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272|回复: 1

大方广圆觉经(第十三集)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0 13: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记》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三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13
  请翻开经 本第二十二面:
  上次我们讲到「大菩萨」。怎样才称之为「大」?古德跟我们说有七个意思,前面三条已经 跟诸位说过,就是「有大根、具大智、信大法」。前面讲的这三条,最重要的就是信大法,这一条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具大智、有大根可以说每个人都具足,你现在大根、大智不能现前,就是你把信心失去了。也许诸位说,我今天纵然有信心也没有办法,我的智慧还是不能现前,还是这么笨笨的。这种说法表面上看好像很有道理,其实不然!诸位要晓得,我们的智慧、根性可以说是迷失已久,要用佛学的术语来讲,无始劫来到今天我们都是迷惑颠倒,就是迷得太久。我们的信心的确能够恢复,但是,如果这个信心是刚刚发,发的力量很薄弱、力量不够强大,智慧善根要想一下现前当然不容易。所以信,我们讲大信,这个很有道理,这个信心实在讲很难很难生起,不要说是一般我们在家学佛同修信心生不起来,出家受戒乃至於出家修行一辈子,信心都生不起来。可见得这七个大是关键。
  我出家两年才受戒,受了戒之后去看老师,老师第一句话就告诉我「要信佛」。诸位想想,我学佛那么多年,又出家受了戒,那时候教佛学院已经 教了两年,还不信吗?老师就给我解释:信不容易!他说:不要以为你现在觉得已经 信了,真正信了智慧就开了。怎样才叫信?对於佛法的道理要正确的理解、依教奉行,才叫做信。信了,我不懂、我不能照做,这不叫信。佛在《金刚经 》里面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们想想看这两句话多重要。古大德讲《金刚经 》的五重玄义,宗旨就采用这两句,「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什么?实相就是本性,念佛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换句话说,信心清净就可以证得理一心。在禅宗里面讲,信心清净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再说得肯定一点,信心清净就成佛了。诸位想想这个多重要,所以这七条里面信心是关键。
  佛在本经 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这个注子讲「深信圆觉,即心即佛之法,一切众生,本成佛道」。这都是佛在本经 所说,其他经 里面没有这种句子。这样讲法,佛只在《华严经 》、《圆觉经 》这两部经 讲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今天再看第四义:
  讲义【四、解大义:了解圆觉一心,具足体、相、用三大之义。】
  实在讲,我们研究《圆觉经 》应当是很轻松不会感觉到困难。因为我们读过《华严经 》,读过《楞严经 》,读过《大乘起信论》,这些经 论里面所说的道理跟《圆觉经 》没有两样。经 论可以说是广说,说得很详细,说得很完全。《圆觉经 》是略说,把所有一乘佛法的经 义,总其纲领简单扼要的来给我们说明。这部经 特别便於受持,也就是便於修行。修行总是愈简单愈好,如果要去理解,那这部经 愈大愈好,大,讲得愈详细。修行的愈简单愈好,这是行门跟解门它的性质不相同。
  『圆觉一心』,「圆觉」就是佛,觉就是佛。在佛法里面一般的讲法,阿罗汉以上都可以称之为觉,正觉。我们平常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辟支佛可以称正觉,但是不能称正等正觉,等是等於佛,换句话说,小乘人觉是觉了,但是不等於佛,因为佛的觉跟他的觉不一样。到菩萨的觉,可以说等於佛,但是诸位要记住,见了性的菩萨才是正等正觉。像念佛法门讲「理一心不乱」才叫正等正觉,「事一心不乱」只可以说正觉不能叫正等正觉。我们以念佛的功夫来说,在圆教里面初住以上称为正等正觉,一直到等觉菩萨都叫正等正觉。圆教十信位的菩萨,从七信开始叫正觉,七信以前(就是初信到六信)还不能叫正觉,七信以上叫正觉,圆初住以上叫正等正觉,到如来果地上才叫无上正等正觉。这地方讲「圆觉」,圆就是圆满,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后面又加个「一心」,这个意味非常之长,很有味道。说到修行,诸位都应当明了念佛是第一!我们从《华严经 》上看,善财童子去参访,第一个善友就叫他念佛。念佛这个法门,它好在哪里?它是直接修一心不乱。不像其他的法门,其他的法门也是修一心,但不是直接的,念佛是直接了当修一心。「圆觉一心」,这句话完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具足体、相、用三大』,体相用在前面玄义里面跟诸位讲过。《华严经 》用「大方广」三个字来代表体相用,「大」是讲体大,「方」是讲相大,「广」是讲用大,大方广就是说圆觉一心三大。这个意思,我们在《起信论》里面也详细的讨论过。《楞严经 》经 题一开端「大佛顶」这三个字,也是讲的一心三大。
  讲义【五、发大心:乃发广大平等慈悲心,视大地众生,皆如一己,普为与乐拔苦。】
  什么叫『发大心』?关於这一点,我们在讲堂也常常劝勉同修们。正如经 上所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本来是佛,为什么现在变成众生?心太小了。本来你的心是大心,真正的心是大心,换句话说,觉悟的心是大心。现在迷了,把大心迷了,迷了大心就变成小心,小心量了。小心量可怜!两个人在一起都要闹意见,彼此不能相容,你怎么能成佛成菩萨?实在说,连做个人的资格都没有,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仁心」,中国古人造字,「仁」是二人,就是有我还有别人,换句话说,能包容一切人,这个心才是仁心,你来生才能再得人身。你这个心不能包容别人,这个心量太窄小了。小心眼的人,世俗人常讲「这个人鬼头鬼脑」,他来生往哪里去?他来生一定到饿鬼道去。他还没有去就鬼头鬼脑,来生怎么不会到鬼道去!学佛,特别是大乘佛法,教我们什么?无非是教我们恢复本来的大心。大心从什么地方发?不是天天跪在佛菩萨面前,「我要发大菩提心」,没用处的。要在待人接物之间学平等心学慈悲心。
  『乃发广大平等慈悲心』,这是念念要记在心里。我对人没有慈悲,这是自己错误,迷了;我对人不平等,迷了。古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什么?妄念。有妄念就不平等。清净心里面没有妄念,一切万法本来平等。没有妄念的清净心,对待一切众生自然是大慈大悲,这种道理我们要晓得。『视大地众生,皆如一己』,都像自己一样。『普为与乐拔苦』,见到众生乐我们也快乐,见到众生苦如同自己受苦一样,这叫发大心。大心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发、去锻炼,不是空口说了就算。所以心量要大,要能容忍,要能包涵人。
  六祖在《坛经 》里常常教训我们,要尊敬别人,要知道责备自己,有了过失不要推给别人,过失都是自己的,为什么?外境没有过失。这叫真正修行!凡是教你改过自新,那都是你的善知识,这种人在世间实在讲只有三种人:第一个是父母,他是诚心诚意的教我们改过自新;第二个是老师,你要是遇到真正的老师,他看到你的毛病要责备你,教你改过自新;第三种在社会里面是长官,他要劝你改过自新。长官是一个团体里面的领袖,你们读读中国的《礼记》,他具足三种条件: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长官了不起!在一个国家里面就是国家的领袖、总统,他是全国老百姓的「君」,就是领导人。「作之君」就是领导人;「作之亲」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他要爱护全国的老百姓;「作之师」,他是老师的地位,要教导全国的老百姓。凡是做一个领袖,要具备这三个条件。没有这三个条件,你做什么领袖!领袖不是作威作福的,他有责任:有领导的责任,有父母的责任,有老师的责任。比起世间,父母只有尽养育的责任,没有领导的责任;老师只有教导的责任,没有养育的责任,也没有领导的责任。
  古时候为什么要提倡忠君爱国?你就晓得帝王对老百姓有什么样的义务。今天民主时代,他被选为县长、市长,他被推选为总统,他就要尽这三个责任,就是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尽到这三个责任,他是一个好的领导人,是一个好领袖。同样,一个机关团体的领导人也是如此,譬如开个商店,商店的老板是领导人,他对伙计就要尽这三个责任。寺庙里面的住持,寺庙也是个团体,我们过团体生活,住持也要尽这三个责任。不论大小团体只要是负责领导人,他就具备这三个条件,所以他是可尊可贵,我们应当要尊敬他。别的人,你做坏事做错事谁管你?没有人管你,你堕落活该堕落,他在旁边看笑话。这三种人有责任!
  特别是学佛的人,学佛的人应当是明理,晓得这个道理,对这三种人格外尊敬。为什么?这三种人对自己恩德大,对众生恩德大。也许诸位说,老师教很多学生对众生有恩德,一个团体、国家领导人他对许许多多人有恩德,那我父母有什么恩德?父母乃是根本,你能孝敬父母就能影响别人,给大众做榜样。这个在社会里面,是以身教!所以教孝多是以身教,我自己做到,别人看到了,他也来模仿,他也来效法,这是真正的恩德。教孝,是教育的根本法。我们晓得,佛法的基础就是孝道。为什么?因为佛法是师道,佛法是教育它不是宗教,它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你在家能孝顺父母,你在学校才会尊敬老师,决不会说尊敬老师而不孝顺父母,没有这种道理。像植物一样,没有根哪来的本?哪有枝叶?孝道是根本,这些基本的道理我们应当要懂得。
  讲义【六、修大行:即修四摄六波罗蜜行,自他两利。】
  『行』是行为,『修』是修正,修行是修正行为。修正行为要从哪个地方修?要从大处去修。我们常讲的大处著眼,微细的地方去下手,这个地方都是叫你著眼,「修大行」要在大处著眼,要在小节里面改过。这个地方给我们提出纲领:『即修四摄六波罗蜜行,自他两利。』四摄、六度,大家都晓得,也都会讲,可是做了没有?一条都没有做。可见得,心没有发,信没有。四摄第一条是布施,六度第一条也是布施,我们要问,四摄跟六度的布施一样不一样?布施的形相是一样的,用意不一样。四摄法的用意是接引众生,没有自利完全利他;六度,完全自利,没有利他。什么时候六度是利他?菩萨到圆满,成佛了,成佛之后倒驾慈航,这个六度是利他的,那个时候不叫六度,就叫四摄。
  四摄跟六度是一不是二,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自己还没有成佛之前,六度是度自己不是度别人,这个不要搞错了。自己成佛之后,六度就变成四摄法,度众生、利益众生,不是在度自己,因为自度已经 圆满,完全是度众生。在没有成佛的时候,你修布施,自利这一方面属於六度,利他那一方面属於四摄,两种意思都有。成佛之后倒驾慈航而来,修布施波罗蜜,自度的意思没有,只有利他,利他就叫四摄法,所以这个地方叫自他两利。自利是六波罗蜜,利他是四摄法。布施是舍,自利的舍什么?舍贪心,舍悭吝心,把这个东西布施掉,舍嫉妒心,舍贡高我慢心,舍妄想心,舍生死心,到最后连菩提涅盘也舍了,那就圆满。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把世间法统统都舍了,他涅盘不肯舍,所以他住在涅盘里头。菩萨不能成佛,为什么?他度众生这个念头不肯舍,他认为「有能度的我这个菩萨,有所度的众生」,能所未忘,还有佛道可成,有生死可了,这些东西都没舍,所以不能成佛。
  所以佛法,在究竟法里面去讲,真的,六祖大师一语道破,「本来无一物」。《心经 》说得好,「无智亦无得」。如果你要在这一生中大彻大悟见性成佛,那么你这个大心、大行以及大信、大义,这七个大里面实在讲只是一桩事情,哪一桩事情?就是《心经 》里面讲的「无智亦无得」。世出世间法里,发无所得的心,你心无所得,大心;解无所得,大解,解大义。发无所得心,那是发的大心,这个叫真大!你这个心怎么不清净?怎么不自在?就是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真大。原理原则虽然是这样,怕的是我们没法子修,还没有这个心量,还没有这个见解,那么在四教里面,咱们就修个藏教六度!藏教六度是用生灭心,换句话说,没有舍离情识,这个地位是名字即菩萨、观行即菩萨,从名字到观行,去好好的学布施。
  「四摄法」就是接引大众,这四个原则也就是技巧。第一是「布施」,布施是给与众生恩惠。布施要是有企图、有目的,那是造罪业。佛菩萨接引众生没有任何企图,没有任何目的。看到你这个人对佛有好印象,想学佛,无条件的帮助你,这是布施。有条件有目的,「我对你好,将来你要报答我」,那就坏了,那个不是学佛,那你是在迷,迷在境界里,起了邪思、长了邪见,这是大错特错,心不清净了。真正明了「无智亦无得」,以无求无得之心来修四摄、六度,这叫行菩萨道,这叫修大行。有希求,将来还有个所得,自己还有个希望在里面,这不叫修大行,这叫修小行,这个小行就是世间有漏之行,不能出三界。这是诸位必须要晓得。你真正是不希望别人报答,没有任何条件去修四摄六度,这就叫大行,这是最简单的一个说法,称得上大行。
  第二是「爱语」。你的言语别人听了能充分的理解,又很合他的意思,他很欢喜的接受,这叫爱语。所以,爱语不是奉承人的言语,不是故意给人说好话,那就错误,那是世间的谄媚、巴结。你要是把谄媚、巴结当作爱语,那就错误了。我们要问:佛说爱语,有没有一个榜样给我们看看?有。佛所说的一切经 就是爱语,部部经 一展开就是佛菩萨的爱语,因为佛讲的这些话的确很有道理,他讲的我们能理解、我们能相信、我们欢喜接受,这就是爱语。
  第三是「利行」,行就是行为、行动,利就是利益。你所做的这些事情,用我们现在话来讲,你在这个社会上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这个事业对社会、对国家、对别人有利益,这叫利行。因为菩萨并不完全都出家,在家多过出家。什么叫不利行?譬如你做小偷,这是不利,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都不利;你营私舞弊,这是不利。有利益的,他就欢喜接受。譬如学佛的人,你要接引你的朋友,你劝他来学佛,你自己是干强盗的,「我怎么能跟你学」,他不相信了。你有正当的行业,有生意买卖,赚的盈余还拿出一些做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人家才会相信。所以,福利社会大众的行业、事业,这叫利行。在一般讲,这三条,菩萨在因位当中可以修,像我们现在都可以修、都可以做。
  第四是「同事」。同事这一条是有条件的,必须在果位才能修,因位上不能修,我们讲菩萨果位。方便来讲,圆教初住以上的可以修同事;严格的讲,八地菩萨以上才有资格修同事。要八地以上,八地是不动地,什么样的境界都不动心,像经 里面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是真不动。初住以上的,明心见性了,可以用某种程度的同事,不能说是无条件的同事。同事是什么?为了接引众生,他干什么事情你可以跟他一起去干,这叫同事。那个人他喜欢跳舞,你也天天陪他跳舞,他喜欢打麻将,你也天天跟他去打麻将,久而久之,你度不了他,反而被他度了,那个麻烦就大了。所以,不动地的菩萨才行,他没有任何顾虑,他在那个境界里不动心,慢慢的会把这个众生领到佛门里面来,那是最高明的。他有那些不良的嗜好,你也示现跟他一样,在那种嗜好里面你是世界第一,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到最后你一摇身学佛了,他就跟著学,「他学佛了,我也跟他一道学」。这是四摄里面「同事摄」。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0 13: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圆觉经(第十三集)

续-《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三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13》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记》
  我们想想,诸佛菩萨的数量比我们众生多,为什么诸佛菩萨现在不示现同事摄度那些造恶业的众生?你们想想这个道理。众生在业障深重的时候决定不能回头,经 里面讲「一阐提」,佛来了也无可奈何。暂时放一边吧!等他在什么时候有这个念头了,可以回头了,佛才用同事摄。换句话说,用同事必定会叫他回头,如果用同事不回头,这个同事摄完全失败,诸佛菩萨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诸位要晓得,四摄法里头只有一个「同事」不可轻易去尝试,自己要衡量自己的智慧、定功够不够程度,你有这个智慧,有这个定功,可以用这个手段来接引这些造作恶业的众生。恶业包括的范围很多。有很多事业,看起来好像是善,实际上不善。我们举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像现在有很多善心人信一贯道,以为一贯道是佛法,这是迷信,这个是错误!你如何能够度他回头?如何能叫他在迷妄当中觉醒过来?当然最适当的是同事摄。
  「六度」,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里面以法布施为主。「四摄法」里面的布施,也是以法布施为主。我们舍财物供养别人,诸位想想,别人得利益能得几何?自己要怎么样?自己要舍贪心,这才叫做自利。如果你听说佛门里「舍一得万报」,这个生意可以做,一本万利,完全用生意头脑到佛门来赚取最大的利益,来修布施,这就颠倒了,这个不但不是自利而是自害。为什么?把佛法当生意买卖来做。「我为什么在佛门做功德?因为一本万利,舍一得万报。假如我在佛门舍了,将来没有果报,那我布施干什么?我供养他干什么?」这错误了。世间人施舍尚且不希望果报,何况你学佛!你要是希求有果报,有这个心,这个心是染污心,这个心是无明心,是不清净的心,是迷,是邪知邪见。你学什么?学佛。佛是正觉,可是你所作所为完全是迷惑颠倒,增长无明、增长邪见,你学的是什么佛?这些话,入了门的同学一定要晓得。可是你接引初学的人不能这样说,这样一说,他不来学了,「佛门里面学到最后什么都没有,我学它干什么?」他会发生误会,会发生曲解,甚至引起谤佛谤法,罪过无量。殊不知「一切不可得」,这句话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一切都具足。岂不闻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缺什么?你样样都不缺!世间人求富贵,世出世间谁的富贵最大?成佛富贵最大。你看看《华严经 》,古人常讲「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换句话说,不读《华严》,不晓得成佛的富贵!真富贵是那些成佛的人,是那些成就菩萨的人,他们得到真富贵,世间人的富贵是假的不是真实的。唯有佛菩萨的富贵才是决定真实的,因为它是称性,它那个富贵是属於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我们世间人的富贵是有得失的,是有来去的,是有生灭的,可见得是假的。真富贵在佛门!
  修法布施才能得称性的财富,所以法施为第一。法施里面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修法,自己要不会修,那你拿什么「法」布施?修学的纲领,我们在讲席当中时时提醒诸位,有三条,根本的修行法就是三皈依:佛法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佛是觉悟。从前不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是迷惑,皈是回来,从迷那里回过头来,依什么?依自性觉悟,不迷了,这叫皈依佛。我们自己真正一切都觉悟了,我们才以觉法布施於众生,这是法布施。「皈依法」,法是正。因为从前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生起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现在从邪知邪见里面回来,依靠自性的正知正见。自己正知正见,才能以正知正见的正法布施给众生,这是法布施。皈依僧,僧是清净、和合的意思;唯有清净才能和合,和合里面才见到清净。从前我们与大众相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染污、不清净、感情用事,要从这些地方回过头来,依自性净,依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了,才将净法布施给众生,这叫法布施。
  三皈依从初发心到等觉,修什么?就是修这个东西。千经 万论讲修行的道理,讲修行的方法,真正修行就是这三个东西。六度四摄法也是修这三个,为什么叫你修布施?叫你修觉、正、净而已。为什么叫你持戒?持戒也是为了觉正净。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统统都是为了修觉正净而已。所以问你,你学什么?你修什么?你能一下子答出来「我修觉、修正、修净」,满分,一百分。所以要晓得自己修什么。真正明白了,我们在一生当中有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觉、是正、是净。以觉正净修自己的心性,以觉正净帮助别人,这就是自利利他。
  讲义【七、求大果:念念趣向无上菩提之果觉。】
  我们的目标要大,要大处去著眼,千万不要想有个下品下生就可以,你求这个果太小了,最低限度也要求上品上生,要有这个志气,要求大果。大果是什么?『念念趣向无上菩提之果觉』,有这个大的志向。无上菩提是什么?是究竟佛果。等觉菩萨还不满意,一定要成佛。我们要问,这个事情一生当中能办到吗?如果你提出这个问题问我,我就很干脆的告诉你,你这一生当中办不到。你要是问我为什么办不到?因为你有怀疑,你信心不清净,你信心清净还会来问我吗?你来问我,你的信心就不清净。一生能不能成佛,完全在你有没有信心,这个信心并不是贡高我慢的心,并不是自大的心,这些道理你都明白了,方法也明白,境界也懂得,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信心,真正在一生当中做到圆满的觉、圆满的正、圆满的净,就行了。觉正净圆满,就成佛了,那就是无上菩提果觉。
  这个事情是要修!你日常生活当中不修,那有什么办法?不修不能证果,你在这个境界还是迷,还会起邪知邪见,还会被染污。这个事情无关别人,完全靠自己,自己这一念真转得过来,成佛不难!《楞严经 》里面讲「歇即菩提」,歇什么?在皈依佛里头,迷歇了,就觉了;皈依法里头,邪知邪见歇了,没有了,那就是正知正见;皈依僧里面,一切染污歇,没有了,那就清净了。《楞严》里面「歇即菩提」,那个菩提就是此地所讲的「无上菩提果觉」。你在境界里面不肯歇,那有什么办法?
  讲义【具此诸大,故名大菩萨。】
  上面讲的七个大的意思统统具足,这就叫大菩萨。
  讲义【摩诃萨者:梵语摩诃,此云大。上既称大菩萨,此复加摩诃萨者,谓是地上大菩萨中之大菩萨。】
  大菩萨中之大菩萨,通常都是称等觉菩萨。
  讲义【以文殊等十二位,皆是等觉法身大士,复居十地以上之人。并其同行眷属,其数约有十万人俱。同心同德,和合聚集,故云俱也。】
  『以文殊等十二位』,《圆觉经 》里面这十二位菩萨全是等觉菩萨,「皆是等觉法身大士」,他们在十地之上,我们通常称十地菩萨为「摩诃萨」,摩诃里头再加「大」,这个意思都是称等觉。他们的同行眷属,跟《华严》一样,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数量有十万人俱,『同心同德,和合聚集,故云俱也』。
  这一段文字不多,可是意义很深,也非常重要,特别跟诸位详细说出来,因为将来诸位无论看什么经 ,你一展开经 文,六种成就里头一定有这个句子,这个句子的含义就像今天我在此地跟诸位所讲的,古人注解虽然这样说了,这个意思你看也看不懂,要特别的提醒诸位。今天因缘很殊胜,美国一位同学发心皈依,我们今天提早五分钟下课,诸位可以参加他的皈依礼,我们为他祝福,希望他将来也成为大菩萨,把佛法带到美国去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4 18:28 , Processed in 0.0519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