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3167|回复: 0

学诚法师:精进佛七开示(四)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10-6 14: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佛七开示(四)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 - 学诚法师
精进佛七开示(四)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
第四天(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

  几天以来,早晨、白天来参加念佛的人数都没有晚上来得多,我想大概有二个原因,第一,晚上是大众最闲静的时候,厨房、流通处、外寮等的各位师友都来参加念佛;第二,借此佛七期间来听一些佛法。诸位如果觉得这几天来我所讲的话是实在的,那么,今晚所要讲的内容诸位将会觉得更实在。
  今晚,要讲的题目是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人活在世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及时作好准备,何况出世间了生死的大事,更应如此。诸位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不早日准备资粮。
  比如,想去外国旅游,首先需要办理护照、签证、买飞机票,准备衣服、日常用品等。到国外的时候,还必须有人接待,安排吃住与活动等等,如果不懂外语,还要请人当翻译。所有这些都是资粮。如果资粮短缺,就跨不出国门,或者虽然到了国外,也将会非常地乏味。

  一、信
  净土宗所谈的信,包括二方面的内容:一、总信;二、别信。
  什么是“总信”呢?即信实、信德、信能。
  第一、信实:相信佛教经律论三藏所阐述的一切义理,如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等,这是佛陀为不同根器的众生而施设的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你一边口念佛号,一边反对人家看经学教,主张不要学习许多佛法,这是不正确的。
  第二、信德:相信三宝清净殊胜的功德。念佛有念佛的功德,持戒有持戒的功德,布施有布施的功德,供养佛法僧三宝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
  第三、信能:相信用功修行,能够断烦恼证菩提。相信佛菩萨有力量帮助和指导众生了脱生死。
  无论是修学哪个宗派的佛教徒都必须遵从总信里的内容,也就是说,信仰三宝是一个学佛者最基本的信念。
  二、别信
  这是净土宗尤其强调的信,分成二点说明:第一,相信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庄严;第二,相信一心念佛可以往生。
  《华严经》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一个学佛者若不具足信心,哪怕把三藏十二部研究透彻,也不能得到法益,犹如翻看地图册,去什么地方,走什么路线,你都了如指掌,可是你不相信地图册上所标明的各条线路是正确的,固步不前,岂能到达目的地呢?释迦牟尼佛一生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开设八万四千法门,适应无量众生的根机,净土法门在无量无边的法门中,是一种最难信和最易行的特别法门,是释迦牟尼佛以佛眼观照世间,无问自说,普应群机。
  净土法门既然这样殊胜,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起信呢?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禅师说:净土法门的“信”,共有十个方面:
  第一、相信“生必有死”。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免不了死亡之日。
  第二、相信“人命无常”。在座的诸位同道,哪位先往生,哪位后舍报,都很难肯定。佛陀说:“人命在呼吸间”。的确生命的无常,谁能预料得到呢?
  第三、相信“轮回路险”。今世虽然生在善道,假如你不珍惜人生,不广修诸善,那么,要想后世再出生在人道,就很难说了。在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路上,确实是极其险要的。
  第四、相信“苦趣时长”。佛经中说:堕到三恶道里,无论是哪一恶道,至少要受五千劫的大苦,然后方能脱离。
  第五、相信“佛语不虚”。相信佛陀所说的教法,没有丝毫虚妄。“日可令冷,月可令热”,佛陀所说的教法,绝对真实不虚。佛陀亲口所说的净土法门也是如此,因为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
  第六、相信“实有净土”。犹如相信有娑婆世界的存在一样,相信极乐世界真实存在。
  第七、相信“愿生即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修行人,三资粮具足后,决定可以到达。
  第八、相信“生即不退”。一经往生,必获不退转位,永远不会再来娑婆世界受苦,除非你乘愿再来度化众生。
  第九、相信“一生成佛”。娑婆世界的众生寿命极其短暂,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圣众,寿命无量,必定当生成佛。
  第十、相信“法本唯心”。佛陀说:“心杂染则有情杂染,心清净则有情清净。心杂染则国土杂染,心清净则国土清净。”一切染净诸法无不是唯心所造、唯识所变。
  彻悟禅师所说的十信,其中后四种:“愿生即生”、“生即不退”、“一生成佛”、“法本唯心”,属于殊胜的果报。前四种:“生必有死”、“人命无常”、“轮回路险”、“苦趣时长”,如果众生不信佛法,不依佛法实行,便有这四种的过患。但无论相信或不相信,轮回现象依然存在。
  前四种与后四种,即善与恶的八种果报,勤修净土法门的人,如果能够产生真实的信仰,那么对前四种恶果理应彻底断除。这样,就是第五种“佛语不虚”的信仰。

  二、愿
  愿也分成二部分说明:一厌离娑婆,二欣取极乐。对娑婆世界一定要有极大的厌离心,对极乐世界一定要有无限的欣取心。
  梵语娑婆,汉译堪忍。娑婆世界的众生安于十恶,承受种种烦恼与痛苦的折磨而不肯出离。《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中把娑婆世界众生的痛苦现象,用四个五来说明。
《无量寿经》中说:娑婆世界众生有“五恶”、“五痛”、“五烧”。五恶,指造作杀、盗、淫、妄、酒;由五恶而召感现世种种痛苦的果报名为五痛;召感后世与后后世种种的苦报名为五烧。在《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把娑婆世界形容成五浊恶世,简称五浊。
  一劫浊:劫浊中的众生,业障深重,不修福德,寿命逐渐缩减,当缩减到三十岁的时候,饥馑灾起,生活条件极端困迫,导致死亡的众生遍处皆是,触目惊心。当人寿减到二十岁时,各种恐怖的疾疫灾难广泛流行,缺医短药,无量无边的众生因此而身亡。当人寿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草木皆兵,娑婆世界的众生无不互相残杀,最终造成人类莫大的劫难。这是劫浊。
  二见浊:处在像法与末法时代的众生,恶见深重,不讲因果,不信轮回,偷机取巧,广造诸恶,岂能安贫守道。
  三烦恼浊:烦者烦躁,恼者恼乱。娑婆世界的众生,终日无不被贪痴等种种烦恼之所扰乱,尔虞我诈,虚诳谄曲,身心不宁,惶恐不安,没有力量修习善法,名为烦恼浊。
  四众生浊:亦名有情浊。无始以来,六道众生在生死苦海中头出头没,不知脱离,因为多生多劫业力的推动,从而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闻佛法、不做功德,岂有解脱之日!
  五命浊:亦名寿浊。劫初人寿八万岁,以后众生身口意三种恶业日渐增多,因而人寿渐渐缩减,名为命浊。
  《阿弥陀经》中,将娑婆世界说为五浊恶世,其目的是让众生尽快生起厌离娑婆之心。那么,如何方能发起厌离心呢?我认为四个五很重要,务必时时刻刻铭记于心。如果修持净土法门的人,贪生怕死,眷恋尘世,阿弥陀佛垂手接引而不愿跟随往生,那么,你的厌离心是否纯正,就必须再次检验了。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活一天,甚至活一千年,一切都是随顺业力流转,总免不了五恶、五痛、五烧诸般痛苦的日子。
  怎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呢?《阿弥陀经》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往生极乐世界与彼国中诸大声闻、菩萨聚会一处,闻佛闻法闻僧,终日熏陶佛法的义味,道念增长,道果圆成。
  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必须要有善根、福德因缘。善根指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即发菩提心,持名念佛。福德因缘是指往生极乐世界的助缘,即受持禁戒,广作诸善,勤修三福。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浅。”假如信愿真切,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均可带业往生,若信愿不具,哪怕你将一句阿弥陀佛圣号持得绵绵密密,风吹不入,雨打不透,犹如铜墙铁壁般的坚固,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信愿十分重要!
  在凡夫尘世,厌离与欣取有其区别,若达到终极目标,是二而不二的。智者大师在《妙中钞》中说:“取舍若极,与不取不舍亦非异辙。”舍离娑婆与欣取净土是从凡夫事相上分别的,假如行人一味执着不取不舍的净土理体,从而便有废事执理之过患,不能产生真实的效用,所以事与理相结合,方能相得益彰。

  三、行
  行,分正行与助行二种。正行是发菩提心,持名念佛;助行是勤修三福,力行众善。
  信愿具足以后,应该老实持名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意谓持名念佛的法门,是以众生心为着眼点,以勇猛精进、一心念佛为因,往生极乐世界为果。
  蕅益大师称赞持名念佛法门说:“念佛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法师说:“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渡群迷,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法无不还归此法界。”
  助行,指勤修三福,力行众善。《观无量寿经》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一世福,又名世善,为世间本来存在之孝悌忠信等善法,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二戒福,又名戒善,为佛陀出世所制定的戒法,包括人天、声闻、菩萨所受持的三皈、五戒、十戒乃至具足戒,以及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或具受或不具受,都要回向往生。三、行福,又名行善,为凡夫起大乘心,自行化他所具之善根,即发大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劝导促进一切修行用功的人,发愿往生西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3 10:27 , Processed in 0.0326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