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3536|回复: 7

[陈义孝居士]佛学常见辞汇七画~九画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2-7 17: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陈义孝居士]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七画
八画
九画
  七画
  【弟子】 徒众对老师的自称。
  【伽蓝】 1.僧伽蓝摩的简称,华译为众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的通称。2.指佛教的护法神。
  【伽蓝神】 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伽耶山】 华译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
  【但中】 离开空有二边,但取中道,叫做但中,为天台别教的中观。
  【但空】 小乘人分析诸法时,但见空而不见不空,叫做但空。大乘菩萨却说诸法如幻如化,当体即空,但在空中自有不空之理,叫做不但空。
  【但三衣】 十二头陀行之一,即比丘但持僧伽梨、郁多罗和安陀会的三衣,不再蓄存其他的衣。
  【位妙】 十妙之一。
  【位不退】 三不退或四不退之一,菩萨修到十住位以上,便不再堕落退失其地位。
  【住心】 安住于道的心。见十住心条。
  【住劫】 四中劫之一。
  【住果】 安住于所证得的果位。
  【住相】 四相之一。见四相条。
  【住持】 1.安住于世界以保持佛法。2.主持寺院的和尚。
  【住持三宝】 佛灭后安住于世界上保持佛法的三宝,木雕泥塑纸画的佛像,即住持佛宝,三藏经典,即住持法宝,剃发染衣的比丘,即住持僧宝。
  【佛】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佛的另一尊号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觉。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遍知正觉以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先觉觉后觉,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众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自他两觉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佛土】 指一佛所住的国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领土,有净土、秽土、报土和法性土等的分别。
  【佛七】 设立道场以做佛事七天。若是念阿弥陀佛的都叫佛七,念观世音菩萨的叫观音七,念往生咒的叫往生七,但也可以都叫做佛七。
  【佛日】 1.(喻)佛能破除众生的痴闇,如红日能破除一切的黑暗一样。2.(喻)佛法慈悲广大,普渡无私,如日之遍照大地。
  【佛化】 佛的教化。
  【佛母】 1.佛从法生,故法即是佛母。2.般若波罗蜜为生诸佛之母,故称佛母。3.释尊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称佛的姨母大爱道为佛母。
  【佛地】 达到成佛的地位。
  【佛印】 1.诸佛的印契,诸法实相就是诸佛决定不变的印契。2.佛心印的简称。3.指宋金山寺僧,名了元,有辩才,苏东坡常向他请教。
  【佛因】 成佛之因,即一切善根功德是。
  【佛位】 佛的地位。
  【佛戒】 又名佛性戒,或佛乘戒,就是成佛的戒,也就是梵网经所说的大乘戒。
  【佛身】 佛的身体,有法身、报身、化身等的分别。
  【佛具】 庄严佛坛的法器道具,如花瓶香炉等是。
  【佛事】 念经拜忏。
  【佛会】 礼佛诵经的法会。
  【佛教】 1.佛对世人的训示。教即训示之义。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主张慈悲平等,在后汉明帝时,由西域传入中国,今盛行于世界各地。
  【佛海】 (喻)佛法广大如海。
  【佛果】 佛的果位。
  【佛经】 佛教的经典。
  【佛界】 十界之一,即诸佛的境界。
  【佛祖】 1.佛与祖师。2.佛教之祖,即释迦牟尼佛。
  【佛记】 将来必定成佛的记别。
  【佛智】 佛陀的智慧。智度论说:‘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一切种智,名萨般若。’
  【佛道】 佛所证悟的道法,即无上菩提。梵语菩提,新译为觉,旧译为道。
  【佛说】 佛金口所说。
  【佛慧】 诸佛的智慧,即一切种智。
  【佛宝】 三宝之一。佛是觉者的意思,能自觉,又使他觉,自他之觉行圆满者,叫做佛,佛是世界上的真宝,故称佛宝。
  【佛陀】 简称佛,是觉者的意思。见佛条。
  【佛眼】 五眼之一,即佛陀之眼,能够见到一切法非空非有不可思议的道理。
  【佛乘】 又名一乘,即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佛号】 佛名。
  【佛境】 佛的境界。
  【佛法】 1.佛所说之法,即八万四千法门是。2.佛所得之法,即无上之真理是。3.佛所知之法,即一切诸法是。
  【佛法藏】 即如来藏,亦即真如之理体。
  【佛法寿命】 佛说戒律是佛法的寿命,因为戒律若行于世,则佛法不灭。
  【佛性】 佛者觉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佛性即是一切众生永不变异的觉悟之性。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
  【佛性常住】 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的意思。
  【佛性真如】 佛性与真如。能觉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灭之实体,叫做真如。佛性与真如,同体异名。
  【佛灭】 佛入涅槃。
  【佛灭度】 与佛灭同义。灭度是灭烦恼和度苦海的意思。
  【佛种】 能生佛果的种子,如菩萨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是。
  【佛种性】 能生佛果的种子体性。
  【佛生日】 佛的生日,旧说是阴历四月初八日,新说是阳历的五月月圆日。
  【佛言量】 又叫做圣教量,即以佛神圣的言语作标准而决定是非。
  【佛知见】 佛的真如灼见。
  【佛腊日】 七月十五日。腊者岁末之义,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最后一日为岁末。
  【佛立三昧】 又名般舟三昧,因此三昧于成就时可以见到十方诸佛站立于其前,故名。
  【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佛成道日】 佛成道的日子。佛降生、成道、涅槃等,都在阳历的五月月圆日。
  【佛具十身】 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
  【佛足顶礼】 礼拜佛陀的足,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礼法。
  【佛后普贤】 在成佛之后,再修像普贤菩萨一样利益众生的行法。
  【佛欢喜日】 即七月十五日,因此日比丘结夏安居完毕,众僧证道者多,十方诸佛欢喜。
  【佛前佛后难】 八难之一。见八难条。
  【杜顺】 陈隋间终南山人,为华严宗的始祖。
  【作犯】 作杀生偷盗等恶事而毁犯所受的戒律。
  【作意】 集中注意,令心警觉。
  【作观】 闭起眼睛,默想一种相。
  【作业】 身口意所作的善恶业。
  【作法忏】 三种忏悔之一。见三种忏悔条。
  【作持戒】 戒有止持戒和作持戒二种,止是制止,制止身口意不作诸恶,如五戒乃至具足戒等是;作是造作,策励三业以造作众善。以上二戒又名止持门和作持门,诸恶莫作是止持门,众善奉行是作持门。
  【作愿门】 五念门之一。见五念门条。
  【初心】 初发心学佛。
  【初地】 菩萨乘五十二位中十地的第一地名。见十地条。
  【初住】 菩萨乘五十二位中十住的第一住。见十住条。
  【初位】 最初的阶位。
  【初果】 指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一预流果。见四果条。
  【初果向】 即预流向。见四向条。
  【初禅】 1.初禅定。2.初禅天。楞严经说:‘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初禅天】 四禅天中之第一天名。
  【初禅定】 四禅定中之第一禅名。
  【初禅梵天】 色界之诸天,悉离淫欲而得清净,故名梵天。梵即清净的意思。
  【初发心】 初发求取菩提的心。
  【初时教】 法相宗所立三教之一。见三时教条。
  【初能变】 唯识宗说万法唯识所变,其能变识有三种,以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前六识为第三能变。
  【初刹那识】 一切有情在最初的一刹那,只有第八识。
  【初顿华严】 华严教是佛最初成道时所说的顿教。
  【初欢喜地】 菩萨十地之第一地。与欢喜地同。
  【判教】 判别教相。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中国学者,各据己见,将其分为若干时,或若干类,使发心研究佛教者,较易探讨了解,名为判教。
  【判释】 1.判断经论的旨趣和解释它的义理。2.判断如来一代所说教义的大小深浅,叫做教相判释。
  【别报】 各别不同的果报。
  【别圆】 指天台四教中的别教与圆教。
  【别业】 各别不同的业因。
  【别戒】 即僧尼戒,又名具足戒。
  【别请】 在众比丘中特别邀请一人来供养。若是如法的比丘,是绝对不会接受这种别请的。
  【别愿】 各别的誓愿。如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的通愿,叫做总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和药师佛的十二愿,即是别愿。
  【别境】 各别不同的境界,也就是别境心所。别境心所有五种,即欲、胜解、念、定、慧,此五种皆与五识心王,次念相应。
  【别教】 指与二乘别异的一乘教法。
  【别教一乘】 如华严经对顿根的行人,不谈三乘,直显一乘者是。
  【别相】 六相之一。见六相条。
  【别相三观】 别教所说的三观,即把空假中分开来作观。
  【别相三宝】 佛法僧三宝分开来各别现相。
  【别相念处】 指小乘行人修四念处观时,将其各别分开来作观。
  【别众食】 四位比丘以上别聚一处乞食食,称为别众食,为佛制所不许。
  【别解脱】 戒律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恶业,别别解脱,故名。
  【别解脱戒】 又名别解脱律仪,别解脱是戒法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的恶业,别别解脱,故名别解脱,因合于律仪,故又名别解脱律仪。
  【别解脱律仪】 与别解脱戒同。
  【别时念佛】 特别规定一个时间来念佛。
  【劫】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劫火】 大三灾之一,即坏劫时所发生的大火灾,烧到初禅天,一切都变成灰烬。
  【劫水】 大三灾之一,即坏劫时所发生的大水灾,由地下水轮涌出,大雨如车轴,二禅天以下,尽为大水所淹没。
  【劫初】 成劫之初,亦即完成此世界的初期。
  【劫灾】 指坏劫末期所起的火水风三灾,此三灾荡尽整个世界。
  【劫海】 (喻)劫数之多好像大海的水量。
  【劫烧】 指坏劫时的大火灾。
  【劫浊】 五浊之一。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命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可知人寿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都是劫浊时代。
  【劫簸】 见劫条。
  【利他】 利益他人,为二利之一。
  【利生】 利益众生。
  【利物】 利益众生。物即指一切众生。
  【利使】 性质很锐利的烦恼。见五利使条。
  【利根】 很锐利的根器。
  【利养】 以利益保养身体。
  【利乐】 利益和安乐。
  【利乐有情】 使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
  【利行摄】 四摄法之一。见四摄条。
  【卵生】 四生之一。见四生条。
  【忘忍】 对别人所加的侮辱,如同未曾受辱似的,丝毫不在意。
  【吠舍】 印度四姓之一,即商人的族姓。
  【吠卢遮那】 又作吠路者那,旧作毗卢舍那,为法身佛的梵名,亦即大日如来。
  【含生】 含有生命的动物。
  【含类】 含识的众类,即一切众生。
  【含灵】 含有灵性的动物。
  【含中教】 密含中道之理的教法,如天台四教中的通教是。
  【叫唤】 又名啼哭号叫,为八热地狱之第四,因在那里受苦的众生,不能忍受其处种种激烈的痛苦,于是发为号泣叫唤,故名。
  【叫唤地狱】 见叫唤条。
  【坐】 四威仪之一,即端身正坐的仪相。
  【坐具】 坐卧的器具。
  【坐夏】 安居的别名,即在夏季里静坐以修行佛法。
  【坐禅】 静坐修禅。禅者,梵语禅那的简称,华译为静虑,即止息妄念以便明心见性的行法。
  【坐禅十种行】 坐禅的十种行法,即一、命观处明净;二、遍起看诸根;三、晓了于相;四、制令心调;五、折伏懈怠;六、心无味著;七、心欢喜;八、心定成舍;九、近学定人;十、乐著安定。
  【妙】 不可思议、绝待、无比等的意思。
  【妙土】 美妙的国土,即诸佛的报土。
  【妙心】 美妙的心体,即如来的真心。
  【妙色】 美妙的色相。佛的报身与报土都有不可思议的美妙色相。
  【妙有】 表面像是有,实际却是空,也就是非有之有。
  【妙戒】 指菩萨所受的大戒,对于小乘的粗戒而言。
  【妙理】 微妙的道理。
  【妙果】 微妙的果实,即菩提涅槃。
  【妙典】 说妙法的经典。
  【妙明】 妙明的真心,即无漏的真智。
  【妙门】 微妙的法门。
  【妙祥】 文殊师利菩萨的译名。
  【妙慧】 微妙的智慧。
  【妙德】 文殊师利菩萨的译名。
  【妙乐】 美妙的欢乐。
  【妙观】 天台宗谓圆教圆融的三观为妙观。
  【妙观察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第六意识,妙观诸法之相,众生之机,而施展说法断疑之用。
  【妙法】 微妙之法。
  【妙法宫】 如来以妙法为宫殿,时常住在其中。
  【妙法錀】 谓佛所转的法錀,殊胜而不可思议。
  【妙法藏】 贮放妙法的库藏。
  【妙法莲华】 经名,简称法华经,以莲华的明净来形容大法的微妙。
  【妙幢】 菩萨名。
  【妙幢相三昧】 法华经所说十六三昧之一。
  【妙觉】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德不可思议,称为妙觉,为佛果的无上正觉,证得此觉的人,被称为佛。
  【妙觉地】 证得妙觉的地位,即佛的地位。
  【妙音天】 妙音乐天的简称。
  【妙音乐天】 辩才天的别名。
  【妙音大士】 妙音菩萨。
  【妙音菩萨】 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的菩萨名。
  【妙吉祥】 文殊师利菩萨。
  【妙高山】 须弥山的译名,此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而且是诸山中之最高者,故名妙高山。
  【妙莲华】 (喻)佛的真知灼见,在染亦不污,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妙喜世界】 维摩居士的国土。
  【妙喜足天】 兜率天的译名。
  【妙有真空】 妙有者,不有之有;真空者,非空之空。
  【希法】 十二部经之一,梵名阿浮达磨,即说希奇不思议事的经典,亦名未曾有。
  【形色】 有形的物质。色即物质的意思。
  【忌日】 又名讳日,即人死亡的日子。因追怀其人,而忌作逸乐之事,故名忌日。
  【忌月】 指正月、五月、九月等三个月。见三长斋月条。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2-7 17: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陈义孝居士]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忍】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嗔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
  【忍土】 娑婆世界。娑婆华译为忍,又名堪忍世界。
  【忍行】 忍辱之行。
  【忍地】 觉悟无生法忍的地位。
  【忍位】 1.七善根中忍法之位。2.总称证悟真理之位。忍即安忍,心安住于道理而不动摇的意思。
  【忍法】 1.七贤位之一。2.四善根之一。
  【忍界】 娑婆世界。娑婆华译为忍,或堪忍。
  【忍智】 慧心安住于法,叫做忍,于境决断,叫做智。
  【忍调】 以忍辱调伏嗔恚。
  【忍辱】 忍受各种侮辱而不起嗔恚恼恨,为六波罗蜜之一。
  【忍辱衣】 袈裟的总称。
  【忍辱波罗蜜】 六波罗蜜之一。见波罗蜜条。
  【成佛】 成就佛道。菩萨修六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做成佛。
  【成实宗】 印度小乘中最后成立的宗派,亦即小乘的空宗,酷似大乘,因以诃梨跋摩所造的成实论为依据,故名成实宗。
  【成住坏空】 见四劫条。
  【成所作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眼等五识,成就利益一切众生的作为。
  【我】 主宰的意思。佛教说我们通常所执著的我是假我,因为这个我是由五蕴假和合而成,离开了五蕴,根本就没有我存在。
  【我见】 又名我执,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执为我,叫做我见。
  【我所】 我所有的简称。有我见的人,对于身外之物都认为我所有,叫做我所。
  【我相】 实我之相。四相之一。
  【我爱】 爱著自己所妄执的我。
  【我论】 法我见和人我见的二种邪论。
  【我痴】 痴是愚痴,愚痴的不明白我之真相,叫做我痴。
  【我人】 我与他人。
  【我人四相】 一、我相,即在五蕴法中执著有一个实在的我,有我之所有;二、人相,因为执著有实在的我,站在我的立场,就称他人为人;三、众生相,与我对待的众生不止一个,所有人及非人的差别相,是为众生相;四、寿者相,即在一期的生命中,执著寿命的长短。
  【我空】 又名生空,或人空,众生虽然都有一个心身,但那是五蕴假合而成的,没有实在常一的我体,叫做我空。
  【我空真如】 无我的真理。真如即真理的意思。
  【我执】 又名人执,即妄执人有一实在的我体。
  【我执习气】 随著我执而熏成的种子。
  【我慢】 自高自大,侮慢他人。
  【我慢定】 又名悭执定,即取著禅定中所现的种种异境以为特殊微妙。
  【我语取】 执著种种我见的言语。
  【戒】 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有。又名清凉,因人能止恶行善,则必心安理得,俯仰无愧,故心无热恼而得清凉。
  【戒力】 1.戒律的力量。2.持戒的力量。
  【戒刀】 比丘所佩的小刀,此刀乃割切三衣之用。
  【戒行】 恪守戒律的操行。
  【戒名】 在受沙弥戒时,师父所赐给的法名。
  【戒法】 佛所制定的戒法。
  【戒香】 戒行庄严,以德为香。
  【戒品】 戒的品类。
  【戒相】 戒的相状差别,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戒相是三百四十八戒是。
  【戒师】 又名戒和尚,即授戒的师父。
  【戒珠】 (喻)戒律洁白,可以庄严人身,好像晶莹可爱的宝珠。
  【戒场】 授受戒律的道场。
  【戒善】 持戒的善根,如前生受持五戒者,今生得生人间,前生受持十善者,今生得生天上,此皆持戒的功德所致。
  【戒单】 受持比丘戒的证明书。
  【戒经】 说戒律的经典,如梵网经、优婆塞戒经等是。
  【戒牒】 又名度牒,即受戒的证明书。
  【戒学】 戒律的修学。三学之一。
  【戒坛】 修戒法的坛场。
  【戒腊】 受戒的年数。
  【戒蜡】 与戒腊同。
  【戒擖】 与戒腊同。
  【戒器】 堪能受戒的人。
  【戒体】 授受戒法之后,受者体中,得到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谓之戒体,此戒体虽属色法,但外表无相,故又名无表色。
  【戒取】 与戒禁取见同。
  【戒取见】 与戒禁取见同。
  【戒定】 持戒与禅定。
  【戒定慧】 又名三学,或三无漏学。戒是戒止恶行,定是定心一处,慧是破妄证真。持戒清净心则安,心安则可得定,得定则可观照分明而生智慧。持此戒定慧三法,能对治三毒,成就佛果,所以又叫做三无漏学。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以上五者叫做五分法身,戒者防身之恶,定者使心不乱,慧者破妄证真,解脱者离诸系缚而证涅槃,解脱知见者即涅槃所起之智慧。前三为修因,后二为结果。
  【戒律】 防止佛教徒邪恶的法律,如五戒、十善乃至二百五十戒是。
  【戒律藏】 说明戒律的经典,为三藏之一。
  【戒禁取见】 执行邪戒却以为是正戒。
  【戒波罗蜜】 六波罗蜜之一。
  【扶习润生】 天台宗说通教的菩萨,以誓愿力,扶余残的习气,受生于三界以利益众生。
  【扶惑润生】 由烦恼的扶助而受生。菩萨为济度众生而不断烦恼,因此常在三界之中受生,此即大悲阐提的行为。
  【折伏摄受】 折伏恶人,摄受善人,此二门乃是佛道大纲,折伏是配智慧门,摄受是配慈悲门。
  【求寂】 受十戒志求涅槃圆寂的人,即沙弥。
  【求化精进】 努力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决定信】 决定的信心。
  【决定住】 六种住之一,即菩萨自八地以上,得不还不退之位。
  【决定业】 简称定业,即必定受报的业。
  【沉冥】 沈于生死和冥于无明。
  【沉檀】 沉香与旃檀香。
  【沙劫】 恒河沙数的劫数。
  【沙门】 华译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
  【沙界】 恒河沙数的世界。恒河沙数是形容数目很多。
  【沙弥】 华译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勤加策励的对象。沙弥有三类: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能驱逐乌鸟。十四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的地位。二十至七十岁,名名字沙弥,谓在此年龄内,本来应居比丘位,但以缘未及,故尚称沙弥的名字。沙弥与沙弥尼,皆应受持十戒。
  【沙弥尼】 未受比丘尼戒的出家女童。尼即女。
  【见地】 三乘共十地的第四位,相当于声闻乘的预流果。
  【见思】 见惑和思惑。依小乘俱舍宗来说,是以迷理和迷事来分别见思二惑,迷于理而起之惑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叫做见惑,迷于事而起之惑如贪嗔痴等五烦恼,叫做思惑。依大乘唯识宗来说,则以分别俱生之二起来分别,分别起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是见惑,俱生起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是思惑。此二惑是正受三界生死的因,断此二惑才能免三界的生死。断的次第,须先断见惑,次断思惑。断见惑之位,叫做见道,断思惑之位,叫做修道,二惑皆断之位,叫做无学道。
  【见惑】 二惑之一,即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是。见惑品数,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
  【见行】 见爱二行之一。见二行条。
  【见流】 谓见惑能使众生流转于三界六道之中而不能出离,为四流之一。
  【见结】 邪见的烦恼,为九结之一。
  【见爱】 见是见惑,爱是思惑。见二惑条。
  【见网】 谓种种的邪见缠缚身心,好像网儿罗身不得出离。
  【见论】 二种戏论之一,即我见边见等之戏论。戏论是无意义与无利益的言论。
  【见障】 四障之一,即邪见能障碍菩提。
  【见谛】 见到真理。声闻乘要在预流果以上才能见谛,菩萨则要在初地以上才能见谛。
  【见缚】 谓见惑能缠缚人们使不得自在。
  【见浊】 五浊之一,即末世的时候,众生的邪见纷纭,因而浊乱世间。
  【见道】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大乘的菩萨,则于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叫做见道。
  【见道位】 菩萨完成第一阿僧祇劫之修行,始登初地,在初地入心中(每一地皆有入、住、出三心),通达少许二无我理,体会真如,乍见中道,故名见道位,又名通达位。
  【见性】 见到自己的真性。
  【见性成佛】 见性是见到一切众生普具的佛性,此性即佛,名为佛性,见自佛性者,当下与诸佛无异,禅家名之为见性成佛。
  【见取】 四取之一,即取著身见边见等非理之见。
  【见取见】 执著自己的见解,安住不舍,而且强非为是,即近于普通人的成见。
  【见取使】 十使或五利使之一。
  【见所断】 三所断之一,即于见道时所断的八十八使见惑。
  【见犍度】 八犍度之一。
  【言教】 佛以言语垂示的教法。
  【言诠】 以言语来诠释义理。
  【言诠中道】 中道之理,本离言说,但为了要说,就非用言语不可,这种言语所显的中道,叫做言诠中道,与离言说的中道不同。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又叫做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意谓究竟的真理,不是言语所能言说,也不是心思所能思念。
  【贝】 螺贝,在招集大众时吹之。
  【贝叶】 贝多罗叶的简称,此叶经冬不凋,印度人多拿来书写经文,叫做贝叶经,或贝文。
  【身入】 六入或十二入之一。
  【身子】 舍利弗的译名。梵语舍利,华译为身,弗多罗华译为子。舍利弗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身土】 身与土,乃凡圣的依正二报,身为正报,土为依报。
  【身光】 从佛菩萨身上所发出来的光。
  【身见】 执著身体为实有的邪见,为五见之一。
  【身戒】 身体所应受持的戒行。
  【身受】 二受之一。见二受条。
  【身苦】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的痛苦。
  【身相】 众生四大假合的色身幻相。
  【身笑】 身体作笑。智度论说:‘经曰: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论问曰:笑从口出,或时言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答曰:‘佛世界中尊,得自在,能使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
  【身根】 五根之一。见五根条。
  【身密】 三密之一。见三密条。
  【身业】 三业之一。见三业条。
  【身轮】 三轮之一。见三轮条。
  【身灯】 药王菩萨烧身为灯,以供养佛。
  【身识】 五识之一。
  【身心】 身与心,为有情的正报,在五蕴之中,色蕴是身,受想行识四蕴是心。
  【身心受业】 身受业与心受业。身受业是欲界的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产生感觉相应的异熟苦果;心受业是色界中间定至有顶天的善业,能产生与意根相应的异熟果。
  【身忍行】 三种忍行之一。
  【身清净】 三种清净之一。
  【身恶作】 身体所造作的恶业。
  【身安乐行】 四安乐行之第一,即身离十过而安乐的修行法华之法。
  【身如意通】 六通之一。见六通条。
  【身语心轮】 (喻)世尊的身语意三业,好像车轮能够摧破众生的一切妄见。
  【身器十二】 指人身的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等十二种身器。
  【那含】 阿那含的简称,为小乘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即不再还来欲界的意思。
  【那律】 阿那律的简称,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那伽】 华译为龙、象、无罪、不来等,称呼佛或阿罗汉作摩诃那伽,以喻他们都具有大力以及不再来受生死。
  【那吒】 毗沙门天王的太子,亦即三面八臂的大力鬼王。
  【那由他】 数目字,相等于今天的亿数。
  【那落迦】 地狱名,华译为恶者,即造恶的人所投生的地方。
  【邪外】 邪魔与外道。
  【邪宗】 凡不以见性为正法的宗派,叫做邪宗。
  【邪淫】 指夫妇以外的淫事。
  【邪扇】 (喻) 以邪道去煽动人。
  【邪执】 固执不正当的见解。
  【邪观】 不正当的观法。
  【邪见】 1.五见使中,拨无因果之见叫做邪见。2.凡是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见都可叫做邪见。
  【邪见网】 (喻)邪见好像罗网,入则不能解脱。
  【邪见使】 五利使之一。见五利使条。
  【邪命】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邪命说法】 指为求衣食而说法。
  【邪性定聚】 简称邪性定、邪定、邪定聚、邪聚等,为三聚之一。
  【邪魔外道】 邪是指左道,就是不明佛法的人;魔是指魔道,就是妨害佛法的人。凡是不明佛法,妨害佛法,以及向心外求法的人,都称为邪魔外道。
  【妓乐】 又作伎乐,或技乐,即是音乐。
  【技乐】 见妓乐条。
  八画
  【法】 指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事物,不论大的小的,有形的或是无形的,都叫做法,不过有形的是叫做色法,无形的是叫做心法。
  【法入】 十二入之一,即意识所缘的境界。
  【法力】 佛法的力量。
  【法化】 正法的教化。
  【法名】 出家僧或是皈依佛教时,师父所赐给的名字。
  【法舟】 (喻)佛法好像舟子一样能度人出离生死的苦海。
  【法衣】 三衣的通称。
  【法臣】 佛称法王,则菩萨便是法臣。
  【法眼】 菩萨之眼,能够清楚的见到一切法妙有的道理,为五眼之一。
  【法忍】 1.对佛所说的法信受不疑;2.见三法忍条。
  【法佛】 法身佛。
  【法位】 真如的别名,因真如是诸法安住之位。
  【法见】 执著一法而是此非他。
  【法命】 1.法身的慧命。2.指僧人的寿命。
  【法味】 妙法的滋味,即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
  【法典】 说正法的经典。
  【法要】 佛法的要义,亦即简约而枢要的法义。
  【法嗣】 继承法系的人。
  【法乳】 (喻)佛法如乳,能够长养人们的慧命。
  【法服】 又名法衣,为三衣的总称。
  【法音】 说法的声音。
  【法侣】 僧侣。
  【法施】 三施之一,即以自己所闻知的佛法去向别人演说。
  【法师】 精通三藏佛法,以法自师,复以法师人的出家人。
  【法恩】 指四恩中的三宝恩。
  【法悦】 由听闻佛法或是由思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
  【法座】 法师坐了说法的位子。
  【法财】 (喻)佛法能利润众生好像财宝一样。
  【法夏】 与法腊同义。
  【法流】 正法相续不断,如水长流。
  【法处】 十二处之一,即意根所对的境界。
  【法堂】 演说大法的厅堂。
  【法执】 执著一切法为实有,为二执之一。
  【法船】 (喻)佛法能使人了脱生死,好像船能渡人,过生死海而到涅槃的彼岸。
  【法智】 智度论所说十一智之一,即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谛法的无漏智。
  【法会】 演讲佛法或是供佛施僧的集会。
  【法爱】 指菩萨爱乐善法,为二爱之一。
  【法想】 思想佛法。
  【法尔】 天然的、自然的、不待造作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2-7 17: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义孝居士]佛学常见辞汇七画~九画

续-《●[陈义孝居士]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泥洹】 即涅槃,又名灭度,是灭尽烦恼和度脱生死的意思。
  【招提】 四方的意思,如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为招提僧物,四方僧的住处为招提住处。魏太武造寺,以招提名之,由是招提便成为寺院的别名。
  【味尘】 六尘之一。
  【呵罗罗】 八寒地狱之一。智度论说:‘呵婆婆,呵罗罗,侯侯,此三地狱,寒风噤颤,口不能开,因其呼声,而以名狱。’
  【命者】 十六神我之一。
  【命浊】 五浊之一。见五浊条。
  【命命鸟】 又名生生鸟、共命鸟,即共命之鸟,是一种一身两头的鸟类。
  【和尚】 吾师的意思,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
  【和南】 稽首、敬化、度我等意思。
  【和众】 和合的僧众。
  【和敬】 六和敬。
  【和僧】 和合的僧众。
  【和香丸】 (喻)和种种之香末为一丸,以喻一法之中具有无量的佛法。
  【和合海】 (喻)僧众和合为一,好像海水普遍一味。
  【和合性】 在因果中,缘众和合,名为和合性。
  【和合众】 见和合僧条。
  【和合僧】 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若有人以手段使他们分离,便叫做破和合僧,为五逆罪之一。
  【和合二圣】 清朝雍正帝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
  【和光接物】 和光即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指与尘俗人共处时要有谦和明智的态度,接物即待人接物的意思,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夜叉】 华译捷疾鬼,这种鬼能够在天空中飞行。
  【夜叉罗刹】 夜叉与罗刹。夜叉华译为捷疾鬼,罗刹华译为暴恶鬼,都是恶鬼之名。
  【夜摩】 夜摩天,华译时分,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三天名。
  【夜摩卢迦】 阎摩王的世界。
  【始士】 菩萨的义译。
  【始觉】 三觉之一。见三觉条。
  【孤起偈】 十二分教之一。
  【孤独园】 给孤独园的简称。见给孤独园条。
  【孤独地狱】 又名孤地狱,此种地狱不同于八寒八热等地狱都有固定的地方,而是随著各人的别业,孤独的处在虚空或是山野之中。
  【宗风】 一宗的风化。
  【宗派】 宗教的支派。
  【宗趣】 宗旨和趣向。
  【宗乘】 各宗所弘扬的宗义和教典。
  【宗密】 人名,又称圭峰法师,为华严宗之第五祖。
  【宗门】 专讲禅宗的法门。其他法门,像天台宗,净土宗,法相宗,都叫教门。
  【宗门禅】 禅宗所传的禅法。
  【宗因喻】 因明之三支。见三支条。
  【定】 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定力】 禅定的力量,能破除一切的乱想,为五力之一。
  【定水】 (喻)定心湛然,犹如止水。
  【定门】 定慧二门之一。见二门条。
  【定相】 1.常住不变的形相。2.入定的相状。
  【定根】 禅定能生一切的功德,故名根,为五根之一。
  【定散】 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散者散乱,心常攀缘于六尘之境。
  【定智】 禅定与智慧。
  【定异】 在差别的因果中,互为差别,而不相混乱,叫做定异。
  【定答】 非常肯定的答案,为四种问答之一。
  【定业】 一定受报的业。定业有善恶两种,善的定业,定受乐果,恶的定业,定受苦果。
  【定聚】 三聚之一。
  【定学】 禅定之学,为三学之一。
  【定光】 佛名。见定光佛条。
  【定光佛】 燃灯佛。释迦佛在因位时曾买五朵花奉献给此佛,因而获得未来成佛的记别。
  【定性】 指只有声闻或缘觉或菩萨之一种种子的众生,如果兼具二种或三种之种子的众生则叫做不定性,如果完全没有三乘之无漏种子,而只有人天之有漏种子的众生又叫做无种性。
  【定性二乘】 定性声闻与定性缘觉。
  【定性缘觉】 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见五种性条。
  【定性声闻】 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见五种性条。
  【定性喜乐地】 三界九地之一,即色界之第二禅天,因此地的天人,住于殊胜美妙的禅定之中,因而生起心识的喜乐,故名。
  【定慧】 禅定与智慧,亦即三学中之二学。收摄散乱的心意为定;观察照了一切的事理为慧。
  【定慧二乘】 以定慧二种法来配于吾人的左右手,左手为定手,右手为慧手。
  【定共戒】 二戒之一。见二戒条。
  【居士】 居家学佛之士。
  【彼岸】 梵语波罗,华译为彼岸,此岸指生灭,彼岸指不生不灭的涅槃。
  【往生】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往相】 二回向之一。见二回向条。
  【往还衣】 五种衲衣之一。
  【往还二回向】 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见二回向条。
  【往来八千返】 梵网经说,释迦佛来我们此世界度化众生,已经来去八千次了。
  【念】 1.思念。2.讽诵。
  【念力】 五力之一。
  【念天】 六念之一。
  【念死】 八念之一。
  【念戒】 六念之一。
  【念定】 正念与正定。
  【念法】 六念之一。
  【念持】 忆念和受持。
  【念施】 六念之一。
  【念珠】 念佛时所使用的记数珠。
  【念根】 五根之一。
  【念处】 所观念之处,亦即以智慧去观察的境界。
  【念诵】 意念口诵佛的洪名或是经咒。
  【念僧】 六念之一。
  【念佛】 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口中称念佛的名号;观想念佛是在静坐之中观念佛的相好功德;实相念佛是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道理。
  【念佛宗】 净土宗的别名。
  【念佛观】 五停心观之一。见五停心观条。
  【念佛三昧】 念佛时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念佛回向】 念佛完毕之后所唱的回向文,就是观无量寿经所记载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的十六个字。
  【念佛回向】 1.念佛的人,将所修的功德回向于净土,或是回向给亡者。2.念佛之后所唱的回向文。
  【念佛往生】 一心一意的念佛,于命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往生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见四十八愿条。
  【念念】 连续不断的意念。
  【念念无常】 二无常之一。见二无常条。
  【念无失】 十八不共法之一。
  【念无灭】 十八不共法之一。
  【忿】 即忿怒,遇不顺意时,轻则忿怒骂人,重则发生打人等不良行为,为二十随烦恼之一。
  【忿结】 忿恨的心打成了结,很难消解。
  【忿怒】 忿恨嗔怒。
  【性】 实体之义。
  【性心】 又名心性。心性本来不二,不过有真妄、动静、昏明的不同。性就是本性,也就是未动心前的心,它譬如水;心就是心念,也叫妄心、幻心,包括各种感受、印象、思维、认识等思想现象,它譬如波。水与波同是湿性,本来不异,但波是动相,水是静相,波动则昏乱,水清则月现,这样水与波又是不一。所以心与性是不一不异。
  【性分】 诸法差别的自性。
  【性地】 通教十地之一。见十地条。
  【性宗】 法性宗的简称,即破万法之相,而显万法空寂的真性的宗派,如华严五教中的顿圆,天台四教中的别圆,八宗中的三论宗等都是。
  【性戒】 二戒之一。见二戒条。
  【性佛】 法性佛,亦即三身中之法身。
  【性我】 本性之大我。去除了凡夫的妄我,才能归入于如来的性我。
  【性具】 又名体具或理具,就是从本以来就有的意思。
  【性海】 (喻)真如的理性深广如海。
  【性恶】 本性所具的恶。
  【性罪】 二罪之一。见二罪条。
  【性遮】 1.性罪与遮罪。2.性戒与遮戒。
  【性德】 本性之德。
  【性空】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性空教】 南山三教之一。见三教条。
  【性空观】 南山三观之一,是小乘的观法,观察因缘生的一切法,其性本空。
  【性相】 1.性就是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相就是诸法显现于外可资分别的形相。2.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
  【性相学】 性是诸法的本性,相是形相义理。俱舍与成实宗宣说小乘的性相,瑜伽唯识等宗宣说大乘的性相。学习上述诸论叫做性相学,也叫做法相学。
  【性相一如】 谓理性和事相融通无碍,而体用不二。
  【性相二宗】 法性宗与法相宗。见二宗条。
  【所作】 身口意所动的造作。
  【所藏】 阿赖耶三藏之一。见阿赖耶条。
  【所缘】 缘是攀缘的意思,心识所攀缘的境界,叫做所缘。
  【所缘缘】 四缘之一。见四缘条。
  【所知依】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它是遍依圆三性所知法之所依,故名。
  【所知障】 二障之一。见二障条。
  【所遍计】 所普遍计度的法。
  【披袒】 披是把袈娑盖著两肩,袒是露出右肩。
  【披剃】 披起僧衣和剃发,指初出家做僧尼。
  【拔苦】 救拔众生的痛苦。
  【拔目鸟】 十王经所说的二种鸟之一。二鸟是无常鸟和拔目鸟。无常鸟是杜鹃,拔目鸟是乌鸦。
  【拔舌地狱】 造作口业的人所堕落的地狱。
  【拘卢】 北拘卢洲的简称。见四大洲条。
  【拘尸那】 拘尸那拉城,是释尊入灭的地方。
  【拘那牟尼】 佛名。见拘那含牟尼条。
  【拘那含牟尼】 简称拘那含,华译金寂,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五尊佛名。
  【拘留孙佛】 又作俱留孙佛、鸠楼孙佛、拘留秦等,华译为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四尊佛名。
  【拘摩罗天】 又作鸠摩罗伽天,华译为童子天,因此天主不但是初禅天的梵王,而且其颜面犹如童子,故名。
  【放生】 释放被羁禁的生物。
  【放逸】 放纵心思,任性妄为。
  【放光】 佛用神通力来发放光明。大凡佛的种种放光,都对众生有利。放光也有各处的不同,如足底放光,是利益地狱道的众生,膝盖放光,是利益畜生道的众生,小腹放光,是利益饿鬼道的众生,肚脐放光,是利益修罗道的众生,胸口放光,是利益人道的众生,肩上放光,是利益天道的众生,口里放光,是利益小乘的众生,眉间放光,是利益大乘的众生,肉髻放光,是利益上乘的根机,或是召集大菩萨,或是灌十方诸佛之顶。
  【放光动地】 佛要说深妙的经典时,通常先发放光明和震动大地。
  【明】 1.智慧的别名。2.真言陀罗尼的别名。
  【明王】 密宗诸尊的称号,如不动明王是。明代表智慧。为化度恶神恶鬼,有的现忿怒身相,以智慧力催伏魔障。
  【明地】 菩萨十地中第三发光地的别名。见十地条。
  【明处】 学习而生智慧之处,即五明。见五明条。
  【明脱】 脱离愚痴叫做明;离开贪爱叫做脱。
  【明达】 明是指三明,达是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明是明了的意思,达是通达的意思。
  【明慧】 三明与三慧。
  【明心见性】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明行足】 佛十号之一。见十号条。
  【明月摩尼】 其光芒如明月般皎洁的摩尼宝珠。
  【明得萨埵】 指四善根位中暖位的圣人,因此位的圣人得明得定,故名。
  【易行道】 二道之一。见二道条。
  【东山法门】 指五祖的法门,因五祖弘忍禅师住在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部,因而叫做东山。
  【东土九祖】 指天台宗在中国的相承,即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惠威、玄朗、湛然。
  【东台二密】 东密与台密,为日本密教的二大派别,此二密不同的地方,是东密以大日如来为本位,台密以释迦如来为本位。
  【东胜身洲】 四大洲之一。见四大洲条。
  【东方净琉璃医王】 药师如来。医王即药师,其国名叫净琉璃,在东方。
  【果】 1.由前因而生的后果。2.由道力而证悟的果位。
  【果人】 果上的人。有三种,即佛、辟支佛、阿罗汉。
  【果分】 对因分而言,因分是尚在修因之位,果分是已达到果德不可思议的境界。
  【果地】 所证之果的地位。三乘的果地各有不同,声闻乘就有四果的分别。
  【果果】 果中之至果,即无上大般涅槃。
  【果号】 成正觉之后的佛名。
  【果满】 果上的功德圆满。心地观经说:‘因圆果满成正觉。’
  【果德】 果上的功德,如涅槃之常乐我净四德是。
  【果断】 修行人只把烦恼断除叫做子断,若连果报的身体也断即叫做果断。
  【果位】 所证之果的地位。
  【果位人】 已经证得果位的人,如阿罗汉、菩萨、佛等是。
  【果报】 由于过去的业因造成现在的结果,叫做果,又因为这果是过去的业因所召感的酬报,所以又叫做报。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果报的意义。
  【果报土】 天台四土之一。见四土条。
  【果缚】 被生死苦果所缚而不能解脱的意思。阿罗汉虽断烦恼但未入灭,名子缚已断,果缚犹存,若已灭度,入无余涅槃,便是连果缚也断了。
  【果缚断】 把生死的苦果断除,也就是进入涅槃的意思。
  【果能变】 唯识宗的术语,对因能变而言。八识种子,各生八识之现行,名因能变;这由种子而生的八识,于现行时,又必从自识的自体分,变现见相二分,名果能变。
  【果极法身】 与法性身同义。
  【枝末法錀】 三转法錀之一。
  【枝末无明】 从根本无明所生的随烦恼。
  【波旬】 六欲天魔王的名字。
  【波斯匿】 古印度舍卫国国王的名字。
  【波罗夷】 戒律中的极重罪,华译断头,喻如断头,不能再生。又译作弃,谓弃之于外。又译不共住,谓不能入僧数。又译退没,谓其退失道果。又译堕落,谓堕落于阿鼻地狱。犯此罪者,不名比丘,不名沙门,非释迦子。比丘犯杀、盗、淫、大妄语四戒,叫做四波罗夷。
  【波罗密】 华译到彼岸。行者乘大行之船,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叫做到彼岸。
  【波罗木叉】 华译为别解脱,是戒律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恶业,别别解脱。
  【炎经】 涅槃经的别名。
  【炎热地狱】 八大地狱之第六,此地狱火随身起,热苦不堪。
  【盂兰盆】 华译为倒悬,是极苦的意思。
  【直心】 正直而无谄曲的心。
  【知见】 1.知识与见解。2.真知灼见。
  【知法】 在显教是指能了知各种经典意义的人,在密教是指能了知秘密之事相的人。
  【知论】 大智度论的别名。
  【知足天】 兜率天的别名,亦即弥勒的净土。
  【知息出】 十六特胜之一。
  【知息长短】 十六特胜之一。
  【知息遍身】 十六特胜之一。
  【知苦断集】 苦是指四圣谛中的苦谛,即生死的果报,集是指四圣谛中的集谛,即烦恼的恶业,知苦断集是说知道了生死的痛苦之后,就应该把招集烦恼的恶业断除。
  【知根无所畏】 菩萨四无所畏之一,即菩萨知道众生的根基,能够对机说法而无所怖畏。
  【空】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空大】 五大之一,因虚空的体性广大,周遍于一切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2-7 17: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义孝居士]佛学常见辞汇七画~九画

续-《●[陈义孝居士]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空见】 1.拨无因果的邪见。2.执著于空的见解。
  【空色】 无形叫做空,有形叫做色。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劫】 四劫之一,即此世界坏灭之后,二十中劫间,只有虚空的时期。
  【空宗】 以空理为宗的派别,如小乘的成实宗和大乘的三论宗是。
  【空门】 1.佛教的总名,因佛教阐扬空的道理,并以空法作为进入涅槃之门。2.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空法】 观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理之法。
  【空性】 依空而显的实性,即真如的别名。
  【空定】 观察空相的禅定。
  【空相】 诸法皆空的相状。因缘生的一切法,无有自性,此即是空的相状。
  【空海】 虚空与大海。
  【空教】 说明诸法皆空的道理的教法,指般若经。
  【空经】 指般若部的经典。
  【空轮】 1.指此世界最底层的虚空轮。2.空大亦叫做空轮。
  【空慧】 观察空理的智慧。
  【空谛】 天台宗所立三谛之一。见三谛条。
  【空观】 观察诸法皆空的道理。
  【空王】 佛的别名,因佛空无一切邪执。
  【空王佛】 佛名。据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曾经一起在空王佛所发心学道。
  【空有】 空与有。一切法缘生无有实体,叫做空;虽然性空但有假相,叫做有。
  【空有二执】 又名有无二见,即执著空和执著有的二种见解。
  【空有二观】 空观与有观。观无实我实法,叫做空观,此观能破我执;观有因果及涅槃,叫做有观,此观能破空执。
  【空有二宗】 在中国佛教的八宗中,俱舍宗是小乘的有宗,成实宗是小乘的空宗,法相宗是大乘的有宗,三论宗是大乘的空宗。
  【空无】 谓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
  【空无我】 1.一切法缘起性空,无我我所。2.无我所叫做空,无我见叫做无我。3.空与无我。
  【空无边处】 无色界之第一天名。
  【空无边处定】 修空无边处的禅定。在人间修得这种禅定的人,死后便生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去。
  【空无边处地】 三界九地之一。
  【空处】 无色界的一切都没有形色,叫做空处,因共有四处的分别,所以又叫做四空处,或四无色处。
  【空处定】 四无色定之一,厌色缘空而入定,此定与无边的虚空相应,所以叫做空处定。
  【空假中】 天台宗所立的三谛与三观。见三谛或三观条。
  【空三昧】 三三昧之一。
  【空居天】 凌空而处的天,如欲界的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等四天,及色界的诸天是。
  【空一切处】 又名空遍处,禅定的名字。
  【空一显色】 四大洲的天色不同,北洲金色,东洲银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因为这些颜色是须弥山四方天空所显的颜色,所以叫做空一显色。
  【空即是色】 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若悟空性平等,则色空不二,故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华外道】 印度的小乘学者诽谤大乘是空华外道,非佛所说。
  【空解脱门】 三解脱门之一。见三解脱门条。
  【舍利】 1.鸟名。2.舍利弗母亲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舍利子】 1.华译灵骨,或坚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结晶而成的。2.人名。见舍利弗条。
  【舍利弗】 舍利华译为鹙鹭,弗华译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号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身子,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舍利塔】 安置佛舍利的宝塔。
  【舍卫】 地名,为古印度憍萨罗国的都城,华译为好名闻,因其国中政教善良,风俗敦厚,且充满许多有德有智的学者,嘉誉风闻各国,故名。
  【舍卫国】 本名憍萨罗,舍卫是都城,今以首都代国名。
  【舍那大戒】 梵网经所说的大乘菩萨戒,因是庐舍那佛所说的戒法,故名。
  【花】 六种供物之一,是表示万行成就以庄严佛果。
  【近圆】 具足戒的别名。
  【近缘】 三缘之一。
  【近住】 受持八关斋戒或是住在寺院里不享男女同居生活的人,男的叫做近住男,女的叫做近住女。
  【近住律仪】 指在家男女所受的八戒。
  【近事】 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梵语优婆塞即近事男,优婆夷即近事女。
  【近事男】 梵语叫做优婆塞,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男子的通称。
  【近事女】 梵语叫做优婆夷,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女子的通称。
  【近事律仪】 指优婆塞和优婆夷所应受持的五戒。
  【金山】 1.(喻)佛的身体。法华经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2.指须弥山周围的七重金山。
  【金口】 1.如来的身相是黄金色,故其口叫做金口。2.如来的口舌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坏,故名金口。
  【金界】 金刚界的简称。
  【金胎】 金刚界与胎藏界。金刚界者,表金刚不坏之义,以明智慧坚固不坏,能摧破烦恼,犹如金刚。胎藏界者,表如胎藏子之义,以明理体广大,能摄万德,犹如胎藏。以上金胎两部是标帜大日如来理智二德的一对大法门,配之于事理因果,则金刚界是事是果,胎藏界是理是因。
  【金流】 尼连河的别名。
  【金华】 金波罗华的简称,即是金色的莲花。
  【金骨】 佛舍利。
  【金莲】 金刚部与莲花部,亦即胎藏界三部中的二部。
  【金刚】 金刚石,其性坚利,坚故不为他物所坏,利故能损坏他物,故佛经常以之比喻坚利。
  【金刚定】 又名金刚三昧,即菩萨于最后位时,断除最后一切最细微之烦恼而得的禅定。
  【金刚山】 1.环绕世界的铁围山。2.须弥山。
  【金刚杵】 兵器的名称,就是现在寺院里韦缈菩萨手里所拿的东西。
  【金刚身】 (喻)佛身坚固,好像金刚不可坏。
  【金刚顶】 金刚界诸经诸会的通名。
  【金刚手】 手执金刚杖或金刚杵的菩萨。
  【金刚界】 开显大日如来智德的部门。如来的智慧,能破诸惑障,而证实相之理,坚固锐利,有如金刚,故称为金刚界。
  【金刚界五部】 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一、莲华部,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二、金刚部,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坯,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泥中,不朽不坯,故名金刚部;三、佛部,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四、宝部,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五、羯磨部,羯磨华译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愍,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金刚轮】 1.金刚的法錀,指密教。2.五轮之一,即金轮。
  【金刚刹】 寺的别名。
  【金刚座】 佛成等正觉时的座位,在摩羯陀国菩提伽耶菩提树下。
  【金刚神】 执金刚神的简称,又名金刚手,或金刚力士等,即手执金刚杵以保护佛法的神祇。
  【金刚众】 手执金刚杵的神祇众类,亦即金刚神的眷属。
  【金刚乘】 真言教的别名。
  【金刚慧】 通达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诸相的智慧。
  【金刚体】 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身体,即佛的身体。
  【金刚智】 1.(喻)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智慧,亦即佛的智慧。2.人名,为南印度光明国人,幼年出家,后受具戒,于中印那烂陀寺,广学大小乘,三藏兼通,三十一岁,礼龙智为师,经七年,于密法无所不通,尝于作法中,感见观自在菩萨现身,证明其学成就,令往东土弘密乘,乃航海来华传法。
  【金刚心】 菩萨的大心,因菩萨的大心坚固不能坏好像金刚。
  【金刚心菩萨】 大乘五十二个阶位中,第五十一位的菩萨,叫做等觉,意思是此觉已经与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时若回顾第十法云地,已经可以叫做佛,若瞻望佛地,则还差一点,所以只叫做金刚心菩萨,或无垢地菩萨。
  【金刚语言】 不出声的默诵经文。
  【金刚三昧】 又名金刚定。见金刚定条。
  【金刚后心】 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定,智用坚利,譬如金刚,叫做金刚定。有入住出三心,入时尚居众生位,出时则成佛,当住位完满,将届出定时,名金刚后心。
  【金刚灭定】 与金刚三昧同义。
  【金刚萨埵】 菩萨名,因执持金刚杵,故又名金刚手菩萨,密宗以大日如来为初祖,此金刚萨埵为第二祖。
  【金色头陀】 摩诃迦叶的别名,因他的身体呈现出金色而且有光,在释尊诸弟子中,以修头陀第一著称,故被称为金色头陀或饮光。
  【金光明忏法】 又名吉祥忏法,天台大师依金光明经而创之,宋遵式完成之,撰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一卷。
  【长衣】 比丘三衣或百一资具以外的衣。长是长物的意思。
  【长行】 行数很长的经文,即十二分教中的修多罗。
  【长老】 年高德邵的比丘。
  【长者】 1.年长或分尊的人。2.尊称有道德的人。
  【长物】 多余的东西,如比丘多余的衣钵金银米谷等是。
  【长钵】 比丘多余的铁钵。
  【长养】 生长养育功德善根。
  【长明灯】 又名续明灯,或无尽灯,即佛前日夜常明的灯。
  【长时修】 四修之一。见四修条。
  【长斋月】 适宜持续一个月斋食的月份,即正月、五月、九月。
  【阿】 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
  【阿含】 小乘经的总名,华译为法归,是万法归趣于此而无漏的意思。又译作无比法,即无可相比之法。共分为四部,即增一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
  【阿含时】 五教之一,即佛成道之后十二年间在鹿野苑宣讲阿含经的时期。
  【阿含部】 属于阿含的部门。
  【阿那律】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称。
  【阿那含】 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阿那含果】 贝阿那含条。
  【阿那含向】 小乘四向中的第三向。见四向条。
  【阿利耶】 阿赖耶识。
  【阿伽陀】 药名,华译普去、无价、无病、不死药。
  【阿育王】 古印度摩竭陀国的国王,华译为无忧王,于公元前二七○年间,统一全印度,初奉婆罗门教,肆其暴行,杀戮兄弟、大臣、及无数人民,后来改信佛教,成为大护法,兴慈悲,施仁政,于国内建八万四千大寺,及八万四千宝塔,派遣宣教师,到四方传法,使佛教发扬于国外。
  【阿罗汉】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阿字观】 真言宗的观法,亦即观念阿字的方法。
  【阿字七义】 菩提心、法门、无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阿字布心】 一切真言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叫做心作心,又叫做心布心,简称心心。
  【阿字数息观】 于出入息中观阿字的观法。
  【阿兰若】 华译为寂静处,是比丘所居住的寺院的总称。
  【阿兰若行】 十二头陀行之一。
  【阿兰若处】 华译为远离处,或空闲处,即远离热闹的空闲处。
  【阿修罗】 六道之一,华译为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译作无端,因其容貌很丑陋。又译作无酒,言其国酿酒不成。性好斗,常与帝释战,国中男丑女美,宫殿在须弥山北,大海之下。
  【阿修罗王】 法华经序品列有四个阿修罗王,即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缈阿修罗王、毗摩质多阿修罗王、罗侯阿修罗王。
  【阿修罗界】 阿修罗的世界。
  【阿修罗道】 六道之一,多由嗔、慢、疑三个原因而投生。
  【阿修罗战】 阿修罗王与帝释的战斗。修罗有美女,无好食,诸天有好食,无美女,于是互相憎嫉,时常战斗。
  【阿僧祇】 华译为无央数,是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意思。
  【阿僧祇劫】 华译为无央数劫。劫是计算时代的名词。
  【阿鼻】 华译为无间,即无间地狱。
  【阿鼻地狱】 八大地狱之一,又名无间地狱,即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也是造极重罪的人死后所堕落的地方。
  【阿阇世】 国王名,是佛住世时摩竭陀国的统治者,为太子时,听恶友提婆达多的话,幽困父王频毗娑婆。即位后,并吞小国,威震四邻。但因害父罪,遍体生疮,至佛所忏悔,痊愈后,即皈依释尊,为佛门有力的护法。
  【阿阇梨】 华译为教授,或轨范正行,或悦众,即是矫正弟子们行为的比丘。四分律五种的阿阇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经、依止等。
  【阿难陀】 华译庆喜,是白饭王的儿子,提婆达多的弟弟,佛的从弟,生于佛成道之夜,后来随佛出家,侍奉佛二十五年,为佛执事弟子,以多闻第一著称。
  【阿赖耶】 心识名,八识中的第八识,华译为藏识,藏字有三义,即能藏、所藏、执藏。能藏谓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法的善恶种子;所藏谓阿赖耶识为前七识熏习的杂染法所覆藏;执藏谓阿赖耶识为第七识所执为自内我。又译作无没,即含藏诸法种子而不没失。又虽在生死而不没失,故名无没。
  【阿赖耶识】 八识中之第八识,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参考阿赖耶条。
  【阿梨耶识】 即阿赖耶识。
  【阿陀那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义为执持,言此识之力,能执取维持善恶业因,及有情身体,使不破坏。
  【阿摩罗识】 又作阿末罗,或庵摩罗,华译为无垢,即清净无垢之识,也是九识中的第九识。
  【阿鞞跋致】 华译为不退转,是菩萨的阶位名,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到达此位。
  【阿弥陀佛】 译义为无量光,或无量寿,故亦称为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阿弥陀三尊】 中尊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势至菩萨。
  【阿弥陀忏法】 又叫做无量寿忏法,即忏悔罪障,神超净域的胜法。
  【阿弥陀佛三名】 阿弥陀佛有三种译名,即无量寿、无量光、甘露。
  【阿耨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阿字本不生】 阿字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故即是般若实相的理体,无生无灭。
  【陀罗尼】 华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原有四种,咒陀罗尼,不过是其中一种,但通常皆以咒为陀罗尼。
  【陀罗尼三昧】 发无量陀罗尼的禅定名。
  【雨华瑞】 法华六瑞之第三瑞,释尊将要说法华经而入于三昧时,天空中如雨般落下四种的花,叫做雨花瑞。
  【雨曼陀罗华】 由天降下曼陀罗华。
  【青鬼】 青色的鬼,在地狱中呵责罪人。
  【青莲】 梵语优钵罗,即青色的莲花,其叶修广,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拿来譬喻佛的眼睛。
  【青莲华】 见青莲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2-14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2-14 14: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2-20 12: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3-21 16: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妙法莲华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3 13:47 , Processed in 0.0557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