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楼主: wlxg20130220

卍续藏第49册No.0815成唯识论疏义演

[复制链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21 14: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49册No.0815成唯识论疏义演

续-《卍续藏第 49 册 No. 0815 成唯识论疏义演》

摘自《卍续藏第 49 册 No. 0815 成唯识论疏义演》
  【论】一执着我法愚即是此中异生性障者意云由异生执我法时所有愚愚即无明及愚俱时法总说为执着我法愚其执着我法体即染慧由愚不了起妄执等故相从总名愚体即是异生性障障即全体二障种现见道初除。

  【论】二恶趣杂染愚即是恶趣诸业果等者意云恶趣业果体不尽由愚所起业及愚感果总说为愚。

  【疏】善趣之中分别所起别报业及果者善趣中别报业者即人身中极丑陋根不具业此所感皆是别报果若善恶趣之中别报业者即恶趣身中少许謟正是也。

  【疏】直言恶趣摄不尽者意云若唯言恶趣即不摄善趣中分别烦恼所起别报业果等所以须置杂染之言出解深密经第四卷文。

  【疏】前说善无记至如缘起中说者意云如前十二因缘中辨若说善无记名断者据缘缚断即修道方除由断修道烦恼不被缘缚故故得断名今言诸业果者据不生断若入见道如是等果毕竟不受故云不生断。

  【疏】故为此第二解者如疏言前说善无记至不生断以来是第二解。

  【疏】然分别障中至毁訾言故者意云此释伏难难云分别障中如烦恼障能发业润生可言恶趣杂染愚如分别所知障不发业感生云何第一障中言所发业果并言恶趣耶即对下第二邪行障故名第一障中答所言恶趣者但是毁訾之言非是发事感生名恶趣也指况可知。

  【疏】但是钝障等者意云恶趣杂染但是贪等钝障品非必是业果若非业果何得名趣答但毁责名趣。

  【疏】此师意说唯取无明与见非见但名为利钝者意说若无明与身见等五见俱起名为利愚若与贪嗔等俱起即名钝愚也此师但说利钝障俱时无明名愚更不说余烦恼也。

  【疏】前二现行粗重是种故者意云如论中说断二愚二愚者即是二愚现行也粗重者即是二愚种子。

  【疏】问现行久已灭如何言断者此问意云若言断二愚是现行者二愚现行加行位中已伏灭无如何无间道中说断耶答如疏自明。

  【疏】谓贪嗔断乃至疑断无色界所系断至非伏惑明亦伏见道诸惑等者此一段诸文即约诸烦恼实断而说不约六行世间道伏烦恼说也世间道不能伏见道分别惑然世间道生能伏俱生迷事粗惑不能伏俱生细惑及分别惑也今既言见苦断明知即用圣道断也言是苦断者即分别见等是见苦所断道断也故云见苦所断云色界系所断者色界烦恼地地有品故道非一故云断断乃至无色界所系亦准此释离系是随眠断者意云断却随眠离系故云离系是随眠断非伏烦恼所得离系果以后烦恼还复生故。

  【疏】又解随汝意至所起无堪任性者此释论中或二所起无堪任性文也随汝意者意说此解随前师解二愚通现及种彼二所起无堪任性名为粗重非现非种无别体故下文引例如下自解。

  【论】如入二定说断苦根者即欲界中苦受所引不安隐性名苦粗重虽至初定眠识等中初定力微未能发生殊胜喜乐及胜轻安未遍适悦故未能伏断彼苦粗重与二定相违故彼断又婆沙论八十一云问离欲染时断忧及苦契经何故说第二定而灭苦耶答依过苦对治故作是说谓离欲染虽断苦根而未名为过苦对治于初静虑得离欲时是苦对治故说苦灭解云苦对治者谓初静虑过苦对治即第二静虑也如彼广说。

  【疏】后诸地粗重准此为二解者然已后诸地皆言由斯此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者皆准此中二解初解说断二愚即是二愚现行及彼粗重即是二愚种子第二解云说断二愚即是二愚现行种子及彼粗重即是二愚上无堪任性故后次诸地说断愚粗重皆准此二解。

  【疏】此中意说至通染污故者意云取所知障者以菩萨入见道时必用法空观断惑故云实通二障意取所知以世亲摄论说十无明非染污者望二乘说若望菩萨亦是染污而治十种无明故立十地说十无明非染污者意证菩萨断障是所知障。

  【疏】以无明即是十障品之愚等者意说若取烦恼不取所知障者即十无明亦是染污以无明即是十障品之愚故又问无明既与障别何将以不染污无明证所知障亦非染污耶答无明即是十障品愚所以相从名不染污但望二乘若菩萨亦染污也故下云离十障外立无明故明知别也。

  【疏】何意至二障种者此问意云何故不说初地无明对二乘许是染污通二障种答如下云烦恼染污三乘共断非此所说此中但说不共故所以初地无明但说不染故故世亲论云又所治障有其十故立十地别明知不约二乘染污烦恼等说。

  【疏】即摄论本云法界中有十不染污无明者按摄论本云以于十相所知法界中有十无明所治障住释曰由彼十相所显真如名十相法界十相者即十障也即断十重障证十真如也又云应知如是无明于声闻等非染污于诸菩萨是染污其十无明各一一如下疏中牒也准此故知异生性障非十无明以异生性是染非无记故非唯智障亦障无为故。

  【疏】已得现观至非不染污者此意说引对法云得现观者即是已得见道于十地修道位中唯修习俱生所知障之对治道断十地所知障也故不约见道断异生性分别障说明知异生性障不是十无明数故唯十无明不染污性若取异生障为十障者即十无明通染污性以异生障中有烦恼障是染污故故世亲七之摄论中立十无明十障者即约初地中住地心满地心已去及障后九地中入地心住满地心等以立十无明十障也不约初地初心者以此心中断分别异生性障所以不说与此论别如下说。

  【疏】离十障外说十无明故十无明者即是所知障无明亦不取所知障中欲贪慢等为十无明也故知十障者即是所知中摄余贪慢等言二障三处过者如下自解故下云烦恼粗重一一皆有三住断义彼处解也。

  【疏】亦断俱生所知一分者十地所断皆有俱生唯说初地故言一分故初地中初入地心断分别异生性障至住满心中断俱生一分所知障此障非十障断。

  【疏】今十障中从初说故不说者意云唯识中说十障者即约十地中初入地心断障说不约障住地心满地心说十障也亦如异生性障即是初入地心断二邪行障即是第二地入地心除已得诸地皆准此知。

  【疏】时既淹久谓二僧祗者即是住地心满地心名二僧祇也据实而言谓从上忍而入初地正入见道中乃至真见道两重十六心等时节经年月劫夫多少相似亦不是在见道中为经于一僧祇劫也今者即初假设在见道中时节经于一僧祇劫中是初入地心即断见道二障而不断修道所知障即初地中余住地满心中亦应断俱生所知障然此中即分三十三阿僧祇劫初地前为三僧祇劫即三十心为三僧祇也又于十地之中地中皆有入位心住地心出地心名为三僧祇劫十地中即有三十僧祇劫并地前有三十三僧祇劫然此中分大中小若地前名大以一阿僧祇劫总分为三僧祇劫故名为大若八地至十地名中以一大阿僧祇劫总分为九劫故从初地至七地名小一大僧祇劫分作二十一劫故即三七二十一名大阿僧祇劫即约八百里石尽为一劫若三十三小僧祇劫即约昼夜月时年等以明也言一地三时者即入住出三心也。

  【疏】更不断修惑地有九故者意云若初地住心已去而更不断修惑者即修道但合有九地修惑不论说九地修惑既言十地修惑明知初入地心已去亦断修道俱生所知障。

  【疏】又摄论第十八纸说至证佛一切智者如毒咒所害者意说烦恼彼悲皆所伏由如恶毒彼咒所害世亲释云留惑至惑尽者以留随眠菩萨不如声闻速趣圆寂彼至究竟尽诸烦恼应证佛一切智。

  【疏】不尔如来大悲最极应留烦恼者意说菩萨本意不趣断烦恼又意欲将烦恼助悲愿受生名留不欲断烦恼唯助大悲而受生名留也若唯助大悲不受生名留者如来亦应留烦恼假有大悲不受生故由此故知菩萨不趣烦恼断拟得助悲取受生而已。

  【疏】邪行于众生身等障者意云此邪行即障于有情等起误犯三业名邪行障意说邪行即是于众生身等误犯身等三业行名邪行障此邪行即障名邪行障持业释初地尚有障第二地入二地时便能永断。

  【疏】若障智三业者意云所知障发三业但能障法空智然此业不能招异熟果。

  【疏】此文所明但是等流增上业果者意云此论中说所知障发业得果者但是等流增上不是异熟果。

  【疏】如心王等性非缚者即心王遍行别境不定四等体虽遍不善性然不是缚法但由俱生烦恼为能缚其心等是所缚故烦恼有覆不善性皆是缚也。

  【疏】今实义者难不善心俱仍名无记者意说所知障与烦恼同体者烦恼既是不善其所知障亦是不善性然所望各别不善性所知障若望二乘是无覆性若望菩萨是有覆性然独行所知障即不能感异熟果名所知障与烦恼同体是不善性者亦能感异熟果疏中且约独行所知障说不招异熟也。

  【论】由斯二地说断二愚至三业者此初解也一微细误犯愚即是能误犯三业之愚即与愚同时余贪慢等所知障等皆是此微细误犯愚也若第二种种业趣愚即唯所起三业此中即无明等愚即此三业是愚品类且名愚也尸罗者此云性善体性是善非恶无记故。

  【疏】不可言能取趣名趣者然第二地中断种种业趣愚者趣即是恶业趣名趣毁责为名如说二形等名人中恶趣也今言趣者亦非是能取五趣中异熟果名趣也。

  【疏】余论中言身等业者至已摄尽故者意云如十地及摄论释邪行障皆言邪行于众生身等障举身等等意语二业即总三业为邪行障今此论中但言邪行障即摄三业尽也此即会论不同所由。

  【论】或唯起业不了业愚者第二释云经二愚若依此解愚唯取无明为体亦不取所发三业为二愚体初微细误犯愚者是此第二解中唯起业愚二种种业趣愚者是此第二解中不了业愚也。

  【疏】云非所发等者但取能发无明名愚不取所发三业故云非所发业此亦非必能发业者意说不了业愚此无明但不了业此必不能发故云此亦非必能发业也。

  【疏】境用别故者境者即无明境谓三业也用者即无明用也即起业不了业是无明行相用也别者即无明行相故缘境者各别初愚即能起业第二愚即唯不了业故境别也。

  【论】三闇钝障至修法忘失者十地云闇相障世亲论云名迟钝障谓贪同体钝所知障三慧明利法故名闇钝障闇钝即障持业释也若总相出体是所知障中俱生一分若别出体即贪同体及随惑中失念同体所知障中一分为性由此障力令闻思等有忘失故。

  【疏】今即初二摄即是闻持陀罗尼者意云由闻彼能诠教法及所诠义即陀罗尼方能持彼法义令不忘失。

  【疏】及彼所发殊胜三慧等者意此能障胜定及障总持亦障胜定所发修意亦障总持发闻思慧论合为文故云及彼所发殊胜三慧此中且约散总持亲能发闻思二慧若定中总持即不能发缘教闻思也纵云能发闻思者皆是义说非实尔也。

  【疏】即由于五欲起贪乃至及修慧者此欲贪愚即欲贪之愚名言贪愚即是欲界系由起欲界中五欲贪故即能障上二界中胜定及定所发修慧准此文即前初二地菩萨由有五欲贪故即合实有妻子若第三地已上乃至佛地皆许示现有妻子所谓罗睺罗耶输等明知纵有欲贪何必实有妻子为欲化生亦同其事示现有者现实无妨故我世尊四摄化中有同事化也问此贪俱所知障体入第三地究竟尽不若不尽者如何此说彼既永断欲贪随伏若已尽者如何七地已来犹起贪等解其未尽且随相显故说永断言修慧与定相近者要由胜定方发修慧修慧与定相邻故云相近。

  【疏】以闻思与闻持相近者闻持即是总持总持能发闻思二慧故云相近由闻持法义生闻思慧也是非一障体义说二障体各别所以各别障也非一分障体义说为二障据实而言亦胜障如障修亦障闻思障闻思亦障修也随相亦说二障非必定然此亦闻持陀罗尼之愚依主释也。

  【疏】十地云解法慢障至我见慢等是者此地菩萨由解法义而生于慢名解法慢障即前三地有粗解法慢若至此地亦有细解法慢也即我见慢等者此出微细烦恼现行障体即是第六意识中具生我见等是为所知障与彼意识中身见等同体故彼名是依主释即微细烦恼现行之障克实此障用所知障法执为体若等取我所边见者论中举身见等边见举我见等取我所见及等取痴慢我爱定法爱等皆是此障品也。

  【疏】远随现行故者此俱生身边见等法无始已来久远行至于第四地得远随现行名既以身无始来远行故烦恼随身得远行名由障第四地舍此地中故疏以下品解论中微细障有义弹云应说此微细障地地中第九品摄不应说为是三品中下品摄详曰若尔者见等余惑第九品者一切应是此中微细障以是下品故若许尔者即应一切地中第九品惑总此地断尽应名佛故既有此滥故疏主以三品中是下品摄遮简尤善也。

  【疏】余准此释者意云身见等既尔余慢爱等与身见等俱起者皆准是释以最下品是微细义。

  【疏】由有身见等俱爱迷执身故至即通障者言身见等取边见言等等取我所见由起身见能障观法无我由起边见边见中以有常见能障观心无常俱爱能障观身不净观既是执我者是即由有我爱也然身见等正障四念处亦通障余四正断五根五力菩提分法也今若能观身不净即能除贪观心无常除边常见观法无我能除身见等。

  【疏】亦显已上所知障立烦恼名至立烦恼之名者然此十障皆约所知障与烦恼同体俱起者说如言微细烦恼现行障即所知障从烦恼立障名也。

  【疏】二身见者至亦起对治者二身见如疏两解有义云法执之中有我我所二身见故者详曰虽萨迦耶见兼摄我所观今文势不取我所品所以者何答如论明二身见已即问宁知第六识俱既与第七相对问答第七岂许有我所见由斯故疏第二解胜。

  【疏】若此是彼第七识俱七地以前已许灭者意云若此身见是第七识俱身见者即应此见第四地中除灭若许尔者即应贪嗔等余烦恼已前灭以无依持故如八九十地。

  【疏】一害伴谓前五地诸不俱生现行烦恼是俱生烦恼现行助伴者意说诸不俱生者即贪痴慢等不与身边二见俱生名不俱生仍彼身边二见前后引起言俱生者即贪痴慢等与身边二见同念俱起即不俱生烦恼与俱生烦恼而作伴也然俱生烦恼及身边见等以相粗故第四地中断其不俱生烦恼细故至第五地断即不俱生烦恼名为害伴谓不俱生烦恼是他伴今被害故所以不俱生烦恼得害伴名据此解即第五地断害伴随眠今勘解深密经文此解为正有云俱生烦恼是不俱生家伴第四地中除名断害伴者未可依违经文故。

  【疏】二羸劣者烦恼不由身见身边二见引起者即第六七地断也。

  【疏】身见等言非唯贪痴慢至违菩提分法者此释等字谓身见等等取定爱法爱等随烦恼即八大随惑八大随惑皆遍染心故与身边二见俱生亦第四地断也然定爱法爱不与身边二见俱起然于余位别头起故定爱即于四禅八定尚生贪着即是上界中味定也法爱者于所得大乘十二分教法而生爱著名为法爱意说初二地中由有欲贪即贪五欲境界故能障上二界及无漏教法若入第三地中即断欲界贪故得上界定及无漏教法以得胜定及无漏教法故于此中深生贪爱故名定爱法爱定爱法爱是上界障上地法故即此贪爱亦能障观身不障若作不净观时亦除定爱也至第四地中既断定爱法爱故于定及教方得自在其贪痴慢等与身边见俱起亦四地中断以作不净观时违此贪等故问小乘人作菩提分法观而证小乘果菩萨既作菩提分法观何故不取小果答二乘人作不净观时而取相故执为实故所以但得小乘果菩萨但为遍学诸道作菩提分法观时以不取相不观为实以无所得为方便亦不见净与不净亦不见身与不身但若无上菩萨不求小果五地作四谛六地作缘生观等皆准此知所以说四五六地菩萨相同二乘者据此观行说及别别法故者所谓无量陀罗尼门三摩地门随分修行众多行因名别别法前地照了大乘法教等者此说前第三地第三地中以无漏慧光照了大乘等是故前地名发光地。

  【论】由斯四地至亦永不行者意云此中所说定爱法爱同体俱起所知障摄由彼断故二爱不行故金光明经云味禅定乐起爱与无明以味微妙法有起爱无明等论五于下乘般涅槃障者此依主释即般涅槃之障由此障故猒离生死乐求涅槃未能舍离一向背趣名乐涅槃即用背趣二种作意以为体性世亲摄论障名与此论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21 14: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49册No.0815成唯识论疏义演

续-《卍续藏第 49 册 No. 0815 成唯识论疏义演》

摘自《卍续藏第 49 册 No. 0815 成唯识论疏义演》
  【疏】十地云身得我慢障者然古译十地文错既第四地中已断身边见及俱起者已伏不起何况第五地中更有我慢等耶故知错也。

  【疏】无差别道者于此地中观四谛真如不见生死涅槃欣猒差别故名无差别道。

  【论】六粗相现行障者于四圣谛观苦集染相道灭净相粗相现行障于六地无染净道即粗相现行之障依主释即所知障由此障故执彼四谛染净二相而现行故入六地中能断此障。

  【疏】由前地观四谛至说此为粗者前五地中作四谛观因果名粗相者谓苦集二谛者谓灭道若第六地观十二支无明缘行等为因果时即前地观十二生死因果故名为细谓五地中作苦集观即有染相能障六地中缘起道灭观若净灭道相观即障六地无净相故前地中有染净相障六地中无染道无染净道者缘彼无染净真如名无染净道。

  【论】由斯六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至执有净者解深密云一现行观察行流转者即是能缘苦集谛观彼所观行流转故名为现观察行流转愚从能观智及所观境以立其名即依主释二相多现行愚者谓观灭道净相多现前缘彼相故名相多现行愚亦依主释金光明云还灭相数于心现执彼净相无明为性。

  【疏】虽作无相少时能故者谓前五地数起后得观作还灭净相未能多时住无分别无相观中故下说云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于第六地有相观少无相观多第七地中纯无相观。

  【论】七细相现行障至便能永断者意云前六地中虽离四谛粗染净相而有缘起微细流转生灭之相及彼流转还灭之相者生相即是流转中生也灭相者即是还灭之灭相形前四谛流转还灭故名细相现行障此即细相现行之障是依主释世亲摄论名亦同此十地论云细相习障此渐微细相习障。

  【疏】细相现行执有生者至还灭相者解云今第七地中妙无相道前六地中作缘起观由执有细生灭相言生相者即杂染观其观有顺逆言顺者由无明故行生由行故识生乃至老死亦尔言逆观者老死由谁生由生故生生由谁生由有故生乃至行望无明亦尔即细生相也言细灭相者顺逆同前顺者由无明无故行无由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由生无故老死无由生灭故老死灭逆观者由老死无故生无由老死灭故生灭乃至行无故无明无行灭故无明灭此是细灭相现行也。

  【疏】即真如观中起于有观者以无相智故化众生也故云即空方便智发起有中殊胜行。

  【疏】冥真俗二境者即是一心缘二境即合二谛一度缘也合本后二智者即是一智起二智用也缘真时名空缘俗时名有。

  【疏】不同五地者前五地中虽真俗合观极难也此第七地中任运观真俗境故与前五地别也。

  【疏】以十种方便智发起殊胜行者意云以十方便智进入第七地于第七地中还能于空中发殊胜有行十方便智广如十地第九恐繁不录。

  【疏】于无作行中生乐心等者无作即是无相乐心即是作意希望勤求心即于无相中作意勤求也。

  【疏】摄论云于无相作行者即是于无相中作功用行也此障亦是依主释即加行之障。

  【疏】此即宽遍便于相中至实别所依者然相宽即通情非情自身他身为体非情器世间等皆是相故土即狭唯是所居止处名土即于相中分别出一分器世间名之为土然相是实四者四大是所依土即假是能依所以有相非土为土皆相也。

  【论】由斯八地说断二愚至摄土相一分者初愚名于无相作功用愚者金光明云于无相法多用功力无明为性是依主释二名于相自在愚者意云由斯障故令观土相不得自在故金光明云执相自在难可得度无明为性亦依主释此亦摄土相一分故者此释通外难谓外难云既言不自在愚应不能摄土自在愚如何不说土自在愚故作此通云此亦摄土相一分故又深密所说相自在言亦摄于土故相宽土狭宽摄狭故。

  【疏】若等流后得智法执犹起至如何可说二观等流别也者等流者即后得智从根本智流出名为等流此中问意八地已上菩萨常无漏无出观如何生空后得智法执犹起又如何二观有别若尔生空起引法空法空应是生空智若法空引起生空生空应是法空智也。

  【疏】答由无分别生法二观近远势用所引故者意说生法二空观前后相引非二观并入由法空根本智引起法空后得智故法空后得为近由法空后得智引生空根本生空根本引生空后得生空后得望法空智为远也如前已说即如前第五卷说。

  【疏】诸佛七劝方能进修者此第八地中但有诸佛七观而无摩顶事若第十地菩萨在大自在宫中亦劝生摩顶然七劝云汝已二万劫勤修于妙行云何不精进无相海中住既被劝已起行化生今此第九障亦是依主释。

  【论】一于无量至自在愚者此??深密经中所说初愚意云无量法所说陀罗尼者是义无碍解智于无量名句字陀罗尼即是法无碍解智后后慧辨陀罗尼者谓词无碍解智故陀罗尼言贯通三种至心释初愚障三无碍解所由先释三无碍解也菩萨于第九地中得义无碍解于一义上明无量义门皆得自在余者唯如愚能障此三无碍解也。

  【疏】后后慧辨等可解者论言展转训释即是解后后慧辨之义。

  【疏】或极少于一方至诸法上名等者即是诸佛以一语言音声演说无边契经海即以少会多也九地虽非佛义意同此。

  【疏】于一方一念声中现诸方一切音声者即如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义意相似。

  【疏】迅辨者即悬河随诠不迟细故应辨者应众生根器而为说法不增减故捷辨者谓须言即言无謇吃无疏谬辨者所说法皆不邪错故无断尽辨者相续连环终不竭故丰义味辨者一言诠含理事故一切世间最胜妙辨者具足甚深如雷清彻远闻等故八即高下清浊小大等是也此释世间最胜妙辨高者即上声也下者即入声清者谓清声浊者即浊声小者如为一人说法唯一人闻余众生虽在会坐而不闻也大者从众若遍三千界菩萨说法声亦遍三千界。

  【论】十于诸法中至不得自在者意云由此障故令智于诸法中不得自在故名不得自在障是持业释论其体性非但障智亦能障神通等即所知障一分为体。

  【论】入十地至及所含藏者问后后地中所有功德前前地中颇亦得不答亦许得故瑜伽四十八云如是所说后后住中支分功德非前前住一切都无然下品故不随其数当知即彼展转修习成中上品于余五地证得成满方得乃建立。

  【疏】所障微细亦秘密故者然此中从所障法以立障名如言大神通愚等此二愚并依主释于后后地胜功能法名微细亦秘密也。

  【论】此地于法等者意云此第十地于诸法中虽得自在由余烦恼微细所知障故未名最极故说此障名为余障余即障故是持业释即用二障为其体性。

  【疏】于业自在义者义者即是道理也即于业自在义至名法持故者意指此法中而得自在陀罗尼门此云总持故云总持及定并业等皆名为法也以法宽故总名法也问此用何智断此余障解云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依金刚喻定共断此障所证同故此通根本及后得二智而差别者根本双断迷理迷事其后得智唯能断迷事障故此二愚并依主释即所知烦恼二障种子为其自性。

  【疏】用法无碍解智知诸法自相者即是知色等诸法自相。

  【疏】知不坏说诸法者即不坏性而说诸法。

  【疏】而不断假名法说者意云菩萨虽知假名还依假名说法故云不断假名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4 17:55 , Processed in 0.0637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