主要的商埠,就是商业文化的中心,法师是这个地方的人。『三藏法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的学历通达三藏,才能称为三藏法师,主持翻译经典的这个人必须要通达三藏,所以译经的大德皆是三藏法师。『实叉难陀』是他的名字,这也是用梵文命名的,他的意思是「喜学」,名义都非常好,欢喜学习。这在我们学佛过程当中,无论在家出家都非常重要。中国人称为「好学」,人能够好学决定能成就。无论是世法佛法,如果不好学、懒散,学业道业当然不能成就。所以我们读这位法师名号的含义,我们也要认真的向他学习。

  法师是唐朝武则天的时代来到中国,译经当中最着名的,为中国人非常喜爱读诵的,大概最盛行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法师译的。另外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是《八十华严》,我们现在学习《华严》採用的本子,就是实叉难陀大师翻译的,八十卷的本子。由此可知,法师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很大,对于中国佛教的影响,也不亚于罗什、玄奘,在译经史裡面,他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后面『译』,「译」是翻译,将梵文翻译成华文,这个意思就不多说了,我们在《华严经》、《地藏经》都曾经详细报告过,这就简单介绍到此地。下面我们看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这一段经文我们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能够疏忽。为什麽?它跟其他的经文不一样。我们读《弥陀经》,《弥陀经》是佛在祇树给孤独园讲的,在人间讲的。这部经是在龙宫裡面讲的,换句话说,不是在人间讲的。于是现代人就产生疑惑,这部经是不是后人伪造的?哪裡有龙宫?现在科技发达,潜水艇走到海洋底下,几乎没有地方没有经历过,从来没有发现过龙宫。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合情合理的解释,帮助我们断疑生信。

  我们从第一句看起,『如是我闻』。「如是」,这一段文字是结集经典时,阿难尊者附加上去的,这一段不是佛说的,从下面一句才是佛说的,这是附加的。「我」是阿难尊者自称,「如是」就是指这一部经,这一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闻」是亲闻,不是传说,释迦牟尼佛亲自说的。所以「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专指这一部经。这个意思浅,它还有很深很深的意思,在《大智度论》裡面,这一句四个字,《论》文裡头,我记得好像是佔了四卷之多,解释这四个字。如果用《大智度论》的注解来讲,可能我们这一句一个月都讲不完。由此可知,佛经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这个话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

  「如」是说真如、是讲自性,唯有真如自性才是「是」。换句话说,真如自性以外的都叫「非」,都不是。这是佛法裡面讲的真与妄。为什麽说真性之外的都不是?真性之外是幻相。《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有没有?有,虽有它不是真的,能变的真如是真的,所变的现象是虚幻的,是不实在的。不但是虚幻不实在,而且告诉我们它不存在。所以《金刚经》末后说,「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就能看到宇宙现象的真相。我们凡夫被蒙蔽,被这些虚幻的境界蒙蔽了,就如同我们现在看电影,被电影画面欺骗了,以为那是真实的,其实它是假的。这个假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得到,但是说我们现实这一切境界是假的,我们很多人没有法子体会,以为这是真实的。这个道理,我们过去在《华严经》裡面详细跟诸位介绍过,也费了很多的时间,说明所有现象刹那不住,它是刹那生灭,所以它不是真的,它不是真实的存在。真实的存在是能变的法性,法性也叫真如。

  世尊为我们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从自性裡头流露出来的,所以称「如是」,绝对不是从我们念头裡面生出来的。现在一般人讲我们的念头、思想、观念,在佛法裡面讲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就是意识,我们讲第六意识,绝不是从这裡头流露出来的。但是十法界的众生,他们的思想知见不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就脱离十法界。脱离十法界,佛经裡有个名词叫「一真法界」,就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这就是诸佛如来,《华严经》上称为法身大士,这是到究竟解脱,真正得大圆满。禅宗裡面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就找到了,回归到自性。

  回归自性有什麽好处?好处太多了,回归自性是找到自己,自己真心自性变现出来的虚空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用现在的话来说,你就能掌握。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己享受、受用的境界,这个我们称他作诸佛菩萨。没有能够证得,我们在自性变现虚幻的境界裡面,我们的生活不自由,我们的生活被境界所转,这就苦不堪言。自己在境界裡做不了主,谁作主?业力作主。明心见性之后,就不是业力作主,自己作主。

  没有见性,决定没有「我」。佛法裡面讲「常乐我淨」,这叫四淨德,是真有,决定不假。但是没有见性,那就有名无实。我们这个世间有「常乐我淨」这四个名字,实质上完全没有。「常」是永恆不变。我们现实的环境,这个身体有生老病死的变化,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哪裡来的「常」?「常」没有。「乐」也没有,乐是什麽?佛说得透彻,我们都没想到,乐是我们的苦暂时停了一下,你就觉得乐。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每天要吃三餐饭,一餐不吃就饿得很苦。所以你吃饱了,那个饿的苦暂时停一下,感觉得不错,很乐。到时候不吃,苦马上就现前,只有苦没有乐。所以跟六道凡夫讲苦是真的,乐是假的,没有乐。「我」是什麽?我是自己能做得了主,才叫「我」。我们自己做不了主,自己果然能作主,那年年十八多好!这个我们做不到,自己跟自己都做不了主。「淨」就不必说了,「淨」是身心清淨,我们心裡不乾淨,有是非人我,有贪瞋痴慢。身更不乾淨,在新加坡这个热带地区,一天不洗澡,你看身上流的臭汗,哪裡会乾淨?所以「常乐我淨」这四个字,不但六道凡夫没有,四圣法界也没有,一真法界的人真有。我们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常住不变。「常乐我淨」,他们统统都具足,是真的,不是假的。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6-28 18: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一集)  2000/6/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1》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一集)  2000/6/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1

  请看经本第三页:

  【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看这段经文。『一时』是时间,佛说经的时间。时间不用年月日,用「一时」,这裡面的意思很深。我们凡夫,尤其是中国人,对于历史非常重视,时间、地点都一定要考证得非常精确,不可以有错误。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时间跟空间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非事实。所以「一时」的意义,不但是很深而且很真切,比我们记载年月日时,可以说还要来得正确。

  「一」,古德有很多种讲法,最通常的说法,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机缘成熟了。机缘成熟的这个时候,叫「一时」。如果缘不成熟,说了也没用处。所以说师资道合,这是「一时」。要是从理上讲,禅宗有一句话说,「识得一,万事毕」,而又所谓是「万法归一」,这个「一」就是与自性相应,这个意思深。在淨土宗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所现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心一乱,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如果我们真正心归一,一念不生,一心不乱,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都圆满的现前,这才叫真正的「一时」。这是从理上说的,法身大士才能证得。对我们现前的境界,说「师资道合」非常好,听经的缘分、讲经的缘分,这个时候成熟,所以这叫「一时」,不记载年月日时。

  在中国史传裡面,记载着智者大师,他老人家诵《法华经》,诵到「药王品」这一段经文的时候,他忽然入定,在定中他见到灵鹫山,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参加了这一会,听了这一段。出定之后,他告诉别人:「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这一会还没有散。」这是不是真的?是真的,《法华经》上所说的:「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现在科学家也说,如果我们有能力超过光的速度,就可以回到过去。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讲经是过去,我们回到过去,就能参加那个时候的法会,说明时间、空间不是事实。如果你的机缘成熟,像智者大师,有这样的定功,他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契入未来。

  这个世间有很多预言家讲未来的事情,他怎麽会知道?他见到了,他能够超越时空,他见到了。古人又说,预言大概是两大类,一类是从数理上推断的,不见得会正确,准确率不是百分之百,因为有的时候推算错误,在所不免。如果推断得不错,那就很正确。另外一种是定功,定中境界是他亲自见到的现量境界;数理推论是比量境界。现量境界是最可靠的,这是亲眼见到的,这个现量境界就叫做「一时」。由此可知,如果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参与了。「一时」,好!我们只要到一心不乱,我们就有能力参加这个法会。佛的心是一心,我们的心也是一心,一心与一心交感,境界就现前。所以这两个字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告诉我们一切诸佛如来的法会,我们都有缘分参加,只要做到一心不乱就行了。

  下面这一句,『佛』,这是主讲的人,讲经主讲的人。这个「佛」是称释迦牟尼佛,我们的本师,这部经是他讲的。『佛在』,「在」这个字我们不能够疏忽,没有说「佛住」,我们今天观念当中说「住」,我们住哪裡?「住」是错误的,「在」是正确的。佛无所住,《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凡夫坏就坏在一个「住」,「住」有坚固的执着。「住」我们一般讲是攀缘,「在」是随缘,我们要细细体会这个意思。实在讲佛住哪裡?尽虚空、遍法界是佛的住处,你说他这个境界多大!心量多大!我们凡夫观念上,「我有个小房子,这就是我的住处」,境界很小,心量也小,迷失了自性。所以,经典上字字句句都含着很深很深的意思,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今天「在」新加坡,绝不是「住」新加坡,「住」新加坡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都起来了;「在」没有,无处而不在,哪个地方有缘,哪个地方就现身。诸佛如来如是,我们现在虽然做不到那麽自在,但是有相似,相似我们可以做得到。哪个地方有缘,我们也要到哪个地方去参加法会,讲经弘法。哪个地方有缘,哪裡去,决定没有一个固定的住处,有固定住处就坏了,与「无住生心」完全相违背了。「无住生心」是觉,违背是迷。所以在佛经裡面我们看不到「佛住」,统统看到「佛在」。

  『娑竭罗』是梵语,它的意思是「咸水海」。我们知道大海的海水都是咸的。这个咸水海,可能佛当年在世就是指印度洋。『龙宫』,我们知道这是大龙菩萨他的道场,这位菩萨也是法身大士,于是我们就想到,他跟我们是不同的空间维次。这个话如果大家不容易体会,我们用比喻来说你就好懂,像我们现在看的电视萤幕,它跟我们是不同的频道,确实是在一个画面上,但是不同的频道。我们今天对于电视非常熟悉,换一个频道就换了一个画面。所以大龙菩萨有没有?有,不是没有,你换一个频道,他就见到了。你要不换频道去找,怎麽找也找不到。我们今天科学发达,潜水艇造得非常精密,深入海底,整个地球的海洋找遍了,没有发现龙宫。什麽原因?频道不相同。

  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问题就得到答桉,不但是大龙菩萨跟我们是不同维次的空间,许许多多的鬼神跟我们也是不同维次的空间。像我们在史传裡面看到,唐朝的法照大师,他在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大圣竹林寺。我们相信他不是妄语,这是他有特殊的缘分,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说的进入了时光隧道。他进入另一个不同维次的空间,见到大圣竹林寺,文殊菩萨在讲经,他还听了一会,还向文殊菩萨请教了许多问题。问到末法时期人的根性逐渐迟钝,修学哪一个法门比较适当?文殊菩萨教他修念佛法门。他向文殊菩萨请教念哪一尊佛,文殊菩萨教他念阿弥陀佛,还念了几句给他听。他模彷,他学来了,这就是以后所传的「五会念佛」。「五会念佛」是文殊菩萨亲口传给法照的,以后他不参禅了,他念佛,他建念佛堂,当时人称他作「五会法师」。

  但是现在我们听到有录音带裡面念「五会念佛」,我想恐怕不是法照禅师的念法。为什麽?现在我听的这个音乐心定不下来。心定不下来,那怎麽会成就?这是我们辨别利害的一种方法。这个佛号我们接触之后,身心清淨,这是好境界,对我就有利。如果我听了、接触之后,我身心不能够安定下来,这个法门就不适合我修学。但是编这个谱子的是一位法师,民国初年的,他懂音乐,编得也不错,接引初机很好。像现在许多聚会的场合当中表演好,让这些初学的人把它当作歌曲来唱,这个好。真正用功夫的人,这个念诵的方法不容易摄心,这个我们必须要晓得,这是一个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6-28 18: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一集)  2000/6/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1》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法照禅师离开竹林寺之后,他还一路上做记号,不要忘记了,不要迷路了,下一次还再来。正在做记号,回头一看,大圣竹林寺不见了,只看到是一片荒山,这才知道菩萨示现。那就是离开大圣竹林寺,他又回到我们这个时空,回到这个频道,那个频道不见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还有一个很殊胜的例子,在佛门裡面大家常常拜忏,《慈悲三昧水忏》,这是唐朝时候悟达国师的故事。悟达国师在四川见迦诺迦尊者,那也是个不同频道,他是得人面疮,没法子。过去遇到一个穷苦生病的出家人,他照顾他,悟达国师年轻的时候照顾他,非常诚心诚意,全心全力照顾。这个人就告诉他,你将来有大难的时候,你到四川某个地方,那边有两棵树,你找到那个地方的时候你来找我。所以他得人面疮之后,这个故事在《三昧水忏》前面的序文裡面说得很清楚,他找到迦诺迦尊者,用慈悲三昧水给他洗,替他释冤解结,这是冤家债主找来,这化解了,这冤家债主走了,他的人面疮就好了。这是阿罗汉的道场,离开之后,回头再一看,道场没有了,宫殿楼阁全部都没有了,也是一片荒山,这都说明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

  《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要去执着。不但不执着,连分别都不可以,稍稍有一点分别执着,就落在攀缘裡面。所以佛教给我们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你在一切境界裡面得大自在。所以十法界有没有?有,肯定是有,今天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活,我们决定不能怀疑。诸佛菩萨讲经说法,每一个维次空间都有众生,诸佛菩萨心地平等清淨,所以哪个地方有缘,他就在哪裡说法。所以这不是在人间说的,也就是不是在我们这个三度、四度空间讲的。

  听众跟我们一般经典记载不相同,一般经典常常记载「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这个地方大比丘众有八千人,菩萨众有三万二千人,这个数字都是表圆满。『比丘』是印度话,『菩萨摩诃萨』也是印度话。比丘加一个「大」,就不是普通的比丘,大权示现,大乘菩萨以比丘的身分来示现,其实全是菩萨摩诃萨,合起来有四万人,这是无比殊胜的法会。这些名相我们听多了,可以省一点时间。

  『众』这个字要略略解释一下,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这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团体,现在人叫团体,我们一般讲人民团体、宗教团体。佛家这个「众」字,在此地是团体。『比丘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宗教团体,或者说是佛教团体。但是这个团体跟一般团体不同,叫和合的团体。所以我们在「三皈依」裡面,念到「皈依僧,众中尊」,这个团体是世出世间所有团体裡面最值得人尊敬的。为什麽?人人都遵守「六和敬」,这个团体就可贵,这个团体就值得人尊敬,是六和敬的团体。比丘尚且如是,何况菩萨?菩萨就更不必说了。所以佛弟子的团体是「六和敬」的团体,我们一定要明瞭、要尊重、要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6 05:00 , Processed in 0.0382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