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400|回复: 2

不分教派--专访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复制链接]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09-3-7 11: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佛的化身,事实上是--
因众生的善业所感生。
只要世界上的一些众生虔诚又有信心,那化身佛自然就会显现;如果众生贪、嗔、痴等各种烦恼炽盛,那就会见到各式各样恶形恶状的人,
事实上,他们也都是化身。


采访、整理:黄英杰


问:请问转世喇嘛是否在前世的基础上继续修行,或必须重新开始?
答:这要看转世喇嘛个人而异。


金刚乘与大、小乘的差异处
问:金刚乘强调证量,并认为密乘要比大、小乘殊胜。但菩萨道以救度众生为已任,而金刚乘行者却强调即身成佛,是以在未证果前,需要生生世世不断地全心投入修行,那么在救度众生上,是否不如大乘来得直接有力?
答: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以菩提心而言,一般所谓大乘与金刚乘并无不同。密宗之修行,无论称为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或任何次第,其目的乃在帮助一切众生,这个目标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这在大乘和金刚乘而言并无差异。

问:那么在救度众生的实际行动上,是否会比一般大乘为少?
答:不会。我认为比大乘更多。
因为在大乘中,有很多戒律必须遵守。但金刚乘的修行道路却更宽广,没有任何地方不能修行或利益众生的;虽然说金刚乘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律要遵守。
举例而言,大乘不太重视利用忿怒的方法来帮助众生。可是这在金刚乘中并不排斥,只要对众生有帮助,任何方法都可以加以利用。因为有某些众生,是没有办法用慈悲或是微笑的方式去救度;这里的慈悲是指一般我们认为一定要采取微笑方式的慈悲。举例来说,如果现在有一条牛,它就站在悬崖边,你是没有办法走过去告诉它说,“唉啊!你往后走吧!不然马上就掉下去了。好危险!”因为它根本就听不懂你的警告。如果你仍想救这条牛的话,唯一能用的方法,就是拿鞭子把它打走,尽管救牛的动机是慈悲。所以对烦恼、愚痴的众生,只有用忿怒的方法降伏他们;在金刚乘中,可以看到很多忿怒相的佛像。这样也很好,因为实际上这个时代忿怒的众生是要比平和的众生多得多。
还有一些增益的修行,例如修财神,可以带来财富,然后从这也可得到成就,像这样的修行方法,大乘中也不太重视。一般说来大乘是要抛弃、远离财富的,但是佛经中却有如下的说法:假使一位比丘没有任何贪欲的话,那么是可以拿取如须弥山那样大的金子。
为什么金刚乘的行者,并不排斥这种增益法--即让自己更富裕的方式,来助人成佛?因为一方面,这些财富可以帮助很多众生;另一方面,有的众生原来对财富就有很深的执著,如果要这些众生不执著并放弃各种财富而好好修行,这恐怕很困难!假使非要这些众生放弃财富修行,他们不但没办法接受佛法,更有可能进一步排斥佛法。那么,如何救度这类众生?
这在小乘而言,除了放弃,或不断说服他们应该抛弃欲望,是没有其他办法的。但金刚乘因为有很多不同的修行方法,所以它可以让这些众生不要抛弃对财富的欲望,却强调应该利用这种执著,转变成修行的力量。金刚乘便是以这种方法来帮助某些众生。

所谓化身佛是众生心识的投射
问:如果成佛以后,就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救度众生,为什么很多的大菩萨却不愿成佛呢?
答:不!他们并不是因为有意保留疑惑、烦恼以致不能成就。佛因智慧故,不住轮回;因慈悲故,不住涅槃。菩萨并非有意要留下一些烦恼不去除而轮回;菩萨之所以轮回,是要以救度众生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清除最后的那些烦恼。

问:以业力而言,化身佛根本没有任何因缘可以使他进入六道,那么如果要来救度众生,是否要先经过染污?
答:不是这样的。佛的化身,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如同耶稣生在世界上是由外界来的。所谓佛的化身,事实上是因众生的善业所感生。因此,只要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众生虔诚又有信心,那化身佛自然就会显现;如果众生贪、嗔、痴等各种烦恼炽盛,那就会看到各式各样恶形恶状的人,事实上他们也都是化身。
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见地存在,但对佛教徒而言,重要的并不是谈论何种见地,而是谈论见地的是什么人。谈到化身佛,重点不在化身,而是在那些对佛有信心、虔诚的人。我们已经染污的心灵,认为佛来了,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来了。照小乘的说法,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叫悉达多太子时,是住在资粮位;但依照大乘的看法,释尊其实早就成佛了,只是为了要示现给众生看,所以再来娑婆世界,这是为了要帮助众生。
照密宗来看,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释迦牟尼佛来了,或什么是释迦牟尼佛。这完全是我们心的投射,由于把对他的崇敬、信心投射出去,所以我们便看到或认为有一个释迦牟尼佛来了,这完全是心识的投射。

问:依此而言,所谓化身佛,是我们自己心识投射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有些转世的喇嘛,被称为是某某菩萨或是什么佛乘愿再来?
答:那就是因为众生对他们有这样的信心。所以说,假如你真的认为嘉华仁波切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就真的是观世音菩萨--那是指对你而言。不要说是嘉华仁波切,就像是我自己,虽然充满各种染污,可是如果一个人对我深具信心,认为我是文殊菩萨或观世音菩萨,则对这个人来说,我就可以是文殊菩萨,就可以加持这个人,使他成佛。
可是如果有人认为我是假的文殊菩萨转世,是一个罪恶的人,对于抱持这种想法的人而言,我就足以伤害他们了。对佛的堂弟提婆达多来说,佛从来不曾是一个好人;这并不能表示佛是好的,或是坏的,好与坏完全来自于那位看佛的人是采取何种价值观!
虹光身、实体明妃定义的澄清
问:如果没有经过实体双运的话,是否能自在证得虹光身?
答:可以。得到虹光身有种种不同的方法,修六度或十度也一样可得到,就算是修大乘菩萨道,一样也可以证得虹光身。其实虹光身就是你证悟到自己乃是空和明的合体,因为虹光本身是空的,可是它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又是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

问:在领受无上瑜珈密四灌顶时,据书上所言,需要明妃的配合。但就我所知,目前在台湾并没有这种的仪式;那运用观想或是其它的方式,是属于方便法?或是仍为究竟法?
答:无上瑜珈密四灌顶所用的明妃或空行母,有外、内、密三类,而内、密两种空行是更重要的。
自己的智慧就是内、密的两种空行母,而自性方便就等于是内、密的两种勇父。一般说外空行,就是指实体的明妃。除非金刚弟子实在难以认识到内、密两种明妃,在这种情况下,才必须依赖外空行(或实体明妃)。
但,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明妃或者空行母,是女性,是位漂亮、美好的女孩,这种看法相当混浊,很不正确。“明妃”,其实是要比上面所讲的定义更微妙的。

问:现在人大部分都没有采用实体明妃这种仪式,是否表示(意味着)现在已经不需要?
答:对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当然是需要。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一定不需要,不过最好是不要随便去使用这种方式。

问:虹光身代表的果位是什么?
答:可以说已经证到十三地,即最高佛位。

问:虹光身与所谓天色身有什么不同?
答:一样,只是使用的名字不同罢了。使用不同的名字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众生的根器有别,有的人喜欢叫它报身,也就是刚刚提到的天色身。由于报身在大乘经典使用次数频繁,所以很多人认为报身是最好的说法;但是如果我们对报身执著的话,那就如同我们执著自己的姓名般没什么差别。
因根器不同而有解脱道与方便道之分
问:法身、报身、化身可同时证得,或必须分别证得?
答:依大乘而言,当然是同时证得。但照金刚乘,尤其是宁玛派(即红教的教授),根本不必去证得什么,它原本就已经在我们身上,重要的是要实际上真正的知道。

问:在无上瑜珈密是照气、脉、明点的次弟修持,如果这是方便道,那么应该还有一个解脱道;现在的人似乎直接修持解脱道较多,是否表示他们逾越了这个修行次弟,或者方便道与解脱道,只采行其中一个即可成就?
答: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直接修大手印?那是因为他们是最上根器的人。但对很多众生而言,尤其是现代人有一开始就只想修最高法的趋向,如果今天询问各位要求什么灌顶?是事部的观世音灌顶或是无上瑜珈部的喜金刚灌顶?我想,“接受喜金刚灌顶”是一般人最可能的回答。
密乘在台普传之流弊及对治方法
问:现在,常常有很多仁波切来台,而灌顶法会也相当频繁。事实上,这些仁波切也许根本就不认识弟子是谁,在戒律上来说,上师对弟子不是应有清楚的了解吗?为什么现在会如此呢?
答:我并不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但这样做是不对的,至于说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只好去问当事人了;信徒是应先研习经论并仔细观察上师的。
但如果说每位上师都像我一样,经常批评别人这个不对、那个不好,说你们一定要仔细观察上师,那究竟要观察多久才能受法?如果一定要有这样的要求,就(则)没有人敢修学金刚乘了,因为大家都不愿过苦日子。对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尽量给予开示而避免给人灌顶;但通常开示时,来的信徒就很少,而灌顶时就有两、三倍的人前来,尤其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对他们而言,所谓学佛,好像只是学供桌上的供杯要如何放、怎么打坐、念什么咒、要怎么念……等而已,如果向他们开示的话,他们当场就睡着了。
对这样的情形,便只好给他们灌顶,在灌顶中向他们说法,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在这次十天的教授,法会中有很多年轻人都蛮实际的,我喜欢。有些人具备大乘的基础,我觉得很好;有些是金刚乘的弟子,其中当然也有不错的,但优秀的并不多。
很多密乘弟子把金刚乘当成占卜看相的工具,金刚乘在他们的手中变得非常狭隘。尤其是很多年纪大的人,好像修得很好,但他们并不在乎怎么修学、怎么了解,他们只在乎怎么念咒;当然如果他们很有信心,这样做也还不错!
我认为年纪大的人也应该影响年轻人多从事佛学研究,如果年纪大的人不影响他们,年纪轻的人受益就有限。

问:如果这些人对金刚乘并不是有很深的了解再来学习的话,是否说这些人根本就不适合修金刚乘?
答:当然,你讲的也对,但如果他们已经来了,我们也不能放着他们不管,因为他们也是众生啊!既然我们强调发菩提心,要利益众生,而他们既然来了,就不能把他们赶走。我应该要做的是教授他们佛法,请他们仔细研习佛法,然后好好修行。
离开概念,无死虹光即身体的实相
问:无死虹光身如何证得?
答: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如修六波罗蜜、十波罗蜜或金刚乘的方法都可以。什么叫波罗蜜呢?就是到达彼岸、超越的意思,当你超越以后,当然你就无死。

问:虹光身化光的次第如何?从那一部分开始化光?
答:不是这样子的,前面说的虹光身是超越我们一般的概念,可以说是我们身体的实相。其实在大乘也谈到,唯一不同的就是一般大乘是因乘,以因为主,所以他们并不这样讲。
实际上,现在你也在化光,你身体的实相就是空和明。《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虹光身啊!

问:那么像莲花生大士的虹光身照片,为什么是从脐轮化出一个光轮?
答:这是画家的概念。同样地,这样做是为了吸引众生,当然这也是好办法。也许现在应该把它变成可见的光电影片,在很多戏院上映。我们以为是真的,事实上那只不过是画者的概念,他的概念是希望用画来吸引人学佛,并不是表示那就一定是,或一定不是,并不是说画上从脐轮开始,就一定从脐轮开始,那都只是我们的概念。

宁玛、萨迦、格鲁三派大圆满见地的不同
问:大圆满、大手印、道果的见地有何不同?
答:这些都是不同的名字,但它们趋进见地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举例来说,大圆满的教授是为最上根的人而准备,而道果教授的对象是最上根及资质不错的弟子。像道果教授中到的四个共加行,有所谓三种见地或现观,第一种见地是不净见地;但在大圆满,则从来不谈这些,他们只是提佛的境界是什么样子。而道果,却先谈前面的各种见地,然后再谈最后的果;大圆满却(则)只谈最后的果位,不太谈前面的各种见地。
像道果中有顶礼上师传承、礼敬喜金刚等说法;虽然大圆满中也有礼敬,但礼敬的方式完全不同,而说自己就是普贤王如来,如果真的能知道、证到这一点,就是最伟大的礼敬。
大手印主要是谈明,也谈空。所以尽管大手印、大圆满、道果见地它们的名字都不一样,其实究竟目的皆是相同的。

问:他们在修法上是否一致?
答:有一点不一样,像萨迦派也许会告诉你,去找找看你的心是什么?而宁玛派则会叫你去研究一下,心的实相是什么?事实上这两个意思是一样的。当然也有点不同,因为有些人喜欢想他的心是怎样的,而不是喜欢想心的实相是什么。

问:格鲁派的见地是什么?
答:在格鲁和萨迦本身,为了要增加彼此的了解,所以有时会辩论,但并不是那么重要。
萨迦派认为修行不需另外创造出一个空性来,但格鲁派(黄教),则强调在修定时,应该要摧毁分别见地,造出空 ;这是萨迦和格鲁主要的不同。
宁玛和萨迦之间,没什么文献记载的辩论,但他们在发展空性见地上,有所谓“自空见”和“他空见”之不同。如果以自空和他空来说,多半格鲁派是自空见,竹巴噶举也是自空见,噶玛噶举是他空见,萨迦派有的持他空见,如萨迦秋登,另一个萨迦派学者叫都润巴,这个人是持自空见,很多宁玛派持他空见。
所谓“自空见”是说佛性本来是空;“他空见”是说佛性本身不空,但对无明来说他是空的。这样子的话,可以说有一种无意识的辩论。
当然噶举(白教)和萨迦也有一点辩论,象止贡噶举派和萨迦派在戒律这方面有辩论。其中止贡派大师说,比丘戒是属心戒,一直到破戒才会消失。
不过这都只是游戏,他们所有见地都是好的,只不过是趋进的方法不同。一个会读书的人,如果读到这些见地,读得愈多信心反而愈强,因为这些见地都很好,可以使你了解佛法;对一个不良的读者而言,当然也会增加他的贪、嗔、痴。
深层的密法唯实证者能生起觉受
问:像传承或者是上师自己证到的境界,这是我们根本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判断、选择有资格的上师呢?
答:使你见到自己本性的人,就是你的上师。像密勒日巴,起初在宁玛派的大圆满成就者那里学法,接受了很多灌顶,但毫无觉受生起,他的上师便建议他到玛尔巴译师那儿学法,当他一听到玛尔巴的名字,全身立刻生起特殊的觉受。

问:最后我帮别人请问一个问题,如果已经如实趋入中脉,烟等十项如实现证,无修觉受自在生起,如何圆满瑜珈、生起我生法忍、般若自在、大悲如幻六道?
答:对不起,这是秘密,我不能告诉你。

问:如果密法有一些是秘密的话,那为什么很多人都公开普传呢?
答:我也不懂,但对顶果钦哲仁波切、敦珠法王、萨迦崔津法王、大宝法王、嘉华仁波切,我相信他们知道,因为这几位都是大菩萨,他们当然知道弟子中有什么根器的人。但别人是把佛法当做生意一样,以示与众不同,他们不知佛教哲学为何,又没有别的东西可教,而教这些的确比较容易,一般人也比较想学,而且可得到好的名声!

之二
问:可否请您说明三宝的含意?
答:一般而言,佛就是已成正觉、功德圆满、圆满一切佛之特质,并清净一切染污(譬如由无明而起之)的人。
当然啦!佛的定义有许多种,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认定佛是什么?以及如何使人成佛?我们可看到佛教中有许多派别,如小乘:释迦牟尼佛在菩提迦耶诞生到此世间,事实上佛和我们众生的诞生一样,但他遇到老师,并从他的老师那接受教法,且加以修习、克服许多障碍,最后终于在菩提迦耶成等正觉;当他在释迦族时,身为悉达多太子,那时他尚未成佛,仍然是个菩萨,此后经六年苦修,到达菩提迦耶时始成正觉。接着是大乘:他们的定义有点不同,认为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但他是一个象征,真正的佛是法身,释迦反尼所做的便是示现给众生看,示现成佛给众生看并且示出成佛之道,以使众生了解,因为痴愚的众生很难真正了解佛是什么。
什么才是真正的佛?也许我们可等一下谈到,但真正的佛是超乎我们的概念之外,是很难让每一个众生都了解到的。因此需要化身,化身佛使人们看到时有信心,如果没有信心,佛只是一个历史人物罢了!化身佛事实上早已成佛,他只是来示现的。

问:什么是金刚乘中佛的表现法呢?
答:跟大乘佛教几乎相似,他们也认为释迦牟尼只是来示现的,事实上他早已成佛。
我们刚说到三宝?(对)
法,这个字在梵文中的意义有很多,简单的说是去持有、保护的意思,这两个定义现今被佛教徒所引用。一般而言,法有两种:教法和证法;法对许多人来说,像是一本书或佛的教授,这没有错,但真正的佛法并不是一种知识、语言或概念性的文章,而是我们生命的实相、现象的实相和事实,生命的真理、来世的真理和现象的真理,因为我们关切的是现在生命是什么?未来生命是什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甚至我们常不自觉地寻问这些问题。为了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许多偶像论者、哲学家都在努力,佛教亦同。所以也许可说真正“法”就是趋近实相的方法;或者说“法”就是实相,而佛所说的就是方法,依之便可向诸法实相趋近。
常有人以为佛教徒必须崇拜佛,摆设佛像然后崇拜他,这有些不正确,其实他们并不是因佛拥有权力、超自然力等而向他崇拜;在佛教中我们有佛像或佛相,向其表示敬仰甚至供养他,是因为我们尊敬他的教法,如果我们思惟他的教法,可藉之得到喜悦平和或成正觉,正如我们敬重优秀的顾问,因为他给予好的忠告,所以得到我们敬重,而为了表示我们苑鸬木粗兀?虼宋颐丘б浪??
现在再谈到\"法\",一般说来,佛陀所给予的教法超过八万四千法门,这就是我们所说许多佛经的来源。这些教法可分为大乘和小乘两部分,再细分的话大乘中仍可分为两种教法:一种教法较强调\"因\",由因地起修以至证果,另一种则较倾向于\"果地\"上;前者我们一般称为大乘,后者称为金刚乘,因为它较多提及果地本身;在大乘中我们修行六度圆满(圆满六波罗蜜),然后成正觉,但金刚乘中说到你已经是佛了,唯一需要做的事便是认得他,这是因地和果地起修之不同。
问:再谈谈僧宝吧?
答:僧侣是法的实修者,僧伽分为许多种,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小乘行者认为僧伽是受过出家戒的人,如和尚和尼姑;但金刚乘中则不仅如此,僧伽也可能是在家修行者,只要任何为众生工作而依慈悲心、志求佛果的想法来帮助众生的人,就是僧伽;当然僧伽可分很多层次,依其智慧、悲心之圆满程度而分。

上师的重要性
问:众所周知上师在金刚乘中十分重要,可否请您解释其重要性何在?
答:Guru这是梵文,意为老师。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需要老师,需要建言。如你所说,金刚乘中很强调上师,甚至对弟子而言其重要性超越一切诸佛之上,这是有道理的,即使千佛出世而未得值佛,但佛陀教法依众生之环境,所能接受程度而教,因此对弟子(学生)而言,上师的慈悲超越一切诸佛。
但是在此摩登时代,对上师的信心、奉献等概念并不易被接受,因为每个人都被教导要准备独立,并且我们的环境和社会也必须如此做,自然地我们想独立,太多的环境使我们独立,过民主的生活,没有人想依赖别人,没有人愿意由上师来决定弟子的命运;但无论我们多么想要独立而不愿顺从,但我们总是在接受别人的命令,你看我们的家庭导致命令的出现,欲从别人的身上寻找实相,所以我说我们常依赖他人,虽然我们想要结束依赖而独立,但不论你是谁总是依赖别人,即使你有许多机械常识,你的国家是超级强权,你仍然依赖别人、别的国家、别的社会。
现在人们非常熟知佛陀告诉了我们一些在生活中可采行的事,在此人们用各种方式依赖时,我们何不依赖一个能给你精神导引,告诉你生命道路、慈悲和圆满觉悟的人,这比依赖教你一些不恰当的观念,令你不自觉地痛苦的人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各派的修行,内在的成长上,上师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在许多显宗的经典中说到\"自己的智慧便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没有人可为你做决定。\"但我们可看到,我们的智慧非常无知,并不以上述的方式运作,而无知却成为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某些能训育我们生命的人。
然而,在各方面我们接受一个人或社会的号令,例如我们一起吃饭,有礼貌,这被认为是好的,一个绅士和淑女所应具备的,但我们并不一起上厕所,对吧?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理由说我们不该(能)一起上厕所,我们既然一起吃饭,何不也一起上厕所呢?但我们并不如此做,是因为社会觉得这是不好的,如果你要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则不会得到社会的信赖,自然地在今日社会中,我想做个绅士,你想做淑女,为了成为绅士和淑女,我们一起吃饭但不一起上厕所,看到没,我们不自知地接受社会之法律和规定,而如此的规定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法律或礼不礼貌是由社会或个人所制订的,而我们相信它并努力研读和练习之。
问:我们如何寻找上师?一位好的上师必须具备那些特质?
答: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现在有很多人想要有一个好上师,并且成为一个人的弟子一定有一些仪式,像剪下一点头发、皈依等等,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呢?就如同结婚、恋爱是两回事一样,结婚必须要有仪式,否则婚姻并不完全;但对恋爱来说,没有人可说这是你将恋爱的人,没有人可指引你恋爱,如果你遇见某人,你被自己的感觉所动,你就自然地恋爱了,为什么呢?因为其中有过去世的连结,知觉上的连结。
上师也是如此,当你看到某位上师,你很喜欢他,他好像你的老师或精神上的伙伴一样,那么你自然地就会有信心,当他教导你时,无论他教导什么,都使你了悟现象的实相,而进一步走向究竟觉悟,那么这个人就是你的上师,无论有没有仪式、他是不是仁波切或被认为是伟大的老师。但我们总是由广告宣传来引导意念,判断他是否是伟大的老师,可是这并不表示他或她认为的伟大老师就是你的老师,其实真正可以给你一些话,使你了悟诸法实相或成等正觉的那个人,才是你的上师。
问:请问六道轮回和业力的关系?
答:业是因,而结果或其影响便是六道轮回,其中因善、恶业又分为下三道--地狱、饿鬼、畜生,上三道--天、人、阿修罗,业善乃因好的动机、行为,如赞叹别人很好等。
问:请问六道存在于那里呢?
答:在许多不同种的教法中有不同的说法,但一般人认为地狱是在我们所居住的地面下,在某些特定经典中提到地狱乃在于菩提迦耶的正下方,或在海下。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很聪明,很多人一直以为地狱是存在于特定的某个地方,它是依你的所在而定,譬如你在那里做了某些恶业,便可能投生到地狱,在你死后并不需要离开这地面,也许在这屋子中你便有地狱的经历,你并不需要到那里去,你在的地方便是了。
曾经有一个教法说,地狱中的一天是人间的千年,当我们读到此处时,可能会想说我们在地狱一个月的话,人间已过了三万年了,但这是很合逻辑的,因为有时我们很忙、很急或极度思惟一小时,会觉得已经过了一个月,觉得时间太慢了,由于你太专注了,因此时间似乎停止、变慢了,也可能是一年的时间转眼过去。
问:可否请您谈谈西藏的转世喇嘛?
答:喇嘛事实上是指很高的人,没有比他更高的,但在西藏还有很多不同的术语称呼,像仁波切、图库等。图库是指化身的意思,他们都源自法身的释迦牟尼佛,图库不一定是转世的,他可能是任何一个佛、菩萨的化身。你刚提到的转世仁波切或喇嘛,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西藏才有,但每个人都是自己过去世的转世。
无论如何在西藏有特写的转世定义,为什么呢?其目的乃在于西藏受佛教的影响深远,佛法已成为西藏的一部分,他们做任何事,即使是走路都受影响,因此可见佛法对西藏的影响之大;而佛教的修行者、领导者,像一些大喇嘛、仁波切等,对西藏社会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当他们过逝后,他们的学生,继续找出他的转世来助益有情众生,也有一些是喇嘛自己想再来利益众生的;因此在西藏,去认定一个转世,他是某某佛菩萨或喇嘛的再来是十分重要的事。
如果我们广义地说,佛菩萨的化身是无处不在的,但这些并没有被 认定,像在西藏、台湾或其他任何地方,不同文化、语言、肤色的人都可能是佛菩萨慈悲地示现来饶益有情,无论他们有没有被认定。
问:人们对如何认定转世的喇嘛十分好奇,可否请您谈谈?
答:有许多或大部分转世喇嘛是由大修行者所认定出的,或是身为转世者前生的弟子,也可认出这个人是不是他以前的上师。像噶玛巴他的转世一向是由他自己认出的,在他圆寂前,他写下自己转世家庭父母的名称、年月日、特征等等,十分清楚。例如十四嘉华仁波切则是由他的一师认定的,他到特定的地方去修本尊法,然后到大黑天护法的一个特殊湖泊去,湖上有许多象征符号使他观察而了解,有时候这湖会有很清晰的指示,经过这些手续终于找到第十三世嘉华仁波切的转世者,然后再给他许多他上一世所用过的东西让他选择来确认。
而今天许多仁波切很容易就可认定出来,但利益众生并不一定要被认定是转世的。许多的总统、议员、国王不必被认定就辛勤地为众生谋福利,他们很可能就是佛菩萨的化身,但没有被认出来,也没有必要被认出来。佛法中说:即使?quot;佛教\"这名也不十分重要,名称引起了太多的问题,只要是能让你了悟心的实相的道路,不管它是否称为佛教都没关系。
问:为什么佛教中有这么多的象征呢?
答:象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轮回的苦痛源自象征,一切皆是象征面非他物,像语言、沟通皆由象征而来,而我们无时地受到物质、精神上种种象征的影响,也许用更多的象征会更好。藉某种象征上的专注,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

问:坛城、曼达也是一种象征吗?
答:在金刚乘中运用了许多的象征,在这许多的象征中,圆形、循环最常被使用,因为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无始无终;而自心的实相也是无始无终的,故圆或循环是最重要的象征;另外中心或 间也是重要象征……。
曼达也同时表示本尊所住的地方,其中有宫殿、土地和房屋。
曼达有许多咱意义,代表无始无终、中道,曼达拉是梵文,其中一个定义是循环,佛法中并汪相信有所谓的最初起点和最后终点,而圆正可代表。中心也是曼达的一个象征意义,他不执二边。
在金刚乘中我们用曼达来修法、灌顶,有沙做的、绘画的、或观想出的曼达,用沙做的或绘画出的曼达是今日较常见的,但这两种皆是外曼达,是外在可见的存在形态;但提到内曼达,也就是身曼达,就比较深了,你所修的一切本尊法,本尊并汪是外在的实体存在,是你自心的开启而现的,故实际上佛陀便是觉发自己本性的人,而他所在的地方便称为曼达,所以你可称自己的身体是内曼达。
问:我们常听到转世这个术语,可否为我们解释什么是转世--再来的人呢?
答:如果我们不相信转世就不会有这么多佛法,因为修法的最终目的便是求取正觉,但如果我们不能在此生达成这目标,我们仍可在下一世继续尝试,直至成佛为止;这是说明转世的重要。但证明转世是很困难的,因此他令人难以信服,今日的科学仍不能证明转世的有无,但事实上有许多的逻辑、哲学谈到转世,而我们相信转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业力,在了解转世之前我们必得了解业力,否则非常困难去理解和接受转世的观念。
我们常自觉或无意识地想:是谁制造、创造了这个世界?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说是创造的、有的说是自然形成的……等等;但佛教中并不认为神是一切的创造者,我们相信业力,而并非一个神控制了每一个人,业的意义是行动--身心的行动,也可说业是心的能量。我想或我做任何事都有他的动力,开显出不同的经验和结果,而贪嗔痴等之外显结果,当然是不好的经验,我们称这经验为地狱、饿鬼、畜生。
如果你有好的意图、行为、发心,能量当然也是好的,于是投生到天、人、阿修罗道之中,为什么我说要想解脱就要对“业”有相当的了解呢?你可看到,世界上有很多人工作很勤快,但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也有很多人不用工作便拥有一切,在逻辑上工作愈多的人该得到的也愈多,但事实确不是如此,为什么呢?从佛法的业力来说,这一世的一切源于过去世的身心行为,所以现在的我们便是过去我们身心行为结果的呈现,我们这一世是过去世所做一切的结果所造。如果没有业力的话,上述工作的例子不可能产生,因此业力,也就是心的力量十分重要。
一般说来,我们都是过去世的转世,这并不表示我们现在以人类的状态存在,过去也以人类的状态存在,我们的存在状态乃决定于业力,事实上业力和自己是不可分的,那是由自己的心所产生的力量。你的过去世可能是狗、穷人等等,如果你积聚了善业或好的动机,便有好的结果,而现在的你并不一定是由那一世的业力所显现。
很可笑的,有一些业力牵引我们,有一些业力使我们悲惨,善业可能和恶业相随发生作用,这表示如果你过去积聚了恶业,你可能转世为狗,但如果你过去也同时积聚了善业,而你的善业不如恶业多,所以你成为有钱人的宠物,比其他的狗幸福多了;也可能你出生在很有钱有势的人家中做人,但却是盲人或天生奇丑无比。由于我们相信业力的存在,因此也相信转世的必然存在。而如果你不相信,修行的动力将大量减少。
问:一个人如果遇到不好的上师该怎么办?
答:一个人在选择上师时就该非常小心,此时看看上师的上师是谁是很重要的,我想选择上师时,一个人不该受到他人或广告宣传的影响,他对上师的了解应该要比广告多的多,这是极重要的;此后如果不幸地由于自己的恶业或愿力而遇到了不好的上师,而且也从他那接受了一些教法,依照金刚乘的规矩,这个人已成为了你的上师,你必须尊重和拥有信心;此时你了解了一些事情,使你不再觉得他有什么好,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技巧性的放弃此类上师,这将不会伤害到你或其他众生。
在大乘佛教的修行中,帮助众生是最重要的,而不只是要自己成佛而已,由于你遇到不好的上师将会阻碍你去真实地利益众生,所以我想一个人要技巧性地远离不好的上师,同时一个人也不要因此忿怒,因为是你自己选择到这不好的上师,所以不要抱怨。
问:但如果一个人对上师已经失去信心且十分忿怒呢?
答:我已经说过,你可以丧失你的信心,但不可陷入嗔恨中。丧失信心并不表示你就可起嗔恨心。佛法的修行者对敌人都不可起嗔恨心了,更何况是上师。
问:请略述金刚乘和密乘之不同,与金刚乘之函义?
答:事实上我们说金刚乘或密乘几乎是一样的。密乘是密续的一般称呼,密续是秘密的教法,而乘是载的意思,密乘这个字同样在印度教中也可以看到,他们也有密乘的修持法。但金刚乘是特别仅指佛教的修行法,所以我们说金刚乘时,他包括了密乘,但我们说密乘、密宗时却不一定是指金刚乘。
金刚乘有许多译意,如密宗的神祗、不可改变的本质等,但无论如何,他是指一种不可动摇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是轮回的本质;但事实上是指心的本性,这不是意识可知觉到的,是一切外在所不可毁坏的,是自性的身身。而乘是车辆的意思,由于金刚乘所提到的是心的本性,那不可分离的自性,所以称为金刚乘。
密是指秘密的修持,事实上全部金刚乘的修持是极为秘密的,其秘密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有一些丢脸,令人窘迫的情形才要保密;而是像黄金、钻石这样珍贵的东西,我们不会拿着到处展示,到超级市场之类的地方去,因为那样可能会被偷、抢,如果被偷了而那人又不知道什么是钻石、黄金的话,他们将误用它,使它一点用处也没有,但如果有人真的知道如何运用的话,他们将可得到大利益。
因此金刚乘的教法十分珍贵,我们必须将它妥善密存,否则将为一些不够格的人所误用。密续十分地珍贵,所以要保密,这也是它所以称密的原因。
问:可否更仔细地解释密宗、密乘的内容?
答:密宗的定义是连续性的,这个连续性我想在金刚乘中是很特别的;在金刚乘中有三种连续,也就是根、道、果的连续,这三个是金刚乘中十分重要的重点。根是种子,一个人如果被净化,在将来就可成佛,我们想到我们是染污的,无明的小规模污产生了我们藉种种方便法来净除贪、嗔……,这个根在修行上十分重要,因为他就像修行者自身;为了要在清净的大地或根上积聚功德,要继续下去--即称为道,在金刚乘中有种种不同的道,分为不同的程度,种种禅定的境界,这便是道的连续;任何想要净化此大地、积聚功德,设计或发心于此大地、根的人,在此积聚功德,直至最后终于完成、达成净化、摧毁一切障碍者,也就是圆满成等正觉者称为果。
问:为何称连续、相续呢?
答:在金刚乘中,如果你净化这地或积聚功德于此,直至成佛,事实上佛果并不是在此地、此根之外的,所以你到达的是根的自性,整个的修持是在于回归自性,这工作无始无终、永不停止,并不是有某个目的地可到达,所以我们所能对它的最好称呼便是相续、连续。
问:什么是灌顶的意义?
答:金刚乘的灌顶,其梵文叫阿比屑卡,事实上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我知道这儿的人从许多不同的上师那得到灌顶,在金刚乘中灌顶是最重要的行为、方法之一,去了解灌顶中到底发生什么事,灌顶的理论依据,和灌顶中的种种观想,这些观想中有许多教法包含其中,并不仅是普通的图片而已,而是灌顶之主要部份。对弟子和上师而言观想都十分重要,同时对传承也很重要。
问:谁有资格给予灌顶呢?
答:一位具德的上师必须要有丝毫无损的完整传承,和给予灌顶所需具备的种种特质,如完整传承、无漏的修持--对于将给予灌顶之本尊,还要有慈悲心,因为他可能会遇到种种不同的学生,至少的条件是上师需完整无漏地修持过任何一种高级密法。如我所说人们到某处去接受某些上师的灌顶,喝了点水,吃了一些东西,然后回家,也许学了一些咒,但通常还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不认为这会有什么效用,也许可得到一点加持,反正只要有信心,随时都有加持的,我不知道学生得到了多少真正的灌顶。
问:灌顶的方法是什么?
答:在灌顶中你可发现许多种不同的方便,像喝、吃许多东西,拿许多东西放在你的头上或心脏,而这些都是有原因的。金刚乘中充满了物质象征,但这是佛陀为了心喜众多物质的众生,所开的方便,像水或灌顶中你喝的一些东西,是因我们喝水乃表示净除的意思,虽然日常中有时拿来解渴,但用在除垢比较多。
所以金刚乘中引伸之,用咒使水有强大的加持力、观想成本尊的甘露,或加上更深的哲理,如水对鱼来说,并不只是水,虽然我不知道鱼的想法,但他们可能认为水是可以喝的、可以睡、可以住的;但对人来说水是用来洗和喝的,那一个说的才是真实的呢?没有人能决定,即使在小乘教法中,也认为水的实质是空的,由于水的实质是空的,我们有不只一个理由将之用在灌顶中。对不同的对象而言,水可以是家或净化用,但水本身并没有实在的本体,在金刚乘中便用来做净除罪业的方便,因为佛陀说过一切现象因环境而生,而一切环境乃由心生。佛陀的根本教法便是去达到我们心的实体,那是一切万物的主宰,所以金刚乘灌顶中你可发现水或其他东西,如咒和手印及种种观想。
问:为何观想的力量如此强大?
答:这有许多原因,其实人都一直在观看,像看着地,但我们为何不称为观想,因为我们习惯将地看为实有的,真实存在的,这是真实、可触摸到的,所以不叫观想;又台敌人,我们习惯以为是外在的,而没有想到是来自内心的嗔恨,所以当有人说摧毁敌人多么困难,这是由于不能了解敌我是由嗔恨心相对而生的;由于我们平时已有观想的习惯,所以金刚乘中也藉之以为方便,因为人们都一直在观想,那么何不教一些有意义,能得到结果的观想,如观世音菩萨的观想,藉此来发展一个人的大悲心、慈爱等。
问:咒的意义为何?
答:咒有许多意义,最简单来说,咒是循环,主要原因是一般现象也有中心的意义,那是指本尊的房子,本尊所在之处,土地之义。
问:佛法的老师为了除去身体的欲求,所以修双身法,但会不会有些弟子误用此法呢?
答:是的,有许多人都误用了。事实上金刚乘中行方便道的问题,有许多人认为是受了印度的影响,这个争论老早就有了,但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双身是一个很深奥的哲理,没有提到性行为,并没有提到事业手印双身。
很久以来我们就结合了联想许多东西,男生和女生的结合、善与恶的结合、笑和丑联想在一起,而金刚乘的教法,认为他们在实相、本体上是没有分别、不同的,是不可分别的,在究竟实相中,一切事均都是平等的、空的状态,同样的纯净,这是最初、最原始的结合;而为了使人们了解,因此我们必须用点计策说是的,有一些东西是可结合的,所以先让人们谈论到结合、修身,然后再使他们了解结合、双修的原始状态和意义。
正如你所说的,人们可能会误解它,认为这类教法是教人去贪,似乎这种教法是很世俗的,但佛陀的教法种类有许多,有一些施教重点在于身心之间的关系;当佛的教法是直接的可对人产生效用时,是较好的,像出家成为僧侣,是解决贪欲的一个最好建议之一,但这里有太多太多的众生,在这许多人中,有多少人可成为僧侣呢?百万人吗?对他们来说,出家做和尚实在太困难了,即使那样并不困难,但要他们放弃美满的家庭、漂亮的女朋友对他们来说是太困难了,所以我们就不理他们了吗?一位菩萨道行者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的,即使他们不听你的话、不想出家做和尚,或根本不接受这样的看法,但我们必须用一点不同的方法去协助他们解脱,所以我们说:好吧!你仍然可以做个一般在家人,但依照这方法仍可成等正觉。
我这便有个真实故事,有一个小乘佛教的僧侣,在静坐上的功夫很是了得,你知道他们有个誓愿的目的便是不迷失在世俗的喜恶中,而这个特殊的僧侣在白骨观上有很好的成效;由于僧侣是不能对异性有欲求的,为了与贪欲、欲求分离,因此他们观想人的丑陋、污秽,而这个僧侣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以此闻名。有一天文殊师利菩萨想考验一下这个和尚的禅修功夫到底好不好,他化成一位非常漂亮的女生,来到这个和尚的住处,以种种妩媚的动作来考验这和尚的定力,起初这个和尚丝毫不为所动,但渐渐地,由于这位女孩子的挑战太大了--这是来自文殊师利菩萨的挑战,文殊师利菩萨充满智慧、洞悉人心,因此这个和尚的定力渐渐不敌诱惑,最后他干脆逃跑,而这位美女在后紧追不舍,和尚实在累得跑不动了,于是两眼一闭往地上一坐心想完蛋了,但此时什么事也没发生,于是他睁眼来看,这美女突然破裂成无数碎片,文殊师利菩萨现出庄严法相,说道:你的白骨观修得很好,但你把别人认为是美的这个概念,会导致你轮回痛苦;如果你把别人当作是丑的,那仍然是个概念,这概念会使你无法觉悟,因此你需要做空性的禅修,这才能使你觉悟。
这是一个大乘佛教的故事,藉之我们可以了解即使在大乘中,一切现象都是空的,包括贪欲和欲求的对象,一切的本质皆是空性;而在金刚乘中认为一切既然是空的,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放弃、该放弃,没有坏的东西要抛弃,也没有好的东西要掌握,因为一切都是平等的、空性的,这就是最高深的结合、双运之见解,男与女的双运、好与坏的双运,最究竟的双运是轮回、涅槃的双运,藉此二者的双运可成正觉,为什么呢?因为并没有轮回实体的存在。
这个房间如果很暗、地上有一捆绳子,有人进来时可能认为那是蛇,那是由于一种习惯的思惟形态,他可能因此而感到惊怖,甚至可能被吓死,你看,这就像轮回一样,其实根本没有痛苦、天堂、饿鬼、地狱的存在,但它依然能污染人们,使人惊怖,使众生痛苦;如果那个进入黑暗房间的人能认出那是一条绳子而不是蛇,他便离开了可能的痛苦,但他该如何做呢?离开那间房间吗?不,那也是错误的方式;因为最初当他在光线下的时候并没有蛇的存在、没有蛇的行动、出现;同理来看,并没有轮回可厌离,也没有涅槃可得证,二者都不存在,有轮回才有相对的涅槃,当你了解了轮回的本质,轮回便不存在、不痛苦了,这便是轮回与涅槃的双运。
在这样的基础上去看,欲望也可藉之从中修持的,因为贪欲的本质也是空的。在金刚乘中并不是教你如何在欲望行为修持、或在实际的性行为中修持,而是教你去认识什么是欲望的本质,去了解贪、嗔、痴的本质是很重要的,如此的发展正如摧毁敌人般,如果你在战争中,你必须去摧毁敌人,但首先你必须去了解谁是你的敌人,你不知道什么是敌人时,你要去摧毁什么呢?所以当我们思惟什么是贪欲、什么是嗔恨、忿怒时,当你真的深思时,你会发现它们是空性的而没有实体存在


问:什么是空性?
答:\"空\"是佛法中的根本哲理之一,但许多人对\"空\"有错误的认识,以为空是没有的或是指某种空间而言,但其实不然;当我们提到\"空\",是指能量或其潜在性,举例而言,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时,我们可以看到他非常漂亮,但同时有人会觉得他很丑,在同一个客体上有两种现象产生,如果我们看一百个客体,可能有一百种现象,对吧?但美或丑存在于那里呢?是在这里或在那里呢?客体可延展出美和丑的问题,但美和丑是潜在的,是看的人自己的想法,因为客体可被视为美的、丑的或其他任何的一切,因此无论大的、小的、男人、女人都只是概念罢了。你一定听过在某些显宗佛经上说:我向诸佛祈请、向诸佛顶礼,向能将千百亿化身、无量等虚空物同时存在一芥子上的佛陀顶礼,向能将十方化为一方的诸佛顶礼、祈请。
对于不相信的人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或认为说那是佛才能做到的,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可做到的。而这样的句子中有多种涵意,但不在说一个超自然或超人的事,这是在说明现象的本质中,没有所谓大或小的;你说这是小的,别人可拿一个更小的来告诉你原来那个小的是大的,由此可知,小和大是一种概念,并没有真正所谓的大和小存在,而是我们有大和小的分别与执著,所以我们常被自己的理念所锁住、限制住。
你知道密勒日巴的故事吗?他是西藏的大圣者,他的弟子惹琼巴有一次从印度学习了一大堆东西回来,密勒日巴去接他,途中惹琼巴谈到道果的教法,他吹嘘自己学了多少又是多少,突然间一块大石滚下,密勒日巴瞬间躲入一个牛角中,他的身体没有变小,而牛角也没有变大,但牛角在密勒日巴身体之外,密勒日巴的全身却在牛角之内,然后他唱喝道:\"如果你真正了知什么是实相、什么不是,那么请进来吧!这里还有一些空间。\"大和小仅是概念上的啊!是我们所取著的,现在什么是双运的目的呢?就是摧破这些概念,男、女,好、坏……之类,所以我们需要修双运。
但双运的修行者,非常少能真正接受到,因为那是非常秘密、稀有珍贵而有危险又困难;密法的修行者犹如竹子上的蛇一样,只有上和下两条路,这个修法充满了危险和困难,一定要是很好的修法者才行。
问:可否请您顺便说明西藏喇嘛训练徒弟的情形?一共有多少步骤呢?
答:我想训练徒弟是最困难的事情之一,这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弟子要有无比的信心,不要有任何的鼓励,如果你想成佛你就做,有许多的故事都在说明这,像前面说的密勒日巴,想想看他在玛尔巴上师处修学的事情,他起初没有学到任何法,只是一直在帮助玛尔巴盖房子而已,即使我们没有那样的故事在今日发生,但修法的练习在今日仍十分艰辛,我想这同时也是意义深远的,为什么要开始去修行呢?佛法只有在你去实行、修行的时候才能了悟到,你不可能只研读佛法就真正了知佛法,只有实际修行才能了知。
问:您曾到过台湾很多次,并停留了一段不短的时间,请问您对此地修行者的看法如何?
答:虽然我到过这里很多次,但对此地的修行者所知有限,我所遇到的仅是密宗的行者而已,所以我不知道其他宗派的情形,但我想无论他们修的是小乘、大乘或金刚乘都没关系,无疑的他们需要的是好的老师或指导者--在他们做任何事情时,我想要有一个好的老师,你必须跟他在一起,对他有信心。在这方面,这里的人发现一个老师时,就去问他一些问题,看看他如何回答,如此几次后,又再到别的老师那去,继续不断换老师、上师,永无止境,因为每一个老师有他独到的方法,能给你不同的意见,但也会给你更大的疑惑。
现在当我教学时,我遇到两种听众,首先是已了知基础的大乘教法的人,然后如果他们对金刚乘有兴趣的话我再教他们;而另外某些听众则是接触到金刚乘--由于相信喇嘛的大力量、咒语、可致富的魔力而来,对这些被此类广告宣传所吸引的人而言,我较喜欢前一种人,因为他们对菩提心有较好的了解,而这在金刚乘的修行中十分重要。我实在不知道可提供什么特别的意见,但无疑的无论你修什么,你需要好的老师,并且不要只听信广告宣传,一旦你找到了一个或甚至两个老师也可以,要随侍在侧、跟着学习。
我想不只在台湾,即使在西方国家也一样,人们运用佛法来建立此生的幸福,很多人为了长寿佛去接受长寿的灌顶等等,这是很令人伤心的,因为从佛法来说,它是为了成佛,为了在未来能解脱轮回之苦成正觉的;而现在人们对成佛、解脱痛苦似乎一点也没兴趣了,他们想要的是权力、财富、地位、成功、名声,所以他们修财神法,想要财神法的灌顶,为了求取权势又要大黑天的灌顶。
如果你是因为这些才去修法,我想你完全的误用了,了解吗?如果仅是为了此生的一切,有太多的高明办法去得到,佛法恐怕是其中最差的方法了,佛法是对此生,此世界的再认识、藉此去帮助一切有情,这不只是台湾人、你或我,而是一切佛教徒由慈悲心所现的,我想这十分重要,因为佛法中一再提到慈悲心,但我想,有多少修行者有大菩提心呢?想想看有多少人在非洲正面临死亡、痛苦,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佛教徒到那里去实际帮助他们,给他们食物、水、衣服……,真是太丢脸了,但却有无数的基督徒到那儿去济助难民。
如果我们看到乞丐、老人、有困难的人,我们可能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如果因为一点点的慈悲心看一下他们,我们所做的一切也仅是为他们祈祷,即使你有能力去实际帮助他们,但因为要花费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永远只是口头上说慈悲心而已,我想口头上的大菩提心绝对是不够的,我们一定要有实际的行动,像基督徒一样地去帮助别人,有时候我们以为他们比较有钱,但这不是富或贫的问题,即使你真的很贫穷,也能有限的帮助别人,无论你拥有多少,你基于菩提心真正去做了,你就是真正的佛教徒。
问:在西藏有很多不同的派别,可否请您谈谈相关的事情?
答:西藏有萨迦巴、格鲁巴、噶举巴、宁玛巴和笨钵等派,事实上以前西藏共有八大派,但现今有一些派别已经融入其他派中而不独立存在了,像香巴噶举融入于萨迦派之中,噶当派融入格鲁派之中等等。
问:第一世宗萨钦哲仁波切曾发起\"利美\"运动,可否请仁波切谈谈其内容。
答:我将它称为不分宗派运动,就像合众国那样不可分离的关系,它从来没有成功过,但每个人都愈来愈从派系至不分派的倾向,我想我的第一世的不分宗派运动,已逐渐为人所接受其观念。
问:人们常提到双修法,但什么是双修法呢?
答:佛的一个称号叫正遍知,正遍知并不表示你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读完,在实相中也没有什么所有的东西,一切即一,这个修法只是让你了解这个自然状态的一个方法。
问:在双修法中,会不会太强调了贪欲,而有些人误用了它呢?
答:是的,这是一个问题。一切佛陀的教法都能令人简易地了知,即使在小乘教法中,也没提到双运、双修的问题,但这个方法虽然很容易让人误用,却也不是太令人惊讶的事,因为它是蕴含极深哲理的,也是比较有效的教法,为何比较有效呢?因为它跟人的生命是紧密相关的。
问:您已来过台湾多次,也停留了不短的时间了,您对台湾佛教徒的看法如何呢?
答:我想他们不该成为佛教的盲信、狂热者,也不要变成炼金术士,当你太盲信时,会失去了平衡,当你不平衡时是很难了解实相的。
之三
问:我们常谈到善业和恶业,什么是善业的意义呢?
答:有好的意图,当我们做任何事情时有好的行为,明显地会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同样如果你有不好的意图、动机,将为你带来不好的结果,使你经验到地狱,或种种不好的事。动机对业力来说,对行为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它决定了业力的好坏。
问:六道轮回和业力的关系是什么呢?
答:我们在先前已经谈到原因和结果,虽然业力可能有不导致任何结果的情形,但六道轮回的不同经验,乃由不同的业力所致。譬如人身是由善业和恶业二者所致,幸福的人是由于较多的善业,而不幸福快乐的人乃因其恶业,同样地,其他道的情形也是如此,由业之结果所致。
问:可否谈谈西藏转世的上师呢?
答:有很多转世的人,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自己过去世的转世,但有一些特殊定义的转世者在西藏,是仁波切、喇嘛或图库,他们被定义为某些特殊人物的转世,一些大师的转世。认定这种转世者的目的在于,伟大上师的弟子们,希望他们能继续地来饶益众生,或喇嘛本身希望能继续修行来帮助有情,或是喇嘛、菩萨们想以某个特定形象去助人,所以在西藏有很多的转世者被认定。
但无论你有没有被认定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继续帮助众生的菩萨誓愿,而帮助众生并不一定要被认定为仁波切、喇嘛或什么职位才行,一位好的总统、国王,他们也可能是菩萨的化身,因为他们正在为整个社会而工作。
问:西藏有许多不同的派别,可否请仁波切谈谈?
答:所有的佛法传承、修行方法都来自印度,西藏本来是没有佛法这种东西的,直到赤松德真藏王时才将佛法介绍到西藏,他也邀请了莲花生大士等诸印度圣人来西藏,他是西藏佛法的引入与建基者,他对不同传承的上师都十分亲切,许多西藏人也到印度去向很多圣人学法,当他们回到西藏时便形成了不同的传承,这是西藏传承的起源。
其中我们所称为宁玛巴的旧派是由莲花生大士所传下,是最古老的一派,事实上宁玛就是旧的意思,现今由顶果钦哲仁波切为此派领袖。接着是由许多西藏学者到印度求法回来后所建立的派别,像玛尔巴从那洛巴那学法,将他的传承传予密勒日巴,此后演变为噶举巴派,事实上噶举派又分为四大派八小派,另外有香巴噶举派。而由卓弥大译师等西藏圣者到印度从那洛巴、唯鲁巴、迦耶多罗等印度大成就者处学法,后来形成了萨迦派,这派在西藏流传很广,也曾一度统治全西藏,萨迦派是元朝的国教。再来是格鲁巴派的传承,他并不是直接由印度传下来,其传承是间接由阿底峡和噶当派传承及萨迦派传承来的。宗喀巴在尚未建立格鲁派前是一名萨迦派僧侣,后来他自己了悟了特别的方法,因此创立了格鲁派。
所有这些不同的传承,尽管对实相的所持见解和趋入方法不同,他们都同意伟大的空义和究竟佛果,仅在方法和行为上有一点点不同。任何一个成佛的人将他成佛的方法教予他的学生,每个人的经验总是和别人有所不同,而后来的人将这些东西形成不同派别,这就是四派的由来,但其实不该叫做派别,称做四种不同方法倒比较恰当,在历史上曾有八种派、方法的存在,但今天仅剩四种,因为像印度一样,西藏分为许多小邦国,各有不同文化。我想人们对文化的注意古今皆然,似乎人们对文化和佛法分不大清楚,佛法是佛陀的教授,它不是文化,文化是人所建立的,这完全是两码子事;但如果你修学佛法,你须要文化,因为没有一个人能与文化脱离,因数人一出生就在文化之中,没有选择的。就像如果你生在德国,自然便接受德国文化一样。
如同我们喝茶般,茶杯是文化,茶是佛法,要喝茶就要用茶杯,但喝了茶,就不需要茶杯了,因为你是要喝茶不是喝杯子;同样地在你了悟之后,便不需要文化了,因为没有佛的文化这一回事。但当你修持时,文化像杯子对喝茶一样地重要,我们所要关切的重点是茶,而不是茶杯长什么样子。并不只在西藏,似乎每一个地方都在为茶杯打架,有太多的争执起于对茶杯不同的看法,上述西藏的萨迦、格鲁、宁玛、噶举各派都曾为了自己的派别打行天翻地覆;但事实上,佛陀从来没有特别只教了那一派,不同的文化是适用于不同的人身上。所以我说这四派只是四种不同的方法罢了,但后来学生将他们形成四大文化,其实他们的究竟见解是一致的,但有不同的术语而已,譬如在本尊观上,宁玛派叫做\"卓千\",而萨迦派叫做\"昆替也咩\",噶举派叫\"大手印\",格鲁派也叫\"大手印\"等,人们喜欢不同的术语和不同的解释方法,像一个人进入空性中,有些派叫做进入清晰的虚空,但其实没什么不同的。
问:可否请您谈谈第一世钦哲仁波切的利美运动?
答:人们以为利美是什么新的形式,但事实上利美是佛陀教法的精髓,不是什么新的形态,所有的佛陀教法就称做\"利美\",意为不排斥的心,当你掉入一个知见中,便开始失去平衡,修法也不清楚。佛说不论你在做什么,即使是佛法的修持,如果以贪、嗔、痴来进行,一切都徒劳无功的,所以在佛法修持中,如果你自认为是大乘行者,却没有清楚的信心和奉献,而只是为了博得(取)名声或为了自己,甚至对其他宗派有强烈忿恨,逞其口舌,评论是非,如此的修行永远也成不了佛,因为你是用贪、嗔、痴在修,这种修行只会使你轮回而不是涅槃,这是\"利美\"的基本单纯意义。
为何第一世宗萨钦哲旺波很有名,成为伟大的修行者,因为他将这个看法新鲜地提了出来,那时的西藏有着太多的派系主义,每个人都很自私,许多重要的传承因此濒临断绝,所以宗萨蒋扬钦哲旺波心想这是不好的,如果这种互相排斥的偏见再持续下去,我们自己必将受害,伟大的教法和传承将延续不了几年,因为每个人都不想学别人的东西,于是他自己便亲自到各派去学习,接受传承,阅读经典、书籍,然后教给学生们。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认为是由宗萨蒋扬钦哲旺波开始这个运动的原因,但事实上这些都是佛陀的教法。
问:许多人谈论双修法,但请问仁波切什么是双修呢?
答:好像有许多人认为双修法是金刚乘中的性修持法,这种说法我并不抱怨,因为已经有很多金刚乘的修持者自己没有很小心注意了。当时金刚乘的修法在印度,被保存得十分秘密,他们做得很好,仅教给有优秀资格的弟子,在晚上无比小心地授予;但在西藏这传统遗失了很多,我想是由于西藏人信心太重了,而且也没有其他像印度教或其他宗教在西藏,使他们须要保密的;然而在印度的情形就不同,有许多的外道,使他们一定要保密。这咱的秘密外泻并不好,像有些唐卡上有父母本尊双运的种种图像,在普通的密续修行中,与性行为很类似,很容易使许多人误以为密宗知识和技术在密续中,因为密宗是保存在弟子经验中的一种教法,是为了那些特别聪明的弟子而教的,他们要有特别开阔的胸襟。
佛陀在教导众生时,并不只用一种方法,因为众生个个不同,有些人心胸狭窄,有些人则心胸开阔,心胸开阔的人容易了解诸法实相。如果你生在印度的种姓主义中,身为婆罗门族,你必须每天洗身体三次、不用当兵、不吃肉、不近女色、紧守净戒;你生在那就必须做那样的行为,在一个很严格、胸襟很窄的规定生活中,你很难敞开心胸,因此对这些人只能教他说:是的,不要喝酒、吃肉、一天要洗三次澡保持高贵的身体;因为这些适合他,他不适合开阔心胸的教法。
而双修的概念有许多种,光明和空性的双运,空性和大乐双运,为什么要双运?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首先要了解,我们并不是把两个东西合为一个,结合、双运在金刚乘中是有关实相、本体的概念,并不是一个东西由两个结合而成,在大乘佛教中说:\"一切都是本来清净、空的,根本没有东西可双运,在实相中没有所谓两件东西,也没有双运这一回事。\"因此没有任何东西可双运的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大双运啊!所以并不是两个东西合在一起,而是实相是一个二合一之外的东西。双运的目的也在升起大乐,双运是去结合,像佛陀他以人身示现、教导我们,所以才能使我们容易了解实相、本体。
人类很自然地喜欢双运、结合这个概念,把两个东西合为一个,加以调整、联合,诸如结合成合众国、联邦、结交朋友、结婚--结合男与女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投生在一个贪欲很重的人身,即使我们有许多种欲望、情绪,但其中最强的是贪欲,所以贪欲放在第一位,人常被贪欲压迫,生理、心理、物质上的,而贪欲的实际行为是双运、结合对吧?
金刚乘便是运用这个心理而把他们带往实相去,藉由某些双运的教法,让人们了知事实上真相是痛苦的,但当你双运时了悟现象的本质;双运可以是任何事,如生和死的双运,像我们前面说的,我们想要快乐,但双不知道如何结合生与死、好与坏双运、结合在一起,而其实相、本体却是一致的,没有所谓的生也没有死、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生,一切都是自然的结合、双运。
为了彰显上述所说,因此有男女本尊的双运等等这类的教法,其实这些都是在表示智慧与方便的双运,因为没有智慧,方便流于世俗,没有方便只有智慧流于危险、困难,因此须求得智慧和方便之平衡、和谐。但这些是很高深、秘密的教法,很难为一般人所理解,因此人们多有误解。
问: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了善业呢?
答:一般说来业就是行为,造善业这在佛教来说,是依其动机、意图而定,去圆满业力,动机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好的动机,无论你做什么行为就是善业;如果你的动机不良,无论你做什么就是恶业。你可以为了出名、权势、骄傲等等做许多功德,但如果你的动机如此,无论你多努力去做,善业也成恶业,因为你动机不纯正。
常忆师恩 发表于 2012-6-11 12: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bfdz1 发表于 2013-2-26 09: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11-24 11:12 , Processed in 0.0500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