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心灵环保的三颗种子
作者:圆满,北京大学宗教系博士研究生。 我来参加会议前并没有打算发言,不过这几天在与各位发言者及其他朋友的讨论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有的朋友就建议说,你何不讲一讲自己的看法。于是,我想那就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灵环保方面的体会。 我喜欢跟持有不同理念的人讨论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内心的藩篱。我有个很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真理是不会反对真理的。如果你们有一个真理,我有一个真理,我们各自认为的真理看起来好像是不同的、对立的,但只要我们不被一些概念标签束缚住,而且我们拥有的真的是真理,那么通过沟通总会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比如人们会说:你是一个基督徒,而我是一个佛教徒,那很多时候可能讨论不到一块儿。但是不是这样的呢?也未必。今天我会用到很多事例,其中就有其他宗教或文化的,但是我认为它跟佛教的精神是相通的。 1.心灵环保 首先,环保有一个从生态环保到心灵环保的过程。生态环保中有一个晚近产生的理论流派,叫“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深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曾经从佛教中获得不少启发,其中它尤其重视的佛教思想包括:万法缘起的整体观,众生平等的生命观,以及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整个深层次环保理论的慈悲喜舍观等。 对于心灵环保有很多的论述,主要可归纳为“心五四运动”。我们的心有五个“四”,分别是:四种“安”,四种“它”,四种“要”,四种“感”和四种“福”。汶川地震的时候,台湾佛教的慈善组织曾经过来帮忙救援。他们当时的一个纲领就是“五个四”中的四种“安”。安什么呢?就是在赈灾过程中要使他们所服务的对象能安心、安家、安身以及安业。最后的这个“业”是事业的意思。这是心灵环保的其中一个层面。 因时间关系,在这里我只是借用“心灵环保”的概念来强调说:如果从心灵环保这个更重要也更根本的角度来看待环保,或者说如果我们不仅希望自身健康,而且也希望自己的生命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与自然的关系都能和谐的话,大乘佛教应该可以提供一些积极而有意义的洞见。我将这个洞见总结为三个观念,也可以比作心灵环保的“三颗种子”。尽管以我的水平,无法将这三个观念很完整透彻地说出来,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提出一些见解跟大家分享。 北美有一句谚语:无论谁都可以数出一个苹果里有多少种子,但是无论谁都没有办法数出一颗种子里有多少苹果。我想,一颗种子种下去,日后可能会得到更丰硕的果实。这是我发言的初衷。 2.第一颗种子——心是有为法 第一点“心是有为法”。其实完整地说应该是“心是无常的有为法”。它的含义从佛教讲,指的是我们的心其实是造作、生灭和无常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由各种因缘聚合达成或促成的,同时也会因为条件的变化而再次改变。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一个具有固定本质的心。这样的理论能否令人积极地看待人生呢?我想是可以的。不用讲得很深远,就从我们身边讲起。 经常听到有些人跟我说,我肯定学不好英语,为什么?唉,因为我天生就不是学英语的料。我想,他说的意思或许是:我的这颗心是不适合于学英语的,而且这是天生不可改变的。但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不是这样的。 如果你很清楚学习英语所需的现实条件,然后又以适合自己的缘起去达成这些条件的话,就可以学好英语了。有一句谚语,我忘了是谁说的,它说:人生而在牢笼中,但门是开着的。因此,这里重要的是不要画地为牢,自我设限。 在最近一次的北大博士生毕业典礼上,著名学者陈平原先生曾经讲过一番话,我印象很深。他的大意是说:当各位学子走上社会以后,很可能有一天会认为自己走到了自己的极限;但是,请你们真的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之前,不要过早地停下前进的脚步。 陈平原先生是学者而不是佛教徒,但他这句话跟“心是无常的有为法”是相通的。略为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说,只要遵循一定的因缘法则,我们原本所认定的“界限”其实是可以突破的。 再举一个例子。我很喜欢一位日本禅师,他的名字叫良宽禅师。他有一个外甥,根据当时的法律继承了整个家族的财产。但这个外甥生活有点放荡不羁,花天酒地。家族的人很害怕他会把家产败掉,只好写信给良宽禅师。信中说,虽然您已经出家了,但还是希望您能回来一下,教一教这个孩子。 他的外甥得知后,就跟他的那些朋友说:良宽禅师很有名,肯定是要让他回来教训我的。他的朋友就说:你不要被他教训成功,一定要挫败他,看这个大禅师到底有什么能耐。 良宽禅师离家乡很远,千里迢迢回去了。但在外甥接待禅师的几天中,良宽禅师一直没有说任何批评或教训他的话,只是跟他聊天,关心他日常的生活,这让他很不解。 到了良宽禅师要离开的那天早上,孩子又跟平时一样去拜见他。进去的时候,良宽禅师正弯下腰来系鞋带;但因年纪大,系不了。外甥见了,就脱口而出说道:“还是让我来帮你系吧!”说完就蹲下来帮他系。 看着这孩子系鞋带,良宽禅师就感叹地说道:“年轻就是好呀!你看像我老了,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连系鞋带都系不好。你这么年轻,应该好好珍惜年轻的时光,打好人生的整个基础呀!” 话说完,鞋带也系好了。良宽禅师站起来就走了,没再多说什么。但是,外甥却因为这番话,整个人生完全改变了。之后他戒掉了所有的恶习,成为一个很好的继承人。 这个例子给我很大的启发。良宽禅师并没有先入为主地认为,外甥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或者是一个花花公子,准备好好教训教训他;而是利用了系鞋带这个因缘,启发了他本具的良善之心。于是,良宽禅师趁他善心发动时说的这一番话,才会令这个孩子一下子感到如同受到棒喝一般,因此而幡然醒悟。我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它提醒我们,首先,不要给自己设限;其次,要顺着因缘进行教育,通过改变人心而改变世界。 3.第二颗种子——大乘菩萨道精神 第二点,大乘菩萨道精神。讲到这个,很多人都会想到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性有两点:一是为一切众生,二是求无上菩提。当然真正发起菩提心还需要一些基础的条件。我在这里讲的大乘菩萨道精神,跟这个相通,但又不完全一样。让我引用另外一位伟大人物甘地的名言:“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或者“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中文大意是:如果你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不要期待别人去做,应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亲自动手去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个行为。 什么叫微不足道的行为呢?比方说,就如刚才堪布也讲到的,每周有一天吃素。网上有一个三分钟左右的视频,叫做《周一请吃素》。里面有很多人,包括梁文道、后舍男生、高圆圆等艺人,都在提倡周一吃素。视频中提到的一些数据令人很震惊,比如说,如果全美国3亿人口,所有人一周有一天吃素的话,一年能省下1000亿加仑的水。那么,如果全中国13亿或14亿人口,一周有一天吃素,能省下多少水、多少资源、多少能源呢?能帮助到多少动物和贫困的人口呢?很值得深思。 很多人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能力改变气候变暖或者水资源缺乏这些大问题。不是这样的。大乘菩萨道的精神是,只要你尽力,哪怕往前推进一步,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都是值得去做的。 再举一个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我很佩服的天主教德兰修女,她在加尔各答救助穷人,一生都扑在慈善事业上。有个加尔各答的官员很不理解地问她(可能也代表了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加尔各答有100万穷人,你一个人来,救得了多少?德兰修女反问:你怎么知道有100万?那个人愣了一下,说:我数的呀,1、2、3……德兰修女说:我就是从1、2、3开始救的。那个官员不说话了。这也是很感动我的故事。大家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其实很多人同心协力坚持做下去,就很不得了了。 不过,我们虽然想改变世界,搞好环保,也可以去做,但是如果不顺从缘起还是不行的。我再举个例子。大家是否知道北京有个仁爱慈善基金会,前面有朋友提到的奉粥活动,最早就是他们发起的。 基金会的秘书长林启泰先生,是个企业家,他拿了很多钱出来做这个基金会。开始时不知道怎么做、向什么方向做,就去问一位法师。 法师没有直接给他具体的方向,只做了番提点:先不要老想着我们要做什么,而要看一看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做什么,然后再从这些需要我们做的事情里面,找出我们能做到并且能做好的去做。 我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先考虑做什么,再想怎么做。但法师的意思是:你要先看一看缘起,即整个周围的状况;然后从中找出跟你现有的条件切合的去做。这是一个提示,就是发心和周围的条件要结合起来,要随缘。 4.第三颗种子——一切法皆无自性 第三点,一切法皆无自性。大家可能认为这个法很深;没错,是很深。但我认为,如果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则所有人都应能或深或浅地感觉到或体会到,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地体证。 前几天很多人也讨论空性,比方说如果所有东西都是我心识所现,那么我去世了,这些东西为什么还在呢?我想了很久,怎么来说明这个道理。在此,我试着做一个说明。大家看一看这个图(编者注:这是一个在跳芭蕾舞转圈的女子图,根据一般人擅用左脑还是右脑而会看到有右转或左转的不同。该图此略)。 看到是顺时针转的,请举一下手 …… 看到是逆时针转的,请举一下手 …… 如果两种都能看到的,请举一下手 …… 这原本是个心理学测试,测试你是惯用左脑还是惯用右脑。那么,我以此做一个类比。对于空性的类比当然是永远不可能圆满的,而且我所学也很浅,故只能尝试性地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对于只能看到左转的人来说,他会认为这个舞蹈家在左转是真实的;对于只能看到右转的人来说,他会认为这个舞蹈家在右转才是真实的。但是对于两个方向都看到的人来说,这个舞蹈家到底是左转还是右转?因为平面上转圈只有两种方向:要么左要么右。但是这个图中的舞蹈家在本质上却既非左转亦非右转。如果离开了显现,我们是不能够谈左、右或者中道的。 现在我们扩展一下,把惯用左脑的人称之为“左转派”,其下有甲乙丙丁四人;惯用右脑的人称为“右转派”,其下也有1234四人;然后把这个舞蹈家变成他们所对境的整个世界。左转派看到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规律,形成了一套左转派的科学;而甲乙丙丁中的任何人去世,并不影响这个规律对其他左转派人士的显现。而1234里面的任何一个人去世,也不影响右转派的科学理论对其他人的适用性。 换言之,左转还是右转依然是根据惯用左脑者或者惯用右脑者的不同思维习惯而定,类比到佛法,也就是说,我们不同众生看到的不同世界是由各自不同的共业(同分妄见)所决定的显现。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佛陀说从人道看一杯水,在地狱道看可能是火,在天界看可能就是琉璃。当然这个图对空性的类比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至少可以尽可能形象地帮助大家理解空性。如果用在环保或者是心灵环保里面,它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有两点启发。 第一点。“舞蹈家在左转”跟“舞蹈家在右转”是两个矛盾的命题,从逻辑上讲,只能一个对、一个错;但是如果把观察者的主体认知因素拉进来就会发现,对右转派的人而言,认为舞蹈家她在左转是错误的,反之才是对的;而对左转派的人,则认为她在右转是错误的,反之才是对的。当我们将这两个字面上矛盾的命题和不同的观察者联系起来看时,就会发现它们有可能都是对的。也就是说,有些我们认为水火不容的观点其实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 同样道理,《楞严经》里面讲,我们的觉性是“周遍法界”的,但是又“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有不同的显现。也就是说,很多时候,真理是应我们了知的程度而开显的。你在这个程度去看,它只能够做此种特定程度的显现;你到了另外一个程度去看,它就做另外一种程度的显现;而显现出来的两种认知并排来看很可能是矛盾的。 一个达观的人,一个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说:没关系,很可能我们在根本上其实并不冲突。由此看来,很多的纷争其实是可以避免的。避免了这些因知见而来的纷争,也就避免了纷争对你的干扰。 因此,看到一个人跟你的观点不一致,我们不应急着反驳,而应该想,他有可能是对的,因为在他的眼界里的确就是这样显现的。关于环保主题中经常出现的很多争论我们或许也可以这么来看待。 第二点启发,是说烦恼本身是无自性的。器世间的生成可能要用六大缘起这种比较深的缘起论来解释;但是烦恼的解释比较简单,烦恼也是无自性的。对此我讲一个日常的体验。 比如,我很不想洗衣服,而比较喜欢看电影。有一次我在看《功夫熊猫》,正看到很精彩的时候,突然想到必须去洗衣服。当然很不情愿。这时有两个念头:1.我很想看电影;2.我不想洗衣服。这两个念头都使我不去洗衣服,但是理智上我又知道洗衣服是对的,因为没有衣服换了(一笑)。 当时我停下来想了一下,如果说烦恼是无自性的,也就是说其实我可以不被这两个烦恼干扰我去洗衣服的念头。我试了一下,在最精彩的时候按了暂停键,然后站起来去洗衣服。而且我要很欢喜地去洗,完全不去想播放的电影。 洗完衣服晾好后,我心里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原来,先前很困扰我的不是洗衣服这件事本身,而只是“我不喜欢洗衣服”或“我要看电影”的念头,但它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强大,不听它的话完全行!当然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窍诀,不是消除所有烦恼都像洗衣服这么简单——所以我们也还需要闻思,需要修行。但它至少说明烦恼是可以通过对治而消除的。 5.结论 总而言之,如果从大乘佛教和心灵环保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可以获得积极而达观的人生。 回顾一下这三颗种子:第一颗可以让我们获得对自己而言很积极的人生,第二颗则可以使我们获得对社会来说很积极的人生,第三颗则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个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来说都很达观的人生。 什么叫达观?达观既不是悲观,也不是乐观。昨天有人讨论我们是选择痛苦还是快乐,我觉得都不是。我们既不应盲目悲观也不应盲目乐观,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达观。生活应该快乐,但是遇到痛苦的时候,你应该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它、能够做到随遇而安。我想,这就是三颗种子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