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664|回复: 2

☆⊙*观图而悟*佛心慧语*⊙☆

[复制链接]
光明 发表于 2009-10-1 15: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灵深处的花/美丽智慧的花/圣洁吉祥的花


什么是佛教  (转载)佛教究竟是什么呢?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称呼,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我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这事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人为‘和尚’,其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法师’,这如同学校里的老师很多,但他没有上过我的课,没有指导过我。‘和尚’与‘法师’的差别就在这里。代表和尚教学的老师称作‘阿阇黎’。阿阇黎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跟他学习。这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由此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再从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来看,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二、三千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致相同。‘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佛教的教学目标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是什么呢?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因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错了,也想错了;看错,想错,也就做错。做错的结果就是苦啊!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真正理解,没想错、没看错、没做错、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 所以[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为达到这个目的,佛教教学的方针是[破除迷信,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辨别;真、妄、邪、正、是、非,乃至于善、恶、利、害。然后在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可见佛教既不消极,也不落伍,是能给我们真实利益的。无量寿经上讲:佛教是圆满的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的问题,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就是佛教在我们世间的目标,至于往后的目标——断烦恼、出三界——,殊胜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大家要认清楚,佛法是教学,是真的能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永远真实幸福的教育成果。 现代的变体佛教 在目前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同时出现在世间,所以把我们搞迷糊了。一,[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在这个博客页面上,已有解释,这里就不多说了。二,[宗教的佛教],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了宗教;从前的寺院丛林,每天上课八小时,修行八小时。上课是听讲,研究讨论,这是理论上的;然后修清净心,修觉,正,净。每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用功,妄念当然少,所以成就很快。现在我们所见的有些佛教道场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这样的佛教确实变成了宗教。 三,[佛学],佛教变成学术,变成了哲学。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这一门课,是把佛的教法当作哲学来研究。为何把佛教当作哲学研究也错了?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大学,所有的科系统统都包括在其中,现在只认定佛教是属于哲学的范畴,把它缩小得如此狭义,所以这也是错误的。四,[邪门外道的佛教],这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劝善的,劝人做一个好人;学术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识,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伤害;若是变成邪教,变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点,拿着佛法做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危害大众的安全,那是变质变得太不像话,变的太过分。这些邪门外道也有一些言词,一些行为,很能吸引人,诱惑人。一旦涉入,等到事败,知道吃亏上当,后悔就来不及了。注: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会上有此四种,我们要把眼睛睁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们究竟要学哪一种佛法,对我们才真正有利益。 供佛像的意义一,凡是正信的佛教徒,并不会把塑画的圣像,当做就是佛菩萨的本身,所以也绝不同于低级信仰的蔗物崇拜。正信的佛教徒,对于圣像的崇拜,目的是在籍着圣像的崇拜而将信仰的力量感通佛菩萨的悲愿。一个已经悟透了佛法的佛教徒,便会发觉佛的本身是遍满虚空而充塞法界的,那就根本用不着偶像来作为感通感应的媒体。二,表法;佛陀是已经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那么就可以说佛陀是过来人,有着无上甚深微妙的智慧,我们虔诚求法,佛陀自然就是我们的老师,菩萨是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菩萨就好比我们的学长。供佛菩萨像,是要我们时刻要警醒自己,依止佛陀的教诲,学习菩萨的大行大愿;佛前供花供果;是时刻提示我们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道理。“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欲问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欲问后世果 今生做者是】佛前供水;是告诫我们待人处事不但要平等,还要有颗清净心,贫富无分。灯烛;是表法我们度众生的心量与信心,【不尽乾坤灯外灯】世事变化如果都能洞燭明白,自是已经点燃了心灯,【一灯照破千年暗】地破除了內心的无明障蔽,莽莽乾坤自然光明朗照,无处不清楚明白。更进而以一己所證的生命至理教授他人,也將点燃他人的智慧心灯。如此一灯燃千灯,灯灯相照,重重无尽,終將使三千大千世界都成佛國淨土。燃香;是开示我们要发挥我们的心香,行菩萨道,救众生于危急。【愿将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可悲的是,一些不明理的人却阴差阳错的将正法变为了迷信,把佛菩萨的像当成了神来供养,花果香烛水,则成了给佛看、给佛吃、给佛喝。。。看香算卦,迷啊!! 佛教为什么要信仰三宝 是的,这是佛教最特殊的内容。其他的神教,或者唯信上帝(如犹太教及回教等)或者信仰圣父、圣子、圣灵(如基督教)或者加上圣母的崇拜(如天主教)。 佛教,因为是无神论的宗教,所以不把佛陀当作神道来崇拜,也不以为佛是独一无二的,更不以为佛陀能够创造万物或赦免人类的罪恶。佛教看佛陀,如同学生看老师,老师能教导学生,能使学生改变气质、充实知能、修养身心,却不能代为学习,也不能代替升学。 因此,佛教的信仰是纯理性的,也是纯伦理的。 佛教对于佛陀的崇拜,相同於子女对于父母的孝敬,是出于报恩的情怀。一个正信的佛教徒,绝不会是为了避祸致福而崇拜佛陀,佛陀的愿力虽能藉着祈祷的心力感应而产生神蹟,但那主要的还是祈祷者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定业现前,縱然祈祷,佛陀也是无能相助。若能依照佛所说的正法而行——如布施、持戒、忍辱、努力、修定、習慧等的行为,便可以改变往昔的业力,或者重罪轻报,或者轻罪消除——因为业力的現行受报,也像种子的发芽生长,需靠助緣的促成,同样一粒种子,遇到阳光、空气、水、土、肥料、以及人工的培植,必然长得快长得大,相反地,如果缺少这些助缘,乃至没有这些助緣,种子便会长得缓慢瘦弱乃至根本不能发芽了。佛教看善恶因果的造作与受报,也同这个道理一样。所以佛陀的崇高伟大,不是由于造物与赦罪(根本无人可赦他人之罪--- 一神教的赦罪观念,是由柛權独裁的混合产物)而是由于佛所观証的解脱之法,并且将此解脱之法说了出来,供给大家去如法修行,修行之后,便可解脱,乃至可跟佛陀一样,使得大家都能成佛。      因此,佛教徒们,往往不愿自称为佛教徒,宁可自称为三宝弟子。因为佛教的发明者虽是佛陀,佛教所重视的,与其说是佛,倒不如说是法;佛不能代人解脱,法能够使人自行解脱。崇拜佛陀,是为崇拜佛陀俢証说法的恩德,佛陀经过三大无数劫的长期修行菩萨道的结果,親証了解脱之法,親証之后,便毫不保留地给我们奉献了出来,所以,这一恩德的崇高伟大,要比世间一切恩德的总和更加崇高伟大,简直是无法比喻也不可思议。 但是,佛法的流布,必须仰赖佛的干部,那就是僧。僧有菩萨僧(如文殊、弥勒、观音、地藏等),有声闻僧(如舍利弗、目犍连、大迦葉等的罗汉),有凡夫僧(如一切持戒清净自修正法并能说法度众的比丘及比丘尼)。由于僧能把佛陀的正觉解脱之法,传流传布传授给了我们,为了法的理由,所以僧的恩德也是无量。弘扬佛法,不限出家人,在家的佛子同样可以。住持佛法,则非出家的佛子不可。所謂住持佛法,是指代表佛法、象徽佛法、并守持佛法而住於世间的意思。比如一般人同样见到一个佛弟子,见到出家的,就会连想到佛教,见到在家的,就不会产生佛教的印象(除非自行表白,但也不能逢人便说自己是佛教徒的)。 所以,佛法的发明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正因如此,佛教尊称佛法僧为三宝,主要的是有离苦得乐的法宝,法宝是由佛陀所証所说,由僧能持能传,所以也都称之为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皈依的中心,佛陀涅磐后,佛教则以僧团为皈依的中心;皈依三宝,是为要学法宝,要学法宝,须由僧宝作良導---包括思想的传授及行为的影响。所以佛陀涅磐后的佛教,供养三宝的对象,乃是偏重於僧宝。又因为佛教主张【依法不依人】的缘故,特别重视正法的流布与皈依,僧人的生活行为是他们个人的事,只要他们的见解正确,能够开演佛法,縱然破了禁戒,仍该接受俗人的恭敬供养---这是伦理的要求,好像一般所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又像小学的老师未必受过大学的教育,大学毕业的人,总不能否认小学时代的老师。 因此,对于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来说,崇拜佛宝是由于法宝的理由,又为了法宝的信受,所以所以要崇拜僧宝。崇拜菩萨,也是敬僧的一种。对于圣僧大菩萨及阿罗汉,固然要恭敬供养,对于凡夫僧的持戒而能说法者,也要恭敬供养,乃至不持净戒但有正见能说正法的出家人,也要恭敬供养(要紧的是要有正见能说正法)。 事实上,在去佛世已远的时代之中,圣僧很难遇到,敬僧的对象,当是凡夫的比丘比丘尼众,经中也说供养凡夫僧与供养圣僧无异,同有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 何谓三皈依

   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古时候讲三皈,大家都懂,不会错解其意。但是佛法传到现在,大家一听到佛、法、僧,很多人都错解了三皈的意义。听到[皈依佛],就想到佛像;皈依佛像,就错了;听到[皈依法],就想到经典;听到[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三皈的意思完全给弄错了。

     [佛]者觉也,佛就是觉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就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我们修行的主要依据,是要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此称作[自性三宝],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而不是皈依某一个人,这一定要认识清楚。     首先说[皈依佛]。何谓皈依呢?[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久远劫以来,在六道里流转轮回,实在是无依无靠,非常之可怜。这是没有遇到真善知识,没有遇到好老师;今天遇到了好老师,老师教导我们:[要从迷惑颠倒回头,依靠自性觉]。自性本来觉,所以皈依佛,不是外面的佛,是自性佛。     净宗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弥陀是自性变现的,释迦也是自性变现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自性所现之佛。所以,我们皈依的是自性佛,就是自性觉。佛是觉的意思,从现在起我们要[觉而不迷],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一定要觉悟,决不能迷惑。觉而不迷才是真正的皈依。     [皈依法],法是对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完全与事实真相符合,就是正确得思想、正确的见解。在佛经里称为[正知正见],或是[佛知佛见]。这是自性的法宝,不是从外面来的。佛陀教导我们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就是皈依法。所以,法是自性的知见,不是跟着别人走。      [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境有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凡夫根尘相接都会被外境污染。接触到顺自己意思的就起贪心,贪就是污染;不顺自己意思的就起嗔恚心,被嗔恚所污染。所以,诸位要知道,五欲七情都是污染,此是心地的污染。佛告诉我们,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没有污染,我们要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自己的清净心,这才是皈依僧。      三皈依总结而言,[皈依佛] 就是觉而不迷;[归依法]就是正而不邪;[皈依僧]就是净而不染。佛教导我们修正思想、见解、言行的三大要领(三个标准)就是[觉正净],这是自性三宝。觉正净,每一个人都有、皆都具足。往昔我们把它忘掉了,从今而后要回过头来依靠它。佛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念念之中想到觉正净,这才能称作三皈依,这是真正的皈依。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10-2 09: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bwn 发表于 2015-5-19 15: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4 03:10 , Processed in 0.0481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