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307|回复: 2

实修的误区——冈波巴大师

[复制链接]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12-3-27 15: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祖师冈波巴大师
汉译:智学法师(宝吉祥译师)
摘自:《冈波巴大师全集》之二《法会大开示》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冈波巴大师曾经这样教诲说:


  在所有的修行(误区)之中,哪一样是较大的呢?

  修行误区较大的一个,就是我们对于世间今生所表现出来的强烈贪恋。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今生暂时的利乐之中,收心转意才行——对于一个未曾从世间今生收转心意的行者而言,要知道,他是没法成为大修行人的呀!

  对于真修实证者而言,他们往往又会存在三种“体验的误区”、四种“见解的错处”。

一、三种体验的误区:
  所谓“三种体验的误区”,是指:

1、(通过如法的修习,我们自然就会生起)身心的喜乐;籍由身心喜乐(的滋味),本是会生出更加广大的修行体验的,但是,假如我们对此“喜乐的体验”贪恋不放,而执着地认为这种体验就是最好的,那么,这种对于喜乐的贪执,就是我们投生欲界的最直接的原因;倘若在这种贪执喜乐的心态下去世,那我们就会错误地走向欲界了——要知道,在享受了欲界的快乐之后,(由于往昔恶业力量的现前,而驱使)我们又会进一步再走向广无边际的“三恶道”——放心好了,这一定是毫不费力的事情呀!

  2、(在喜乐的基础上,通过如法修习,那么,我们自然就会)远离昏沉,而在心境上呈现出“明朗的体验”来;但是,假如我们对此“明朗的体验”贪恋不放,而执着地认为这种体验就是最好的,那么,这种对于“明朗”的贪执,便是我们投生色界的最直接原因;倘若在这种贪执“明朗”的心态下去世,那我们就会错误地走向色界了——要知道,在享受了色界的快乐之后,(由于往昔恶业力量的现前,而驱使)我们又会进一步再走向广无边际的“三恶道”——放心好了,这一定是毫不费力的事情呀!


  3、(在明朗的基础上,通过如法修习,)假如心念未被业气驱使,那在心境上,就会呈现出“无念的体验”来;但是,假如我们对此“无念的体验”贪恋不放,而执着地认为这种体验就是最好的,那么,这种对于“无念”的贪执,便是我们投生无色界的最直接原因;倘若在这种贪执喜乐的心态下去世,那我们就会错误地走向无色界了——要知道,在享受了无色界的快乐之后,(由于往昔恶业力量的现前,而驱使)我们又会进一步再走向广无边际的“三恶道”——放心好了,这一定是毫不费力的事情呀!

二、四种见解的错处
  就算我们未曾误入这三种误区,在空性方面,我们也容易犯下四种“见解的错处”:

  1、所谓“空性流于‘所知万物的本性’”,这是指某些人只是空口泛称:“一切(主客二元对立的)‘能所二取’的事物,它们本来就是清静的、本来就是开解着的,它们从本初、本源、本始上本来就是佛陀的觉悟,本来就是浑然天成的,因而,‘修不会使它变好,不修,也不会使它变坏’。另外,也没有‘善与不善’(的差别),善,不会给他带来利益;不善,也不会给他带来损害——要知道,(善与不善之间)就像是把手伸入‘黑色的牛角’与伸入‘黑色的小袋’一样,二者并没有区别。”这种夸夸其谈的“空性清谈者”,就是“空性流于所知万物的本性”了。

2、所谓“空性流于对治”,就是指:自戒律方面的根本教典《嘎黎嘎》以上,直至无上密部《密集金刚》以下,我们对于所有这些教典所作的听闻和思维,都必须成为对治烦恼的工具;或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下自修习“死亡无常”,上至修习“无生深意”,在这之间,不管是“守戒”、“积福”也好,还是“忏罪”、“实修”也罢,无论我们有着怎样的修为,所做的这一切,也都必须成为对治烦恼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斩断烦恼的根本;假如斩断了烦恼的根本,那么,烦恼便像断根的松树一样,永远都会失去复活的机会了。

若非如此,当烦恼来临的时候,假如只是用心意分析、思择:“三毒、五毒等等,无论是哪一种烦恼生起,也都是‘空的本质’,因而,‘烦恼的本性’,其实是并不成立的”,假如我们只是这样用心分析,然后就束之高阁、不求实证的话,那要知道,假如只将烦恼修习为“自性并不成立”,借助于这种修法,虽然暂时看起来好像有些对治烦恼的作用,但是,不要说靠它将烦恼连根拔起了,就算是暂时把烦恼压伏下去、暂时使烦恼减弱下去,恐怕我们也难以做到。

这种“未能拔除烦恼根本,而仅以心意分析后就束之高阁、不求实证”的“空性”修法,就是叫做“空性流于对治”了。

3、所谓“空性流于印定”,这是指:无论我们做一些什么样的“白净善法”,对于所作的一切,为了消除自己的执实、执相的情结,我们经常会加修一些对治方法。不管是借助于“远离一多”等等分析推理,来进行考量、分析而确断为“自性不成立”也好;或是通过“观空咒”、“驱魔咒”作净,而将它们观修为“自性不成立”也好;或是用“不去缘对‘三轮’的清静胜慧”来掌控善行的始终,而将所修善法作为是“自性不成立”也罢——要记住:只要是最初先缘见“有实体、有形相”,而后再将它们印定为“自性不成立”者,印定为“空”者,这些便都属于“空性流于印定”的范筹了。

4、所谓“空性流于道”,这是指:总体而言,在真正如实证悟大印实相的时候,我们就会了悟到:“基”、“道”、“果”本来便圆满于同一本源自性之中——要知道,这种证境不是主观臆测的“心意凭空造作”的产物,而是从深奥的内心证悟世界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的。基于这种原因,所以,《文殊真实名经》中,才有教敕云:

    大觉无始亦无终,
       最初大觉亦无因;
       唯一智眼无垢染,
       证本觉身即如来。


(这个偈颂如果翻译过来,意思是:)


    (平常心的)“大觉”
        既没有开始的时候
        也没有结束的时候
        那“最初的大觉”
        也是“无因”的
        (那种境界)
        只是一种没有垢染的
        “智慧之眼”罢了
        证有这种“本觉身”的人
        (就会像如来)那样(快乐地)来去了。


这个偈颂,说的也正是上述那个道理。假如我们未曾认识到这一点,却只把“修习空性”作为“道”来看待,而在心中想着“我要证得具备‘三身五智’、遍知一切、相好庄严的大觉佛果”——要知道,这就是“空性流于道”了呀!

总体来说,我们在实修方面,不要流于上述的“三种体验的误区”,以及“四种见解的错处”——要知道,这可是极其重要的喔!

  ——《冈波巴大师全集法会大开示》第三辑:法会大开示 第十四则
wn123 发表于 2012-3-29 08: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fcl 发表于 2013-1-7 15: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21 09:42 , Processed in 0.0332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