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再将无常的法义总结归纳一下好吗?
答:我们讲无常,是说心念、外境,乃至因果的幻现、幻灭都是不真实的,是无常的。当你认识了无常,你要做的不是随顺因缘和无常。随顺它,即是因果轮回,这于法于我们的究竟解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一切无常如同阳焰,不应追随; 了知此性,不起执着; 了知了一切无常,于法修行应起精进; 了知无常,即当安心,如如不动; 了知无常,应知一切无常之自性本来平等故,当知一切无常即诸佛之智慧显现。这是我所说的“无常”,而不是为了让你随顺无常。如果你的心随着无常的因缘而去,即追随了因果而造成轮回的业患,于修行来说毫无功德。“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才是我们要把握的。
虽然我们不执无常,只要你未得究竟,无常的力用就还会对你起作用,所以就必须依止善知识,精进修行,使心与法相合。
观想无常有大必要,是究竟成佛的道路。我们观无常,并不是为了要得到一个无常的法,而是要得到大自在,趋入究竟成佛的道路,此为“真实之语”。
如果你真的把握了无常,超越了无常,即超离了轮回。因果显现,而不追随,心已不再造作。当你知道了心的动念是无常的,就知道了它“本即空性”,不仅从外表,亦从本质上了知了它的空性。把握了这种显空无别的道理,除了成佛,你还能到哪儿去呢? 佛说:“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果我们把受、想、行、识等一切无常空幻的法全部放弃,在此当下安住,你认为还有超越于此的法门吗?
问:请开示一下阿弥陀佛的修法?
答:在藏传佛教中,念诵“噢木阿弥达巴舍”与汉传念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差别。无论你是为往生、为觉悟还是为成佛而念诵“阿弥陀佛”,都要将阿弥陀佛与上师无别而观,即将上师观想成阿弥陀佛,他一定来引导你。只要诚心地祈祷,就可以趣入加持。颇瓦、上师瑜伽等修法无不如此。只要你具足信心和因缘,仅依此祈祷和修行,即可与上师无别相融而获得究竟成就。
我们所说的观想,不是简单地观想,而是要将阿弥陀佛的顶髻、眉间白毫、手指、乃至每一毛孔都清晰地观想出来,虽然显现却无实有,显空不二,如镜中影像,明确了知,此即上师阿弥陀佛,而做诚心祈祷:“我愿于上师阿弥陀佛完全结合在一起”。此阿弥陀佛即“你自心之显现,与自性无别”,如是修行,即有可能证悟殊胜的大圆满,如能证悟此空性之见,则能稳操此生成佛之胜券。
如果你是想往生,就这样修行;如想获得觉悟而成佛,知上师与自性无异,能如此相合则定能成佛,这是对念佛法门的开显。
问:忏悔业障最好的方法是不是念诵《无垢忏悔续》?
答:最好的忏悔并不是念诵什么,而是修行空性和菩提心。 当你生发菩提心时,一切业力都会被转化;当你修行空性的时候,一切恶业就会穷尽。
问:如何发起菩提心?
答:这有深观派和广行派不同的要点,分别由无著菩萨和龙树菩萨传出。
依无著菩萨的传承,是依靠圣言量而了知,一切众生均曾为我父母,为我父母时,亦曾于我爱护有加,具大深恩。而今彼等尚在轮回苦海中漂泊,我愿以我所修习佛法的全部善业回向给他们,愿彼在值遇佛法,趣入解脱之前,无诸苦痛。此心生起即为“慈心”;思念众生苦毒,而发愿代受诸苦的心,称为“悲心”;见众生有任何善业,而净心随喜,愿其功德增长不退的心,称为“喜心”;无论冤亲,皆平等护念,称为“舍心”。此为修心法,长此修行,即会生起菩提心。
问:如何理解“不分别”之意?
答:虚幻的事物随着虚幻的因缘而显现,亦随其因缘而灭,此即诸佛如幻意。譬如彩虹,因缘而生起,最后亦随因缘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当其未显现,心不作期待;随其消失已,亦不作追随。如佛所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如此,一切生灭皆是虚幻,了知此意,在诸法现起、消失的当下,心不作分别、执着,汝心本来即是清净。
这是智慧,与愚昧是不同的。比如从未见过彩虹的人不执着彩虹,这没什么稀奇;已见诸法之相,而不起执着才叫智慧。所以说“入世”才能“出世”。如果你对出世有了把握,在世间时就应有把握;如在世间没有把握,出世也不可能有把握。所谓喧闹的世间,只不过是因心的执着而显现,一切显现如同眼花,一切音声如同谷响,皆是缘生缘灭之法。一切念想分别都是自性智慧的现起,因你不识其本性,而执其为烦恼。如不执着,随其生灭,与汝何干?五祖大师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因你执着,执幻为实,则生因果轮回;如果你不执着,那就“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这样即能臻真正平等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无缘大悲会油然生起,此即圆满佛果之道。所以说“无分别”不是不知道,而是“无执平等”之意。
问:为什么密宗里总说“愿速成就上师位”?
答:因为“上师即佛”的缘故。我们在修法时,一定要认持这一点,而且必须证实上师是佛。如果你证实了这一点,在你祈祷上师时,就契合了佛的法性。
这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自己的所依,就如人们心中存着希望,就有可能战胜死缘。就如同唐山大地震时,有人被困在瓦砾中二十多日,仍然还活着,就因为他有坚定的求生信念。如果你了解了“上师是佛”,相信了这一事实,并为了使自己得到“上师无二”的成就而努力的时候,你会把它当作一种目标,而倾尽自己的信心,精进不懈地去做,这可使你战胜一切违缘。
在普贤如来宣说的《应成续》等经书中,说法有两种,讲“成佛之因”的是显宗,讲“本来果位”的是密乘。
如何发心成道,是因乘,即显宗;一切众生本来即佛,如何回归本来智慧中,谓之密宗。佛为断众生对于法的疑惑,而示现了显、密导师不同的法行。 如显宗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因见四门苦境,而去修苦行以求离苦,后发现苦行并不究竟,离开苦行林,受牧羊女供养的牛乳,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在密宗里,莲花生大师示现的是无父无母,由莲花中自然化生。大圆满第一代人间的导师嘎绕多吉,是金刚萨垛化身仙鹤,口含金刚杵,在一位公主心间啄了一下,金刚杵化光溶入心间而受孕,生下一子。到了他七岁时,不经任何学习,即可在与所有班智达辩论时稳获全胜,公主的父亲便为之取名为极喜金刚。后结集大圆满640万续。密宗的示现即是如此。从果位示现,并不是要你把上师想成是佛,而是一切众生本来在基位时便自性是佛。上师只是以其示现,让你了解佛所具有的功德、支分,教你如何返本归原。在显宗里是要多方参求寻找的,而密法中却无需寻找,因为“本来即是”的原故。所以能修密法,需要很大的善根福德因缘。人生难得,真正的上师更难值遇。
我以前虽从理上认同了上师即佛的道理,但心中仍有障碍,比如说,释迦佛可以一切音声而为说法,无需翻译,而现在这些上师并不能做到,所以就认为他们肯定不如佛。后来,当自己的心逐渐趣入了法义时,知道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是我自已执着了佛的圆满自在之相,而不见佛也可有“极朴实”之相。
问:修行只要“将心安住下来”就行了吗?
答:不行。因为现在你的心是“依身而住”的,由此则必生挂碍,如你修行时,心才安住下来,就有人捏住了你的鼻子,不让你呼吸,你的心马上就会不安住了。因为此时,你的身还会对你的心产生作用。只要外境对你的身有作用,就会对你的心产生作用。所以,修行要先从心上、理上得到解脱,然后再从身上、事上也得到解脱,这样才行。
比如,色德上师的前世达普昭德朗巴,一月仅呼吸一次,你要捏他的鼻子,就对他不会有什么障碍。又如龙树菩萨,人们用刀在他身上乱砍,而他却毫发无伤,因为龙树菩萨已证光明之身,这是究竟的无挂碍,也就是理事圆融的,这才是究竟的解脱。
除了共义的成就之外,显宗与密宗在究竟成就方面也有差别。 显宗从初发心上起修,到成就时,仍显现一些有碍的相,尽管心已成佛,也有神通,但必须舍弃肉身; 密宗究竟成就与此不同,身心俱得解脱,可以不弃此身。自性为法身,光明为报身,显现为化身。三身圆俱,全部化成光明。如莲师、贝玛木札、西日桑哈、毗卢遮那的光身就长住五台山,只要你真心祈祷,他们就会显现为你加持,直至轮回空尽。这便是“大迁光身”,即身成佛的标志。在不净的轮回中,身体是我们修法的障碍;但在究竟大圆满中,身体也是圆满的,不为障碍,身心俱皆圆满。
问:那么成就了,身体就可以不要了?
答:如果你还有要与不要的分别,说明你还有心执和身执,还有对立。对于具足修行见地的瑜伽士来说,心也好,身也好,自己也好,他人也好,情器世间等等,皆是同一自性,此是不二法门。一成佛,尽皆成佛。“凡所有相,尽是虚妄。”一切我、他、心、身、有、无,诸种分别尽皆放下,此乃究竟解脱。他已圆满摄集了一切诸法的自性光明,故称圆满。一切都已达最极圆满故称大,所以此法称之为光明大圆满。如有对立、分别即不为大圆满。
问:修行时,遭遇到魔业的干扰怎么办?
答:释迦世尊悟道时,魔王波旬率魔军以诸兵器伤害佛身,佛即入“慈心三昧”,兵刃顿时化为漫天花雨,佛的功德神力,巍巍如是。我们身为佛子,亦当随学世尊的法行。当我们遇诸违缘而起烦恼时,应立刻思维,我于外境的现起尚有如此执着分别,现起迷乱惊怖,中阴现起时,又如何能有把握呢?念及于此,当起惭愧速起精进,力求与上师相应。把自己的心交给自己,把外在的一切交给上师,当外境显现为违缘,应知是上师的加持;当自心显现烦恼时,应知是自性智慧的显现。一切违缘在我身上边显现时,使我的觉性妙力更增上。
我认为违缘就是造就成就者的助缘。有菩提心的瑜伽士,其菩提心是最殊胜的妙宝,因为随其所行,皆会因菩提心的力量,而与见、闻、觉、知的一切众生结下殊胜的因缘。成佛时,这些众生都会成为他的最胜所化。所以,不要担心自已不能度众生。能度众生时,固然是好,不堪能时,也已经和众生结缘,因为菩提心的自性如此。如太阳当空,未发愿照亮大地,而大地自然光明一片,因为光明是太阳的自性。佛菩萨出现于世,不必言说他将度众生,而一切众生自然得度,因为众生自度的缘故。
所以你在当下自性中安住,一切本来清净,若随外境而去,则被分别魔所乘。
问:若有人骂我、打我,而我将其观为上师之加持坦然而住,对吗?
答:无论外境如何显现,都应该这样认知,这是转为道用的方法。遇到违缘,要了知是消灭业障的最胜方便;若遇善缘,则应该知道是福德因缘的成熟,将其回向给一切众生。如果你只于昏昧无知中安住,毫无功德,与大圆满无关。因此时时祈祷上师,发起殊胜菩提心,在明明洞知一切的湛然中,契入无为的法印,这才是大圆满。
心念上的疑惑去向上师决疑,外境的显现了知为上师加持,这样修行,才能直趣佛果。
问:显宗里讲戒、定、慧三学,密宗里是如何体现这三学的?
答:戒、定、慧是一般约束身心的规则。无戒不成解脱,“戒”是行为和内心的规范;“定”是指行为规范后,令心安止;“慧”是在心安止后,令灵活生起见地的把握,不像一潭死水,堕入断常之边。
在密法中,戒不只是规范心、行,而且还要令心安止在智慧上,这才是“戒”,确切地说,密法的“戒”是指“净相”,即对一切诸法的清净见解和认识。“定”是当你认识了“戒”,亦即是有了“见地”后,产生的修行行为,叫做“定”;如果你的“见地”达不到,是不可能做到清净地护持这种戒律的,也就是心与法合;何谓“慧”?在心与法合时,灵明不昧,见一切所缘境如幻如化,能够把握住自心,才称之为“慧”。在大圆满中称为见、修、行相合。
在一般密法中,使心断除散乱,安住于法,谓之“戒”;“定”是指对本尊或其它密法的修行,虽作本尊身的观想,而在此观想的当下,了知其“自性本空”,此即“显空不异”的智慧,能使心趋向解脱;对空性的把握称之为“慧”。密法当中虽然依靠戒、定、慧可以建立见、修、行,但是你可以理解为二者无别。
问:为什么密宗里许多法都有念诵数量的要求?
答:这与过去佛菩萨因位的愿力有关。通过念诵,能契合本尊往昔的愿力而获得加持,获得相应的证量。此是入门之法,令学者断除散漫。
问:为什么说密法的成就完全依赖于上师?弟子以为60%靠上师,40%还要靠自已的努力。
答:如果你尚有如此分别,是心与法分离的样子。如果你的心已与法完全相融,自然能成就佛法。相信上师,即是相信了法;百分之百地相信上师,即是百分之百地信任了法,也就是百分之百地成就了法。所以,你必须理解“上师即是佛法僧的总集”,才能完整地理解这个含义。如果你把上师只作为是一般的老师,那他只是指导你,是否学成,还要看你自己努力,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但在密法中,上师掌握了所有的心灵的智慧,这种智慧与诸佛、众生之自性了无差别。所以,相信上师即是相信自性智慧,此二者等无差别。你把上师当作“心外之师”,便是“分别相”。上师的智慧如同虚空,你怎么能说上师占百分之六十,你的精进占百分之四十呢?上师是虚空身,如果与上师相应,也就成就虚空身了,所以说是百分之百的。
所以要了解上师是与法无别的,与虚空无别的,与一切诸佛无别的,只有这样的上师才能引导弟子成佛。上师是一种缘起,是自心智慧的外现。所以不知道时,上师只是一个导师;当你有了解,就知道上师是佛;当你证悟了,就会知道上师即是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