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135|回复: 0

卍续藏第22册No.0413观无量寿经直指疏-三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9 14: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22 册 No. 0413 观无量寿经直指疏》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至)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初微笑。意有二。一答夫人乐因。故欢笑。二成大王乐果。故欢笑。初见不笑者。夫人欲自绝。佛又何笑言。

  有下。二光照。不待答而先光照王者。令相见佛僧。断疑释结。一令相悟世法。尽如幻梦(二)。令相信善恶因果不忒(三)。令相知各得修证利益(四)故也。五色。表破五阴苦而成五分法身乐。超五浊而得五清。从口。表法王子。皆从佛口法化生故。光照王顶。表一切智果。出人天上。最为尊胜。

  尔下。三成果。心眼无障者。即凡心而见佛心。依肉眼而见佛眼也。阿那含。此云不还。不来欲界受生死故。三果也。增进成者。佛知见光。增道损生。故令转凡为圣。从初至三也。此犹约近成言。终归大乘佛果。如蒙光天子。高超十地。足可徴矣。

  △次正示韦提净业(二)。先举无量佛土果以教正受。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至)谛观彼国净业成者。

  初教知佛果。乐国去十万亿土外而云不远者。一约机缘心行。心则迷佛在心外。则远。悟佛土唯心。则近。行则善力微无缘。则远。善根熟有缘。则近。二约佛力加被。初则佛顶台中。现出佛土。令可观见。次则佛出声光。彻彼佛土。欲见即见。皆名为近。除此尽远也。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故教其解知。下云。是心是佛。真谛智知法身佛也。是心作佛。俗谛智知报化佛也。

  汝当下。二教观国土。彼国净业成者。极乐国中。无量庄严。皆是无漏性德熏成。清净福业修成者也。

  事一心名系念。念报化土。理一心名谛观。观法性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故教其念观也。此二详下前十三观。

  △次明三种净业因以教思惟。

  我今为汝广说众譬(至)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先举益也。众譬。指下后十四五六观。现在益。亦令下。当来益。

  欲生下。次明修中。初标列。恶业谓之祸。善业谓之福。

  一下。二释义。一共凡夫业。孝奉。尊亲也。慈善。爱物也。供职不怠名孝养。服劳无违。名奉事。不杀。略举止善。十善。详列行善。释之。不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不贪瞋痴。十止善也。放生。布施。梵行。诚实。质直。和诤。柔软。不净。慈悲。因缘。十行善也。

  二共小乘业。三归。佛法僧也。众戒。比丘等戒。威仪。初中后际。行住坐卧内。各具二百五十戒律。共三千焉。

  三共大乘业。菩提心。成等正觉心也。信诵。自觉心行。劝进。觉他心行也。

  此则兼利他。名世出世间上上福。为上辈。次则唯自利。名出世福。为中辈。初则人天。名世间福。为下辈。

  如此下。三结成。以此三福德。向彼佛土修。皆共成佛道。故同名净业。

  佛告下。后叹显。诸佛从心想生。是业从性起修。故是佛业正因。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修不明心。便同有作。故问知不。

  △三别明十六观法。令成因行分(四)。初如来诫劝(三)。先总诫谛听。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至)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

  佛下。诫今听。真实曰谛。无邪曰善。听。闻慧。有心耳异。须重诫。思慧可知。念。修慧。

  如来下。明当说。贼者。劫法财。戕慧命故。

  善哉下。赞前问。利益现未。宜称善快。

  △次别劝阿难。

  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至)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初劝持说。领纳法义曰受。捧执文句曰持。自利也。宣说。利他也。

  如来下。二出所以中。先示观法。观兼事理。土通性相。然上净业。是求生乐土因。此乐土。是净业所感果。法也。执譬修持。镜譬观心。像譬土境。喻也。

  见彼下。后明忍益。得。证也。忍。智也。无生法。理也。慧心安此无生法性理故。名得无生法忍。华严云。无生忍者。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大弥陀经云。有三法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无生忍。钝根者。成就二忍。利根者。得无生忍。三十四。四十八愿云。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第一第二至第三者。不取正觉。信力入印度经云。无生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仁王云。无生忍菩萨。所谓远不动观慧。远即七远行地。不动即第八地。观慧即九善慧地也。应时者。圆顿入也。见土。是境妙。心欢。是因纯。即得。是果熟。楞严云。身心快然。如来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此之谓也。

  △后重示韦提。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至)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凡夫肉眼不见障外。想心不得正受。菩萨天眼洞彻他土。观心入正定聚。此拣凡圣心眼不同也。诸佛如来。指弥陀及余佛三身。上约依报果。此约正报果也。方便有二。谓十六观门及佛加持力。观则兼见法身。如解脱长者。随意即见。持则见报化身。如城东老母。背手皆见。异者。胜捷奇妙也。起信云。如来有胜方便。谓以念佛因缘。常见于佛。

  △二韦提启请。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先为现在自他请。佛力。楞伽明二。一入三昧。二现身手。为二持故。即见诸佛。般舟见佛论三力。一佛威摄取力。二念佛三昧力。三本性功德力。初仗佛。次二约自。今乏自力。故请方便门也。

  若下。次为灭后众生请。无仁义礼智信。名浊恶。杀盗淫妄饮酒。破五戒善。名不善。因也。五阴炽盛。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名五苦。果也。众生因果如浊水。如来依正如月影。感应因缘。两不相逗。故须请。心水若净。佛月自现矣。

  △三如来详示(二)。先总以标徴。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至)想于西方云何作想。

  汝下。标。汝生。人也。应下。法也。观住于理名专心。想注于事名系念。一处。文殊般若经谓一行三昧。知法界一相也。约能缘言。

  西方。境也。前六观。依报功德。中七观。正报相好。后三观。三辈业行。约所想言。

  云何句。徴。

  △次别为解释(十六)。初目想观。

  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至)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初标境。生盲。拣非机。小本弥陀经。持名念佛一门已摄。有目。显当机。昔有目而今盲者。亦为所被。见日没者。既见日从西没。定知乐土。居西方矣。立日为境。成事法界。

  当起下。次明观。想念西向。定能缘心。日欲没相。定所缘境。未没欲没。似有如无。日相从西没时。日性亦从西没。真空绝相观也。

  心缘理。想缘事。坚住不移。深胜初起。日欲没。事即理。状如鼓。理即事。理事无碍观也。

  已皆明了。超前中住。开目明日无心外之日。日日遍心。闭目了心无日外之心。心心含日。开闭普融。日心无碍。周遍含容观也。日作法界观既尔。余十五门例知之。

  是为下。后结成。

  △二水想观。

  次作水想见水澄清(至)是为水想名第二观。

  初句。标事境。见下。明观门二。先正作水观。明了无分能缘也。水。所缘。澄则不浑。清则不浊。真空观也。既见水性。起冰相想。前句以理夺事。次句事能隐理。无碍观也。见映。能作。琉璃。所作。不外琉璃之水冰。全体相在乎琉璃。不外冰水之琉璃。全体摄入乎冰水。周遍观也。

  此想下。后兼想地境。水因地而权设。是地前方便观道。地乃水之实法。为水后正修行处。故可合明。意显教观。前后无不圆融者也。于中分三。先明地内外映彻。

  下有下。次明地上下庄严。又二。初地下。初句。金刚为基。

  七宝下。七宝为幢。幢楞有八。擎八方地。放光如日也。

  琉璃下。二地上。先金绳为间。谓以黄金绳。间厕界道傍也。

  以七下。次七宝为界。界。阶道也。琉璃地上。有八交道。俱以七宝成也。小本云。四边阶道。四宝合成。于中连有四严。一出妙华光。

  又似下。二光成楼台。

  于台下。三台边幢乐。

  八种下。四乐宣法音。八风者。东明庶。东南清明。南景。西南凉。西阊阖。西北不周。北广莫。东北条也。又魏译大本。出八风相。文云。自然得风。徐微。(一)调和。(二)不寒。(三)不暑。(四)温凉。(五)柔软。(六)不迟。(七)不疾。(八)吹诸网树。演布无量法音德香。乐器。谓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苦空。举一小乘法。以摄大乘常乐我净等也。

  是为下。结成想。

  △三地想观。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至)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先标境。蹑前地想。以为今门所依事体也。

  一下。二明观二。先行布观。想冰作琉璃地。地性本空。真空观也。性空琉璃地上。想出无量严相。理事观也。地之内外上下。交相遍容。周遍观也。前后次第作法界观。故云一一。观道深细。修须纯一。故除衣食分散心时也。渐入假想。未得精妙。名曰粗见。

  若下。次圆融观。地性严无量相。亦空亦即亦遍。同时具足。不外一心。故得此三昧。知见不可说矣。

  是为下。三结成。佛告下。四显益。先劝传持。

  若观下。次出利益。有二。一灭罪益。地是如实观。能除断。非日水假想。不明灭。又结地以例余前后观。皆有此益也。

  舍身下。二生方益。无疑者。证信净土唯心也。

  作是下。三拣邪正。观境合经。见则断惑证真。便称净业。名正观。相与经异。见则生诸爱慢。即为魔事。名邪观也。

  △四树想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至)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佛下。标境。地句结前。次句起后。

  观宝下。起观三。初总观体性。行树。立体。从心观树体。树树皆心性。真空观也。一下。二别观用相。高叶华果。相也。童子幡盖。用也。于中六。一高大。

  其下。二枝叶。

  一下。三光色。琉璃。此云青色宝。或云绿色宝。梵语苏伐罗。此云金。玻璃。此云水玉。又云白珠。红色者。梵语钵摩罗伽。此云赤光珠。玛瑙。梵语摩罗伽隶。具赤白二色。砗磲。此云大贝。青白色宝。绿珍珠。梵语摩罗伽陀。大论云。此珠金翅鸟口边出。绿色。能辟一切毒。珊瑚。梵语钵攞娑福罗。此云珊瑚树。生海底。碧色。应法师云。初年青色。次年黄色琥珀。梵语阿隰摩揭婆。其色红莹。

  妙真下。四罗网又三。一明体相。妙真珠。梵语因陀尼罗。大论云。天赤珠。

  一下。二出重数。

  一下。三详德用中开二。一宫殿。

  诸天下。二童子。又四。一住处。

  一下。二身衣。释迦毗楞伽。此云能胜。摩尼。此云离垢。净离垢秽故。又云增长。增长威德故。楞严三昧云。帝释于善法堂中。着释迦毗楞伽摩尼璎珞。

  其下。三光明。

  不可下。四宝色。初句总贯。次二句别显。谓众宝物不可具说。间错状不可具引。色形相不可具言也。

  此下。五次第。大本云。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华华相顺。实实相当。皆明行伍相也。

  于下。六花果。中又二。先总。

  一下。次别。分四。一叶形量大色多可知。画线条也。

  有众下。二花色。阎浮檀。此云胜金。阎浮树果水汁。点物成金。因流入河。染石为金。其色赤黄。兼带紫??。涌生下。三果实。帝释天有一器。名功德瓶。随所须物。皆从瓶出。花涌众果亦尔。

  有下。四光明又二。先化成幡盖。

  是宝下。次映现国事。三千。极乐本土也。十方。余外邻邦也。

  以上六门相用。事非理性外有。一真体性。理非事相外显。无碍观成矣。

  见此下。三遍观性相。初句见树性相。结前也。亦下。起后也。一一观。指七重行树。七七相重。重重无尽矣。树茎等。指六门相用。彼此遍容。一多即入也皆令明者。周遍观成也。

  是为下。结成。

  △五池水观。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至)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次句境也。

  欲下。观也。先总体。想八池水性。唯无相心成。真空观也。

  一下。次别相五。初池水。又二。先能造体。柔软者。称心适意故。如意珠者。梵语摩尼。自在曰王。珠中最胜故。圆觉云。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

  分下。次所流相。支派也。

  黄金下。二渠流杂色者。许慎云。金有五色故。

  一下。三莲花。

  其下。四泉声。先明灌注随意。

  其声下。次明音声演法。苦空。小乘法也。波罗密。大乘始终法也。相好。一乘圆顿法也。

  如下。五鸟音。哀雅赞者。哀则赞佛大悲拔苦。赞法解脱二死。赞僧悲增化他。雅则赞佛大慈与乐。赞法证得二果。赞僧智增自行。通上五门。具二观法。事相即理性。理性即事相。无碍观也。此一即彼多。彼多即此一。周遍观也。至此观胜根利。故得合辙。不须次第偏历。

  是为下。结也。八功德者。唐译云。一澄净。澄渟洁净。离污浊故。二清冷。清湛凉冷。无烦热故。三甘美。甘甜美妙具上味故。四轻软。轻巧柔软。可上下故。五润泽。津润滑泽。不枯涩故。六安和。安静和缓。绝迅泛故。七。除饥。除饥渴病。有胜力故。八长养。诸根长养。调身心故。

  △六总相观。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至)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初明观二。先别观宝楼阁。界上。谓界道内地面上也。五百亿。重数也。

  其下。楼中诸天作乐也。

  又下。空里乐器自鸣也。

  此下。乐内演出三宝声也。

  众音。指天乐空乐二种音。楼阁天乐。事法界。为所缘境。一一唯心性成。理法界。真空观事相遍于理。理性遍于事。事理法界。无碍观。理如事相无尽。事如理性圆遍。事事法界。周遍观。皆能修观。此既总门。故能所不分。境观圆融也。

  此下。后总结池地树。望后诸观。此犹约略见依土事。未及详悉正报。名粗。树地池楼一齐见者。境观后后胜前前故。较前第三见地。前是粗中粗。此则粗中细矣。

  是为下。二结成。望前次第别相观者。今则四事同时具足。名总。

  若见下。三显益。先灭罪。命下。次生方。作下。后拣取正则取。邪则拣也。

  △七华座观(二)。初示现正报果发起信解。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至)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先如来许示。谛听善念。诫也。

  为汝别说。许也。苦。三苦八苦等。果也。恼十使烦恼等。因也。除苦。转生死得涅槃。除恼。转惑业成菩提。

  汝等下。劝也。上自行。此利他。

  说是下。次三圣现前。悲华经云。过去劫中。世界名删提岚。劫名善持。轮王名无诤念。生有千子。臣名宝海。唯生一子。号曰宝藏。出家成道。还号宝藏如来。为王说法。其王千子。各各供养。经三月已。佛欲为记。先入三昧。光中现界。或有浊恶或有净妙。王问其因。佛言。皆以愿力度众生故。王言。我愿成佛。不取不净佛土。愿世界净妙。无四恶道。亦无女人。等一化生。寿命无量。宫殿庄严。如第六天。闻我名者。必生我界。唯除五逆。诽谤圣人。破坏正法等。王发愿已。佛即告曰。大王。汝见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尊音王如来。世界严净。悉如汝愿。四佛灭后。过二恒河沙阿僧祇劫中。世界转名安乐汝当作佛。号无量寿如来。次授轮王千子中。第一不眴太子记曰。汝观六道。生大悲心。断诸苦恼。令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无量寿佛般涅槃后。二恒河沙阿僧祇劫。于夜初分。正法灭已。于夜后分。土其转名一切珍宝之所成就。种种庄严。胜安乐界。于一念顷。便成正觉。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寿九十六亿那由它百千万亿劫。又告第二尼摩太子。由汝愿取大千界故。今当字汝为大势至。功德山王佛灭度后。汝当成道。号善住珍宝山王如来。如是次第授千子中。有愿取五浊成佛者。即我释迦文是。以大悲故。土名娑婆。生佛忍于三毒诸烦恼恶。故名忍土。今佛将说三圣诸观。故现身相以证信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9-30 17:30 , Processed in 0.0516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