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322|回复: 2

不放逸是甘露,放逸即为死亡------索达吉堪布

[复制链接]
法界度母 发表于 2009-3-5 11: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说不放逸甘露,放逸乃为死亡处,
是故汝为增善法,当恒敬具不放逸。

佛陀在了义经典中教诫我们:作为一个行持大乘佛法的人,言行举止必须做到不放逸,不放逸是甘露之处。佛陀在菩提伽耶的金刚座成佛时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之法我已得。”由此也可以看出,佛陀所获得的涅槃境界,犹如甘露一般。因此,在修学佛道的过程中,一定要具足不放逸,不放逸是成就佛果的根本因。如果我们放逸无度、放任自流,没有一点约束和对治,想做什么就随心所欲,那下场是死亡之处的轮回。有些人每天喝酒抽烟,做各种非法事,这就是放逸的行为。现在的世间人无恶不作,每天都在造恶业,没有任何对治法,此举完全是生死轮回之因。因此,龙猛菩萨对乐行王说:大王你为了使善法日益增上,身口意务必要如理行持,对善法具有恭敬心、恒常心、精进心,对恶法则严厉制止,必须具足不放逸。佛经中也说:“不放逸为甘露处,放逸则是死亡处,不放逸者不死亡,放逸之人恒死殆。”

《入行论》有一品专门讲不放逸,要求三门如理如法行持,依靠佛法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果没有不放逸的理念,不要说大乘的果位,连小乘阿罗汉果也得不到。《文殊国土庄严经》云:“放逸者,声闻之道亦不能成就,更况无上菩提正道?”因此,不放逸在修学过程中不可缺少。

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所谓不放逸,即制止不善,行持善法。大家平时要有“我应该注意”这种念头,否则,即使具足持戒、广闻博学等种种功德,但就像没有墙基的墙壁一样,善法功德迟早会毁于一旦。正因为如此,大慈大悲的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说:“如我所说诸善法,谓戒闻舍及忍辱,以不放逸为根本,是名善逝最胜财。”佛陀所说的大乘善法当中,持戒、广闻、布施、安忍等,皆以不放逸为根本,它被称为佛陀最殊胜的财富。谁若具足不放逸,此人即是具福报的大富翁,反之,假如不具足不放逸,整天都是行持恶法,就算他物质上很富足,实际上也是穷光蛋。

不放逸,其实是非常大的善法。以前也讲过,两个比丘行路时,魔鬼准备害他们,它俩私下商量:如果这两个比丘说善法,就不害他们;如果不说善法,就把他们杀掉。那两位比丘很散乱,一路上都在谈论世事,没谈一句善法,到了分手时才互相祝愿:“慎勿放逸!”一个魔鬼说:“他们一句善法都没有说,可以吃掉他们了。”另一个魔鬼说:“他们讲了甚深的善法,只是你不懂而已。”接着他讲述何为不放逸;大小乘中不放逸具足什么功德;所有的佛法中,不放逸是非常殊胜的善法……

因此,我们平时与他人道别时,也应该说:“你要注意啊!你要小心啊!”这一句话用佛法来解释,意思就是让他不放逸,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佛教徒,是皈依佛门的人,不能这样做,否则,即生中会导致不好的果报,来世就更不用说了。”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拘束、有控制。

可是很多人根本不具足这种对治法,行为经常表现得不如法。所以我们应像《入行论》中所说:“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不管身体要做什么、口里要说什么,首先应当观察自己的心,看动机善不善,是否违越佛教的教规、世间的世规,始终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现在很多人从小没有好好修行,所作所为根本没有约束,这是非常可怕的。你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一定要有种对治心:“我作为大乘佛教徒,能不能这样做?不能的话,万万不可逾矩。”自己提醒自己,自己检点自己,一定要制止烦恼,这就是不放逸。


注:甘露,即无生无死的妙药或境界。
hswwn 发表于 2013-8-30 12: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忏悔罪业 发表于 2014-11-7 12: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0-31 02:26 , Processed in 0.0352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