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仗剑逼如来 佛开示罪性本空
http://b64.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71f2c6a671fbcde11e1b1a13450aff1e26f65c7968438eeae7affef5d929160e71a040394ea3ea3b9be99e8c47734df4484930160f716d76e48e51d334756fbb920ea1cdc27e98eab767c11b06f5b21f9b676d7c&a=64&b=64
“仗剑迫佛”就是文殊菩萨持剑欲刺佛陀。其经过,据《大宝积经》一○五卷的记载,是这样的:大约有五百位菩萨,从用功修行中,已得到宿命智,运用这宿命智,观察自己的过去,发现多生多劫前,曾造作了极重罪业,不禁生起极大怖畏,时时刻刻忧愁恐惧,再也不能专心用功修行,亦即由于如此,不能证得无生法忍。所以修行需要心情安宁,如果稍为有点动乱不安,用功就难上路,不特初发心者如此,就是已得宿命智的菩萨亦然。
文殊菩萨发现这五百菩萨有了这种动念,照一般常情的办法,应该设法去开导他们,使他们继续如法修行,好让他们证得无生法忍。然而文殊菩萨不这么办,反而手执利剑,于大众的面前,直向佛陀那儿走去,快要到达佛的左右,竟然举起利剑,欲向佛陀刺去!以五逆罪说,文殊菩萨似乎欲犯出佛身血的大罪。其实我们不必为文殊菩萨害怕,因这正是文殊菩萨度众生的大方便。何以知之?因为这时佛陀止住文殊菩萨说:你要刺我,当然有你要刺我的理由,而我亦不怕你来刺,但是望你且慢一步,先想好刺我的善巧方法,然后再来行刺不迟,你认为怎样?
文殊菩萨经佛这样一讲,就止步在低头沉思,当他正在这样沉思时,佛陀又对文殊菩萨说:你要刺我是可以的,但必要善巧如法,否则的话,应当知道,你所得的罪,是很重大的!首先我得告诉你:世间一切诸法,都是如幻如化的,我人的生命体,亦复如幻如化的,既没有实在的我,亦没有实在的人,试问你所执剑欲杀何人?将来又会受到怎样的殃报?我老实的对你说:如有一个实在的人,你去将他杀死,才会构成你的杀害之罪,才会使你感受罪殃之报,既一切法是如幻如化的,我人之性是了不可得的,当然就无所谓杀害,亦无杀害重罪可得了!
时五百菩萨在旁听佛陀对文殊菩萨这样的开示,当下了达罪恶之性本来是空寂的,对过去所作的重罪,何必作无谓的忧悔!于是实时证得无生法忍。
本此可以证知文殊菩萨执利剑以刺佛陀,不过是其度众生所运用的善巧手段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刺于佛陀。同时我们也可知道,文殊菩萨手中所持的利剑,根本就是代表文殊菩萨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微妙智慧,不能把它当作真的利剑来看。所以五百菩萨证得无生法忍后,以偈赞叹文殊菩萨说:
“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 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 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 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此中显示文殊菩萨以智能通达空性。 没有真实存在的罪性,因此也就没有造罪之人。既然没有造罪之人,那么谁是罪犯?谁又是受害者?
文殊菩萨有一桩最脍炙人口的公案,就是“仗剑逼佛”一事,以菩萨莫大的智慧、胆识和猛烈、锐利的手法,善巧地协助佛陀的五百位声闻弟子们突破执着的框制和化解修行瓶颈。
在《如幻三昧经》中所述,有一次,佛陀的五百位弟子在说法会上精进修行时,各个证得了宿命通,当下能观见自己的累生累劫的夙世因缘,惊见自己在过去一次又一次、连二接三地忤逆三宝、破和合僧、烧毁塔寺、弑伤父母、陷害有情等等。五逆十重罪,无所不为。又见自己的父母手足在多生多世中辗转轮回为畜生,被自己因贪着口腹之欲而宰杀,也见在许多生中隔面不识为仇敌,被自己以憎、嫉等为由而处死、诛灭,而此等业报至今未尽。
眼见此般恶业因缘历历在目,五百位弟子不觉心寒神乱、胆颤不已,有的开始疑悔不安:“我真的这么暴恶吗?我真的犯了这些滔天大罪吗?”有的心思大乱、深觉悔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而心生退转,因此无法进一步证悟。
文殊菩萨一见这种情形,心想:“不行,大家好不容易修到这种地步,却于此生起障碍。一定要设法让他们继续修行,不得退堕。”
这时,只见文殊菩萨右手抽出金刚宝剑,从其座上一跃而起,一步一步疾逼佛陀,高举长剑便要向佛陀冲刺而去。当时说法会上的大众惊骇不已,都被文殊菩萨极端异常的行经吓呆了。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佛陀缓缓举手说:“止!止!文殊,勿得造逆,当以善害!”
这时,大众的心里生起了极大的矛盾、冲击。他们想:“我们还在追悔自己的罪业时,怎么文殊菩萨却拿着金刚宝剑要伤害佛陀呢?”
佛陀这时为大家开解说:“没有真实存在的罪性,因此也就没有造罪之人。既然没有造罪之人,那么谁是罪犯?谁又是受害者?既然世间一起诸法皆如化如幻,个人与他人之生命体亦复如是。既然没有真实存在的我,也没有真实存在的有情,一切空于自性真实存在。既然一切皆空,那么试问你文殊是谁?而你执剑想杀害的人又是谁?既然诸法皆如幻如化,我、人之自性存在不可得,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杀人和杀人的罪业了。”
佛陀与文殊一来一往之间的辨析,使得在座原本深陷苦恼的五百位弟子从宿罪的心结中挣脱出来,顿悟罪性皆如幻化之理而立即证得解脱。
文殊菩萨在各大乘经典中,常有以神通化导而示现残杀、淫欲等行为,这些都无不是文殊菩萨善巧利益众生的方便。释迦世尊出世的一大因缘,目的在于度化有情。既然要度化有情,就必须适应众生的习性,知其根性、善恶……而文殊菩萨往往违反常规,胆大妄为,随时演绎种种方便,应机施教,应病予药。因此,文殊菩萨成就甚深智慧与权宜方便的相辅相成,才能处处实现大乘佛教不可思议、洒脱自由的解脱境界。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http://b78.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71f2c6a671fbcde11e1b1a13450aff1e7539f87aec67bed81cbb47d3141fb866b6682d08075cf40f158a50862b475a68d2e101be815a9b9b73576ad1e9310d9d14515d8ae402bfa6f0a8f5c1fd1d301424ec8e2d&a=78&b=78
顶礼文殊师利菩萨
http://b77.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71f2c6a671fbcde11e1b1a13450aff1e3055e93f4e2e1ba30ff536cee9b0ae6300c2b1ee06f605c76df005e03ffb1c384c9a405d6866722e514ee0dd7bc50673f50d419c0a415a61baed0fcc4b3e2ed73a036517&a=77&b=77 此文一般人不能看,怕误导刚学佛的人,哪罪过就大了,看此文要三思,决对不可认为杀生没罪,此文是佛与菩萨之间的事,我们是凡夫不可以说杀生没罪,杀生罪过大了去了,戒律第一条就是戒杀 在没证得诸法实相证果前,不可乱说乱作,要依止出家师父指导修行
页:
[1]