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309|回复: 2

中药中的外来药

[复制链接]
民间中医 发表于 2014-3-6 13: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中的外来药


在中药百草园里,有不少药物是从外域传入的。这些药物历经岁月沧桑,早已融入了国人的生活。但是,其中有一些药物至今仍带有明显的外域印记。



    胡荽,为发表透疹药。李时珍曰:“荽,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在中药药名中,以“胡”字冠名者还真不少,如胡豆、胡瓜、胡麻、胡桃、胡椒、胡黄连等。这类药物大多在两汉、西晋时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在古代中国,“胡”原本是指北方或西域的一些民族,后引申为泛指外国或外族。



    另有一族,是带有“番”字印记的外来药,如番茄、番木鳖、番泻叶等。“番”,为古代对西方边境各族的称呼,亦为对外族的通称。这类药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自南域引入。



    有一部分药物是以“海”字冠名的,它们中除确因产于海洋而得名者外,大多自海外引进,如海棠、海枣、海松子、海桐皮等。古人认为,“九州之外,更有瀛海”,故把外国称为海外。《本草纲目》果部卷三十“海红”条引李德裕《草木记》云:“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这类药物大多在南北朝后通过贸易商船从海上舶来,所以有时也给它们的名称打上“舶”字的印记。如舶硫黄、舶沉香、舶上茴香等。



    清代的外来药大多在名前冠以“洋”字,如洋参、洋姜、洋葱、洋桃、洋芋等。



    有一些外来药直接冠以输出地的名称,如安息香。“安息”为古国名。公元前4世纪,波斯建阿萨息斯王朝。阿萨息斯(Arsaces),中国史籍多译作“安息”。和安息国有关的中药还有石榴,《本草纲目》引晋张华《博物志》云:“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所称“安石”,是为“安息”的不同译写;“石榴”,则是“安石榴”的省称。另外如“高丽参”、“印度牛黄”等,都以输出地的名称留下了它们的外来印记。



    有些外来药直接以音译作为药名。如“没药”,“没”为阿拉伯语mu的音译,意为“苦味”。中药余甘子原名“菴摩勒”,为梵语音译,意译为“无垢果”。其他如硇砂、琥珀、密陀僧、诃黎勒等,都是外文音译名。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时会擦出一点小火花。外来药“阿魏”的名称源于古吐火罗语ankwa的音译。阿魏具强烈而持久的大蒜样臭气,世称“臭阿魏”。李时珍《本草纲目》释“阿魏”名曰:“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也。”语中“阿”之所指,应该就是英文单词“I”了。“I”在英文中作主格“我”译,故李时珍谓“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I(阿)’之所‘畏’(魏)”,故名“阿魏”。李氏所释不啻郢书燕说,但其言“中西合璧”,读来倒也风趣,令人忍俊不禁。

fhjhyu 发表于 2014-4-10 12: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心修法 发表于 2015-7-28 16: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7 11:44 , Processed in 0.0492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