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814|回复: 1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一五七集)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7-10 22: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五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57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三九页:
  疏【称理,则自性自严,是盛华供养义;自性自遍,是十万亿佛义;自性自空,是食时还义;自性自住,是本国义。】
  向下这段文是莲池大师消归自性的开始,这是读经的真实受用,也就是把经义融会到自性,理事交融,性相无二,这才真正得到受用。
  演【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孰受供养,故自性自严,是盛花供养义。】
  西方世界诸天人民,这个「诸天人民」是方便说。因为西方世界是纯一菩萨,那个世界是菩萨法界,而且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并没有天人。我们称天人,实在讲都是这些菩萨们,他们在事相上有,不是没有,每一天都去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事上有!《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理与事是一不是二,这才是佛法常讲的中道第一义谛,既不偏於理,也不偏於事。并不是说称理,佛的法身就如同虚空,那就不必供养了,何必去供养?我们每天在那里课诵拜佛也用不著了;那就是执理废事,这是错误,偏在一边,著空了。如果偏在事相上不懂理,比执著空还要好一些,因为执著空必定堕落;执著有,这还有救,他还能修福,还能带业往生。如果空有二边都不著,往生的品位就很高。所以从心性里面来说,是『自性自严』,自严,心地清净就是庄严,本来无一物就是庄严,那是真实的庄严,这是「自性自严」之义。就像前面「盛华供养」,供养是庄严义。
  演【法身无为,不堕诸数,何云十万亿,故自性自遍,是十万亿义。】
  这个地方讲的「十万亿」不是数字,是表法的意思。十万亿是尽虚空遍法界,真如本性是尽虚空遍法界。有为就在数里面,这个「数」就是数量。除了佛与大菩萨之外,可以说统统堕在数里面。堕在数里面,这个命就会被人家算定。了凡居士的命被孔先生算得那么准确,为什么?他堕在数里头。为什么会有数?就是他有妄念,他有为,有为就是有造作。我们心里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那就是造作,一天到晚都是造作,睡觉作梦还在造作,这个造作从来没有停过,这就是堕在数里面,所以我们通常讲人有命运。
  人最可贵的是知道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命运,他就老实了,就安分守己,换句话说,他心就定了,不会去胡思乱想。不知道命运要去跟命争,那是很冤枉的事情,人没有办法跟命争!「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人要是和命争,他的灾难就来了。诸位如果冷静的观察一下,在现前的世间就能看到。许多人想尽方法去赚钱,台湾现在赚钱容易,听说六合彩、股票这个东西很赚钱。你仔细去观察一下,不错,有些人钱赚到了,命也没有了;有些人钱赚到了,命还在,但是现在身体已经毁掉,一身的毛病。这个说明不能跟命争!你玩这些东西所赚来的,说老实话还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要是没有,你也赚不来!你命里有六十年的财富,我今天一下把它赚来了。好比你们上班拿薪水,你把六十年的薪水统统拿来,这发了一笔大财,可是到下个月就没收入,用光了,用光就完了,还不如月月去拿好。古语有句话说「禄尽人亡」,你六十年的禄,一天用完了,后头没有了,那只有饿死,死路一条。这种状况,古今中外都有,大家细心去观察一下,你就了解。人一定要安分守己!
  心清净,清净到极处就不堕在数里面。所以从前看相算命的不给出家人算,不给学佛的人算,为什么?这不准。学佛的人心地逐渐清净,他不落在数里头;纵然还有数,他跟原来那个数不同,算不出来。由此可知,命运操纵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创造命运,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你要想改、要想创造,那么我劝你,你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至少要念三百遍,你才真正觉悟,真正晓得如何改造命运。你相信,对自己信心有了,然后用方法来改造,方法很多,最殊胜的方法是念佛,能够以清净心、恭敬心、真诚之心来念佛,你心地清净真诚恭敬,逐渐就离开诸数,真正能做到超凡入圣。
  无为,当然就不落在诸数;落在诸数是有为法。既然不落在数量之内,十万亿就毫无意义。「自性自遍」,本来是周遍法界的,周遍法界就是经上讲的「十万亿」的意义。十万亿是代表无量无边,不是代表一个数字。
  演【心体不动,本绝去来,何云时还,故自性自空,是食时还义。】
  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还是回来,有去有来。真心本体从来没有动过,没有动就没有去来之相;这个境界我们不容易体会,如果诸位对於《楞严经》有一点心得,这个话不难懂得。不仅诸佛如来是无去无来,我们自己也是无去无来。你说没有去来,明明我刚才从家里到图书馆来,听完经我又回去,怎么没去来?这是我们不晓得事实的真相。真相是什么?《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哪有来去的相?佛知道这个真相。我们不晓得事实的真相,本来是不来不去,我们自以为是有来有去,实实在在讲的是不来不去。所以佛的德号当中有一个名号叫「如来」,《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来不去就叫做如来,又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讲得太好!诸法如义就是性相一如,就是天台大师所讲的「百界千如」,如义。
  因此,我们凡夫许许多多的观念都是对於诸法实相上的错觉。为什么会有错觉?因为对於诸法实相不明白。不明白就叫做无明,无明就是不了解、不明白。几时你要是明了,那就是无明破了,无明破了就一切都明了了。这个明了就是佛知见,《法华》里面所讲的「悟入佛之知见」。这是说明「自性自空」,里面确确实实没有一物,但是它并不妨碍诸相发挥。为什么不妨碍?因为诸相不是真的,是幻有、是假有,并非真有!我们感觉到这一切相都是真实的,佛菩萨知道这一切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菩萨对於一切万相不执著。我们是把这些幻相误以为是真实,所以处处执著,这是自找苦吃,不执著就得大自在了。所以要晓得,自性自空,这里面永远没有一物存在。六祖讲得非常有道理,「本来无一物」,觉的时候本来无一物,迷的时候还是本来无一物,绝对不会说是悟的时候本来无一物,迷的时候有一物,没有,迷的时候还是无一物。
  演【心体遍周,本无对待。】
  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对待就是相对的,《金刚经》上讲的四相,这是相对的,「我相、人相」,有我相对面才有人相,才产生「众生相、寿者相」这些妄想。如果没有我相,哪来的人相?众生、寿者也不复存在!所以在真性里面没有对待。这几句话要记住,真心是无为的,真心是不动的,真心是空寂的,真心是周遍的,如果我们能用这个心,给诸位说,这叫做大菩提心,无上菩提心。你用这个心念佛,用这个心生活,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那么要说你是菩萨再来,还嫌不恭敬,你是诸佛再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佛菩萨跟凡夫就是用心不一样,我们用妄心,他用真心。妄心是什么样子?妄心是分别、执著、妄想,就是这个样子。真心是什么样子?真心是空寂的,是不动的,是周遍的,经上讲这是真心的样子。用这个心,那就是诸佛菩萨再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学佛就是要学这个。
  我们心里面还有妄念,还有执著,还会动,用什么方法?统统归到一句佛号。所以这个法门非常妙!以一念代替一切妄念。这句佛号念得纯熟,心就不动了,所有一切境界都不动了。开始学不动,我们远离外缘,因为我们的心做不了主,一接触境界就会被境界牵著跑,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把外缘远离,离开外缘,使这心不动。到自己真正有了功夫,解行相应了,纵然接触外缘也不动,那就是华严与我们净宗的这个境界,事事无碍,到了无碍。这句也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无碍是什么?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确实你心里不动了,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没有贪瞋痴慢,没有这个东西,接触外面境界,心里还是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佛知佛见,这就是真性起用,你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了。你用真心,你就是佛、就是菩萨;用妄心,这是凡夫!向下这个文是详细解说,还是前面这四句:
  钞【自严者。】
  真性什么都没有,怎么会说它自己庄严呢?它的确是庄严。
  钞【心本具含万德,还以万德严心,德无所德,严无所严,是真供养。思益经云:谁能供养佛,通达无生者。】
  什么人能供养佛?通达无生的人。换句话说,通达无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证得无生法忍的人。
  钞【宝雨经云:如理思惟,即是供养如来,是也。】
  这句话跟《思益经》里面意思都是一样的。
  演【心本具含万德还以万德严心者,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遍照法界义、真实识知义、常乐我净义等,即以所含之万德,严我能含之一心。】
  这些话应该能体会。六祖大师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个地方的一段话就是本来具足,举几个例子来说,真如本性里头一样不缺,样样具足,样样圆满。六祖又说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自性生的。外教不知道,说人、众生哪里来的?上帝造的。上帝从哪来的?不晓得了。这话讲不通!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样东西不是自性变现的。你要不相信,我们自己可以做个实验。「唯识」里头专门讲实验的,可以说是实验心理学。诸位都曾经做过梦,你每一次做的梦都不一样,梦中境界清清楚楚,试问梦中那些境界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的,这就是六祖讲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梦是你心生的,梦里面所有境界都是你心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你心能够变现出这个境界,你自己又感觉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梦因为时间短,我们很容易觉察那是梦境。梦中虽有这些境界,一醒过来的时候,原来是假的,不是真的。
  两个人睡在一张床上,各人做各人的梦,那个梦也不打架,也不会说我这个空间被他的空间占去了,没有。为什么它不会有两个不同空间的这种现象?因为它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在这一个房间睡觉,各做各的梦,空间还是这么大。各人现各人的境界,境界互相重叠,重叠也不妨碍,都在这一个空间、一个房间里没出去!各有各人的天地,彼此互相不妨碍,这个很奇妙!告诉各位,实际情形就与这个太相似了。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如此,就像梦境一样。所以《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天道、饿鬼道、地狱道在哪里?跟我们都在一起!古德常说:人鬼杂居。住在一起,彼此不相妨碍,人遇不到鬼,鬼也看不到人,同在这个地方住,就好像两个人作梦一样,彼此互相不妨碍。
  实在讲,诸佛菩萨、天人跟我们也是杂居在一块,我们这个地叫凡圣同居土,杂居在一起。这个事情有证据,不是随便胡说的。从前法照禅师,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他在五台山就遇到文殊、普贤的道场,大圣竹林寺。他还在那里听文殊菩萨讲一座经,讲完之后,他向文殊菩萨请教:末法时期众生根性很劣,修什么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教他修念佛法门:他说:念哪一尊佛?文殊菩萨教他念阿弥陀佛。还教了几声做示范,念几声阿弥陀佛给他听,他学会了,「五会念佛」就是这样传下来的。他离开竹林寺时,做了记号,下次来不要迷了路,他一回头,一片荒山。想想刚才像做一场梦一样,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在作梦,确实是见到的。菩萨跟我们住在一块!菩萨住净土,我们住秽土。菩萨的宫殿楼阁是七宝所成的,我们看到这荒山野外,荆棘砂石,我们凡夫眼里看的!《三昧水忏》里面讲的悟达国师遇到迦诺迦尊者,阿罗汉的道场亦复如是。可见得菩萨、罗汉跟我们住在一起!我们见不到他的道场,看不到他,他们也见不到我们。这就是自性功德的庄严,确实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能生万法,能现万法。心清净则现净土,心染污则现秽土,这是事实真相。
  明了事实真相,我们就自在了,为什么?於一切法无取无舍,无取无舍就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了。离开一切忧虑牵挂,那个心就清净,心就定了,没有什么不放心的,自自然然就恢复到清净,恢复到平常心,平常心就是真心(平是平等,常是永远是这个样子没有改变)。自性的庄严就是你所变现的境界,就像作梦一样,我们心很清净,心里什么都没有,但是每天晚上做梦,那个梦境就是自性庄严,自己变现出来庄严自己!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就是自性庄严,不是外面来的,自性变现之物。他讲得好,「即以所含之万德,严我能含之一心」,能所不二,能所是一不是二。
  演【德无所德严无所严者,以对恒沙烦恼,显恒沙性德,自性之烦恼本空,德从何立,则德无所德;既以即心之德,严此即德之心,全心即德,则严无所严。心德两忘,能所不立,一念不生,是真供养也。】
  这是解释《钞》里面第二句,「德无所德,严无所严,是真供养」。佛说法依二谛而说,二谛就是相对的,真谛、俗谛。如果不依二谛,佛就没法子说话,「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不可议,不能想也不能说,那是真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只有彻悟的人懂得,彻悟的人他也入这个境界,佛也是这个境界。不要说一句话,不要动一个念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知道。可是凡夫不知道!凡夫迷惑颠倒,一天到晚打妄想,他怎么会知道?佛要为这些凡夫说法,这就不得已要用方便法。方便法就是从自性清净心里面建立真俗二谛,这就可以说了,也就是说一定要从相对的来显示诸法的真相。所以对众生的烦恼,烦恼的对面显示出性德。譬如众生有贪,贪的对面有个无贪,无贪是性德;瞋恚,瞋恚的对面有无瞋,无瞋是性德,是真性,真性的德用。烦恼无量无边比喻做恒河沙,众生有恒沙烦恼,每一个烦恼对面的那就是性德,所以显恒沙性德。佛就有得说!所以佛说了四十九年,每一天说,四十九年没间断。
  我们今天翻成中文的经典,并不是佛经的全部,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东西太多了。印度的高僧到中国来,中国的法师到印度去,带回来的经典都很有限;因为从前这经典不像我们现在印的这样精致,一部《大藏经》我们一次就带回来了。从前那个书是贝多罗叶写的,贝叶像香蕉叶那么厚,把它裁成长条,一片叶上写四行,两头打一个洞用绳子穿起来。一部经这一大堆,不要说别的,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概一卡车都装不下,这是真的。你就晓得,这个东西从印度运到中国来之困难。那个时候用马匹,一部经都要好几匹马来驮。这些法师把经典带到中国来,是选了又选,挑重要的带去,次要的就不要了,舍弃了。不像现在印刷术这么精美,纸张这么薄,一页可以印这么多行字,这都是从前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么多的经典,并不是释迦牟尼佛经典的全部,可能一半都不到!已经有这么多了。
  《金刚经》上他老人家说:如果有人说佛说法,那是谤佛。佛是把他所说的全部否定了,为什么否定?就是此地讲的「自性之烦恼本空,德从何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佛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是俗谛,无说是真谛!给你讲真话,佛没说,四十九年没说一个字;如果给你讲方便话,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说了很多很多。给你说真的,佛是一个字也没说。这要很细心去体会。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7-10 22: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五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57》

摘自《净空法师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你能够体会得到,我们就要学习,体会是我真明白了、懂得了,懂得我要学,我也要学跟佛一样,在日常生活当中「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你就完全入了华严境界,那就是与西方净土没有两样了,西方净土也是事事无碍。这个生活,给诸位说,才是真善美慧,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入这个境界,现前就是极乐世界,没苦!西方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你不入这个境界,苦多乐少,乐是假的,苦是真的;入这个境界,乐是真的,苦没有。所以它的结论是「心德两忘,能所不立,一念不生,这是真正供养」,与一切诸佛所证完全相契,完全相应。
  我们读了这段经,千万不要以为我这个心什么都不想,这是真正供养,好了,我们在佛面前这香花水果每天都不要供了,那你就完全错误,你就堕到恶取空。要知道,这是理,我们做到做不到?做不到。因为我们的心里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你怎么能做得到?这个境界不要说我们做不到,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做不到。所以我们拜佛、拜菩萨,应该怎样供养还是要老老实实去修供养。这个地方理如此,不能学,学不到的。底下解释《思益经》这句话:「谁能供养佛?通达无生者」。
  演【佛者,觉也。觉体无生,不达无生,何处觅佛?故唯寂灭现前,乃能同佛慈力;不然,以生灭心,著相觅佛,随逐妄缘,非真供养故。】
  所以要晓得,佛是什么?佛是大觉,佛是觉心。我们这个心在一切法里面完全不迷,这就是佛;有一丝毫迷惑,那就不是佛。觉心是真心,真心不动,不动就没有生灭,生灭是动,所以觉体无生。为什么佛法修行特别重视禅定?定就是不动。禅定是佛门修行的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要恢复本性、恢复真心,用什么方法?用定。因此,佛法法门虽然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说明方法门径很多,修什么?统统修定,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定的;绝对不是只有禅宗才修定,那你就搞错了。教下讲「止观」,就是禅定;念佛人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诸位要晓得,名字不一样,统统修的是禅定。定就是心不动,心在境界里面不被境界转动,这是真正的禅定,《楞严经》里面讲的「首楞严大定」。
  《楞严经》里面讲修行的方法,二十五位菩萨,每一位菩萨出来报告他修行的方法,全都是修的楞严大定,每个人用的方法不一样。大势至菩萨是用念佛的法门,就是用执持名号这个法门修楞严大定,观世音菩萨是用禅观的方法修楞严大定。二十五位菩萨,实在讲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的归纳,归纳成二十五大类,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首楞严大定的。念佛法门也不例外,也是修首楞严大定,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你那个佛号才会念!与首楞严大定相应。
  我在一切境界里面,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不动心。世间人在顺境里面生贪爱心,逆境里面生瞋恚心,心动了,动了心。动心,自己要提起警觉,这个心一动就是造业,就是业障现前。我起了贪爱、起了瞋恚,起了贪瞋痴慢疑,起了分别执著,这个业障现前,所以马上就觉悟,「我业障又现前了」,这是一个警觉。你能够晓得你业障现前,这就是觉悟,觉悟之后要用方法来对治。净宗用这一句佛号来对治,马上阿弥陀佛,把这个妄念平息下去了。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消业障,比什么都有效!
  你们在佛门里面讲只是拜忏、求消业障,不晓得业障在哪里?也不晓得怎么消法?究竟消了没有消,自己也不知道,糊里糊涂在那里修行,这古人讲的盲修瞎练!果然我们在六尘境界里头,这个心不被境界转了,心得清净了,自己晓得我业障消了。我在境界里面贪瞋痴慢大起大落,这业障非常重!在一切境界里头,心逐渐平静了,纵然有贪瞋,这个念头很微薄,不严重,轻轻提起一句佛号,它就没有了,就把它取而代之,这就是业障消除的样子。所以自己的功夫到什么样程度,有什么样的成就,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行人要在这个地方讲求,要求真正的成就。
  定到相当的功夫,在我们这个法门里面来讲,不会被外境所动了。世间五欲六尘,我不动了,佛门里面一切的法门,我也不羡慕了,也不动心了,我也不毁谤,我老老实实依照《阿弥陀经 》来修行,一切经里面我只取这一经,心定了。世出世间法心都定了,给诸位说,这个境界叫功夫成片,你就有把握往生,凡圣同居土有把握了。
  修到一个阶段之后,你果然信愿清净坚固不移,你自己就会有很充分的把握决定往生,一点怀疑都没有。如果你的功夫再加深,能够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真正断干净,你就得一心不乱。寂灭现前,这是定功深到极处,在念佛人讲是理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就是经上讲的寂灭现前,这个时候你的心跟诸佛的心没有两样,所以你「同佛慈力」,你的慈悲跟佛是一样的。这个慈悲是建立在真正清净平等心上生出来的慈悲,所以同佛慈力。有分别,跟佛不同,有分别就不同;佛是一切都无分别,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不然,以生灭心,著相觅佛」,《金刚经》讲的,如果以色身去见如来,就跟此地讲的「著相觅佛」同一个道理。其结果是「随逐妄缘」,能不能见到佛?不能。诸位要晓得,我们念佛人与佛菩萨感应,是你自己心到清净的时候,佛菩萨自然来了。你不要去求,天天「阿弥陀佛!你现个身给我看看,我才相信;我看不到你,我不相信你」,你打妄想跟佛菩萨谈条件,佛菩萨不分别不执著,他不接受!他不接受。跟诸位说,有人接受,谁接受?魔接受。魔一听说你有这个念头,你要想见佛,我就变一个佛给你看看。好了,你就跟他去了,他就把你收去了。你好心要学佛,最后学成魔,你看冤不冤枉?
  所以念佛人求什么?经上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只求一心不乱,你就决定不会招魔障。我也不要见佛,我也不要见光,我也不要见那些奇奇怪怪的,不搞这个,我心清净。我只修清净心,只求自己一心不乱,只求临终往生净土,这就对了。你能这样的发心念佛,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不招魔事,魔对你无可奈何。因为你没有把柄在他手上,他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喜欢神通的人,喜欢奇奇怪怪的,这些人很容易著魔,魔会变这些把戏,变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来诱惑人。下面是解释《宝雨经》「如理思惟,即是供养如来」:
  演【金刚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一切经里头,对於「如来」这两个字的解释,《金刚经》这四个字真正解决了。另外一句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只是如来里头的一个意思:不来不去,这个意思没有「诸法如义」这个意思圆满。一切诸法,我们有!如是什么?万法皆空,「如」是性,性是空寂的。前面举的这几个例子好!像我们刚才所念的,法身犹如虚空,无为、周遍、不动,这都是「如义」,没有一法不是如此的,万法皆如,法法周遍,法法都不动,法法皆空,当体即空。所以,这四个字讲绝了。也就是说一切相如其性,相从哪里来?性变现出来的。像贤首国师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不管你做几千种几万种,统统是金,体质没有变,是一个!所以法法皆如,法法没有障碍。为什么没有障碍?因为当体即空,没有障碍。
  我们今天吃亏吃在哪里?分别执著。把这些现象都当作真实的,这一真实就障碍了。哪一天我们真正看破了,这些妄想执著全部离了,就没有障碍,这个墙壁就自由通过了,为什么?我这个身当体即空,那个墙壁也是当体即空,空与不空不妨碍!这就是我们讲的神通。我们今天墙壁为什么走不过去?因为执著我身体是有,不是空的,墙壁也是有,也不是空的,「有」跟「有」就有障碍,就通不过;几时你能把这个忘掉,就通过了。这个事情也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圆瑛法师在序文提到,他有一天在自己房间打坐,心很清净。他坐的时候,把房门栓起来,关住。忽然想到有一桩事情要办,他马上就出去,他也忘了他的身体、也忘了这个门,出去了。出去之后,忽然想到:我刚才没有开门!印象当中没开门,我怎么出来了?回过头再推门,门果然栓著。他就悟入《楞严经》上讲的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为什么有障碍?一念分别起。他一出来之后,分别心起来了,回头再一看的时候,再也进不去了。当他一念没有分别的时候,他出来了,他通过了,没有障碍就过来了。他是从门出来的,可见得他还觉得门是通的,他没有从墙壁出来。在中国,有许多修行人都有这个经验,可见得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就是执著身是真的,执著一切万物也是真的,这就产生很大的障碍。也就是我们不知道诸法如义。真正明白诸法如义,你就叫如来,你就成佛了。
  演【不思真如之义,不能供养如来故。】
  这就是讲「如理思惟」,理就是真如理体。我们能与真如理体相应,这是真供养。
  演【真如非有,不以有思;真如非无,不以无思;真如非亦有亦无,不以双亦思;真如非非有非无,不以双非思。离四句,绝百非思,思至无思,思尽还源,方名亲供养如来也」。】
  「真如非有」,没有形相,但是它绝对不是无,不是空无,它真有。有,没有形相,所以说它非有;非有,它不是一样东西。「不以有思」,你不能用「有」去想它,你想不到的。真如像个什么?什么颜色?多大?多长?多短?那你想不到的,它不是一个物体。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它变现的,不但一切万物是它变现的,连虚空也是它变现的。「真如非无」,它又不是没有,所以「不以无思」,你要是想「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也想不通,因为它不是无,怎么不是无呢?它能够变现这么多境界。
  好像我们作梦,梦中那个意识心,你不能说它是有,也不能说它是无。你要说它是有,这个心里确确实实没有东西;你说它是无,它会作梦,它会变成很多境界出来。它会想,它一想就有相。譬如我们想台北火车站,台北火车站的样子你马上就想到,那个相就出现了。所以它「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不能用「有」去想它,也不能用「无」去想它。「真如非亦有亦无,不以双亦思」,不能又想它有、又想它无。「真如非非有非无,不以双非思」,换句话说,真如是不能想的。所以叫「离四句,绝百非思,思至无思,思尽还源,方名亲供养如来也」。
  佛教众生有很多巧妙的方法,有人喜欢想,喜欢研究,佛就教你想,想到思尽无思这就还源。哪些方法是想?法相唯识宗是想。所以学法相唯识,叫你想,要想到无想,你才能入得了门;你要不能到想尽还源,入不了门。禅宗的方法叫你什么都不要想,叫你当下一切放下,一念不生,用这方法。所以禅宗的禅师棒喝,手上都拿著棒子,打人的,你想,打你,不想也打你,没有理由说的。想是什么?妄想,应该打。你不想的时候,无明,也应该打。开口三十棒,闭口还是三十棒,用这个方法。
  净宗用念佛的方法,许多方法比较,净宗方便。净宗说,你一切都不想很难,如果你想得太多很辛苦。唯识宗的经论特别多,主要的经论是六经十一论。六经包括《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么大部头;十一论不得了!《瑜伽师地论》一百卷。那就想得太多!所以自古以来学唯识的,命都不长,这是真的。为什么?用脑过度,还没有还源就死了,没有到这个境界,寿命就不行了,就完了。你就晓得法相难学!
  其他的宗派里面有想也有修定,像天台、贤首、三论,他们解行相应,修止观也要研究经论,总是费精神太多。我们这些人不大愿意操心,不大愿意用头脑的,还是这一句阿弥陀佛简单,又简单是又容易、又稳当、又快速,还是这个法门好。比较比较还是这个法门最适合我们这种根性的人修学,就是怕伤脑筋的人,最好用这个方法。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3 14:54 , Processed in 0.0473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