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164|回复: 2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九十九集)2000/10/28新加坡淨宗学会档名:19-14-099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7-7 12: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八集)  2000/10/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8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五面最后一行: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照前面经文完整的句子来念:「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这样句子就完整了。世间法,出世间法我们不谈,出世间法最低限度是讲四圣法界,严格的讲是一真法界,这个层次太高了,我们只讲六道。六道裡面一切人与事,最困难的是人与人的相处。如果人与人的关係搞好,能相处,六道的境界跟诸佛如来的一真法界,实在讲就没有差别了。由此可知,人与人相处,是六道裡面第一桩大事情。古圣先贤的教学,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种种教化,无不以此为第一桩大事情,也就是教学裡面第一个宗旨。何以四圣以上的法界,这些问题都没有?他们是真正觉悟了。我们在佛经上看到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所证得的果位是正觉,他们是真正觉悟了;真正觉悟,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没有真正觉悟,六道,包括非想非非想处天。我们接受圣贤教育所为何事?无非是学得圣贤人他怎样跟大众相处,我们学这桩事情,这在世间称之为大学问。只要将这个问题解决,其他都不成问题了。

  佛教导我们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这一句,『四摄』。「摄」是摄受的意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接近、亲近。佛在这个地方跟我们讲了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用这四种方法摄受一切众生。摄受裡面最重要的是教化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欢喜、顺从教化,这就叫摄受。在世间范围最小的是夫妻,夫妻两个要是懂得四摄法,修行四摄法,这个夫妻真的是百年好合,我们世间人讲恩爱夫妻,从这个方法上建立。落实在一家,家庭和睦,中国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落实在这个道场,这个道场人人道业成就。四摄无论落实在哪一个团体裡面,这个团体决定兴旺。如果没有四摄法,夫妻不和,家庭破碎。

  今天我们看世间有不少企业、公司做得很成功,细细去观察,它用什麽方法?凡是成功的,他们所做的是接近四摄法,如果完全用四摄法,老闆毫不操心,员工一定团结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互助合作,哪有不兴旺的道理?永远的兴旺,决定没有衰退。四摄裡面缺了一条,缺了两条,问题就来了。这个道理,我们要细细去研究,如何把它落实。圆满的落实,这是教育的问题,教育是教人觉悟。如果不教,佛菩萨对众生再好,为什麽佛不度众生?佛这个方法这样圆满,为什麽不到这个世间来度众生?佛不来,那就是佛不慈悲,大慈大悲怎麽能讲得通?佛之所以不来,是现前众生不能接受;换句话说,不能接受佛的四摄法,这就与佛无缘,佛不度无缘众生。

  佛对一切众生的布施是法布施,不是财布施。诸位一定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生活是托钵,他全部的财产就是三衣一钵,过最简单的物质生活,没有一丝毫多馀的,所以说财布施他没有力量,他用的是法布施,教化一切众生。法布施实在讲,也离不开财布施,这个财叫「内财」,他的体力、他的精神,这属于内财,他是内财布施,而没有外财。辛辛苦苦四十九年,没有中断,天天在教学,天天为大家上课。什麽人得利益?用中国话来讲,好学的人得利益。所以好学是我们这一生成败的关键,哪个人好学,哪个人就得利益。得利益多少是在他好学成分之多寡,他十分好学,他得十分利益;他三分好学,他只得三分利益。

  好学裡头最重要的,这是佛在一切经典裡面说了无数次的,我们展开佛经,从头到尾看一遍,记忆很模煳,有一句话应该记得很清楚,这一句话就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什麽记得很清楚?讲的遍数太多了,一部《金刚经》只有五千个字,这一句话讲了十几遍,这是不厌其烦、反覆叮咛。你能不能成就,就在这八个字,你能不能接受,你能不能保持,你能不能读诵,你能不能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给别人看。把佛菩萨的生活行为做出来给人看,这叫「演」,演是演戏。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常常读到的「游戏人间」,他都是在世间做戏,在世间表演,让世间人看到之后觉悟,省悟过来。我们为佛弟子,我们是四众弟子,每一个人身分不相同,工作不相同,必须在现有身分、现前工作裡面,做出表率、做出模范,这就叫「为人演」;你做出好样子,就有人向你请教、向你学习,你再教导他,这是「说」。换句话说,如果学了不能够做到,等于没有学,你教别人,别人也不相信,一定要做出来。所以每一部经到最后一句话,佛都是教导大家「信受奉行」,这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四摄裡的布施摄受。

  我们看到世间人跟学佛的人确实不一样,世间有没有善人、有没有好人?有,我们看到很多。像这些年来,提倡儿童扎根教育,提倡读圣贤书,了不起!大善人,但是他不是佛菩萨。怎麽知道不是佛菩萨?这麽多好的教材,后面一翻开,「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完了,这一道就封死了,不能够利益天下众生。为什麽?你要读这个书,一定要花钱向他买,你要想翻印,他追究打官司,你就得上法庭,你还要判刑。所以这是凡夫,不是佛菩萨,心量很小。我有好东西,但是你一定要来跟我买,我卖给你,不能流通。佛菩萨心量大,爱社会、爱众生,希望各个人得利益,决定没有版权。我们看真的好人、假的好人,就看他要不要版权,他有没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没有放下,他行的好事,也不过是世间有漏的福报而已,世间有漏福报到哪裡去享很难讲。五戒十善修得很好,来生得人道;五戒十善修得不好,到哪裡享福?我们看到许多外国人、富贵人家养的宠物,他将来就变成那个东西,他的前途就如此,畜生道去享福,饿鬼道去享福。他也行法布施、也行财布施,自私自利没有放下,所以多半都是到这两道去。小宠物很聪明、很懂人的意思,为什麽?牠前生修法布施。牠的生活环境很好,你看一家人都爱护牠,照顾得无微不至,牠前生修的财布施。果报到哪裡享受,我们要清清楚楚。

  我们看到世间有不少也算是有心人,看到后头「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们就寒心了。为什麽?不能普及,不能教化广大众生,非常非常可惜。他本来可以作大圣人,可以作救世主,这一下他还是个薄地凡夫,诸佛菩萨看到也摇头、也感叹。所以学佛最大的一个障碍,是怎样突破自私自利。李炳南老居士往年常常叮咛嘱咐我们,学佛要「改心」,改换心理上的观念。没有学佛时候,起心动念为自己、为自己家庭,这是凡夫,六道凡夫,脱离不了六道轮迴。学佛之后,把这个念头改过来,起心动念想着一切众生的幸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为一切众生修福。修福不是我自己享福,修福让一切众生享福,不分国家(佛经裡面讲国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一切都不分别,平等看待,普遍的利益,这是佛弟子。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7-7 12: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九集)  2000/10/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9》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九集)  2000/10/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9

  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五面,最后一行: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这一条前面虽然讲过一次,意思还没有能够显示出来。因为四摄法对于世出世法都非常重要,我们多用一点时间来研究讨论有好处。四摄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係,这个关係要是能处好,什麽问题都解决了,这个关係要是处不好,不但是造成许多的困难,还必然会引起许多的灾害。天灾人祸是从什麽地方生起来的?我们真的明瞭之后就晓得,四摄法能够消除一切灾难,所以这一条我们不能不重视。

  佛在此地教导我们,能将十善业道落实在四摄法裡面,就能够消除世间许多的天灾人祸。四摄头一条是「布施」,昨天跟诸位说过了,今天我们从佛教的教义裡,更深入一层去体会它。佛在经典裡教菩萨,布施裡又有四种遍施,佛学的名词叫「四悉檀」。「四」是数字,「悉」这一个字是中国字,「檀」是檀那、是布施,四种悉布施,「悉」是普遍。换句话说,完全用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去修这四种布施。这就讲得深入而且透彻。

  第一、「世界悉檀」。「世界」两个字怎麽讲法?「世」是讲时间,「界」是讲空间,世界是我们今天一般人所讲的宇宙,是佛法裡面所说的尽虚空遍法界。你看佛教菩萨的心量多大!你能够把心量圆满的拓开,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修这种布施,你得的利益是欢喜,佛家常讲的「常生欢喜心」。欢喜心从哪裡生出来?一般我们在经论裡常看到「法喜充满」,这个充满是充满宇宙,充满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一片祥和,法喜(欢喜心)是这样布施成就的效果,我们要学习。这个效果,在佛教化众生裡面,就是普遍接引众生,佛经常讲「普度众生」。你没有这个心量,怎麽能帮助众生?不但度不了众生,连自己也度不了。你没有这个心量,时时刻刻生烦恼,怎麽会常生欢喜?所以我们要想想,如何将十善业落实在世界悉檀。

  第二、「为人悉檀」。这在布施裡面有特定的一个对象,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人」在此地,它引申的意思是「众生」,十法界裡头,如果只为人这一法界,就还漏掉了九法界,所以我们懂得佛的意思,真的是举一,我们就知道十:念念为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说有情众生,一定也包含到无情的众生,我们这个布施的心、布施的行为,才能达到究竟圆满,我们所得到的利益生善。念念为人不为自己,生善、纯善。为自己就生恶,就不是生善。为人才生善,为众生就生善。正如佛在本经前面给我们的开示,让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佛这样教导我们,我们要怎样修成?四摄法就成就了。

  第三、「对治悉檀」。这四条愈来愈精细。第一条是讲你的心量,念念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拓开心量。第二条是念念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第三条就教导我们对于一切众生,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们,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

  首先帮助众生转恶为善。怎样帮助他们?自己做出样子给他们看,不做出榜样给他们看没有用。所以,古圣先贤的教学,都是做样子给人看。从前做父母的懂得,知道这个道理,所以父母在儿女面前,言谈举止都不违背礼。为什麽?这叫家庭教育,做给儿女看,让儿女从小就看到听到。这是负责任的父母,是真正爱护子女的父母,绝对不给儿女有不好的印象。从前人懂得,现在人不懂了,所以现在有一些同修常常谈到儿女不听话,他们都没有想想,儿女为什麽不听话?决定不能怪儿女,儿女年岁小,不懂事,只知道模彷,大人表现怎麽样,他们就学习。由此可知,儿女不听话,学生不听话,责任在哪裡?父母自己本身没做好,老师本身没做好,回过头来反省,原因就找到了。儒家所谓是「父不父则子不子」,你作父母不像作父母的样子,你的儿女当然也就不像作儿女的样子。

  《三字经》的前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四句话重要,是古圣先贤教育的总纲领、总原则。「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不要讲太深,讲最浅近的,小孩生下来都是善良的,都是好的,怎麽会变?「性相近,习相远」。「习」是他所学的。婴儿睁开眼睛他就会看,那个印象深刻,你给他看些什麽,最初第一个印象,几乎就跟本性一样。现在有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一个人的成就,老师的教育是帮助他完成,他的根是在家庭教育。父母尊敬师长,做出尊敬师长的样子让子女看,子女看到父母对老师这麽尊重,自然对老师就有信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布施裡面,这两个是骨干:布施断恶修善,布施破迷开悟。实际上,对治悉檀所得的利益是破恶,为人悉檀所得的利益是生善。破恶就是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使我们的善能达到真纯。

  第四、「第一义悉檀」。这是布施的终极目标。第一义是什麽?第一义是入理、契入,我们今天讲真理。「真理」这个名词很抽象,我们换句话说:通达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样布施才真正达到圆满。佛在经上跟我们讲这些道理,我们不能不认真努力去学习,为什麽?在世间一切法裡,你学不到的。这是四摄第一条「布施」,与四悉檀相应,布施波罗蜜才圆满。

  四摄第二条是「爱语」。「爱语」这个名词,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爱语不是好听的言语,不是花言巧语,可能是责备他,可能是喝斥他、骂他、教训他,是真正爱护他的言语。打他、骂他是真正爱护他,不爱他就不管他了。所以,大家不要把爱语看作一定是很好听的,那就弄错了。一天到晚跟人家接触,花言巧语骗人,不是爱语。

  真正的爱护,爱语的摄受,都要以智慧为基础,绝不是感情。智慧为基础,你才能观机。你帮助别人、劝导别人,用什麽方法劝导?在什麽时候劝导?劝导到什麽程度他能接受?你都能明瞭,你才真正能够帮助他。他要是不能接受,起反抗,我们的作法就有错误。佛菩萨度众生,不急于一时,非常有耐心,这一生他不能回头,等来生,来生不能回头,等后世,这是我们要学佛菩萨的。如果机缘成熟,一定要抓住,绝不失时。所以,我们讚歎佛菩萨说法「如海潮音」,海潮就是一定的时候涨潮,一定的时候落潮,取这个意思,能把时节因缘掌握得非常好。应当说的时候不说,时候失掉了。不当说的时候说了,起反作用,达不到效果。所以,这是要用智慧去观机。

  由此可知,与一切众生交往,摄受一切众生,大根大本就是真诚的慈悲。这裡面不夹杂丝毫的恶意,是真诚纯善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这个心就是佛心,这个心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性。我们今天对于一些人没有这种爱心,是迷失了自性。要知道,这是性德,你能够契入这个境界,你的性德自然流露,不加丝毫勉强。你说:我要学。这个东西学不来的,必须契入境界,自然就流露了,佛经上常讲「法尔如是」。我们用这种心态、用这种行为处事待人接物,哪裡不受欢迎?圆满真诚的帮助别人,别人怎麽会不接受?他不欢迎、不能接受,还排斥,这就是迷失自性,迷失得太深太久,佛法裡面讲业障太重。业障、迷惑可以化解,化解的方法就是教学,我们用教学的方法来化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7-7 12: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九集)  2000/10/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9》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诸佛菩萨,古圣先贤,他们一生的行谊显示出无尽的慈悲,永恆的爱意,爱护一切众生,无微不至,这是我们应当要体会的,应当要学习的。好,今天时间到了,这一条意思还没有讲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5 00:41 , Processed in 0.0441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