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489|回复: 2

如何息灭妄心?(转贴)

[复制链接]
佛子修心 发表于 2013-5-4 20: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息灭妄心?



当然,息灭妄心的前提,是你必须先学会观察自己的心灵。



如何观察呢?简单说来,就是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觉知。如果你不明白什么叫做自我觉知,不妨先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想象成一间录音室,妄心是音乐爱好者兼录音室清洁人员,他总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溜进去过一把歌星的干瘾,但是你二十四小时监测摄像头,则对他每一次的偷偷摸摸都一清二楚。换句话说,自我觉知,就是你对自己每分每秒的心理活动、情绪起伏、精神状态都一清二楚。仿佛你的躯体、念头与你是三个独立的个体,你的念头是过客,你的躯体是城镇,而你则是一言不发但观察入微的旁观者。经过长久的有意识的训练之后,观察的状态会变成一种呼吸般的自然存在,你将无需再刻意而为之。这时,念头消融了,独立的三个个体将慢慢变成两个——躯体与你,然后你还会发现自己与躯体又跟整个世界融为一体,变成世界的组成元素之一,再非某个独立且真实存在的个体。



现在你大概明白了如何观察自己的心灵,那么我们回到上面说过的那些“真心息妄”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叫做“觉察”,就是观察的同时谨防妄念生起,一旦发现自己在胡思乱想,就要立刻斩断念头,不再想下去。《真心直说》中说:“谓做功夫时,平常绝念堤防念起,一念才生便与觉破,妄念破觉后念不生,此之觉智亦不需用,妄觉俱忘名曰无心。故祖师云:不怕念起,只恐觉迟。又偈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此是息妄功夫也。”比如,你正在写文章,却突然想起晚饭不知道吃什么好,这时你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停留,不能思考到底要叫个快餐还是回家自己做,抑或约朋友出去下馆子吃顿好的,你应该立刻回到写文章的状态中去,专注地做好眼下应该做的事情;对于那些时时诱惑你的念头,你一定要学会“拒绝”,千万不能跟着“它”走,因为一旦放松警惕,“它”就会用许许多多的理由来迷惑你、诱惑你,让你对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产生怀疑和犹豫。



第二种方法叫做休歇,也就是“放下”,意思是说,让你的分别之心歇一歇,别用它来衡量眼前的人事物,不去计较好还是不好?应该还是不应该?靠谱还是不靠谱?观察之后,“放下”便是。正如《真心直说》中所说:“谓做功夫时,不思善,不思恶,心起便休,遇缘便歇。古人云:一条白练去,冷湫湫地去,古庙里香炉去,直得绝廉纤离分别,如痴似兀方有少分相应。此休歇妄心功夫也。”比如,你看见一个美女,欣赏过便是,无需去评论她的行为是否配得上她的美貌,不用计较她与同伴相比哪一个更美,也不用深究她的五官里面哪一项更符合你的审美标准,更不要念念不妄害上相思。



第三种方法是“泯心存境”,“泯”是“消灭”的意思。修行时,妄念起时,便令其消灭,不管外境如何,但息自心即可。妄心要是息了,外境便不能为害了,古人称之为“夺人不夺境”庞公说:“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妄念是由某种外部刺激引起的,比如你看见自己的女朋友在跟别的男人吃饭,于是心里感到十分恐慌,甚至有些愤怒,因为你担心会失去她,但这只是你的猜测,你的想象只会伤害自己,起不了什么正面的作用。明白这一点之后,你就不会再去作任何猜测。要是你能安住真心,对此不作任何想象、牵挂和执著,便能解脱痛苦。



第四种方法是“泯境存心”,杀灭外境,而独存真心。也就是说,你只要明白所有事物都是海市蜃楼般的存在,早晚会变成一种终将消失的记忆,对将来不会构成绝对的影响,也就不会去在乎它。行此法时,将一切内外诸境都观为空寂无常,只存真心,孤标独立。《真心直指》中说:“不与万法为侣,不与诸尘作对,心若著境心即是妄,今既无境何妄之有?乃真心独照不碍于道,即古人夺境不夺人也。故有语云:上园花已谢,车马尚骈阗。又云:三千剑客今何在?独计庄周定太平。此是泯境存心息妄功夫也。



第五个方法是“泯心泯境”,也就是“杀境也杀心“。这是说,你不但明白所有事物都是虚幻不实,还要明白自己的心念同样瞬息万变。今天所担忧的有时正是明天所期待的,昨天所期待的又可能变成后天所担忧的,因为影响你情绪化认知的因素实在太多。那么,何必把外境放在心上,又何必费心费事对外境诸般思量呢?我在《西夏咒》中描写过澄明境中的雪羽儿,她虽然断了一条腿,又被镣铐所缚,但是她的心里没有枪支、铁链、伤腿和热浪,也没有焦躁与埋怨,她的心是一片澄明且宁静的大海,这便是泯心泯境。《真心直指》中如是解释说:“先空寂外境,次灭内心,既内外心境俱寂,毕竟妄从何有:故灌溪云,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净裸裸,赤洒洒,即祖师人境两俱夺法门也。故有语云: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又云: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此泯心泯境息妄功夫也。”



第六种方法是“存境存心”,这意味着你必须不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不因经历而生喜恶等各种情绪。《真心直指》中说:“心住心位,境住境位。有时心境相对,则心不取境,境不临心各不相到,自然妄念不生,于道无碍故。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即祖师人境俱不夺法门也。故有语云: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又云:山花千万朵,游子不知归。此是存境存心灭妄功夫也。”实际上,做到这一点,你也就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自由”。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呢?我在法兰西学院演讲时说过,外界允许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是被动的,它需要外部世界的配合,但这种配合又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期待这种自由,就代表承认自己是外部世界的奴隶,因此这种期待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自由。只有当我们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相互独立,对外界发生的一切都清清楚楚,但又不会被它所影响的时候,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实现完完全全的自主,这种自主就是古人说的“存境存心”。



第七种方法是“内外全体”。世界万象皆不离真心。有一位德国哲学家写了一本叫做《我和你》的书,里面阐述了实现不朽的两种可能,其一是让巨大存在消解自我,其二则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足够博大,能够包容整个宇宙和自然界。试想,假如你的心量大到能够包容整个外部世界,外界与你必定融为一体,既然本为一体,又怎么会存在一丝半点的对立?没有对立,自然没有分别,没有分别,自然也就没有了滋生妄想的土壤。当然,实现这种包容的前提,仍是明白外部世界不过是梦幻泡影,本质为空,它不是“空无一物”的空,而是真心般的湛然空寂,具有无数种可能的“空”。《真心直指》中说:“于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内身外器,一切诸法同真心体,湛然虚明,无一毫异,大千沙界打成一片,更于何处得妄心来?所以肇法师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此是内外全体灭妄功夫也。”



第八种方法是“内外全用”。当你真的能安住真心时,所有的外境与自己的心念都就成了真心生起的妙用。你不对它们做任何有意识的分析与评价,不用思维、经验、标准和概念去衡量它们,不用对立的概念来区分和归纳它们。也就是说,你需要走路便走路,需要睡觉便睡觉,需要吃饭便吃饭,不要给这些自然而然的行为加上许多目的、方法和评价。例如,你的走路并非为了走路,睡觉也并非为了睡觉,吃饭更并非为了吃饭,因此你无需计较自己走路的姿势是否优雅,睡觉的时候会不会磨牙,饭量太大会不会让人笑话?你只管保持当下的那份轻松自在便可。当然,仍是不能丢掉清醒的觉知。《真心直指》中称:“将一切内外身心器界诸法,及一切动用施为,悉观作真心妙用。一切心念才生,便是妙用现前,既一切皆是妙用,妄心向什么处安著?故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第九种方式是“即体即用”。眼前万法,既是真心之体,又是真心之用。真心的灵明能生起无穷妙用,比如看到人行道中间有个大坑便知道要绕行,闻到米饭变馊就晓得饭已坏掉,但它并非妄想,而是一种超越概念与意识的直感;真心的空寂虽然也空空荡荡,但它跟无记绝不相同,不是发呆,不是昏昏欲睡,也不是毫无知觉的。只要每时每刻都保持清醒的觉知,同时又安住在空寂的状态之下,就既能享受空的轻松自在,遇事也能有敏捷的反应,这样一来,又何需对事对物多做猜测与联想?正如《真心直指》中所说:“虽冥合真体,一味空寂,而于中内隐灵明乃体即用也,灵明中内隐空寂用即体也。故永嘉云: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无记寂寂非。既寂寂中不容无记,惺惺中不用乱想,所有妄心如何得生?此是即体即用灭妄功夫也。”



最后一种方式叫做“透出体用”,它的意思是说,你不用管什么是体什么是用?什么是真什么是妄?什么是外什么内?什么是烦恼什么又是菩提?尽管把一切概念与对立都统统放下,不思前也不想后,只管专注于当下,随缘任运,清明于当下,这样一来,你自然不会生起妄念。所谓“不分内外,亦不辨东西南北,将四方八面,只作一个大解脱门圆陀陀地,体用不分无分毫渗漏,通身打成一片,其妄何处得起?”(见《真心直指》)



这十种方法,源自《真心直说》,都是很好的入道法门,你只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长期依法锻炼,便定能使心灵与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可惜识货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以为真正的珍宝总是长着惊世骇俗的面孔和身姿,而且它总是被藏在某个神秘的远方,以致宝珠染尘,明镜蒙垢,实在可惜。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喜欢拜佛 发表于 2013-5-5 06: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提起,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hjhyu 发表于 2014-5-11 08: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8 13:25 , Processed in 0.0337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