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730|回复: 4

首愚法师、希阿荣博堪布等谈做人处世

[复制链接]
光明度母 发表于 2010-2-6 10: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光明度母 于 2010-2-6 10:14 编辑

2009年4月30日 山西太原第七天 上午     首愚法师

在圆满之前一再的叮嚀大家,好好的了自己的生灭心,所以达摩大师的二入四行有很深的道理。


第一报冤行。有些不顺利时便去找人家的缺点毛病,遭人白眼时心想:唉﹏前辈子没有结好缘。我们要多往自己的心地上检查,而不是去怪责别人。凡夫嘛,只会怪罪别人,圣人则是处处检讨反省自己,处处迴光返照。处处自己反返照所以可以少抱怨、少埋怨,好坏随缘。



第二随缘行很重要。


第三个更上一层,无所求行。无所求,这个是摩訶般若波罗密,真正大智慧,无所求就不会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本来无所求,你送给我,我也不要,勉强收下来是给你好看一点,好过一点,不是我的需要。要这样想法,求待人处世的一个圆融圆满,修行修到无所求,心才真正安定下来。


无所求,智慧已经很成熟的人才做得到,人情世故非常老练才做得到,福德已经积得很深厚了,做事情一定要与人配合,有求於人嘛!求别人的协助吧,那不是有所求了—那麼到底是有所求还是无所求?我要你帮助是让你培褔修慧,从菩萨道来说,这也是利他,不是为我。

所以智慧是站在一个制高点,所谓至制高点,是智慧不是姿态,不是把姿态摆得很高,而是智慧!姿态要很低,我经常说我们做人啊,态度要柔和,立场要坚定。柔和就不会伤到人家,也不会伤到自己。立场坚定代表我们一个定境,你有智慧,你无所求。摆姿态是没有智慧,那是笨人,那是贡高我慢,觉得自己很高,瞧不起所有人。


态度柔和,立场坚定,我们套用那句话,外圆内方。外在很圆融,自己内在则非常坚定,不随便妥协,这个人才有风骨。

如果是外方内圆,外面硬梆梆的,里面没有原则,那就糟糕透了!

内圆不是你智慧圆觉的圆,那是代表你没有原则,这是我们修行很重要的功课,务必要这样。

所以,普贤十大愿王要我们这样的对人—都是很尊重很恭敬的,不管礼敬诸佛也好,称讚如来也好,诚于中形于外,没有一点造作,没有一点作假。普贤十大愿这种处世哲学就更高了,超过外圆内方,但架构还是这个。

总而言之,修习佛法都是庄严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活的更解脱更欢喜,让跟我们有缘的人也能分享到我们这份欢喜,分享到我们的这份智慧,也分享到我们这份慈悲心,没有智慧的话,连亲朋好友都要遭殃了。而有智慧有慈悲心,你周围的人都会受到你的滋润和好处。
 楼主| 光明度母 发表于 2010-2-6 10: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明度母 于 2010-2-6 10:08 编辑

随喜功德——对治我们的嫉妒心理

普贤十大愿王-----五则,随喜功德,随喜的反面就是嫉妒,见不得好,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样样条件比自己好,就心生妒嫉难过。有的人妒嫉心起来难免会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酸葡萄的心理。如果只说一说到也罢了,就怕的是从嫉妒心里头升起了障碍、打击、破坏、诽谤,这是凡夫比较恶劣的一面,轻一点的嘛内心不舒服,感觉上自己的光彩被人家抢走了,凡夫是这种心态。

好像对女性有点不公平,“妒”和“嫉”都是女子旁。哎呀,男人还不是一样,男人又好到哪里去呢?当然女性先天的很多心理上的问题,把她心给绑住了,比较这种忧患感,好像在《大爱道比丘尼经》里,佛陀把女性的毛病像x光一样照得清清楚楚。你们看过没有?我看得都有点不好意思。男众不要笑,男众也好不到哪里去,人就是人,总有他的劣根性,这个就是习性。女人中也又女中豪杰,男人中也有女人。

总而言之,修行就是让自己清静,清静光明,光明磊落,一些不必要的不良的思想观念都要丢掉,放下。所以才提出随喜功德来对治我们的嫉妒心这样不健康的心理。其实我们在很多公共场合,在讚叹某个人的时候,没有讚叹到你,你心裡头难过了,其实这正是嫉妒的心裡,心裡觉得怪不是味道的,大概有些人习惯性的会鼻孔里哼出来:哼!那有甚麼了不起的!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中可以看得到。我们在平时得社交场合中,这样得嘴脸也是司空见惯了。凡夫嘛!

唯有随喜功德能把这个障碍化得乾乾净净,看别人的成就比自己得成就还高兴,那就差不多了,这个人的心量、修养、智慧、眼光就不同了,这是处理人际关係裡头最高明、最有智慧的,如果里心裡有些嫉妒的话,脸上就有点铁青了,绷的紧紧的,心裡头怪不舒服的。各位,我怎麼会形容的出来,因为我有这种心理啊,这个毛病我自己也有过吧,将心比心嘛。这是南老师的名言:我当过小偷,现在当警察,眾生的毛病我一五一十的清清楚楚。我们也是从烦恼堆里打滚出来的,这其实就是种经验谈。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一定要放下,嫉妒就障碍,障碍自己也障碍别人,当下浑身不自在,这方面大家有这经验的人,经我一讲,大家就会有同感了。走过以后,真是无知无明啊!真是愚痴可笑!愚痴眾生意念观,要观察意见。

各有因缘莫羡人,不要去羡慕别人,人家成功有他成功的道理,有他成功的条件,那麼我们自己达不到这样,我们只有心生懺悔,加以改善,努力精进。唯有努力再努力,精进再精进。

光靠嫉妒没有用,改变不了事实。唯有《易经》所讲的: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这是君子自强之道。

所以,有智慧的人就是要懂得随喜功德,这种力量一转,那不得了。你的褔报、智慧就来了,开窍了。水涨船高,对方有多少功德,你的功德和他一样,呵呀—这便宜你还不会占?你当下释怀,那你的病态心理完全治好了。那是严重的病态心理啊。

刚开始不自然,皮笑肉不笑,笑久了就自然了。那随喜功德,随喜久了,你就变成真的了。心量就打开了,所以随喜功德是治疗我们嫉妒心的一个妙方、妙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光明度母 发表于 2010-2-6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明度母 于 2010-2-6 10:10 编辑

............一切都回归到我们的心地上来,恭敬上师就是恭敬自己,我们恭敬佛菩萨也是恭敬自己;轻慢佛菩萨也是轻慢自己,这是一定的道理。

一个人见地、智慧成熟了,那一定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胸宽广。因为我们世间法都是二分法,都是对立矛盾的,是跟非对立的,长跟短对立的,高跟低对立的。所以《坛经》里头,六祖要入灭,弟子们来请法,将来禅宗怎么传授啊?动用三十六对,长与短对,这是禅宗的教育法。你说有,就用无对,来破一般人的我相。所以一切都回到我们的心地上来,扫干净了,还要什么那些乱七八糟的?

那么多看不惯的,有什么让你想不通的,让自己想不通,开口便是人我是非,可见我们自己的分别心很强,自我意识很强,正是凡夫的心态境界。那么佛法是不二法门,因为不二,化的干干净净,“离四句,绝百非”。世间法就二分法的观念思想,内心充满矛盾,充满对立的,有一句脾气大的充满了仇恨的,这都是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真正智慧通达了,看法不一样了,把是非消融掉了,超越是非了,所以不二,融化掉了,把这善跟恶也融化掉了。佛陀不是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吗)?这是升起次第,从准提法来说,这是生起次第,有为法上就应该这样的。圆融、圆满、圆通的境界,完全,你不消融掉,境界有现,你还是堕在现象中,堕在有为法中,佛法是无相的,佛法是无为的。我们一般人在现象里头所以看不清自己,找不到生命的真相,因为我们都在用分别心。超越了,融化了一切对立的矛盾,真正的法眼,真正的慧眼才开得了。

所以禅宗祖师讲的道理都是完全站在最高峰,所以六祖的名言“人非我不非”,看法不一样了,“我非自有过”,“常见已过,与道即相当。”修行人看到的是自己的问题,不看别人的问题,处处自我反醒,把自己心地扫得干干净净的,这叫做“人非我不非”,别人的过错,我如果帮不上忙,我不谈不提,那么你才有一点是非观点,你已经错了;



“我非自有过”,是非即是走偏了,偏差了。集中的一句话“常见已过,与道即相当”,一个修行人动个念头,哎呀,不对,不可以有这个观念,不可以有这个念头,马上转,转观念,这是上根利智的,这个是有名的“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有的)马上心不平,气不和的,他看的是因地上面的,凡夫只看到现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话,才有那么多的人我是非。所以真正智慧融通,只能把自己心地扫的干干净净的,经常看到自己的问题,就有希望了,就不断向上升华,不断向上提升了。如果看到别人的过错,看不到自己的过错,那是堕落的,没有反省能力,没有智慧,看别人过错,所以是非滚来滚去,那不是智慧者所应有的。


所以当年看《坛经》,啊,一看,心生欢喜。这个不但智慧,做人处事最高的一个指导法则,《坛经》多平实,里头太多的名言:“心平何劳持戒”,“慈悲是观音,喜舍是势至”,这些都直截了当,你到哪里找观音菩萨?你有慈悲心你就是观音菩萨,你有喜舍心你就是大势至,六祖说话非常简要的。所以整个修行,还是回到我们的心地来,很重要。回不到心地来,回不到自己,看不清自己,那叫颠倒,自我颠倒,自我染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光明度母 发表于 2010-2-6 10: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明度母 于 2010-2-6 10:12 编辑

希阿荣博上师

.........世间对于好人的评判标准有很多。藏王松赞干布曾颁布过十六条对在家人的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在藏地深入人心,一千多年来一直是藏族人行为的准则。在我们的传统里,好人的根本归结起来就是一点:心地善良。善良可以说是学佛者最核心的人格。

    现在社会上的人都希望自己聪明、能干、果断、有权势、富有、洒脱,却并没有很多人希望自己善良,因为善良的人都心软,心太软则容易受伤害。的确,没人愿意受苦、受伤害,但放眼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就算用铁石心肠把自己武装保护起来,也照样免不了痛苦的侵袭,所以,佛教的修行者选择开放,把一颗柔软的心完全向外界开放,春日春风也好,冰刀霜剑也无妨。朗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颂》中唱道:我要把成功、喜悦、幸福送给你,把悲伤、损失留给我自己。只要对方快乐,善良的人往往会主动去承受伤痛、失败,总是那样一派天真和忠厚地替别人打算。

    善良之心是一切世出世间功德的源头。从前噶当派的善知识见面问好,总是互相问:您心里善良吗?早上见面,问:昨夜在梦里你善良了吗?告别时说:希望您保持善良之心!有一次,阿底峡尊者手疼,他把手放到弟子仲敦巴的怀里说:“请您给我加持一下这只手吧,您有一颗善良的心。”

    善良的人没有伤害心,他(她)总会尽力避免给其他众生造成痛苦。所谓不伤人,不伤物。往宽泛里讲,是不给其他众生制造困惑、烦恼。一句话,如果会让他人心生烦恼,宁肯不说;一个行为,如果会让他人陷入困惑,宁肯不做。当然这世上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做任何事之前都应善加考虑,如果从善意出发尽心尽力去做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份善心依然会积累福报。

    善良其次是对所有众生怀一颗慈悲之心,希望他们离苦得乐。别人做善事,则衷心称赞随喜。看见别人做坏事、走霉运、受苦,绝不会袖手旁观、幸灾乐祸,而是尽力去阻止、去帮忙,并真心希望情况好起来。仲敦巴的同门师兄弟布多巴一生从来没有对任何众生起过嗔恨伤害之心。他逢人便说:希望你一切都好。

    善良之人不会一边伤害旁生一边讲人间友爱,因为他的仁爱之心是平等针对一切众生的。我总记得,法王如意宝只要看见有动物受苦或者被杀害,都会难过得流泪,都会尽全力去解救。受到法王的影响,他老人家的弟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热心于放生,把自由、安乐与无畏带给被解救的众生,把慈悲、温暖与信心送给参与放生的人。

    善良和正直总是相提并论。善良的人不一定聪明能干,但肯定正直。他们也许看上去有点笨拙,不会讨巧卖乖,可是他们心口如一,当面背后都一样恭敬上师、道友,从不违背上师的教言。

    世出世间,唯有善良的心地里能开出安乐的花朵。宗喀巴大师说过:心地善良的人今生来世都会过得安乐。善良的人如果坚定而稳重,一旦开始修行,解脱便不远了。

    法王如意宝用他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只要不舍内心的善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个无尽藏。
..............

    有一位弟子出生在贫穷的农村家庭,六岁上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带着一堆孩子再婚,顾此失彼在所难免。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小人儿就那么孤独地在忧伤和不安中慢慢长大,尝尽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我刚认识他时,他三十几岁。凭第一印象,我还以为他是享受荫下之福,从来一帆风顺,再也想不到一个从小失落母爱、经历如此坎坷的人会那样豁达厚道,待人一团欢喜热情。有一次他不慎把手包遗失在外面,包里有几万元现金、刚办下来的美国签证和一些重要证件。第二天有人在路边捡到他的手包,现金没有了,其它物品还在。这位好心人便按包里名片上的电话找到他的朋友,而后找到他。他喜出望外,非赠送人家几万元不能表达他的谢意。后来跟我提起这件事,他说捡到别人遗失的物品,即使不起贪心想据为己有,一般人也不会费那个精神几经辗转寻找失主;事不关己,置之不理,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当那位好心人找到他时,他特别感动。他也很感激第一个捡到包的人,虽然那人把钱拿走了,但证件等丝毫未动,说明他并不想存心害人。这位弟子就是这样,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在念别人的好。也许从小没有得到过多少关爱,人家一点点好意他就珍惜、感激,念念不忘。很多人喜欢放大别人的缺点、过失,总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有一些人,就像这位居士,善于放大别人的优点、恩德,仿佛他一辈子活在蜜罐里,甜美得连自己都感觉受之有愧,总想把幸福分出去。去年四川地震,他悄悄捐了几百万元,若不是我问,恐怕除了他自己谁也不会知道他的善举。


    我相信我身边的很多喇嘛、居士、弟子都是佛菩萨的化身。他们慈悲地示现人间,来帮助我完成我的修行和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光明度母 发表于 2010-2-6 10: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醒悟明灯--憨山大师醒世咏(从为人处世到学佛,值得收藏!)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别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不无常。

吃些亏来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诌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钟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3 20:14 , Processed in 0.0498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