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306|回复: 0

卍续藏第01册No.0005无量寿经会译-三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0-28 16: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01 册 No. 0005 无量寿经会译》

  世尊。云何彼土众生。亦有宫殿处地。不能游行虚空。神通自在者耶。佛言。此乃彼国化城边地众生。由彼在世时。不了诸佛不思议智。大乘广智。最上胜智。但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人命终时。生彼国边界七宝城中。其城纵广各二千里。城中亦有舍宅宝树宝池供养。如第二忉利天。其人于其城中。凡五百岁。不能游行虚空。不能见佛闻法。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牢狱。若诸小王子得罪。幽此宫中。衣食供帐伎乐。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此诸王子。??乐处彼否。弥勒言。不也。但以种种方便求出。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又如此土众生。处母胎中。尚未出胎。一切无所见闻。此等众生。亦复如是。虽处华胎。而不能见佛闻法。与此土处胎无异。由其宿命。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妄生分别。视生佛国。如求人天福报。是故因果相感。生此化城。虽有余乐。而以不见佛为苦。待彼众生。久知悔责。求离彼处。乃能往诣无量寿佛所。供养闻法。既闻法开悟已。乃得遍至诸佛世界所。修其功德。此等众生。暂离三界轮回。信慧未全。尚复如是。况乃世智聪辩。取相分别。情执深重。但求人。天福田。增益邪心。永在三界狱中。云何得免轮回。出离生死(此段参取魏唐二译。其汉吴文亦相仿。惟宋译不指边地化城。而指生天为胎生。则天上亦系化生。且佛与弥勒问答语气。亦太浅近。故不从之。惟末数句。略参取其意。又案菩萨处胎经云。佛言。过此西方十二亿那由他刹。有懈慢国。快乐安隐。人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若从此国过。人多染着。即愿生其中。遂不得到弥陀佛土。若人见此。不贪不爱。即得越过。至安乐国。又宝积经。有一比丘。闻佛赞扬东方。不动如来佛刹功德。心生贪着。而白佛言。我今愿生不动佛刹。佛告比丘。彼国不以爱着而得往生。惟有植诸善本。修诸梵行。得生彼国。此二经。皆可与此相证。即十六观经之下品往生。不得见佛也。此经三辈往生。皆上中品。而以下品属疑城边地)。

  弥勒当知。众生在此五浊恶世。精进一日一夜。胜在天上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天上多乐少苦故。在此忍界。精进十日十夜。胜在他方佛国边地。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佛界边地。多乐少苦故(此段各译。相仿惟此土为善。胜于极乐也世界当指疑城边地言之。诸译未免以辞害意。故酌增边地二字)。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刹。有几多菩萨。得生极乐世界。佛言。弥勒。我此娑婆世界。有七十二那由他菩萨。已曾供养无量寿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其诸小行菩萨。修习小功德。当来得往生者。不可胜计。复次。阿难。难忍佛刹。有十八亿菩萨。生彼国土。宝藏佛刹。有九十亿菩萨。生彼国土。火光佛刹。有二十二亿菩萨。生彼国土。无量光佛刹。有二十五亿菩萨。生彼国土。世灯佛刹。有六十亿菩萨。生彼国土。龙树佛刹。有千四百亿菩萨。生彼国土。无垢光佛刹。有二十五亿菩萨。生彼国土。师子佛刹。有千百八亿菩萨。生彼国土。吉祥峰佛刹。有二千百亿菩萨。生彼国土。仁王佛刹。有千亿菩萨。生彼国土。华幢佛刹。有一亿菩萨。生彼国土。光明王佛刹。有十二亿菩萨。生彼国土。得无畏佛刹。有六十九亿菩萨。生彼国土。此外十方世界。无量佛国。其往生者。亦复如是。昼夜一劫。说不能尽。(此段全用宋译。惟末四句。从魏译增)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无量寿佛名号。深心信乐。至诚归依。无所疑惑。当知此人夙世已曾于诸佛所。种诸善根。非是小乘。若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为他演说。乃至于一昼夜。思惟彼刹及佛身功德。此人命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萨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无上菩提。随意成就(此段用宋译。参取各译字句)。

  佛语弥勒。我悲此土众生。尽其形寿。为心走使。无田宅。忧田宅。无财宝。忧财宝。无眷属。忧眷属。适然得之。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日夜怔营。无有休息。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又或于所怨仇。更相报复。于所恩爱。互相贪恋。世世转剧。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惟己之神识。独生独死。独往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或有勉修福田。情执深重。但求人天有漏果报。祇增生死。不出轮回。永劫以来。流转五道。忧畏勤苦。不可胜言变化殃咎。异处善恶。自然追逐。去无所至。????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此皆不了佛智。不信佛语。不拔生死轮回根本。迷没愚痴苦海。无有出期。当知众生处此五浊恶世。长受五痛五烧。于诸世界中。最可怜愍。何谓五浊。劫浊。命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是为五浊。何谓五痛五烧。生时痛。老时痛。病时痛。死时痛。患难穷苦痛。淫欲火烧。瞋忿火烧。贪盗火烧。邪伪火烧。愚痴火烧。是为五痛五烧。我今于此五浊恶世成佛。劝导众生。出五浊。离五痛。断五烧。说此易行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当知众生。或闻无量寿佛名号。悲悚信乐。深心归依者。皆是夙种善根。已曾供养诸佛。若有闻无量寿佛名号。不敬不信。不乐受持者。皆是恶道中来。不种善根所致(汉吴魏三译。皆有佛告弥勒。劝进往生。及五痛五烧等数千言。唐宋二译皆无之。固较简净。但于我佛悲心苦口觉迷之旨。又恐有缺。考汉吴译。均有生老病死苦五痛之语。窃意当初佛说五痛。不过如此。后人展转附益。故失其真。今故于前三译中。决择精粗。存此一段。以资持诵。而起悲信惟中间人天福田五句。各译无之。今采宋译增入)。

  佛语弥勒。如来出世。难值难见。诸佛经法。难得难闻。若闻此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此段全用魏译)过是以往。无量寿经亦灭。惟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此四句各译无之。今从大集经增入。使人知此净土法门为末法第一津梁。且使人免法灭之惧。又瑜珈师地论云。劫尽之时。阿弥陀佛四字。世间无能念全。或能一字。或能二字。若有能念全四字者。即为天人师。是知法愈末。则根愈钝。又法苑珠林。言饿鬼地狱。有菩萨悯之。教以念佛。皆不成声。或以佛号写其手掌。字不能现。是知业障愈重。则信受愈难。故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况净土横超三界。至易简。至难信。佛经末丁宁告戒以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读者当发深庆幸深悲恐。方不负金口嘱付之苦心也)。

  汝等当受持我语。广流末法。毋令断绝。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无量众生。皆发无上正觉之心。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百比丘。漏尽意解。四十亿菩萨。得不退转。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于将来世。当成正觉。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光明普照十方国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无量妙华。雨满虚空。佛说是经已。尊者阿难。及弥勒菩萨。天龙八部。一切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此用魏宋二译)。

  观无量经叙

  莲池大师之不疏十六观经。以有智者之疏。四明尊者之钞也。天台以三观三谛。释一切经。而于是经尤切。一心三观者为能观。一境三谛者为所观。然即佛即心。即心即境。则所即是能。能即是所。初无彼此之别。台宗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所谓即妄全真。况我佛依正。无上胜境乎。但在行人根器不同。修持有序。则有次第三观。一心三观之别。次第三观者。从空入假。从假入空。从空入中。此经先观依正。日水冰地。宝树楼台。以渐及观金容。因以渐契心源也。一心三观者。即假即空即中。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故行者观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相好。则无次第之可言矣。彻悟禅师语录曰。观经是心作佛。是心即佛。此言较之宗门见性成佛。尤为直捷。何者。以成佛难而作佛易也。见佛时即成佛时。知此则以弥陀之自性。念自性之弥陀。以净土之惟心。念惟心之净土。而净业纯是第一义谛矣。古德曰。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内诸佛。念念证真。自非用志不分。绝利一源者。岂易语此哉。但需依经次第。谛审观境。如对目前。自然定中梦中。默为感应。心境圆融。入不思议。略述指归。以告持诵是经者。

  菩萨戒弟子魏承贯谨叙

  问观佛依正之时。不可念佛号乎。曰是何言也。如落日莲华。此方所有。观之易现。至于观水观冰。不过江河湖荡之水。已难成天水相接。琉璃世界之象。况七宝之树。八功德之水。若非求佛加被。于梦寐之中现之。岂凡夫心想所能现乎。至于观三圣金容之时。则观佛之日。必须终日念佛名。观二大士之日。必须终日念二大士之名。是观佛念佛。两不可离也。念佛在一心不乱。今口中念佛。而心观依正。并非二用其心也。

  问观佛不至有魔。而各观皆防邪观者。何也。曰。此非邪魔之谓。如观水冰而现落日。观宝树而现莲华。所现与所观不相应。不得即以为正观也。

  观经于观佛法门。备极婆心。恐相好太多。众生无由入也。则教以从一相好入。先观眉间白毫。又恐佛法界身。非凡夫心力所能摄也。则教以先观丈六金身立池水上。至于普观。想此身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莲华中趺坐。华开见佛。遍览依正。此则在前此白毫丈六两观既成之后。非上上根器。不得见此。有能以法界性。观法界身者。则心可契此矣。

  魏承贯谨记

  阿弥陀经叙

  弥陀一经。得云栖大师疏钞。可谓大涌细入。尽美尽善矣。大师以乘愿再来之人。为净业中兴教主。后学仰钻不暇。何敢置议。惟科判太多。初心难入。故为疏钞节要。删繁就简。于大师之精华。实一字不遗焉。夫念佛之声。或默持。或金刚持。或经行闭关时持。其声至近也。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十万亿刹外。岂能得闻。乃念者往生。不念者不得往生。岂非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乎。又念佛之念。惟自知之。何故一心不乱者往生。散心不一者不得往生。岂非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乎。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自十方佛赞以后。即判为流通。良为直捷。可以并行。惟其弟子成时作净土十要序。专主持名。而斥观想参究之非。其言譬如魇人。不可照以灯烛。照则失心。止宜唤其本名。自然醒寤。夫魇人待他人唤醒。与醒人之观佛依正。即心即佛者。何可同年而语。又斥参究之人。曰纤儿得些活计。急须吐弃无余。此谓参念佛是谁话头。难起疑情。故有是词。若其他话头公案。多可逆流而入。直彻真源者。上品上生。即契无生法忍。上品中生。亦必契第一义谛。云栖师禅关?进。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为参究之要。其疏钞中言言归性。昔有人问云栖师者曰。参禅与念佛二事。还可通融否。师应声曰。若言是两事。用得通融着。请举之以告持诵是经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6 01:53 , Processed in 0.0512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